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第05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五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五十六卷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五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五十六卷目錄

 律呂部彙考十

  明黃佐樂典二太簇章第三 夾鐘章第四

樂律典第五十六卷

律呂部彙考十

[编辑]

《明黃佐樂典二》

[编辑]

《太簇章第三》

[编辑]

太簇之均,應孟春,中氣斗建寅,合辰亥。其數七十二, 律八寸為宮。子聲半數三十六,律四寸。變數三十五, 律三寸八分四釐強。

《通》曰:「太簇者何?太亦為泰,蓋言大也,簇亦為族,奏也, 進也,太奏進陽氣而發達萬物也。孟春中氣者何?雨 水是也,寅,引也,斗建之辰,位於東北維。杓建寅,昏參 中,衡建寅,夜半軫中,魁建寅,旦尾中。」日出卯正二刻入酉初二刻 三陽開陰而成《泰》,是謂「陬月」,其宿箕尾。

「斗循天而南至于尾,為宮臣。」 又南至于箕,為風師。天津也。

其分野:燕、幽州。周禮曰其山鎮醫無閭其川河泲合辰者何?日躔,娵 訾之次在亥,與寅合也。

自危十二度至奎初度,為娵訾之次。娵諏同,訾觜同,謂營室、東壁二星也。娵訾之歎,則口開方。營室、東壁,四方似口,故因名云。分野豕韋氏之虛,故又謂之《豕韋》焉。

《律書生鐘分》曰:「寅九,分八。」三自丑三分二「九分」者,本《黃鐘》之 寸數也。以三乘丑上數,得之。三分為丑上數八者,得黃鐘全 數九分之八也。四丑下數得之。八為丑下數四謂四其實四二如八黃 鐘之實:以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寸法,凡得一萬 九千六百八十三者八,故太簇之實十五萬七千四 百六十四。雖分自黃鐘九分之八,然益林鐘全數三 分之一,亦無不同也。又置八於寅而三之。林鐘上生故四其實 三其法卯二十四,辰七十二,巳二百一十六,午六百四 十八,未一千九百四十四,申五千八百三十二,酉一 萬七千四百九十六,戌五萬二千四百八十八,亥則 得太簇之實。以律法計之,八寸約以分法。二千一百八十七 七十二、《爾》其譜曰四半之,則「《三十六律》四寸也。」其譜曰高五「變 半律生」,自變林鐘七萬七千六百七十二,計三寸八 分四釐五毫六絲六忽八初,約以分法得三十五,小 分二百一十六,舉大數則三十六爾。譜同上當為林鐘 之徵,以子聲半數應之。無射之角、中呂之羽,則以變 半數應之。《顓帝曆》首建寅,律首應鐘者何?斗建寅,則 日月會於亥故也。

其自為宮也,南呂為徵,姑洗為商,應鐘為羽,蕤賓為 角,大呂為變宮,夷則為變徵。其應聲也,於夷則為變 徵,於夾鐘為變宮,於無射為角,於中呂為羽,於黃鐘 為商,於林鐘為徵。調起蕤賓,應鐘六變為羽,角八變 為徵,商九變,返於其宮。《大合樂》,角羽倡,姑洗商徵和, 夷則應之。

《通》曰:「太簇律本八寸為管,則七寸七分虛;三分龡口, 則其數六十九,合有聲、無聲而計之也。」律書曰七寸七分二商 七音六孔,太簇為宮。自吹口至底中翕聲八寸南呂為徵:去吹口五寸三 分《姑洗》為商。去吹口七寸一分應鐘為羽,去吹口四寸六分六釐《蕤賓》 為角,去吹口六寸二分八釐大呂為變宮:去吹口四寸一分八釐三毫《夷則》 為變徵,去吹口五寸五分五釐一毫附律娶妻,則南呂代宮,以變宮 大呂為角。呂生子,則姑洗代宮,以變徵夷則為角。此 謂「正聲。」三調,流轉用事,三分損一。下生南呂者,太簇 之實八寸三分其實得二寸六分以為法。下生者,倍 故南呂五寸三分。

舊法:下生者,倍其實,得十六以為法。三其一,得三以分其法。用十五,得三者五,為五寸;餘一,為三分寸之一。合之為《南呂》。

黃鐘、大呂天樞之氣,居其所不動,故不為他均所役。 惟太簇始以全律聲應黃鐘,為商;於林鐘徵,則半聲 應於無射角於中呂羽於夾鐘,變宮;於夷則變徵,則 變半聲應建律,運曆以應六十日。「甲寅,林鐘之徵也; 丙寅,中呂之羽也;戊寅,太簇之宮也;庚寅,黃鐘之商 也;壬寅,無射之角也。」調起角羽而並奏之。蕤賓六變, 中呂之羽,八變林鐘之徵,應鐘六變無射之角,八變 黃鐘之商。蓋太簇引商刻羽,應鐘從宮,一變《蕤賓》。為徵 二變《大呂》:為商三、《變夷則》為羽四變《夾鐘》。為角五變《無射》。變宮 六變,中呂。變徵七變黃鐘八變林鐘九變太簇。凡宮倡 商和,黃鐘之管角、羽並起,則南呂之管宮、徵相應,及 應夷則之羽、中呂,則宮無非角矣;林鐘之管宮、徵相 應,則太簇之管角、羽並起,及應夾鐘之徵、無射,則徵 無非羽矣。此《大合樂紀》,宮、角以倡,而徵、羽和之,五聲 所以用其四也。奏黃鐘,則南呂以羽合姑洗為慢角;歌大呂,則無射以羽,合中呂為《清角》;九變自蕤賓歸 大呂,奏太簇,則應鐘以羽,合蕤賓為《清徵》;歌《應鐘》,則 夷則以羽,合圜鐘為《流徵》;九變自姑洗歸應鐘。蓋金 鏞、圜鐘、玉磬,夷則登歌在上,樂之聲也。夷則坤維中 呂、㢲維太簇,艮維應鐘、乾維宮縣,在下,樂之體也。應 鐘居終而黃鐘為始,太簇居終而夾鐘為始。夷則於 南呂,中呂於蕤賓,皆穆羽對待而聲應流行,樂之序 也。羽縵於角,徵流於商,旋宮五,降於一均之中,樂之 節也。節奏合而成文。故黃鐘之羽合函鐘之徵為同, 以倡,太簇之羽合南呂之徵為同,以和咸池,《承》雲:「九 韶興矣。」乃若變宮大呂為南呂角,變徵夷則為姑洗 角,此太簇之均不以二變為調,非終亡所用也。

