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28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百八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八十九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百九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二百八十九卷目錄

 刀劍部紀事二

 刀劍部雜錄

戎政典第二百八十九卷

刀劍部紀事二[编辑]

《晉書輿服志》:「漢制,自天子至於百官,無不佩劍,其後 惟朝帶劍。晉世始代之以木,貴者猶用玉首,賤者亦 用蚌、金銀、玳瑁為雕飾。」

《束晳傳》:「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得銅 劍一枚,長二尺五寸,漆書,皆科斗字。」

王祥《王覽傳》:初,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 可服此刀。虔謂祥曰:「苟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 之量,故以相與。」祥固辭,彊之乃受。祥臨薨,以刀授覽 曰:「汝後必興,足稱此刀。」覽後奕世多賢才,興於江左 矣。

《王濬傳》:濬夜夢懸三刀於臥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 濬驚覺,意甚惡之,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 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及賊張弘殺益州刺史 皇甫晏,果遷濬為益州刺史。

《異苑》:「晉惠帝元康三年,武庫火,燒孔子履。高祖斬白 蛇之劍,咸見此劍穿屋飛去,莫知所向。」

《張軌傳》:南陽王模遺軌以帝所賜劍,謂軌曰:「自隴以 西,征伐斷割,悉以相委,如此劍矣。」

《桓溫傳》:「溫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彝為韓晃所 害,涇令江播豫焉。溫時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復讎。 至年十八,會播已終,子彪兄弟三人居喪,置刃杖中, 以為溫備。」

《張華傳》,武庫火,華懼,因此變作,列兵固守,然後救之, 故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履等盡焚 焉。時華見劍穿屋而飛,莫知所向。初,吳之未滅也,斗 牛之間,常有紫氣,道術者皆以吳方彊盛,未可圖也, 惟華以為不然。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 雷煥妙達緯象,乃要煥宿,屏人曰:「可共尋天文,知將」 來吉凶。因登樓仰觀。煥曰:「僕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 頗有異氣。」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天 耳。」華曰:「君言得之。吾少時有相者言吾出六十,位登 三事,當得寶劍佩之。斯言豈效與?」因問曰:「在何郡?」煥 曰:「在豫章豐城。」華曰:「欲屈君為宰,密共尋之,可乎?」煥 許之。華大喜,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入 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並刻題,一 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見焉。煥以南 昌西山北巖下土以拭劍,光芒艷發,大盆盛水,置劍 其上,視之者芒精炫目,遣使送一劍并土與華,留一 自佩。或謂煥曰:「得兩送一,張公豈可欺乎?」煥曰:「本朝 將亂,張公當受其禍,此劍當繫徐君墓樹耳。靈異之 物,終當化去,不永為人服也。」華得劍,寶愛之,常置坐 側。華以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報煥《書》曰:「詳觀劍文, 乃干將也,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耳。」 因以華陰土一斤致煥,煥更以拭劍,倍益精明。華誅, 失劍所在。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延平津,劍 忽於腰間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 龍各長數丈,蟠縈有文章,沒者懼而反,須臾光彩照 水,波浪驚沸,於是失劍。華嘆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 《終合》之論,此其驗乎?」

《郭翻傳》:「翻嘗墜刀於水,路人有為取者,因與之。路人 不取,固辭。翻曰:『爾向不取,我豈能得』?路人曰:『我若取 此,將天地鬼神所責矣』。」翻知其終不受,復沈刀於水, 路人悵焉,乃復沈沒取之。翻於是不逆其意,乃以十 倍刀價與之。其廉不受惠,皆此類也。

《鄧嶽傳》:「嶽子遐,襄陽城北沔水有蛟,常為人害。遐遂 拔劍入水,蛟繞其足,遐揮劍截蛟數段而出。」

《劉琨傳》:元帝轉琨為侍中太尉,并贈名刀。琨荅曰:「謹 當躬自執佩,馘截二寇。」

《慕容超載記》:「超字祖明,德兄北海王納之子。苻堅破 鄴,以納為廣武太守。數歲去官,家于張掖。德之南征, 留金刀而去。及垂起兵山東,苻昌收納及德諸子,皆 誅之。納母公孫氏,以耄獲免。納妻段氏方娠未決,囚 之於郡獄。獄掾呼延平,德之故吏也,嘗有死罪,德免 之。至是將公孫及段氏逃於羌中而生超焉。年十歲」 而公孫氏卒。臨終授超以金刀曰:「若天下太平,汝以 東歸,可以此刀還汝叔也。」平又將超母子奔於呂光。 及呂隆降於姚興,超又隨涼州人徙於長安。超母謂 超曰:「吾母子全濟,呼延氏之力,平今雖死,吾欲為汝 納其女,以答厚恩。」於是娶之。超自以諸父在東,恐為 姚氏所錄,乃陽狂行乞,秦人賤之,惟姚紹見而異焉勸興拘以爵位。召見與語,超深自晦匿,興大鄙之,謂 紹曰:「諺云『妍皮不裹,癡骨,妄語耳』。」由是得去來無禁。 德遣使迎之,超不告母,妻乃歸。及至廣固,呈以金刀, 具宣祖母臨終之言,德撫之號慟。

