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29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九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九十六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九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九十六卷目錄

 宗人府部藝文一

  宗正箴          漢揚雄

  劉虞傳論         後漢書

  宗室世系表序        宋史

  宗室表序          金史

 宗人府部藝文二

  宗親會樂歌        晉張華

  別李義          唐杜甫

  送李卿曄          前人

  哀王孫           前人

  送李睢陽          王維

  賜周世子有燉純孝歌有序明成祖

 宗人府部紀事

 宗人府部雜錄

官常典第二百九十六卷

宗人府部藝文一[编辑]

《宗正箴》
漢·揚雄
[编辑]

巍巍帝堯,欽親九族,經哲宗伯,《禮》有攸訓,屬有攸籍, 各有育子,世以不錯。昔在夏時,太康不恭,有仍二女, 五子家降。晉獻悖統,宋宣亂序。齊桓不嗣,而亡其宗 緒。周譏戎女,魯喜子同。高作秦祟,而扶蘇被凶。宗廟 荒墟,魂靈靡附。伯臣司宗,敢告執主。

《劉虞傳論》
後漢·書
[编辑]

論曰:「自帝室王公之冑,皆生長脂腴,不知稼穡,其能 厲行飭身,卓然不群者,或未聞焉。劉虞守道慕名,以 忠厚自牧」,美哉乎,《季漢》之名宗子也。若虞無間,同情 共力,糾人完聚,稸保燕薊之饒;繕兵昭武,以臨群雄 之隙。舍諸天運,徵乎人文,則古之休烈,何遠之有!

《宗室世系表序》
宋·史
[编辑]

昔者帝王之有天下,莫不眾建同姓,以樹蕃屏。其不 得以有國者,則亦授之土田,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 故繼別之宗,百世不遷,豈惟賴其崇獎維持,以成不 拔之基哉?蓋親親之仁,為國大經,理固然也。《周官》:宗 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於是敘昭穆而禮法之隆 殺行焉。此世系之所以不可不謹也。後世封建廢而 宗法壞,帝王之裔至或雜於民伍,倫為皂隸,甚可歎 也。宋太祖、太宗、魏王之子孫,可謂蕃衍盛大矣。「支子」 而下各以一字別其昭穆,而宗正所掌,有牒、有籍、有 錄、有圖、有譜,以敘其系,而第其服屬之遠近,列其男 女婚姻及官爵敘遷,而著其功罪、生死歲月。雖封國 之制不可以復古,而宗法之嚴,恩禮之厚,亦可概見。 然靖康之變,往往淪徙,死亡於兵難,南渡所存,十無 二三,而國之枝葉日以悴矣。今因載籍之舊,考其原 委,作《宗室世系表》。

《宗室表序》
金·史
[编辑]

古者,太史掌敘邦國之世次,辨其姓氏,別其昭穆,尚 矣。金人初起完顏十二部,其後皆以「部」為氏。史臣記 錄,有稱宗室者,有稱完顏者。稱完顏者亦有二焉。有 同姓完顏,蓋疏族,若石土門、迪古乃是也;有異姓完 顏,蓋部人,若歡都是也。大定以前稱「宗室」,明昌以後 避睿宗諱,稱內族,其實一而已。書名不書氏,其制如 此。宣宗詔宗室皆稱「完顏」,不復識別焉。大定、泰和之 間,袒免以上親皆有屬籍,以敘授官;大功以上薨卒 輟朝,親親之道行焉。貞祐以後,譜牒散失,大概僅存, 不可殫悉。今掇其可次第者著於篇。其上無所係、下 無所承者,不能盡錄也。

宗人府部藝文二[编辑]

《宗親會樂歌》
晉·張華
[编辑]

族燕明禮順,餟食序親親。骨肉散不殊,昆弟豈他人。 本枝篤同慶,棠棣著先民。於皇聖明后,天覆弘且仁。 降禮崇親戚,旁施協族姻。式宴盡酣娛,飲御備羞珍。 和樂既宣洽,上下同歡欣。德教加四海,敦睦被無垠。

《別李義》
唐·杜甫
[编辑]

「神堯十八子,十七王其門。」道國及舒國,實惟親弟昆。 中外貴賤殊,余亦忝諸孫。丈人嗣王業,之子白玉溫。 道國繼德業,請從丈人論。丈人領宗卿,肅穆古制敦。 先朝納諫諍,直氣橫乾坤。子建文章比,河間經術存。 溫克富詩禮,骨清慮不喧。洗然遇知己,談論淮湖奔。 憶昔初見時,小襦繡芳蓀。長成忽會面,慰我久病魂。 三峽冬春交,江山雲霧昏。正宜且聚集,恨此當離樽。 莫怪執杯遲,我衰涕唾煩。重問子何之,西上岷江源。 願子少干謁,蜀都足戎軒。誤失將帥意,不如親故恩。 少年早歸來,梅花已飛翻。努力慎風水,豈惟數盤餐。 猛虎臥在岸,蛟螭出無痕。王子自愛惜,老夫困石根生別古所嗟,發聲為爾吞。

