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00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七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卷目錄

 官常總部總論二

  管子立政篇 樞言篇 四稱篇

  文子符言

  亢倉子臣道篇

  墨子魯問篇

  荀子臣道篇

  賈誼新書輔佐 官人

  孔叢子記義篇 抗志篇 對魏王篇

  大戴禮子張問入官

  劉向說苑臣術

  王符潛夫論忠貴

  馬融忠經天地神明章第一 聖君章第二 冢臣章第三 百工章第四 守宰

  章第五 兆人章第六 政理章第七 武備章第八 觀風章第九 保孝行章第十 廣

  為國章第十一 廣至理章第十二 揚聖章第十三 辯忠章第十四 忠諫章第十五

  證應章第十六 報國章第十七 盡忠章第十八

  應劭風俗通過譽

  荀悅申鑒政體 時事 雜言

  抱朴子臣節

  顏氏家訓涉務篇

  文中子事君篇

官常典第六卷

官常總部總論二

[编辑]

管子

[编辑]

《立政篇》

[编辑]

「修火憲,敬山澤,林藪積草。夫財之所出,以時禁發焉; 使民於宮室之用,薪蒸之所積,《虞師》之事也;決水潦, 通溝瀆,修障防,安水藏,使時水雖過度,無害於五穀; 歲雖凶旱,有所秎穫,司空之事也:相高下,視肥墝,觀 地宜,明詔期前後,農夫以時鈞修焉,使五穀桑麻皆 安其處,由田之事也;行鄉里,視宮室,觀樹藝,簡六畜」, 以時鈞修焉。勸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懷樂家室,重去 鄉里,鄉師之事也。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上完利,監 壹五鄉,以時鈞修焉。使刻鏤文采,無敢造於鄉,工師 之事也。

《樞言篇》

[编辑]

日益之而患少者惟忠,日損之而患多者惟欲多。忠 少欲,智也,為人臣者之廣道也。為人臣者非有功勞 於國也,家富而國貧,為人臣者之大罪也。為人臣者, 非有功勞於國也,爵尊而主卑,為人臣者之大罪也。 無功勞於國而貴富者,其唯尚賢乎?眾人之用其心 也,愛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其事親也,妻子具 則孝衰矣;其事君也,有好業,家室富足,則行衰矣;爵 祿滿,則忠衰矣。唯賢者不然,故先王不滿也。

《四稱篇》

[编辑]

桓公問於《管子》曰:「仲父不當盡語我昔者有道之臣 乎?吾以鑒焉。」管子對曰:「夷吾聞之徐伯曰:昔者有道 之臣,委質為臣,不賓事左右,君知則仕,不知則已,若 有事必圖國家,遍其發揮,循其祖德,辨其順逆,推育 賢人,讒慝不作,事君有義,使下有禮,貴賤相親,若兄 若弟,忠於國家,上下得體,居處則思義,語言則謀謨, 動作則事;居國則富,處軍則克;臨難據事,雖死不悔。 近君為拂,遠君為輔;義以與交,廉以與處;臨官則治, 酒食則慈;不謗其君,不毀其辭;君若有過,進諫不疑; 君若有憂,則臣服之。此亦可謂昔者有道之臣矣。」桓 公曰:「善哉!」桓公曰:「仲父既以語我昔者有道之臣矣, 不當盡語我昔者無道之臣乎?吾亦鑒焉。」《管子》對曰: 「夷吾聞之於徐伯曰:『昔者無道之臣,委質為臣,實事 左右,執說以進,不蘄亡已,遂進不退,假寵鬻貴,尊其 貨賄,卑其爵位,進曰輔之,退曰不可以敗其君,皆曰: 『非我不仁』。群處以攻賢者,見賢若貨,見賤若過,貪於 貨賄,競於酒食,不與善人,唯其所事;倨傲不恭,不友 善士,讒賊與鬥,不彌人爭,唯趣人詔,湛湎於酒,行義 不從,不修先故,變易國常,擅創為令,迷惑其君,生奪 之政,保貴寵矜,遷損善士,捕援貨人,入則乘等,出則 黨駢,貨賄相入,酒食相親,俱亂其君。君若有過,各奉 其身。此亦謂昔者無道之臣』。」桓公曰:「善哉!」

文子

[编辑]

《符言》

[编辑]

《老子》曰:「人有三怨,爵高者人妬之,官大者主惡之,祿 厚者人怨之。夫爵益高者意益下,官益大者心益小, 祿益厚者施益博,修此三者怨不作。故貴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

《老子》曰:「德少而寵多者譏,才下而位高者危,無大功 而有厚祿者微。故物或益之而損,或損之而益。眾人皆知利利而不知病病,聖人知病之為利,利之為病, 故再實之木,其根必傷,多藏之家,其後必殃。夫大利 者反為害,天之道也。」

亢倉子

[编辑]

《臣道篇》盡忠竭力謀效所同

[编辑]

夫國之將興也,朝廷百吏或短、或長,或醜、或美,或怡 或厲,或是或非。雖聽其言,觀其貌,有似不同。然察其 志,徵其心,盡於為國,所以剛訐不怨,黜退不愕,議得 其中,無違乎理。故天不忒其時,地不乏其利,人不亂 其事,鬼神開贊,蠻夷柔同,保合太和,萬物化育。國之 將亡也,朝廷百吏姿貌多美,顏色諧和,詞氣華柔,動 止詳潤。雖觀其貌,聽其言,有若歡洽,然察其志,徵其 心,盡在競位。所以聞奇則怪,見異必愕,狙嫉相蒙,遂 喪其道。故天告災時,地生反物,人作凶德,鬼神間禍, 戎狄交侵,喪亂弘多,萬物不化。夫不妎人力,不損官 吏,而功成政立,下阜百姓,上滋主德,如此者,忠賢之 臣也。若費財煩人,危官苟效,一時功利,規賞於主,不 顧過後,貽災於國,如此者,姦臣也。至理之代官得人, 不理之代人得官。《邾龍》請幫助識別此字。問事君,《亢倉子》曰:「既榮死 而臣人者也。心莫若公,貌莫若和,言莫若正。公不欲 露,和不欲雜,正不欲犯。古之清勤,為國修政;今之清 勤,為身修名。夫為國修政者,區處條別,動得其宜,合 於大體;為身修名者,區處條別,致遠不通,拘於小節。 是知心以道為主,抵物得其所;心以事為主,抵物失 其所。臣居上位不諫,下位不公,不合贍其祿。君不嚴 敬,大臣不彰信,小臣不合官其朝。有才者不必忠,忠 者不必有才。臣不患不忠,適恐盡忠而主莫之信;不 患不信,適恐信之而莫能事。」「事上等之人得其性,則 天下理;中等之人得其性,則天下亂。」明主用上等之 人,當委以權宜,便事肆其所為;用中等之人,則當程 課其功,示以賞罰。妎音害請幫助識別此字。音慳。

