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第06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六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十七卷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六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六十七卷目錄

 東宮部彙考十一

  明二太祖洪武四則 惠宗建文一則 成祖永樂十一則 宣宗宣德三則 英宗正

  統一則 代宗景泰一則 英宗天順二則

宮闈典第六十七卷

東宮部彙考十一

[编辑]

明二

[编辑]

太祖洪武年定東宮朝儀

[编辑]

按《明會典》:「東宮朝儀,洪武間定。凡朔朢日,文武百官 朝退,詣文華殿門外,分東西侍立。俟皇太子陞殿,樂 作,百官行一拜禮。其謝恩見辭官員人等,亦隨班行 禮,禮畢,以次出。」

洪武十四年、令啟事東宮者皆稱「臣」

按《明會典》云云。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庚寅。立嫡孫允炆為皇太孫 按《大政紀》云云。

按《名山藏典謨記》,建文君者,懿文皇太子次子而高 皇帝孫也。懿文太子先高帝薨。高帝崩,君以太孫嗣。 《紀年》:建文君名允炆,生而偏顱,高帝弗喜。成童聰穎 能詩,使賦《新月》,曰:「庶其免乎!」初,懿文太子仁柔亡武, 君亦文弱,好詩書,不任法律。太子薨,高帝屬心燕王, 以學士劉三吾言,乃立君為太孫,使預政。太孫時時 尚寬大,中外有欣欣之心。高帝末年,其諸子存而壯 者,成祖若周王橚,皆與太子同出。高皇后胡妃子楚 王槙,達妃子齊王榑,郭妃子蜀王椿、代王桂、谷王橞, 胡妃子湘王柏,郜妃子肅王楧,韓妃子遼王植,余妃 子慶王㮵,楊妃子寧王權,周妃子岷王楩。始,高帝王 諸子,多國邊陲,以為陲固,令置三護衛。其王中原者, 亦皆大其疆土。太孫既立,諸王以兄子易之,太孫以 為憂。嘗謂其傅黃子澄曰:「諸王皆尊屬,擁重兵,即陛 下千秋萬歲後,曷制之?」黃子澄曰:「諸王雖有三護衛, 僅足自固。明兵滿天下,其孰能富?」太孫曰:「善。」高帝大 漸,以齊泰為兵部尚書,受遺詔。洪武三十一年閏五 月辛卯,太孫即皇帝位。

按《東朝紀》:詔曰:「曩古列聖相繼御宇者,首立儲君。朕 自甲辰即王位,戊申即帝位,於今二十九年。前者操 將練兵,平天下亂,偃天下兵,奠生民於田里,用心多 矣。及統一以來,除奸暴,去豪強,亦用心多矣。邇來蒼 顏皓首,儲嗣為重。嫡孫允炆以九月十三日冊為皇 太孫,奉上下神祗,以乂安民庶。誥示臣民,想宜知悉。」 洪武二十六年定、「東宮正旦、冬至、千秋百官朝賀、及 冠服儀。」

按《明會典》:「東宮正旦冬至百官朝賀儀。」「洪武二十六 年定,凡正旦冬至日,典璽官設東宮座於文華殿中, 錦衣衛設儀仗於殿前東西,教坊司陳大樂於文華 殿內,東西北向。府軍衛列甲士旗幟於門外,錦衣衛 設將軍十二人於殿中門外及文華門外,東西相向 立。儀禮司官設箋案於殿東門外,設文武官拜位於」 文華殿門外,設傳令宣箋等官位於殿內東西。執事 官先行四拜禮訖,各就位。引禮引各官詣文華門外 北向立。儀禮司官啟請陞座。導引官奉迎東宮具冕 服出,樂作;陞座,樂止。贊禮唱「班齊、鞠躬」,樂作;四拜、興、 平身,樂止。唱「進箋。」給事中前導箋案,由殿東門入,置 殿中。內贊唱「宣箋目。」宣訖,俯伏,興、平身。唱「宣箋。」外贊 唱跪。展箋官詣案前取箋。宣箋官宣訖、內外皆贊俯 伏、興平身、即舉案於殿東外贊唱眾官皆跪。代致詞 官中道跪致詞云、具官臣某等、茲遇正旦則云三陽開泰萬物咸新 冬至則云律應黃鍾日當長至「敬惟皇太子殿下,茂膺景福。」賀畢,唱 眾官皆俯伏,興,平身。傳令官跪啟:傳令由東門左出, 至丹陛東,西向立,稱「有令。」贊眾官皆跪,宣令。正旦云震端之 節冬至云履長之節同臻嘉慶。贊俯伏,興,樂作,四拜,平身,樂止。 儀禮司官跪啟:禮畢。東宮千秋節百官朝賀儀。洪 武二十六年,定《東宮千秋節百官朝賀禮儀》,與正旦、 冬至同。但致詞云:「茲遇皇太子殿下壽誕之辰,臣某 等敬祝千歲壽。」不傳令朝賀樂朔朢朝參同樂器:戲竹 二,簫四,笙四,笛四,頭管四,𥱧二,琵琶二,二十絃二,方 響一,鼓一,拍板二,杖鼓六。 樂章。陞殿還宮,百官行 禮,奏《千秋歲》:「堯年舜日勝禹周,慶雲生繚繞鳳樓。風 調雨順五穀收,萬民暢歌謳。」 又按皇太子冠服:皇 太子陪祀天地宗廟及正旦、冬至朝會,則服袞冕,從 祭社稷及受冊納妃亦如之。朔朢朝降,詔降香進表。 四夷朝貢。朝覲則服皮弁、袞冕。洪武二十六年定袞 冕九章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導,紅組纓兩玉瑱圭,長 九寸五分。元衣、纁裳,衣五章,織山、龍、華蟲、宗彝;火裳 四章,織藻、粉米、黼黻。白紗中單,黻領、蔽膝隨裳色,織 火、山二章。革帶,金鉤、䚢玉。佩,綬五,采用赤、白,元縹、綠織成,純赤質,三百三十首。小綬「三色同大綬,間織三 玉環。大帶,白表朱裡,上緣以紅,下緣以綠。白襪,赤舄。」

