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第00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卷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五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四卷目錄

 君臣部紀事二

皇極典第四卷

君臣部紀事二[编辑]

《漢書蕭何傳》何事:惠帝,何病,上親自臨視何疾,因問 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對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 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汲黯傳》:「武帝即位,黯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為人性 倨,少禮其諫,犯主之顏色。上方召文學儒者,上曰:『吾 欲云云,黯對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 唐虞之治虖』?上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 謂人曰:『甚矣汲黯之戇也!黯多病,病且滿三月,上常 賜告者數,終不瘉。最後嚴助為請告,上曰:『汲黯何如 人也』』』?」曰:「使黯任職居官,無以瘉人。然至其輔少主守 成,雖自謂賁、育弗能奪也。」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 如汲黯,近之矣。」大將軍青,侍中,上距廁視之。丞相弘 宴見,上或時不冠;至如見黯,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 帳,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其 見敬禮如此。

《霍光傳》:武帝年老,寵姬鉤弋趙倢,伃有男,上欲以為 嗣,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乃使黃門畫者畫 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後元二年,上病篤,光涕 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喻前畫意邪? 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頓首受遺詔,輔少主。上官 桀位在光右,與光爭權。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 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於是 蓋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與燕王旦通謀,詐令人為 燕王,上書言光擅調益莫府校尉,疑有非常。書奏,帝 不肯下。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上召光入,免冠 頓首謝。上曰:「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將軍亡罪。」光曰: 「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將軍調校尉以來,未能十日,燕 王何以得知?時帝年十四,左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 後桀黨與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先帝所 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復言。 《張禹傳》:禹每病,輒以起居聞,車駕自臨問之,上親拜 禹床下,禹頓首謝恩歸誠,言老臣有四男一女,愛女 甚於男,遠嫁為張掖太守蕭咸妻,不勝父子私情,思 與相近。上即時徙咸為弘農太守。又禹小子,未有官, 上臨候禹,禹數視其小子,上即禹床下,拜為黃門郎, 給事中。禹雖家居,以特進為天子師。

《漢中士女志》:「『元帝當廟祭,濟渭,欲御樓船,御史大夫 薛廣德當車免冠乞頸,血汙車輪,陛下不得廟祭矣』! 帝不悅。張猛進曰:『主聖則臣直。今乘船危,就橋安。聖 主不乘危,故大夫言之』。帝曰:『曉人不當如是耶』!」 《後漢書馮異傳》:「異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書思慕闕 廷,願親帷幄,帝不許。後人有章言異專制關中,斬長 安令」,威權至重,百姓歸心,號為咸陽王。帝使以章示 異,異惶懼,上書謝曰:「臣本諸生,遭遇受命之會,充備 行伍,過蒙恩私,位大將,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 皆自國家謀慮,愚臣無所能及。臣伏自思惟,以詔敕 戰攻,每輒如意,時以私心斷決,未嘗不有悔。國家獨 見之明,久而益遠,乃知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當 兵革始起,擾攘之時,豪傑競逐,迷惑千數。臣以遭遇, 託身聖明,在傾危溷淆之中,尚不敢過差,而況天下 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測乎!誠冀以 謹敕,遂自終始。見所示臣章,戰慄怖懼。伏念明主,知 臣愚性,固敢因緣自陳。」詔報曰:「將軍之於國家,義為 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六年春,異朝京 師,引見,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 棘,定關中。」既罷,使中黃門賜以珍寶、衣服、錢帛,詔曰: 「倉卒無蔞亭豆粥,滹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異稽首 謝曰:「臣聞管仲謂桓公曰:『願君無忘射鉤,臣無忘檻 車,齊國賴之』。臣今亦願國家無忘河北之難,小臣不 敢忘巾車之恩。」後數引讌見,定議圖蜀。留十餘日,令 異妻子隨異還西。

《馬援傳》:「建武四年冬,隗囂使援奉書洛陽,援至,引見 於宣德殿。世祖迎笑謂援曰:『卿遨遊二帝間,今見卿, 使人大慚。援頓首辭謝,因曰: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 也,臣亦擇君矣。臣與公孫述同縣,少相善。臣前至蜀, 述陛戟而後進臣。臣今遠來,陛下何知非刺客姦人, 而簡易若是』?帝復笑曰:『卿非刺客,顧說客耳』。援曰:『天 下反覆,盜名字者不可勝數。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 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帝甚壯之。

《祭遵傳》:「建武八年,從車駕上隴,遵疾,詔賜重茵,覆以御蓋,卒於軍,帝憫悼之尤甚。遵喪至河南縣,詔遣百 官先會喪所,車駕素服臨之,望哭哀慟,還幸城門,過 其車騎,涕泣不能已。喪禮成,復親祠以太牢,如宣帝 臨霍光故事,詔大長秋謁者河南尹護喪事,大司農 給費。至葬,車駕復臨,贈以將軍侯印綬,朱輪容車,介」 士軍陳送葬,諡曰成侯。既葬,車駕復臨其墳,存見夫 人室家。其後會朝,帝每歎曰:「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 祭征鹵者乎!」遵之見思如此。

《鄧禹傳》:「顯宗既位,以禹先帝元功,拜為太傅,進見東 向,甚見尊寵。居歲餘,寢疾,帝數自臨問。」臣當北面尊如賓故令東 向

《左雄傳》:雄為尚書令,是時大司農劉據以職事被譴, 召詣尚書,傳呼促步,又加以捶撲。雄上言,「九卿位亞 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節,動有庠序之儀。孝明 皇帝始有撲罰,皆非古典。」帝從而改之。其後九卿無 復捶撲者。

《楊震傳》:震長子牧,牧孫奇,靈帝時為侍中。帝嘗從容 問奇曰:「朕何如桓帝?」對曰:「陛下之於桓帝,亦猶虞舜 比德唐堯。」帝不悅曰:「卿強項,真楊震子孫,死後必復 致大鳥矣。」

《蜀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 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 勿復言羽飛乃止。」

《霍峻傳》:峻為梓潼太守裨將軍,在官三年,年四十卒, 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 有功于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弔祭,因留宿墓 上,當時榮之。

《委巷叢談》:劉先主破成都,置酒為樂。龐統諫曰:「伐人 之國而樂之,非仁也。」先主怒曰:「武王勝商,前歌後舞。」 既而悔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統曰:「君臣皆失言。」 《魏志程昱傳》:「昱性剛戾,與人多迕。人有告昱謀反,太 祖賜待益厚。」