俗樂:太簇為宮,曰中管高宮,姑洗為商,曰中管高大食;應鐘為羽,曰中管高般涉,大呂為變宮,曰中管高大食角。舊無此調,《宋樂髓經》增之,不過黃鐘之商爾,奏則與正平相出入。

金奏特鏞高二尺五分,兩舞相距一尺二寸,兩銑相 距一尺六寸;編鐘高九寸四分,兩舞相距五寸三分, 兩銑相距七寸二分;清聲編鐘高六寸八分,兩舞相 距三寸六分,兩銑相距四寸八分。金錞高三尺六寸 六分,廣二尺四寸;金鐲高二尺,廣一尺六寸;金鐃高 八寸,廣四寸;金鐸高一尺六寸,廣八寸;特磬鼓長二 尺四寸,博五寸二分,股長一尺六寸,博八寸,皆厚一 寸九分。編磬,鼓長一尺三寸二分,博二寸九分,股長 八寸八分,博四寸三分,皆厚二寸。清聲編磬,鼓長一 尺一寸二分,博二寸,股長七寸二分,博三寸六分,皆 厚一寸七分。鞞鼓高一尺二寸,面廣一尺六寸。 通曰特鏞鉦一尺四寸,編鐘鉦六寸二分,《清》鐘鉦四 寸二分。

晉南渡時,會稽得古鐘,長七寸二分,口徑四寸半。

今制編鐘與清聲同。

今《太常》二鐘,俱高六寸六分,兩舞四寸七分,銑四寸九分,甬長一寸四分。正聲重九斤七兩,清聲重十三斤。

與編磬二,皆清者,反重厚異古制矣。

編磬,股長九寸,博四寸九分,鼓一尺三寸六分,博三寸五分:皆厚一寸一分。清磬股長九寸一分,博四寸五分,鼓一尺三寸八分,博三寸五分:皆厚二寸一分。

凡言樂者必曰鐘、鼓,蓋鐘為秋分之音而屬陰,鼓為 春分之音而屬陽。「金奏待鼓而後進」者,雷發聲而後 群物皆鳴也。「鼓復用金以節樂」者,雷收聲而後蟄蟲 坏戶也。以晉鼓鼓金奏者,陽為陰倡也,《鼓人》與《鎛師》 掌之。鎛者,如鐘而大,以金錞和鼓。

一名「錞于」 ,高下長短不等,大者高三尺六寸六分,圍二尺四寸,重三十斤;小者高一尺二寸五分,上徑長八寸四分,闊七寸七分,下口徑長六寸三分,闊五寸八分,鈕高八分,闊二寸,重十一斤;又有高一尺一十七分,上徑長七寸二分,闊五寸九分,下口徑長六寸,闊五寸,重十四斤。弱皆上大下小而甚薄。又有作銅馬鈕者,繫而縣之。用器盛水於下,以芒莖當心跪注而手振之。與水應聲若雷發。

以金鐲節鼓。

鉦也。《詩》曰:「鉦人伐鼓。」 亦有小者,高一尺一寸八分,柄長六寸,徑二寸二分,上徑長九寸七分,闊六寸四分,下徑長一尺一寸九分,闊八寸六分,重六十三斤,過於厚矣。今半之銅錫加鉛,乃薄而濁。

以《金鐃》止鼓。

小鉦,似鈴,或如小銅疊,長六寸九分,徑四寸,重一斤四兩。又有六寸六分,徑三寸九分重一斤者。

以金鐸通鼓。

兩,司馬夾舞者,左振鐸,則一鼓一擊;而左右振鐸,則一鼓一擊而右大鈴也。高六寸八分,柄長四寸七分,上徑長三寸九分,橫三寸,下徑長四寸四分,橫三寸六分,重七斤三兩。中有金舌,二人夾振之,前擊鐘,次擊鼓,進則進,止則止。蓋六軍之制,三三而居,其間相遠,故振鐸以通之,令軍中合進止也。大將行師,戰以「錞于」 ,儆之。審聲以戰,以鐲為節,聞鐃則退也。

陰為陽和也,鐘師掌之,以鐘鼓奏。《九夏》掌縵樂燕樂, 凡天子賓公及尸,入門,而金奏作,即次而金奏闋,工 乃升歌,歌闋,下管。奏縵樂,則金奏復作,及奏燕樂亦 如之。四金度數必用太簇者,以其為黃鐘之商。商,金 也,聲應夾鐘,春分之氣鼓也。

伶州鳩曰:「大鈞有鎛無鐘。」 正謂太簇之鐘,附於黃鐘編縣,而其均止縣鎛。《博古圖》云四金不用律呂,特用以為節檢,而與鼓相聞。恐不然。

祭祀,籥師鼓其羽籥之舞,別有鞀鼓。小師教瞽矇,播 之而金奏,則合止干戚。此文武之所以進退得齊者 與!