惠宗建文元年二月立子文煃為皇太子

[编辑]

按:《大政紀》云云。

按《明外史建文太子傳》,建文帝二子。長太子文煃,母 馮氏,洪武二十九年十月晦生。太祖不樂,曰:「月日皆 數之。」終命內廷勿賀。建文元年,立為皇太子。燕師入, 年七歲矣,莫知所終。

成祖永樂二年立世子高熾為皇太子因定東宮朝儀

[编辑]

按《大政紀》,永樂元年春正月丙戌,群臣上表請立皇 太子,不允。三月戊寅朔,文武百官復上表請立皇太 子。敕姑緩之。二年三月甲戌冊立世子為皇太子 按《名山藏典謨記》,仁宗皇帝諱高熾,太宗嫡長子也。 以高帝十一年生鳳陽,二十八年冊為燕世子。端重 沉靜,嗜學無厭。時晉、秦、燕、周四世子,高帝皆教而試 之,異日者,使分閱衛士。帝還奏,後問之,對曰:「寒甚,士 方食。」高皇帝喜,使閱章奏,擇其有大體可施行者報 命,高帝益愛之。燕王起靖難,帝居守北平,堅拒李景 隆兵。燕王既為皇帝,尚以世子守北平。既二年,召立 為皇太子。成祖有三子:長帝,次漢王高煦,次趙王高 燧。趙王幼以聰敏愛,而漢王用靖難功,幾得立為太 子。謀奪嫡者數矣,寺人儼、寺人保,數為趙王短太子 於成祖。成祖遷都北京,五出塞,南京事悉付太子施 行。晚節多疾,小人讒搆太子幾危者屢。宮僚若楊士 奇輩者,為太子下獄,贊善梁潛、司訓周冕至死獄中。 然太子益恭慎,亦賴士奇、蹇義、夏原吉羽翼之。有白 曰:「殿下知讒人乎?」曰:「吾不知,知為子。」太子監國,遇水 旱饑荒,軍民失所,戚焉。賑恤之暇,與官僚鄒濟、王汝 玉、徐善述等講說《詩》《書》,修詞賦之業,日記萬言,辭翰 並精。車駕崩榆木川,遺命至,太子慟絕,強拜受。遂命 皇太孫迎梓宮開平,臣民三勸進,以八月朢日丁巳 即皇帝位。

按明《昭代典則》,「永樂二年夏四月,立世子高熾為皇 太子。二十二年春正月,阿魯台寇大同。三月戊寅,帝 大閱北征。夏四月詔皇太子監國,車駕發京師。六月, 車駕駐答蘭納木兒河。諸將奏阿魯台久遁,遂班師。 秋七月丁亥,次翠微岡。上御幄殿,憑几而坐,大學士 楊榮、金幼孜侍上顧內侍海壽問曰:『計程何日至北 京』?」對曰:「其八月中矣。」上頷之。既而諭楊榮曰:「東宮涉 歷年久,政務已熟,還京後,軍國事悉付之朕。惟優游 暮年,享安和之福矣。」榮對曰:「殿下孝友仁厚,天下屬 心,允稱皇上付託。」上喜,賜榮等羊酒而退。戊子,上次 雙流濼以旋師。遣禮部尚書呂震齎書諭皇太子,并 詔告天下。己丑,次蒼崖。上不豫,下令大營五軍將士, 嚴部伍,謹哨瞭。庚寅,次榆木川。上大漸,召英國公張 輔受遺命傳位皇太子,且云「喪服禮儀,一遵太祖皇 帝遺制。」辛卯,上崩。內臣馬雲、孟驥等以六師在遠外, 祕不發喪,密召大學士楊榮、金幼孜入議,喪事,遂一 遵古禮。含斂畢,載以龍轝,所至朝夕上食如常儀。壬 辰,次雙筆峰。大學士楊榮、少監海壽奉遺命馳訃皇 太子,即遣皇太孫出居庸,赴開平迎駕。時京師諸衛 軍皆隨征聚行在,惟趙府三護衛軍留京師,一時浮 議籍籍。慮護衛為變,遂祕未發喪。皇太孫瀕行,啟皇 太子曰:「出外有封章白事,非印識無以防偽。」皇太子 曰:「渠言良是,但行急,新製不及。」士奇曰:「殿下未踐阼, 有事自應行常用之寶。其東宮小圖書,可假之行,此 出一時之權,歸即納上。」皇太子即取付。太孫曰:「有啟 事以此封識,來此亦久當歸汝,汝就留之。」皇太子曰: 「大行臨御,儲位久未定,浮議喧騰,吾今就以付之,浮 議何由興!」八月己酉,次鵰鶚。皇太孫至軍中,始發喪, 六軍號痛,聲徹天地。辛亥,入居庸關,文武百官縗服 哭迎。壬子,及郊,皇太子親王以下素服哭迎,至宮中, 奉安仁智殿,加斂,納梓宮。丁巳,皇太子即皇帝位,改 明年元曰「洪熙」,大赦天下。