《送李卿曄》
前人
[编辑]

王子思歸日,長安已亂兵。霑衣問行在,走馬向承明。 暮景巴蜀僻,春風江漢清。晉山雖自棄,魏闕尚含情。

《哀王孫》
前人
[编辑]

「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又向人家啄大 屋,屋底達官走避胡。」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待同 馳驅。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問之不肯 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 有完肌膚。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豺狼 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不敢長語臨交衢,且 為王孫立斯須。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 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竊聞太子已傳 位,聖德北服南單于。《花門》《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 人狙。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送李睢陽》
王維
[编辑]

「將置酒思悲翁。使君去,出城東。麥漸漸,雉子斑。槐陰 陰,到潼關。騎連連,車遲遲。心中悲,宋又遠,周間之。南 淮夷東齊兒。碎碎織練與素絲,遊人賈客信難持。五 穀前熟方可為,下車閉閤君當思。」天子當殿儼衣裳, 大官尚食陳羽觴。彤庭散綬垂鳴璫,黃紙詔書出東 廂。輕紈疊綺爛生光,宗室子弟君最賢,分憂當為百 辟先。布衣一言相為死,何況聖主恩如天。鸞聲噦噦 魯侯旂,明年上計朝京師。須憶今日斗酒別,慎勿富 貴忘我為。

《賜周世子有燉純孝歌》有序
明·成祖
[编辑]

「朕聞至孝足以動天地,感鬼神。匹夫匹婦,一念誠切,金石可貫,豚魚可孚,載之方策,信不誣也。矧於生死之際,所處尤甚,古今孝子,欲代父死者,幾何人哉?」 建文用讒者誣搆爾父,逮爾父子至京,備極苦辱。有燉不忍父之無辜,遂自承伏言:「父不知狀,以死自期,略無怖色。建文由是竄爾雲南,窮困萬狀,終無悔辭。茲」 非能處生死之際,庶幾古人之至孝也。歟朕遵古道,惇明信義,匹夫匹婦,尚褒顯之,況爾朕之猶子,骨肉至親,志行純誠,造次不易其言,顛沛不改其義,生死存亡,不懾其志,富貴貧賤,無幾微動於顏色。流離道路,羈囚瘴癘,克全爾生,至有今日,實由爾父慈子孝,天地鬼神護相之也。是用作歌,以釋「爾心,以詔來世。」 歌曰:

「維我皇考,建樹宗藩。鞏固基圖,實衍實安。我有令弟, 分封於周。帶礪河山,永孚於休。孝友之道,稱於考妣。 人無間言,以及兄弟。建文嗣位,信彼憸人。讒言勃興, 搆弟於屯。父子羈累,家邦蕩析。欲誣以法,陷之大逆。 維爾嫡長,孔孝且仁。篤愛其親,弗顧其身。陳詞懇訴, 為父釋愆。言竟弗通,孰不爾憐。父既貶斥,爾益興嗟。 蠻煙瘴霧,各竄天涯。有若編氓,囚辱奴隸。見者歔欷, 聞者出涕。衣不掩體,通食穴牆。幽憂連歲,艱苦備嘗。 天運循環,過眼倏忽。善惡之報,纖毫不忒。我亦遇難, 奉天舉兵。拯爾沉淪。宗社之靈,遣使南來,歸爾萬里。 父子相見,驚乎悲喜。彝倫載敘,骨肉重懽。俯仰天地, 永矢弗諠。天報爾忱,捷於響影。我表爾孝」,著之歌詠。 曾參閔損,名教所稱,爾則效之。聿駿有聲,效法古人, 儀刑太祖。永奠宗藩,光華海宇。

宗人府部紀事[编辑]

《冊府元龜》:晉扶風王亮為衛將軍。武帝詔「宗室戚屬, 國之枝葉,欲令奉率德義,為天下式。然處富貴而能 慎行者寡,召穆公糾合兄弟而賦《棠棣》之詩,此姬氏 所以本支百世也。亮為宗師,所當施行,皆諮之於師。」 時宗室殷盛,無相統攝,乃以亮為宗師,使訓道規察, 凡宗室中有不遵禮法,大者正以義方,小者隨事聞 奏。

