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73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七百三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七百三十六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七百三十七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三十六卷目錄

 鎮江府部彙考十二

 鎮江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七百三十六卷

鎮江府部彙考十二[编辑]

鎮江府古蹟考        府志[编辑]

本府。丹徒縣附郭。

秦始皇馳道 。《金陵志》:「始皇三十六年,東遊至金陵,斷山疏淮,由江東丹徒往會稽。」 《古志》:「自江東至鎮江大路是也。」 王安石有《秦皇馳道詩》:「石羊巷狠石 。」 蘇文忠《遊甘露寺》詩有:「狠石臥庭下,穹窿如伏羱。緬懷臥龍公,挾策事雕鑚。一談收猘子,再說走老瞞。名高有遺想,事往無留觀。」 其序云:「寺有石似羊,相傳謂之狠石。」 諸葛孔明坐其上,與孫仲謀論拒曹操。《蔡寬夫詩話》云:「潤州甘露寺有塊石,狀如伏羊。按《地輿志》,石羊巷在城南,吳時孫權隧道也。劉備詣孫權,權與俱出獵,因醉,各據一羊。」 《詩話》:「甘露壁間舊有羅隱詩版云:『紫髯桑蓋此沉吟,狠石猶存事可尋。漢鼎未安聊把手,楚醪雖美肯同心。英雄已往時難問,苔蘚何知日漸深。還有市廛沽酒客,雀喧鳩聚話蹄涔』。」 宋元符中火,詩版不復存,石亦毀剝矣。按曾彥和《潤州類集》引羅隱《石羊》詩,自註云:「在妙喜寺。」 又隱《寄默師》詩云:「石羊妙喜寺,甘露平泉碑。」 妙喜,即今因勝寺也。甘露寺殿前有小石似羊,僧因以隱詩揭其旁,蓋非也。或者謂李衛公鼎建甘露寺「時,聚境內奇物實之。今狠石實自妙喜遷置。」 然羅隱與衛公相去年遠,石羊在妙喜,隱猶及見之,則知非衛公徙置明甚。彥和《類集》作於元豐中,而蘇公過潤,亦當元豐時,則當時所見,已非舊石矣。明正德間,郡守滕謐建亭立碑於北固山之西南隅。後亭廢碑移,而石棄在蔬圃積土中。知縣龐時雍請於郡守王應麟,覓得之。乃改置之演武場,建亭立碑,與將臺對扁,曰「武侯遺石」 ,兼取滕公舊碑樹焉。昔陸游云:「石亡已久,寺僧取別石充數。」 今贋者自存,而故名竟在,謂久亡者,誤也。

秦潭 即放生池。在月華山下,秦始皇開。陸龜蒙詩:「松門穿戴寺,荷徑遶秦潭。」 亦名綠水潭。宋紹興癸亥,令天下各置放生池,郡守鄭滋即改潭為池,歲久寖壅。嘉定中,趙善湘復舊。後居民請租為業,歲旱不涸,人謂潭通海眼云。明末,猶存一小池,今淤填為平地矣。

寄奴泉 在鶴林寺中。殿前井名「寄奴泉」 ,宋武帝微時所鑿。寄奴,武帝小字也。泉中舊有白龜,人疑為龍種,又名龍泉,大旱不涸。宋紹興間,有僧禱雨於此,獲甘霖焉。

白蓮池 在古竹院東谷中,池上有𩰚雞庵。宋蘇軾詩云:「白蓮池上𩰚雞庵,《宣聖小影碑 》。」 唐吳道子筆。在縣學。

《四靈圖》石 。宋乾道壬辰,教官熊克因閱漢碑,取麟鳳二瑞圖於學壁。其《麟》之贊曰:「麟胡為來?有王者起。曠代一獲,魯狩漢時。聖賢感之,經絕中止。吁嗟麟兮,維其時矣。」 《鳳》之贊曰:「有道則見,鳳何為藏?儀《韶》鳴岐,千載相望。逮時之衰,歌聞楚狂。德備舜文,覽輝其翔。」 慶元四年,教官陳德一易之以石。嘉熙中,教官劉鄉月又得《四靈圖》於應天府治,摹刻於大成殿之西廡。《麟、鳳》二贊與熊直院所傳同。其《龍》之贊曰:「或潛或躍,龍稱其神。爰飛在天,利見大人。名師命紀,瑞應昌辰。類孰從之,祥鳳慶雲。」 《龜》之贊曰:「天下有道,神龜出焉。背書脅文,光昭後先。謂何千歲,游於芳蓮。得氣致和,維以永年。」 《龜龍》今廢,惟《麟鳳》石刻在學宮淵源堂。

