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第06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六十六卷目錄
東宮部彙考十
元〈總一則 世祖至元二則 成宗大德二則 仁宗延祐一則 泰定帝泰定一則 明
宗天曆一則 文宗至順一則 順帝至正一則〉
明一〈太祖洪武一則〉
宮闈典第六十六卷
東宮部彙考十
[编辑]元
[编辑]元制,冊立皇太子及授冊攝官之制。
按《元史禮樂志》:冊立皇太子儀:前期三日,右丞相率 百僚至金玉局冊寶案前。舍人贊曰「鞠躬」,曰「拜」,曰「興」, 曰「拜」,曰「興」,曰「平身」,曰「班首稍前」,曰「跪」,曰「在位官皆跪」, 曰「搢笏」,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出笏」,曰「就拜」,曰 「『興」,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侍儀使、舍人分引群 臣,儀衛音樂,導至中書省,正位安置。前期二日,儀鑾 「司設發冊案於大明殿御座西,發寶案於東。典寶官 設香案於太子殿前階上,設冊案於西,寶案於東。又 設受冊案於殿內座榻之西,受寶案於東。侍儀司設 板位,太尉、冊使副位於大明殿廷。太尉位居中,冊官 位於右,寶官位於左,禮儀使位於前,主節官位於太 尉之左,太子殿廷亦如之。樂位布置」亦如之。右丞相 率百僚朝服至中書省冊寶案前,敘立定,舍人贊曰 「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曰「班首稍前」,曰「跪」, 曰「搢笏」,曰「在位官皆跪」,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 「出笏」,曰「就拜」,曰「興」,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立。」舍人 分引群臣,儀衛導從,音樂傘扇,導至闕前。控鶴奠案, 方輿官舁之,由中道入崇天門,冊使以下奉隨至露 階下。方輿官置冊案於西、寶案於東,分退立於兩廡。 冊使副北面。引冊官、舉冊官、讀冊官、捧冊官位於冊 案西,東向;引寶官、舉寶官、讀寶官、捧寶官位於寶案 東,西向。掌儀舍人贊曰「捧冊官稍前」,曰「搢笏」,曰「捧冊。」 又贊曰「捧寶官稍前」,曰「搢笏」,曰:「捧寶。」侍儀使、引進使、 引冊官、引寶官前導,捧冊寶官次之。冊使副以下奉 隨升大明殿午階。由正門入,至進發冊寶案前,冊使 副北面立。引冊官、引寶官、舉冊官、舉寶官以下分左 右,夾冊寶案立。掌儀贊曰:「以冊寶置於案」,曰「出笏」,曰 「復位。」侍儀使引奉冊使以下由左門出,百辟趨退。至 期大昕,引贊引冊使以下皆公服敘位於闕廷。侍儀 使導從皇帝出閤,鳴鞭三,陞大明殿,登御座。尚引引 殿前班入起居位,起居贊拜如儀。宣贊唱曰「各恭事。」 引贊引冊使以下入就位。掌儀舍人引承奉班都知、 侍儀使、禮儀使、主節郎、捧冊、捧寶官升自左階,由左 門入,至御座前,分左右立。掌儀贊曰「禮儀使稍前」,曰 「跪」,曰:「眾官皆跪。」禮儀使奏:請發皇太子冊寶,掌儀唱 曰「就拜」,曰「興」,曰「平身」,曰「眾官皆興」,曰「復位」,曰「內謁者 稍前」,曰「搢笏」,曰「捧冊寶跪進皇帝」,曰「以冊寶授捧冊 寶官」,捧冊寶官跪受,興。掌儀贊曰「主節郎搢笏持節」, 禮儀使引節導冊寶由正門以出,至露階,南向立。禮 儀使稱「有制」,承奉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皆再拜。」掌 儀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禮儀使宣 制曰:「上命太尉等持節授皇太子冊寶。」掌儀贊曰「鞠 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禮儀使引節導冊寶 降至露階下,依次就位。掌儀贊曰「以冊寶置於案」,曰 「出笏」,曰「復位。」方輿舁以行,樂作。侍儀使、禮儀使主節 前導,冊使以下奉隨,由正門出,至闕前,方輿奠案,控 鶴舁以行。至皇太子殿廷,控鶴奠案,方輿舁以行。入 至露階下奠案,方輿退,樂止。冊使以下以次立。掌儀 贊曰「捧冊寶官稍前,搢笏」,捧冊寶,侍儀使引節主、節 導冊寶以行。冊使以下由正階隮節立於香案之西。 掌儀贊曰「捧冊寶官跪,以冊寶置於案」,曰:「出笏」,曰「興」, 曰:「就位。」右庶子跪報「外備。」內侍入啟,出傳旨曰「可。」右 庶子俛伏,興。皇太子出閤,立於香案前。掌儀贊曰「皇 太子跪」,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拜」,曰「興」,曰「拜」,曰 「興。」太尉前稱:「制遣臣某等恭授皇太子冊寶,復位。」掌 儀贊曰「皇太子拜」,曰「興」,曰「拜」,曰「興。請皇太子詣褥位, 南向立」,曰「皇太子跪」,曰「諸執事官皆跪」,曰「舉冊官興, 至案前」,曰「跪」,曰「讀冊」,讀畢,曰「納冊於匣」,曰「出笏。」掌儀 唱曰「舉寶官興,至案前」,曰「跪」,曰「讀寶」,讀畢,曰「納寶於 盝」,曰「出笏」,曰舉冊寶官、讀冊寶官皆興,復位。掌儀贊 曰「太尉進授冊寶。」侍儀使引太尉、司徒至冊寶案前, 搢笏,以冊寶跪進,皇太子恭受,以授左右庶子,左右 庶子搢笏,跪受。掌儀贊曰「皇太子興」,冊使以下皆興。 右庶子捧冊,左庶子捧寶,導皇太子入殿。右庶子奠 冊於授冊案,左庶子奠寶於授寶案,引節、引主節立 於殿西北,引贊引太尉以下降階復位,北向立。承奉 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皆再拜。」掌儀贊曰「鞠躬」,曰「拜」, 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樂作。侍儀使詣太尉前請進酒,太尉入,至殿內,進酒畢,降復位,樂止。侍儀使、禮儀 使、主節導太尉以下還詣大明殿御座前,跪奏曰:「奉 制授皇太子冊寶,謹以禮畢。」俛伏,興,降詣位。侍儀使、 左右庶子導皇太子詣大明殿御座前謝恩,右庶子 贊曰「拜」,曰「興」,曰:「拜」,曰「興」,進酒,又贊曰「拜」,曰「興」,曰「拜」,曰 興,降殿還府。侍儀使詣右丞相前請進酒,雙引陞殿, 至宇下褥位立。侍儀使分左右,北向立。俟前行色曲 將半,舞旋列定。通贊唱曰:「分班。」樂作。侍儀使、右丞相 由南東門入,宣徽使奉隨至御榻前。右丞相跪,宣徽 使立於東南。曲終,右丞相祝贊曰:「皇太子冊寶禮畢, 臣等不勝慶抃,同上皇帝、皇后萬萬歲壽。」宣徽使應 曰:「如所祝。」右丞相俛伏,興,退詣進酒位。進酒、進表章 禮物、贊拜如元正儀。駕興,鳴鞭三,侍儀使導駕還寢 殿,如來儀。皇太子還府陞殿,典引引群臣入就起居 位。通班自班西行至中道,唱曰「其官某以下起居。」典 引贊曰「鞠躬」,曰「平身」,進就拜位。宣贊唱曰「拜」,通贊贊 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侍儀使詣班首 前請進酒,雙引由左階至殿宇下褥位立。侍儀分左 右北向立。俟前行色曲將半,舞旋列定。通贊唱曰:「分 班。」班首入自左門,右庶子隨至座前。班首跪,右庶子 立於東南。俟曲終,班首致祝詞曰:「冊寶禮畢,願上殿 下千秋之壽。」右庶子應曰:「如所祝。」班首俛伏,興,退至 進酒位,搢笏,捧觴北向立,右庶子退復位。俟舞旋至 露階,樂舞至第四拍,班首進酒,宣贊唱曰「文武百僚 皆再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 班首自東門出,復位,樂止。通贊唱曰:「合班。」中書押進 箋及禮物案,至橫階下,進讀箋官由左階隮進讀禮 物官至階下,俟進讀箋官至宇下,先讀箋目,次讀箋, 讀畢,俛伏,興,降至階下。進讀禮物官升階至宇下,跪 讀禮物狀畢,俛伏,興,退。同讀箋官至橫階,隨箋案西 行,至右廡下,禮物案東行,至左廡下。各付所司。宣贊 唱曰「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立。」 右庶子導皇太子還閤,授皇太子冊。凡攝官四十 有九人,攝大尉一人,奉冊官二人,持節官一人,捧冊 官二人,讀冊官二人,引冊官二人,攝禮儀使二人,主 當內侍六人,副持節官五人,侍從官十一人,代禮官 十六人。