《劉曜載記》:曜坐事當誅,亡匿朝鮮,遇赦而歸,自以形 質異眾,恐不容於世,隱跡菅涔山,以琴書為事。嘗夜 閑居,有二童子入跪曰:「菅涔王使小臣奉謁趙皇帝, 獻劍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燭視之,劍長二尺,光澤 非常,赤玉為室,背上有銘曰:「神劍,御除眾毒。」曜遂服 之,劍隨四時而變為五色。

《赫連勃勃載記》:勃勃以叱干阿利領將作大匠,造百 鍊剛刀為龍雀大環,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曰:「古之 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 柔邇,如風靡草,威服九區,世甚珍之。

《南蠻傳文》:「日南西卷縣裔帥范椎奴也,嘗牧牛澗中, 獲二鯉魚化成鐵,用以為刀,刀成乃對大石嶂而」 之曰:「鯉魚變化,治成雙刀。石嶂破者,是有神靈。」進斫 之,石即瓦解。文知其神,乃懷之

《拾遺記》:「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黃帝伐蚩尢, 陳兵於此地,掘深百丈,猶未及泉,惟見火光如星。地 中多丹,鍊石為銅,銅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勁 利,土亦剛而精。至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 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一名掩日,以之指日, 則光晝暗。金陰也,陰盛則陽滅;二名斷水,以之劃水」, 開即不合。三名「轉魄」,以之指月,蟾兔為之倒轉。四名 「懸翦」,飛鳥游蟲過觸其刃,如斬截焉。五名驚鯢,以之 泛海,黥鯢為之深入。六名「滅魂」,挾之夜行,不逢魑魅。 七名「卻邪」,有妖魅者見之則伏。八名「真剛」,以之切玉 斷金,如削土木矣,以應八方之氣。其山有獸,大如兔, 毛色如金,食土下之丹石,深穴地以為窟,亦食銅鐵, 膽腎皆如鐵,其雌者色白如銀。昔吳國武庫之中,兵 刃鐵器,俱被食盡,而封署依然。王令檢其庫穴,獵得 雙兔,一白一黃,殺之,開其腹而有鐵膽腎,方知兵刃 之鐵,而為兔所食。王乃召其劍工,令鑄其膽腎以為 劍,一雌一雄,號「干將」者雄,號「鏌鎁」者雌。其劍可以切 玉斷犀,王深寶之,遂霸其國,後以石匣埋藏。及晉之 中興,夜有紫色衝牛斗。張華使雷煥為豐城縣令,掘 而得之。華與煥各寶其一,拭以華陰之土,光耀射人。 後華遇害,失劍所在。煥子佩其一劍,過延平津,劍鳴 飛入水。及入水尋之,但見雙龍纏屈於潭下,目光如 電,遂不敢前取矣。

《宋書禮志》:漢制,自天子至於百官,無不佩刀。《司馬彪 志》具有其制。漢高祖為泗水亭長,拔劍斬白蛇。雋不 疑云:「劍者,君子武備。」張衡《東京賦》:「紆黃組,腰干將。」然 則自人君至士人,又帶劍也。自晉代以來,始以木劍 代刃劍。

《謝莊傳》:世祖嘗賜莊寶劍,莊以與豫州刺史魯爽送 別。爽後反叛,世祖因宴集問劍所在,答曰:「昔以與魯 爽別,竊為陛下杜郵之賜。」上甚說,當時以為知言。 《符瑞志》:太宗為徐州刺史,出鎮彭城,昭太后賜以大 珠鹿盧劍。此劍是御服,占者以為嘉祥。

《南齊書高帝本紀》:前湘州刺史王蘊,太后兄子,少有 膽力,以父楷名宦不達,欲以將途自奮,每撫刀曰:「龍 淵太阿,汝知我者。」叔父景文誡之曰:「『阿答,汝滅我門 戶』。蘊曰:『答與童烏貴賤覺異』。」童烏,景文子絢小字;答, 蘊小字也。

《祥瑞志》:「世祖治盆城,得五尺刀一十口。」永明年曆之 數。

《王敬則傳》:敬則年二十餘,善拍張,補刀戟左右。景和 使敬則跳刀,高與白虎幢等,如此五六,接無不中。 《劉懷慰傳》:懷慰為輔國將軍,齊郡太守,上謂懷慰曰: 「齊邦是王業所基,吾方以為顯任,經理之事,一以委 卿。」又手敕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今賜卿玉環刀一 口。」

《梁書武帝本紀》,天監五年「夏四月丙申,廬陵高昌之 仁山獲銅劍二。七年夏四月戊寅,餘姚縣獲古銅劍 二。」

《席闡文傳》:「梁武帝之將起兵,闡文勸穎胄同焉,仍遣 客田祖恭私報帝,并獻銀裝刀,帝報以金如意。」 《王神念傳》:「神念,太原祁人也,嘗於高祖前手執二刀 楯,左右交度,馳馬往來,冠絕群伍。」

《魏書太宗本紀》:永興三年「三月己未,詔侍臣常帶劍。」 《蕭道成傳》:「賾孫昭業立,改年為隆昌。以黃門郎周奉 叔為冠軍將軍、青州刺史。奉叔諂諛為事,昭業甚悅 之,而專恣跋扈,無所忌憚。常從單刀二十口出入禁 闥,門衛莫敢訶止。每語人云:『周郎刀不識君』。」