墨子

[编辑]

《魯問篇》

[编辑]

魯陽文君謂《子墨子》曰:「有語我以忠臣者,令之俯則 俯,令之仰則仰,處則靜,呼則應,可謂忠臣乎?」子《墨子》 曰:「令之俯則俯,令之仰則仰,是似景也;處則靜,呼則 應,是似響也。君將何得於景與響哉?若以翟之所謂 忠臣者,上有過則微之以諫,己有善則訪之上而無 敢以告,外匡其邪而入其善,尚而無下,比以美善在」 上而怨讎在下,安樂在上而憂慼在臣,此翟之謂忠 臣者也。

荀子

[编辑]

《臣道篇》

[编辑]

人臣之論:「有態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聖臣者, 內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難,百姓不親,諸侯不信, 然而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是態臣者也;上不忠乎 君,下善取譽乎民,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生 圖私為務,是篡臣者也;內足使一民,外足使距難,民 親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愛百姓而不倦,是功臣者 也。上則能尊君,下則能愛民,政令教化,形下如影,應 卒遇變,齊給如響,推類接譽,以待無方,曲成制象,是 聖臣者也。故用聖臣者王,用功臣者強,用篡臣者危, 用態臣者亡。態臣用則必死,篡臣用則必危,功臣用 則必榮,聖臣用則必尊。」故齊之蘇秦,楚之州侯,秦之 張儀,可謂態臣者也。韓之張去疾,趙「之奉陽,齊之孟 嘗,可謂篡臣也;晉之咎犯,齊之管仲,楚之孫叔敖,可 謂功臣矣。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謂聖臣矣。」是人臣 之論也,凶吉賢不肖之極也,必謹志之而慎自為,擇 取焉,足以稽矣。從命而利君謂之順;從命而不利君 謂之諂;逆命而利君謂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謂之篡。 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祿養 交而已耳,謂之《國賊》。君有過謀,過事將危,國家殞社 稷之具也。大臣父子兄弟,有能進言於君,用則可,不 用則去,謂之「諫」;有能進言於君,用則可,不用則死,謂 之「爭。」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與強君撟君, 君雖不安,不能不聽,遂以解國之大患,除國之大害, 成於尊君安國謂之「輔。」有能抗君之命,竊君之重,反 君之事,以安國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國之大 利,謂之「拂。」故諫爭輔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國君之寶 也,明君之所尊厚也,而闇主惑君,以為己賊也。故明 君之所賞,闇君之所罰也;闇君之所賞,明君之所殺 也。伊尹、箕子可謂諫矣;比干、子胥可謂爭矣;平原君 之於趙也,可謂輔矣;信陵君之於魏也,可謂拂矣。《傳》 曰:「從道不從君。」此之謂也。故正義之臣設,則朝廷不 頗;諫爭輔拂之人信,則君過不遠;爪牙之士施,則仇 讎不作;邊境之臣處,則疆陲不喪。故明主好同而闇 主好獨。明主尚賢使能而饗其盛,闇主妬賢畏能而 滅其功,罰其忠,賞其賊,夫是之謂至闇,桀、紂所以滅 也。事聖君者,有聽從,無諫爭;事中君者,有諫爭,無諂 諛;事暴君者,有補削,無撟拂。迫脅於亂時,窮居於暴

國,而無所避之,則崇其美,揚其善,違其惡,隱其敗,言
考證
其所長,不稱其所短,以為成俗。《詩》曰:「國有大命,不可

以告人,妨其躬身。」此之謂也。恭敬而遜,聽從而敏,不 敢有以私「決擇也,不敢有以私取與也,以順上為志」, 是事聖君之義也。忠信而不諛,諫爭而不諂,撟然剛 折端志而無傾側之心,是案曰是,非案曰非,是事中 君之義也。調而不流,柔而不屈,寬容而不亂,曉然以 至道而無不調和也,而能化《易》,時開內之,是事暴君 之義也。若馭撲馬,若養赤子,若食餧人,故因其懼也 而改其過,因其憂也而辨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 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得所謂焉。《書》曰:「從命而不拂, 微諫而不倦,為上則明,為下則遜。」此之謂也。事人而 不順者,不疾者也;疾而不順者,不敬者也;敬而不順 者,不忠者也;忠而不順者,無功者也;有功而不順者, 無德者也。故無德之為道也,傷「疾墮功滅苦,故君子 不為也。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國賊者。」以 德復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調君而補之,次忠也;以 是諫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臧 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祿養交而已耳,國賊也。若周公 之於成王,可謂大忠矣;若管仲之於桓公,可謂次忠 矣;若子胥之於夫差,可謂下忠矣;若曹觸龍之於紂 者,可謂國賊矣。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賢,則案不肖也。 人賢而不能,則是禽獸也;人不肖而不敬,則是狎虎 也。禽獸則亂,狎虎則危,災及其身。《詩》曰:「不敢暴虎,不 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 履薄冰。」此之謂也。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賢者則 貴而敬之,不肖者則畏而敬之,賢者則親而敬之,不 肖者則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若夫忠信端 愨而不害傷,則無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質也。忠信以 為質,端愨以為統,禮義以為文,倫類以為理,喘而言, 臑而動而一,可以為法則。《詩》曰:「不僭不賊,鮮不為則。」 此之謂也。恭敬,禮也;調和,樂也;謹慎,「利也,鬥怒,害也, 故君子安禮樂,利謹慎而無鬥怒,是以百舉不過也。 小人反是,通忠之順,權險之平,禍亂之從聲,三者非 明主莫之能知也。爭然後善,戾然後功,出死無私,致 忠而公,夫是之謂通忠之順。」信陵君似之矣。「奪然後 義,殺然後仁,上下易位然後貞,功參天地,澤被生民, 夫是之謂權險之平」,湯武是也。過而同情,和而無經, 不恤是非,不論曲直,偷合苟容,迷亂狂生,夫是之謂 禍亂之從聲,飛廉惡來是也。《傳》曰:「斬而齊,枉而順,不 同而壹。」《詩》曰:「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此之謂也。

賈誼新書

[编辑]

《輔佐》

[编辑]