世祖至元十年冊燕王真金為皇太子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年「二月丙戌,以皇太子受 冊寶,遣太常卿合丹告於太廟。三月丙寅,帝御廣寒 殿,遣攝太尉、同知樞密院事伯顏授皇太子真金玉 冊金寶。辛未,以皇太子受冊寶,詔告天下」按《裕宗 傳》:「裕宗文惠明孝皇帝,諱真金,世祖嫡子也,母昭睿 順聖皇后弘吉烈氏,少從姚樞、竇默受《孝經》及終卷, 世」祖大悅,設食饗樞等。中統三年,封燕王,守中書令。 丞相史天倪入啟事,王曰:「我幼,未嘗習祖宗典則,閑 於政體,一旦當大任,惟汝耆德賴焉。」復諭贊善王恂 曰:「省臣所啟,等,國事也,爾宜入與聞之。」四年,兼判樞 密院事。至元初,省臣奏請王署敕,每月必再至中書。 於是王將入中書,乳母進新衣,笑卻之曰:「吾何事美 觀也。」嘗從幸宜興,世祖違豫,憂形於色,夕不能寐。聞 母皇后暴得風疾,即悲泣,衣不及帶而行。七年秋,受 詔巡撫稱海。至冬還京,間謂諸王札剌忽及從官伯 顏等曰:「吾屬適有茲暇,宜各悉乃心,慎言所守,俾吾 聞之。」於是撒里蠻曰:「太祖有訓,欲治身先治心,欲責 人先責己。」伯顏曰:「皇上有訓,欺罔竊盜,人之至惡。一 為欺罔,則後雖出善言,人終弗信。一為盜竊,則事雖 未覺,心常惴惴,若捕者將至。」札剌忽曰:「我祖有訓,長 者杪,深者底。蓋言貴有終始,長必極其杪,深必究其 底,不可中輟也。」王曰:「皇上有訓,毋持大心,大心一持, 事即隳敗。吾觀孔子之語,即與《聖訓》合也。」至王恂陳 說尤多,事見《恂傳》。十年二月,立為皇太子,仍兼中書 令,判樞密院事,受玉冊。皇帝若曰:「咨爾皇太子真金, 仰惟太祖皇帝遺訓,嫡子中有克嗣服繼統者,豫選 定之。是用立太宗英文皇帝以紹隆丕構。自時厥後, 為不顯立冢嫡,遂啟爭端。朕上遵祖宗宏規,下協昆 弟僉同之議,乃從燕邸即立爾為皇太子,積有日矣。 比者儒臣敷奏,國家定立儲嗣,宜有冊命,此典禮也。 今遣攝太尉、左丞相伯顏持節授爾玉冊金寶。於戲! 聖武燕謀,爾其承奉;昆弟宗親,爾其和協。使仁孝顯 於躬行,抑可謂不負所托矣。尚其戒哉,勿替朕命。」九 月丙戌,詔立宮師府,設官屬三十有八員。起處士楊 恭懿於京兆。太子嘗有疾,世祖臨幸,親和藥以賜之, 遣侍臣李眾馳祀嶽瀆名山川,太子戒其所至郡邑, 毋煩吏迎送,重擾民也。詔以侍衛親軍萬人益隸東 宮,太子命王慶端、董士亨選其驍勇者,教以兵法,時 閱試焉。太子服綾袷,為瀋所漬,命侍臣重加染治。侍 臣請織綾更制之,太子曰:「吾欲織百端,非難也。顧是 物未敝,豈宜棄之!」東宮香殿成,工請鑿石為池,如曲 水流觴故事,太子曰:「古有肉林酒池,爾欲吾效之耶?」 不許。每與諸王近臣習射之暇,輒講論經典,若《資治通鑑》《貞觀政要》、王恂、許衡所述遼、金帝王行事要略, 下至《武經》等書,從容片言之間,苟有允愜,未嘗不為 之灑然改容。時侍經幄者,如王恂、白棟,皆朝夕不出 東宮,而待制李謙、太常宋衜尤加咨訪,蓋無間也。十 八年正月,昭睿順聖皇后崩,太子自獵所奔赴,勺飲 不入口者終日,設廬帳居之,命宋衜擇可備顧問者。 衜以郭祐、何瑋、徐琰、馬紹、楊居寬、何榮祖、楊仁風等 為言。太子曰:「是數人者,盡為我致之,宜自近者始。」遂 召瑋於易州,琰於東平。贊善王恂卒,太子聞之嗟悼, 賻鈔二千五百緡。一日,顧謂左右曰:「王贊善當言必 言,未嘗顧惜,隨事規正,良多裨補,今鮮有其匹也。」時 阿合馬擅國重柄,太子惡其姦惡,未嘗少假顏色。盜 知阿合馬所畏憚者獨太子耳,因為偽太子夜入京 城,召而殺之。及和禮霍孫入相,太子曰:「阿合馬死於 盜手,汝任中書,誠有便國利民者,毋憚更張。苟或沮 撓,我當力持之。」中書啟以何瑋參議省事,徐琰為左 司郎中。瑋、琰入見,太子諭之曰:「汝等學孔子之道,今 始得行,宜盡平生所學,力行之。」辟楊仁風於潞州,馬 紹於東平,復辟楊恭懿置省中議事。以衛輝總管董 文用練達官政,與恭懿同置省中。按察副使王惲進 《承華事略》:一曰廣孝,二曰立愛,三曰端本,四曰進學, 五曰擇術,六曰謹習,七曰聽政,八曰達聰,九曰撫軍, 十曰明分,十一曰崇儒,十二曰親賢,十三曰去邪,十 四曰納誨,十五曰幾諫,十六曰從諫,十七曰推惡,十 八曰尚儉,十九曰戒逸,二十曰審官。太子聞漢成帝 不絕馳道,唐肅宗改絳紗袍為朱明服,大喜曰:「使吾 行之,亦當若此。」及說邢峙止齊太子食邪蒿,顧宮臣 曰:「菜名邪蒿,未必果邪也。雖食之,豈遽使人不正邪?」 張九思對曰:「古人設戒,義固當爾。」詔割江西龍興路 為太子分地。太子謂左右曰:「安得治民如邢州張耕 者乎?誠使之往治,俾江南諸郡取法,民必安集。」於是 召宋道大選,署守長江西行省,以歲課羨餘鈔四十 七萬緡獻。太子怒曰:「朝廷命汝等安治百姓,百姓安, 錢糧何患不足?百姓不安,錢糧雖多,安能自奉乎?」盡 卻之。阿里以民官兼課司,請歲附輸羊三百,太子以 其越例,罷之。參政劉思敬遣其弟思恭以新民百六 十戶來獻,太子問民所從來,對曰:「思敬征重慶時所 俘獲者。」太子蹙然曰:「歸語汝兄,此屬宜隨所在放遣 為民,毋重失人心。」烏蒙宣撫司進馬踰歲獻之額,即 諭之曰:「去歲嘗俾勿多進馬,恐道路所經,數勞吾民 也。自今其勿復然。」二十年春,辟劉因於保定,因以疾 辭。固辟之,乃至。拜右贊善大夫,以吏部郎中夾谷之 奇為左贊善大夫。是時,已立國子學,李棟、宋道、李謙 皆以東宮僚友繼典教事。至是,命因專領之,而以道 等仍備咨訪。嘗曰:「吾聞金章宗時,有司論太學生廩 費太多,章宗謂養出一范文正公,所償顧豈少哉!」其 言甚善。會因復以疾乞去。二十二年,以長史耶律有 尚為國子司業,中庶子伯必以其子阿八赤入見,諭 令入學,伯必即令其子入蒙古學。逾年,又見太子,問 讀何書,其子以蒙古書對。太子曰:「我命汝學漢人文 字耳。」其亟入胄監,遣使辟宋工部侍郎倪堅於開元。 既至,訪以古今成敗得失,堅對言:「三代得天下以仁, 其失也以不仁;漢、唐之亡也,以外戚閹豎;宋之亡也, 以姦黨權臣。」太子嘉納,賜酒日昃乃罷。諭德李謙、夾 谷之奇嘗進言曰:「殿下睿性夙成,閱理久熟,方遵聖 訓,參決庶務,如視膳問安之禮,固無待於贊諭。至於 軍民之利病,政令之得失,事關朝廷,責在臺院,有非 宮臣所宜言者,獨有澄源固本,保守成業,殿下所當 留心,臣等不容緘口者也。」敬陳十事:曰正心,曰睦親, 曰崇儉,曰親賢,曰幾諫,曰戢兵,曰尚文,曰定律,曰「正, 名曰革敝。」其論《正心》有云:「太子之心,天下之本也。太 子心正,則天心有所屬,人心有所繫矣。」唐太宗嘗言: 「人主一心,攻之者眾。或以勇力,或以辨口,或以諂諛, 或以姦詐,或以嗜欲,輻輳攻之,各求自售。人主少懈 而受其一,則其害有不可勝言者。殿下至尊之儲貳, 人求自售者亦不為少,須常喚醒此心,不使為物欲 所撓,則宗社生靈之福,固本澄源,莫此為切。」《論睦親》, 「以宗親為王室之藩屏,人主之所自衛者也。大分既 定,尊卑懸殊,必恩意俯逮,然後得盡其歡心。宗親之 歡心得,則遠近之歡心得矣。」其論《正名革敝》,尤切中 時政。太子在中書日久,明於聽斷,四方州郡科徵、輓 漕、造作、和市,有係民休戚者,聞之,即日奏罷。右丞盧 世榮以言利進,太子意深非之,嘗曰:「財非天降,安得 歲取贏乎?恐生民膏血竭於此也。豈惟害民,實國之 大蠹。」其後世榮果坐罪。桑哥素主世榮,聞太子有言, 訖箝口不敢捄。至元以來,天下臻於太平,人材輩出, 太子優禮遇之。在師友之列者,非朝廷名德,則布衣 節行之士,德意未嘗少衰。宋衜目疾,賜鈔千五百緡。 王磐告老而歸,官其壻於東平以終養。孔洙自江南 入覲,則責張九思「學聖人之道,不知有聖人之後。」其 大雅不群,本於天性,中外歸心焉。於是世祖春秋高江南行臺監察御史言事者請禪位於太子,太子聞 之,懼。臺臣寢其奏,不敢遽聞。而小人以「臺臣隱匿,乘 間發之。世祖怒甚,太子愈益懼,未幾遂薨,壽四十有 三。成宗即位,追諡曰文惠明孝皇帝,廟號裕宗,祔於 太廟。」按《王惲傳》:惲拜中議大夫,行御史臺治書侍 御史,不赴。裕宗在東宮,惲進《承華事略》,其目曰:廣孝、 立愛、端本、進學、擇術、謹習、聽政、達聰、撫軍、崇儒、親賢、 去邪、納誨、幾諫、從諫、推恩、《尚儉》《戒逸》《知賢》《審官》,凡二 十篇。裕宗覽之,至漢成帝不絕馳道,唐肅宗改服絳 紗為朱明服,心甚喜曰:「我若遇是禮,亦當如是。」又至 邢峙止。齊太子食邪蒿,顧侍臣曰:「一菜之名,遽能邪 人耶?」詹事丞張九思從帝對曰:「正臣防微,理固當然。」 太子善其說,賜酒慰喻之,令諸皇孫傳觀,稱其書弘 益居多。
至元十六年,命皇太子並燕王參決朝政。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六年冬十月辛丑。以月直 元辰。命五祖真人李居壽作醮事。奏赤章,凡五晝夜 畢事。居壽請間言。皇太子春秋鼎盛。宜預國政。帝喜 曰:「尋將及之。」明日下詔皇太子、燕王參決朝政。凡中 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及百司之事。皆先啟後聞。按 《董文忠傳》。至元十六年十月奏曰:陛下始以燕王為 中「書令、樞密使,纔一至中書,自冊為太子,累使明習 軍國之事,然十有餘年,終守謙退不肯視事者,非不 奉明詔也,蓋朝廷處之未盡其道爾。夫事已奏決而 始啟太子,是使臣子而可否君父之命,故惟有唯默 避遜而已。以臣所知,不若令有司先啟而後聞,其有 未安者,則以詔敕斷之,庶幾理順而分不踰,太子必 不敢辭其責矣。」帝即日召大臣,面諭其意使行之。復 語太子曰:「董八崇立國本者,其勿忘之!」
成宗大德九年立皇子德壽為皇太子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九年「夏六月丙子朔,以立皇 太子,遣中書右丞相答剌罕哈剌哈孫告昊天上帝, 御史大夫鐵古迭而告太廟。庚辰,立皇子德壽為皇 太子,詔告天下。賜高年帛,八十者一匹,九十者二匹。 孝子順孫堪從政者,量才任之。親年七十別無侍丁 者,從近遷除。外任官五品以下並減一資。諸處罪囚 淹繫五年以上,除惡逆外,疑不能決者釋之。流竄遠 方之人,量移內地。」十二月庚寅,皇太子德壽薨。 大德十一年五月,武宗即位。六月,立弟愛育黎拔力 八達為皇太子。