《水經注》:梁國多池沼,時池中出神劍,到今其民像而 作之,號「大梁氏之劍也。」

西平縣有龍泉水,可以砥礪刀劍,特堅利,故有堅白 之論矣,是以龍泉之劍為楚寶也。縣出名金,古有鐵 官《北齊書綦毋懷文傳》,懷文造宿鐵刀,其法燒生鐵精, 以重柔鋌,數宿則成剛,以柔鐵為刀脊,浴以五牲之 溺,淬以五牲之脂,斬甲過三十札。今襄國治家所鑄 宿柔鋌,乃其遺法,作刀猶甚快利,但不能截三十札 也。《懷文》云。「廣平郡南幹子城。是干將鑄劍處。其土可 以瑩刀。」

《趙彥深傳》:彥深征穎川時,引水灌城,城雉將沒,西魏 將王思政猶欲死戰,文襄令彥深單身入城告喻,即 日降之,便手牽思政出城。文襄謂彥深曰:「吾昨夜夢 獵,遇一群豕,吾射盡獲之,獨一大豕不可得,卿言當 為吾取,須臾獲豕而進。」至是,文襄笑曰:「夢驗矣。」即解 思政佩刀與彥深曰:「使卿常獲此利。」

《周書劉璠傳》:武陵王紀稱制於蜀,以璠為中書侍郎。 璠苦求還,紀知必不為己用,乃厚其贈而遣之。臨別, 又解其珮刀贈璠曰:「『想見物思人』。璠對曰:『敢不奉揚 威靈,剋剪姦宄』!」

《隋書禮儀志》:「劍,案漢自天子至於百官,無不佩刀。蔡 謨議云:『大臣優禮,皆劍履上殿,非侍臣解之,蓋防刃 也。近代以木,未詳所起。東齊著令,謂為象劍,言象於 劍』。」周武帝時,百官燕會,並帶刀升座。至開皇初,因襲 舊式,朝服登殿,亦不解焉。十二年,因蔡徵上事,始制 凡朝會應登殿坐者,劍履俱脫。其不坐者,敕召奏事, 及須升殿,亦就席解劍乃登。納言、黃門、內史令、侍郎、 舍人,既夾侍之官,則不脫其劍,皆真刃非假,既合舊 典,弘制依定。又准晉咸康元年定令,故事自天子已 下,皆衣冠帶劍。今天子則玉具火珠鏢首,餘皆玉鏢 首,唯侍臣帶劍上殿。自王公已下,非殊禮,引升殿,皆 就席解而後升。六品以下無佩綬者,皆不帶。

《婆利傳》:「國人善投輪刀,其大如鏡,中有竅,外鋒如鋸, 遠以投人,無不中。」

《房陵王勇傳》:勇嘗文飾蜀鎧,上見而不悅,恐致奢侈 之漸,因而誡之曰:「我聞天道無親,惟德是與,歷觀前 代帝王,未有奢華而得長久者。汝當儲后,若不上稱 天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廟之重,居兆民之上?吾昔 日衣服,各留一物,時復看之,以自警戒,今以刀子賜 汝,宜識吾心。」

《瑯環記》:「唐太宗有古劍七星,隱顯隨於北斗,恆在燈 下試之,使人視,雲氣過斗,劍上逐星漸隱,頃刻不差。」 《通鑑·唐紀》:「唐初,職事官三品以上,賜金裝刀、礪石。」 《唐書·地理志》:「邠州貢剪刀,忠州、涪州貢文刀。」

《杜伏威傳》:「闞稜,伏威邑人也,貌魁雄,善用兩刃刀,其 長丈,名曰拍刀」,一揮殺數人,前無堅對。

《張文瓘傳》:文瓘字稚圭,貝州武城人。貞觀初,第明經, 補并州參軍。時李勣為長史,嘗歎曰:『稚圭,今之管、蕭, 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與屬僚二人皆餞,勣贈二人 以佩刀玉帶,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請,勣曰:『子無為 嫌,若某猶豫少決,故贈以刀,欲其果於斷。某放誕少 檢,故贈以帶,俾其守約束。若子才無施,不可焉用』」《贈 「孔帖。唐薛延陀,其弟統特勒入朝,帝以精刀賜之。 〈唐書李嗣業傳〉》:嗣業開元中從安西都護來曜討十 姓蘇祿,累功署昭武校尉,後應募安西,軍中初用陌 刀,而嗣業尢善,每戰必為先鋒,所嚮摧北。馬靈察為 節度,出戰必與俱。高仙芝討勃律,署嗣業及中郎將 田珍為左右陌刀將。

《李白傳》:「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 三絕。旻嘗與幽州都督孫佺北伐,為奚所圍。旻舞刀 立馬上,矢四集,皆迎刀而斷,奚大驚引去。」

《開元天寶遺事》:「貴妃父楊元琰,少時嘗有一刀,每出 入於道塗間,多佩此刀。或前有惡獸盜賊,則所佩之 刀鏗然有聲,似警於人也。元琰寶之。」

《獨異志》:吳道子善畫神,開元中,將軍裴旻居母喪,詣 道子於東都天宮寺圖神鬼數壁,以資冥助。答曰:「廢 畫已久,若將軍有意,為吾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勵, 獲通幽冥。」旻於是脫去衰服,若常時粧飾,走馬如飛, 左旋右抽,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 執鞘承之,劍透空而下,觀者數千人,無不悚慄。道子 「於是援毫圖壁,俄頃之際,魔魅化出,颯然風起,為天 下之壯觀。道子平生所畫,得意無出於是。」