《陀羅尼經》石幢 ,唐雲陽野叟王奐之集,晉王羲之書。自題其端云:「集宗祖,晉右軍書。」 《集古錄》曰:「在潤州寶墨亭中。宋咸淳八年,郡守趙溍移置焦山。」

《瘞鶴銘》碑 在焦山下江水中。《瘞鶴銘》并序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人逸少書,「鶴壽不知其紀也。壬辰歲得於華亭,甲午歲化於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奪之遽也?」 乃裹以元黃之幣,藏乎茲山之下。仙家有立石旌事,篆銘不朽。詞曰:「相此胎禽,浮丘著經,迺徵前事,出於上真。余欲無言,紀爾歲辰,懸門去鼓,華表留聲。」 我惟髣,

髴,事亦微冥。爾其何之,解化維寧。後蕩,洪流前固。重扃右割,荊門未下華亭。爰集真侶,瘞爾作銘。宋資政邵亢,就山下斷石,考次其文,缺其不可知者。劉有定釋云:「《潤州圖經》以為王羲之書。或曰:華陽真逸,顧況號也。」 蔡君謨曰:「瘞鶴文,非逸少字。」 東漢末多善書,惟隸最盛。至於晉魏之分,南北差異。鍾王楷法,為世所尚。元魏間盡習隸法。自隋平陳,中國多以楷隸相參。瘞鶴又有楷隸筆,當是隋代書。曹士冕曰:「焦山《瘞鶴銘》,筆法之妙,為書家冠冕。前輩慕其字而不知其人,最後《雲林子》以為《華陽隱居》為陶弘景,及以句曲所刻《隱居朱陽館帖》參校,然後眾疑釋然。」 其鑒賞可謂精矣。

皇清鎮江知府錢升為《記》,立石建亭於焦山,通判程

康莊《瘞鶴銘跋》勒石焦山佛殿之廊壁。

「《心經》石 」 ,在焦山,宋吳琚書,為江潮及風日剝損,僧明湛移置松寥閣。

蘇養直書《心經》及白衣觀音石刻 ,在金山《度人經 》,元趙孟頫小楷,袁桷跋,明宣德初鎮江元妙觀道士得之土中,後在丹徒縣學。七佛畫像石 ,在城南勝果寺,宋高宗成肅皇后父冀王之墓在焉。寺中有高宗所賜七佛畫像,名筆也,寺僧摹勒於石。

大坐師碑 昭陽寺《大坐師碑》,唐貞元中立,後移在普照寺下方前車寨內,元大德五年,颶風仆之,不知何在。

《義女碑 》在五州山,久廢。明萬曆中,知縣龐時雍重立石撰文。

「天下第一江山」 額 ,在甘露寺前,宋吳琚書。

皇清程通判康莊「延鹽城宋曹摹勒」六字於石砌本。

寺長廊下

張僧繇四菩薩畫 米芾《畫史》云:「潤州甘露寺張僧繇四菩薩畫,長四尺,一板長八尺許。」 陸探微畫獅子 ,蘇軾有《潤州陸探微畫獅贊》、東坡《佛印》。二畫像 在金山,李伯時筆,蘇子由贊,元時猶在王都中,為之裝飾,今不存矣。周鼎 ,焦山有周鼎,大逾斗,古色。《陸離傳》云:吾鄉魏氏物,嚴嵩當國,以不得此鼎,將罪之。嵩敗,魏氏懼,子孫終不保,送焦山。嘉靖間倭亂,藏某宦家。兵退,云「質其多金,不復歸之山中矣。」 萬曆初,龐令時雍,協紳士措金半百,贖還山中。鼎內有銘篆最古,前輩亦未經考辨。

皇清甲辰,新城王士祿、士徵來游,譯出《乃勒》諸石文。

《極簡古文》曰:「維九月既朢甲戌,王如於周。丙子,丞於圖室,司徒南仲祐、世惠,僉立中廷。王呼史端冊,令世惠曰:『宣治佐王頗側,弗作錫女,懸衣束帶,戈琱戟縞韠彤矢』。」勒鑾旂。世惠敢對揚天子。丕顯敬休。用作尊鼎。用享於我列考用周。簋壽萬年,子孫永寶用。按鼎銘古篆譯文恐有誤宋丹徒宮 在城南,宋武帝微時故宅也,後築為宮。《輿地志》:武帝躬耕丹徒,及受命,農具猶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於後。元嘉中,文帝幸舊宅,見而色慚。近侍進曰:「大舜躬耕歷山,伯禹親事水土,陛下不觀列聖之遺物,何以知稼穡之艱難,先帝之至德乎?」