按《元史武宗本紀》,大德十一年夏五月,武宗即位,「六 月癸巳朔,詔立母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受 金寶。十月庚子,中書省奏,初置中書省,時太保劉秉 忠度其地宜,裕宗為中書令,嘗置省署敕。其後桑哥 遷立尚書省,不四載而罷,今復遷中書於舊省,乞涓 吉徙中書令位,仍請皇太子一至中書。」制可。十一月 戊寅,授皇太子玉冊。己卯,以皇太子受冊禮成,帝御 大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庚辰,中書省臣言:「皇太子 謂臣等曰:『吾之分地安西、平江、吉州三路,遵舊制自 達魯花赤之外,悉從常選。其常選宜速擇才能』。」有旨, 其擇人任之。按《仁宗本紀》:仁宗聖文欽孝皇帝,諱 愛育黎拔力八達,順宗次子,武宗之弟也。母曰興聖 太后,弘吉剌氏。至元二十二年三月丙子生。大德九 年冬十月,成宗不豫,中宮秉政,詔帝與太后出居懷 州。十年冬十二月,至懷州,所過郡縣,供帳華侈,悉令 撤去,嚴飭扈從毋擾於民,且諭僉事王毅察而言之, 民皆感悅。十一年春正月,成宗崩,時武宗為懷寧王, 總兵北邊。戊子,帝與太后聞哀奔赴。庚寅,至衛輝,經 比干墓,顧左右曰:「紂內荒於色,毒痡四海。比干諫,紂 刳其心,遂失天下。」令祠比干於墓,為後世勸。至漳河, 值大風雪,田叟有以盂粥進者,近侍卻不受。帝曰:「昔 漢光武嘗為寇兵所迫,食豆粥,大丈夫不備嘗,艱阻, 往往不知稼穡,艱難以致驕惰。」命取食之。賜叟綾一 匹,慰遣之。行次邯鄲,諭縣官曰:「吾慮衛士不法,胥吏 科斂,重為民困。」乃命王傅巡行察之。二月辛亥,至大 都,與太后入內,哭盡哀,復出居舊邸,日朝夕入哭奠。 左丞相阿忽台等潛謀推皇后伯要真氏稱制,安西 王阿難答輔之。時左丞相哈剌哈孫答剌罕稱疾,守 宿掖門凡三月,密持其機,陽許之。夜遣人啟帝曰:「懷 寧王遠,不能猝至,恐變生不測,當先事而發。」三月丙 寅,帝率衛士入內,召阿忽台等,責以亂祖宗家法,命 執之。鞫問,辭服。戊辰,伏誅諸王闊闊出、牙忽都等曰: 「今罪人斯得,太子寔,世祖之孫,宜早正天位。」帝曰:「王 何為出此言也?彼惡人潛結宮壼,搆亂我家,故誅之。 豈欲作威,覬望神器耶?懷寧王,吾兄也,正位為宜。」乃 遣使迎武宗於北邊。五月乙丑,帝與太后會武宗於 上都。甲申,武宗即位。六月癸巳,詔立帝為皇太子,受 金寶,遣使四方,旁求經籍,識以玉刻印章,命近侍掌 之。時有進《大學衍義》者,命詹事王約等節而譯之。帝 曰:「治天下,此一書足矣。」因命與圖象《孝經》《列女傳》並 刊行,賜臣下。十一月戊寅,受玉冊,領中書省樞密院至大元年七月,帝諭詹事曲出曰:「汝舊事,吾其與同 僚協議,務遵法度,凡世祖所未嘗行及典故所無者, 慎勿行。」二年八月,立尚書省,詔太子兼尚書令,戒飭 百官有司,振紀綱,重名器,夙夜以赴事功。詹事院臣 啟金州獻瑟瑟洞,請遣使采之。帝曰:「所寶惟賢,瑟瑟 何用焉!若此者,後勿復聞。」先是近侍言賈人有售美 珠者,帝曰:「吾服御雅不喜飾以珠璣,生民膏血,不可 輕耗。汝等當廣進賢才,以恭儉愛人相規,不可以奢 靡,蠹則相導。」言者慚而退。淮東宣慰使撒都獻《玉觀 音》、七寶帽頂、寶帶、寶鞍,卻之,戒諭如初。詹事王約啟 事,二宦者侍側,帝問:「自古宦官壞」人家國,有諸?約對 曰:「宦官善惡皆有之,但恐處置失宜耳。」帝然之。九月, 河間等路獻嘉禾,有異畝同穎及一莖數穗者,命集 賢學士趙孟頫繪圖藏諸祕書。四年春正月庚辰,武 宗崩。二月庚寅,即皇帝位於大明殿。按《康里脫脫 傳》,至大三年,尚書省立,遷右丞相。三寶奴等觀武宗 立皇子為皇太子,脫脫方獵於柳林,遣使亟召之還。 三寶奴曰:「建儲議急,故相召耳。」脫脫驚曰:「何謂也?」曰: 「皇子寖長,聖體近日倦勤,儲副所宜早定。」脫脫曰:「國 家大計,不可不慎。曩者太弟躬定大事,功在宗社,位 居東宮,已有定命,自是兄弟叔姪世世相承,孰敢紊 其序者?我輩臣子,於國憲章縱不能有所匡贊,何可 隳其」成!三寶奴曰:「今日兄已授弟,後日叔當授姪,能 保之乎?」脫脫曰:「在我不可渝,彼失其信,天實鍳之。」三 寶奴雖不以為然,而莫能奪其議也。
仁宗延祐三年冬十二月丁亥立皇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
[编辑]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按《英宗本紀》。英宗睿聖文 孝皇帝,諱碩德八剌,仁宗嫡子也。母莊懿慈聖皇后 弘吉剌氏。以大德七年二月甲子生。仁宗欲立為太 子,帝入謁,太后固辭曰:「臣幼無能,且有兄在,宜立兄 以臣輔之。」太后不許。延祐三年十二月丁亥立為皇 太子,授金寶,開府置官屬。監察御史段輔、太子詹事 郭貫等首請近賢人,擇師傅,帝嘉納之。六年十月戊 午,受玉冊,詔命百司庶務必先啟太子,然後奏聞。帝 謂中書省臣曰:「至尊委我以天下事,日夜寅畏,惟恐 弗堪。卿等亦當洗心滌慮,恪勤乃職,勿有隳壞,以貽 君父憂。」七年春正月戊戌,仁宗不豫,帝憂形於色,夜 則焚香,泣曰:「至尊以仁慈御天下,庶績順成,四海清 晏。今天降大厲,不如罰殛我身,使至尊永為民主。」辛 丑,仁宗崩。帝哀毀過禮,素服寢於地,日歠一粥。三月 庚寅,帝即位。
泰定帝泰定元年冊皇子阿速吉八為皇太子
[编辑]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皇帝諱也。孫鐵木兒,顯宗 甘麻刺之長子,裕宗之嫡孫也。初,世祖以第四子那 木罕為北安王,鎮北邊,北安王薨,顯宗以長孫封晉 王,代之統領太祖四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至 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於晉邸。大德六年,晉 王薨,帝襲封,是為嗣晉王,仍鎮北邊。成宗、仁宗、武宗 之立,咸與翊戴之謀,有盟書焉。王府內史倒剌沙得 幸於帝,常偵伺朝廷事機,以其子哈散事丞相拜住, 且入宿衛。久之,哈散歸,言御史大夫鐵失與拜住意 相忤,欲傾害之。至治三年三月,宣徽使探忒來王邸, 為倒剌沙言:「主上將不容於晉王,汝盍思之。」於是倒 剌沙與探忒深相要結。八月二日,晉王獵於禿剌之 地,鐵失密遣斡羅思來告曰:「我與哈散也先鐵木兒、 失禿兒謀已定,事成推立王為皇帝。」又命斡羅思以 其事告倒剌沙,且言:「汝與馬速忽知之,勿令旭邁傑 得聞也。」於是王命囚斡羅思,遣別烈迷失等赴上都, 以逆謀告。未至。癸亥,英宗南還,駐蹕南坡。是夕,鐵失 等矯殺拜住,英宗遂遇弒於幄殿。諸王按梯不花及 也先鐵木兒奉皇帝璽綬,北迎帝於鎮所。癸巳,即皇 帝位於龍居河,大赦天下。泰定元年春正月辛丑,諸 王大臣請立皇太子。三月癸卯,命中書平章政事乃 馬台攝祭南郊,知樞密院事闊徹伯攝祭太廟,以冊 皇太子告。丙午,御大明殿,冊皇子阿速吉八為皇太 子。
明宗天曆二年立弟文宗為皇太子
[编辑]按《元史明宗本紀》:天曆二年四月「癸卯,遣武寧王徹 徹禿及哈八兒禿立文宗為皇太子。五月己未,皇太 子遣翰林學士承旨阿鄰帖木兒來覲。乙亥,鑄皇太 子寶。」時求太子故寶不知所在。六月,詔諭中書省臣, 「凡國家錢穀銓選諸大政事,先啟皇太子,然後以聞。」 七月丙子,文宗受皇太子寶。八月丙戌,皇太子入見。 「是日,宴皇太子及諸王大臣於行殿。庚寅,帝暴崩。己 亥,皇太子復即皇帝位。」按《文宗本紀》,文宗聖明元 孝皇帝,諱圖帖睦爾,武宗之次子,明宗之弟也。母曰 文獻昭聖皇后,唐兀氏。大德三年,武宗總兵北邊,帝 以八年春正月癸亥生。十一年,武宗入繼大統。至大 四年,武宗崩,傳位於弟仁宗。延祐三年,丞相鐵木迭 兒等議立英宗為皇太子,明宗以武宗長子,乃出之居於朔漠。及英宗即位,鐵木迭兒懷私固寵,搆釁骨 肉,諸王大臣莫不自危。至治元年五月,中政使咬住 告脫歡察兒等交通親王,於是出帝居於海南。三年 六月,英宗在上都,謂丞相拜住曰:「朕兄弟寔相友愛, 曩以小人譖愬,俾居遠方。當急召還,明正小人離間 之罪。」未幾,鐵失、也先鐵木兒等為逆,而晉王遂立為 皇帝,改元泰定。召帝於海南之瓊州,還至潭州,復命 止之。居數月,乃還京師。十月封懷王,賜黃金印。二年 正月,命出居於建康,以殊祥院使也先捏掌其衛士。 初,晉王既為皇帝,以內史倒剌沙為中書平章政事, 遂為丞相,狡愎自用,災異數見,而帝兄弟播越,南北 人心思之。致和元年,大駕出畋柳林,以疾還宮。諸王 滿禿、阿馬剌台、太常禮儀使哈海、宗正禮魯忽赤闊 闊出等與僉樞密院事燕鐵木兒謀曰:「今主上之疾 日臻,將往上都。如有不諱,吾黨執諸王大臣殺之,居 大都者即縛大都省臺官,宣言太子已至,正位宸極, 傳檄守禦諸關,則大事濟矣。」