「大相,上承大義而啟治道,總百官之要,以調天之宜, 正身行,廣教化,修禮樂以美風俗,兼領而和一之,以 合治安。故天下失宜,國家不治,則大相之任也。上執 政,職大拂,秉義立誠,以翼上志,直議正辭,以持上行, 批天下之患,匡諸侯之過,令或鬱而不通,臣或盭而 不義,大拂之任也。中執政,職大輔,聞善則以獻,知善」 則以獻。明號令,正法則,領度量,論賢良,次官職,以時 巡循,使百吏敬率其業。故經義不衷,賢不肖失序,大 輔之任也。下執事職,道行典,知變化,以為規是非,明 利害。掌僕及輿馬之度,羽旄旌旗之制,步驟徐疾之 節,春夏秋冬,馬之倫色,居車之容,登降之禮,見規宜 諭,見過則調。故職不率義,則道行之任也。調訊,典博 聞,以掌駟乘,領侍從,比賢能。天子出則為車右坐立 則為位。承聖帝之德,畜民之道,禮義之正,應事之理, 則職以箴刑獄之衷,賞罰之誠,已諾之信,百官之經, 喪祭之共,戎事之誡,身行之彊,則職以諗遇大臣之 敬,遇小臣之惠,坐立之端,言默之序,音聲之適,揖讓 之容,俯仰之節,立事之色,則職以証。出入不從禮,衣 服不從制,御器不以度,迎送非其章,忿說忘其義,取 予失其節,安易而樂湛,則職以諫。故善不徹,過不聞, 侍從不諫,則調訊之任也。《典方》,典容儀,以掌諸侯遠 方之君,譔之班爵、列位、執任之約,朝覲、宗、遇、會同、享 聘、貢職之數,辨其民人之眾寡,政之治亂,率意道順, 僻淫犯禁之差。第天子巡狩,則先循於其方,故或有 功德而弗舉,或有淫僻犯禁,而不知,典方之任也。奉 常典天,以掌宗廟社稷之祭祀,天神地祇人鬼。凡山 川四望,國之諸祭,吉凶妖祥,占相之事。序禮樂喪紀, 國之禮儀,畢居其宜,以識宗室,觀民風俗,審《詩》《商命》, 禁邪言,息淫聲於四時之交。有事於南郊,「以報祁天 明。」故歷天時不得事,鬼神不序,經禮儀,人倫不正,奉 常之任也。桃師典春,以掌國之眾庶四民之序,以禮 義倫理教訓人民。方春三月,緩施生遂,動作百物,是 時有事於皇考祖考。有脫文盭同戾

《官人》

[编辑]

「王者官人有六等,一曰師,二曰友,三曰大臣,四曰左 右,五曰侍御,六曰廝役。知足以為源泉,行足以為表 儀,問焉則應,求焉則得,入人之家,足以重人之家,入 人之國,足以重人之國者,謂之師;知足以為礱礪,行 足以為輔助,仁足以訪議,明於進賢,敢於退不肖,內相匡正,外相揚美,謂之友;知足以謀國事,行足以為」 民率,仁足以合上下之驩。國有法,則退而守之;君有 難,則進而死之。職之所守,君不得以阿私託者,大臣 也。修身正行,不𠍴於鄉曲;道語談說,不請幫助識別此字。「於朝廷,知 能不困於事業,服一介之使,能合兩君之驩,執戟居 前,能舉君之失過,不難以死持之」者,左右也。不貪於 財,不淫於色,事君不敢有二心,居君旁,不敢泄君之 謀,君有失過,雖不能正諫,以死持之,「憔悴有憂色,不 勸聽從」者,侍御也。柔色傴僂,唯諛之行,唯言之聽,以 睚眥之間事君者,廝役也。故與師為國者「帝,與友為 國者王,與大臣為國者伯,與左右為國者彊,與侍御 為國者,若存若亡,與廝役為國者亡,可立待也。」「取師 之禮,黜位而朝之。取友之禮,以身先焉。取大臣之禮, 皮幣先焉。取左右之禮,使使者先焉。」取侍御之禮,以 令至焉;取廝役之禮,以令召焉。師至,則清朝而侍,小 事不進。友至則清殿而侍,聲樂技藝之人不並見。大 臣奏事,則俳優、侏儒逃隱,聲樂技藝之人不並奏。左 右在側,聲樂不見,侍御者在側,子女不雜處。故君樂 雅樂則友,大臣可以侍君。樂燕樂則左右侍御者可 以侍君。開北房,從薰服之樂,則廝役從。清門。治德,罷 朝,而論議從容澤燕。夕時,開北房,從薰服之樂,是以 聽治論議,「從容《澤》《燕》,矜莊皆殊序」,然後帝王之業可 得而行也。

孔叢子

[编辑]

《記義篇》

[编辑]

子貢問曰:「昔孫文子以衛侯哭之不哀,知其將為亂, 不敢舍其重器而行,盡寘諸戚而善晉大夫二十人, 或稱其知,何如?」孔子曰:「人知其為知也,吾未知其為 知也。」子貢曰:「敢問何謂也?」子曰:「食其祿者,必死其事。」 孫子知衛君之將不君,不念,伏死以爭,而累規去就, 尸利攜貳,非人臣也。臣而有不臣之心,明君所不赦, 幸哉,孫子之以此免戮也。

《抗志篇》

[编辑]

子思見老萊子。老萊子聞穆公將相子思,老萊子曰: 「若子事君,將何以為乎?」子思曰:「順吾性情,以道輔之, 無死亡焉。」老萊子曰:「不可順子之性也。子性剛而傲, 不肖又且無所死亡,非人臣也。」子思曰:「不肖故人之 所傲也。夫事君道行言聽,則何所死亡?道不行言不 聽,則亦不能事君,所謂無死亡也。」老萊子曰:「子不見 夫齒乎,齒堅剛,卒盡相磨;舌柔順,終以不弊。」子思曰: 「吾不能為舌,故不能事君。」

《對魏王篇》

[编辑]

魏王問:「何如可謂大臣?」子高答曰:「大臣則必取眾人 之選,能犯顏諫爭,公正無私者,計陳,事成主裁其賞, 事敗臣執其咎。主任之而無疑,臣當之而弗避。君總 其美,臣行其義。然則君不猜於臣,臣不隱於君,故動 無過計,舉無敗事,是以臣主並各有得也。」

大戴禮

[编辑]

《子張問入官》

[编辑]