南唐丹陽宮 未詳所在。南唐先主二年,楊溥遷丹陽宮,今廢。

《春秋》慶封宅 在縣治南。齊慶封奔吳,朱方聚其族而居之,宅有井。

晉刁勰宅 在城西南,近宅有橋,勰因毀為航,號「長廣航。」

郗鑒宅 在唐頹山南。劉楨《京口記》:「唐頹山周迴二里餘,得郗鑒宅五十餘畝。」

謝元宅 在大瀆北口長村東。

「宋武帝舊宅 」 ,在壽丘山。

戴顒宅 ,在城西南七里,招隱寺即其址。唐許渾宅 ,在城南三里丁卯澗,其《詩序》於朱方「丁卯澗村舍」 後,目之為「丁卯村。」

南唐刺史林仁肇宅 ,在朱方門外一里。「贊善大夫陳翊」 宅 ,在京口。

宋丞相陳升之宅 在范公橋南,後廢為軍寨及酒庫,今為民居。公治第極宏壯。宅成,已疾甚,肩輿一登西樓。

判三司刁約宅 在范公橋東,後廢為前軍寨。有藏春塢、逸老堂、萬松岡。景純《懷南徐所居》詩云:「城南已葺藏春塢,溪側方營逸老堂。嶺上萬松三徑合,江中千稻一坵黃。」

學士沈括宅 在朱方門外夢溪橋之東。丞相蘇頌宅 在化隆坊。頌《新居》詩:「版築多遺址,經營信昔緣。」 《自注》:「舊址乃林仁肇故宅,林亦溫陵人而家此。今予居之,信非偶然。」

左丞相王存宅 在登雲門裡。《京口集》有《存閒居詩》云:「族居自買百間屋,月賜官糜六萬錢。」 丞相曾布宅 在千石墟之東。布嘗有詩曰:「家在城南千石泉。」 後為雙望酒庫,又為道林寺。知院蔡卞宅 在登雲門,後廢為右軍寨,與王左丞宅相近,有閣曰「元儒亨會之閣」 ,徽宗御書。中書侍郎劉逵宅 在長橋之南。宋建炎末,為宣撫司。紹興初為都督府,後為毅武王勝宅。今廢。

米芾宅 在千秋橋西,軒曰「致爽」 ,齋曰「寶晉。」 《京口耆舊傳》:「芾喜登覽山川,擇其勝處,過潤,愛其江山,遂定居焉。作寶晉齋,藏法書名畫其中。北固既火,結庵城東,號海岳」 ,日吟哦其間,為京口佳絕之觀。今廢。

元行工部尚書辛仲實宅 在市西,今廢。雲南僉事范震宅 在通吳門裡,今廢。

明中山武寧王別墅 在金銀門外。

東甌「襄武王」 第 ,在善濟坊,今廢。

大學士楊一清第 在黃祐街。明正德庚辰閏八月,武宗南巡,過京口,臨幸,宴於茂址堂,御製詩十二章賜之。

大學士靳貴第 在虎踞門內。明正德庚辰,武宗南巡,幸京口,時貴已卒,臨其殯,自為文祭之。尚書范崙宅 在虎踞門內大街。

應天府尹談自省宅 ,在大學士靳第之西。廣西巡按王政新宅 ,在石䃮橋西。都督同知陸萬里宅 ,在金銀門內大街。伎堂 ,在郡城東南。晉謝安立,唐李德裕《題北固山詩》云:「班劍出伎堂。」

射堂   、東夏堂 ,皆謝元立,未詳所在。《輿地志》:「射堂北有東夏堂,晉謝元立為遊餞之所,梁邵陵王綸重修。陳侯元都於夏堂創東苑。」 《通鑑》:「劉毅在京口,與知識射於東夏堂。庾悅為司徒右長史,後至,奪射堂,眾皆避之,毅獨不去。」 積弩堂 ,在唐頹山西二百步,宋武帝作。《輿地志》:「帝攻盧循,軍中多萬鈞神弩,所至摧陷。」 蕭閒堂 在丹陽館北河岸,宋置。《方輿勝覽》在鐵甕門西。按:茅山洞中有蕭閒居

淵源堂 「在府學內」 ,宋景定中建。

衛公堂 在府治後。唐李德裕為觀察使時所建,後人因其封爵名之。

威輔堂 在石公山防江軍教場內。宋郡守史彌堅立。嘉定中,防江軍廢,以其器械營舍歸之州郡。郡守史彌堅按行其營,拓舊閱場,立堂五間,扁以「威輔」 ,為春秋蒐獵之所。今廢。