《郭嘉傳》: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 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 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 「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 為司空軍祭酒。

《荀攸傳》:攸字公達,太祖每稱曰:「公達外愚內智,外怯 內勇,外弱,內彊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 顏子甯武不能過也。」文帝在東宮,太祖謂曰:「荀公達, 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攸嘗病,世子問病,獨拜 床下。其見尊異如此。攸從征孫權,道薨。太祖言則流 涕。《魏書》載,太祖令曰:「孤與荀公達周遊二十餘年, 無毫髮可非者。」又曰:「荀公達真賢人也,所謂溫、良、恭、 儉、讓以得之。」孔子稱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 達即其人也。

《吳志魯肅傳》:「周瑜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 功業,不可令去。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眾賓罷退,乃 獨引肅垚 合榻對飲,因密議天下之務。張昭非肅謙下 不足,頗訾毀之,云肅年少麤疏,未可用。權不以介意, 益貴重之。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懽 迎之,而肅獨不可,權歎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卿 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諸葛瑾傳》:劉備伐吳時,或言瑾別遣親人與備相聞, 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 孤之不負子瑜也。」《江表傳》曰:瑾之在南郡,人有密 讒瑾者,此語頗流聞于外。陸遜表保明瑾無此,宜以 散其意。權報曰:「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 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元德昔遣孔明至 吳,孤嘗語子瑜曰:『卿與孔明同產,且弟隨兄,于義為 順,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從卿者,孤當以書解元 德,意自隨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已失身于人,委質 定分,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貫 神明,今豈當有此乎?孤前得《妄語》文疏,即封示子瑜, 并手筆與子瑜。即得其報,論天下君臣大節一定之 分。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間也。知卿意至,輒 封來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呂蒙傳》:「荊州既定,以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封爵 未下,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 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鍼加,權為 之慘慼,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 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 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 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時權 哀痛甚,為之降損。蒙未死時所得金寶諸賜,盡付府 藏,敕主者命絕之日,皆上還,喪事務約。權聞之,益以 悲感。

《凌統傳》:統卒時年四十九,權聞之,拊床起坐,哀不能 自止,數日減膳,言及流涕,使張承為作銘誄。二子烈 封,年各數歲,權內養於宮,愛待與諸子同賓客,進見 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及八九歲,令葛光教之讀書十日一令乘馬,追錄統功,封烈亭侯。

《朱然傳》:「然寢疾二年,後漸增篤。權晝為減膳,夜為不 寐,中使醫藥口食之物,相望於道。然每遣使表疾病 消息,權輒召見,口自問訊,入賜酒食,出送布帛。自創 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鍾,呂蒙、凌統最重,然其次矣。」 《晉書羊祜傳》:「祜卒時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是 日大寒,帝涕淚沾鬚鬢,皆為冰焉。」

《王導傳》:元帝登尊號,百官陪列,命導升御床共坐。導 固辭,至於三四,曰:若太陽下同萬物,蒼生何由仰照。 帝乃止輔幼主。成帝冬烝,詔歸胙於導曰:「無下拜。」導 辭疾不敢當。初,帝幼沖,見導每拜,又常與導書,手詔 則云「惶恐言」,中書作詔則曰「敬問。」於是以為定制。自 後元正導入,帝猶為之興焉。時大旱,導上疏遜位,詔 曰:「夫聖王御世,動合至道,運無不周,故能人倫攸敘, 萬物獲宜。朕荷祖宗之重,託於王公之上,不能仰陶 元氣,俯洽宇宙,亢陽踰時,兆庶胥怨。邦之不臧,惟予 一人。公體道明哲,弘猷深遠,勳格四海,翼亮三世,國 典之不墜,實仲山甫補之,而猥崇謙光,引咎克讓,元 首之愆,寄責宰輔,祇增其闕,博綜萬機,不可一日有 曠。公宜遺履謙之近節,遵經國之遠略。」門下速遣侍 中以下敦喻,導固讓,詔累逼之,然後視事。導簡素寡 欲,倉無儲穀,衣不重帛。帝知之,給布萬匹,以供私費。 導有羸疾,不堪朝會,帝幸其府,縱酒作樂,後令輿車 入殿,其見敬如此。

《紀瞻傳》:瞻除尚書右僕射。明帝嘗獨引瞻于廣室,慨 然憂天下,曰:「社稷之臣,殆無復十人,如何?」因屈指曰: 「君便其一。」瞻辭讓,帝曰:「方欲與君善語,復云何崇謙 讓邪?」

《慕容德載記》:德讌其群臣,酒酣笑而言曰:朕雖寡薄, 恭己南面而朝諸侯,在上不驕,夕惕於位,可方自古 何等主也。其青州刺史鞠仲曰:「陛下中興之聖后,少 康光武之儔也。」德顧命左右賜仲帛千匹。仲以賜多 為讓,德曰:「卿知調朕,朕不知調卿乎?卿飾對非實,故 亦以虛言相賞。賞不謬加,何足謝也!」韓範進曰:「臣聞 天子無戲言,忠臣無妄對。今日之論,上下相欺,可謂 君臣俱失。」德大悅,賜範絹五十匹。自是昌言競進,朝 多直士矣。

《宋書沈慶之傳》:「世祖嘗歡飲,普令群臣賦詩。慶之手 不知書,眼不識字。上逼令作詩。慶之曰:『臣不知書,請 口授師伯』。上令顏師伯執筆,慶之口授之曰:『微命值 多幸,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岡。辭榮此 聖世,何媿張子房』。上甚悅,眾坐稱其辭意之美。」 《王曇首傳》:「曇首卒,太祖為之慟。中書舍人周起侍側 曰:『王家欲衰,賢者先殞』。」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王元謨傳》:「元謨為雍州刺史,雍土多僑寓,元謨請土 斷流民,當時百姓不願屬籍,罷之。其年元謨又令九 品以上租,使貧冨相通,境內莫不嗟怨。民間訛言元 謨欲反。時柳元景當權,元景弟僧景為新城太守,以 元景之勢,制令南陽順陽上庸新城諸郡,並發兵討 元謨。元謨令內外晏然,以解眾惑。馳啟孝武,具陳本」 末。帝知其虛,馳遣主書吳喜公撫慰之,又答曰:「梁山 風塵,初不介意,君臣之際,過足相保,聊復為笑,伸卿 眉頭。」元謨性嚴,未嘗妄笑。時人言元謨眉頭未曾伸, 故帝以此戲之。