陳南康愍王曇朗子方慶少清警涉獵書傳及長有 幹略天嘉中權兼宗正卿。

《魏書彭城王勰傳》:「高祖為家人書於勰曰:『教風密微, 禮政嚴嚴,若不深心日勸,何以敬諸?每欲立一宗師, 肅我元族。汝親則宸極,位乃中監,風標才器,實足師 範。屢有口敕,仍執沖遜,難違清挹,荏苒至今。宗制之 重,捨汝誰寄?便委以宗儀,責成汝躬。有不遵教典,隨 事以聞,吾別肅治之。若宗室有愆,隱而不舉,鍾罰汝 躬,綱維相厲,庶有勸改。吾朝聞夕逝,不為恨也』。」勰翌 日面陳曰:「奉詔令專主宗制,糾舉非違。臣聞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臣處宗乏長幼之順, 按物無國士之禮,每因啟請,已蒙哀惜,不謂今詔終 不矜免,猶願聖慈,賜垂蠲遂。」高祖曰:「汝諧往欽哉, 山堂肆考。」後魏世祖謂崔浩曰:「天下諸杜,何處為最, 欲取一人以為宗正。」浩曰:「中書博士杜銓,今為諸杜 之最。」即命召之。及見,器貌瓌雅,世祖謂浩曰:「此真吾 所欲也。」拜為宗正。

《唐書蔣乂傳》:李錡誅,詔宗正削一房屬籍。宰相召乂

問:「一房自大功可乎?」答曰:「大功,錡之從父昆弟。其祖
考證
神通有功,配饗於廟,雖裔孫之惡,而忘其勳,不可。」「自

期,可乎?」曰:「期者,錡昆弟,其父若幽死社稷,今以錡連 坐,不可。」執政然之,故罪止錡及子息,無旁坐者。 《柳芳傳》:芳子登,登子璟,文宗開成初為翰林學士。初, 芳永泰中按宗正諜,斷自武德,以昭穆系承,撰《永泰 新譜》二十篇。璟因召對,帝嘆新譜詳悉,詔璟攟摭永 泰後事綴成之,復為十篇,戶部供筆札稟料。

《冊府元龜》:高宗永徽二年,召宗正卿李博文問曰:「比 問諸親何以得有除屬者?」對曰:「以屬疏降盡,故除,總 三百餘人。」帝曰:「朕追遠之感,實切於懷。諸親服屬雖 疏,理不可降,並宜依舊編入屬籍。」

《談賓錄》:「裴諝為史思明所得,偽授御史中丞。時思明 殘殺宗室,諝陰緩之,全活者數千百人。」

《冊府元龜》:「代宗永泰二年,宗正卿吳王祇奏上皇室 《永嘉新譜》二十卷,太常博士柳房撰也。」房精於譜學, 按宗正譜牒,自武德以來宗支昭穆相承,撰《皇室譜》 二十卷。

《因話錄》:李尚書益,有宗人庶子同名,俱出於姑臧公。 時人謂尚書為「文章李益」,庶子為「門戶李益」,而尚書 亦兼門地焉。嘗姻族間有禮會,尚書歸笑謂家人曰: 「大堪笑,今日局席兩個坐頭,總是李益。」

《冊府元龜》:穆宗長慶元年,宗正寺「奉準貞元二十一 年敕,宗子陪位放五百七十人出身。今年敕放三百 人。伏緣人數至多,不霑恩澤,白身之輩,將老村閭。乞 降特恩,更放二百人出身。」許之。

《雲溪友議》:文宗元年秋,詔禮部高侍郎鍇復司貢籍, 曰:「夫宗子維城,本枝百代,封爵承襲,無令廢絕。常年 宗正寺解送人,恐有浮薄,以忝科名。在卿精揀藝能, 勿妨賢路。」其所試賦則准常規,詩則依齊、梁體格。乃 試琴瑟合奏賦、《霓裳羽衣曲》詩。主司先進五人,其一 詩最佳者,則李肱也,次則王股日斜見賦。肱以宗室 德行素明,人才俱美,乃以榜元及第。《霓裳羽衣曲》詩 任用韻,李肱詩曰:「開元太平時,萬國賀豐歲。梨園獻 舊曲,玉座流新製。鳳管遞參差,霞衣競搖曳。醼罷水 殿空,輦餘春草細。蓬壺事已久,仙藥功無替。詎肯聽 遺音,聖明知善繼。」上披文曰:「近屬如肱者,其不忝乎! 有劉安之識,可令著書;執馬孚之正」,可以為傅;秦嬴 統天下,子弟同匹夫,根本之不深固曹冏所深非也。 評曰:「李君文章精練,行義昭詳,策名於睿哲之朝,得 路於韋、蕭之室。然止於岳、齊二牧,未登大任,其有命 焉。」