登歌大琴、大瑟,皆長《正度》七尺二寸,廣一尺六寸。大絃二百一十六絲,中絃一百四十四絲,小絃九十六 絲。中琴,《長正度》三尺六寸,大絃七十二絲,小絃三十 六絲。

《通》曰:黃帝之奏《咸池》也,帝顓頊實處空桑,乃登為帝, 好其音,乃令飛龍作效八風之音,命之曰《承雲》。此咸 池、承雲之所由名也。

雲門之樂,雲和之琴瑟,謂取材於雲土,以南往北,恐或未然。蓋以雲紀官,欲其和於朝耳。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為三十九分;元士八十一,則承之為全律,此人與天調者也。是則《空桑》亦當自人言矣。《山海經》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東望沮澤,南望沙陵,西望泯澤,乃河、洛之陰也。今陳留縣南十五里有空桑城,註曰:「山產琴瑟,材。」 蓋附會耳。陳暘指顓帝為是。

或曰:「大琴五尺七寸,用桑木。」非也。易通卦驗曰夏日至鼓蕤賓之琴木 用桑大瑟二十五絃,宮處於中,左右商、徵、角、羽五聲,具 二十五闋:泰帝使素女鼓五十絃之瑟而聲悲帝乃半之名之曰頌瑟。舜時 拌十五絃之瑟,益之八絃黃鐘之均,七音各分清濁。 大呂之均,則五音而已。清角倡而流徵,和之常用者 十九絃,其餘四絃謂之番。番之為言贏也,與巢笙簧 合用七音奏縵樂,名之曰雅瑟。或以《頌》合。《雅》為《咸池 承》雲云。琴譜以雅瑟為雲和八尺一寸中琴長三尺八寸,隱間三尺 六寸,因大琴半之,上有五絃,《堯》作《神人暢》加二絃,以 合君臣之恩。

凡琴,有暢、有操,有引、有弄。和樂而作者,命其曲曰《暢》,言達則兼善天下而美暢其道也。憂愁而作,命其曲曰《操》,言窮則獨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引者,進德修業,申達之名也。弄者,情性和適,寬泰之名也。堯郊天地,祭神,座上有響,誨堯曰:「水至方為害,命子救之。」 堯乃作歌曰:「清廟穆兮承予宗,百寮肅兮於寢堂。醊禱」 進福求年豐。有響在座,「敕予為害在元中。欽哉昊天德不隆。」 承命任禹寫中宮,制其弄,名為《神人暢》見《古今樂錄》。蓋後人擬作。

其徽十有三,

十三徽,太簇律十二徽,夾鐘十一徽,姑洗十徽,中呂九徽,蕤賓八徽,林鐘七徽,為君律中黃鐘之宮六徽,夷則五徽,南呂四徽,無射三徽,應鐘二徽,黃鐘一徽,大呂凡定七絃、應徽以取聲,自臨岳下際至龍齦含絃處,即以君徽為中界。君徽至臨岳,即以無射為中界;無射至臨岳,即以黃鐘為中界。其黃、應、南夷四徽,用泛調取定,以太簇翻到龍齦徽乃定矣。自此之外,不復有聲。

其在雲和,中琴倍準,第二絃,商應徵。

自七徽至龍齦一尺八寸為倍準次絃,則太簇之律,固起於龍齦,而為商之初矣。姑洗應於十三徽之左,為角,中呂應於十一徽,為清,《角林》徵應於十,南羽應於九,黃清少宮應於八之右,然其間二與四絃應於十徽也。則徵與散徵應之。夾鐘在龍齦內三尺八寸,雖皆為徵調,然太簇應清徵,夾鐘應流徵。

第七絃少商,生於林鐘半律;

林鐘生太簇,半律即三尺六寸也。故七絃之太清,起於龍齦,為少商之初,少角應於十二,少徵應於十,少羽應於九,與次商絃同。四絃林鐘為宮,則以七絃應之,合樂太簇為徵。

中準第二絃商承宮。

自七徽至四徽九寸為中準。次絃七徽,承宮而為商,六左為角,六右為徵,五為羽,四五間為宮。按下則《夾鐘》。

第七絃少商,亦承宮。

七絃承宮而為商,六左為角,六右為徵,五為羽,四五間為宮,按下則夾鐘清。

《半準》第二絃,太簇兼夾鐘。

四徽至臨岳四寸五分為半準。次絃起龍齦,初有四聲,皆正聲。八徽以後有五聲,皆少聲。四徽以下有五聲,皆少少聲。一徽之後有二聲,益小。

第七絃少商,亦兼夾鐘,清聲。

《龍齦》以後有四聲,皆少聲;《八七間》以後有五聲,皆少少聲。「一徽」 之後有四聲,猶為少少,又一聲,則為少少少。

在《空桑》,每取聲,則殺其三寸焉。

宮為散聲,商,應於十一徽,內三尺二寸,徽外四寸;角,應於九徽,內二尺八寸五分,外八寸五分。按上一律為《林鐘》,則應於八徽,如黃鐘之中呂。餘可類推。

其第一絃宮應角,則蕤賓也。角絃律中函鐘,按上取 以為宮;太簇為角,來自無射之均,以少宮奏之;姑洗 為徵,來自南呂之均,以少商奏之。第四絃南呂,則承 雲和為羽。故大合樂,黃鐘之絃,起羽而應角,是謂「揚 白雪,發清角」;太簇之絃,起徵而應宮,是謂「涉綠水,奏 流徵。」人所以生生同天地者,知水不可不崇,而禮火則卑之。此坎離交。而徵羽出心腎者也。郭敏修凡宮調, 五絃十徽應七絃散聲,四絃十徽應六絃散聲,二絃 十徽應四絃散聲,大絃十徽應三絃散聲,惟三絃獨 退於十一徽應五絃散聲者,南呂生姑洗也。商調則 於二絃、十二徽應四絃散聲,而合南呂,則於五絃、十 一徽應焉。其自為宮也,姑洗為商,聲之相應皆如之。 合瑟則琴七徽,第二絃以左手食指按右手中指,勾 第七絃如之。瑟外二三絃,以右手食指連勾,內十五 十六絃,左手指法如之。及為宮與少宮,惟和《黃鐘》。