子張問入官於孔子,孔子曰:「安身取譽為難也。」子張 曰:「安身取譽如何?」孔子曰:「有善勿專;教不能勿搢己 過,勿發失言,勿踦不善;辭勿遂,行事勿留。君子入官, 自行此六路者,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且夫忿數者, 獄之所由生也;距諫者,慮之所以塞也;慢易者,禮之 所以失也;墮怠者,時之所以後也;奢侈者,財之所以」 不足也;專者,事之所以不成也;歷者,獄之所由生也。 君子入官除七路者,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故君子 南面臨官,大城而公治之,精知而略行之,合是忠信, 考是大倫,存是美惡,而進是利,而除是害,而無求其 報焉,而民情可得也。故臨之無抗民之志,勝之無犯 民之言,量之無狡民之辭,養之無擾「於時,愛之勿寬 於刑」,言此則身安譽至,而民自得也。故君子南面臨 官,所見邇,故明不可蔽也;所求邇,故不勞而得也;所 以治者約,故不用眾而譽至也;法象在內,故不遠;源 泉不竭,故天下積也,而木不寡短長;人得其量,故治 而不亂。故六者貫乎心,藏乎志,形乎色,發乎聲,若此 則身安而譽至,而民「自得也。」故君子南面臨官,不治 則亂至,亂至則爭,爭之至又反於亂。是故寬裕以容 其民,慈愛以優柔之,而民自得也已。故躬行者,政之 始也,調悅者,情之道也。善政行易則民不怨言,調悅 則民不辨法。仁在身則民顯,以佚之也。財利之生徵 矣,貪以不得,善政必簡矣。苟以亂之,善言必聽矣,詳 以失之,規諫日至;煩以不聽矣。言之善者,在所日聞; 行之善者,在所能為。故上者,民之儀也;有司執政,民 之表也;邇臣便辟者,群臣僕之倫也。故儀不正則民 失誓,表弊則百姓亂,邇臣便辟不正廉,而群臣服汙 矣。故不可不慎乎三倫矣。故君子修身反道察說,而 邇道之服存焉。是故夫工女必自擇絲麻,良工必自 擇齎材;賢君良上,必自擇左右。始。故佚諸取人,勞於 治事;勞於取人,佚於治事。故君子欲譽,則謹其所便; 欲名則謹於左右。故上者辟如緣木者務高,而畏下者滋甚。六馬之離,必於四面之衢;民之離道,必於上 之佚政也。故上者尊嚴而絕,百姓者卑賤而神。民而 愛之則存,惡之則亡也。故君子南面臨官,貴而不驕, 富恭有本,能圖修業,居久而譚情,邇暢而及乎遠,察 一而關於多,一物治而萬物不亂者,以身為本者也。 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達諸民之情。既知 其以生有習,然後民特從命也。故世舉則民親之,政 均則民無怨。故君子莅民,不臨以高,不道以遠,不責 民之所不能。今臨之明王之成功,則民嚴而不迎也。 道以數年之業則民疾,疾則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 所以蔽明也;統絖塞耳,所以弇聰也。故水至清則無 魚,人至察則無徒。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 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以其善, 以赦其過,如死使之生其善也。是以上下親而不離。 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則不可教也,不習則民不 可使也。故君子欲言之見信也者,莫若先虛其內也; 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欲民之速服也 者,莫若以道御之也。故不先以身,雖行必鄰也;不以 道御之,雖服必強矣。故非忠信則無可以取親於百 姓矣;外內不相應,則無可以取信者矣。四者治民之 統也。

劉向說苑

[编辑]

《臣術》

[编辑]

「人臣之術,順從而復命,無所敢專,義不苟合,位不苟 尊,必有益於國,必有補於君,故其身尊而子孫保之。」 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則榮,犯六邪則辱。 夫榮辱者,禍福之門也。何謂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 萌牙末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幾,得失之要, 預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天下稱 孝焉,如此者,聖臣也。二曰虛心白意,進善通道,勉主 以禮誼,諭主以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功成事立, 歸善於君,不敢獨伐其勞,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卑身 賤體,夙興夜寐,進賢不解,數稱於往古之德,行事以 厲主意,庶幾有益,以安國家社稷宗廟,如此者,忠臣 也。四曰明察幽見成敗,早防而救之,「引而復之,塞其 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 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辭祿讓賜,不受贈遺,衣 服端齊,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六曰國家昏亂,所 為不道,然而敢犯主之顏面,言主之過失,不辭其誅, 身死國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是為六正」也。「六 邪」者:一曰安官貪祿,營於私家,不務公事,懷其智,藏 其能,主饑於論,渴於策,猶不肯盡節,容容乎與世沉 浮上下,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 善,主所為皆曰可隱,而求主之所好,即進之以快主 耳目,偷合苟容,與主為樂,不顧其後害,如此者,諛臣 也。三曰中實頗險,外容貌小謹,巧言令色,又心嫉賢, 所欲「進則明其美而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而匿 其美,使主妄行過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姦 臣也。四曰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反言易辭而成 文章,內離骨肉之親,外妬亂朝廷,如此者讒臣也。五 曰專權擅勢,持招國事以為輕重,於私門成黨以富 其家,又復增加威勢,擅矯主命以自貴顯。」如此者,賊 臣也。六曰諂言以邪,墜主不義,朋黨比周,以蔽主明。 入則辯言好辭,出則更復異其言語,使白黑無別,是 非無間,伺候可推,而因附然,使主惡布於境內,聞於 四鄰,如此者,亡國之臣也。是謂「六邪。」賢臣處六正之 道,不行六邪之術,故上安而下治,生則見樂,死則見 思,此人臣之術也。

公叔文子問於史叟曰:「武子勝事趙簡子久矣,其寵 不解,奚也?」史叟曰:「武子勝博聞多能,而位賤,君親而 近之,致敏以愻,藐而疏之,則恭而無怨色。入與謀國 家,出不見其寵。君賜之祿,知足而辭,故能久也。」愻同遜

王符潛夫論

[编辑]

《忠貴》

[编辑]