按《明會典》,「永樂二年,令文武官員常朝行叩頭禮,三 師、三少、詹事府官、左右春坊司經局官、翰林院官、鴻 臚寺官、六科給事中、錦衣衛官,左右序立於文華殿 門之外。鴻臚寺序班、通事舍人引文武百官於丹陛 下、丹墀內,東西序立,照依衙門資次啟事。監察御史 二員、司直郎、清紀郎、日輪二員,北向侍立糾儀。啟事」 畢,百官齊退。遇有召問,亦須前項官員一同進出。如 獨進并獨員留後者,許監察御史、鴻臚寺官、司直郎、 清紀郎糾劾。 合啟事務。「在京衙門止用奏本,在外 衙門務要奏本一本,啟本一本。」其詹事府主簿、錄事 同春坊司直郎、清紀郎、司諫分為六科,於司禮監共 關揭帖開寫,逐日啟過。本內事件略節緣由,及令旨 所發落大略。六科給事中亦具題帖,各另奏進。 詹 事府主簿、錄事同左右春坊司直郎、清紀郎、司諫等 官,遇啟事,各紀皇太子令旨。如所啟事或差譌,隨即 糾劾。啟事畢,同詹事府詳審事之可否可行者,令該司批「所得令旨,或事不可行,及啟本內與《說帖》不同, 不問事之大小,悉以奏聞。」 皇太子擇日恭謁太廟。 永樂二年,續定,先期三日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廟, 用香帛酒、脯,行一獻禮。前一日,禮部同鴻臚寺官設 詔案於奉天殿中,設節冊寶案於詔案之南。節中,冊 東寶西,各以次陳列。設冊寶綵輿於丹陛之東。尚寶 司設寶案。錦衣衛設鹵簿儀仗,教坊司設《中和韶樂》 如常儀。至日,鴻臚寺設皇太子拜位於丹陛正中,設 持節等官拜位於丹墀內。引禮啟請皇太子具冕服 於文樓下以俟。上服袞冕,御華蓋殿,翰林院官捧詔, 尚寶司官用寶訖,禮部官捧置於案。執事官行五拜 禮畢,鴻臚寺官奏「請陞殿」,導駕官前導,樂作,上御奉 天殿,樂止。尚寶司官以寶置於案。鳴鞭,文武百官朝 服行叩頭禮。侍班引禮官六人導皇太子由東階陞, 至丹陛。贊「就位」,持節等官各就丹墀拜位。贊「鞠躬」,樂 作,四拜,樂止。傳制官跪奏:「傳制」,俯伏,興,由左門出,西 向立,稱「有制。」贊禮贊「跪」,皇太子及持節等官皆跪。宣 制訖,贊俯伏,興,平身。引禮導皇太子由殿東門入,至 冊寶案前。內贊贊「跪。」贊「宣冊」,捧冊官跪捧冊授宣冊 官,宣冊官立宣於皇太子之右。宣訖,贊「搢圭。」贊「受冊」, 捧冊官捧冊授皇太子,受訖,以授內侍,內侍跪受,立 於西。贊受寶,一如受冊儀。贊出圭,俯伏,興,平身。贊「復 位。」引禮導皇太子由殿東門出就位,內侍捧冊寶前 導,置綵輿中。內贊贊「鞠躬」,樂作,四拜,樂止。執事者各 舁冊寶以次前行。引禮導皇太子由東階降,持節等 官隨之,樂作,至奉天門,樂止。用儀仗鼓樂迎冊寶至 文華殿。行禮畢,持節官持節復命。是日禮部官候節 冊寶啟行畢,奉詔書至承天門開讀,頒示天下。皇太 子受冊寶畢,具冕服,儀仗引禮導引詣太廟,行《謁告 禮》如常儀。禮畢,釋服。引禮導引至左順門,具冕服謝 恩。上具皮弁服,御奉天殿。引禮導皇太子至上前謝 恩,樂作。行八拜禮畢,樂止。導還至右順門。內官導詣 內殿前,皇后服燕居冠服,陞內殿。皇太子於內殿丹 陛行八拜禮畢,親王見東宮。先是,內官設皇太子座 於文華殿,鴻臚寺設親王、世子、郡王拜位於殿陛上。 教坊司設樂,錦衣衛設儀仗,候親王、世子、郡王賀中 宮禮畢,引禮導親王、世子、郡王具冕服,其未冕者,便 服序列于文華殿門外以俟。導引官導皇太子冕服 陞座,引禮導親王、世子、郡王由東階陞,樂作,就殿陛 上拜位,樂止。贊「鞠躬,四拜。」親王、世子、郡王皆鞠躬,四 拜,興,平身。贊「跪」,親王、世子、郡王皆跪。鴻臚寺官一人 詣殿門外正中跪,致詞曰:「某王某等,茲遇皇太子殿 下,榮膺冊命,禮當慶賀。」致詞畢,贊俯伏,興,四拜。樂作。 親王、世子、郡王皆俯伏,興,四拜,平身。皇太子駕興,親 王、世子、郡王以次出。是日,皇太子詣武英殿,見諸叔, 行家人禮,四拜。諸叔西向坐受。見諸兄,行家人禮,二 拜。諸兄西向立受。次日,文武百官進表箋慶賀如常 儀。

永樂三年,定「皇太子冠服之制。」

按《明會典》:「皇太子冠服,永樂三年定。冕冠,元表朱裡, 前圓後方,前後各九旒,每旒各五采繅九就,貫五采 玉九,赤、白、青、黃黑相次。玉衡,金簪,元紞垂青纊,充耳 用青玉,承以白玉瑱朱紘纓,玉圭,長九寸五分,以錦 約,其下并韜。袞服九章,元衣五章:龍在肩,山在背,火、 華蟲、宗彝在袖。」每袖各三皆織成本色領、褾、襈、裾、纁。裳四 章,織藻、粉米、黼黻各二,前三幅、後四幅不相屬,共腰 有襞積。本色綼裼,中單以素紗為之,青領、褾、襈、裾領 織黻文十一。蔽膝隨裳色,四章,織藻、粉米、黼黻本色 緣有紃,施於縫中。其上玉鉤二,玉佩二,各用玉珩一, 瑀一,琚一、衝牙一,璜二。瑀下有玉花,花下垂二玉滴, 瑑,雲龍文描金。自珩而下繫組五,貫以玉珠,上有金 鉤。小綬四采以副之,四采,赤、白褾,綠纁質,大帶,素表 朱裡,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綠。紐約用 青組。大綬四采,赤、白褾,綠纁質,小綬三采,間施二玉 環龍文,皆織成襪,舄皆赤色,舄用黑鉤,純黑飾舄首。 皮弁服:永樂三年定,皮弁用烏紗冒之,前後各九 縫,每縫中綴五采玉九,縫及冠武並貫簪繫纓處,皆 飾以金。金簪、朱纓、玉圭,如冕服內制。絳紗袍,本色領、 褾、襈、裙,紅裳,如冕服內裳制,但不織章數。中單以素 紗為之,如深衣制。紅領、褾、襈、裾、領,織黻文十一。蔽膝 隨裳色,本色,緣有紃,施於縫中,其上玉鉤二。玉佩,如 冕服內制,但無雲龍文,有小綬四采以副之。大帶、大 綬、襪、舄赤色,皆如冕服內制。常服,永樂三年定,冠, 烏紗折角向上,巾袍赤色,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各 金織蟠龍一。帶用玉,靴皮為之。

