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第06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六十八卷目錄
東宮部彙考十二
明三〈憲宗成化二則 孝宗弘治二則 世宗嘉靖二則 穆宗隆慶三則 神宗萬曆
一則 懷宗崇禎一則〉
皇清〈康熙一則〉
宮闈典第六十八卷
東宮部彙考十二
[编辑]明三
[编辑]憲宗成化七年立皇子祐極為皇太子
[编辑]按《大政紀》,「成化七年十一月,立皇子祐極為皇太子。」 祐極,萬貴妃所生。
按《明外史悼恭太子傳》:「憲宗十三子第二子孝宗。悼 恭太子祐極,憲宗長子,母柏賢妃,成化七年,立為皇 太子。是年冬,彗星見東方,未幾,太子薨。」
成化十一年,冊立皇子祐樘為皇太子。
按《大政紀》:成化十一年五月,上命皇子至文華門,召 文武大臣進見。數日,上御文華殿,召商輅、萬安、劉翊、 劉吉至座前,問曰:「皇子既出,將何如處之?」輅等對曰: 「皇上即位十年,儲副未定,天下人心屬望久矣,當立 為太子。」上曰:「即舉行乎?」對曰:「今天氣尚炎,俟秋涼舉 行。」上曰:「然。」輅復曰:「皇子饑飽寒暖之節,須勞聖慮。」上 頷之曰:「已命太監懷恩、覃昌侍矣。」輅等退,賜酒飯於 文華門外,命太監懷恩、覃昌侍之。九月,文武群臣上 表請立皇太子,禮部上《冊立皇太子儀注》。十一月癸 丑,冊立皇太子,詔告天下。
按《名山藏典謨記》:「孝宗敬皇帝,諱祐樘,憲宗子也。母 曰紀淑妃。憲宗王皇后無子,萬貴妃寵而妬,他妃不 得子。淑妃一幸上,為萬貴妃所譖逐。既有身,及生上, 周皇太后、王皇后私育之,而不敢以聞。及六歲,憲宗 方知有上,即冊立為皇太子。憲宗崩,以其年九月壬 寅即位。」
按《明會典》,「凡冊立東宮。成化十一年,賜親王一等,銀 二百兩,紵絲八匹,紗八匹,羅八匹,錦四段,生熟絹十 六匹,高麗布十匹,白氁絲布十匹,西洋布十匹。二等, 銀一百兩,紵絲六匹,紗六匹,羅六匹,錦四段,生熟絹 十二匹,高麗布六匹,白氁絲布六匹,西洋布六匹。」
孝宗弘治五年三月冊立皇長子厚𤋜為皇太子大赦天下
[编辑]按:《大政紀》云云。
按《名山藏典謨記》:「武宗毅皇帝諱厚。」𤋜孝宗嫡長子 也。生二歲,立為太子。稍長,英敏好騎射。孝宗大漸,召 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榻前,執健手以託。孝宗崩, 上以五月壬寅即皇帝位,大赦詔天下。
弘治十一年,更定東宮講學儀。
按《明會典》,「弘治十一年定,是日早,內侍設書案於文 華殿內東。禮部鴻臚寺執事官於後殿行四拜禮畢, 鴻臚寺官請皇太子陞文華殿,導引至殿陞座。三師、 三少并宮僚以次序於丹陛上行四拜禮畢,從殿左 右門入,分班東西立。通事舍人以書案進。內侍展書, 侍讀官進讀。讀畢,侍講官進講。講畢,通事舍人徹案」, 各官叩頭退。每日講讀,常儀與天順年同。
世宗嘉靖十二年贈皇子載𡌴為哀沖太子按名山藏繼體記哀沖太子載𡌴肅皇帝長子也母曰閻麗嬪上即位十二年始得之既越月當名諭禮
[编辑]部尚書夏言曰:「『皇子命名有敕諭,故事也。夫尚不省, 賜之敕,虛文矣。朕欲待其知事,乃教識之』。又,《禮》曰:『父 命名,朕欲先告祖考焉』。」夏言言:「『臣讀《內則篇》,『姆先相 曰:『母某敢用時日祗見孺子』。夫對曰:『欽有帥』。父執子 右手,咳而名之』。妻對曰:『記有成』。此夫婦對語,非命子 詞』。陛下曰:『不降敕,甚善』。請擬定告廟命名制,以備一」 代典禮。上如言議。越月,皇子薨。敕曰:「朕荷天眷,予丈 夫子,雖即云亡,然嘗告之皇天皇祖,詔示中外,將冊 命之矣。重傷聖母之心,深切朕懷之悼。其諡之曰哀 沖太子。」
世宗嘉靖十八年,冊立次子載壑為皇太子,重定冊 立及賜齎監國之儀。
按《大政紀》:「嘉靖十八年二月辛丑,帝以南巡在邇,乃 冊立次子載壑為皇太子。」
按《明外史莊敬太子傳》:「莊敬太子載壑,世宗第二子, 母王貴妃。嘉靖十八年,帝將南巡,立為皇太子,年甫 四歲,令監國,以大學士夏言為傅。尚書霍韜、郎中鄒 守益獻《東宮聖學圖》,疑為謗訕,幾獲罪。帝既得方士 段朝用,思習修攝術,諭禮部具皇太子監國儀。太僕 卿楊最爭之,逮繫瘐死,監國之議亦罷。贊善羅洪先」、 趙時春、唐順之。請太子出閣,講學文華殿,見群臣皆 削籍。太廟成,命太子攝祀。二十八年行冠禮。是日,風 壞泰折坊,越二日,薨。泰與太同未婚而死,曰「折」,殆其應云。帝命與哀沖太子並建寢園,歲時祭祀,從諸陵 後。