「世有莫盛之福,又有莫痛之禍,處莫高之位者,不可 以無莫大之功。」竊亢龍之極貴,未嘗不破亡也;成天 地之大功者,未嘗不蕃昌也。帝王之所尊敬,天之所 甚愛者,民也。今人臣受君之重位,牧天之所甚愛,焉 可以不安而利之,養而濟之哉?是以君子任職則思 利民,達上則思進賢,功孰大焉?故居之而下不重也, 在前而後不殆也。《書》稱「天工人其代之。」王者法天而 建官,自公卿以下至于小司,輒非天官也。是故明王 不敢以私愛,忠臣不敢以誣能。夫竊人之財猶謂之 盜,況偷天官以私己乎?以罪犯人,必加誅罰,況乃犯 天,得無咎乎?五代建侯,開國承家,傳嗣百世,歷載千 數,皆以能當天官,功加百姓。周公東征,後世追思,召 公《甘棠》,人不忍伐,見愛如是,豈欲私害之者哉?此其 後之封君多矣,或不終身,或不期月,莫不隕墜其世, 或者載莫盈百,是人何也哉?五代之臣,以道事君,以 仁撫世,澤及草木,兼利外內,普天率土,莫不被德,其 所安全,真代天工也。是以福祚流衍,本支百世。季世之臣,不思順天,而時主是諛,謂破敵者為忠,多殺者 為賢。白起、蒙恬,秦以為功,天以為賊。息夫董賢,主以 為忠,天以為盜。此等之儔,雖見貴於時君,然上不順 天心,下不得民意,故卒泣血號咷,以辱終也。《易》曰:「德 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是故 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且夫 竊位之人,天奪其鑒,神惑其心。是故貧賤之時,雖有 鑒明之資,仁義之志,一旦富貴,則背親損舊,喪其本 心。皆疏骨肉而親便辟,薄知友而厚狗馬。財貨滿於 僕妾,祿賜盡於猾奴。寧見朽貫千萬,而不忍賜人一 錢;寧積粟腐倉,而不忍貸人一斗。人多驕肆,負債不 償。骨肉怨望於家,細民謗讟於道。前人以敗,後爭襲 之,誠可傷也。歷觀前世貴人之用心也,與嬰兒等。嬰 兒有常病,貴人有常禍,父母有常失,人君有常過。嬰 兒常病,傷飽也;貴人常禍,傷寵也。父母常失,在不能 已於媚子;人君常過,在不能已於驕臣。哺乳太多,則 必掣縱而生癇;貴富太盛,則必驕佚而生過。是故媚 子以賊其福者,非一門也;「驕臣用滅其家者,非一世 也。或以背叛橫逆不道,或以德薄不稱其貴。文昌奠 功,司命舉過,觀惡深淺,稱罪降罰,或捕挌斬首,或拉 髆掣胸,掊死深穽,銜刀都市,殭屍破家,覆宗滅族者, 皆無功於民氓者也。而後人貪權冒寵,蓄積無極,思 登顛隕之臺,樂循覆車之跡,願裨福祚,以備員滿貫 者,何世無」之。當呂氏之貴也,太后稱制而專政,祿產 秉事而握權,擅立四王多封子弟,兼據將相,外內盤 結,自以雖湯武興,五霸作,弗能危也。於是廢仁義而 尚威虐,滅禮信而務譎詐,海內怨痛,人欲其亡,故一 朝磨滅而莫之哀也。霍氏之貴,專相幼主,誅滅同僚, 廢帝立帝,莫之敢違。禹繼父位,山雲屏事諸婿,專典 禁兵,婚姻本族,王氏之貴,九侯五將,朱輪二十三太 后專政,秉權三世。莽為宰衡,封安漢公,居攝假號,身 當南面,卒以篡位,十有餘年。自以居之已久,威立恩 行,永無禍敗。遂肆心恣意,私近忘遠,崇聚群小,重賦 殫民,以奉無功,動為奸詐,託之經義,迷罔百姓,欺誣 天地,自以我密,人莫之知。皇天從上鑒其奸,神明自 幽照其態,豈有誤哉?夫鳥以山為卑而增巢其上,魚 以淵為淺而穿穴其中,卒所以得之者餌也。貴戚懼 家之不吉而聚諸令名,懼門之不堅而為作鐵樞,卒 以敗者,非苦禁忌少而門樞朽也,常苦崇財貨而行 驕僭,虐百姓而失民心爾。孔子曰:「不患無位,患己不 立。」是故人臣不奉遵禮法,竭精思職,推誠輔君,效功 百姓,下自附於民氓,上承順於天心。而乃欲任其私 智,竊君威德,以陵下民,反戾天地,欺誣神明,偷進苟 得以自奉厚。「居累卵之危,而圖泰山之安;為朝露之 行而思傳世之功。譬猶始皇之舍德任刑,而欲計一 以至於萬也,豈不惑哉!」

馬融忠經

[编辑]

《天地神明章第一》

[编辑]

「昔在至理,上下一德,以徵天休」,忠之道也。天之所覆, 地之所載,人之所履,莫大乎忠。忠者,中也,至公無私, 天無私四時行,地無私萬物生,人無私,大亨貞。忠也 者,一其心之謂矣。為國之本,何莫由忠,忠能固君臣, 安社稷,感天地,動神明,而況於人乎?夫忠興於身,著 於家,成於國,其行一焉。是故一於其身,忠之始也;一 於其家,忠之中也。一於其國,忠之終也。身一則百祿 至,家一則六親和,國一則萬人理。《書》云:「惟精惟一,允 執厥中。」

《聖君章第二》

[编辑]

惟君以聖德,監於萬邦,自下至上,各有尊也。故王者 上事於天,下事於地,中事於宗廟,以臨於人,則人化 之,天下盡忠以奉上也。是以兢兢戒慎,日增其明,祿 賢官能,式敷大化,惠澤長久,黎民咸懷。故得皇猷丕 丕,行於四方,揚於後代,以保社稷,以光祖考,蓋聖君 之忠也。《詩》云:「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冢臣章第三》

[编辑]

為臣事君,忠之本也,本立而後化成。冢臣於君,可謂 一體,下行而上信,故能成其忠。夫忠者,豈惟奉君忘 身,徇國忘家,正色直辭,臨難死節已矣。在乎沉謀潛 運,正國安人,任賢以為理,端委而自化。尊其君有天 地之大,日月之明,陰陽之和,四時之信,聖德洋溢,頌 聲作焉。《書》云:「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百工章第四》

[编辑]

有國之建,百工惟才,守位謹常,非忠之道。故君子之 事上也,入則獻其謀,出則行其政,居則思其道,動則 有儀,秉職不回,言事無憚。苟利社稷,則不顧其身,上 下用成。故昭君德,蓋百工之忠也。《詩》云:「靖共爾位,好 是正直。」

《守宰章第五》

[编辑]

「在官惟明,蒞事惟平,立身惟清。清則無欲,平則不曲, 明能正俗,三者備矣,然後可以理人。君子盡其忠能, 以行其政令,而不理者,未之聞也。夫人莫不欲安,君子順而安之;莫不欲富,君子教而富之。篤之以仁義, 以固其心,導之以禮樂,以和其氣,宣君德以弘大其 化,明國法以至於無刑。」視君之人如觀乎子,則人愛 之如愛其親,蓋守宰之忠也。《詩》云:「豈弟君子,民之父 母。」

《兆人章第六》

[编辑]

天地泰寧,君之德也。君德昭明,則陰陽風雨以和,人 賴之而生也。是故祗承君之法度,行孝悌於其家,服 勤稼穡,以供王賦,此兆人之忠也。《書》云:「一人元良,萬 邦以貞。」

《政理章第七》

[编辑]

夫化之以德,理之上也,則人日遷善而不知。施之以 政,理之中也,則人不得不為善。懲之以刑,理之下也, 則人畏而不敢為非也。刑則在省而中,政則在簡而 能,德則在博而久。德者為理之本也,任政非德則薄, 任刑非德則殘。故君子務於德,修於政,謹於刑,固其 忠以明其信,行之匪懈,何不理之人乎!《詩》云:「敷政優 優,日祿是遒。」