永樂五年,皇太孫出閣就學,群臣稱賀。

按《大政紀》:永樂五年四月辛卯,皇太孫出閣就學,群 臣稱賀,召太子少師姚廣孝等,以盡心開導諭之。諭 曰:「人於學問,當以先入之言為主。朕長孫天資明睿, 爾等宜盡心開導,凡經書所載孝弟仁義與夫帝王 大訓可以經綸天下者,日與講說,浸漬之久,涵養之深,則德性純而器識廣,他日所資甚大,不必如儒生 繹章句,工文詞」為能也。

永樂六年,敕「文武大臣輔導皇長孫。」

按《大政紀》:「永樂六年十一月甲寅,命丘福、蹇義、金忠、 胡廣、黃淮、楊榮、楊士奇、金幼孜及洗馬姚友直等,輔 導皇長孫。」仍賜敕諭曰:「朕嫡長孫天章日表,玉質龍 資,孝友英明,寬仁大度。年未一紀,體具志寧,動必中 規,言必合道。好學之篤,夙夜孜孜,日誦萬言,必領要 意。朕嘗試之以事,輒能裁決得中,斯實宗社之靈,上 天賜慶,篤生異質,以福祐天下,而基命於無窮。然宏 材之建,必由《匠氏》之功;圭瓚之成,必假琢磨之力。卿 等皆茂簡德意,職輔東宮。東宮之子,必資兼弼。宜協 心同志,輔導於成。推廣仁義道德之源,開三王之典, 與我太祖高皇帝之大經大法,凡創業守成之難,生 民稼穡之事,朝夕講論,以涵養本源,恢弘智量,充其 盛大之器,以為宗社生民之福。國家有無窮之休,卿 等亦有無窮之聞。」欽哉!

永樂七年,定「東宮監國之儀。」

按《明會典》:「永樂七年,駕幸北京,定東宮監國之儀: 一朝儀。凡常朝,於午門左視事,其左右侍衛及在京 各衙門官員人等,合啟事務如常儀。若皇太子御文 華殿,官員人等承旨召入者,方許入。凡在京文武衙 門,遇有內外軍機及王府切要事務,悉奏請處分。其 有各處啟報聲息,即調邊軍勦捕,仍遣人馳赴行在 所」奏聞。皇城四門、各城門守衛圍宿、比常時皆須增 撥官軍、仍每日操閱軍馬。如各衙門稱奉令旨、調遣 官軍、及處分事務、所司須覆啟施行

一、慶賀。凡遇萬壽聖節、正旦、冬至,先期,皇太子率文 武百官於文華殿前拜進表文。是日早,設龍亭於文 華殿中丹陛上,設駕。大樂。鳴鐘鼓,皇太子具冕服於 丹陛上,百官具朝服於丹墀內,行十二拜如常儀。禮 畢,儀仗鼓樂導表由中門出,皇太子由左門送至午 門,還宮。文武百官導至長安右門外。文官五品以上、 武官四品以上,及近侍官、監察御史,俱乘馬導至《三 山門》外,以表授進表官,百官各回。至期行告天祝壽 禮。是日早,設香案於文華殿丹陛上,設駕大樂、鳴鐘 鼓如常儀。皇太子具冕服於丹陛上,文武百官具朝 服於丹墀內,行八拜如常儀。其在京文武衙門遇《萬 壽聖節》,禮部同文職衙門共進表一通。中軍都督府、 同公侯駙馬伯武職衙門、共進表一通。正旦冬至亦 如之。其正旦冬至千秋節、文武百官於文華殿行慶 賀禮如常儀。其有王府遣人詣東宮前行禮、即納其 禮物宴賞差來人。其應答禮者、奏聞處分

一祭祀。「凡遇享太廟、祭社稷風雲雷雨山川之神、預 期敕皇太子攝祭。」其祀典神祇、太常寺預期於行在 所奏聞、遣官行禮。

一、宴賞。凡四夷來朝,循例宴之。皇太子命禮部遣人 送行在所。正使人給鈔十錠,從人五錠,為道里費。其 每日賞賜,有例者循例,無例者臨時斟酌賞之。其京 衛軍士冬夏布絹,及邊衛軍士冬衣綿布,循例給賞。 其有折賞物色,該部定擬,具啟施行

一、選法。凡文選,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太醫院、欽天監 堂上官,尚寶司、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鴻臚 寺、國子監堂上掌印官、六科都給事中并在外布政 使、王府長史有缺,吏部奏請擢用。其考滿黜陟并復 職改用等項常選官員,俱循例具啟銓注。其武選,除 在京五府都督,在外各都司都指揮缺員者及土官 衙門奏保。土人任職者,兵部奏請擢用。其餘襲替、優 給及例應陞降改調官員,具啟銓注。其土官例應襲 替及保用通事、把事、隨司辦事長官,該部具啟裁度。 《餘悉奏請處分。其內外大小文武官員,俱從行在》吏 部兵部奏請銓選。其有開設大小衙門,該部奏請定 奪。

一、刑名。凡內外文武大小官員有犯,所司具啟,准問 者問之。若皇親犯小事,令其在家聽候,具由奏請待 報。若所犯重情,及干謀逆者,即時拘執在官,先命皇 親會問。若事有未當,及犯人不服,乃命公侯伯、五府、 六部、都察院、大理寺會皇親再問畢,將所服情犯及 擬議罪名具啟,候車駕回京,奏請處分。其在外王府 護衛指揮、并長史、及土官,有犯事干惡逆,先行收問 然後奏聞。其餘所犯,預奏待報提問。其法司問擬罪 合決死罪者、奏請待報。其餘所犯,《悉具啟》決放。如特 奉令旨原免者,不拘此例