按《明會典》,「嘉靖十八年續定前期三日齋戒,至日上 躬詣南郊,以冊立皇太子奏告皇天上帝,駕回恭詣 太廟告聞。皇祖命大臣祭告北郊列聖宗廟,太社稷、 帝社稷,朝日夕月天神地祇,行事俱用祭服,太常寺 辦祭品,通用酒果脯醢三獻。上帝皇祇加一牛。翰林 院撰告文。圜丘祭告,文武陪祀官各具祭服,陪拜百 官各具吉服,并耆老生儒俱於昭亨門外陪拜。其分 遣祭告北郊等官,俱詣圜丘陪拜畢,方各詣祭所。」《宗 廟祭告,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皇親指揮等 官、六科都給事中》,俱照例具服陪拜。《郊廟祭告畢》,上 具常服,以冊立告聞於母后。《前期,鴻臚寺》設節冊寶 案於奉天殿中,節中冊東寶西。設冊寶綵輿於丹陛 之東。教坊司設《中和韶樂》及太樂如常儀。內使設節 案於文華殿正中,設冊寶案於節案前,設香案於冊 寶案前,設皇太子拜位於香案前。至日,錦衣衛設大 駕鹵簿,百官各具朝服,入丹墀內侍立。上具冕服,御 華蓋殿。鴻臚寺官引執事官進至華蓋殿,就次行五 拜三叩頭禮。贊「各供」事。鴻臚寺官奏「請陞殿。」樂作。導 駕官前導,上陞座,樂止。鳴鞭報時。雞唱定。時鼓訖,唱 排班文武百官及生儒耆老人等入班。鴻臚寺官贊 四拜,樂作,興,樂止。左右侍班。引禮引正副使入就拜 位,贊「四拜。」傳制官跪奏「傳制。」俯伏,興。執事官舉節冊 寶案,由殿左門出,置御道中。傳制官由左門出,稱「有 制。」贊跪,正副使跪,傳制官宣制曰:「嘉靖十八年二月 初一日,冊立元子某為皇太子,命卿等持節行禮。」贊 俯伏,興,又四拜。禮畢,執事官舉節冊、寶置於綵輿中, 黃蓋遮送。教坊司鼓樂前導,至文華殿,正、副使由中 門入,至丹陛下,停止。保姆奉皇太子迎於文華殿門 內。正、副使各捧節、冊、寶置於案,節中,冊東,寶西。內贊 導保姆奉皇太子就拜位。贊「四拜」,保姆奉皇太子拜, 興。贊「宣冊」,贊「跪」,保姆奉皇太子跪。鴻臚寺宣冊官取 冊,立宣於皇太子之左。宣訖,贊「受冊」,捧冊官以冊授 皇太子,內侍官跪代受,以冊授捧冊官,置於冊案。贊 「宣寶」,鴻臚寺宣寶官取寶,立宣於皇太子之右。宣訖, 贊「受寶」,捧寶官以寶授皇太子。內侍官跪代受,以寶 授捧寶官,置於寶案。贊「俯伏,興。」保姆奉皇太子,興,贊 「四拜」,保姆奉皇太子拜,興。禮畢,正副使捧節由正門 出於奉天門,具本復命冊立之。明日,上恭詣宗廟,捧 德祖神主,各廟捧主大臣捧列聖神主。奉安畢,上具 常服,率皇后、貴妃各具禮服。保姆奉皇太子恭行告 謝、三獻如「常儀。畢,上具常服詣母后謁謝。皇后率貴 妃各具禮服,保姆奉皇太子詣上前,皇后、貴妃俱代 皇太子行八拜禮,貴妃又代皇太子詣皇后前行八 拜禮。」「保姆又代皇太子詣貴妃前行四拜禮。」上行告 謝禮畢,御奉天殿,頒詔天下如常儀。遣官齎捧御書、 禮物往各王府報知,及詔諭朝鮮國。是日,文武百官 上表行慶賀禮。仍上表賀皇太后。命婦入內賀皇后 俱如常儀。百官又以是日進箋賀皇太子。鴻臚寺官 預設案於文華門。班首捧箋置於案。行「叩頭」禮畢。司 禮監官捧進
又按:「嘉靖十八年,冊立東宮」,賜親王一等銀三百兩, 紵絲十匹,紗十匹,羅十匹,錦四段,生熟絹三十匹,高 麗布十匹,白氁絲布十匹,西洋布十匹;二等銀二百 兩,紵絲八匹,紗八匹,羅八匹,錦四段,生熟絹十六匹, 高麗布六匹,白氁絲布六匹,西洋布六匹;三等銀一 百兩,紵絲六匹,羅六匹,錦四段,生熟絹十二匹,高麗 「布六匹,白氁絲布六匹,《西洋》布六匹。」
又按嘉靖十八年,時駕南巡,定《東宮監國之儀》: 「一,東宮朝駕儀仗等件,敕內府各該衙門先行造辦; 一、請敕欽命輔臣一員,居守京師,保護皇儲,一應軍 國機務,悉聽啟行。」
一在京文武衙門遇有內外軍機各王府緊要重大 軍務、悉奏請處分。其有各處啟報聲息、即調邊軍勦 捕。仍遣人馳赴行在所奏聞
一皇城四門、京城九門、比常皆增撥官軍守護、留守 武職大臣、同參贊尚書、仍每日操閱軍馬、各衙門稱 奉令旨、調遣官軍、及處分事務、所司須覆啟施行 一五府九卿各衙門、凡有緊要重事、俱達行在所奏 聞。其每月進繳精微、監生考勤宴賞鈔錠、官軍俸糧、 及五府比試等項、俱照常啟行
一祭祀凡遇忌辰陵祭、各常典祭。至期、太常寺啟請、 取令旨遣官行禮。郊廟社稷之祭、候敕命行
一各處拜進表箋、特賀大禮、不係常典者、原差人恭 詣行在所投進。其進賀中宮東宮箋文、俱在京禮部 類收、司禮監官捧進
一各王府進慈孝獻皇后香、并南京進香官、朝鮮國 弔使。禮部啟請、命司禮監官捧進几筵、照例給賞綵 段鈔錠
一、吏部會推在京堂上官、六科都給事中、在外方面官知府、俱行在吏部奏請擢用。其大選、急選、并取選遠方監生及考滿復職等項、俱循例啟行。