《武備章第八》

[编辑]

王者立武以威四方,安萬人也。淳德布洽,戎夷稟命, 統軍之帥,仁以懷之,義以厲之,禮以訓之,信以行之, 賞以勸之,刑以嚴之,行此六者,謂之有利。故得師盡 其心,竭其力,致其命,是以攻之則克,守之則固,武備 之道也。《詩》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觀風章第九》

[编辑]

惟臣以天子之命,出於四方以觀風,聽不可以不聰, 視不可以不明。聰則審於事,明則辯於理。理辯則忠, 事審則分。君子去其私,正其色,不害理以傷物,不憚 勢以舉任。惟善是與,惟惡是除,以之而陟則有成,以 之而出則無怨。夫如是,則天下敬職,萬邦以寧。《詩》云: 「載馳載驅,周爰諮諏。」

《保孝行章第十》

[编辑]

夫惟孝者必貴於忠。忠苟不行,所率猶非其道,是以 忠不及之而失其守,匪惟危身辱及親也。故君子行 其孝,必先以忠,竭其忠則福祿至矣。故得盡愛敬之 心以養其親,施及於人,此之謂保孝行也。《詩》云:「孝子 不匱,永錫爾類。」

《廣為國章第十一》

[编辑]

明主之為國也,任於正,去於邪。邪則不忠,忠則必正, 有正然後用其能。是故師保道德,股肱賢良,內睦以 文,外威以武,被服禮樂,隄防政刑,故得大化興行,蠻 夷率服,人臣和悅,邦國平康。此君能任臣,下忠上信 之所致也。《詩》云:「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廣至理章第十二》

[编辑]

古者聖人以天下之耳目為視聽,天下之心為心端, 旒而自化,居成而不有,斯可謂至理也已矣。王者思 於至理,其遠乎哉?無為而天下自清,不疑而天下自 信,不私而天下自公,賤珍則人去貪,徹侈則人從儉, 用實則人不偽,崇讓則人不爭,故得人心和平,天下 淳質,樂其生,保其壽,優游聖德,以為自然之至也。《詩》 云:「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揚聖章第十三》

[编辑]

「君德聖明,忠臣以榮。君德不足,忠臣以辱。」不足則補 之,聖明則揚之,古之道也。是以虞有德,咎繇歌之;文 王之道,周公頌之;宣王中興,吉甫詠之。故君子臣於 盛明之時必揚之,盛德流滿天下,傳於後代,其忠矣 夫!

《辯忠章第十四》

[编辑]

大哉!忠之為用也!施之於邇,則可以保家邦;施之於 遠,則可以極天地。故明王為國,必先辯忠。君子之言 忠而不佞,小人之言佞而似忠而非,聞之者鮮不惑 矣。夫忠而能仁,則國德彰;忠而能知,則國政舉;忠而 能勇,則國難清。故雖有其能,必由忠而成也。仁而不 忠,則私其恩;知而不忠,則文其詐;勇而不忠,則易其 亂,是雖有其能,以不忠而敗也。此三者不可不辨也。 《書》云:「旌別淑忒。」其是謂乎。

《忠諫章第十五》

[编辑]

忠臣之事君也,莫先於諫。下能言之,上能聽之,則王 道光矣。諫於未形者,上也;諫於已彰者,次也;諫於既 行者,下也。違而不諫,則非忠臣。夫諫,始於順辭,中於 抗議,終於死節,以成君休,以寧社稷。《書》云:「木從繩則 正,后從諫則聖。」

《證應章第十六》

[编辑]

惟天監人,善惡必應。善莫大於作忠,惡莫大於不忠。 忠則福祿至焉,不忠則刑罰加焉。君子守道,所以長 守其休;小人不常,所以自陷其咎。休咎之徵也,不亦 明哉!《書》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報國章第十七》

[编辑]

為人臣者官於君,先後光慶,皆君之德,不思報國,豈 忠也哉!君子有無祿而益君,無有祿而已者也。報國 之道有四:一曰貢賢,二曰獻猷,三曰立功,四曰興利賢者國之幹,猷者國之規,功者國之將,利者國之用, 是皆報國之道,惟其能而行之。《詩》云:「無言不酬,無德 不報。」況忠臣之於國乎。

《盡忠章第十八》

[编辑]

天下盡忠,淳化行也。君子盡忠,則盡其心;小人盡忠, 則盡其力。盡力者則止其身,盡心者則洪於遠。故明 王之理也,務在任賢。賢臣盡忠,則君德廣矣。政教以 之而美,禮樂以之而興,刑罰以之而清,仁惠以之而 布,四海之內,有太平音。嘉祥既成,告於上下。是故播 於《雅》《頌》,傳於無窮。

應劭風俗通

[编辑]

《過譽》

[编辑]

司空潁川韓稜,少時為郡主簿。太守興被風病,恍忽誤亂,稜陰扶輔其政,出入二年,署置教令,無愆失。興子嘗出教欲轉徙吏,稜執不聽。由是發露被考,興免官,稜坐禁錮。章帝即位,一切原除也。

謹按《易》稱「守位以仁。」《尚書》「無曠庶官。」《詩》云:「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論語》:「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漢典》:吏病,百日 應免,所以卹民急病,懲俗逋慝也。今興官尊任重,經 略千里,當聽訟侍祠,班詔勸課,早朝旰食,夕惕若厲, 不以榮祿為樂,而以黔首為憂。位過招殃,靈督其舋, 風疾恍忽,有加無瘳。稜統機括,知其虛實。當聽上病, 以禮,選引何有?上欺天子,中誣方伯,下誑吏民,扶輔 耄亂,政自己出,雖幸無闕,罪已不容於誅矣。「為人謀 而不忠,愛人而以姑息,凡人不可,況於君子乎?」上令 興負貪昧之罪,子被署用之愆,章問洶赫,父子湮沒。 執事如此,謂禮義何?稜宜禁錮終身,《中原》非是。

「汝南陳茂君」 ,因為荊州刺史。時南陽太守灌恂,本名清能,茂不入宛城,引車到城東,為友人衛修母拜到州恂。先是茂客仕蒼梧,還到修家,見修母婦,說修坐事繫獄當死,因詣府門,移辭乞恩。隨輩露首入坊中,容止嚴恪,鬚眉甚偉。太守大驚,不覺自起立,賜巾延請,甚嘉敬之,即焉出修。南陽士大夫謂恂能救解修,茂彈繩不撓。修竟極罪,恂亦以他事去。南陽疾惡,殺修,為之語曰:「衛修有事,陳茂治之;衛修無事,陳茂殺之。」