《南齊書劉悛傳》:悛遷侍中,車駕數幸悛宅,宅盛治山 池,造甕牖。世祖著鹿皮冠,被悛菟皮衾,於牖中宴樂, 以冠賜悛,至夜乃去。後悛從駕登蔣山,上數歎曰:「貧 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顧謂悛曰:「此況卿 也。世言冨貴好改其素情。吾雖有四海,今日與卿盡 布衣之適。」悛起拜謝。

《梁書范雲傳》:「雲遷散騎常侍,吏部尚書,以佐命功,封 霄城縣侯,邑千戶。雲以舊恩見拔,超居佐命,盡誠翊 亮,知無不為。高祖亦推心任之,所奏多允。嘗侍讌,高 祖謂臨川王宏、鄱陽王恢曰:『我與范尚書少親善,申 四海之敬,今為天下主,此禮既革,汝宜代我,呼范為 兄。二王下席拜,與雲同車還尚書下省,時人榮之』。」 《曹景宗傳》:景宗拜侍中,領軍將軍,給鼓吹一部。高祖 數讌見功臣,共道故舊,景宗醉後謬忘,或誤稱下官, 高祖故縱之,以為笑樂。

《鄭紹叔傳》:天監初,紹叔為衛尉卿,忠於事上,外所聞 知,纖毫無隱。每為高祖言事,善則曰:「臣愚不及此皆 聖主之策。」其不善,則曰:「臣慮出淺短,以為其事當如 是,殆以此誤朝廷,臣之罪深矣。」高祖甚親信之。紹叔 卒,贈散騎常侍護軍將軍。後高祖嘗潸然謂朝臣曰: 「鄭紹叔立志忠烈,善則稱君,過則歸己,當今殆無其 比。」其見賞惜如此。

《魏書于栗磾傳》:栗磾子洛拔,洛拔子烈,封聊城縣開 國子,食邑二百戶。穆泰、陸叡謀反舊京,高祖幸代,泰 等伏法。代鄉舊族,同惡者多,唯烈一宗無所染預。高 祖嘉其忠操,益器重之,歎曰:「元儼決斷威恩,深自不 惡,然而為臣盡忠,猛決不如烈也。爾日烈在代都,必即斬其五三元首耳。烈之節概,不謝金日磾也。」詔除 領軍將軍。

《李沖傳》:「沖遷中書令,轉南部尚書,賜爵順陽侯。是時 循舊王公重臣,皆呼其名,高祖常謂沖為中書而不 名之。沖竭忠奉上,知無不盡,出入憂勤,形於顏色。高 祖亦深相仗信,親敬彌甚。君臣之間,情義莫二。沖卒 時年四十九,高祖為舉哀於懸瓠,發聲悲泣,不能自 勝。詔曰:沖貞和資性德義,樹身訓業自家,道素形國。 太和之始,朕在弱齡,早委機密,實康時務。鴻漸瀍洛, 朝選開清,升冠端右,惟允出納。忠肅柔明,足敷睿範, 仁恭信惠,有結民心。可謂國之賢也,朝之望也。方昇 寵秩,以旌功舊,奄致喪逝,悲痛於懷。既留勤應陟兼, 良宿宜褒。可贈司空公,給東園祕器,朝服一具,衣一 襲」,贈錢三十萬,布五百匹,蠟三百斤。有司奏諡曰文 穆,葬于覆舟山,近杜預冢,高祖之意也。後車駕自鄴 還洛,路經沖墓,左右以聞。高祖臥疾,望墳掩泣,久之。 詔曰:「司空文穆公,德為時宗,勳簡朕心。不幸徂逝,托 墳邙嶺,旋鑾覆舟,躬睇塋域,悲仁惻舊,有慟朕衷。可 遣太牢之祭,以申吾懷。」及與留京百官相見,皆敘沖 亡沒之故,言及流涕。高祖得留臺,啟知沖患狀,謂右 衛宋弁曰:「僕射執我樞衡,總釐朝務,清儉居躬,知寵 已久。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無後 顧之憂。一朝忽有此患,朕甚懷愴慨。」其痛惜如此。 《古弼傳》:弼為尚書令,弼頭尖,世祖常名之曰筆頭,是 以時人呼為筆公。車駕畋于山北,獲麋鹿數千頭,詔 尚書發牛車五百乘以運之。世祖尋謂從者曰:「筆公 必不與我,汝軰不如馬運之速。」遂還。行百餘里,弼表 至曰:「今秋穀懸黃,麻菽布野,豬鹿竊食,鳥鴈侵費,風 波所耗,朝夕參倍。乞賜矜緩,使得收載。」世祖謂左右 曰:「筆公果如朕所卜,可謂社稷之臣。」

《盧魯元傳》:「魯元從征赫連昌,世祖親追擊之,入其城 門,魯元隨世祖出入。是日微魯元,幾至危殆。從征平 涼,以功拜征北大將軍,加侍中,後遷太保,錄尚書事。 世祖貴異之,常從征伐,出入臥內,每有平殄,輒以功 賞賜,僮隸前後數百人,布帛以萬計。世祖臨幸其第, 不出旬日,欲其居近,易於往來,乃賜甲第於宮門南, 衣食車馬,皆乘輿之副。」真君三年冬,車駕幸陰山,魯 元以疾不從,侍臣問疾,送醫藥,傳驛相屬於路。及薨, 世祖甚悼惜之。還臨其喪,哭之哀慟。東西二宮命太 官日送奠,晨昏哭臨,訖,則備奏鐘鼓伎樂,輿駕比葬 三臨之。喪禮依安成王故事,而賵送有加。贈襄城王, 諡曰孝,葬於崞山,為建碑闕。自魏興,貴臣恩寵,無與 為比。

《屈遵傳》:遵子須,須長子恆。恭宗在東宮,恆領太子少 傅,世祖信任之,委以大政。車駕出征,常居中留鎮,與 襄城公盧魯元俱賜甲第。世祖數臨幸,賞賜隆厚。真 君四年,墜馬卒,時年五十五。時世祖幸陰山,恭宗遣 使乘傳奏狀,世祖甚悼惜之,謂使人曰:「汝等殺朕良 臣,何用乘馬。」遂令步歸。