一各王府請給誥命。勳臣襲爵、歿後追封、兩京堂上 官贈諡公侯伯。內外文職官員、請給誥敕。兩京三品 以上官廕子。各處土官襲職、俱行在吏部奏行。其官 吏人等、丁憂查放起復官員、付選查題散官等項、俱 照常啟行
一兵部推補兩京五府錦衣衛在外總兵參將、各都 司掌印僉書、俱奏請擢用。其大選軍職、查黃續、黃官 舍襲替優給土官襲替、及保用通事把事隨司辦事 長官等項、俱具啟裁度
一「各處奏報邊功、應該覈勘、及勘明應該陞賞」等項、 俱啟請行
一在外撫按官劾奏不職文武官。文官方面以上、武 官參將以上,奏聞待報。
一京衛軍士冬夏布絹、及邊衛軍士冬衣布花襖、但 係年例給賞等項錢糧、該衙門啟請行
一、在京各邊鎮、遇有緊急調用馬匹、啟請調取兌用。 一在京各衙門赴行在奏事人。俱兵部啟請、給關應 付
一各王府奏訴重情、辯復爵位祿米者、俱詣行在所 奏聞。其請名請封請婚等項、在京具《啟行》
一、天下歲貢生員到部者、該部查照事例啟行。 一、四夷朝貢人員到京,一應賞宴、該部照例啟行。 一法司問擬罪犯,除重囚奏請待報,其餘悉具《啟決 放》。《敕諭》。審錄矜疑罪囚、例該覆題、及京官軍職犯人 例該參提、俱奏請定奪。
一刑名。凡內外大小官員有犯、具啟准問者問之。若 所犯情重、該衙門具由奏請待報
一都察院點差各處巡按御史、具奏行在。餘差、及考 察公差回道御史、俱啟行。中間有推姦避事、贓濫不 職者、具奏
一、通政司每日收過奏題本,照常封進,下科發抄各 衙門啟行。其有疑礙難行者,差人赴行在取旨。 一、大理寺審錄罪囚,詳擬罪名,干係生殺,并提問大 小京官具奏。其每月繳刑部都察院問過囚犯奏本, 照常啟行,俱送科備照。
穆宗隆慶元年贈長子翊釴為憲懷太子
[编辑]按:《大政紀》云云。
按《明外史憲懷太子傳》:「穆宗四子第三子神宗。憲懷 太子翊釴,穆宗長子,母慈聖太后。生五歲薨,贈裕世 子,隆慶元年追諡。」
隆慶二年三月,立皇子翊鈞為皇太子,更定賜賚及 受朝之制。
按《大政紀》:隆慶元年正月,禮部請立皇太子。上曰:「皇 子尚幼,且先賜名,徐議冊立。」二年正月,禮部尚書高 儀等覆上疏,請立東宮,以宣德、成化、弘治間冊皇子 皆二齡六齡事例為據。上乃命擇日具儀以聞。三月 辛酉,上御皇極殿,傳立皇子為太子。
按《明通紀》:隆慶元年正月,禮部尚書高儀請冊立皇 太子。上諭:皇子尚幼,先冊名而後冊立。二年正月,張 居正、高儀等復請立東宮。命擇日具儀以聞。三月,冊 立皇太子。無何,太子遇閣臣於御道西,召謂曰:「先生 良苦翊贊。閣臣頓首謝曰:『願殿下勤學』。答曰:『方讀三 字經』。既而曰:『先生且休矣。睿音清粹,步履幽閑。舉朝』」 稱慶,以為後日之太平天子也。六年五月,上不豫。二 十五日召閣臣高拱、張居正、高儀至乾清宮受顧命。 上倚坐御榻,后及皇貴妃咸侍東宮立於左,拱等跪 於御榻下,命宣《顧命》曰:「朕嗣祖宗大統六年,偶得此 疾,遂不能起,有負先帝付託。東宮幼小,朕今付之卿 等。宜協心輔佐,遵守祖訓,保固皇圖。卿等功在社稷, 萬世不泯。」拱等咸痛哭叩首而出。翌日,上崩於乾清 宮。六月,皇太子即皇帝位。時年十齡。
按《明會典》,「隆慶二年,冊立東宮,賜親王各銀三百兩, 紵絲八匹,紗八匹,羅八匹,錦四段,生熟絹十六匹,高 麗布六匹,白氁絲布六匹,西洋布六匹。管理親王府 事者與靖江王各銀一百兩,紵絲六匹,羅六匹,錦四 段,生熟絹十二匹,布同前。」
又按隆慶二年,冊立皇太子。詔於文華殿門東間設 座受群臣朝賀。百官於文華門外列班。
隆慶六年,增定東宮講學儀。
按《明會典》,隆慶六年增定。是日早,侍衛侍儀如常儀。 內侍先設皇太子座於文華殿之東廂房,正中西向, 設書案於座之左。禮部鴻臚寺執事官候皇太子出 閤,導引至東廂房陞座。提調輔臣并侍班講讀等官 以次序立丹墀,行四拜禮畢。各官以次入東廂房,分 班相向立。鴻臚寺官贊「起案」,通事舍人以講案進,內 侍展書,侍讀官進讀。讀畢,侍講官進講。講畢,通事舍 人徹案。命賜酒飯,各官叩頭而退。每日講讀儀,與天 順年所定同。但每日各官先詣文華門外,東西向序 立,候皇上御日講經筵畢,皇太子出閤陞座。又題准東宮初講之時,閤臣連侍五日。以後仍於每月三八 日一至,先行叩頭而出,然後各官進入供事。
神宗萬曆二十九年冊立元子常洛為皇太子