《五代史李鏻傳》:「鏻,唐宗室子也。莊宗即位,拜鏻宗正 卿,以李瓊為少卿。獻祖、懿祖墓在趙州昭慶縣,唐國 初建。鏻瓊上言獻祖宣皇帝建初陵,懿祖光皇帝啟 運陵,請置臺令。縣中無賴子自稱宗子者百餘人,宗 正無譜牒,莫能考按。有民詣寺自言世為丹陽竟陵 臺令,厚賂宗正吏。鏻瓊不復詳考,遂補為令。民即持」 絳幡招置部曲,侵奪民田百餘頃,以謂陵園壖地,民 訴於官,不能決,以聞。莊宗下公卿博士問故唐諸帝 陵寢所在,公卿博士言:「丹陽在今潤州,而竟陵非唐 事。鏻不學無知,不足以備九卿。」坐貶司農少卿。 《宋史英宗本紀》:帝濮安懿王允讓第十三子。母曰仙 遊縣君任氏,明道元年正月三日生於宣平坊第。初, 王夢兩龍與日並墮,以衣承之。及帝生,赤光滿室,或 見黃龍游光中。四歲,仁宗養於內。寶元二年,豫王生, 乃歸濮邸。帝天性篤孝,好讀書,不為燕嬉褻慢,服御 儉素如儒者。每以朝服見教授曰:「師也,敢弗為禮!」時 吳王宮教吳充進《宗室六箴》,仁宗付宗正,帝書之屏 風以自戒。

《張洞傳》:「洞權開封府推官,轉度支員外郎。詔訊祈國 公宗說獄,宗說恃近屬,貴驕不道。獄具,英宗以為辱 國,不欲暴其惡。洞曰:『宗說罪在不宥。雖然,陛下將懲 惡而難暴之,獨以其坑不辜數人置諸法可矣』。英宗 喜曰:『卿知大體』。洞因言:唐宗室多賢宰相名士,蓋其 知學問使然。國家本支蕃衍,無親疏,一切厚廩之,不 使知辛苦。婢妾聲伎,無多寡之限。至滅禮義,極嗜欲, 貸之則亂公共之法,刑之則傷骨肉之愛。宜因秩品, 立制度,更選老成教授之」,宗室緣是怨洞,痛詆訾言, 上亦起藩邸,賴察之不罪也。

《趙安仁傳》:安仁孫君錫,改宗正丞。時增諸宗院講書 教授官,而逐院自備緡錢為月餽,貧者或不能以時 致,宗師,輒移文督取。君錫言:「國家養天下士於太學, 尚不較其費,安有教育宗室,令自行束脩之理。」詔悉 從官給。

《孔文仲傳》:文仲進禮部員外郎。有言:皇族唯楊荊二 王得稱皇叔,餘宜各系其祖,若唐人稱諸王孫之比。 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廣敦睦之義,不應疏間骨肉。」議 遂寢。

《彭汝礪傳》:汝礪為監察御史裏行,宗室以女賣婚民 間,有司奏罷之。汝礪言:「此雖疏屬,皆天家子孫,不可 使閭閻之賤得以貨取,願更著婚法《山堂肆考》:趙安仁兼宗正卿,真宗以安仁舊德大僚, 特令知寺事。自是多所規制,重修玉牒屬籍。

《卻掃編》:「景德四年,詔皇姪武信軍節度使惟吉立班 在鎮安軍節度使石保吉之上,惟吉、保吉俱帶平章 事,而保吉先拜。真宗令史館檢討故事,准唐武德中 詔宗姓宜在同品官之上。從之。」

《夢溪筆談》:宗子授南班官,世傳王文正太尉為宰相 日始開此議,不然也。故事,宗子無遷官法,唯遇稀曠 大慶則普遷一官。景祐中,初定祖宗並配南郊,宗室 欲緣大禮乞推恩,使諸王宮教授刁約草表上聞。後 約見丞相王沂公,公問:「前日宗室乞遷官表何人所 為?」約未測其意,答以不知。歸而思之,恐事窮且得罪, 乃再詣相府。沂公問之如前,約愈恐不復敢隱,遂以 實對。公曰:「無他,但愛其文詞耳。」再三嘉獎,徐曰:「已得 旨別有措置,更數日當有指揮。」自此遂有南班之授。 近屬自初除小將軍,凡七遷則為節度使,遂為定制。 諸宗子以千縑謝約,約辭不敢受。予與刁親舊,刁嘗 出表槁以示予。