翔雲樓 在嘉定橋南,元李天祥宅也。丙申三月既望二日,明高帝取鎮江,至其上。

芙蓉樓 ,按《京口記》及曾旼《類集》,晉王恭所創,或云即蒜山閣是。王昌齡有《芙蓉樓送辛漸》詩,崔峒有《登潤洲芙蓉樓》詩。

望海樓 在府治後。宋蔡襄題曰:「望海,為城中最高處。旁視甘露金山,如屏障中畫出,信江南之絕致也。米芾、沈括有詩,後改曰連滄觀。」 《方輿勝覽》:楊廷秀有《題連滄觀呈太守張幾仲》詩。花樓 在郡城上。《金華雜編》:唐李郁相國領鹽鐵,嘗駐潤州於此觀周寶擊毬,憑城下瞰千巖樓 。宋敏求《題刁約藏春塢》詩云:「千巖相望蔽松筠。」 註:「千巖樓在潤州,刺史王璠創。丹徒鐘樓 ,在壽丘山南。明弘治間,郡守王存忠重建,今廢。」

萬歲樓 即月觀也。在譙樓之西,本王恭所創。《輿地志》云:「此樓飛向江外,以鐵鎖縻之方止。」 至唐猶存,宋呼為月臺。《潤州類集》:「萬歲樓即今之月臺,後改為月觀,未詳何時。」 紹興戊午,郡守劉岑葺故址而新之。汪藻《記》:唐孟浩然、王昌齡有《登萬歲樓》詩。明天啟乙丑,郡守賀仲軾按往蹟,於山隈構樓,修復勝概。樓西有純陽祠。

北固樓 在北固山上。晉蔡謨鎮京口,起樓嶺上,以置軍實。梁武帝幸之,登降甚狹,下輦步進,靜惠王子正義,乃廣其路,設欄楯。翌日再幸,遂通小輿。帝悅,登覽賦詩,賜正義帛。天色晴明,望見廣陵城,如青霄中鳥道,相去五十里。

多景樓 在北固山上。宋沈括、曾肇、米芾有詩。海岳樓 在北固山大雄殿左。明巡撫周忱建「千叢樓 。」 唐天下之名樓五,此乃其一。

「江南偉觀」 樓 在津渡石堤上。明景泰壬申,郡守張崇建。

皇清順治中重建,易名「大觀。」

日觀 在譙樓東。宋嘉祐中,郡守趙善湘創,與月觀對峙。

迴賓亭 未詳所在。《建康實錄》:「梁武帝大同末。」

《幸京口,宴帝鄉故老》於《迴賓亭》。

「杜鵑樓 」 在城南鶴林寺內。

二翁亭 在蒜山無為集,淳玉僧建。時新舊郡守林希、楊傑首登之,因名。

浮玉亭 在玉山之麓,下臨江,即今釣鰲亭。宋紹興間,郡守程邁立,每肄習水軍,麾節臨閱於此。嘉定間,都統制劉元鼎重建,郡守史彌堅名曰「東南形勝。」 今玉山寺即其故址。

鎮海亭  、臨江亭  、桂亭 。《潤州類集》為登臨勝地,今失其故處。

南山亭 在放生池上。宋紹興癸亥,郡守鄭滋建,後廢。嘉定中,郡守趙善湘重建。

需亭 在城西江上。宋乾道己丑,郡守陳天麟重建。按:劉備自詣江口見孫權,求荊州,權表備為荊州牧,自餞備於江上,觀望久之,謂備曰:「孤與公掃清逋穢,迎帝定都,事寧之日,願與公乘舟游滄海耳。」 備對曰:「此亦備之志也,發棹處正當此地。」

濟川亭 在湖閘之西南,舊名「安流。」 宋嘉定中,郡守史彌堅重建。淳祐中,李迪再修。

送江亭 在石公山上。宋乾道中,郡守陳天麟建。

《荷香亭 》在荷香池上。

一漚亭 在焦山渡之東。宋寶祐中,總領趙與訔建。「與同」 亭 在土山下排灣。宋淳祐中,郡守李迪建。

通津亭  、漾月亭 並在丹陽館東北。送舟亭 舊名「南新亭。」

皇華亭 在丹陽館南。宋置,為送迎使客之所。光風霽月亭 在府學。楊一清《記略》云:「光風霽月亭,蓋取黃庭堅稱濂溪周先生語而名之者也。」 先生少失父,奉母太君,依舅氏鄭龍圖居潤,母卒,遂葬焉。後人即其地建祠祀之。又闢書院以居四方之學者。歷宋而元,屢徙其舊。近時書院遂廢,其地併與鶴林寺僧。明景泰年間,郡守張巖重建廟學,乃即廟背山之巔上構亭扁,以今名。意書院未可即復,姑為是以識先生之蹟,庶幾後之君子有能興起而修復之者。