[编辑]按《明通紀》:萬曆十四年二月,輔臣申時行等請冊立 東宮,疏曰:「竊惟國本係於元良,主器莫若長子,故漢 臣有云:『早建太子,所以尊宗廟、重社稷也』。仰惟皇上 受天眷命,纘祖洪圖,德澤浹於寰區,嘉祥鍾於後嗣。 自萬曆十年元子誕生,詔告天下,五年於茲矣。即今 麟趾螽斯,方興未艾,正名定分,宜在於茲。查得祖宗」 朝故事,宣宗以宣德三年立英宗為皇太子,時年二 歲;憲宗以成化十一年立孝宗為皇太子,時年六歲; 孝宗以弘治五年立武宗為皇太子,尚未周歲也。蓋 冢嗣升儲,所以明震器之重;沖年貽哲,所以端蒙養 之功。《成憲》具存,昭然可考。今元子聰明克類,岐嶷夙 成,中外臣民,屬心已久。及茲睿齡漸「長,陽德方亨,冊 立禮儀,允宜修舉。伏望皇上祗率祖宗之舊典,深惟 國家之大計,以今春月吉旦敕下禮部早建儲貳,以 慰億兆人之望,以固千萬世之基。至於出閣講學及 朝賀等儀,稍俟一二年後,睿體充實,次第上請。伏惟 聖明裁斷施行,天下幸甚!」十五年,閣臣申時行等恭 請宸斷,並舉建儲、封王。吉典疏曰:「昨年言事諸臣屢 請建儲,道路流傳,妄有窺測。臣等心竊非之。以為皇 上親灑宸翰,諭示臣等,明旨昭然,布告四方,聖志何 常不定,而乃設不然之慮,為此紛紛,以故逡巡待命, 踰年於茲矣。及自新歲以來,則臣等亦有不容已於 言者。蓋聞自古帝王或遇天象有警,民生可虞,則必 深思遠圖,多舉吉祥善事,以慰悅群情,導迎和氣。」臣 等仰稽星象,俯察輿情,竊謂今日吉祥善事,無如建 儲闈,封王爵,以正綱常,明典禮,敷恩澤,庶幾人心咸 悅,天意自孚,而言者尚未之及也。臣等請畢陳其說。 夫國家有大綱常,若父子兄弟,倫序一定而不可易 者是已;有大典禮,若建儲封王,彝章具在而不可廢 者是已。昔我太祖高皇帝三年四月之詔有曰:「朕聞 帝王之子,居嫡長者必正儲位,其眾子當封以王爵, 分茅胙土,大哉聖謨。」其為綱常典禮計,至精至備,真 萬世聖子神孫所當遵守而不違者。伏惟皇長子聰 明岐嶷,睿質非凡。前此誕生之年,即已詔告寰區,奏 聞郊廟。今屆六齡矣。天序既已默定,人心又皆翕從, 此聖祖所謂「宜正儲位」者也。又惟皇第三子祥徵艮 索,序屬宗盟,雖未及勝衣趨拜之年,亦已有礪山帶 河之重,此聖祖所謂「宜封三爵」者也。查得《本朝故事》, 成祖以永樂二年立仁宗為皇太子,即封趙王;英宗 以天順元年立憲宗為皇太子,即封德、崇等王;世宗 嘉靖十八年,東宮二王俱在幼沖,亦同日受冊。載在 《實錄》,歷歷可考。臣等繹思列聖傳家世守之法,仰體 皇上愛子均一之情,竊謂皇長子宜正位東宮,皇第 三子宜即分封大國,一時並舉,尤為盛事。《詩》曰:「文王 孫子,本支百世。」又曰:「穆穆皇皇,宜君宜王。」蓋言成周 之盛也。今匕鬯有歸,磐石有輔,長幼之倫既正,「本支 之傳益隆。在祖宗列聖在天之靈,豈不燕喜!且使內 而六宮、外而百官、遠而四海、九州、六軍萬姓,無不歡 欣踊躍。其以慰安人心、幹旋天意,豈曰小補而已。臣 等職在輔弼國家,休戚同之,故敢不避煩瀆,輒效其 愚。伏望皇上俯察邇言,蚤定大計,將冊立、冊封吉典 及時舉行,不勝幸甚!」十八年正月朔日,上在毓德宮 召閣臣申時行、許國王錫爵、王家屏四臣於西室,御 榻東向。時行等西向跪,致詞云:「元旦新春,仰惟皇上 萬壽萬福,臣等不勝欣賀!」時行等又云:「冊立東宮,係 宗社大計,伏望皇上早賜裁定。」上曰:「朕知之。朕無嫡 子,長幼自有定序。」鄭妃亦再三陳請,恐外間有疑。但 長子猶弱,欲俟「其壯健使出,纔放心。」時行等又云:「皇 長子年已九齡,蒙養豫教,正在今日,宜令出閣讀書。」 上曰:「朕已知之。先生每回閣去罷,各賜酒飯一棹,燒 割一分。」時行等叩頭謝,遂出。行去宮門數十丈許,上 復令司禮內臣追止之,云:「且少候。」丁巳,令人宣:「長哥 來,著先生每一見。」時行等復還至宮門內,立待良久, 上令內臣覘視申閣老等:聞召長哥亦喜否?時行等 語內臣云:「我等得見睿容,便如睹景星慶雲,真是不 勝之喜。」內臣入奏,上微哂頷之。久之,司禮內監傳言 皇長子至矣,皇三子亦至,但不能離乳保。遂復引入 西室,至御榻前,則皇長子在榻右,上手攜之,皇三子 傍立,一乳母擁其後。時行等既見,因賀云:「皇長子龍 姿鳳目,岐嶷非凡,仰見皇上昌後之仁,齊天之福。」上 欣然曰:「此祖宗德澤,聖母恩庇,朕何敢當?」時行等奏: 「皇長子春秋漸長,正當讀書進學。」上曰:「已令內侍授 書誦讀矣。」時行云:「皇上正位東宮,時方六齡,即已讀 書,皇長子讀書已晚矣。」上曰:「朕五歲即能讀書。」復指 皇三子,「是兒亦五歲」,尚不能離乳母,且數病。時行等 稍前,熟視皇長子。上手引皇長子向明正立,時行等 注視良久,因奏云:「皇上有此美玉,何不早加琢磨,使