《石林燕語》:唐宗正卿皆以皇族為之。本朝踵唐故事, 而止命同姓。慶曆初,始置太宗正司,以北海郡王允 弼為知大宗正事。其後相承,皆以宗室領。治平元年, 英宗以宗數倍多於前,乃命增置同知大宗正事一 員,亦以懷州團練使宗惠為之,迄今以為故事。熙寧 三年,復置丞二員,以命外官。

《燕翼貽謀錄》:「國初,宗室尚少,隸宗正寺。仁宗景祐三 年,以宗室眾多,特置大宗正司,以皇兄寧江軍節度 使允讓知大宗正事。仍詔自今於祖宗後各擇一人 為之,尚賢而不以齒,糾正違失。凡宗室奏陳,先委詳 酌而後聞,不得專達。其後又以宗室出居外州,於西 京置西外宗正司,南京置南外宗正司矣。」

宗室年五歲則官為廩給,此祖宗舊法也。皇祐二年, 判大宗正事允讓請自三歲廩給,仁宗以為太過。三 月甲辰,詔宗室三歲以上官為給食。今又復以五歲 為限矣。

《老學庵筆記》:王荊公作相,裁損宗室恩數,於是宗子 相率馬首陳狀,訴云:「均是宗廟子孫,且告相公看祖 宗面。」荊公厲聲曰:「祖宗親盡亦須祧遷,何況賢輩?」於 是皆散去。

《合璧事類》:元豐七年,以宗景知大宗正事。先是宗景 父允弼司宗久,故神宗復選而用之,使諭其母曰:「先 王久司宗正,德及皇屬,今命而子繼之。」

《卻掃編》:宗室令畤少有俊名,一時名士多與之遊。元 祐間,執政薦之簾前,欲用以為館職。曰:「令畤非特文 學可稱,吏能亦自精敏,其為人材實未易得。」宣仁后 曰:「皇親家惺惺者直是惺惺,但不知德行如何,不如 更少待。」於是遂止。

《言行錄》:「田畫字承君。人物雄偉,議論慷慨,俱有前輩 風。入為大宗正丞,宰相曾布欲收置門下,不能屈 可談。本朝置大宗正寺,治宗華室,濮邸最親,嗣王最 貴,於屬籍最尊,世世知大宗正事。自宗晟迄宗漢,皆 安懿王子,兄弟相繼。宗子盡死,諸孫仲增復嗣爵,判 宗正。謹厚練敏,宗子率從其教誨。崇寧初,分置敦宗 院」於三京,以居疏𠁨,選宗子之賢者蒞治院中,或有 尊行治之者,頗以為難。令郯初除南京敦宗院,登對, 上問所以治宗子之略,對曰:「長於臣者,以國法治之; 幼於臣者,以家法治之。」上稱善,進職而遣之。郯既至, 宗子率教,未嘗擾人,京邑頗有賴焉。

《合璧事類》:「崇寧元年,蔡京請宗室非袒免以下兩世, 欲分於西京、南京近輔或沿流便郡居止,每處置敦 宗院,差文武臣各一員管幹。」南渡後,光宗即位,改為 睦宗院。

趙仲忽入判大宗正事徽宗賜之甲第及「建賢懋功」 之閣以示寵仲忽鯁亮端毅動循禮法立宗正司法 式。

《續會要》:政和二年,知西外宗正事士暕奏「廢兩京睦 宗院,宗子有文藝行實眾所共知者,許宗正考實以 聞。」

《揮麈後錄》:秦會之嘗對外舅自言:靖康末與莫儔俱 在金寨。粘罕二太子者,謂搜尋宗室有所未盡。儔陳 計於粘罕,乞下宗正寺取玉牒,其中有名者盡行根 刷,無能逃矣。會之在傍曰:「尚書之言誤矣。譬如吾曹 人家宗族不少,有服屬雖近而情好極疏者,有雖號 同姓而恩義反不及異姓者,多矣。平時富貴既不與」 共,一旦禍患乃欲與之均,以人情揆之,恐無此理。粘 罕曰:「中丞之言是。」由此異待之。

《燕閒常談》:靖康之變,金人盡欲得京城宗室,有獻計 者,謂宗正寺玉牒有籍,可據以取則無遺矣。金人立 命取籍,蒼黃間,玉牒所有,吏已持至南薰門亭子矣。 會金使以事暫還,此夜惟監交物官數人在焉。戶部 邵澤民溥其一也,遽索視之,每揭三二板,則掣取一 板,投之火爐中,歎曰:「力不能遍存之,得預名被爇者可以免。計一籍中掣取,而爇者無慮十二三。俄頃使 至,吏舉籍以授之,遂按籍以取。凡京城宗室獲免者 無數。