中琴,第二絃合簫管四字,第七絃合高五字,雖宮與少宮亦同。

「黃鐘宮聲嘽緩,必小大相成」;濟以南呂;太簇商聲麤 厲,必終始相生;合以林鐘羽縵於角,得姑洗中聲,則 節奏成文,而五音備矣。太簇之羽,合南呂之徵,得蕤 賓,為角亦如之。故自中聲以降五,降一周,聲闋而息。 罷退也前聲已息,以待後聲;靜而優柔,以成平和。五降 不息,則雜聲並奏《鄭》《衛》之聲也。

下管長一尺六寸,篴如之。竽大管長三尺九寸,中管 長三尺六寸,小管長二尺四寸,巢笙大管如之,小管 長一尺六寸。和笙大管亦如之。小管長一尺二寸,壎 高三寸六分,廣七寸四分,箎長一尺二寸。編簫大管 長一尺二寸五分,小管長八寸五分。

通曰:「管篴皆均七音於三寸六分之中。竽管與大呂 相間。巢笙大管列在第十七,名濁聲管、小管列在第 十四,名高聲管,高下相應。和笙大管列在第八,名小 四,亦名五字管」,除入二分簧,至氣孔八寸八分;小管 列在第十一,名小清;四管除入二分簧,至氣孔八寸 八分,與第四管大四合之,其餘施簧,皆視大呂而殺 焉。塤六孔,前下一孔為姑洗;上二孔右為蕤賓;啟一 下孔為林鐘,左雙啟為南呂;後二孔,一啟為應鐘,雙 啟為大呂。清聲合,則太簇宮也。箎底節外一孔為姑 洗,半孔為夾鐘;次上一孔為蕤賓,半孔為中呂;又次 上一孔為夷則,半孔為《林鐘》;又次上一孔為南呂;又 次上一孔為應鐘,半孔為無射;六孔全開為大呂,半 孔為黃鐘,合則為太簇也。編簫第三管作孔於五分 上,則一尺二寸;第十五管作孔於五分上,則與律合。 舞籥長三尺二寸,小籥半之。凡樂,中呂,龡羽無射,吹 角以舞《咸池》,乃奏太簇,金聲而玉振之。

《通》曰:太簇之籥,三尺二寸為宮,以其上二尺八寸四 分四釐為商孔,二尺五寸三分一釐為角孔,二尺二 寸三分三釐為變徵孔,二尺一寸三分為徵孔,一尺 八寸八分六釐為羽孔,一尺六寸七分一釐七毫五 絲為變宮孔。或曰:三孔清宮,蕤賓應鐘也。舞位對大 呂清,小籥半之,舞位對大呂宮。凡奏太簇升歌,必用 「商絃,下管必吹《商調》,務為卑順,下於《黃鐘》,如臣事君。」

唐安涗善琴,且知音,楊收問:「能為《文王操》乎?」 涗即以黃鐘為宮而奏之,以少商應大絃,尊君卑臣也。今俗樂唱宮,宮調典雅沉重,惆悵雄壯,商調風流醞藉,務在低緩,猶類此。

「太簇所以金奏,贊陽出滯也。故主陰樂武舞合干羽, 《大夏》與《雲門》各行其綴,兆佾皆八人,舞入之時,左右 前各執旌。左則擊雷鼓一人,左執雷䃭以先引舞人, 皆左籥右羽;右則擊靈鼓一人,左執靈鞀」以先引舞 人,皆左干右戚。雙鐸二人,金錞二,四人舉之,二人奏 之。鐲鐃各二人。舞者至南表前,先振鐸以通鼓,乃擊 鼓,以警戒舞者。聞鼓聲則各依酇綴,總干正立定位, 堂上長歌以詠歎之。於是播鞀以導舞,舞者進步,自 南而北,至最南表,以見舞漸。然後左右夾振鐸,次擊 鼓,以金錞和之,以金鐲節之。中呂之籥吹羽,與《夷則》 合,則艮隅左鞞。太簇鼓朄,金奏之鼓。夾鐘晉鼓蕤賓之鐘,聲 之絃歌,反商下徵,始於《函鐘》,徵商合黃鐘羽角而節 奏成文。函鐘為宮太簇為徵笙鐘《頌》磬,合作應鼓。姑洗與「拊搏相 答」,「《巽》隅鼓動。」左鞞中呂晉鼓蕤賓右應函鐘太簇鐘磬應焉。無射之 籥吹角與夾鐘合,蕤賓之磬振之。然後舞者自南表 聽三鼓靈鼓,一鼓奮迅向前,發揚蹈厲。二鼓再步,三 鼓三步止。三鼓畢,笙磬同音,吹雅合頌詠歎淫泆遲 久乃奏宮。林鐘為宮太簇之角南呂之羽《一鼓》「左揚朱干,右揚玉戚。」 林鐘二鼓退後相顧蹭。南商三鼓轉身向外,擊刺相向立。 太徵《四》鼓兩相向,高呈手,太簇《五鼓》:「左手垂干,置戚按腰。」 蕤商六鼓,「右手植戚,置干在前。」南徵七鼓,執干當前,執戈 在腰為進狀。南呂八鼓,一擊一刺而左轉右如之。應商《九 鼓》,一擊一刺而右,轉左如之。姑徵《十》鼓稍前舞蹈,開手 立相顧蹲。姑洗十一鼓,復位,推左手收。蕤商十二鼓,「推右 手收。」應徵十三鼓,「稍前開手立。」應鐘十四鼓「左右揚干戚, 復位按腰立。」大商十五鼓,稍前,正面躬身受終。蕤徵聽三 鼓止,鳴鐃而退,往立西表告成《雲門》黃鐘之籥應之。