之成器?願皇上早定大計,宗社幸甚!」九月,詔停刑,閣臣合疏請止開礦。十月,兩京九卿科道合辭,懇請冊立東宮。皇貴妃親弟鄭國泰特疏敦請。《聖諭》云:「朕昨 覽卿等所奏揭帖固是。但皇子體脆質弱,再少俟時 日,朕自有旨。其於長幼之序,豈有搖動?便於明年冬 傳旨冊立。如再瀆擾,直待十五歲冊立。欽此。」十一月, 《兵部題請邊務久廢,閱視當嚴,九邊宜各差科臣一 員》。上自八月以來,久未視朝。群臣請於十九日恭遇 聖母萬壽之辰,幸出臨受賀。二十一年正月,閣臣王 錫爵謹瀝密誠,請立東宮,疏奉聖諭:「朕雖去歲有旨, 今春行冊立之典,昨讀《皇明祖訓》內一條立嫡不立 庶之訓。況今皇后年齒尚少,倘後有出冊東宮乎?封 王乎?欲封王,是背違祖訓,欲立東宮,是二東宮也,故 朕遲疑未決。既卿奏來,朕今欲將三皇子俱暫一併 封王,少待數年,皇后無出,再行冊立,庶上不背違祖 訓,下於事體兩便。卿可與朕作一諭旨來行。」光祿寺 寺丞朱維京、刑科給事中王如堅各疏請冊立,上怒 甚,革職謫戍。閣臣王錫爵特疏懇救,有旨免戍。二月, 閣臣請會議冊典,不允;復請面陳冊儲事體,不報。閣 臣王錫爵請定冊典,以信初詔。十二月,閣臣王錫爵 等請皇長子先行冠禮,疏,奉聖諭:「朕意亦應皇長子 出閣,未行冠禮。朕查《大明典禮》,東宮與王袞冕、皮弁 二服,冠則皆同,其服則異。今欲行冠禮,儀從何行?朕 意欲暫著常服出講,待冊立後再行加冠禮未遲。欽 此。」二十九年冬,冊立元子為皇太子時,冠婚並舉,翰 林院檢討沈㴶撰《元良頌》,冊封福王、瑞王、惠王、桂王 恭上聖母慈聖宣文明肅貞壽端獻皇太后徽號,群 臣奉表稱賀,存問在籍閣臣申時行敕曰:「卿等贊襄 密勿,輔朕有年。前屢有疏揭勸朕冊立,朕志已定,待 期舉行。但因賣直沽名之輩屢來激聒,故從延緩。知 卿等忠言至計,尚鬱於懷。今元子氣體充盈,學業精 進,已冊立皇太子,冠婚並舉,暨諸子封為福王、瑞王、 惠王、桂王,率文武百官奉冊寶,加上聖母尊號曰『慈 聖宣文明肅貞壽端獻皇太后。國本已定,慶溢宮庭, 念卿等家居,係心良切。茲遣官齎敕存問,仍令該布 政司官辦備羊酒花銀五十兩、綵段四表裡,一同持 送,以示優眷。卿其加餐自愛,特諭知之』。」三十年三月, 在籍閣臣王錫爵《謝存問疏》曰:「『茲者伏遇皇上以冊 立、冊封禮成,加上聖母徽號,因降敕諭,遣刑部員外 王玠齎至臣籍存問,恩賜寵渥。臣謹望闕恭謝外,伏 念往年儲宮議起,雖嘗從同官反覆疏揭,不過即皇 上長幼定序』一語,次第敷陳。臣等原無更端自出之 見,可市為名者。既蒙屢旨渙頒,吉期可待,臣等又原 無有餘不盡之忠,鬱而未伸者。」今日之舉,如天之清, 如日之明,又如震雷一發,而萬疑萬謗,渙然冰釋。以 臣之愚,越在草野,但有傾耳下風,伏膺明信已耳,其 他尚何容贊一詞、獻一曝,而以勤九重萬里遺簪棄 履之思,金莖玉露之賜乎?伏惟天地之恩,非草木可 酬;腹心之感,非披瀝能盡。臣之所願,「皇上弘錫孝類, 大庇恩覃,推不遺舊臣之心,因并推舊臣感恩圖報 之心。凡事為狂愚激聒,有所欲行欲罷而未果者,一 切示人以日月之明、四時之信,則臣區區私祝之忱 也。」四十八年七月,聖諭內閣:「朕嗣祖宗大統,歷今四 十八年。久因國事焦勞,以致脾疾遽不能起,有負先 帝付託。惟皇太子青宮有年,實賴卿與司禮監協心 輔佐,遵守祖宗,保固皇圖。卿功在社稷,萬世不泯。」二 十一日酉時,上崩。遺詔曰:「朕以沖齡,纘承大統,君臨 海內,四十八載於茲。享國最長,夫復何憾。念朕嗣服 之初,兢兢化理,期無負先帝付託。比緣多病,靜攝有 年。郊廟弗躬,朝講稀御,封章多滯,僚寀半空。以礦稅 繁興,征調四出,民生日促,邊釁漸開。夙夜思維,不勝 追悔。方圖改轍,嘉與天下維新,而遘疾彌留,不復可 起。蓋愆補過,允賴後人。皇太子聰明仁孝,睿智夙成, 宜嗣皇帝位。且宜修身勤政,親賢納諫,以永弘圖。皇 長孫宜及時冊立進學。瑞王、惠王、桂王各擇善地,令 早就藩封。大小臣工各協恭和衷,輔理嗣君,保乂王 室:是皆朕惓惓之至意也。內閣輔臣,亟為簡任;貳卿 大寮,盡行推補;兩咨考選并散館科道官,俱令授職; 建言廢棄及礦稅詿誤諸臣,酌量起用。一切榷稅并 新增織造、燒造等項,悉皆停止。各衙門見監人犯,俱 送法司查審,應釋放者釋放。東師缺餉,宜多發內帑 以助軍需。陳亡將士,速加恤錄。《喪禮》遵舊制,以日易 月,二十七日釋服。毋禁民間音樂嫁娶。宗室親王,藩 屏為重,毋得輒離本國。各處總督、鎮邊三司官,地方 攸係,不許擅去職守。聞喪之日,止於本處哭臨。三日 進香,差官代行。衛所府縣并王官俱免進香。」詔告天 下,咸使聞知。八月丙午朔,帝登極,詔告天下。
懷宗崇禎三年立皇長子慈烺為皇太子