三月,大駕至上都,滿禿、 闊闊出等扈從,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居守,燕鐵木 兒亦留大都。時也先捏私至上都,與倒剌沙等圖弗 利於帝,乃遣宗正札魯忽赤雍古台遷帝居江陵。七 月庚午,泰定皇帝崩於上都。倒剌沙及梁王王禪、遼 王脫脫因結黨害政,人皆不平。時燕鐵木兒寔掌大 都樞密符印,謀於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陰結勇士, 以圖舉義。八月甲午黎明,百官集興聖宮,燕鐵木兒 率阿剌鐵木兒、孛倫赤等十七人,兵皆露刃,號於眾 曰:「武宗皇帝有聖子二人,孝友仁文,天下正統當歸 之。今爾一二臣敢紊邦紀,有不順者斬!」乃手縛平章 政事烏伯都剌、伯顏察兒,分命勇士,執中書左丞朵 朵,參知政事王士熙,參議中書省事脫脫、吳秉道,侍 御史鐵木哥、丘世傑,治書侍御史脫歡,太子詹事丞 王桓等,皆下之獄。燕鐵木兒與西安王阿剌忒納失 里共守內廷,籍府庫,錄符印,召百官入內聽命。即遣 前河南行省參知政事明里董阿,前宣政使荅里麻 失里馳驛迎帝於江陵。甲辰,帝發江陵。丙辰,燕鐵木 兒奉法駕郊迎。丁巳,帝至京師,入居大內。九月丁卯, 燕鐵木兒率諸王、大臣伏闕,請早正大位,以安天下。 帝固辭曰:「大兄在朔方,朕敢紊天序乎?」燕鐵木兒曰: 「人心向背之機,間不容髮,一或失之,噬臍無及。」帝曰: 「必不得已,必明著朕意,以示天下而後可。」壬申,帝即 位於大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大赦。詔曰:「洪惟我太 祖皇帝混一海宇,爰立定制,以一統緒,宗親各受分 地,勿敢妄生覬覦。此不易之成規,萬世所共守者也。 世祖之後,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以公天下之心以次 相傳,宗王貴戚,咸遵祖訓。至於晉邸,具有盟書,願守 藩服,而與賊臣鐵失、也先、鐵木兒等潛通陰謀,冒干 寶位,使英宗不幸罹於大故。朕兄弟播越南北,備歷 艱險,臨御之事,豈獲與聞?朕以叔父之故,順承惟謹。 於今六年,災異迭見,權臣倒剌沙、烏伯都剌等專權 自用,疏遠勳舊,廢棄忠良,變亂祖宗法度,空府庫以 私其黨類,大行上賓,利於立幼,顯握國柄,用成其奸。 宗王大臣,以宗社之重,統緒之正,協謀推戴,屬於渺 躬。朕以菲德,宜俟大兄固讓再三。宗戚將相,百僚耆 老,以為神器不可以久虛,天下不可以無主。周王遼 隔朔漠,民庶遑遑,已及三月,誠懇迫切,朕從其請。謹 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讓之心。」已於致和元年九月 十三日,即皇帝位於大明殿。其以致和「元年為天曆 元年,可大赦天下。自九月十三日昧爽已前,除謀殺 祖父母、父母,妻妾殺夫,奴婢殺主,謀故殺人,但犯強 盜、印造偽鈔不赦外,其餘罪無輕重,咸赦除之。於戲! 朕豈有意於天下哉!重念祖宗開創之艱,恐隳大業, 是以勉徇輿情。尚賴爾中外文武臣僚,協心相予,輯 寧億兆,以成治功。咨爾多方,體予至意。」十一月庚辰, 遣使奉迎皇兄明宗皇帝於漠北。十二月甲寅,復遣 治書侍御史撒迪、內侍不顏禿古思奉迎皇兄於漠 北。天曆二年春正月庚申,遣前翰林學士承旨不荅 失里北還皇兄行在所,仍命太府太監沙剌斑奉金 幣以往。丙戌,皇兄明宗即皇帝位於和寧之北。二月 辛亥,帝謂廷臣曰:「撒迪還言,大兄已即皇帝位,凡二 月二十一日以前除官者,速與制敕。後凡銓選,其詣 行在以聞。」三月辛酉,帝命廷臣曰:「寶璽既北上,繼今 國家政事,其遣人聞於行在所。」夏四月癸卯,明宗遣 武寧王徹徹禿、中書平章政事哈八兒禿來錫命,立 帝為皇太子,命仍置詹事院,罷儲慶司。五月丙子,武 寧王徹徹禿、中書平章政事哈八兒禿至自行在所, 致立皇太子之命。賜徹徹禿金五百兩,餘有差。改儲 慶司為詹事院。七月丙子,帝受皇太子寶。八月乙酉 朔,明宗次于王忽察都。丙戊,帝入見明宗,宴帝及諸 王大臣於行殿。庚寅,明宗崩,帝入臨,哭盡哀。燕鐵木 兒以明宗后之命,奉皇帝寶授於帝,遂還。己亥,帝復 即位於上都。
====文宗至順元年立燕王阿剌忒納荅剌為皇太子====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元年八月「辛酉,御史臺臣請 立燕王為皇太子,帝曰:『朕子尚幼,非裕宗為燕王時 比,俟燕鐵木兒至,共議之』。」冬十月壬子,諸王大臣復 請立燕王為皇太子,帝曰:「卿等所議誠是,但燕王尚 幼,恐其識慮未弘,不克負荷,徐議之未晚也。」十二月 戊申,遣伯顏等以將立阿剌忒納荅剌為皇太子,告 祭於郊廟。辛亥,立燕王阿剌忒納荅剌為皇太子,詔 天下。甲寅,監察御史言:「昔裕宗由燕邸而正儲位,世 祖擇耆舊老臣如王顒、姚燧、蕭𣂏等為之師保賓客。 今皇太子仁孝聰睿,出自天成,誠宜慎選德望老成、 學行純正者,俾之輔導於左右,以宏養正之功,實宗 社生民之福也。」帝嘉納其言。
順帝至正十三年六月立皇子愛猷識理達臘為皇太子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十三年六月「丁酉,立皇子愛 猷識理達臘為皇太子,中書令、樞密使,授以金寶,告 祭天地宗廟。甲辰,以立皇太子詔天下,大赦。丙辰,詔 皇太子位下,立儀衛司。九月己丑,建皇太子鹿頂殿 於聖安殿西。」按《太平傳》:「皇后奇氏與皇太子謀,欲 內禪,遣宦者資正院使朴不花諭意於太平,太平不 答。」皇后又召太平至宮中,舉酒申前意,太平依違而 已。是時,皇太子欲盡逐帝近臣,又令監察御史劾帝 親暱臣,御史中丞禿魯鐵木兒未及奏,而所劾御史 被遷為他官。皇太子疑也先忽都泄其事,益決意去 太平政柄。知樞密院事紐的該聞而歎曰:「善人,國之 紀也,苟去之,國將何賴乎!」數於帝前左右之,以故皇 太子之志未及逞。會紐的該死,皇太子遂令監察御 史買住、桑哥失理劾左丞成遵、參政趙中等,下獄死, 以二人為太平黨也。太平知勢不可留,數以疾辭位。 二十年二月拜太保,俾養疾於家。按《張楨傳》:楨除 僉山南道肅政廉訪司事,劾中書也先不花等弄權 誤國之罪,不報。楨乃慨然嘆曰:「天下事不可為矣!」即 辭去,居河中安邑山谷間,結茅僅容膝。有訪之者,不 復言時事,但對之流涕而已。二十四年,孛羅帖木兒 犯闕,皇太子出居冀寧,奏除贊善,又除翰林學士,皆 不起。擴廓帖木兒將輔皇太子入討,孛羅帖木兒遣 使傳皇太子旨,賜以上尊,且訪時事。楨復書曰:「今燕、 趙、齊、魯之境,大河內外,長淮南北,悉為丘墟。關陝之 區,所存無幾。江左日思荐食上國,湘漢、荊楚、川蜀,淫 名僭號,幸我有變,利我多虞。閣下國之右族,三世二 王,得不思廉、藺之於趙,寇、賈之於漢乎?京師一殘,假 有不逞之徒,崛起草澤,借名義,尊君父,倡其說於天 下,閣下將何以處之乎?守京師者,能聚不能散」;禦外 侮者,能進不能退。紛紛籍籍,神分志奪,國家之事,能 不為閣下憂乎?《志》曰:「不備不虞,不可以為師。」僕之惓 惓為言者,獻忠之道也。然為言大要有三:保君父,一 也;扶社稷,二也;衛生靈,三也。請以近似者陳其一二。 衛出公據國,至於不父其父。趙有沙丘之變,其臣成 兌平之,不可謂無功,而後至於不君其君。唐肅宗流 播之中,怵於邪謀,遂成靈武之篡,千載之下,雖有智 辯百出,不能為雪。嗚呼!是豈可以不鑒之乎?然吾聞 之,天之所廢不驟也,騁其得志,肆其寵樂,使忘其覺 悟之心,非安之也,厚其毒而降之罰也。天遂其欲,民 厭其汰,而鬼神弗福也,其能久乎?閣下覽觀焉,謀出 於萬全則善矣,詢之輿議,急則其變不測,徐則其釁 必起。通其往來之使,達其上下之情,得其情則得其 策矣。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今九重在上者如 寄青宮,在下者如寄生民之憂,國家之憂也,可不深 思而熟計之哉!擴廓帖木兒深納其說,是用事克有 成。後三年卒。
明一
[编辑]太祖洪武元年立子標為皇太子因定冊立及朝謝中宮諸王百官命婦進賀之儀並儀仗之制