《酉陽雜俎》:開元中,河西騎將宋青春驍果暴戾,為眾 所忌。及西戎歲犯邊,青春每陣常運臂大呼,執馘而 旋,未嘗中鋒鏑,西戎憚之,一軍始賴焉。後吐番大地 獲生口數千,軍帥令譯問:「衣大蟲皮者,爾何不能害?」 青春答曰:「嘗見青龍突陣而來,兵刃所及,若叩銅鐵, 我為神助將軍也。」青春乃知鉤之有靈。青春死後,鉤 為瓜州刺史李廣琛所得,或風雨後迸光出室,環燭 方丈。哥舒鎮西知之,求易以它寶,廣琛不與,因贈詩: 「刻舟尋化去,彈鋏未酬恩。」

鄭雲達少時得一劍,鱗鋏星鐔,有時而吼。常在莊居, 晴日藉膝玩之。忽有一人從庭樹窣然而下,紫衣朱 虯髮,露劍而立,黑氣周身,狀如重霧。鄭素有膽氣,佯 若不見。其人因言:「我上界人,知公有異劍,願借一觀鄭謂曰:「此凡鐵耳,不堪君翫,上界豈藉此乎?」其人求 之不已,鄭伺便良久,疾起斫之不中,忽墮黑氣著地, 數日方散。

大曆中,高郵百姓張存,以踏藕為業。嘗於陂中見旱 藕,梢大如臂,遂併力掘之,深二丈,大至合抱。以不可 窮,乃斷之,中得一劍,長二尺,色青無刃,存不之寶。邑 人有知者,以十束薪獲焉。其藕無絲。

《杜陽雜編》:上將欲幸奉天,自㩦火精劍出內殿,因歎 曰:「千萬年社稷,豈為狗鼠所竊。」即遂以劍斫檻上鐵 狻猊,應手而碎,左右皆呼萬歲。上曰:「若碎小寇,如斬 狻猊,不足憂也。」及乘輿遇夜,侍從皆見上仗數尺光 明,即火精劍也。建中二年,大林國所貢,云其國有山, 方數百里,出神鐵。其山有瘴毒,不可輕為採取。若中 「國之君有道,神鐵即自流溢,鍊之為劍,必多靈異。其 劍之光如電切,金玉如泥,以杇磨之,則生煙焰,以金 石擊之,則火光流起。」上始於行在,無藥餌以備將士 金瘡時,有裨將為流矢所中,上碎琥珀匣以賜之,其 匣則火精劍匣也。近臣諫曰:「陛下奈何以裨將金瘡 而碎琥珀匣?」上曰:「今兇惡逆恣,欲危社稷,是軍中藉 材用人之際而戰有瘡,如朕身之瘡也。昔太宗剪鬚 以付英公,今朕以人為寶,豈以劍匣為寶也?」左右及 中外聞者,無不感悅。

《清異錄》:安祿山得飛剛寶劍,欲奏上,乞封劍為「堅利 侯。」僚屬以為不可,力止之。

《唐書張興傳》:「興為饒陽裨將。史思明引眾傅城,興擐 甲持陌刀,重五十斤乘城。賊將入,興一舉刀輒數人 死,賊皆氣懾。」

《李光顏傳》:光顏字光遠,葛旃少教以騎射,每歎其天 資剽健,己所不逮。長從河東軍為裨將,節度使馬燧 謂曰:「若有奇相,終必光大。」解所佩劍贈之。

《李愬傳》:田弘正守鎮州,以愬帥魏博。長慶初,幽、鎮亂, 殺弘正。愬以玉帶寶劍遺牛元翼曰:「此劍吾先人嘗 以揃大盜,吾又以平蔡姦。今鎮人逆天,公宜用此滅 之也。」元翼感動謝曰:「敢有不承,而愛其死力。」乃下令 軍中勒兵以俟。會愬疾甚,不能軍,詔田布代之。 《高駢傳》:蕭勝納賄呂用之,求鹽城監,駢不肯。用之曰: 「仙人言鹽城有寶劍,須真人取之,唯勝可往。」駢許諾。 數月,勝獻銅匕首。用之曰:「此北帝所佩也,得之者兵 不敢犯。」

《顏彥暉傳》:彥暉為東川節度使,嘗會諸將堂上,養子 瑤尢親信,彥暉以所佩劍號「疥癆賓」,佩之,使侍左右。 嘗語諸將曰:「與公等生死同之,違者先齒疥癆賓。」眾 曰:「諾。」

《楊行密傳》:「行密寬易,善遇下,能得死士力。每宴,使人 負劍侍。陳人張洪因以劍擊行密,不中,近將李友禽 斬之。他日侍劍如故。」

《南詔傳》:異牟尋獻鐸鞘、浪劍、鬱刃。鐸鞘者,狀如殘刃, 有孔傍達,出麗水,飾以金,所擊無不洞,裔人尢寶月 以血祭之。鬱刃鑄時,以毒藥并治,取迎躍如星者,凡 十年乃成。淬以馬血,以金犀飾鐔首,傷人即死。浪人 所鑄,故亦名「浪劍。」