[编辑]按《春明夢餘錄》:「崇禎二年二月初四日,皇長子生,詔 曰:『朕惟帝王,膺天曆而奉宗祧,首重元儲,尤隆世嫡。 朕以眇躬,嗣位丕基,夙夜祇念我皇祖、皇考,集慶發 祥,源深緒遠,佇昌嗣續,仰慰茲荷。上帝居歆,宗祊垂佑,以今年二月初四日第一子生,係皇后周氏出。中 闈開家嗣之先,萬國愜元良之祝。肆頒渥澤,覃被多』」 方。三年二月初十日,冊立東宮。詔曰:「朕惟自古帝王 嗣大曆服,長治久安,莫不首重建儲,所以定宗祧,隆 國本,凝天眷而繫人心也。我祖宗列聖相承,德祚綿 洽,率由茲道,以裕貽謀。朕祗紹丕基,兢懷付託。乃荷 皇穹眷祐,後嗣蚤開,長子慈烺,睿託坤元,祥鍾震一。 中外起敬承之頌,天人表協應之符。昨日文武臣民 疏請再三舉行冊禮,而朕以子方襁褓,謙讓未遑。茲 屆青陽載仲之辰,正值蒼巽誕彌之月,禮官復申前 請,眾志誠難固違。爰考舊章,式諏吉日,祗告於天地 宗廟社稷,授冊寶,立慈烺為皇太子,以仰承累葉無 疆之緒,俯慰兆人胥戴之情。大典告成,環垓同慶。」 按《明外史太子慈烺傳》:「慈烺,莊烈帝第一子,母周皇 后,崇禎二年二月生,帝頒詔肆赦。九月,立為皇太子。 十年,群臣屢請出閣,帝定期來歲二月預擇東宮侍 班講讀等官,命禮部尚書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 王鐸、屈可伸侍班,禮部侍郎方逢年,諭德項曄,修撰 劉理順,編修吳偉業、楊廷麟、林增志講讀,編修胡守 恆、楊士」聰校書。十一年二月,皇太子出閣。十五年正 月,東宮開講,內閣諸臣條上講儀。是年六月,帝因枚 卜,閣臣疑吏部尚書李日宣有私,御中左門,召對諸 大臣。帝衣青袍,皇太子、定王、永王皆衣紅侍案前,良 久乃退。七月,改慈慶宮為皇太子端本宮,慈慶,懿安 皇后所居也。時太子年十四,議明歲選婚,故先為置 宮,而移懿安后於仁壽殿。十六年七月,帝御中左門, 親鞫吳昌時,太子及定王復侍側良久。李自成破京 師後,太子不知所終。福王時,有自北來稱太子者,朝 臣皆以為王之明者,偽為之,繫諸獄中。南都士民譁 然不平。史可法、袁繼咸及劉良佐、黃得功輩皆上疏 力爭。左良玉以救太子為名,至起兵犯闕,其真偽卒 莫能明也。
皇清
[编辑]康熙十四年
[编辑]《大清會典》:康熙十四年,冊立。
皇太子禮。前一日、遣官各一員告祭
《天地》、
太廟、
社稷、
皇上親詣
奉先殿致祭。又遣官一員詣
仁孝皇后神位前致祭。禮部鴻臚寺官設節案一於
太和殿內正中。設冊案一於左。旁設寶案一於右。
旁設冊寶綵亭二於
丹陛下。設節案一香案一於
皇太子殿門正中。設冊案一、寶案一、於殿門左旁
是日早
「皇上鹵簿大駕」樂器、陳設於
太和殿前
太皇太后、
皇太后儀仗樂器、陳設於各宮門前。王以下文武各官
俱朝服、於常朝處齊集。內閣禮部堂官將節冊寶自內閣捧出、由御道左旁行置。
太和殿內各案上。鴻臚寺官引諸王各官至太和殿前。王貝勒貝子公等於
丹陛上。文武各官於丹墀下排立。禮部堂官奏請
皇上陞殿、
上具禮服出宮、陞
太和殿。閱冊寶畢。作樂陞座。樂止。鑾儀衛官贊鳴
鞭階下。三鳴鞭。鴻臚寺官引正副使官於常朝行禮處排立。贊禮官贊「行三跪九叩頭禮。」 作樂。禮畢樂止。禮部堂官、鴻臚寺官引正副使官至殿前
丹陛上立贊禮官贊有
制。正副使官跪。宣讀官宣
制曰:「某年月日、冊立嫡子某為皇太子。」 命卿等持
節行禮宣畢。大學士於案上捧節授正使官。正使官受節前行。禮部官舉冊寶案出。鴻臚寺官引王等入殿內坐。
賜茶畢、還宮。正使官執節在前。禮部官捧冊寶隨後。
置丹陛下綵亭內正使官捧節授禮部官、禮部官一員執節前引。校尉舉亭列御仗二對。黃蓋一柄、在前、至
皇太子殿即
景仁宮置綵亭於殿門外,正副使官捧節冊寶置
黃案上。禮部奏進《儀注》。保姆奉
皇太子在殿門內、向節跪迎。贊禮官贊正副使官
於案上捧起冊寶授
皇太子行三跪九叩頭禮。保姆奉
皇太子隨冊寶後行。回殿奉
旨。「皇太子尚幼。其禮俱停。」內監捧舉進內正副使官
持節復
命 王以下內大臣、侍衛、都統、大學士、尚書、精奇尼、
哈番以上俱赴
隆宗門外齊集。禮部堂官奏請
皇上詣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宮行禮。
皇上具禮服陞輿、由
隆宗門出。王以下內大臣侍衛等官、皆隨行。至慈寧宮門。
皇上降輿、立門內丹陛東。禮部堂官傳諭內監奏請 太皇太后陞
慈寧宮座
太皇太后御宮,樂作。陞座、樂止。
皇上在宮前丹陛上。王以下、公以上在門內丹陛上。
「大臣侍衛等在門外丹墀內。」 二等三等侍衛、在
永康左門外排列。鳴贊官照常處立。贊行「三跪九」
叩頭禮樂作。禮畢、樂止。
皇上復原位立。禮部堂官傳諭內監奏請
太皇太后還宮,樂作。入宮,樂止。
皇上出詣
壽昌宮於
皇太后前行禮。與