《崔光傳》:「正光三年,光進位太保。光年耆多務,疾病稍 增,自彊不已。常在著作,疾篤不歸。四年十月,肅宗親 臨省疾,詔斷賓客,中使相望,為止聲樂,罷諸遊眺。拜 長子勵為齊州刺史。十一月,疾甚而薨,年七十三。肅 宗聞而悲泣,中使相尋。詔給東園溫明祕器,朝服一 具,衣一襲,錢六十萬,布一千匹,蠟四百斤,鴻臚監護」 喪事。車駕親臨,撫屍慟哭。御輦還宮,流涕於路,為減 常膳。言則追傷,每至光誦讀之處,未嘗不改容悽悼。 五年正月,贈太傅,領尚書令、驃騎大將軍、開府、冀州 刺史,侍中如故。又敕加後部鼓吹班劍,依太保、廣陽 王故事,諡文宣公。肅宗祖喪建春門外,望轜哀感,儒 者榮之。

《周書宇文測傳》:「測字澄鏡,大統六年,除使持節驃騎 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行汾州事。或有告測 與外境交通,懷二心者,太祖怒曰:『測為我安邊,吾知 其無貳志,何為間我骨肉,生此貝錦』。乃命斬之,仍許 測以便宜從事。」

《隋書蘇威傳》:「威字無畏,高祖受禪,徵拜太子少保,與 高熲參掌朝政,尋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 悉如故。治書侍御史梁毗以威領五職,安繁戀劇,無 舉賢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蘇威朝夕孜孜,志存 遠大,舉賢有闕,何遽迫之?顧威曰:『用之則行,舍之則 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因謂朝臣曰:『蘇威不值我,無以 措其言;我不得蘇威,何以行其道』』?」楊素才辯無雙,至 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蘇威若逢亂世, 南山四皓,豈易屈哉!其見重如此。

《薛世雄傳》:煬帝嗣位,世雄遷右監門郎將,從帝征吐 谷渾,進位通議大夫。世雄性廉謹,凡所行軍破敵之 處,秋毫無犯,帝由是嘉之。帝嘗從容謂群臣曰:「我欲 舉好人,未知諸君識否?」群臣咸曰:「臣等何能測聖心。」 帝曰:「我欲舉者薛世雄。」群臣皆稱善。帝復曰:「世雄廉 正節概,有古人之風。」于是超拜右翊衛將軍《唐書裴寂傳》:隋帝禪位,唐公固讓,寂開陳符命以勸。 又督太常具儀,撰日,唐公即位曰:「使我至此者公也。」 拜尚書右僕射,賜服玩不貲,詔尚食日給御膳,視朝 必引與同坐,入閣則延臥內,言無不從,呼為裴監,不 名也。

《劉文靜傳》:唐公踐天子位,擢納言。時多引貴臣共榻, 文靜諫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見群下,言尚稱名,帝 座嚴尊,屈與臣子均席,此王導所謂太陽俯同萬物 者也。」帝曰:「我雖應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無 嫌。」

《尉遲敬德傳》:「武德二年,秦王戰柏壁,敬德與尋相舉 地降,引為右一府統軍,從擊王世充。會尋相叛,諸將 疑敬德且亂,囚之行臺左僕射屈突通、尚書殷開山 曰:『敬德慓敢,今執之,猜貳已結。不即殺,後悔無及也』。 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寧肎後尋相者邪?釋之引見臥 內,曰:『丈夫以氣相許,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終不以讒 害良士』』。」因賜之金曰:「必欲去,以為汝資。」隱太子嘗以 書招之,贈金皿一車,辭曰:「敬德起幽賤,會天下喪亂, 久陷逆地,秦王實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無功, 其敢當賜?若私許,則懷二心,徇利棄忠,殿下亦焉用 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聞,王曰:「公之心如山岳,雖 積金至斗,豈能移之?」

《舊唐書孫伏伽傳》:「武德二年,高祖謂裴寂曰:『隋末無 道,上下相蒙,主則驕矜,臣惟謟佞,上不聞過,下不盡 忠,至使社稷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撥亂反正,志在 安人平亂,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 不逮。比每虛心接待,冀聞讜言。然惟李綱善盡忠款, 孫伏伽可謂誠直,餘人猶踵弊風,俛首而已,豈朕所』」 望哉。

《裴矩傳》:太宗初即位,務止奸吏。或聞諸曹案典,多有 受賂者,乃遣人以財物試之。有司門令史受饋絹一 匹,太宗怒,將殺之。矩進諫曰:「此人受賂,誠合重誅,但 陛下以物試之,即行極法,所謂陷人以罪,恐非導德 齊禮之義。」太宗納其言,因召百僚謂曰:「裴矩遂能廷 折,不肯面從,每事如此,天下何憂不治。」

《薛萬徹傳》:太宗嘗召司徒長孫無忌等十餘人,宴于 丹霄殿,各賜以膜皮,萬徹預焉。太宗意在賜萬徹,而 誤呼「萬均」,因愴然曰:「萬均,朕之勳舊,不幸早亡,不覺 呼名,豈其魂靈欲朕之賜也。」因令取膜皮,呼「萬均」以 同賜,而焚之于前。侍坐者無不感嘆。

《岑文本傳》:文本拜中書令,太宗伐遼,凡所籌度,一皆 委之。文本受委既深,神情頓竭,言辭舉措,頗異平常。 太宗見而憂之,謂左右曰:「文本今與我同行,恐不與 我同返。」及至幽州,遇暴疾,太宗親自臨視,撫之流涕。 尋卒。其夕,太宗聞嚴鼓之聲曰:「文本殞逝,情深惻怛, 今宵夜警,所不忍聞。」命停之。