《王潮傳》:「王緒、劉行全合群盜據壽州,自稱將軍,劫豪 傑置軍中。潮自縣史署軍正,主廩庾。時望氣者言,軍 中當有暴興者,緒潛視魁梧雄才,皆以事誅之。眾懼, 次南安,潮語行全曰:『子美須眉,才絕眾,吾不知子死 所』。而行全怪寤,亦不自安,與左右數十人伏叢翳,狙 縛緒以徇。眾呼萬歲,推行全為將軍。辭曰:『我不及潮, 請以為主』。」潮苦讓不克,乃除地剚劍,祝曰:「拜而劍三 動者,我以為主。」至審知,劍躍於地,眾以為神,皆拜之。 審知讓潮,自為副,緒歎曰:「我不能殺是子,非天乎?」 《清異錄》:貞明末,帝夜於寢間擒刺客,乃康王友孜所 遣,帝自戮之。造雲母匣,貯所用劍,名匣曰「護聖將軍 之館。」

《南唐近事》:鄧匡圖為海州刺史,有野客潘扆謁之,鄧 不甚禮遇,館於外廄。忽一日,鄧命潘觀獵近郊,鄧妻 因詣廐中,覘扆棲泊之所,弊榻莞席,竹籠而已。籠中 有錫彈丸二枚,其他一無所有。艾夜扆從禽歸,啟籠 之際,忽為歎駭之聲,且曰:「定為婦人所觸,幸吾朝來 攝其光鋩,不爾斷婦人頸久矣。」圉人異之,乃聞於鄧。 鄧詰其由,室家,具以實告。鄧頗驚異,遂召潘升堂,屏 左右曰:「先生其有劍術乎?」潘曰:「素所習之。」鄧曰:「願先 生陳其所妙,使某拭目一觀,可乎?」潘曰:「何不可也?明 日公當齋戒三日,擇近郊平廣之地,可試吾術。」鄧如 其約。至期,命潘聯鑣而出。至城東,其始潘自懷袖中 出二彈丸,置掌中,俄有氣兩條,如白虹之狀,微微出 指端。須臾,上接於天,若風雨之聲,當空而轉,又繞鄧 之頸,左盤右旋千餘匝,其勢奔掣,其聲錚摐,雖震電 迅雷,無以加也。鄧據案危坐,喪精褫魄,雨汗浹體,莫 知己身之所從。乃稽首祈謝曰:「先生神術,固已知矣。 幸攝其威靈,無相見怖。」潘笑舉一手,二白氣復貫掌 中,若雲霧之乍收。數食間復為二錫彈丸矣。鄧自此禮遇彌厚,表薦於烈祖,納焉。其後欲傳之於人,一夕, 夢其師怒扆擅洩靈術,傳非其人,陰奪其法。既寤,不 復能劍矣。尋病終於紫極宮。

《尚書故實》:陶真白所著《太清宮》,一名《劍經》。凡學道術 者,皆須有好劍鏡隨身。又說「干將、莫耶劍皆以銅鑄, 非鐵也。」

《五代史馮暉傳》:暉復鎮靈武,時王令溫鎮靈武,失裔 落心,大為邊患。暉即請曰:「今朝廷多事,必不能以兵 援,臣願得自募兵以為衛。」乃募得兵千餘人。行至梅 戍,蕃裔稍稍來謁,暉顧首領一人,指其佩劍曰:「此板 橋王氏劍邪?吾聞王氏劍,天下利器也。」俯而取諸腰 間,若將翫之。因擊殺首領者。其從騎十餘人皆殺之。 裨將藥元福曰:「今去靈武尚五六百里,奈何?」暉笑曰: 「此裔落之豪,部族之所恃也。吾能殺之,其餘豈敢動 哉!」已而諸族皆以兵扼道路,暉以言譬諭之,獨所殺 首領一族求戰,即與之戰而敗走,諸族遂不敢動。 《雲仙雜記》:有術士於腕間出彈子二丸,皆五色,叱令 變化,即化雙燕飛騰,名燕奴。又令變即化二小劍交 擊,須臾復為丸,入腕中。

成都朱善存家世寶一劍,每生神芝,則天下宴清如 安、史。黃巢之亂,劍皆吐黑煙屬天,不差毫釐。

《續博物志》:鐸銷狀如刀戈,殘刃有孔傍達。出麗水,飾 以金,所指無不洞,裔人尢寶月,以血祭之,俗謂「天降 非人。」鑄鬱刃,置以毒藥,冶取躍如星者,淬以馬血成 之,傷一即死。刃劍以柔鐵為莖,幹不可純用鋼,純鋼 不折則缺。

《遼史聖宗本紀》:統和十四年「冬十月丙辰,命劉遂教 南京神武軍士劍法,賜袍帶錦幣。」

《八編類纂》:宋太祖欲伐江南,曹彬與諸將入辭。上謂 彬曰:「南方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 使自歸順,不須急擊也。」且以匣劍授彬曰:「副將而下, 不用命者斬之!」

《玉海》:「太平興國二年,吳越國王貢黃金錯刀四,銀錯 刀二十。修時貢也。」

《玉壺清話》:曹翰魏人,曹彬真定人,二曹皆著名。翰能 詩,宋太宗語曰:「朕覽卿詩,曾因國難披金甲,恥為家 貧賣寶刀。他日燕山磨峭壁,定應先勒大名曹。」朕甚 愛之。

《宋史真宗本紀》:咸平五年五月,代州進士李光輔善 擊劍,詣闕。帝曰:「若獎用之,民悉好劍矣。」遣還。

景德元年九月癸未,罷北面齎劍,內臣以劍屬主將。 《兵志》:景祐三年,詔廣南民家毋得置博刀,犯者并鍛 人,並以私有禁兵律論。先是,嶺南為盜者多持博刀, 杖罪輕不能禁,轉運使以為言,故著是令。