太皇太后宮中禮同。禮畢。
皇上還宮。是日、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婦、於
兩宮前免行慶賀禮 。次日
皇上陞
太和殿。諸王文武各官進表行慶賀禮。頒
詔天下如常儀
皇太子冠服
康熙十四年題准、冠用東珠十三顆鑲頂。禮服用秋香等色;五爪、三爪龍段、滿翠八團龍等段,俱隨時酌用。束金鑲玉版嵌東珠帶。
東宮儀仗
畫角十二枝,木質,空心,長五尺四寸六分,徑三寸六分。上下貼金銅口箍,間纏貼金藤箍五。黑漆地畫金雲龍、海馬、四季花。
花匡鼓二十四,面以木為匡,高五寸七分,徑一尺五寸五分。冒以革釘,貼金銅釘銅環面。匡俱硃紅油飾,畫五彩雲龍。秋香色絨綆,硃紅攢竹架,紅段鼓衣、綠段瀝水,鎖金雲龍
大銅號二枝,筒長一尺七寸五分。座高一尺三寸。口徑六寸三分。繫紅線絛繐
小銅號二枝,筒長二尺三寸五分,座高一尺九寸五分。口徑四寸二分。繫紅黃線絛繐。
金二面以銅為之、徑一尺八寸
金鉦二。面銅質、木匡硃漆、上下釘貼金銅環、以秋香色絨綆繫鉦於匡鉦、徑九寸五分
杖鼓二面。鏇木為匡,冒以革。面徑一尺。匡高一尺六寸五分。細腰黑漆地,描金寶相花。面畫五彩蕖花鐵圈、銅鉤、絆以絨綆。紅段鼓衣綠段瀝水,銷金雲龍
板二串。鐵梨木板各六。長一尺一寸三分。厚五分。上闊二寸。下闊二寸五分。面畫五彩雲龍、綠皮掩錢。青線絛繐
龍頭笛二枝,截竹為之,六竅,長一尺七寸,繫五色線流蘇。
金黃曲柄傘一把。傘骨鐵竹相間,三十二根。頂徑五尺。冒以金黃段垂三簷。頂繡八吉祥。簷繡九龍、綴金鈴四十八。風衣二件。帶二條。繡雲龍花草、硃紅攢竹柄長一丈五寸。間纏以藤。柄曲處用鐵心、貼金龍頭承傘
紅曲柄傘二把。制同金黃傘
青直柄傘二把。制同曲柄傘
黑直柄傘二把。制同青傘
紅瑞草傘二把。冒以紅段、頂銷番草。簷銷瑞草。餘制同曲柄傘
紅素方傘二把。頂方五尺。冒以紅段。垂三簷。四角龍頭四。各繫綵線流蘇。餘制同圓傘
青素方傘二把。制同紅方傘
青雙龍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闊二尺四寸。面背皆藍段。面繡雙龍。背銷金團龍。白段繡雉尾邊硃紅攢竹柄長一丈九寸
紅雙龍扇二把。制同青雙龍扇
青孔雀扇四把二把。面背皆用藍段、面繡孔雀、背銷金團龍硃紅攢竹柄二把。面用藍段繡孔雀、背用青段銷金火焰黑漆攢竹柄。餘制同雙
龍扇
紅孔雀扇四把、二把。面背皆用紅段面繡孔雀、背銷金團龍二把。面用紅段繡孔雀、背用青段銷金火焰。餘制同雙龍扇
白澤旗二面。紅段質長四尺五寸,闊七尺五寸。銷金白澤形,書漢「滿白澤」 字。紅油薰竹竿金節一對。硃漆攢竹竿,長一丈九寸。下釘鐵箍,上安貼金銅鵝。項攜銅索天盤。下垂紅線圓絛,間掛紅纓毬八箇。各罩綠皮帽,四角綴貼金銅鈴。外用秋香色素紗繡五色雲龍為衣籠之。長八尺、闊二尺六寸
羽葆幢一對。硃漆攢竹竿、長一丈一尺一寸。下釘鐵箍。上安貼金銅鵝項攜銅索天盤。懸五色羅寶蓋。二簷瀝水銷金雲龍。下垂紅線圓絛。間掛紅纓毬五箇。各置銅鈒花襯綠皮帽。六角綴貼金銅鈴
傳教旛一對。硃漆攢竹竿、長一丈九寸。下釘鐵箍、上安貼金銅鵝項、攜銅索天盤。下垂紅羅旛、銷金雲龍、綴荷葉牌、上繡「傳教」 二字
《告止》旛一對。繡《告止》二字。
信旛一對繡「信」 字。餘制俱同傳教旛
絳引旛一對。五色羅為旛。無字。餘制亦同傳教旛
儀鍠氅一對。硃紅攢竹竿、長九尺。下釘鐵箍。上安貼金雕木龍頭、口銜竹節。中穿橘花餅、貼金旛頭、懸五色羅氅、長六尺五寸、闊六寸五分。下綴銅鈴五
黃龍纛一對。素段質、闊七尺五寸、長五尺。銷金雲龍文。紅油薰竹竿、長一丈五尺一寸五分。間纏以藤。下釘鐵箍、上安貼金銅頂、飾以紅纓赤龍纛一對
白龍纛一對
青龍纛一對
黑龍纛一對。制俱同黃龍纛
豹尾鎗五對。硃漆攢竹竿,描三色金龍。下有鐵䂎、共長九尺八寸五分。鎗頭純鋼為之,長六寸五分。飾以紅纓。下懸豹尾
弓矢十副
大刀十把
馬八匹,紅轡黃韁。上施錦韀立瓜二對。硃紅攢竹柄長六尺二寸。貼金銅箍,刻木為瓜,立置於上,承以龍頭。瓜及龍頭長一尺六寸五分。俱瀝粉貼金,共長七尺八寸五分。臥瓜二對,刻木為瓜,臥置其上,柄長六尺。餘制同立瓜。
金鉞二對。硃紅攢竹柄、貼金銅箍、刻木為斧形。承以龍頭、置於竿首、上、出木鎗頭、俱貼金飾。共長七尺九寸
骨朵二對。硃紅攢竹柄、貼金銅箍、刻木為骨朵、承以龍頭、貼金飾。共長七尺八寸
吾杖二對。硃紅攢竹為之、長七尺。兩末貼金銅箍、瀝粉、貼金《花雲》二段
黃龍小旗一對。硃紅攢竹竿、長九尺四寸。畫三色金龍。下釘鐵䂎。上安鍍金鎗頭。金黃油木鎗帽、畫五彩雲龍、飾以紅纓。竿懸雲龍旗、每面長三尺三寸、闊二尺五寸