《魏徵傳》:太宗新即位,勵精政道,數引徵入臥內,訪以 得失。徵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與 之言,未嘗不欣然納受。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 用,知無不言。太宗嘗勞之曰:「卿所陳諫,前後二百餘 事,非卿至誠奉國,何能若是。」或有言徵阿黨親戚者, 帝使御史大夫溫彥博案驗無狀。彥博奏曰:「徵為人 臣,雖存形跡,不能遠避嫌疑,遂招此謗。雖情在無私, 亦有可責。」帝令彥博讓徵,且曰:「自今後不得不存形 跡。」他日,徵入奏曰:「臣聞君臣協契,義同一體,不存公 道,惟事形跡。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之興喪,或 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願陛下 使臣為良臣,勿使臣為忠臣。」帝曰:「忠良有異乎?」徵曰: 「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龍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 獲美名,君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忠臣身受誅 夷,君陷大惡,家國並喪,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遠 矣。」帝深納其言,賜絹五百匹。會皇孫誕育,召公卿賜 宴。太宗謂侍臣曰:「貞觀以前,從我平定天下,周旋艱 險,元齡之功,無所與讓。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 讜,安國利民,犯顏正諫,匡朕之違者,唯魏徵而已。古 之名臣,何以加也。」於是親解佩刀以賜二人。十六年, 拜太子太師,知門下省事如故。徵自陳有疾,詔答曰: 「漢之太子,四皓為助,我之賴公,即其義也。知公疾病, 可臥護之。」其年稱綿惙,中使相望。徵宅先無正寢,太 宗欲為小殿,輟其材為徵營構,五日而成。遣中使齎 素褥布被而賜之,遂其所尚也。及病篤,輿駕再幸其 第,撫之流涕,問所欲言。徵曰:「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 亡。」後數日,太宗夜夢徵若平生,及旦而奏徵薨。太宗 親臨慟哭,廢朝五日,贈司空、相州都督,諡曰文貞。給 羽葆鼓吹,班劍四十人,賻絹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 昭陵。及將祖載,徵妻裴氏曰:「徵平生儉素,今以一品 禮葬,羽儀甚盛,非亡者之志。」悉辭不受。竟以布車載 柩,無文彩之飾。太宗登苑西樓,望喪而哭,詔百官送 出郊外,帝親製碑文,并為書石。後追思不已,賜其子 實封九百戶。嘗臨朝,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 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徂逝,遂亡一鏡矣。 《虞世南傳》:世南轉祕書監,賜爵永興縣子。太宗重其 博識,每機務之隙,引之談論,共觀經史。世南雖容貌 儒懦,若不勝衣,而志性抗烈,每論及古先帝王為政 得失,必存規諷,多所補益。太宗嘗謂侍臣曰:「朕於暇 日,與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嘗不悵恨,其 懇誠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憂不理!」 世南卒,太宗舉哀於別次,哭之甚慟。賜東園祕器,陪 葬昭陵,贈禮部尚書,諡曰文懿。手敕魏王泰曰:「虞世 南於我,猶一體也,拾遺補闕,無日暫忘,實當代名臣, 人倫準的。吾有小失,必犯顏而諫之。今其云亡石渠 東觀之中,無復人矣,痛惜豈可言邪!」未幾,太宗為詩 一篇,追述往古興亡之道。既而歎曰:「鍾子期死,伯牙 不復鼓琴。朕之此詩,將何以示?」令起居郎褚遂良詣 其靈帳,讀訖焚之,冀世南神識感悟。後數歲,太宗夜 夢見之,有若平生。翼日,下制曰:「禮部尚書、永興文懿 公虞世南,德行淳備,文為辭宗,夙夜盡心,志在忠益。 奄從物化,倏移歲序。昨因夜夢,忽睹其人,兼進讜言, 有如平生之日。追懷遺美,良增悲歎。宜資冥助,申朕 思舊之情。可於其家為設五百僧齋,并為造天尊像 一區。」又敕圖其形於凌煙閣。

《王珪傳》:「珪拜諫議大夫。貞觀元年,太宗嘗謂侍臣曰: 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 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也。昔漢高祖田舍 翁耳提三尺劍定天下,既而規模弘遠,慶流子孫者, 此蓋任得賢臣所致也。朕雖不明,幸諸公數相匡救, 冀憑嘉謀,致天下於太平耳。珪對曰:臣聞木從繩則 正,后從諫則聖,故古者聖主必有諍臣七人,言而不 用,則相繼以死。陛下開聖慮,納芻蕘,臣處不諱之朝, 實願罄其狂瞽。」太宗稱善。珪每推誠納忠,多所獻替, 太宗顧待益厚,賜爵永寧縣男。

《長孫無忌傳》:貞觀元年,無忌轉吏部尚書,以功第一, 進封齊國公,實封千三百戶。太宗以無忌佐命元勳, 地兼外戚,禮遇尤重,常令出入臥內。其年拜尚書右 僕射。或有密表,稱無忌權寵過盛。太宗以表示無忌 曰:「朕與卿君臣之間,凡事無疑,若各懷所聞而不言, 則君臣之意無以獲通。」因召百寮謂之曰:「朕今有子 皆幼,無忌於朕,實有大功,今者委之,猶如子也。疏間 親,新間舊,謂之不順,朕所不取也。」無忌深以盈滿為 誡,懇辭機密。文德皇后又為之陳請,太宗不獲已,乃 拜開府儀同三司,解尚書右僕射。是歲,太宗親祠南 郊。及將還,命無忌與司空裴寂同升金輅。五年,與房 元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四人以元勳各封一子為郡 公。七年,冊拜司空,無忌固辭,不許。詔曰:「昔黃帝得力 牧而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為三王祖,齊桓得管 仲而為五霸長。朕自居藩邸,公為腹心,遂得廓清宇 內,君臨天下。以公功績才望,允稱具瞻,故授此官,無 宜多讓也。」太宗嘗謂無忌等曰:「朕聞主賢則臣直,人 苦不自知。公宜面論,攻朕得失。」無忌奏言:「陛下武功 文德,跨絕古今,發號施令,事皆利物。《孝經》云:『將順其 美,臣順之不暇』。實不見陛下有所愆失。」太宗曰:「朕冀 聞己過,公乃妄相諛悅。朕今面談公等得失,以為鑒 誡,言之者可以無過,聞之者可以自改。」因目無忌曰: 「善避嫌疑,應對敏速,求之古人,亦當無比,而總兵攻 戰,非所長也。」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聰悟,臨難既不 改節,為官亦無朋黨,所少者骨鯁規諫耳。唐儉言辭 便利,善和解人,酒杯流行,發言啟齒,事朕三十載,遂 無一言論國家得失。楊師道性行純善,自無愆過,而 情實怯懦,未甚任事,緩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道敦 厚,文章是其所長;而持論常據經遠,自當不負於物。 劉洎性最堅貞,言多利益,然其意尚然諾,於朋友自 能補闕,亦何以尚?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至於論 量人物,直道而行,朕比任使,多所稱意。褚遂良學問 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 人,自加憐愛。