「一迎詔。」凡詔書至,禮部設龍亭,錦衣衛設儀仗,教坊 司設大樂,文武百官各具朝服,出三山門外奉迎。使 者到三山門外下馬,候龍亭來,捧置詔書於龍亭中。 使者立於龍亭之東,百官行五拜三叩頭禮訖,眾官 乘馬前導,使者上馬,在龍亭後東邊行至長安右門 下馬,隨龍亭後東,由中門入,文武百官於承天門外 橋南侍立。東宮殿下具冕服於午門前五丈餘地奉 迎至文華殿,置龍亭於正中,使者立於東。東宮殿下於殿前臺上。樂作,行五拜三叩頭禮畢,樂止。陞殿,殿 下展詔讀訖,使者捧詔置龍亭中殿下,送至午門內。 錦衣衛先設雲輿於午門外正中,禮部官置詔書於 雲輿中。文武二品以上官迎至承天門。鴻臚寺先設 開讀案於承天門稍東,文武百官入班,贊禮唱「排班」, 班齊,鞠躬,樂作,四拜,平身,樂止。贊開讀,使者取詔授 開讀官,跪受,使者復立位所。贊跪,眾官皆跪。開讀訖, 開讀官捧詔授使者,復置雲輿中。贊「俯伏」,樂作,四拜, 平身,樂止。贊搢笏,鞠躬,三舞蹈。贊跪,唱「山呼萬歲」者 三。贊出笏,俯伏,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贊「禮畢」,百官 以次退。使者捧詔書出承天門外,復置龍亭中,鼓樂 送至會同館。使者見東宮殿下,行四拜禮畢。其日宴 使臣於禮部,本部官待宴。

永樂八年,定「皇太孫監國之儀。」

按《明會典》,「永樂八年,時駕北征,皇太子監國於南,皇 長孫監國於北。後皇長孫行冠禮,始尊稱皇太孫云。 一每日皇長孫於奉天門左視事,侍衛如常儀。諸司 有事,具啟施行。若軍機及王府要務,一啟皇太子處 分。一奏聞行在所。」

一遇萬壽聖節。設香案於奉天殿丹陛上。皇長孫具 色服於丹陛上行禮。文武官具朝服於北京行部行 禮如常儀。天下諸司表文、俱詣北京進賀。四夷朝貢 俱送南京禮部啟皇太子施行

一、文選,行在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及北京行部所屬 衙門,如有缺員應除補者,五品以上,行在吏部移咨 南京吏部,啟皇太子選補。六品以下及考滿起復,例 應陞降復職,及對品改用常選官,撥用吏典,俱循例 啟皇長孫施行。

一、《武選》,「行在五軍都督府及行在後軍都督府所屬 衙門,例應襲替、優給、降陞者,行在兵部亦循例啟皇 長孫施行。其餘非常選者,啟皇太子斟酌行之。 一、內外官吏軍民有犯,所司啟皇長孫施行。若皇親 有犯小事,令其在家,聽候所司啟皇太子待報施行。」 若所犯情重,及干謀逆者,即時拘執,先命皇親會問。 若事「未當,及犯人不服,乃命公、侯、伯、五府、六部、都察 院、大理寺,會皇親再問,將所伏情犯啟皇太子,候車 駕回京,奏請處分。其王府護衛指揮及長史,有犯干 惡逆者,先行收問,然後啟皇太子。其餘有犯,啟皇太 子待報收問。其行在刑部、都察院、北京行部議擬囚 人應死者,監候,啟皇太子待報施行。餘悉啟皇長孫 裁決。」

永樂九年,立皇長孫瞻基為「皇太孫。」

按《大政紀》,「永樂九年十一月,上御奉天殿,立皇長孫 瞻基為皇太孫,冠於華蓋殿。」

永樂十年,選民間子弟勇健有才藝者,充皇太孫侍 從。

按《大政紀》:永樂十年六月甲辰,諭兵部尚書金忠等, 選民間子弟年十七至二十勇健有才藝者,充皇太 孫侍從。上曰:「皇太孫年長有志略,朕令其學問之暇, 兼講武事。其遣人往直隸、應天及江北鳳陽、滁和等 府州,北京、山東、山西、陝西、河南、四川、湖廣境內,選民 間子弟年十七至二十勇健有才藝者,官給路費廩」 食送京師。

永樂十二年,重定「東宮監國之儀。」

按《明會典》:「永樂十二年,時駕北征,重定東宮監國之 儀。」

凡常朝於文華殿視事。其在京文武衙門,凡有應合 奏啟事件,奏本俱達北京。敢有隱匿者,治以重罪。其 在京衙門合具啟事務,仍依常例。若係應奏,隨即具 奏待報。其東宮發落事件,六科按月差人類送北京。 敢有於題本上增減改寫旨意者,凌遲處死,全家籍 沒。其各衙門差人出外幹辦公事,仍將所辦事務,開 具奏報

凡祀典神祇、合應遣官祭者、太常寺預期具奏、遣官 行禮

凡皇親、并軍職王府護衛指揮長史等官、與各處土 官有犯者、俱奏請提問。在京文武衙門官員有犯者、 堂上官具奏待報發落。五品以下者、具啟拏問。在外 文職衙門官員有犯者、方面及四品以上、該衙門奏 請提問。五品以上、具啟拏問

永樂十三年,以「謁孝陵」,命定「皇太孫及小皇孫陪謁」 位次,復增「監國之儀。」

按《大政紀》,永樂十三年十一月壬子,周王橚、楚王楨 遇節謁孝陵,命東宮皇太孫及小皇孫陪謁。上召楊 榮、楊士奇、金幼孜皆至,問曰:「二王東宮皇太孫及小 皇孫謁陵展敬之位如何,朕意雖略定,爾三人試言 之。」楊、金未有對。上顧問士奇,對曰:「周、楚二王尊屬當 列稍前兩傍,東宮殿下列稍後居中,皇太孫殿下亦 當中列,於東宮殿下之後,諸皇孫與皇太孫同班分 列兩傍。」上曰:「爾所言有據乎?」對曰:「宋儒朱熹《家禮》大 約如此。」上曰:「吾未嘗熟《家禮》,但據已見,書其位次。」遂出片楮,宸翰所書位次,正與士奇言合,遂遣鴻臚寺 丞周昇齎欽定位次,俾行之。