「讀書臺 」 梁昭明太子讀書處也,在昭隱山上,今猶有石窟存焉。

「風漪軒 」 在唐頹山。

東苑 陳令安都創,未詳所在。

夢溪園 在朱方門外子城下,宋沈括所居,有志。

研山園 在靈建寺東,即米南宮故居。宋紹興初,總領岳珂闢之,以為燕游之所。

退圃 ,宋睦州倅俞康直所居。《京口耆舊傳》:「康直通判睦州,秩滿奉祠,時年五十七。暨祠祿再滿,遂請休致,即所居東南為退圃,終日笑傲其間。」 蘇軾嘗為《四詩》。

《西園 》在放鶴門內,韓蘄王故園。

南園 在仁和門內。宋都統司設酤之所。至明為楊文襄一清別墅。後又歸曹氏。

孫楚別墅 在豎土山下,第一村人號「牧坡。」 有庵曰「無極亭」 、曰《水天平遠》、曰「天根月窟」 、曰「虛白」 、曰「橫雲。」 今不存。

孫園 在清風橋東南,宋步帥孫虎臣之後圃。王園 在謝墳寺東,宋安撫王起宗別業,後廢。《丹陽縣》

《延陵破培 》,去縣三十五里,即管、鮑分金處也。管仲嘗曰:「吾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取,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之不足於財也。」

縣故城 ,《祥符圖經》「周五百六十步,高一丈五尺,四面無壕,或言簡州城也。」 又《唐圖經》:「西城有水道,至東城而止。」 按《建康實錄》:「吳大帝赤烏八年,使校尉陳勳作屯田,發屯田軍兵三萬,鑿句容中道,至雲陽西城,以通吳會。舴艋號破岡瀆,上下二十四埭入延陵界,下七埭入江寧界,於東都船艦,不復入京口矣。晉齊梁」 因之。梁以太子名綱,乃廢破岡瀆而開上容瀆,在句容縣東南五十里。隋既平陳,並廢之,則知六朝都建康。吳會漕輸,皆自雲陽東西水道徑至都下。梁朝時,遣公卿行陵,乘舴艋自方山至雲陽。後隋煬帝幸江都,欲東游會稽,始自京口開河至餘杭矣。

雲陽東西城 ,《輿地志》云「在故延陵縣」 ,今延陵鎮西三十五里,接句容界處,東西城相去七里,並在瀆南三里,即吳楚之境也。吳赤烏前已有之,其地今為田畝。

呂城 ,在縣東五十四里。吳將呂蒙所築,今廢。

考證

劉繇城 在縣西南二百四十步。漢末繇自揚州徙治曲阿時所築。孫策東略,繇奔豫章,遂廢。荊城 ,在縣南五十五里白鶴溪口。漢荊王所築,其址今為田。

馳道 ,在縣北一十五里。秦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此其一也。

秦鑿道 在縣界。《唐圖經》:「秦有鑿道。」 又《輿地志》:「吳孫皓末,鑿道於社墅小村,即厭王氣之所,又謂之天子道。」

望仙墩 在縣南七十里歸真觀。世傳焦光飛昇,人於此望之,故名。

窖經墩 在縣南二里仙臺觀。東晉諶母飛昇,窖經於此,遺跡猶存。

五聖墩 在觀音山

千墩 在縣東南七十里丁橋。其地纍纍然,塚阜相接,即丁令威化鶴來歸處。按漢遼東《華表柱》有白鶴歌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載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 即此是也。

曲阿、長岡二壘 ,在縣北二十里石潭村,齊永泰初築。王敬則反,前鋒奄至曲阿,詔左興盛、劉山陽松胡築二壘。沈文季為持節都尉,屯湖頭,備京口,敬則急攻,軍各死戰,敬則大敗。今廢。夾岡 ,宋陸務觀《入蜀記》云:「夾岡有二石人,植立岡上,俗謂之石翁石媼,實古陵墓間物。」 大業曲阿庱亭壘 ,在縣東四十七里,東晉蘇峻反,郗鑒刺徐州,將赴國難,遣夏侯長間行謂溫嶠曰:「賊謀挾天子東入會稽,宜立營壘,屯據要害,斷賊糧道,清壁以待,野無所掠,必自靖矣。」 嶠然之。及陶侃為盟主,鑒率眾渡江,遇侃於茄子浦,會王舒、虞潭戰不利,鑒與後將郭默築三壘拒之。又庱亭乃孫權射虎處,今皆廢。