《張玉傳》:玉隸狄青麾下,築青澗招安砦,遇夏兵三萬, 有馳鐵騎挑戰,玉單持鐵簡出鬥,取其首及馬軍,因 號曰張鐵簡。以狀聞,仁宗曰:「真勇將也。」

《兵志》:「熙寧五年,帝匣斬馬刀以示蔡挺,挺謂製作精 而操擊便,乃命中人領工造數萬口,賜邊臣。鐔長尺 餘,刃三尺餘,首為大環。」

元豐元年冬,鄜延路經略使呂惠卿乞給新樣刀軍 器監欲下江、浙、福建路製造,帝不許,給以「內南庫短 刃刀五萬五千口。」

《稽神錄》:壽春屠者鄭就,家至貧,嘗夢一人自稱廉頗, 謂就曰:「可於里東掘地取吾寶劍,當令汝富,然不得 改舊業。」就如其言,果獲之,踰年遂富。後洩其事,於是 失劍。

《清異錄》:薛醜刀,圃里人。善栽植,凡花穿接,無不冠絕。 常持厚脊利刃,芟洗繁穢,人遂名此樣為「薛醜刀。」 朔方裨將,其父嘗夢朱衣黑幘人曰:「吾開陽長史,天 命以玉柄龍授君,若遇橐籥,翁宜付之。」後汾陽王誕 日,部曲競獻珍異,裨將以父所寶玉柄龍奉之,意汾 陽即翁也。得夢六日買是劍,既藏四年,歸汾陽。 唐劍具稍短,常施於脅下者,名「腰品。」隴西人韋景珍 有《四方志》,「呼盧酣酒,衣玉篆袍珮玉。」兒腰品修飾 若神人。李太白嘗識之,見《感寓》詩云:「玉劍誰家子,西 秦豪俠兒。」謂景珍也。

《夢溪筆談》:錢塘有聞人紹者,常寶一劍,以十大釘陷 柱中,揮劍一削,十釘皆截,隱如秤衡,而劍鋒無殲跡。 用力屈之如鉤,縱之鏗然有聲,復直如弦。關中种諤 亦畜一劍,可以屈置盒中,縱復直。張景陽《七命論》劍 曰:「若其靈寶,則舒屈無方。」蓋自古有此一類,非常鐵 能為也。

唐人詩多有言「吳鉤」者,吳鉤,刀名也。刀彎,今南蠻用 之,謂之「葛黨刀。」

古劍有「沈盧、魚腸」之名。沈盧謂其湛湛然黑色也。古 人以劑鋼為刃,柔鐵為莖榦,不爾則多斷折。劍之鋼 者,刃多毀缺,巨闕是也,故不可純用劑鋼。魚腸即今 燔鋼劍也,又謂之「松文」,取諸魚燔熟,褫去脅,視見其 腸,正如今之燔鋼劍文也。

《中吳紀聞》:「干將墓,今匠門城東數里。頃有人耕其旁
考證
忽青蛇上其足,其人據以刀誅之,上半躍入草中不

可尋,徐視其餘,乃劍也。入墓欲持歸,則不見矣。」方子 通書載其事。

《道山清話》:魏公一日至諸子讀書堂,見臥榻枕邊有 一劍,公問儀公何用,儀公言夜間以備緩急。公笑曰: 「使汝果能手刃賊,賊死於此,汝何以處?萬一奪入賊 手,汝不得為完人矣。古人青氈之說,汝不記乎?何至 於是也?吾嘗見前輩云:『夜行切不可以刃物自隨,吾 輩安能害人,徒起惡心,非所以自重也』。」

《宋史岳飛傳》:初,兀朮有勁軍,皆重鎧,貫以韋索,三人 為聯,號「拐子馬」,官軍不能當。是役也,以萬五千騎來, 飛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陣,勿仰視,第斫馬足。拐子馬 相連,一馬仆,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敗之。 《通鑑宋紀》:水軍都統制徐文勇力過人,揮刀五十斤, 所向無前,眾呼為「徐大刀。」

劉錡誓守順昌,軍士皆奮。男子備守戰,婦人礪刀劍, 爭呼躍曰:「平日人欺我《八字軍》,今日我當為國家破 賊立功!」

《玉海》:「乾道元年,命軍器所造鴈翎刀,以三千柄為一 料。」

《茅亭客話》:于生名元,字元之,成都人也。庚子歲,遇賊 據城,謂愚曰:「某家他物俱可不顧,所寶惟一刀耳。」開 房令愚視之,於昏黑處見光芒丈餘,細辨之,乃刀也。 因問所得之處,云:「某故父於偽蜀制誥賈舍人下及 第。是年冬,遊青城迴,至溫江縣,泛舟而歸,見百花潭 側漁人釣獲鯉魚一雙,長尺餘,買之歸家。時當寒沍」, 煖酒炙魚,且禦凝冽。食魚棄骨,侍婢云:「一魚骨黑,乃 鐵也。」使匠辨之,真鐵爾。遂煉成此刀。今遭厄難,陷在 賊中。城破之日,刀與人孰存?此刀先喪,吾亦喪矣。吾 若先喪,不知刀歸誰氏?此刀非常,宜見賞,他日為吾 善誌之于生。於賊中憂憤而卒。城陷日,家遭焚掠,其 刀果不知存亡。因敘其言以記之。