按《明會典》:「永樂十三年,重奏監國之儀。凡京衛軍士 冬衣布絹,及邊衛軍士冬衣布花襖。俱行在戶部奏 請施行。」

凡進春,其日早,文武百官各穿顏色衣服於文華殿 門外,侍班如常儀。應天府置春案於文華門丹墀中 道之東,候東宮殿下陞座,引禮引府縣官舉春案由 東陞,陞,置於殿門外中道,各就拜位。贊「鞠躬,四拜、平 身。」禮畢,文武百官慶賀,行叩頭禮。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仁宗即位。十月,立子瞻基為皇 太子。改定「冊立儀。」

按《大政紀》,「永樂二十二年八月,仁宗即位,十月,立嫡 長子瞻基為皇太子,詔天下。」

按名山藏《典謨記》:宣宗章皇帝,諱瞻基,仁宗嫡長子 也。生之夕,成祖夢高祖授以大圭,命曰:「傳之子孫,永 世其昌。」既數歲,試之事,輒剸決稱旨,成祖愛之。年十 一,以從狩北京,日侍左右,隨事訓教。嘗命從過觀田 家,問所疾苦,作務本訓授上。上讀書,一目數行盡袠, 皆舉經史百家,莫不涉意。永樂九年,立為皇太孫,三 從征北,於馬上指示山川。故上自少曉兵略,善騎射。 仁宗即位,冊為皇太子。洪熙元年春,南京地震,命往 撫治。仁宗旋不豫。既大行宮中,祕不發喪,以遺命召 上,顧臣下稍稍聞仁宗崩時,漢庶人蓄反謀,傳言將 要劫群臣。或請整兵旋,或請出間道。上曰:「君父在上, 天下歸心,豈有他虞。」遂傳詣京師。六月己亥,至蘆溝, 乃聞喪慟絕。左右掖聽遺詔行哭入宮門,詣梓宮拜 哭盡哀,頒遺詔。癸卯,臣民三勸進。庚戌,即皇帝位。 按《明會典》,二十二年十月冊立,樂設而不作。明日奉 天殿行禮畢,仍詣几筵謁告如常儀。時文皇帝梓宮 在殯。

宣宗宣德二年續定皇太子冊立儀及親王群臣上箋之式

[编辑]

按《明會典》、宣德二年續定前期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鴻臚寺錦衣衛陳設如常儀。上服皮弁服,御華蓋殿。 執事官行五拜叩頭禮畢,鴻臚寺官請陞殿,導駕官 前導。上陞座,尚寶司以寶置於案,鳴鞭,文武百官具 朝服行叩頭禮。左右侍班,引禮引正副使入就拜位, 贊「四拜。」傳制官跪奏「傳制」,俯伏興。執事官舉節冊寶 案,由殿左門出,置御道中。傳制官由左門出,稱:「有制。」 贊正副使跪宣制曰:「某年某月某日,冊立長子某為 皇太子,命卿等持節行禮。」贊俯伏,興,又四拜。禮畢,執 事官舉節冊寶置綵輿中,黃蓋送至左順門外。正副 使朝北立。內官捧節冊寶由正門入,至文華殿。內侍 引皇太子出,迎至文華殿。內官以節冊寶置於案內。 贊贊「四拜。」贊「宣冊」,贊「詣冊案前。」贊「跪宣冊」,內官立宣 訖,贊「受冊」,捧冊官以冊授皇太子,受訖,以冊授內侍, 內侍跪受,立於西。贊「受寶」,捧寶內官捧寶如授冊之 儀。贊「俯伏」,興,平身,復位。贊「四拜。」禮畢。內官持節由正 門出,至左順門外,以節授正副使,報禮畢,正副使得 報,持節復命。其頒詔如常儀。皇太子受冊寶畢,內使 引詣奉先殿,謁告如常儀。畢,內使引皇太子詣皇太 后前行八拜禮。次詣上前皇后前,皆行八拜禮。次詣 皇妃前行四拜禮。畢,還宮。次日,文武百官具朝服、上 表賀,陳設如常儀。上具袞冕,御華蓋殿,親王先行八 拜禮賀,次執事官行五拜三叩頭禮。畢,鴻臚寺奏「請 陞殿」,導駕官前導,進表行禮,如正旦儀。親王於上前 行賀禮畢,次詣內殿皇太后前賀,行八拜禮畢,詣皇 后前賀,行八拜禮畢,又詣皇妃前賀,行四拜禮。皇太 后、皇后各於內殿,皇妃於宮中,受內外命婦賀禮。外 命婦進箋,陳設俱如常儀。文武百官進箋賀皇太子, 陳設亦如常儀。 《東宮千秋節》、正旦、冬至,親王上箋: 「伏以天眷皇家,茂隆大本。前星協應,四海歸心。敬惟 皇太子殿下,天賜英姿,日新聖學。懋德祗承於謨烈, 重明翊贊於治平。是以宗社奠安,臣民咸戴也。臣某 奉守藩邦,忻逢誕辰。」正旦長至仰春宮而稱頌,祝壽筭於 千秋。無任瞻仰激切屏營之至,謹奉箋稱賀以聞。 《東宮千秋節正旦、冬至群臣上箋》。伏以皇天眷佑,景 運弘開。大本益隆,臣民忻戴。敬惟皇太子殿下,寬仁 毓德,敬謹存心。嗣承萬世之洪圖,寅奉重熙之寶曆。 是以貞符協應,萬邦永寧也。臣某等職守藩維,忻逢 令旦。正旦長至仰望前星,敬祝千秋之壽。無任瞻仰激切、 屏營之至,謹奉箋稱賀以聞。 以上書寫、署名、印封、 皆與表同、但易箋文并紅帖紅綾袱匣。

宣德三年二月癸丑朔。詔冊立皇太子。大赦天下 按《大政紀》云云。

按《名山藏典謨記》:英宗睿皇帝,諱祁鎮,宣宗皇帝嫡 長子,以宣德二年生。生之日,日下五色雲見,光灼殿 陛。既二年,立為皇太子,能言,宣宗抱置膝上,問:「他日 為天子,能令天下太平乎?」曰:「能。」問「有干國之紀者,能 親總六師討之乎?」曰:「敢。」宣宗大喜,解所御龍袍寶帶加上體,置寶座,左右皆呼萬歲。上天姿秀傑,龍顱魁 碩,顧盻有威,立其側者,皆若傍睨之。宣宗崩,以正月 壬午即皇帝位九歲矣。頒詔大赦天下。