《杜如晦傳》:「貞觀三年,如晦遇疾,表請解職,許之,祿賜 特依舊。太宗深憂其疾,頻遣使存問,名醫尚藥,相望 於道。四年疾篤,令皇太子就第臨問,上親幸其宅,撫 之流涕,賜物千段。及其未終,見子拜官,遂超遷其子 左千牛構為尚舍奉御。尋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 慟,廢朝三日,贈司空,徙封萊國公,諡曰成。太宗手詔」 著作郎虞世南曰:「朕與如晦,君臣義重,不幸奄從物 化,追念勳舊,痛悼於懷。卿體吾此意,為制碑文也。」太 宗後因食瓜而美,愴然悼之,遂輟食之半,遣使奠於 靈座。又嘗賜房元齡黃銀帶,顧謂元齡曰:「昔如晦與 公同心輔朕,今日所賜,唯獨見公。」因泫然流涕。又曰: 「朕聞黃銀多為鬼神所畏。」命取黃金帶,遣元齡親送 于靈所。其後太宗忽夢見如晦若平生,及曉以告,元 齡言之歔欷,令送御饌以祭焉。明年,如晦亡日,太宗 復遣尚官至第,慰問其妻子,其國官府佐並不之罷, 終始恩遇,未之有焉《唐書·房元齡傳》:元齡以權寵隆極,累表辭位,詔不聽。 頃之,進司空,仍總朝政。元齡固辭。帝遣使謂曰:「讓誠 羙德也,然國家相眷賴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顧公筋力未衰,毋多讓!」元齡疾甚,帝命鑿苑垣以便 候問,親握手與訣,詔太子就省。

《溫大有傳》:大有與兄大雅同掌機近,不自安,請徙他 職。帝曰:「我虛心待卿,何所自疑?」

《舊唐書張行成傳》:「行成累遷給事中。太宗嘗臨軒謂 侍臣曰:『我為人主,兼行將相之事,豈不是奪公等名? 昔漢高祖得蕭、曹、韓、彭天下寧,宴舜、禹、湯、武有稷、契、 伊、呂,四海又安,此事朕並兼之』。行成退而上書諫曰: 『有隋失道,天下沸騰,陛下撥亂反正,拯生人於塗炭, 何周、漢君臣之所能擬!陛下聖德含光,規模弘遠,雖 文武之烈,實兼將相,何用臨朝對眾,與之校量,以萬 乘至尊,共臣下爭功哉』!」太宗深納之。

《李勣傳》:「勣拜兵部尚書,勣時遇暴疾,驗方云:鬚灰可 以療之。太宗乃自剪鬚,為其和藥,勣頓首見血,泣以 懇謝。帝曰:『吾為社稷計耳,不煩深謝』。」十七年,高宗為 太子,轉勣太子詹事。太宗謂曰:「『吾兒新登儲貳,卿舊 長史,今以宮事相委,故有此授。雖屈階資,可勿怪也』。 太宗又嘗間宴顧勣曰:『朕將屬以幼孤,思之無越卿』」 者。公往不遺於李密,今豈負於朕哉!勣雪涕致辭,因 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見委信如此。 《張公謹傳》:公謹為襄州都督,卒官。太宗聞而嗟悼,出 次發哀。有司奏言,準陰陽書,日子在辰,不可哭泣。又 為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義,同於父子,情發於衷, 安避辰日。」遂哭之,贈左驍衛大將軍。

《通鑑綱目》: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問佞臣為誰,對 曰:「願陛下與群臣言,或陽怒以試之。彼執理不屈者, 直臣也;畏威順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濁 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為詐,何以責臣 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誠治天下,見前世帝王好以權 譎小數接其臣下者,常竊恥之。卿策雖善,朕所不取」 也。

《隋唐嘉話》:太宗會朝罷,怒曰:「會殺此田舍翁!」文德后 問:「誰觸忤陛下?」帝曰:「豈過魏徵,每事廷辱我,使我常 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於庭。帝驚曰:「皇后何為若 是?」對曰:「妾聞主聖臣直。今陛下聖明,故魏徵得直言。 妾幸備數後宮,安敢不賀?」

《開元天寶遺事》:「明皇在便殿,甚思姚元崇論時務。七 月十五日,苦雨不止,泥濘盈尺。上令侍御者抬步輦 召學士來。」時元崇為翰林學士,中外榮之。自古急賢 待士,帝王如此者,未之有也。

宋璟為宰相朝野人心歸美焉時春御宴帝以所用 金著令內臣賜璟曰:「所賜之物非賜汝金蓋賜卿 著表卿之直也。」璟下殿拜謝。

明皇每朝政有闕,則虛懷納諫,大開士路。早朝,百辟 趨班。帝見張九齡風威秀整,異於眾僚,謂左右曰:「朕 每見九齡,使我精神頓生。」

柳氏。舊聞蕭嵩為宰相,引韓休與同列。及在相位,稍 與嵩不協,嵩因乞骸骨。上慰曰:「朕未厭卿,卿何庸去?」 嵩俯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已極,幸陛下未厭,臣得 以乞身;如陛下厭臣,臣首領不保,又安得自遂?」因隕 涕。上為之動容曰:「卿言切矣,朕思之未決。卿歸第,至 夕當有使;如無使,明日宜如常朝請。」及日暮,命力士 詔嵩曰:「朕惜卿,欲固留,而君臣始終貴全大義,亦國 家之美事。今除卿右丞相。」是日,荊州始進黃柑子,上 以素羅帕苞苴其二以賜焉。