《揮麈三錄》:「趙叔近者,宗室子,登進士第,有材略。建炎 初,為兩浙提刑,統兵平錢塘之亂,擢直龍圖閣。時大 駕駐維揚,以掄選守秀州,治績甚著。或有言其貪汙 者,免所居官,拘係於郡,遣朱芾代其任。芾到官未久, 頗肆殘酷,軍民怨憤。有茶酒小卒徐明者,帥其眾囚 芾,迎叔近,復領州事。叔近知事不可遏,登廳呼卒徒」, 安慰而告之曰:「新守暴虐不卹,致汝輩為此。我當為 汝等守印,請於朝,別差慈祥愷悌之人來撫此一方。」 群卒俯伏,不敢猖獗。奏牘未及徹閽,而朝廷已聞,詔 遣大軍往討之矣。先是,王淵在京為小官時,狎露臺。 周娼者艷甚,亂後為叔近所得,㩦歸家,淵每對人切 齒。是時,適淵為御營司都統制,張、韓俱為淵部曲,淵 命張提師以往,張素以父事淵,拜辭於庭。淵云:「趙叔 近在彼。」張默解其指。將次秀境,叔近乘涼輿,以太守 之儀,郊迎於郡北沈氏園,張即叱令供狀,方下筆,而 群刀悉前,斷其右臂,叔近號呼曰:「我宗室也。」眾云:「汝 既從逆,何云宗室?已折首於地?」秀卒見叔近被殺,始 忿怒返戈,嬰城以距敵,縱火毆略,一郡之內,喋血荼 毒。翌日破關,誅其首惡,雖曰平定,然其擾尤甚。凱旋 行闕,第功行賞焉。張於亂兵中獲周娼,以獻於淵。淵 勞之曰:「處置甚當,但此婦人,吾豈宜納?君當自取之。」 張云:「父既不取,某焉敢耶?」時韓在旁,淵顧曰:「汝留之 無嫌也。」韓再拜而受之。既歸,韓甚以寵嬖,為韓生子。 韓既貴盛,周遂享國封之榮。朝廷後知叔近之死於 不幸,詔特贈集英殿修撰。制詞云:「士有以權濟事,當 時賴之。未幾姦人圖之,於今公議歸之,此朕所深悼 者也。可無愍典以光泉壤哉!爾屬籍之英,吏能優裕。 昨者嘉禾適所臨典,旁近部狂寇三發,悉賴爾以定, 一方帖然,而適與禍會,可謂真不幸矣。御史以《冤狀》 聞,朕用衋傷。追榮論譔,式表忠勤。尚或有知,歆此休 命。官其二子。」

《高宗實錄》:「紹興五年,帝詔復置宗正寺丞一員,仍除 儀王偉。以偉收得宗枝事跡,諳曉編類修纂,籍屬次 第。」

《清波雜志》:紹興十一年,程克俊進呈,乞以貢院所考 合格宗室善能特令附正奏名殿試,以示勸獎。從之。 高宗曰:「天族之貴,溺於燕安,往往自陷非法。若以邦 典繩之,則非所以示敦睦之恩,置不問,又無以立國 家之法。唯擇其好學從善者,稍加崇厲,以風厲其餘, 是亦教化之術也。」宗室取應賜出身自此始。善能居 無錫惠山,其後三四任州縣,以選調終。

《中興會要》:紹興二十六年,知西外宗正事士術言:「西 門兩外宗師相去不遠,鈐束訓導,事體一同,有未便 者,理宜商議。望許兩司宗官每年一次往來商議職 事。」從之。

《玉照新志》:隆興三年,趙汝愚廷試第一,時外舅為刑 部侍郎,臚傳既歸,明清啟云:「適曾稱賀否,宗室魁天 下,今日刱見,可謂盛事,禮宜為慶。」外舅擊節云:「班行 中無人舉此,今無及矣。」太息久之。

《玉堂雜記》:淳熙三年九月二十五日,鎖院付下中書 門下省熟狀:趙伯圭除使相,提舉洞霄宮。必大奏:「按 故事,宗室、戚里或前宰執帶節度使,多充宮觀使,若 至使相,自領使無疑。昨史浩以使相提舉宮觀者誤 也,恐自此遂以為例。」今據士樽、錢忱等例,皆是以使 相充宮觀使,在外任便居住者,合取旨改正。一更四 點進入。上批:「可依士樽等體例除宮觀使。」