子午,水火之府也,故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示。

籥乃奏徵。太簇為宮南呂之角姑洗之羽聽舉樂則蹲,一鼓皆舞,進 轉面相向。太簇《二》鼓相顧,向左擊刺者再。蕤賓三鼓,回身 向右擊刺者再。南徵四鼓左右揚,干戚相向立。南呂五鼓 復位,舉左手收。應商六鼓舉,右手收。姑徵「七鼓稍向前」,「轉面相向立」,「干戚各置腰。」姑洗八鼓前進,左足在前,左手 執干,右足在後,右手執戚,在腰,為《進旅》。蕤商九鼓,各相 擊刺。應徵「十鼓復位」,整干為《退旅》。應鐘十一鼓,正立蹲。大商 十二鼓進前,皆轉面相向坐作。蕤徵十三鼓,《各相擊刺》。 蕤賓十四鼓皆起,各收干戚,為「克捷之象」,皆正立。夷商十 五鼓,《躬身受終》。大徵聽三鼓止,鳴鐃而退,自西徂東,告 成《咸池》,函鐘之籥應之。

《丑未》,土穀之府也,故再變而致倮物及山林之示。

《籥》乃奏商。南呂為宮姑洗之角應鐘之羽「聽舉樂則蹲。」一鼓皆舞,稍 前正立。南呂《二鼓退後高呈手》,應商三鼓各轉身向裏相 擊,刺足不動。姑徵四鼓,復轉身向外,擊刺如前。姑洗五鼓, 正立蹲。蕤商《六鼓》,向前相顧高呈手。應徵七鼓皆并入行, 以「八」為四。應鐘八鼓兩兩對相擊。大商九鼓皆回,易行列, 左在右,右在左。蕤徵《十》鼓皆舉手蹲。蕤賓十一鼓皆舞,進 一步正立。夷商十二鼓,各分左右。太徵十三鼓,揚干戚,收 手按腰立。大呂十四鼓總干正立。夾商十五鼓,《躬身受終》。 夷徵聽三鼓止,鳴鐃而退,自東徂北表告成《咸池》,太簇 之籥應之。

寅申,金木之府也,故三變而致鱗物及丘陵之示。

「羽籥徵商合干戚。干戚羽角合於羽籥。角之羽,羽之 角,皆聲應於前律者,氣之伸也,夫道也,君道也,天道 也」,故一而大。黃鐘羽縵於角,而聲應大呂,始終為角 是已。商之羽、徵之角,皆聲應於後律者,氣之屈也,妻 道也,臣道也,地道也,故二而小。函鐘徵流於商,而聲 應蕤賓。圜鐘始為夷則徵,終變為蕤賓羽是已。無射 之籥,吹角必及羽,即黃鐘之徵、商也;中呂之籥,吹羽 必及角,即林鐘之徵、商也,一氣。闕二字而分二體,其「陰 陽兩在」之不測者乎。

「其龢同律也,條風」從之。日在娵訾,曆候雨水。音比《夷 則》五十一分,加旬有五日則「驚蟄。」音比林鐘五十四 分,加旬有五日則春分。夾鐘為宮。

《通》曰:「太簇以應鐘為同,寅與亥合也。條風居東北方。 條者,主出萬物,言條治萬物而出之,故曰條南至於 箕。箕者,言萬物根棋,故曰箕南至於尾,言萬物始生 如尾也。其氣雨水,昔雨雪,今始雨水,故以紀候也。其 於十二子為寅,言萬物始生,螾螾然也。又引也,引陽 氣而達之也。日躔,娵訾之次。」雨水後四日「徵明」者,亥辰也。 徵明者,三陽始兆,而明著於萬物也。其象為離宮,為 天廄,為幼子,為聘召,為鈇鉞,為羽林,為壘壁,為雲雷, 為土公,為豬。請幫助識別此字。為驚恐,為哀乞,皆視所臨王相死囚 休破而占之,其候氣也。斗指寅則雨水音比夷則五 十一分。升陽三分加旬有五日,斗指甲,則「驚蟄。」古曆以雨水為啟蟄 音比林鐘五十四分。升陽三分京房增太簇,生五子律。

雨水一日,律,八寸。其五子未知六日,律,七寸九分,小分八少強。《時息》六日,律,七寸八分,小分九少強。《屈齊》六日,律,七寸七分,小分九弱。《隨期》六日,律,七寸六分,小分八強。《刑》《晉》六日,律,七寸五分,小分八弱。

錢樂之增「太簇」一部,三十四律。

每律直三十四分日之三十一日曰《未知》,曰《其已》,曰《義建》,曰《亭毒》,曰《條風》,曰《湊始》,曰《時息》,曰《達生》,曰《匏奏》,曰《初角》,曰《少陽》,曰《柔橈》,曰《商音》,曰《屈齊》,曰《扶弱》,曰《承齊》,曰《動植》,曰《咸擢》,曰《兼山》,曰《止速》,曰《隨期》,曰《龍躍》,曰《勾芒》,曰《調序》,曰《青要》,曰《結萼》,曰《延敷》,曰《刑晉》,曰《辨秩》,曰《東作》,曰《贊揚》,曰《顯滯》,曰《俶落》。