謹按《春秋》,「王人之微,處於諸侯之上,坐則專席,止則 專館」,朱軒駕駟,威烈赫奕。就恂素為官速謗,當便入 傳,引見詰問,糾其贓狀,以時列聞。文王日昃不暇食, 周公坐而俟旦。且非為己私,皆公也。何有忘百姓塗 炭之急,便乃光昭舊交之問乎?鮑宣州牧行部,多宿 下亭,司直舉劾,以為輕威捐命,坐之刑黜。今茂泯棄 天常。進止由己,孰使毀之?小人譽之,自我為之。古人 病諸,以為大譏。茂與修善,猶鴟鴞之愛其子,適所以 害之者。

度遼將軍安定皇甫規。威明連在大位,欲退避弟,數上病,不見聽。會友人上郡太守王旻物故,規素縞到下亭迎喪,發服送之。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規擅遠軍營赴,私違公,當。及舉奏,答曰:「威明欲得避弟,故作激發。我為朝廷惜其功用,何能為此私家計耶!」規後為中郎將,督并、涼、益三州,時有黨事,懼見及,因先自上言。「臣前薦故太常張」請幫助識別此字。才任將帥,是附黨也。又臣《論輸左校》時,太學生張鳳等上書訟臣,是為黨人所附也。昔有畏舟之危而自投水者,蓋憂難於處,樂其亟決。

謹按《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傳》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事一君。」《論語》:夫子 溫良恭儉,讓以得之。立朝忘家,即戎忘身。身且忘之, 況於弟乎?方殊俗越溢,大為邊害,朝廷比辟,公旰食 規,義在出身,折衝弭難,而誅伐已定,當見鎮慰,何有 挾功,苟念去位。弟實雋德,不患無位,而徒闒茸,何所 堪施?彊推轂之亂儀干度。孝武皇帝為驃騎將軍霍 去病治第舍,敕令視之,曰:「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去病 外戚末屬,一切武夫,尚能抗節洪毅,而規世家純儒, 何獨負哉?又以黨事先自勞衒,如有白驗,其於及己, 而形兆求不可得。唯是從何憚於病,曰:「畏舟之危,自 投於水,憂難於處,樂其亟決主,幸必」不坐。《太誓》有云: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人之所忌,天自取之。」蓋、嚴、楊惲勳著王室,言事過差, 皆伏大辟。以隆主威。抑驕侵也,規顧弟,私也;離局姦 也,誘巧詐也,畏舟慢也,四罪是矣,殺決可也。

江夏太守河內趙仲讓,舉司隸茂材,為高唐令。密乘轝車,徑至高唐,變易名姓,止都亭中十餘日,默入市里,觀省風俗。已,呼亭長問:「新令為誰,從何官來,何時到也?」 曰:「縣已遣吏迎。」 垂有起居,曰:「正我是也。」 亭長怖遽,拜謁竟,便具吏。其日入舍,乃謁府,數十日無故便去。為郡功曹,所選頗有不用,因稱狂亂首,走出府門。太守以其宿有重名,忍而不罪。後為大將軍梁冀從事中郎將。冬月坐庭中,向日解衣裘捕虱,已因傾臥,厥形悉表露。將軍夫人襄城君云:「不潔清,當亟推問。」 將軍歎曰:「是趙從事絕高。」

士也。他事若此,非一也。

謹按《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左氏傳》曰:「舊章不可 無也。」凡張官置吏,為之律度,故能攝固其位,天下無 覬覦也。今仲讓不先謁府,乃徑到縣,俱諜吏民,爾乃 入舍。《論語》:升車必正立,執綏,不內顧,不掩不備,不見 人短見。《禮記》:戶有二屨,不入,將上堂,聲必揚。家且猶 若此,況於長吏乎?君子之仕,行其道也。民未見德,唯 詐是聞,遠薦功曹,策名委質,就有不合,當徐告退。告 既待放,須起乃逝,何得亂道?進退自由,傲狠天常,若 無君父。《洪範》陳五事,以貌為首;《孝經》列三法,以服為 先。仲讓居有田業,加之祿賜,勢可免凍餒之厄,未必 須冬日之煖也。利不體皆此也。河內,殷之舊都,國分 為三,康叔之風既激,而紂之化由存。其俗。士大夫本 矜好大言而少實行。

荀悅申鑒

[编辑]

《政體》

[编辑]

治世之臣,所貴乎順者三:一曰心順,二曰職順,三曰 道順。治世之順真順也,衰世之順生逆也。體苟順則 逆節,亂苟順則逆忠,事苟順則逆道,高下失序則位 輕,班級不固則位輕,祿薄卑寵則位輕,官職屢改則 位輕,遷轉煩瀆則位輕,黜陟不明則位輕,待臣不以 禮則位輕。夫位輕而政重者,未之有也。聖人之《大寶》 曰位輕則喪吾寶也。

《時事》

[编辑]

公卿不為郡,二千石不為縣,未是也。小能其職,以極 登于大,故下位競。大橈其任,以墜于下,故上位慎。其 《鼎覆》刑焉,何憚於降?若夫千里之任,不能充於郡,而 縣邑之功廢,惜矣哉!不以過職絀則勿降,所以優賢 也。以過職絀則降,所以懲愆也。

或問曰:「州牧刺史、監察御史,三制孰優?」曰:「時制而已。」 曰:「天下不既定其牧乎?」曰:「古諸侯建家國,世位權柄 存焉,於是置諸侯之賢者以牧,總其紀綱而已,不統 其政,不御其民。今郡縣無常,權輕不固,而州牧秉其 權重,勢異於古,非所以強幹弱枝也,而無益治民之 實,監察御史斯可也。若權時之宜,則異論也。」

《雜言》

[编辑]

大臣之患,常立於二罪之間,在職而不盡忠直之道, 罪也。盡忠直之道焉,則必矯上拂下,罪也。有罪之罪, 邪臣由之;無罪之罪,忠臣置之。人臣之義,「不曰吾君 能矣,不我須也,言無補也,而不盡忠;不曰吾君不能 矣,不我識也」,言無益也,而不盡忠。必竭其誠,明其道, 盡其義,斯已而已矣。不已,則奉身以退,臣道也。故君 臣有異,無乖,有怨無憾,有屈,無辱。人臣有三罪:一曰 導非,二曰阿失,三曰尸寵。以非引上謂之導,從上之 非謂之阿,見非不言謂之尸,導臣誅,阿臣刑,尸臣絀。 進忠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 防,發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防為上,救次 之,戒為下。下不鉗口,上不塞耳,則可有聞矣。有鉗之 鉗,猶可解也;無鉗之鉗,難矣哉!有塞之塞,猶可除也; 無塞之塞,其甚矣夫!