宣德九年,定「皇太子千秋節及冬至,於文華殿行賀 禮。」

按《明會典》:「宣德九年,令皇太子千秋節冬至,親王及 天下五品以上衙門遣官進箋者,同在京文武百官 詣文華殿行賀禮。」

英宗正統十四年皇太后立皇子見深為皇太子

[编辑]

按《大政紀》:「正統十四年秋八月辛酉,我師敗績於土 木,車駕北狩。辛巳,皇太后詔立皇長子見深為皇太 子,時年二歲,仍命郕王為輔,代總國政,撫安天下。」

代宗景泰三年廢上皇長子見深為沂王立子見濟為皇太子

[编辑]

按《大政紀》:「景泰三年四月,廣西都指揮使黃竑上疏 請易太子,下禮部會多官議。時上欲易太子,恐文武 大臣不從,與太監王誠、舒良謀,先啗內閣諸學士,各 賜金五十兩、銀一百兩,命廷臣俱兼宮僚,王直、胡濙 兼太子太師,陳循、高穀、于謙兼太子太傅,儀銘、俞士 悅、楊善、王文、王翱、何文淵並加太子太保,江淵、蕭鎡」、 王一寧並加太子少師。商輅進兵部左侍郎兼左春 坊大學士。禮部尚書胡濙等會大學士陳循、高穀等 及六部、都察院尚書王直等並六科十三道,議「太子」 為可易,如黃竑所請上之。時多官集議,都御史王文 首言當立,大學士陳循等遂承上意附之。及署名,王 直有難色。循持筆半跪奉直,直因署之,惟給事中李 侃對眾灑泣,都給事中林聰、御史朱英亦知不可,然 皆不能出一語爭之。後侃陞詹事府丞,聰陞春坊司 直,皆不能辭。信乎「臨大節不可奪者為難得」云。五月 甲戌,廢上皇長子,皇太子見深為沂王,出就沂邸。立 子見濟為皇太子,生母杭氏為皇后,廢皇后汪氏居 別宮。大赦天下。

按《明外史懷獻太子傳》:「景皇帝一子,懷獻太子見濟 母杭妃,始為郕王世子。英宗北狩,皇太后命立憲宗 為皇太子,而以郕王監國。及郕王即位,改元景泰,心 欲以見濟代太子,而難於發言,皇后汪氏又力以為 不可。遲回久之,太監王誠、舒良為帝謀,先賜諸大臣 大學士陳循、高穀百金,侍郎江淵、王一寧、蕭鎡,學士」 商輅半之,用以緘其口,然亦未發也。思明土目黃竑 者,初以功授丘溫衛指揮,歷遷廣西都指揮使,守備 潯州。思明土知府𤦇,其庶兄也。𤦇老,子鈞襲官,非竑 意,陰令其子率悍卒結寨府城外三十里,夜馳破府 城,滅𤦇家支解𤦇父子納甕中,瘞之後圃,即引眾還 寨。明日報至,佯不知,驚哭仆地,走思明發喪,尋𤦇父 子屍不得,又慟哭仆地。遣人告竑急捕賊,復大仇。方 竑子殺𤦇時,𤦇僕福童見竑子,並識其左右人,脫走。 憲司訴竑父子殺𤦇父子狀。副總兵武毅疏聞於朝。 竑窺景帝有易儲意,遣千戶袁洪走京師,上疏請廢 太子,代以見濟。疏辭曰:「太祖百戰艱難,取天下期,傳 之萬世。往年上皇輕」身禦寇,文武將吏十喪八、九。駕 陷北庭,寇至都門幾喪社稷,不有皇上,臣民何歸!今 且踰二年,皇儲未建。臣惟人心易搖,多言難定,爭奪 一萌,禍亂不息。皇上即循遜讓之美,復全天敘之倫, 恐事機叵測,反覆靡常。《語》曰:「天與不取,反受其咎。」近 日仰觀天象,土星逆行入太微垣,與諸災變皆可畏 愕。願「早留意。萬一羽翼長養,勢權轉移,委愛子於他 人,寄空名於大寶,階除之下,變為寇讎,肘腋之間,自 相殘蹙,此時悔之晚矣。乞與親信文武大臣密定大 計,以一中外之心,絕覬覦之望。」疏入,景帝大喜曰:「萬 里外有此忠臣!」亟下廷臣會議,且令釋竑罪,超擢都 督。時景泰三年四月也。疏入之明日,禮部尚書胡濙、 侍郎薩琦、鄒幹集文武群臣廷議。眾相顧莫敢發言。 惟都給事中李侃、林聰、御史朱英以為不可。吏部尚 書王直亦有難色。司禮太監興安厲聲曰:「此事不可 已。即以為不可者勿署名,無得首鼠持兩端。」群臣皆 唯唯署議。於是濙等暨魏國公徐承宗、寧陽侯陳懋、 安遠侯柳溥、武清侯石亨、成安侯郭晟,定西侯蔣琬, 駙馬都尉薛桓,襄城伯李瑾,武進伯朱瑛,平鄉伯陳 輔,安鄉伯張寧,都督孫鏜、張軏、楊俊,都督同知田禮、 范廣、過興、衛穎,都督僉事張輗、劉深、張通、郭瑛、劉鑑、 張義,錦衣衛指揮同知畢旺、曹敬,指揮僉事林福,吏 部尚書王直,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陳循,工部尚 書東閣大學士高穀,吏部尚書何文淵,戶部尚書金 濂,兵部尚書于謙,刑部尚書俞士悅,左都御史王文、 王翱、楊善,吏部左侍郎兼學士江淵,右侍郎俞山、項 文曜,戶部左侍郎劉中敷,右侍郎沈翌,右侍郎兼學 士蕭鎡,禮部右侍郎兼學士王一寧,兵部右侍郎李 賢,刑部左侍郎周瑄,工部左侍郎趙榮,右侍郎張敏, 通政使李錫,通政欒惲、王復,參議馮貫卿、蕭維禎、許 彬、蔣守約、齊整、李賓,少卿張固、習嘉言、李宗、周蔚能、 陳誠、黃仕儁、張翔、齊政,寺丞李茂、李希安、柴望、酈鏞楊詢、王溢,翰林院學士商輅,六科都給事中李讚、李 侃、李春、蘇霖、林聰、張文質,十三道御史王震、朱英、涂 謙、丁泰亨、強弘、劉琚、陸厚、原傑、嚴樞、沈義、楊宜、王驥、 左鼎上言:「父有天下,必傳於子。陛下膺天明命,中興 邦家,統緒之傳,宜歸聖子。」黃竑奏是。制曰:「可。」禮部具 儀,擇日以聞。即日簡置東宮官:懋亨、濙直兼太子太 師,溥、循、穀謙太子太傅,輗、文、淵、濂、士悅南京禮部尚 書,儀銘工部尚書兼大理寺卿,石璞都御史,翱、陳鎰 太子太保,淵、一、寧鎡太子少師,山太子少傅,兵部左 侍郎,俞綱太子少保,輅擢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 學士,中敷太子賓客,嘉言詹事文曜,禮部侍郎薩琦, 少詹事禮部侍郎鄒幹,左庶子侍讀彭時,侍講劉儼, 左、右春坊大學士,周旋,左庶子趙恢,右庶子修撰林 文,侍講徐珵,左、右諭德修撰李紹,侍講劉定之,司經 局洗馬,侍講楊鼎、倪謙、呂原,修撰柯潛,左、右中允,給 事中侃,御史魏齡,詹事府府丞編修周洪謨、劉俊,檢 討錢溥,編修岳正,左、右贊善編修萬安、李泰,都給事 中林聰,典籍鄒循,左、右司直郎侍書陳穀、徐佖,監丞 鮑相,縣丞高誠,左、右清紀郎檢討曾暹、傅宗,五經博 士陸藝,典籍李鑑,左、右司諫編修王㒜,教諭李瓊,校 書待詔趙政,府主簿,中書舍人劉鉞、趙昂,正字教諭 劉潔,錄事序班楊欽、王政、周寧、傅宗,通事舍人,凡東 宮公、孤皆支二俸。五月,廢汪后,立見濟母杭妃為皇 后,更封太子為沂王,立見濟為太子。詔曰:「天佑下民, 作之君,實遺安於四海;父有天下,傳之子,斯本固於 萬年。」大赦天下,令百官朔朢朝太子。賞諸親王、公主、 邊鎮文武內外群臣。又加賞陳循、高穀、江淵、王一寧、 蕭鎡、商輅各黃金五十兩。六月,以后兄杭聚為錦衣 正千戶。四年二月乙未,太子冠,命胡濙持節掌冠,《高 穀》贊冠,蕭鎡《宣戒敕》。甲辰,冠沂王及其弟榮王。命陳 循、于謙持節掌冠,何文淵、儀銘贊冠,商輅《宣戒敕》。十 一月,以御史張鵬言,簡東宮師傅講讀官。帝命胡濙、 王直、陳循、高穀、王文、儀銘、江淵、蕭鎡、俞山、俞綱、商輅 日更番侍班,彭時日專講書,李侃、李齡、錢溥、劉吉日 專讀書,王謙、趙昂更日侍書。越四日,太子薨。諡曰「懷 獻」,葬西山。天順元年降稱「懷獻世子。」諸建議易儲者 皆得罪。黃竑已前死,捕其子誅之。