乃若卦氣春為角音,應坎雨水。卦氣坎之九五初候獺祭魚, 入室十二度。泰之六四為漸公卦又五日,《候鴈來,入壁》一度。泰之 六五為泰辟卦又五日末,候草木萌動,入壁五度。泰上六為需內侯卦 獺不祭魚,國多盜賊。鴻鴈不來,遠人不服,草木不萌 動,果蔬不熟,驚蟄之日。卦氣坎之上六初候桃始華,入奎一 度。大壯之初九為需外侯卦又五日中,候倉庚鳴,入奎十度。大壯九二 為隨大夫卦又五日末候,鷹化為鳩,入奎十四度。大壯九三為晉 卿卦桃不始華,是謂「陽否。」倉庚不鳴,臣不忠主。鷹不化 鳩,寇戎數起,凡歷三旬,畸五時三刻。

《律呂新書》:升陽之數,四分五釐一毫六絲。其法太簇之實十五萬七千四百六十四,內除後月夾鐘之實,餘一萬單八。以分釐毫絲之數約之,得四分五釐一毫六絲,是為雨水至春分升陽之數。

《交》春分,則夾鐘用事。

雨水之日,假如得戊寅,太簇之宮也。甲申衝寅,為林鐘之徵;庚寅,黃鐘之商也。丙申衝寅,為中呂之羽;壬寅,無射之角也。先五日癸卯,春分氣至,夾鐘為宮,後五日戊申所畸五時辰零三刻,夷則生夾鐘,自此夾鐘用事。

《大合樂,應曆候》,夷則六變,林鐘變徵,與徵比也。中呂 之羽為無射之角,聲應自穆,羽夷則合乎夾鐘,是謂 「陽律陰紀。」

《夾鐘章第四》

[编辑]

夾鐘之均,應仲春中氣,斗建卯,合辰戌。其數六十八, 律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絲為宮。半數三十四,律三 寸六分強《通》曰「夾鐘」者何?陰陽相夾,而為音之器,亦有輔助之 義焉。夾輔太簇,進陽以宣四方之氣,無所不達也。

《周語》曰:「出四隙之細也。」 陸象山曰:「黃鐘大呂,施宣於內,能生之物,莫不萌芽。奏以太簇,助以夾鐘,則雖瓦石所壓,重屋所蔽,猶將必達。」 得《周語》之義矣。

仲春中氣者何?春分是也。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象 闢戶之形,故二月為天門。斗建之辰,位乎正東。杓建 卯,昏東井中,衡建卯,夜半亢中,魁建卯,旦南斗中。日出 卯正初刻入酉正初刻「四陽制陰而大壯」,是謂「如月」,其宿心房 氐。

斗循天而南至於心,為天王位,一名「大火。」 中星為明堂,是謂「大辰。」 前星為太子,後星為庶子。又南至於房,為四輔,天衢在焉。又南至於氐,則天子路寢也,帝席在焉。

其分野:「宋,豫州。」

《書》曰:「荊河惟豫州。」 《周禮》:「其山鎮華山,其川滎雒。」

合辰者何?日躔降婁之次,在戌與卯合也。

自奎一度至胃二度,為降婁之次。降,下也。婁在奎胃之間,而奎為溝瀆,故曰「降」 也。

位雖在卯,然夷則隔八,娶妻則歸於酉。律書生鐘分 曰:「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十二。」生自 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者,本《黃 鐘》之寸法也。以三乘申上數,得之。六千五百六十一為申上數八 千一百九十二者,得《黃鐘》全數一萬九千六百八十 三分之八千一百九十三也。倍申下數,得之。

四千九十六為申下數倍。謂倍其實,為八千一百九十二。

二千一百八十七為一寸,二百四十三為一分,二十 七為一釐,三為一毫,一為三絲。凡三寸六分六釐三 毫二絲,為「夾鐘之半律。」

《黃鐘全數》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非以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約之,則與九之寸數不合,此《酉》所以為黃鐘之寸法也。以黃鐘九寸為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二千一百八十七為一寸,凡得六千五百六十一為三寸。一千四百八十七為六分,一百六十二為六釐,九為三毫,二為六絲,是酉所得者八千一百九十二也。

又置八千一百九十二於酉而三之。夷則下生故倍其實三其法 戌,二萬四千五百七十六。亥,七萬三千七百二十八。

此夾鐘半律之實,即《夷則》下生數也。以黃鐘所該寸分釐毫絲法約之,亦得三寸六分六釐三毫六絲。

然四陽方長則倍之,「酉」一萬六千三百六十四,戌九 千一百五十二,亥十四萬七千四百五十六,是為全 律夾鐘之實也。以律法計之,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 絲。

十三萬七千七百八十一為七寸,八千七百四十八為四分,七百二十九為三釐,一百八十九為七毫,九為三絲。

約以分法。二千一百八十七得六十七,小分,九百二十七。

十四萬六千五百二十九,為七十五分,尚餘九百二十七,為小分。

舉「大數」則「六十八」爾。其譜曰下一其律長次太簇,為大呂 商。若為應鐘之角、夷則之徵、蕤賓之羽,則以子聲半 律應之。生自夷則七萬三千七百二十八約以分法,得三十三,小分 一千五百五十七,舉大數則三十四爾。其譜曰緊五生自 申。申者,西方陰氣也,陰數縮而應陰聲,故其律半;位 居卯,卯者,東方陽中也,陽數盈而和陽聲,故其律全。 《易》曰:「帝出乎震。」又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 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故黃帝以仲春之月乙卯之 日奏《咸池》,顓帝因之為承雲之樂,於《象緯》為天帝明 堂大火心星,故登歌金鏞,易名曰圜鐘者,天之象也。 夷則玉磬應之,合為宮徵,火常西流之象也。商之羽, 徵之角,聲應於太簇,為陰。角之羽,羽之角,聲應於姑 洗,為陽。天之昏明,以日出入,自辰以往常在晝,自寅 以來常在夜。故曰:「陰陽相夾,昏明之交也。」