神亭 《輿地志》:在延陵縣西三十里,即吳長沙王孫策遇太史慈處也。初,策渡江,進擊劉繇於曲阿郡,太史慈遇策於神亭,策從騎皆堅。舊將慈與策對刺,策刺慈馬,慈亦得策兜鍪。繇兵敗,走丹徒,策入曲阿,勞賜將士,後獲慈,執其手曰:「識神亭時耶?若卿爾時得我云何?」 慈曰:「未可量也。」 策大笑曰:「今日之事,與卿共之。」

酒流灣 在縣東尚德鄉。相傳乃高麗女覆酒處,桓彥範墓在上。

柵口 ,在縣東南四十里。按《輿地志》,「漢有金牛,出於東山,馳於曲阿,土人柵路,故名。」

金牛洞 在經山,即牛奔柵口所自出之洞也。掩龍橋 在妙覺寺前。明靖難時,建文皇帝泊舟於此,祝髮禮佛,朗為師。法名法光,遺像存焉。飲馬池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皇業寺東。相傳梁武帝大同十七年謁建陵時,飲馬於此,故名。麒麟碑 ,在縣東北隅二十餘里,即梁文帝陵所。

李格家傳敕書 《揮麈錄》云:「丹陽呂城堰北委巷竹林中,有李格秀才者,自云唐宗室,系出鄭王。其遠祖武德、貞觀以來,誥命敕書凡百餘,有薛少保、顏魯公書者,奇甚。」

《延陵古鐘 》「宋孝建三年四月,延陵得古鐘六口,徐州刺史竟陵王誕以獻。」

《澗壁流水院鐘 》,唐大中時鑄,今在丹陽埤城法雲寺。

《廣福寺鐘 》,唐楊行密將安仁乂鑄,宋郡守趙善湘易之。

《普寧寺》鐘 ,唐元和間王二十一娘鑄。

麥埤堰 在縣南二十里。宋范堯夫《贈石曼卿麥舟》處。

晉王珣宅 在縣市後為「朝陽寺」 ,即今之「普寧寺。」

梁武帝宅 在塘頭村東。帝常幸舊宅。井上有「棗樹」 ,帝兒時所植,今井尚存。

唐處士張祜宅 在縣南之橫塘,或云「今雲陽橋東河岸有井」 處是。

桓彥範宅 在北岡,去縣北八十里。今於廢址立廟祀焉,名《桓將軍廟》。

皇甫冉宅 在珥陵東七里,號「皇甫莊。」

詩人陸澧宅 。未詳所在。嚴維有《自雲陽歸晚泊陸澧宅》詩。

權德輿宅 在練湖上,德輿有《送叔赴晉陵詩序》云:「德輿舊居丹陽,去晉陵百里。」 又有《憶江南》詩曰:「結廬常占練湖春」 ,歲久莫識其處。

宋樞密副使邵亢宅 在縣東北十五里耿岡,其北今為民居,田畝。

左丞王存宅 在縣治後練湖濱,號練湖。《閒居志》云:「練湖之濱,有室數楹,居之怡然」 ,豈誠樂於

此乎?亦係道之行否也。按存宅在郡城登雲門裡,此豈其別業乎?

「中書舍人」 蔡肇宅 在縣南五十五里竹塘村。「安撫」 邵彪宅 在縣東北五十里徐莊。

禮部尚書洪擬宅 在縣東北十五里大泊村,殿中丞諸葛賡宅 在大華村。《京口耆舊傳》:「賡以太子中書舍人遷殿中丞,既歸,闢其居之側為圃,開竹之蒙密為洞,洞之外為亭,亭之下為池,珍卉環之,總名之曰『歸休』。」