[编辑]按《明外史懿文太子傳》:「懿文太子標,太祖第一子也。 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於太平陳迪家。太祖為 吳王,立為王世子,從宋濂受經。吳元年,年十三矣,命 省臨濠墓,諭曰:『商高宗舊勞於外,周成王早聞《無逸》 之訓,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儉,為守成令主兒生 長富貴,習於晏安,今出旁近郡縣,遊覽山川,經歷田 野,其因道途險易以知鞍馬勤勞;觀閭閻生業以知 衣食艱難;察民情好惡以知風俗美惡。即祖宗所居, 訪求父老,問吾起兵渡江時事,識之於心,以知吾創 業不易』。」又命中書省擇官輔行,凡所過郡邑城隍、山 川之神,皆祭以少牢。過太平,訪迪家,賜白金五十兩。 至泗、濠,告祭諸祖墓。是冬,從太祖觀郊壇,令左右導 之農家,遍觀服食器具。又指道旁荊楚曰:「古用此為 扑刑,以其能去風,雖傷不殺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 兒念之。」洪武元年正月,立為皇太子。帶刀舍人周宗 上書乞教太子,帝嘉納。中書省都督府請倣元制,以 太子為中書令。帝以元制不足法,令詹同考歷代東 宮官制,選勳德老成「及新進賢者兼領東宮官。」於是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 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 督馮宗異兼右詹事,中書平章政事胡廷瑞、廖永忠、 李伯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兼 副詹事,中書參政楊憲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 大都督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 使顧時、孫興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僉大都督府事吳 楨、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鄧愈、湯和兼 諭德,御史中丞劉基、章溢兼贊善大夫,治書侍御史 文原吉、范顯祖兼太子賓客。諭之曰:「朕於東宮不別 設府僚,而以卿等兼領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於 外,必太子監國。若設府僚,卿等在內,事當啟聞太子。 或聽斷不明,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必謂府僚導之, 嫌隙易生。」又所以特置賓客、諭德等官者,欲輔成太 子德性,且選名儒為之,職此故也。昔周公教成王克 詰戎兵,召公教康王張皇六師,此居安慮危,不忘武 備。蓋繼世之君,生長富貴,「溺於安逸,不諳軍旅,一有 緩急,罔知所措。二公之言,其并識之。」是年,命選國子 生國琦、王璞、張傑等十餘人侍太子讀書禁中,琦等 入對謹身殿,儀狀明秀,應對詳雅。帝喜,因謂殿中侍 御史郭淵友等曰:「諸生於文藝習矣,然與太子處,當 端其心術,不流浮靡,庶儲德亦獲裨助。」因厚賜之。未 幾,以梁貞王儀為太子賓客,秦鏞、盧德明、張昌為太 子諭德。先是,建大本堂,取古今圖籍充其中,徵四方 名儒教太子,諸王分番夜直,選才俊之士充伴讀。帝 時時賜宴賦詩,商搉古今,評論文字無虛日。命諸儒 作《鍾山龍蟠賦》,置酒歡甚。自作《時雪賦》賜東宮官,令 三師、賓客、諭德朝賀東宮,東宮答拜。又命東宮及王 府官編緝古人行事可為鍳戒者,訓諭太子、諸王。四 年春,製《大本堂玉圖記》賜太子十年,令自今政事,並 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因諭曰:「『自古創業之君,歷涉 勤勞,達人情,周物理,故處事咸當。守成之君,生長富 貴,若非平昔練達,少有不謬者,故吾特命爾日臨群 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惟仁不失於疏暴,惟 明不惑於邪佞,惟勤不溺於安逸,惟斷不牽於文法。 凡此皆心為權度。吾自有天下以來,未嘗暇逸,於諸 事務,惟恐毫髮失當,以負上天付託之意。戴星而朝, 夜分而寢,爾所親見。爾能體而行之,天下之福也。」時 令儒臣為太子,講《大學衍義》。二十二年,置詹事院,以 兵部尚書唐鐸兼詹事。二十四年八月敕太子巡撫 陝西。帝意欲都陝西,先遣太子相宅。既行,使諭曰:「爾 昨渡江,震雷忽起於東南,導爾前行,是威震之兆也。 然一旬久陰不雨,占有陰謀。宜慎舉動,嚴宿衛,施仁 布惠,以回天意。」乃申諭從行諸臣以宿頓聞。比還,獻 《陝西地圖》,遂病。病中上言經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 子薨。帝慟哭。禮官議期喪,請以日易,及當除服。帝不 忍。禮官請之,始釋服視朝。八月庚申,祔葬孝陵東,諡 曰「懿文。」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 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 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后 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后為慰解。 其仁慈,天性然也。建文元年,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 興宗。燕王即帝位,復稱懿文皇太子。太子元妃常氏, 開平王遇春女。繼妃呂氏。子五人:長雄英,早卒。進封 虞王,諡曰懷。次建文帝,次允熥、允熞、允𤐤。建文元年, 封允熥吳王,允熞衡王,允𤐤徐王,俱未之藩。成祖降 吳王為廣澤王,居漳州;衡王為懷恩王,居建昌;徐王 為敷惠王,隨母呂太后居太子陵。未幾,召允熥,允熞 還京,廢為庶人,錮鳳陽。先後卒。改允𤐤為甌寧王,奉 太子祀。未幾,邸中火,暴卒,諡曰《哀簡》。
按明《昭代典則》,洪武元年正月,立世子標為皇太子。 二十五年九月庚寅,立皇孫允炆為皇太孫。懿文太 子薨,上御東角門,對群臣泣。翰林學士劉三吾進曰: 「皇孫世嫡,富於春秋,正位儲極,四海繫心。皇上無過 憂。」上曰:「善。」至是立為皇太孫,詔曰:「曩者列聖相繼,馭 宇者首建儲君。朕甲辰即王位,戊申即帝位,於今二」 十五年。前者選將練兵,奠生民於田野,統一以來,除 奸貪,去豪強,用心多矣。邇來蒼顏皓首,儲嗣為重。九 月十三日,冊嫡孫允炆為皇太孫,奉上下神祇,以安 黎庶。太孫英明仁厚,好文章典禮,既為太孫,中外萬 幾,時付裁決。當是時,政治嚴毅,太孫濟以寬大,中外 欣然愛戴。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高皇帝遺詔曰:「朕 受皇天之命,膺大任於世,定禍亂而偃兵,綏生民於 市野,謹撫馭以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 不怠,專志有益於民。奈何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智, 好善惡惡,不及多矣。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 危懼,慮恐不終。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以勤民 政。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輔佐,以福吾民。葬祭之儀,一 如漢文帝勿異。布告天下,使知朕意。孝陵山川,因其 故無改。諸王臨國中,無得至京。王國所在文武吏士聽朝廷節制,惟護衛官軍聽王。諸不在令中者,推此 令從事。」辛卯,皇太孫即皇帝位。詔曰:「天降下民,作之 君。我皇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統有萬邦,宵衣旰食, 弘濟斯民。凡事有益於天下者,無所不用其心。政教 休明,規模弘遠。朕以眇躬,纂承大統,恭依遺詔,於洪 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十六日即皇帝位。夙夜祗懼,思 所以克相上帝,寵綏四方,以無忝我皇祖之大命。永 維寬猛之宜,誕布維新之正。其以明年為『建文元年, 大赦天下』。」於戲!德惟善政,政在養民。當遵先聖之言, 期致雍熙之盛。百辟卿士,體朕至懷。