三命家,太陽在卯,以卯立命。六壬家,斗繫在卯,謂之「辰。」

前三律為冬日,至黃鐘,自羽為宮,姑洗以角從之;後 三律為夏日,至函鐘,自角為宮,太簇以徵從之。

六十八數:盈十三則黃鐘八十一。縮十四則函鐘五十四。

「登歌奏於堂上,宮縣應於堂下。祭祀大饗,質明行事, 以聲召氣。天地訢合,一清一濁,陰陽調和,四時迭起, 萬物循生。」是故天神、地示、人鬼,皆可得而禮也。 其自為宮也,無射為徵,中呂為商,黃鐘為羽,林鐘為 角,太簇為變宮,南呂為變徵。其應聲也,於南呂為變 徵,於姑洗為變宮,於應鐘為角,於蕤賓為羽,於大呂 為商,於夷則為徵。調起林鐘、黃鐘六變為羽,角八變 為徵,商九變,反於其宮。《大合樂》,角羽倡中呂,商徵和, 南呂應之《通》曰:夾鐘律本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絲,為管,則七 寸七分虛三分龡口,則其數六十五,合有聲、無聲而 計之也。律書曰六寸五分三分一七音六孔,夾鐘為宮。自吹口至底中翕聲 如律數無射為徵。去吹口四寸八分八釐四毫八絲中呂為商。去吹口六寸五 分八釐三毫四絲六忽黃鐘為羽,去吹口四寸三分八釐五毫三絲一忽林鐘為 角:去吹口五寸八分一釐四毫一絲一忽三初太簇為變宮;去吹口三寸八分四釐五 毫六絲六忽八初南呂為變徵:去吹口五寸二分三釐一毫六絲一初六秒呂生 子,則無射代宮,以變宮太簇為角。律娶妻,則中呂代 宮,以變徵南呂為角。此謂「正聲」三調,流轉用事,三分 損一,下生無射者,夾鐘之實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 絲。三分其實,得二寸四分四釐二毫四絲,以為法。下 生者,倍之,得四寸八分八釐四毫八絲,以為無射。

此朱子律呂新法也。若舊法,則《月令註疏》,夾鐘律長七寸二千一百八寸七分寸之千七十五,三分去一生;無射律長四寸六千五百六十分寸之一千五百二十四,詳見《文獻通考》。

及其聲應他均也,於南呂則為變徵,於姑洗則為變 宮。俱用半律與角徵羽同「建律運曆,以應六十日。己卯,夷則之 徵也;辛卯,蕤賓之羽也;癸卯,夾鐘之宮也;乙卯,大呂 之商也;丁卯,應鐘之角也。」調起角羽而並奏之,黃鐘 六變,應鐘八變,大呂、林鐘六變,蕤賓八變。《夷則》。蓋夾 鐘引商刻羽,黃鐘從宮一變合林鐘。聲應姑洗再變合太 簇:聲應應鐘三變《合南呂》:蕤賓四「變合《姑洗》。」大呂五變《合應鐘》, 夷則六變合《蕤賓》:圜鐘此雲門之樂七變《合大呂》:無射八「變《合夷 則》」中呂此咸池之樂《九變合圜鐘》,黃鐘此大韶之樂宮縣,夾鐘之徵, 夷則之羽,上應鐘球,往而復反。黃鐘倡而太簇和之, 函鐘倡而南呂和之,管皆併兩而吹故也。《圜丘樂》雖 以圜鐘為宮,而曰「乃奏黃鐘羽,以角應,歌大呂亦如 之。」《方澤樂》雖以函鐘為宮,而曰「乃奏太簇角,以徵應, 歌應鐘亦如之。」角羽並起,宮徵相證。姑洗本黃鐘之 角,變為南呂之徵,反商下徵,每各異善。南呂本黃鐘 之羽,變為下徵之商,皆以黃鐘為主而已。故《咸池承 雲》:「夾鐘始於太簇角之羽,而周四維焉,相繼而不相 離也。」

黃鐘之琴,慢角三調,姑洗以大呂應大呂,以無射應無射,以林鐘應辰戌丑未,皆慢角相應之聲也。次則中呂為清角三調,與姑洗之羽,大呂應中呂,以太簇應應鐘,以夷則應巳寅亥申,皆清角相應之聲也。既有辰戌丑未,又有巳寅亥申,而虛子午卯酉,以為咸池,所以奏黃鐘應以南呂,奏蕤賓應以夾鐘,歌南呂應以蕤賓,歌夾鐘應以黃鐘,變化皆為水調,以為帝車。五潢之聲,非羽不能生角,非水不能生木,造化之妙如此。《淮南子》曰:「咸池正月在卯,逆行四仲,周而復始。」 此所以始於太簇角之羽也。

審音以靜,則度數精微,皆由廣大中出,對待之中有 流行焉。苟亂動而至於迭相陵,豈德性所發哉?此均 皆天理不可易者,古人以為難知,蓋不深索之,苟聽 其聲,求其義,考其序,無毫髮可移,此所謂天理也。