赤龍小旗一對
白龍小旗一對
青龍小旗一對
黑龍小旗一對。制俱同黃龍小旗
拂子一對。用紅馬尾為之、泥金樺木柄、長二尺二寸。兩末釘、鍍金龍頭尾
金爐一對。以硃紅漆竿舉之。兩末、雕貼金龍頭尾。竿首釘鍍金鉤
金瓶一對
金香盒一對
金唾壺一箇
金盆一面。已上俱赤金質、鈒盤龍、雲珠、火焰、蓮瓣、花草。嵌珊瑚、青金松子等石
馬杌一座。高一尺四寸五分、方一尺八寸五分。面厚一寸三分。木質硃漆、彩畫金雲龍鈒花文、金葉裝釘
金交椅一把。面闊二尺一寸八分,進深一尺。後高三尺五分,前高一尺六寸八分。木質掃金罩,漆鈒雲龍,金葉裝釘。穿以秋香色線匾絛,四垂秋香色線流蘇、秋香色金綺褡襠。
金腳踏一箇。闊一尺七寸五分、深九寸、高四寸二分。木質掃金罩、漆鈒花、金葉裝釘。秋香色金綺踏褥
金輅一乘。高一丈二尺二寸九分。闊八尺九寸。輅上平盤板、前後車櫺、并鴈翅、及四垂如意滴
珠板。其下轅三條,皆硃紅漆。轅各長一丈九尺五寸,用鍍金龍頭尾龍鱗葉片裝釘。前施硃紅油馬搭攀皮二條。平盤左右下護泥板及車輪二。貫軸一,每輪輻十有八條,皆硃紅漆,周圍輞金,各以抹金鈒花葉片裝釘。輪內車心各一,抹金銅鈒蓮花瓣輪盤裝釘。軸首左右,各用鐵插拴一箇,以抹金銅鈒龍頭管心裝釘,軸中纏紅絨駕轅等索,面至地三尺五寸。
輅亭,高六尺二寸,硃紅漆四柱,各長五尺六寸。檻座高六尺,其上四週雕木沈香色描金雲板十二片,下同。門高五尺,闊二尺三寸,左、右門闊二尺三寸。前并左右各槅二扇,後槅三扇,明栨全俱硃紅漆,以抹金銅鈒花葉片裝釘。槅編金黃線絛,穿硃紅漆匡軟座,金黃線墜座。大索四條。座下蓮花墜石。軟座,上施花毯、秋香色金綺褥并席。硃紅漆坐椅一座。靠背雕沉香色描金雲龍一,椅圈戧金雲龍,下雕硃紅漆雲板一片,福壽板一。并衣椅中秋香色金綺坐褥,四圍椅裙全。周圍施秋香色綾幃幔,或用秋香色線羅。亭外用青段緣邊硃紅簾十扇,拽簾圓絛二條。黃銅圈全。
輅頂圓盤高二尺七寸,鍍金銅蹲龍頂帶仰覆蓮座,高一尺五寸,垂攀頂紅絨索四條。盤上下硃紅漆,以青飾。輅蓋承以硃紅漆木匡寶蓋。鬥以八頂,冒以秋香色段。頂心周圍繡五彩雲龍天輪三層,皆硃紅漆。上安雕木貼金龍耀葉板七十二片,間繪五彩雲襯板七十二片。盤下周圍黃銅裝釘。上施秋香色段瀝水三層,每層七十二摺,間繡五彩雲龍文。四角垂青段絡帶四條,繡五彩雲升龍三。圓盤。四角連座板,用攀頂金黃線圓絛四條,并貼金木魚輅亭前一字闌干一扇,後一字帶轉角闌干一扇,左右闌干二扇,內嵌絛環板,皆硃紅漆四扇計一十四柱。柱首雕木貼金蹲龍一,用描金五彩蓮花抱柱。闌《干內布素毯并席》。
太常旗二面,在輅亭後。左右用秋香色雲段夾為旗,每面十有二斿,每斿內外繡升龍一。硃紅漆攢竹旗竿,左竿旗腰繡「日月、北斗」 ,竿首用鍍金銅龍頭,右竿旗腰繡「黻」 字,竿首用鍍金銅戟,每竿綴鍍金銅鈴二,垂紅纓十二,上施鍍金銅寶蓋,下垂青線帉踏。踏梯一,木質,硃紅漆,以抹金銅鈒花葉片裝釘。行馬架二,木質、硃紅漆。以抹金銅鈒花葉片裝釘。上穿紅絨匾綆
秋香色布面絹裡幰衣、油綢雨衣、各一件。硃紅油合扇梯一副。硃紅油木叉一件
馬鞍韉鞦轡鈴纓全
龍轎一乘,面闊二尺九寸,進深三尺九寸,高五尺。掃金雙頂,頂闊三尺五寸五分,進深四尺六寸。頂樓八瓣,每瓣闊一尺五分,高一尺三寸。秋香色素綾銷金龍瀝水二層,直竿二根,各長一丈七尺七寸;橫竿二根,各長九尺四寸;肩扛八根,各長五尺七寸;短扛四根,各長二尺九寸;撐竿二根,各長二尺四寸五分:俱硃漆轎頂飾金龍十二。金頂鈒龍文,嵌珊瑚、青金松子等。石轎、扛裝鍍金銅龍頭尾、事件全。
秋香色布幰衣、油綢雨衣、氈頂、各一件
戲竹一對。硃漆攢竹柄長六尺六寸。下釘貼金銅箍。上安貼金木葫蘆、長八寸。內栽紅竹絲一百莖、長三尺五寸。各繫五色線流蘇
大鼓一面以木為匡、高一尺七寸,徑二尺五寸。冒以革釘、貼金銅釘鈸環。面、匡俱紅油飾,上畫五彩雲龍。紅段鼓衣、銷金雲龍瀝水、銷金瑞草。硃紅漆扛二,以紅絨繩舉之,繫以紅漆槌板一串,制同前
笛二枝
笙二攢,用紫竹十七管,下施銅簧,參差攢於黑漆木匏中有觜項,亦黑漆,下垂綵線。《流穌》方響二架,每架用鋼方響十六塊,各長六寸九分,上寬一寸八分,下寬一寸九分,厚薄不等,應六律、六呂四清聲。硃漆大架,高五尺,寬二尺二,描畫五彩寶相花,上橫木,左右雕貼金龍頭,中貼金火焰珠。頂用鐵條四,裹氈鞔段以秋香色絨繩繫方響於上。銅槌二,秋香色線挽手。五色線流蘇。
雲鑼二架。架高二尺、寬一尺四寸。柄長六寸。頂雕貼金雙龍頭。各懸銅鑼十面、繫五色線流蘇二掛。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