《金史》:石琚傅,宗室子或不勝任官事,世宗欲授散官, 量與廩祿以贍足之,以問宰臣曰:「於前代何如?」琚對 曰:「堯親九族,周家內睦九族,皆帝王盛事也。」

宗人府部雜錄[编辑]

《因話錄》:趙郡李氏,三祖之後,元和初同時各一人為 相。蕃南祖吉甫,西祖絳,東祖而皆第三。至太和、開成 間,又各一人前後在相位。德裕、吉甫之子固言「蕃再 從弟皆第九」,玨亦絳之近從,諸族罕有。

《老學菴筆記》:宗正卿、少卿,祖宗因唐故事,必以國姓 為之,然不必宗室也。元豐中,始兼用庶姓,而知大宗 正事設官乃於濮安懿王始,權任甚重,頗鐫損云。 《齊東野語》:王介甫為相,裁減宗室恩數,宗子相率訴 馬前,公諭之曰:「祖宗親盡,亦須祧遷,何況賢輩。」荊公 行一切不恤之政,獨於此事,未為不然。熙寧詔裁宗 室《授官法》及恩例,東坡亦以為然,曰:「此實陛下至明 至斷,所以深計遠慮,割愛為民。其後無戚疏少長,皆 仰食縣官,西南兩宗無賴者,至縱其婢使與閭巷通, 生子則認為己子而利其請給,此自古所無之弊例 也。」

《談苑》:宗室至一品殯葬,朝廷遣禮官軷祭。舊制,如太 常禮院官以次行事,得絹五十疋。陳侗、陳汝羲俱在禮院,因朝會見一皇親年老行遲,侗私語曰:「可軷矣。」 汝羲自後排之曰:「次未當公,此吾物也。」傳者以為笑。 自元豐官制行,太常博士專領軷祭,所得絹,四博士 共之,行事十四疋,餘十二疋有數。皇親連騎而出,呵 殿甚盛。一博士戲謂同列曰:「此皆軷材也。」

《雞肋編》:本朝宗室,凡南班環衛官,皆以皇伯叔姪加 於御上,更不書姓,袒免外親亦然。熙寧中,始有換授 外官者,則去皇屬而加姓。宣和中,人并姓除之,時以 為非。靖康中乃復舊制。《常衮集》載李譓除祕書監詞 云:「昔劉歆父子,代典文籍,今之祕寶,豈可避親?再從 叔正議大夫、守光祿卿同正員、嗣澤王諶,幼嗣藩國」, 夙章忠孝,蓋唐世非期親不加皇屬,雖出閤外任,亦 不著姓,而以尊從,載於御上,似為得也。然本朝宗子 皆複名,而連宗字派,服御莫不知之,又漢唐以來所 弗逮者。

《貴耳集本朝故事》,宗室不領兵,蓋因真皇澶淵之幸, 高皇靖康之變,以皇子除兵馬大元帥,定建炎中興 之業。嘉定間,趙善湘開金陵制府,誅李全,識者有宗 室不領兵之議,遂有行宮之謗。嘗記帥逄原為池州 軍帥,有一士挾南班書見之,書史云:「祖宗典故,管軍 不受宗室書,恐違制。近來兵將皆受宗室薦舉矣。」 《墨莊漫錄》:「國朝宗室例除環衛,裕陵始以非袒免補 外官,繼有登科者,然未有為侍從者。宣和五年,始除 子崧徽猷閣待制,繼而子淔亦除,八年又除子櫟。宗 室為侍從官,自伯山始,然皆外任,未有任禁從者。紹 興三年,始除子晝侍郎,皆子字也。然其他字號未有 也。十八年,始除不棄侍郎,不字任禁從」,自德夫始。 元祐以後,宗室以詞章知名者,如士暕、士宇、叔益、令 畤。之,皆有篇釋聞於時。然近屬環衛中能翰墨者 尤多。如嗣濮王仲御喜作長短句,嘗見十許篇皆可 儷,作者不能盡載。如《上元扈蹕作瑤臺第一層》云:「嶰 管聲催。人報道、嫦娥步月來。鳳燈鸞炬,寒輕簾箔,光 泛樓臺。萬里正春未老,更旁鄉、日月蓬萊。從仙仗,看 星河銀界,錦繡天街。歡陪千官萬騎,九霄人在五雲 堆。赭袍光裏,星毬宛轉,花影徘徊。《未央宮》漏永,散異 香。龍闕崔嵬。翠輿回奏,《仙韶》歌吹,寶殿樽罍。」每使人 歌此曲,則太平熙熙之象,恍然在夢寐間也。