按《明會典》:「洪武初,定冊立頒詔前一日,內使監官陳 御座香案於奉天殿如常儀。尚寶司設寶案於御座 前。侍儀司設詔書案於寶案之前。冊案寶案於殿中。 冊案在東寶案在西。冊寶亭一座於丹陛之東。皇太 子拜位於丹陛上及御座前俱北向。授冊寶官位於 殿上。皇太子拜位之東西向。讀冊寶官位於授冊寶」 官之北,西向;捧進冊寶官位於讀冊寶官之南,西向; 受冊寶內使二人位於殿上皇太子拜位之西。舁冊 寶亭內官八人位於丹陛,冊寶亭之東。設承制官、承 制位於殿內之西,宣制位於殿門外東北,捧詔官位 於殿內之東,內贊二人位於殿內皇太子拜位之北, 贊禮二人位於丹陛上之南,知班二人位於丹墀中, 文武官侍立位之南,糾儀御史二人位於知班之北, 俱東西相向。文武百官齊班位於午門外之東,西北 上;文官侍立位於文樓之北,西向;武官侍立位於武 樓之北,東向;使臣僧道耆老侍立位於文官侍立位 之南,俱西向;殿前班指揮司官三人位於丹陛之西, 東向;宣徽院官三人位於丹陛之東,西向。侍從班、《起 居注》、給事中、殿中侍御史、侍儀使、尚寶卿侍立位於 殿上之東,侍從班武官指揮使侍立位於殿上之西。 拱衛司官二人侍立位於殿中門之左右;典牧官二 人位於仗馬之南,宿衛鎮撫二人位於丹墀階前;護 衛百戶二十四人位於宿衛鎮撫之南,稍後護衛千 戶八人位於殿東西門之左右,將軍二人位於殿上 簾前,將軍四人位於丹陞之四隅,將軍六人位於奉 天殿門之左右,將軍六人位於奉天門之左右,俱東 西相向。鳴鞭四人位於丹陛之南,北向;引文武官舍 人四人位於文武官侍立位之北,稍後東西相向;引 使臣、僧、道、耆老、舍人二人位於引文官舍人之下。禮 部官同內使監官安奉詔書於殿內案上及冊寶亭 中。《匣盝》內取冊寶置於殿內冊寶案上。冊在前,寶在 後。內使舁冊寶亭就位,禮部官以付內使監官守護。 其日清晨鼓初嚴,金吾衛陳甲士於午門外之東西, 旗仗於奉天門外之東西。拱衛司陳儀仗於丹陛之 東西及丹墀之東西,陳車輅於文武樓之南。典牧官 陳仗馬於車輅之南,虎豹於奉天門外。和聲郎入,陳 樂於丹墀之南。所司備鼓樂,儀衛備儀仗,於奉天門 外,伺候迎送。冊寶至東宮,文武百官各具朝服,執事 者俱入就位。鼓次嚴,百官齊班於午門外。尚寶卿、侍 從、侍衛官各服其器服,俱詣謹身殿奉迎。鼓三嚴,侍 儀奏「中嚴」,御用監官奏「請上御謹身殿」,具袞冕,啟請 皇太子於奉天門具冕服。引班引百官、使臣、僧道、耆 老等,俱入侍立位。侍儀奏:「外辦。」上御輿以出,尚寶卿 捧寶及侍儀導從警蹕如常。儀仗動,大樂鼓吹振作, 陞座,樂止。將軍捲簾,尚寶卿以寶置於案,鳴鞭報時 訖。引進四人引皇太子入奉天東門,樂作,陞自東階, 由東門入。引進立候於門外。內贊接引至丹陛拜位, 引禮分立於左右,樂止。捧受冊寶內使由西陛陞,俱 入就丹陛立位。知班於丹墀中唱:「班齊。」贊禮於丹陛 上唱:「鞠躬」,樂作。皇太子再拜,興,平身,樂止。內贊唱:「承 制官稍前」,承制官前,立於殿西。內贊唱:「跪」,承制官跪。 承制訖,由殿中門出,立於門外,稱「有制。」贊禮唱「跪。」皇 太子跪,宣制云:「冊長子某為皇太子。」宣畢,贊禮唱:「俯 伏,興,平身。」承制官由殿西門入,跪於殿西云:「傳制畢, 復位。」贊禮贊:「鞠躬」,樂作。皇太子鞠躬,再拜,興,平身,樂 止。贊禮唱:「行冊禮。」引禮引皇太子由殿東門入,樂作。 引禮立於門外。內贊接引,至御座前拜位,樂止。內贊 唱「跪」,皇太子跪。唱「受冊寶」,捧冊寶官於案前跪,捧冊 授讀冊寶官。內贊唱「讀冊」,讀冊寶官跪讀冊訖,以冊 授丞相,丞相搢笏受冊。內贊唱「搢圭」,皇太子搢圭。唱 「受冊」,丞相以冊跪授於皇太子,捧受冊寶內使跪於 皇太子西,捧冊興,立於皇太子西。捧冊寶官又於案 前跪,捧寶授讀冊寶官。內贊唱「讀寶」,讀冊寶官跪讀 寶訖,以寶授丞相,丞相受寶,跪授於皇太子。捧受冊 寶內使跪於皇太子西,捧寶興,立於捧冊內使之下。 內贊唱:「出圭」,皇太子出圭。唱:「俯伏,興,平身。」皇太子俯 伏,興,平身。唱:「復位。」引皇太子出,樂作。內使捧冊寶前 導,出至殿東門。引禮引皇太子復位,樂止。內使以冊 寶置於冊寶亭盝匣中,退立於丹陛之東。贊禮贊「鞠 躬,拜」,樂作,皇太子四拜,興,平身,樂止。內使舁冊寶亭 前行,引禮導皇太子由東階降,樂作,出奉天門,樂止引禮引皇太子詣東耳房,伺候於中宮行禮。內使舁 冊寶亭東門出,至西道,儀仗鼓吹前迎,百官迎送至 東宮,安奉冊寶於殿內。初,皇太子降階,禮部尚書跪 奏「用寶詣案」,捧詔書尚寶卿用寶以詔書置於案。禮 部尚書於殿西跪奏云:「捧詔赴午門。」開讀。興。捧詔官 捧詔由中門出,樂作,降自中陛。引禮引文武官迎詔 書出奉天門,樂止。開讀於午門外訖,百官迎詔至中 書省頒行。執事人報。侍儀奏:「禮畢。」鳴鞭。上興,樂作。還 宮樂止。
皇太子朝謝中宮。
受冊之日,內使監官陳設皇后御座於中宮殿上,皇 太子拜位於殿庭正中及御座前。內贊二人位於殿 上拜位之東西,司贊二人位於丹墀拜位之東西,陳 設儀仗於殿庭之東西,擎執於殿上之左右。樂工陳 樂於殿庭之南,皇太子於奉天殿受冊畢,司賓引皇 太子具冕服,至中宮外門,東向立。內使監官啟聞,皇 后首飾、褘衣出殿,樂作;陞御座,樂止。司賓引皇太子 由東階陞,樂作;就丹墀拜位,樂止。司賓分立於前。司 贊唱「鞠躬拜」,樂作,皇太子四拜興,平身,樂止。司賓引 皇太子由殿東門入,樂作;至殿上拜位,樂止。內贊唱 「跪」,皇太子跪,恭謝曰:「小子某茲受冊命,謹詣母后殿 下恭謝。」謝畢,內贊唱「俯伏,興」,皇太子俯伏,興,平身。司 賓引皇太子由殿東門出,樂作;復位,樂止。司贊唱「鞠 躬拜」,樂作,皇太子四拜,樂止。司賓唱「禮畢。」內使監官 啟:「禮畢。」皇后興,樂作,還宮,樂止。內官引皇太子出。 諸王賀東宮。
皇太子受冊之日,內使監官設皇太子座於東宮。侍 儀司設諸王拜位於殿庭階上及殿上正中。贊禮二 人位於殿庭王拜位之東西,內贊二人位於殿內王 拜位之東西,文武官侍立位於殿庭之東西,將軍六 人位於殿門之左右。拱衛司設儀仗於殿庭之左右。 樂工設樂於宮門之外,伺皇太子於中宮行禮畢。引 禮引諸王便服至東宮門外,西向立。引進引皇太子 便服出宮,樂作;陞殿,樂止。引禮引諸王由東階陞,樂 作;至殿庭階上拜位,樂止。贊禮唱:「鞠躬拜」,樂作;諸王 鞠躬,四拜,興,平身,樂止。引禮引諸王居長者,由殿東 門入,樂作;引禮立於門外,內贊接引,至殿內拜位,樂 止。內贊、贊禮同唱「跪」,諸王皆跪,長王恭賀曰:「小弟某, 茲遇長兄皇太子榮膺冊寶,不勝忻忭之至,謹率諸 弟詣殿下稱賀。」賀畢,內贊、贊禮同唱:「俯伏,興,平身。」引 禮引長王由殿東門出,樂作,復位,樂止。贊禮唱:「鞠躬 拜」,樂作,諸王鞠躬,四拜,興,平身,樂止。唱「禮畢。」引進啟: 禮畢,皇太子興,樂作,還宮,樂止。引進引諸王以次出, 諸王賀中宮。
皇太子受冊之日,內使監官陳設皇后御座於中宮 殿上,諸王拜位於殿庭正中及御座前,內贊二人位 於殿上拜位之東西,司贊二人位於諸王丹墀拜位 之東西,設儀仗於殿庭之東西,擎執於殿上之左右。 樂工陳樂於宮門外,諸王於東宮行賀禮畢,司賓引 諸王俱冕服,至中宮外門,東向立。內使監官啟聞,皇 后首飾、褘衣出殿,樂作;陞御座,樂止。司賓引諸王由 東階陞,樂作;入就丹墀拜位,樂止。司贊唱「鞠躬拜」,樂 作;諸王鞠躬,四拜興,平身,樂止。司賓引諸王居長者, 由殿東門入,樂作;至殿上拜位,樂止。內贊、司贊同唱 「跪」,諸王皆跪。長王恭賀曰:「小子某,茲遇長兄皇太子 榮膺冊寶,不勝歡慶,謹率諸弟詣母后殿下恭賀。」賀 畢,內贊司贊同唱:「俯伏、興,平身。」諸王俯伏,興,平身。司 賓引長王由殿東門出,樂作;復位,樂止。司贊唱「鞠躬 拜」,樂作;諸王鞠躬,四拜,興,平身,樂止。司賓唱「禮畢。」內 使監官啟:「禮畢。」皇后興,樂作,還宮,樂止。內官引諸王 以次出。
百官進慶賀表箋。
與「進賀中宮受冊表箋」儀同。
百官進《慶賀東宮箋》。
前期,內使監官陳設皇太子位於東宮正殿如常儀。 侍儀司設箋案位於殿下及殿上正中文武官拜位 於殿下,文東武西,異位重行北向。設「宣箋官位於殿 下箋案之西,展箋官位於宣箋官之下,知班二人位 於文武官拜位之北,贊禮二人位於知班之北,內贊 二人位於殿上,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於文武班之」 北稍後,俱東西相向。是日,宿衛陳兵仗於東宮門外 之東西,陳旗仗於中門外東西相向。將軍六人於殿 門之東西。拱衛司陳儀仗於殿庭階上下之東西。和 聲郎陳樂於文武拜位之南,內使擎執於殿上左右。 文武官進箋至午門前,禮部官以箋函置於案,舍人 舉入東宮門外,恭候行禮。文武官於奉天殿行賀。禮 畢,常服詣東宮,文東武西,分立於門外。受箋官、贊禮 等執事各就位。引進啟,外備皇太子常服出宮,至殿 門,樂作,陞殿,樂止。舍人舉箋案入,宣箋官展箋官、押 案置於庭,各就位。引班引文武官亦入就位。知班唱: 「班齊。」贊禮唱:「鞠躬,拜。」樂作。丞相以下皆鞠躬,四拜,興平身,樂止。贊禮唱:「進箋。」受箋官進至案之東北,引班 引丞相至案前,丞相跪捧箋,興,與宣箋官、展箋官由 西陛陞西門入,至殿內置於案,退立於殿南正中。內 贊唱:「跪」,贊禮唱:「眾官皆跪」,丞相與眾官皆跪。內贊唱: 「宣箋。」宣箋官詣案前取箋,跪宣於殿西,展箋官同跪 展箋。宣畢,俯伏,興,退立於西。展箋官以箋復置於案, 退立於西內。贊贊禮同。唱:「俯伏,興。」丞相與百官皆俯 伏,興,平身。丞相與宣箋官、展箋官由殿西門出,西陛 降復位。贊禮唱:「鞠躬,拜。」樂作。丞相以下皆鞠躬,四拜, 興,平身,樂止。贊禮唱:「禮畢。」引進啟。禮畢,舍人舉箋案 出。皇太子興,樂作,還宮樂止。百官以次出。
內外命婦慶賀中宮。
至日,司賓引內外命婦,各服其服,俟於中宮門外之 左右。俟皇太子入行朝謝畢,內使監官啟聞。司賓二 人先引外命婦由西門入,序立於庭中。左右二人引 內命婦入就拜位。司贊唱「班齊拜」,樂作。內命婦以下 皆四拜,興,樂止。司賓引班首由西陛陞西門入,樂作。 至御座前,樂止。內贊司贊同唱「跪」,班首以下皆跪。班 首稱:「某封某妾某等,茲遇皇太子榮膺冊命,恭詣皇 后殿下稱賀。」賀畢,內贊司贊同唱:「興」,班首以下皆興。 司賓引班首由西門出西陛,降,復位。司贊唱「拜」,樂作, 班首以下皆四拜興,樂止。司賓二人引外命婦入就 拜位。贊拜,樂作,班首以下皆四拜,興,樂止。司賓引班 首由西陛陞西門入,樂作,至御座前,樂止。內贊司贊 同唱「跪」,班首以下皆跪。班首稱賀曰:「某封某妾某氏 等,茲遇皇太子榮膺冊命,恭詣皇后殿下稱賀。」賀畢, 內贊司贊同唱「興」,班首以下皆興,司賓引班首由西 門出西陛降。司贊唱拜,樂作。班首以下皆四拜,興,樂 止。司賓唱禮畢。皇后興,樂作,還宮,樂止。命婦以次出 謁廟。