英宗天順元年正月復辟三月己巳復立元子見深為皇太子

[编辑]

按《名山藏典謨記》:「憲宗純皇帝,諱見深,英宗皇帝長 子也。母周太后,生時紅光滿室,其歲天下大稔。英宗 北狩,郕王監國,慈壽皇太后立為皇太子。方三歲,郕 王即位,立其子見濟,降封沂王。英宗復辟,更名上,復 立為皇太子。上廣額豐頤,方面大耳,目睛如漆,光彩 射人,左右莫敢仰視。出閤講學,敏於讀書,便習騎射」, 侍膳問安,孝敬備至。英宗大漸,召屬後事。既崩,群臣 三勸進,以正月乙亥即皇帝位。

天順二年,定「東宮出閤講學儀。」

按《明會典》,東宮出閤講學儀,太祖命學士宋濂授皇 太子、諸王經書於大本堂,後於文華後殿。及肅皇改 為便殿,遂移於殿之東廂房。初出閤儀,天順二年定, 是日早,侍衛侍儀如常儀。執事等官於文華後殿行 四拜禮畢,鴻臚寺官請皇太子陞文華殿,執事官導 引至殿。陞座。師保等官於丹陛上行四拜禮畢,各官 退出。內侍官導皇太子至後殿,陞座,以書案進。每日 侍班、侍讀、講官入,分班東西立。內侍展書,侍讀、講官 以次進讀,叩頭而退。 每日講讀儀一,每日早朝退 後,皇太子出閤陞座,內侍以書案進,不用侍衛、侍儀、 執事等官,惟侍班。侍讀、講官入,行叩頭禮畢,分班東、 西向立。內侍展書,先讀《四書》,則東班侍讀官向前伴 讀十數遍,退復原班。次讀經書或讀史書,則西班侍 讀官向前伴讀亦如之。務要字音正當,句讀分明。讀 畢,各官退。一、每日巳時,侍班、侍讀、侍講及侍書官,俟 皇太子陞座畢,入東西向立。侍班內侍展書,先講早 所讀《四書》,則東班侍講官進講一遍,退復原班。次講 早所讀經、史書,則西班侍講官進講亦然。務要直言 解說,明白易曉。講畢,內侍收書訖,侍書官向前侍習 寫字,務要開說筆法,點畫端楷。寫畢各官叩頭而退。 一、午膳後是時已回宮,從容遊息,或習騎射。一、每日 日晚讀本日所授書各數遍,至熟而止。一、凡讀書,三 日後一溫,須背誦成熟。遇溫書日,免授新書。講官通 講,須曉大義。「一、凡寫字,春夏秋月每日寫一百字,冬 月每日寫五十字。一、凡遇朔朢節假及大風雨雪、隆 寒盛暑,暫停講讀寫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