違上順道,謂之忠臣;違道順上,謂之諛臣。忠所以為 上也,諛所以自為也。忠臣安於心,諛臣安於身。故在 上者必察乎違順,審乎所為,慎乎所安。

晉抱朴子

[编辑]

《臣節》

[编辑]

《抱朴子》曰:「昔在唐虞,稽古欽明,猶俟群后之翼亮,用 臻巍巍之成功。故能熙帝之載,庶績其凝,四門穆穆, 百揆時序,蠻夷無猾夏之變,阿閣有鳴鳳之巢。喻之 元首,方之股肱,雖有尊卑之殊邈,實若一體之相賴 也。君必度能而授者,備乎覆餗之敗;臣必量才而受 者,故無流放之禍。夫如影如響,俯伏惟命者,偷容之」 尸素也;「違令犯顏,蹇蹇匪躬」者,安上之屏翰也。先意 承指者,佞諂之徒也;匡過弼違者,社稷之骾也。必將 伏斧鑕而正諫,據鼎鑊而盡言。忠而見疑,諍而不得 者,待放可也;必死無補,將增主過者,去之可也。其動 也,匪訓典弗據焉;其靜也,匪憲章弗循焉。請託無所 容,申繩不顧私。明刑而不濫乎所恨,「審賞而不加乎 附己。不專命以招權,不含洿而談潔。進思盡言以攻 謬,退念推賢而不蔽。夙興夜寐,慼庶事之不康也;儉 躬約志,若策奔於薄冰也;納謀貢士,不宣之於口;非 義之利,不棲之乎心。立朝則以砥矢為操,居己則以 《羔羊》為節。當危值難,則忘家而不顧命;攬衡執銓,則 平懷而無彼此。儀蕭」公之宇宙,羨張、陳之畫奇,追周 全之盡規,准二鮑之直視。蹈嬰、弘之節儉,執恬、毅之 守終,甘此離紀炙身之分,戒彼韓英失忠之禍,出不 辭勞,入不數功,歸勳引過,讓以先下。專誠祗慄,恆天 威之在顏也;宵夙處竦,有如湯鑊之在側也。負荷寄 託,則以伊、周為師表;宣力四方,則以吉、召為軌儀;送 往事居,則竭忠貞而不迴;搏噬干紀,則若鷹鸇之鷙 鳥雀;蕃扞疆場,則慕魏絳、李牧之高蹤;蒞眾撫民,則 希文翁、信臣之德化。夫忠至者無以為國,況懷智以迷上乎!義督者滅祀而無憚,況黜辱之敢辭乎!故能 保勞貴以顯親,託良哉於輿歌,昆吾彝器能者鐫勳。 皋陶后稷,亦何人哉!

《抱朴子》曰:「人臣勳不弘,則恥俸祿之虛厚也;績不茂, 則羞爵命之妄高也。履信思順,天人攸贊,畏盈居謙, 乃終有慶。舉足則蹈道度,抗手則奉繩墨,褒崇雖淹 留,而悔辱亦必遠矣。若夫損上以附下,廢公以營私, 阿媚曲從,以水濟水,君舉雖謬,而諂笑贊善,數進玩 好,陷主於惡,巧言毀政,令色取悅。上蔽人主之明,下 杜進賢之路,外結出境之交,內樹背公之黨,雖才足 飾非,言足文過,專威若趙高,擅朝如董卓,未有不身 膏剡鋒,家靡湯火者也。然而愚瞽舍正即邪,違真侶 偽,親覽傾僨,不改其軌,無禍之集,匪降自天也。」 《抱朴子》曰:「臣喻股肱則手足也,履冰執熱,不得辭焉。 是以古人方之於地,掘之則出水泉,樹之則秀百穀, 生者立焉,死者入焉,功多而不望賞,勞瘁而不敢怨。」 審識斯術,保己之要也。

《抱朴子》曰:「臣職分則治,統廣則多滯。非賁獲之壯,不 可以舉兼人之重;非萬夫之特,不可總異官之局。韓 侯所以罪侵冐之典,子元所以懼不勝之禍也。若乃 才力絕倫,文武兼允,入有腹心之高算,出有折衝之 遠略,雖事殷而益舉,兩循而俱濟,舍之則彝倫斁,委 之而無其人者,兼之可也。非此器也,宜自忖引,轅若」 載重,尟不及矣。常人貪榮,不慮後患,身既傾溺,而禍 逮君親,不亦哀哉!人皆辭斧斤所未開,而莫讓攝官 所不堪。嗟乎,陳、李所以作戒於力少,而子房所以高 蹈於挹盈也。

顏氏家訓

[编辑]

《涉務篇》

[编辑]

夫君子之處世,貴能有益於物耳,不徒高談虛論,左 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也。國之用材,大較不過六事: 「一則朝廷之臣,取其鑒達治體,經綸博雅;二則文史 之臣,取其著述憲章,不忘前古;三則軍旅之臣,取其 斷決有謀,強幹習事;四則藩屏之臣,取其明練風俗, 清白愛民;五則使命之臣,取其識變從宜,不辱君命」; 六則興造之臣,取其程功節費,開略有術,此則皆勤 學守行者所能辦也。人性有長短,豈責具美於六塗 哉?但當皆曉指趣,能守一職,便無媿耳。吾見世中文 學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諸掌,及有試用,多無所堪。居 承平之世,不知有喪亂之禍;處廟堂之下,不知有戰 陣之急;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 不知有勞役之勤,故難可以應世經務也。晉朝南渡, 優借士族,故江南冠帶有才幹者,擢為令僕以下,尚 書郎、中書舍人已上,典掌機要。其餘文義之士,多迂 誕浮華,不涉世務,纖微過失,又惜行捶楚,所以處於 清名,益護其短也。至於臺閣令史,主書監帥、諸王籤 省,並曉習吏用,濟辦時須,縱有小人之態,皆可鞭杖 肅督,故多見委使,蓋用其長也。人每不自量,舉世怨 梁武帝父子「愛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見其 睫耳。」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大冠高履,出則車 輿,入則扶侍,郊郭之內,無乘馬者。周弘正為宣城王 所愛,給一果下馬,常服御之,舉朝以為放達。至乃尚 書郎「乘馬,則糾劾之。」及侯景之亂,膚脆骨柔,不堪行 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古人 欲知稼穡之艱難,斯蓋貴穀務本之道也。夫食為民 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種之, 茠鉏之,刈穫之,載積之,打拂之,簸揚之,凡幾涉手而 入倉廩,安可輕農事而貴末業哉!江南朝士,因晉中 興南渡江,卒為羈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資俸 祿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僕為之,未嘗目觀起一 撥土,耘一株苗,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 餘務乎?故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辦,皆優閑之過也。

文中子

[编辑]

《事君篇》

[编辑]

房元齡問事君之道。子曰:「無私。」

子曰:「古之從仕者養人,今之從仕者養己。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