皇太子擇日恭謁太廟。永樂二年,續定,先期三日齋 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用香帛、酒、脯,行一獻禮。前一 日,禮部同鴻臚寺官設詔案於奉天殿中,設節冊寶 案於詔案之南。節中,冊東寶西,各以次陳列。設冊寶 綵輿於丹陛之東。尚寶司設寶案。錦衣衛設鹵簿儀 仗,教坊司設《中和韶樂》如常儀。至日,鴻臚寺設皇太 子拜位於丹陛正中,設持節等官拜位於丹墀內。引 禮啟請皇太子具冕服於文樓下以俟。上服袞冕,御 華蓋殿,翰林院官捧詔,尚寶司官用寶訖,禮部官捧 置於案。執事官行五拜禮畢,鴻臚寺官奏「請陞殿」,導 駕官前導,樂作,上御奉天殿,樂止。尚寶司官以寶置 於案,鳴鞭,文武百官朝服行叩頭禮。侍班引禮官六 人導皇太子由東階陞,至丹陛。贊「就位。」持節等官各 就丹墀拜位。贊「鞠躬」,樂作,四拜樂止。傳制官跪奏「傳 制」,俯伏,興,由左門出,西向立,稱「有制。」贊禮贊「跪」,皇太 子及持節等官皆跪。宣制訖,贊「俯伏,興,平身。」引禮導 皇太子由殿東門入,至冊寶案前。內贊贊「跪」,贊「宣冊」, 捧冊官跪,捧冊授宣冊官,宣冊官立宣於皇太子之 右。宣訖,贊「搢圭。」贊「受冊」,捧冊官捧冊授皇太子,受訖, 以授內侍。內侍跪受,立於西。贊受寶,一如授冊儀。贊 出圭,俯伏,興,平身。贊「復位。」引禮導皇太子由殿東門 出就位,內侍捧冊寶前導,置綵輿中。內贊贊「鞠躬」,樂 作,四拜,樂止。執事者各舁冊寶以次前導。引禮導皇 太子由東階降,持節等官隨之,樂作,至奉天門,樂止。 用儀仗鼓樂迎冊寶至文華殿。行禮畢,持節官持節 復命。是日禮部官候節冊寶啟行畢,奉詔書至承天 門開讀,頒示天下。皇太子受冊寶畢,具冕服,儀仗引 禮導引詣太廟,行謁告禮如常儀。禮畢,釋服。引禮導 引至左順門,具冕服謝恩。上具皮弁服御「奉天殿。引 禮導皇太子至上前謝恩。」樂作,行八拜禮畢,樂止。導 還至右順門,內官導詣內殿前,皇后服燕居冠服,陞 內殿。皇太子於內殿丹陛行八拜禮畢,親王見東宮。 先是,內官設皇太子座於文華殿,鴻臚寺設親王、世 子、郡王拜位於殿陛上。教坊司設樂,錦衣衛設儀仗, 候親王、世子、郡王賀中宮禮畢,引禮導親王、世子、郡 王具冕服。其未冕者便服序列於文華殿門外以俟。 導引官導皇太子冕服陞座。引禮導親王、世子、郡王 由東階陞,樂作。就殿陛上拜位,樂止。贊「鞠躬,四拜。」親 王、世子、郡王皆鞠躬,四拜,興,平身。贊「跪」,親王、世子、郡 王皆跪。鴻臚寺官一人詣殿門外正中跪致詞曰:「某 王某等,茲遇皇太子殿下,榮膺冊命,禮當慶賀。」致詞 畢,贊俯伏,興,四拜。樂作。親王、世子、郡王皆俯伏,興,四 拜,平身。皇太子駕興,親王、世子、郡王以次出。是日,皇 太子詣武英殿,見諸叔,行家人禮,四拜。諸叔西向坐 受。見諸兄,行家人禮,二拜。諸兄西向立受。次日,文武 百官進表箋慶賀如常儀。
按《明會典》:「東宮儀仗。」
令旗一對。青質、紅令字硃漆攢竹竿,長八尺二寸。下 有鐵䂎。 清道二對。硃漆攢竹杖,銅裹兩末、長四尺九寸。 幰弩一張并箭。青幰、蓋以帛為之刀盾一十對,盾以木為之,畫獅子首加飾硃漆。刀金 飾。綠靶、綠鞘,紅緣,垂青絛并繐。
弓箭二十副。弓用竹為體。木托靶并梢、黑角梢末并 面、半筋鋪背。四節纏絲。黑漆面、硃漆背絲弦箭竹為 幹木扣鐵。箭頭、柳葉形。兩頭俱用牛筋并絲纏之。加 硃漆道。如加鴈翎橐二、用黑斜皮為之
白澤旗二面。內一面紅質,上下并外邊加黃襴,赤火 焰間綵。腳傍竿處加紅。腰中繡白澤飛狀及雲文。旗 身并黃襴火焰。長六尺六寸,闊三尺九寸,腳長五尺。 揭以硃漆攢竹竿,竿首木鎗頭貼金飾,共長一丈三 尺六寸九分。內鎗頭長一尺三寸五分,飾以紅纓。䂎 用鐵一面青質,制同
青旗二面。純青質。旗身并火焰長六尺六寸。闊二尺 九寸。腳長五尺。揭以硃漆攢竹竿。竿首木鎗頭貼金 飾。共長一丈一尺九寸九分。內鎗頭長一尺三寸五 分。飾以紅纓,䂎用鐵。 紅旗二面,黃旗二面,白旗二面,黑旗二面。以上制俱 與青旗同。
青素旗二十面。純青質、上闊八尺。下四尺。硃漆攢竹 竿、貼金木鎗頭、共長一丈一尺三寸五分。內鎗頭長 一尺三寸五分。上飾以紅纓。下有鐵䂎。 金鼓旗二面。青質、紅金鼓二字連腰、闊一丈二尺五 寸。下七尺。硃漆攢竹竿、貼金木鎗頭、共長一丈四尺 九寸。內鎗頭長一尺五寸八分。上飾以紅纓。下有鐵 䂎。
金龍畫角十二枝。木質、黑漆戧金為飾。上節寶相花。 中節纏身單龍雲文。下節八寶雙海馬
花匡鼓二十四面。紅油木匡、畫寶相花。釘《鐶鈸》皆擺 錫。粉塗革面、徑一尺七寸。畫雙獅彩毬、懸以紅絨匾 絛
掆鼓二面。制同花匡鼓、但面闊一尺。畫荷并葉。 金鉦二面、銅質竹匡。四傍用紅綆、繫鉦於匡、徑九寸 五分
金二面以銅為之,徑一尺七寸
板二串。每串板六、各長一尺一寸。上闊一寸九分。下 闊二寸五分。聯以青絛
笛二管。截竹為之。六竅、長一尺五寸
杖鼓二個。木匡細腰。黑漆戧金龍文。兩頭以革冒之。 聯以紅絨綆。加銅龍頭鉤子、以青絨匾絛。懸用 小銅角一對、長三尺八寸。加漆貼金
大銅角一對。長三尺五寸七分。加漆貼金
纓頭一箇。硃漆攢竹竿、貼金木鎗頭。鐵䂎、抹金銅頂、 綴染紅氂牛尾、為圓纓、建於竿。共長一丈一尺四寸 九分。內鎗頭長一尺九寸五分
領頭四對。硃漆攢竹杖、銅裹兩末、長四尺九寸。 絳引旛一對。硃漆竿貼金銅龍頭、共長一丈二尺五 寸。內龍頭鉤一尺。旛用五色平羅,長六尺三寸,闊五 寸五分。旛下有五色板、四角寶蓋高七寸五分,圍二 尺七寸五分。綠三簷,共長一尺九寸。抹金銅龍頭四 箇,抹金銅佩一十六箇。銅鈴三十六箇。後旛制作長 短同腰,皆用綠色描金香草文。三簷金龍文。凡幢、旛、 麾節、挑竿銅龍頭,俱以鐵為鉤。蓋上抹金銅頂、鈒花 文。
傳教旛一對。紅羅為之。青三簷。佩四。鈴三十二。中有 黃額、青「傳教」二字。餘與絳引旛制同
告止旛一對。與傳教制同。但簷用青額青「告止」二字。 蓋上抹金銅頂鈒花文
信旛一對。與傳教制同。但簷用黃額青「信」字
羽葆幢三對。硃紅攢竹竿、貼金銅龍頭、共長一丈二 尺五寸五分。內龍頭鉤一尺。銜抹金銅圈、懸銅頂、施 白羽綠羅寶蓋。下以紅絲圓絛、貫紅纓簇圓、凡五層。 每層上施抹金銅頂藍斜皮寶蓋、綴銅鈴
儀鍠氅三對。硃漆攢竹竿、貼金頭、共長一丈二尺五 寸五分。內貼金頭、長一尺三寸五分。氅用五色平羅、 長六尺三寸、闊五寸五分。上抹金銅頂、下綴抹金銅 鈴五箇
戈氅三對。硃漆攢竹竿、貼金木龍頭承戈、共長一丈 二尺五寸。內貼金頭、長一尺六寸一分。繫木板粉面、 畫升降雙鳥。綴五色羅氅、長六尺三寸、闊五寸五分。 末綴銅鈴五箇
戟氅三對。與戈氅制同。惟貼金木龍頭承戟、長一尺 七寸五分
吾杖二對。硃漆攢竹杖、長六尺九寸五分。兩末貼金。 儀刀二對。刻木為刀、貼銀飾鞘及靶、貼金龍文為飾、 垂紅絲帉錔。 班劍二對,刻木為劍、其上有靶、靶下為龍頭銜劍、皆 貼金為飾、垂紅絲帉錔。 金鉞二對。硃漆攢竹柄、貼金木鉞頭、承以貼金龍頭、 共長六尺九寸。內木鉞并龍頭、長一尺六寸五分。 立瓜二對。硃漆攢竹柄、貼金木瓜、立置其首。承以貼 金龍頭、共長六尺九寸。內瓜及龍頭、長一尺四寸臥瓜二對。與立瓜制同。但瓜臥置其首。瓜及龍頭、長 一尺二寸五分
骨朵二對。與瓜制同。但以貼金木骨朵置其首。骨朵 及龍頭、長一尺六寸
鐙杖二對。與骨朵制同。但以貼金木鐙、置其首。 殳叉一對。硃漆攢竹柄木為叉、承以龍頭、置於柄上、 貼金為飾。共長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內叉及龍頭、長 二尺五分
戟十對。硃漆攢竹竿、貼金木戟頭、共長一丈二尺五 寸五分。內戟頭、長二尺五分
槊十對。硃漆攢竹竿、貼金木槊、共長一丈二尺五分。 內木槊、及龍頭、長一尺七寸
夾槊一對。與槊制同。但其首為「夾槊」
麾一把。硃漆攢竹竿,上置銅龍貼金飾。共長一丈二 尺五寸五分。內銅龍頭并鉤、長一尺。口銜銅索。銅頂 綴綠羅寶蓋、青綠泥金描香草文。下垂染紅氂牛尾 三層。每層各加抹金銅圓頂、綠斜皮雲蓋。各綴銅鈴。 幢一把,與麾制同。但用氂牛尾纓五層
節一把。與麾制同。但用氂牛尾纓八層
金節二對。與麾制同。但用氂牛尾纓八層、及黃紗衣 籠之。其上繡《升龍》四、長七尺五寸、闊一尺二寸。 響節六對。貼金攢竹柄、長一丈二寸五分。其首以鐵 條、長一尺二寸五分
貫銅鐵錢十二。黃羅銷金龍文衣籠之。長一尺五寸。 闊八寸。上加貼金木圓頂。下有盤攀頂線四錢文曰 「天下太平。」
青方傘二把。傘骨面闊并頂五尺五寸,柄及葫蘆頭、 共長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青羅,垂青三簷, 四角加抹金銅龍頭。凡傘頂葫蘆皆木質貼金,柄用 竹、硃紅油,間纏以藤。惟曲柄硃紅漆攢竹為之。 紅方傘二把。傘骨面闊并頂五尺五寸,柄及葫蘆頭、 共長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紅羅垂紅三簷。 傘頂四角加抹金銅龍頭