元宗體貌大臣,賓禮故老,尤注意於姚崇。與宋璟引 見便殿,皆為之興,罷去,輒臨軒以送。其餘他相,優寵 莫及。

《舊唐書楊綰傳》:「元載伏誅,拜綰中書侍郎,同中書門 下平章事。綰疾亟,上日發中使就第存問,尚藥御醫 旦夕在側。上聞其有間,喜見容色,數日而薨。中使馳 奏於上,代宗震悼久之,輟朝三日。詔曰:『王者之于大 臣也,存則寄其腹心,均于肢體,參於軍國之重,敘以 陰陽之和,歿則誄其事功,加之命數,告於宗廟之祭, 襚以紱冕之章,則九原可歸,百辟知勸』。」故朝議大夫 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大 學士監修國史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楊綰,性合元和, 身齊律度,道匡雅俗,器重宗彝。寬柔敬恭,協於九德; 文行忠信,弘於四教。內無耳目之役,以孝悌傳於家; 外無車服之容,以貞實形於代。西掖專宥密之地,南 宮領選舉之源。以儒術首於國庠,以禮度掌於高廟, 簡廉其質,條職同休。頃以任非其才,毒流於政,爰登 清淨之輔,庶諧至理之期。道風既穆於朝班,儉德已 行於海內。雖賢人之業,冀於可久;而夫子之命,末如 之何?方有憑依,遽此淪謝,屏予之歎,震悼良深。所懷 莫從,長想何及。況歷「官有素絲之節,庀家無匹帛之 餘,故飾以華袞,增其法賻。備膺典策,載賁朝經,可贈 司徒。」又詔文武百寮臨於其第,遣內常侍吳承倩會弔,贈絹千匹,布三百端。上深惜之,顧謂朝臣曰:「天不 使朕致太平,何奪我楊綰之速也。俯及大斂,與卿等 悲悼同之。」賻贈恩遇,哀榮之盛,近年未有其比。 《杜希全傳》:「希全為靈鹽豐、夏等州節度使,將赴靈州, 獻《體要》八章,多所規諫。德宗深納之,乃著《君臣箴》以 賜之。其辭曰:『夫惟德惠人,惟辟奉天。從諫則聖,共理 惟賢。皇立有極,駿命不易。總萬幾以成務,齊六合之 殊致。一心不能獨鑒,一目不能周視。敷求哲人,式序 在位。於戲!君之任臣,必求一德;臣之事君,咸思』」正直, 何啟沃之所宜,自古今而未得。且以讜言者逆耳,讒 諛者伺側,故下情未通,而上聽已惑,俾夫忠賢,敗於 凶慝。渒彼涇舟,烝徒楫之,亦有和羹,宰夫膳之。孰云 理國,不自得師,覆車之軌,予其懲而。高以下升,和由 甘受,惟君無良,亦臣之咎。聞諸辛毗,牽裾魏后;則有 禽息,竭忠碎首。勉思獻替,以平「可否。勿謂無傷,自微 而彰;勿謂何害,積小成大。事有隱而必見,令既出而 焉悔?鼓鐘在宮,聲聞于外,浩然涉水,朕未有艾。將負 扆以虛心,期盡忠而納誨。在昔稷契,實匡舜禹;近茲 魏徵,佑我文祖。君臣協德,混一區宇。肆予寡昧,獲纘 丕緒。臣哉鄰哉,爾翼爾輔。高秋始肅,我武惟揚。輟此 禁衛,殿于大邦。」戀闕方甚,嘉言乃昌,是規是諫,金玉 其相。辭高理要,入德知方,總彼干櫓,備于八章。宣父 有言,「起予者商。」殷有《盤銘》,周有欹器,或誡以辭,或警 以事,披圖演義,發於爾志。與金鏡而高懸,將座右而 同置。人皆有初,鮮慎厥終。汝其夙夜,明保朕躬。無曰 爾身在外,而爾誠不通,一言之應,千里攸同。導彼遐 「徐,達余四聰,華裔仰德,時乃之功。既往既來,懷賢忡 忡,唱予和汝,式示深衷。」尋兼夏綏節度都統。

《馬燧傳》:「燧為太原節度使,與侍中渾瑊、鎮國軍節度 使駱元光同討河中。貞元元年,河中平,詔書褒美,還 太原。是行也,德宗賜燧宸扆」、《台衡》二銘序曰:「朕每覽 上古之書,及唐虞之際,君臣相得,聖賢同時,日夕孜 孜,講論至道,或陳其鑒誡,或諷以詠歌,煥乎典謨,百 代是式。有以見啟沃之道,理化之端。意甚慕之,而未」 能迨也。頃靈鹽節度使杜希全著書上獻,多所規諫, 聊為《君臣箴》,用答其意。河東等道副元帥司徒燧固 請勒石,貽厥後人,朕以文既非工,義又非備,垂諸來 裔,良所恧焉,起予者商,因之有作,庶朝夕自儆,且俾 後代,知我文武殿邦之臣歟。《台衡銘》曰:天列台星,垂 象于人,聖人則天,亦建輔臣。以翼以弼,為衡為鈞。如 耳目應心,如股肱運身。是則同體,孰云非親?陰陽相 推,四序成歲。君臣相得,萬邦作乂。感同風雲,合若符 契。以道匡救,盡規獻替。木必從繩,金其用礪。帝者之 盛,時惟陶唐。乃聞疇咨,側陋明揚。洎乎有虞,二八騰 芳。爰迨伊尹,相于成湯。載生姜牙,諒彼武王。道無不 行,謀無不臧。君聖臣「賢,運泰時康,漢高既興,蕭曹亦 彰,烈烈我祖,應期而昌,划滅群兇,砥平四方。惟衛及 英,啟闢封疆。曰房與杜,振理維綱。亦有魏徵,忠謇昂 昂。偉茲眾材,為棟為梁,蕩蕩巍巍,邦家有光。」是知道 之廢興,繫于時主;主之得失,資于台輔。經之以文,緯 之以武,出為方伯,入作申甫,絕維載張,闕袞斯補。惟 德是倚,惟才是求。人不易知,德亦難周。傅說版築,夷 吾射鉤,任之不疑,千載垂休。體于至公,何鄙何讎。追 惟哲主,必賴良弼。矧予不德,暗于理術。師旅繁起,政 刑多失。遘茲艱屯,夙夜祇慄。翊我戴我,實惟勳賢。內 熙庶績,外總十連。威武載揚,謀猷日宣。長城壓境,巨 艦濟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顛。予嘉爾誠,爾「相予理,惟 后失道,亦臣之恥。自昔格言,慎終如始。功藏鼎彝,道 冠圖史。無俾伊傅,克專厥美,作鑒勒銘,永世是紀。」燧 至太原,乃勒二銘于起義堂西偏,帝為題額,其崇寵 如此。九年七月,燧對於延英殿。初,上以燧足疾,不令 朝謁。是日,燧以冬首入朝,敕許不拜而坐。燧既退,足 疾仆於地,上親掖起之,送「及於陛,燧頓首泣謝。」 《李晟傳》:「貞元五年九月,晟與馬燧見于延英殿,上嘉 其勳力,詔曰:昔我烈祖乘乾坤之盪滌,掃隋季之荒 屯,體元御極,作人父母。則亦有熊罷之士,不二之臣, 左右經綸,參翊締搆,昭文德,恢武功,威不若康不乂。 用端命于上帝,付畀四方,宇宙既清,日月既貞,王業 既成,泰階既平。乃圖厥容,列于斯閣,懋昭績效,式表 儀型」,一以不忘于朝夕,一以永垂乎來裔,君臣之義, 厚莫重焉。貞元己巳秋九月,我行西宮,瞻宏閣崇構, 見老臣遺像,顒然肅然,和敬在色。想雲龍之協應,感 致業之艱難,睹往思今,取類非遠。且功與時並,才為 代生,苟蘊其才,遇其時,尊主庇人,何代不有。在中宗 「則桓彥範等著輔戴之績;在元宗,則劉幽求等申翼 奉之勳;在肅宗,則郭子儀掃殄氛祲。今則李晟等保 寧朕躬,咸宣力肆勤,光復宗社。訂之前烈,夫豈多謝, 闕而未錄,孰謂旌賢。況念功紀德,文祖所為也,在予 曷其敢怠。」有司宜敘年代先後,各圖其像于舊臣之 次。仍令皇太子書朕是命,紀于壁焉。「庶播嘉庸,式昭 于下,俾後來者尚揖清顏,知元勳之不朽。」復命皇太子書其文以賜晟,刻石于門。晟貞元九年八月薨,時 年六十七。上震悼出涕,廢朝五日,令百官就第臨弔, 命京兆尹李充監護喪事,官給葬具。「賻加等。」比大 斂,上手書致意送柩前曰:「皇帝遣宮闈令第五守進 致旨于故太尉中書令、西平王贈太師之靈曰:『天祚 我邦,是生才傑,稟陰陽之粹氣,實山岳之降靈。弘濟 患難,保佑王室,掃盪氛祲,廓清上京。忠誠感于人神, 功業施于社稷,匡時定亂,實賴元勳。洎領上台,克諧 中外,訏謨帝道,葉贊皇猷。常竭嘉言,以匡不迨,情所 親重,義無間然。方期與國同休,永為邦翰。比嬰疾恙, 雖歷旬時,日冀痊除,重期相見。弼予在位,終致和平, 豈圖藥餌無徵,奄至薨逝,喪我賢哲,虧我股肱,天不 整遺,痛惜何極!嗚呼!大廈方搆,旋失棟梁,巨川未濟, 遂亡舟楫。君臣之義,追痛益深,循省舊章,倍增感切。 卿一門裔嗣,朕必終始保持。況愿等弟兄,承卿教訓, 朕之志義,豈忘平生?縱卿不言,朕亦存信。比者卿在 之日,卻未見朕深心。今卿與朕長乖,方冀知朕誠志, 無以為念,發言涕零,是用躬述數行,貴寫所懷得盡。 臨紙遣使,不能飾詞,魂而有知,當體朕意』。」冊贈太師, 諡曰忠武。晟薨後,城鹽州,復鹽池,上賜宰臣新鹽,惻 然思晟,乃令致鹽于靈座。又時遣中使至晟第,存撫 諸子,教戒備至。聞愿等有一善,上喜形于色,眷遇終 始,無與晟比。