《避暑錄話》:劉原甫博物多聞,前世實無及者。在長安 有得古鐵刀以獻,製作極巧,下為大環,以纏龍為之, 而其首類鳥。人莫有識者。原甫曰:「此赫連勃勃所鑄 龍雀刀,所謂大夏龍雀者也。鳥首蓋雀云。」問之,乃种 世衡築青澗城,掘地所得,正夏故疆也。

《春渚紀聞》:祝舜俞察院言其伯祖隱居君與張乖崖 公居處相近,交遊最密。公集首編《寄祝隱居》二詩是 也。隱居東垣有棗合拱矣,挺直可愛。張忽指棗謂隱 居曰:「子丐我,勿惜也。」隱居許之。徐探手袖間飛一短 劍,約平人肩,斷棗為二。隱居驚愕,問之,曰:「我往受此 術於陳希夷,而未嘗為人言也。」又一日自濮水還家, 平野間遙見一舉子乘騾徑前,意甚輕揚,心忽生怒。 未至百步,而舉子騾避道。張因就揖,詢其姓氏,蓋王 元之也。問其引避之由,曰:「我視君昂然飛步,神韻輕 舉,知必非常人,故願加禮焉。」張亦語之曰:「我初視子 輕揚之意,忿起於衷,實將不利於君。今當回宿村舍, 取酒盡懷。」遂握手俱行,共話通夕,結交而去。

《徂異記》:「武勝之嘗於江灘見雷公逐一黃蛇。或以石 投之,鏗然有聲。雷公飛去,乃一銅劍。」

《聞見後錄》:近歲犍為、資官二縣接境地名龍透,向氏 佃民耕田,忽聲出地中,耕牛驚走,得銅劍一,長二尺 餘,民持歸,挂牛闌上。入夜,劍有光,闌牛盡驚,移之舍 中,其光益甚,民愚亦驚懼,擲於戶外,即飛去,蓋神物 也。士聶椿云:「向,其婦家也。」

《雲煙過眼錄》:篦刀一,其鐵皆細花文云此乃用銀片 細剪,又以鐵片細剪如絲髮,然後團打萬搥,乃成自 然之花。其靶如合色烏木,乃西域雞舌香木也。此乃 金水總管所造刀也,上用「滲金鐫錯造」五字,斌鐵自 有細文如雪花,以銀和鐵摶打,恐非也。

「劉漢卿所藏回回刀,小口,背上皆金紫金錯。回回書 內,金錯出一人面獸精,甚聞回回國王所佩者。」 《元史管如德傳》:「如德為湖北招討使,總管本部軍馬, 佩金符。丞相阿朮南攻宋,如德以軍為如鋒,先登陷 陣,擒其帥張都統等。進軍佳山江上,復大戰,招安諸 郡俱下。世祖以寶刀賜如德,及與敵戰,刀刃盡缺。宋 平,入」覲,如德以刀上呈曰:「陛下向所賜刀,從軍以來, 刀缺如是矣。」帝嘉其樸。

《張弘範傳》:弘範賜錦衣玉帶,弘範不受,以劍甲為請。 帝出武庫劍甲,聽其自擇,且諭之曰:「劍,汝之副也,不 用令者,以此處之。」

《王珣傳》:珣嘗行凌水濱,得一古刀,其背銘曰:「舉無不 克,動必成功。」常佩之,每有警必先鳴,故所向皆捷。 《王英傳》:英字邦傑,益都人,性剛果,有大節,膂力絕人, 善騎射,襲父職為莒州翼千戶。父子皆善用雙刀,號 之曰「刀王。」

《瑯環紀》:東美有古劍,其子得之甚奇。上有篆書十六 字,極古不可辨。太白見之曰:「是薛燭劍也。」其文曰:「終 歸之野,鑿鐵鍊精,薛燭是造,百日斯成。」

《兵略纂聞》:孫炎為處州總制時,上方事延攬秀民伏匿山谷中未肯出。青田劉基最知名,使者再往不出, 以一寶劍奉炎,炎以為劍當獻天子,斬不順命者,我 人臣不可私受,作詩封還之,仍草數千言,陳天時人 事。

《明會典》:「永樂元年奏准,腰刀靶通用斜皮為飾。 成化十五年題准、各衛歲造長鎗,每三根改造麻紥 大砍刀一把。」

弘治十三年,令各司府造斬馬大刀解部。山東二千 五百把。河南二千把,浙江四千把。福建二千把。江西 一千五百把,南直隸二千五百把。又奏准、成造拒馬 木二千架,竹牌二千面,滾刀五千把

正德四年,奏准以遼東各衛先年所造弩弓及瀋陽、 海州二衛麻紥斬馬刀,教人學古射馬砍馬之法。又 以金州衛斬馬刀分給遼陽東西邊堡軍,隨宜試用。 《菽園雜記》:莊浪參將趙妥兒,土人也,嘗馬蹶,視土中 有物,得一刀甚異,每地方將有事,則自出其鞘者寸 餘,鞘當刀口處,常自割壞,識者云,「此靈物也,宜時以」 羊血塗其口。妥兒賴其靈,每察見出鞘,則預為之備, 以是守邊有年無敗事。太監劉馬兒還朝,日求此刀 不與,以是掩其功,不得陞。