紅銷金傘一把。傘骨面闊并頂、四尺二寸五分。柄及 葫蘆頭、共長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紅羅。垂 紅三簷、銷金寶珠龍文邊、香草文
紅繡直柄圓傘一把。傘骨面闊并頂、四尺二寸五分。 柄及葫蘆頭、共長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紅 羅繡雲文。垂紅三簷。上簷雲龍、下二簷瑞草文。 紅繡曲柄圓傘二把。傘骨面闊并頂、四尺二寸五分。 柄及葫蘆頭、共長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紅 羅繡雲文。垂紅三簷瑞草文。當曲柄處、用鐵心貼金 木龍頭承傘。
紅繡花直柄傘二把。傘骨面闊并頂、四尺二寸五分。 柄及蘆葫頭、共長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紅 羅、繡雲文、垂紅三簷、寶相花、抹金銀鈴全
紅圓傘二把。傘骨面闊并頂、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葫 蘆頭、共長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紅羅。垂紅 三簷
青圓傘二把。傘骨面闊并頂、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葫 蘆頭、共長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青羅、垂青 三簷
紅油絹銷金雨傘一把。傘骨面闊并頂七尺。柄及葫 蘆頭、共長九尺二寸九分。其面銷金寶珠龍邊、雲龍 文
青繡孔雀圓扇六把。扇及柄、共長一丈一尺二寸。面 背風衣、俱青素線羅。面徑三尺三寸五分。繡「升降孔 雀」雲文。背銷金龍團花。凡扇柄皆黑漆攢竹
青繡花圓扇四把。扇及柄、共長一丈一尺二寸。面背 風衣、俱青素線羅。面徑三尺三寸五分。繡四季花。背 銷金龍團花文
紅繡花圓扇四把。扇及柄、共長一丈一尺二寸。面背 風衣、俱青素線羅。面徑三尺三寸五分。繡四季花文。 背銷金龍團花文
紅繡孔雀方扇四把。扇及柄、共長一丈一尺二寸。面 背風衣、俱紅素線羅。面徑三尺三寸五分。繡「升降孔 雀」雲文。背銷金寶珠文
青繡方扇四把。孔雀翎邊長二尺九寸五分。連柄共 長一丈一尺二寸。扇中連孔雀翎、邊闊二尺二寸五 分。面背俱青素線羅。邊用孔雀尾。面繡「升降孔雀」雲 文、背繡金寶珠文
誕馬八匹,紅轡,青韁,錦韉。韉以紅油皮為之。
鞍籠一個,皮質,紅油描金升降龍文,邊香草文。 金馬杌一箇,木質金葉裹,金釘裝釘,鈒盤龍文。 金交椅一把,木質金葉裹,金釘裝釘,椅中鈒雲龍文, 穿以紅絲匾絛,四垂紅絲帉錔,紅織金紵絲褡襠。 金腳踏一箇,木質金葉裹,金釘裝釘,鈒《方勝》文。紅織 金紵絲踏褥。
拂子二把。銜以抹金銅龍首。硃漆柄、戧金龍文。垂紅 絲帉錔。金拂、用馬尾紅纓為心。 紅紵絲拜褥一。金水盆一箇。中鈒盤雲龍文。邊鈒香草文手巾一條
金水罐一箇,有蓋、有提,小口、巨腹。
金香爐一箇。兩耳三足、有蓋、鈒雲龍文。硃漆竿、抹金 銅龍頭并尾
金香盒一箇。蓋鈒龍文。邊鈒花文
金唾盂一箇。形圓如缶、蓋僅掩口。下有盤、鈒龍文。洪 武間停造
金唾壺一箇。小口巨腹、有蓋、鈒龍文。洪武間、停造 紅紗燈籠三對。硃油竹骨、以紅紗蒙之。青紗為蓋。下 有燭盤。硃漆竿、貼金龍頭并尾
紅油紙燈籠三對。硃油竹骨。下有燭盤木座、以竹絲 編為籠。加紅油紙、硃漆竿、貼金龍頭并尾
魫燈三對。紅油鐵骨、以魚魫為籠。餘同紙燈。 仗馬二匹。紅鞦紅轡,上施韉頷。下垂紅纓。飾瓷珠絡。 鞍全
金輅一乘,高一丈二尺二寸九分,闊八尺九寸。輅上 平盤板,前後車櫺并鴈翅及四垂如意、滴珠板。其下 轅三條,皆硃紅漆。轅各長一丈九尺五寸,用抹金銅 龍頭、龍尾、龍鱗葉片裝釘。前施硃紅油馬搭攀皮一 條。平盤左右下護泥板及車輪二,貫軸一,每輪輻十 有八條,皆硃紅漆,周圍輞金,各以抹金鈒花葉片裝 釘。輪內車心各一,用抹金銅鈒蓮花瓣輪盤裝釘。軸 首左右,各用漆貼金減鐵龍首插拴一箇,以抹金銅 鈒龍頂管心裝釘。軸中纏紅絨駕轅等索,面至地三 尺二寸五分。輅亭高六尺四寸五分,硃紅漆四柱,各 長五尺五寸。檻座高九寸五分,其上四周線金五彩 香草。板門高五尺九分,闊二尺四寸五分。左右門闊 二尺二寸五分。前并左右各槅二扇。明栨全,皆硃紅 漆。後硃紅漆五山屏風,青地上雕木貼金龍五,間以 五彩雲文。屏後硃紅漆板,皆抹金銅鈒花葉片裝釘, 槅編紅線絛,穿硃紅漆匡軟座。紅絨座,大索四條。座 下蓮花墜石軟座,上施紅毯、紅綿褥并席。硃紅漆坐 椅一座,納板一并褥。椅中紅織金綺靠坐褥,四圍椅 裙全,周圍施紅羅幃幔,或用紅綺。亭外用青綺緣邊 硃紅簾十二扇,各用拽簾紅線圓絛二條。黃銅圈金 坐椅,雕貼金龍彩雲,下線金彩雲板一。亭內編紅線 絛穿輅頂并圓盤高二尺五寸九分。又鍍金龍寶珠 頂帶仰覆蓮座,高九寸,垂攀頂紅線圓絛四條。盤上 硃紅漆,其下內外皆青地繪雲文,以青飾輅蓋。亭內 周圍青斗拱,承以硃漆匡寶蓋。鬥以八頂,冒以紅綺。 頂心繡雲龍一,餘繡五彩雲文。天輪三層,皆硃紅漆, 上安雕木貼金葉板七十二片,內飾青地雕木貼金 雲龍文三層,間繪五彩雲襯板七十二片。盤下周圍 黃銅釘裝。上施紅綺瀝水三層,每層七十二摺,間繡 五彩雲龍文。四角垂青綺絡帶四條,各繡五彩雲升 龍二。圓盤四角連平盤板,用攀頂紅線圓絛四條,并 貼金木魚輅亭前一字欄干一扇,後「一字帶」轉角欄 干一扇,左右欄干二扇,內嵌五彩雲板,皆硃紅漆。四 扇計一十四柱,各柱首雕木貼金蹲龍一,用線金五 彩蓮花抱柱。欄干四周內布花毯紅旗二面,在輅亭 後。左右用紅線羅夾為旗,每面九斿。每斿內外繡升 龍一,硃紅漆攢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繡「日月、北斗」,竿 首用抹金銅龍頭,右竿旗腰繡「黻」字。竿首用抹金銅 戟。每竿綴抹金銅鈴二,垂紅纓九纓,上施抹金銅寶 蓋,下垂帉錔。 踏梯一,硃紅漆,以抹金銅鈒花葉片裝釘。
行馬架三。硃紅漆。其上紅絨匾絛。用抹金銅葉片裝 釘。鐵搭鉤全
紅絹幰衣、即遮塵。油絹雨衣、并紅氈衣、各一座。 硃紅油合扇梯一副。硃紅油托叉一件
馬鞍韉鞦轡,鈴纓全。
鞍籠二。皮質、硃紅油飾。描金《升降龍》文。邊描香草。上 施抹金銅。蓋。頂飾紅纓。
青帳房一座。用青水綿布。帳并幃幕、上施獸吻、硃紅 漆柱、并帳竿、竿首、青綠蹲獅、頂用氈
戲竹一對。紅漆、長六尺。貼金木龍頭、長七寸。口銜紅 竹絲二十四莖、長四尺五寸。上有綵線帉錔、以竹為 柄
大鼓一面以木為匡、高一尺七寸,冒以革。面徑二尺 五寸。周圍抹金銅釘,面施粉繪荷葉四,中蓮花一。匡 加紅油、繪寶相花。抹金銅環。鈸四,用硃紅漆木扛二、 紅絨綆舉之
鼓衣一。用紅綺、織綵色龍雲。其下邊黃纓絡紋瀝水、 織瑞草文
板一串。每串用鐵力木六片,貫以青絲絛,長闊同前 制,并綵線帉錔。 杖鼓十二箇,每箇二面,其下鐵圈口二。一面冒以犢 皮,徑一尺二寸五分。一面冒以山羊皮,徑一尺三寸。 冒縫用紅皮掩錢細腰木匡,廣一尺七寸九分。黑漆 戧金枝葉《寶相花文》。以紅絨綆一條聯絡。抹金銅龍 頭鉤子十六箇,各有襯鉤。紅皮硃紅生革、描金龍束子八箇。懸以綠絨匾絛。用抹金銅龍頭搭鉤二箇、并 鉤圈
鼓衣一、以紅綺一幅、長三尺五寸、織青龍文、并五彩 雲文、周圍黃絨織香草文
看杖、硃紅漆竹片、帶雕木貼金龍頭。垂紅綠結子。打 杖、以硃紅漆竹片為之
龍笛二管。每管以竹為之。兩末牙管。束長一尺七寸 五分,一孔在前,其後七孔無底。橫吹之。貼金木龍頭, 垂綵線帉錔。 笙二欑,每攢用紫竹十七管。下施銅簧,參差攢於黑 漆木匏中。有觜項,亦黑漆垂綵線帉錔。 箜篌二把,每把用梓木為身,闊五寸,厚六寸,直長四 尺八寸并柄上雕龍頭。中嵌花板、雕盤龍一,俱沉香 色描金。附以烏木引條,繫二十絃,下橫施引手并描 金沉香色龍頭,通長二尺二寸五分,上施烏木軸子 二十。中有拄手,用烏木製成竹節,兩末雕龍頭,描金, 長一尺二寸五分。兩龍頭各垂綵線。《帉錔》。 𥱧二架,每架用楸木為質,長三尺九寸,中虛,四周。烏 木邊,上施九絃并柱子九,面繪金龍并綵雲文。𥱧尾 垂綵線帉錔二,承以硃紅漆架。四角貼金龍頭四,各 垂綵線帉錔。 琵琶二把。每把以鐵力木為質。梓木面板鳳眼二,匙 頭并項,通長三尺五分,闊一尺二寸五分,匙頭并項 一。軸子四,扶手、山口各一,皆用烏木四絃。背有烏木 椿楸二,上施抹金銅環并鉤搭,負以綠絨匾絛。匙頭 上施綵線帉錔一。大小班竹品十二,烏木撥一,用牙 嵌。
方響二架,每架用鐵方響十六,厚薄不等,應六律、六 呂《四清聲》。以鐵條四,裹以黃氈,橫置架內,貫而列之 為二層,每層方響八,承以硃砂漆木。架左右二柱并 上下匡俱戧金花文。架高五尺,闊二尺二寸,上用雕 木五綵花板一,其上雕木貼金龍一,間以五綵雲。架 上貼金火燄寶珠一。左右兩如意雲,上施貼金二龍 頭,口銜紅綠帉錔,其下雕飾五彩線金芝草文。 頭管二。管皆以烏木為之,長六寸八分,九孔,前七後 二。兩木以牙管束,以蘆為梢,無底,直吹之。
簫二管,皆以紫竹為之,長一尺九寸,六孔,間纏以絃 線,裹以錫箔,無底,直吹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