兵部侍郎湯東野宅 在縣東三十里珥村鎮。「漫塘」 劉宰宅 在縣南二十里高牧鄉丁珥村。邑宰胡夢高宅 在太平橋東。宰實為丹陽胡氏始遷之祖。

吏部尚書王揚英宅 去縣一里南郭下,扁曰「練湖草堂」 ,今廢。

修撰陳東宅 在縣南三十里石城鄉越塘,係「九都《五圖》。」

通判鍾將之宅 在縣西五里湖頭上。宅南有園,曰「秀野」 ,湖山之景萃焉,中有野堂。

龍虎將軍諸葛冀宅 在白鶴溪上,有九鶴堂、蓬萊閣,各高五丈九尺。「天語樓」 以藏歷代誥敕賜書,「清鑒閣」 以貯金石珍玩。倉廒廣廈數千間,甲第連雲,三吳罕匹。

陳輔之宅 在南郭

竇從周宅 在呂城鎮北。

明戶部尚書沈固宅 舊宅在縣南三十里,「葛莊」 新宅在凝真觀西城中。

戶部主事荊文照宅 在皇塘。

「尚書儲懋宅 」 舊宅在縣前三思橋南,新宅在普寧寺東。

望江樓 在闤闠東

雨花臺 在經山崇教寺內,今廢。

飛昇臺 在歸真觀內,今廢。

後樂亭 「在巡撫行臺,明弘治十四年,都御史彭禮建。」

偉亭 在縣治前再思橋上。明弘治知縣高謙建。

望湖亭 在觀音山後五聖墩上,舊名「湖光亭。」 宋嘉熙間改名「一碧萬頃。」 明弘治甲子重建。

皇清順治八年,改名《萬人亭》。

金壇縣

湖口廢城 在縣南湖溪村。庾業與劉延禧夾岸築城,遺址蕩入湖。

隋瑯琊廢縣 ,隋開皇十五年,析曲阿地置金山府,因為金山縣。至今土人于錢資蕩南岸,往往掘得城基,云「隋末沈法興置瑯琊縣,遺址。石墨池 」 ,費長房學道於此,書符滌硯,澗石悉為墨色,至今用池水合藥,有奇驗。

萬束陂 在縣東三十五里。《祥符圖經》:「陂宜稻,頃收萬束,因名。」

葛洪井 在抱樸峰之左。

屯山古井 在縣西四十里史家村屯山墩廣五十餘畝。其東有上下井。相傳昔人屯兵於此,掘井獲濟。其泉清洌,至今不廢。

陶真人丹井 ,在華陽上館前石橋之東,水甚冷,旱不竭。宋政和初,道士莊積質修去土三寸許,得石井,欄已破壞,刻大字云:「丹陽人,姓陶,仕齊奉朝請,壬申歲來山棲身,自號隱居。梁天監三年八月十五日,錢塘陳懋宣書。」 獲一圓硯,徑九寸,列十二趾,滌之朱色甚粲。有一雀尾爐,見砂石間有丹一粒,大如芡實,光彩射人。亟欲取之。墮井中。《爐硯並藏。華陽》。後失去。

梁郗尊師石臼 在茅山八封臺南。累甓為垣,鑿石為臼,方丈餘,遺竇尚在,久為荊榛所蔽。宋紹興間,築庵始見之。

「唐陵 」 ,在唐安馬廠,有二處巨石縱橫,攢累如山,制度精密。旁有唐陵村,古傳為唐時陵寢。鶴臺 在金菌山後,常有群鶴往來,張伯雨乃築臺居焉。

蓮塘 在東門外,至小墟一帶長池,為樞密湯敏肅建。「十里荷花」 、「九里松」 故址。

漫塘池 在縣東北五十步,近大溪之堤。劉文清初誕時,塘水忽漫,故名。

「晉許長史宅 」 ,即今「玉宸觀」 是。

唐戴叔倫宅 ,即今「大虛觀」 是。

宋參政張綱宅 ,在希墟村,有亭曰「喜歸。」 樞密湯鵬舉宅 ,在縣東小墟。宋紹興丁丑,二公並執政,邑人呼張為西府,湯為東府。

《八行》張恪宅 在東寺門裏。

漫塘劉宰宅 在後趙橋北。

「尚書王遂」 宅 在唐安門裏。

明大理卿虞謙宅 在丹陽門內。

編修高遷宅 在小墟

《讀書臺 》,梁昭明太子讀書處,在茅山。

武功臺 在縣治西池中。唐縣令姚合築,今廢。八卦臺 在茅洞東。宋待制陳公甫於紹興間修道,建此臺,演畫八卦。

顧著作《況山房 》,在菖蒲潭石墨池上。

秦系山房 在石墨池。《輿地記》:「秦系穴石為硯,注《道德經》。」 《隱逸傳》:「系會稽人,工詩。」 權德輿云:「劉長卿自謂五言長城,系以偏師攻之,雖老益壯。」 宋齊丘山房 在海眼泉上。鄭尚書、裴太師、楊尚書山房,並在海眼泉。