王《弇州史料》大司馬劉天和總制三邊,萃群帥而誓 之,大出,賜金為牛酒饗士。陳二寶劍堂皇,指左劍曰: 「有將不用命者徇此。」指右劍曰:「有卒不用命者徇此。」

刀劍部雜錄[编辑]

《禮記曲禮》:「進劍者左首。」按注:「進亦遺也。」首,劍弣環也。 客在右,主人在左,劍首為尊,以尊處與主人也。假令 對授,則亦左首,首尊,左亦尊為宜也。受弓劍者以 袂。按《注》謂以衣袂承接之,不露手也。凡以弓劍苞 苴簞笥問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按《注》:使者受命 之時,操持諸物,即習其威儀進退,如至彼國之儀容 也。

《少儀》:「觀君子之衣服,服劍乘馬,弗賈。」按:注:「貴貴之道, 以廣敬也。」刀卻刃授穎,削授拊。凡有刺刃者以授 人,則辟刃。按《注》:「穎,刀環也。削,曲刀也。拊,刀把也。辟,偏 也。謂不以刃正向人也。」乘兵車,出先刃,入後刃。按 《注》:「入後刃,不以刃向國也。」

《周禮考工記》:「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遷乎 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

《亢倉子政道篇》:「蜚景之劍,威奪白日,氣盛紫蜺,以之 刲穫,則其與劂刃也無擇。及夫凶邪流毒,沸渭不靖, 加之運掌之上,則千里之內不留行矣。」

《墨子》:「古者聖王為猛禽狡獸,暴人害民,於是教民以 兵。行日帶劍而刺,則入,擊則斷,旁擊而不折。此劍之 利也。」

《淮南子主術訓》:「握劍鋒以離北宮子、司馬蒯蕢不使 應敵。操其觚,招其末,則庸人能以制勝。」

《氾論訓》「薛燭庸子見若狐甲於劍,而利鈍識矣。臾兒 易牙,淄、澠之水合者,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

劉勰《新論》:「棠谿之劍,天下之銛也。用之穫稻,曾不如 鉤鐮之功也。」

《中華古今注》:漢世傳高祖斬白蛇劍長七尺,漢高祖 自稱提三尺劍而取天下。有問余者,余告之曰:「漢高 為泗上亭長,送徒驪山,所提劍理應三尺耳。後富貴, 別得七尺寶劍,舍舊而服之。漢之後世,惟聞高祖以 所佩劍斬白蛇,而高祖嘗佩此劍,即斬蛇之劍也。」 《游宦紀聞》:「己丑秋孟訪一親舊,出示古物數種,皆所 未」見。一刀長可七八寸,微彎,背之中有細齒如鋸,末 有環。予退而考諸傳紀,乃知其為削。《考工記》:築氏為 削,長尺、博寸,合六而成規,此所以微彎也。鄭氏謂之 書刀,以滅青削槧,如仲尼作《春秋》筆削是也。蕭、曹皆 秦刀筆吏。師古曰:「刀所以削書也。」古用簡牒,皆以刀 筆自隨。鄭氏又謂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刀;五 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如此,是刀與削分為二物 也。鄭氏曰:「刃,刀劍之屬。削,今之書刀。」孔安國曰:「赤刀 赤刃削。」《少儀》曰:「刀卻授拊。」鄭氏曰:「穎,環也。拊,把也。」《釋 名》曰:「刀,到也。其末曰鋒,若鋒刺之利也。其本曰環,形 似環也。」然則直而本環者,刀也;曲而本不環者,削也。 予所謂有齒如鋸者,正《釋名》所謂「若鋒刺之利者。」但 其本有環,又不可名之以削。古人製作精微,必有所 本。更俟請教於博洽君子云。

《繼古藂編》:「金錯刀,名一而義二,錢一也,刀一也。」《漢·食 貨志》:「王莽更造大錢,又造錯刀,以金錯,其文曰:一刀 直五千。」此錢也。《續漢書輿服志》:「佩刀,乘輿黃金通身 雕錯,諸侯黃金錯環。」《東觀漢記》:「賜鄧通金錯刀。」此刀 也。《文選》張平子《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 英瓊瑤。」杜詩云:「金錯囊徒罄,銀壺酒易賒。」韓詩云:「聞

道松醪賤,何須恡錯刀。」及梅聖俞詩云:「爾持金錯刀
考證
不入鵝眼貫。」若此則指為錢矣。孟浩然詩云:「美人聘

金錯,纖手膾紅鱗。」錢昭度詩:「荷揮萬朵玉如意,蟬弄 一聲金錯刀。」若此則指為刀矣。詩家用之不同,故分 白之。

考槃餘事,「自古各物之製,莫不有法傳流,獨鑄劍之 術不傳,典籍亦不之載,故今無劍客,而世少名劍。今 所見有屈之如鉤,縱之鏗然有聲,復直如絃,亦非常 鐵能為也。吾輩設此,縱不能以禦暴敵強,亦可壯懷 志勇。不得古劍,即今之賓劍,如雲南製者,懸之高齋, 俾豐城隱氣,化作紫電白虹,上燭三台斗垣,令熒熒」 夜光,爍彼欃槍,慧孛不敢橫焰逞色,豈果迂哉? 《太平清話》傳云:「天遯劍術,遯法之最高者。」乃《九國志》 云:俠客劍術皆鬼為陰物,神仙清淨事異於此。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