《春明夢餘錄》:「初以秦王為宗人令,晉王、燕王左右宗 正,周王、楚王左右宗人。及建都北京,永春侯王寧,洪 熙、宣德中,武定侯郭玹署事。正統二年始建府,西寧 侯宋瑛,嘉靖中,京山侯崔元署事。寧、瑛、元皆駙馬都 尉。玹,仁宗貴妃弟。崇禎五年壬申推掌印,以近代多 用都尉,諸戚畹太康伯張國紀輩起而爭之,然竟用 『都尉』。」至《己卯》再推,復力爭,仍用「都尉」萬煒。

《日知錄》:「漢唐之制,皆以宗親與庶姓參用,入為宰輔, 出居牧伯者,無代不有。漢孝昭始元二年,以宗室無 在位者,舉茂才劉辟彊、劉長樂皆為光祿大夫,辟彊 守長樂衛尉。孝平元始元年,詔宗室為吏,舉孝廉佐 史,補四百石。唐元宗開元二十五年五月辛丑,命有 司選宗子有才者,宗正薦四從叔前奉天令知正、四」 從叔前祁門令志遠、五從弟雒陽尉遇、六從弟酸棗 丞良、五從弟武進尉胐、五從姪鄭縣尉瞻、五從姪前 宋州參軍承嗣,皆授臺省官及法官京縣官。詔曰:「至 公之用,本無偏黨,惟善所在,豈隔親疏。四從叔知正 等,咸有才名,見推公族,秉惟清之操,兼致遠之資。朕 每慮同盟,不勤於德,常縣右職,以勸其從。先委宗卿, 精為內舉,量能考行,歷在踰時,名數則多,升聞益寡。 光膺是選,諒在得人。固可擢以清要,遷於臺閣,將觀 志於七子,冀籍名於八人。《書》不云乎:『九族既睦,平章 百姓。凡今懿戚,可不慎與?違道漫常,義無私於王法; 修身效節,恩豈薄於他人。期於帥先,勵我風俗。深宜 自勉,以副明言』。」天寶三年正月詔皇五弟等以下親 及九廟子孫有材學政理委宗正寺揀擇聞薦。德宗 貞元二年八月以睦王府長史嗣虢王則之為左金 吾大將軍,謂宰臣曰:「朕不欲獨用外戚故選宗室子 有才行者獎拔之。」昭宗乾寧二年六月丁亥朔以京 兆尹、嗣薛王知柔兼戶部尚書,判度支,兼諸道鹽鐵 轉運等使,制曰:「支度牢籠之務,弛張經制之宜,當擇 通才,俾繼成績。」僉曰:「叔父膺予簡求,匪私吾宗,示張 王室。」故終唐之世,有宰相十一人,而《舊史》贊之曰:「我 宗之英,曰皋與勉。」宋子京以為周、唐任人不疑,得親 親用賢之道,惟本朝不立此格,於是為宗屬者大扺 皆溺於富貴,妄自驕矜,不知禮義,至其貧者,則游手 逐食,靡事不為,名曰「天枝」,實為棄物。曹冏所謂今之 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諸侯,或比國數人,或兄弟並據, 而宗室子弟曾無一人間廁其間,正有明當日之事 也。崇禎時,始行換授之法,而教之無素,舉之無術,未 見有卓然樹一官之績者。三百年來,當國大臣皆畏 避而不敢言,至天子獨斷行之而已晚矣。然則親賢 並用,古人之所以有國長世者,後王其可不鑒乎! 光武中興,實賴諸劉之力,乃即位已後,但有續封之典,而無舉賢之詔。明章以下,恩澤教訓,徒先於四姓 小侯,而不聞加意於宗屬者。然而親疏並用,猶法西 京。故靈、獻之世,荊表益焉,各專方鎮,而昭烈乘之,以 稱帝於蜀,若顛木之有由糵?其與宋之二王航海奔 亡、一敗而不振者,不可同年而語矣。

唐末屯田郎中李衢作《皇室維城錄》,其有感於宗枝 之不振乎?使得自樹功名,如曹王皋者三五人,參錯 天下為牧帥,亦何至大盜覆都,彊臣問鼎,而十六宅 諸王並殲於逆豎之手也。

明宗室自天啟二年開科,得進士一人:朱慎。列名 奄案,為宗人羞。此不教不學之所致也。崇禎中,得進 士十二人,惟朱統鉓起家庶吉士,官至南京國子監 祭酒。而其始館選時,尚以宗生為疑。吏部尚書王永 光曰:「既可以中翰,即可以庶常。」遂取之。其他換授甚 多,然當板蕩之際,才略無聞。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