張文簡公綱山房 即華陽宮之「深秀軒。」 北亭 在縣治北,臨河。宋淳祐中,知縣孫子秀立,郡守王埜書扁。

「繡衣亭 」 在茅山,相傳大茅君受九錫處。今指大茅西嶺上向西崖下平處為故基也。

九錫亭 在茅山南。洞以覆茅君《九錫碑》,今已廢。

「碧崖亭 」 在茅山,有宋史浩隸書扁,今廢。《嶔崟亭 》,在碧巖洞上。

「頒春」 亭 在樵樓北,今廢。

繡羽亭 在福鄉井上,以覆井,銘碑今廢。喜歸亭 在縣西五十里許希塘。張綱致政歸築。

「石亭 」 在華陽道院。

「全清亭 」 在華陽道院,元時建。

清修亭 在縣治廳事西。宋景祐間,縣令大中復建。中復登第,時仁宗賜《群進士》詩,卒章有「清修」 字,因以名亭。今廢。

御亭 在顧龍山,明正德中建。

《拙逸山亭 》在茅山碧虛庵,武功伯徐有貞建。「釣雪亭 」 在天荒蕩中,鄧伯羔建。

翠光亭 :在縣治內。明知縣柯有桂建。

「深秀軒 」 在華陽宮,為張文簡山房。

明秀軒 在靈濟廟前,宋米友仁所居。

湖山偉觀軒 在明秀軒前。米友仁嘗題《樂府》其上。宋寶祐丁巳,邑人張炎建。

敦復齋 。陳從古取《易》《復》之六五以名。

《玉雪齋 》:《虞謙自扁所居》。

《竹雪齋 》:王振自扁所居。

秀芝堂 在邑東劉鑑堂後產芝,一本九莖,因名。

華陽館 在縣南三十里。唐貞觀中建,今廢。延陵館 在縣西五十里。唐大曆中建,今廢。金壇館 舊在稅務南,改建縣治東南,屋數十楹,今廢。

東園 在小墟村湯敏肅別業,今假山石尚存,地名「假山墩。」

牆東園 在縣西方邊村,張明弼別業。

陵墓附[编辑]

本府。丹徒縣附郭。     《通志》:

漢荊王劉賈墓 ,在府治後圃。

三國吳長沙王孫策墓 在府城南。

韋昭墓 ,在府城東七里。

晉東海王越墓 ,在郡城南。

殷仲堪墓 ,在丹徒縣。

褚裒墓 在郡城南

郗曇墓 在丹徒縣

宋興寧陵 在丹徒縣,武帝父孝皇帝所葬。孝穆趙皇后附。

熙寧陵 在丹徒縣。文帝母胡太后所葬。「《營陽王義符》墓  。《衡陽王義季墓》。」

廬陵王義真墓 俱在府城東。

梁「弘偃將軍」 墓 ,在丹徒縣。

南唐徐知諫墓 在府城黃社村。

李從謙墓 在府南望城岡。

宋蘇舜元墓 在府城京口。轉運使

蘇紳墓 在「京峴山」 ,翰林學士。

蘇頌墓 在《五州山。丞相》。

陳汝奭墓 ,在黃山。大中大夫。

俞希旦墓 ,在「釜鼎山陽。」 朝議大夫。

陳升之墓 ,在《五州山丞相》。

王介墓 在蒜山祠部

王漢之墓 ,在馬鞍山。學士。

王罕墓 ,在永安里。《光祿卿》。

米芾墓 在長山郎中

宗澤墓 在烏龜灣

林希墓 在馬蹟山。樞密使

鄧潤甫墓 在下濞塘。《左丞相》。

曾布墓 ,在《長山。丞相》

黃伯思墓 ,在「招隱山。」 《祕書郎》。

劉逵墓 在汝山。侍郎。

趙野墓 在《圌山學士》。

趙文亮墓 ,在朝陽門外,節使死事,敕葬。元青陽夢炎墓 ,在鳳凰山,翰林學士

明費誾墓 在府城,禮部侍郎。

靳貴墓 在長山。太子太保、大學士,諡「文僖。」 楊一清墓 在大峴山。少師、大學士,諡「文襄。」 閻𤣱墓 在觀音山。賀世壽墓 在荊城港。尚書

沈固墓 ,在丹徒縣。《石羊子尚書》。

姜竇墓 在丹徒縣。《禮部尚書》

賀邦泰墓 ,在荊城港。尚書。

丹陽縣

漢孫鍾墓 ,在縣白鶴山。

晉蔡謨墓 在縣境

董憲墓 在縣境

宋徐羨之墓 在縣境

齊永安陵 在丹陽縣,高帝父宣帝及陳皇后所葬。

高帝《泰安陵 》在丹陽縣,昭皇后劉氏合葬。修安陵 在丹陽縣,明帝父景帝及懿后江氏合葬。

武帝景安陵 ,在丹陽縣。

「明帝興安陵 」 在丹陽縣,敬后劉氏合葬。梁蔡大寶墓 在丹陽縣東。《安豐侯》

唐褚遂良墓 在丹陽縣。

「桓彥範墓 」 ,在丹陽縣。

南唐沈彬墓 在丹陽縣。

宋邵必墓 在丹陽縣。龍圖閣學士。

魏塍墓 在丹陽縣。《刺史》。

「三孝女」 墓 在大泊西。嘗以裙裹土葬母《金壇縣》。

「三國吳左忠墓 」 在金壇縣。

左思墓 在金壇縣

晉《袁宏墓 》在金壇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