《李絳傳》:絳因奏對,極論中官縱恣,方鎮進獻之事。憲 宗怒,厲聲曰:「卿所論奏,何太過耶?」絳前論不已,曰:「臣 所諫論,于臣無利,是國家之利。陛下不以臣愚,使處 腹心之地。豈可見事虧聖德,致損清時?而惜身不言, 仰屋竊歎,是臣負陛下也。若不顧患禍,盡誠而論,旁 忤倖臣,上犯聖旨,以此獲罪,是陛下負臣也。且臣與 中官素不相識,又無嫌隙,祇是威福太盛,上損聖朝, 臣所以不敢不論耳。使臣緘默,非社稷之福也。」憲宗 見其誠切,改容慰喻之曰:「卿盡節於朕,人所難言者, 卿悉言之,使朕聞所不聞,真忠正誠節之臣也。他日 南面,亦須如此。」絳拜恩而退,宣宰臣令與改官,乃授 中書舍人,依前翰林學士。翼日,面賜金紫,帝親為《絳 擇良笏》賜之。

《容齋三筆》:「唐憲宗元和二年,製君臣事跡屏風。上以 天下無事,留意典墳,每覽前代興亡得失之事,皆三 復其言,遂采《尚書》《春秋後傳》《史記》《漢書》《三國志》《晏子 春秋》《吳越春秋》《新序》《說苑》等書君臣行事可為龜鑒 者,集成十四篇,自製其序,寫於屏風,列之御座之右, 書屏風六扇於中,宣示宰臣,李藩等皆進表稱賀。」 《唐書李玨傳》:「杜悰領度支有勞,帝欲拜戶部尚書,以 問宰相,陳夷行,答曰:『恩權予奪,願陛下自斷』。玨曰:『祖 宗倚宰相,天下事皆先平章,故官曰平章事,君臣相 須,所以致太平也。苟用一吏,處一事,皆決於上,將焉 用彼相哉』?」

《崔植傳》:植同平章事。穆宗問貞觀中治道最盛,何致 而然?植曰:「太宗資上聖,興民間,知百姓疾苦,故勵精 思治。又以房元齡、杜如晦、魏徵、王珪為之佐。君明臣 忠,聖賢相維,治致昇平,固其宜也。」

《卻掃編》:蔣伸為翰林學士,宣宗雅愛信。一日因語合 旨,三起三留,曰:「他日不復獨對卿矣。」伸不喻。未幾,以 本官同平章事。

《冊府元龜》:後唐莊宗初入汴時,張全義自雒赴覲,泥 首待罪,莊宗撫慰久之,以其年老,令人掖而升殿,宴 賜 盡歡,詔皇子繼岌、皇弟存紀等皆兄事之。 世宗顯德四年四月壬午,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李 穀扶疾見于便殿,宣令不拜,坐于御座側。穀始以車 駕南征大捷為賀,次以抱疾既久,請辭祿位。帝怡然 以勉之,且曰:「譬如家有四子,一子有疾,棄而不養,非 父之道也。朕君臨萬方,卿處輔相之位,君臣之間,分 義斯在,奈何以祿俸為言哉!」穀愧謝而退。

周太祖時翟光鄴權知京兆尹光鄴卒帝初聞訃至 慘然驚歎曰:「天不助余為治賢良之臣遽此奄忽非 獨予之不幸亦民之不幸也。傷哉。」

世宗顯德六年三月,樞密使王朴暴卒,帝聞之駭愕, 即時幸其第及柩前,以所執玉鉞卓地而慟者數四。 《南唐近事》:「元宗少躋大位,天性謙謹,每接臣下,恭慎 威儀,動循禮法,雖布素僚友,無以加也。一日御小殿, 欲道服見諸學士,必先遣中使數使宣諭,或訴以小 苦,巾裹不及冠褐,可乎?」常目宋齊丘為子嵩,李建勳 為史館,皆不之名也。君臣之間待遇之禮率類於此。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