沈括《筆談》:「俗樂,夾鐘為宮,曰中呂宮調;中呂為商,曰雙調;黃鐘為羽,曰中呂調;太簇為變宮,曰雙角調。」 以商名宮,或是瞽者紀宮倡商和,使易記憶,然國工亦莫能知其所因。蔡元定為《燕樂》一書,證俗失以存古義,略曰:「緊五者,夾鐘清聲,俗樂以為宮。其序一宮、二商、三角、四變為宮,五徵、六羽、七閏為角,五聲之號,與」 《雅樂》同。惟變徵以於十二律中陰陽易位,故謂之「變。」 變宮以五聲所不及,取閏餘之義,故謂之「閏。」 四變居宮聲之對,故為宮。俗樂以閏為正聲,以閏加變,故閏為角,而實非正角。此其七聲高下之略也。聲由陽來,陽生於子,終於午。《燕樂》以夾鐘收四聲,曰宮、曰商、曰羽、曰閏。閏為角,其正角聲、變聲、徵聲皆不收,而獨用夾鐘為律本,此其夾鐘收四聲之略也。宮聲七調,皆生於黃鐘;商聲七調,皆生於太簇;羽聲七調,皆生於南呂,角聲七調,皆生於應鐘。

金奏特鏞高二尺三分強,兩舞相距一尺一寸五分 弱,兩銑相距一尺五寸弱;編鐘高九寸強,兩舞相距 五寸一分弱,兩銑相距六寸八分。清聲編鐘高六寸 七分強,兩舞相距三寸五分強,兩銑相距四寸四分 強。特磬鼓長二尺二寸三分強,博五寸強,股長一尺 四寸八分強,博七寸四分強,皆厚一寸八分。編磬鼓 長一尺三寸二分,博二寸九分,股長八寸七分強,博 四寸二分弱,皆厚一寸七分。清聲編磬,鼓長一尺一 寸弱,博二寸,股長七寸一分,博三寸四分,皆厚一寸 六分。晉鼓高六尺六寸,面廣正度六尺八寸。

《通》曰:「特鏞鉦一尺三寸強,編鐘鉦四寸四分強,清鐘 鉦四寸一分強。」今制與姑洗同但正鐘重十斤清鐘重十一斤今制,編縣二 磬皆同,但清磬加厚耳。

太常二磬,皆鼓,長一尺三寸,博三寸五分;股長九寸三分,博四寸九分。但正磬厚一寸,清磬厚二寸三分。宋制,黃鐘厚八分,遞增一分,至夾清二寸三。

「分薄尊厚卑」 ,范鎮嘗奏改正,南渡仍舊,至今猶沿之。

四清聲,始黃鐘,終夾鐘,故鐘磬皆縣十六。

漢成帝時,犍為水濱得古磬十六枚。魏正始中,徐州薛城送玉磬十六枚。此清角之音,不使臣民陵君者也,可見古人皆用之。

蓋黃鐘管最長,君也。若以黃鐘為宮,則餘律皆順,若 以他律為宮,則必有相陵者。且以黃鐘言之,自第九 宮後,四宮或為角,或為羽,或為商,或為徵。若以為角, 則是民陵其君矣;若以為商,則是臣陵其君矣。徵為 事,羽為物,皆可類推。《記》曰:「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 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故製四清聲用之,避陵慢 也。周人七律,增三清聲,而縣十九。

服虔曰:「一懸十九鐘,周之七律,清徵之音,不使徵勝宮,婦陵夫者也。」

故編縣黃鐘宮於正北,夾鐘宮於正東,各有四清聲 焉。

「黃鐘一虡,上下皆八」 ,左起黃鐘至林鐘,此下八聲也。右起夷則至夾清,此上八聲也。夾鐘一虡,下八聲,左起夾鐘至無射,上八聲。右起應鐘至蕤清,此宮縣也。軒縣如之。若判縣,則一縣十九,特縣如之。

《晉》鼓在《艮》隅,左鞞太簇,右應姑洗,亦猶黃鐘之在乾 隅也。

登歌圜鐘,用正度,高一尺七寸,甬衡旋龍高四寸,兩 舞相距九寸五分,兩銑相距一尺二寸。大琴、大瑟,大 絃二百四絲,中絃一百三十六絲,小絃九十二絲。小 瑟,以中絃為大絃之數,小絃因之。以前二均皆如之。 《通》曰:「登歌在上,《清明》象天;宮縣在下,廣大象地。故堂 上縣一鐘一磬,而尚拊。圜鐘與鳴球相應,夷則為宮, 圜鐘為徵,象流火從日而西行也。金聲玉振,以統宮 縣,是謂集大成。」諸侯以下,皆不敢用,故其齊用黃金 玉屑,其形圓而不羨,其枚日承以火,其間飾以青,其 旋虫易以九龍,縣以龍簨虡。計自倍數,用正度一尺 三寸六分,加以半,則一尺七寸;合甬衡四寸,則三七 少陽也。縣在堂下者,仍名夾鐘,應蕤賓水調,而周四 正焉。象澤之下施四方,無不遍也。故名之曰《咸池》。其 聲依詠,故謂之「承」雲云。始自黃帝。正五聲必首青鐘, 大音即圜鐘也。宋人製景鐘,八尺一寸代之。易角為 啇,則召亂矣。

宋徽宗《大晟樂》:「《景鐘》者,黃鐘之所自出也。垂則為鐘,仰則為鼎。鼎之大,終於九斛,中聲所極,製煉玉屑,入於銅齊,精純之至,音韻清越。其高九尺,拱以九龍,惟天子親郊乃用之。」 宋渡後,仍其制,其數九,九實八尺一寸。景色屬金而用黃鐘,君數竟臣服於金而傳世前後皆九,豈其兆與?

然則「黃鐘在下,仰應鐘球」,豈無義哉?饗帝則自同民 物。夷則之角圜鐘之羽饗親則似續妣祖。夷則生圜鐘如祖之與妣圜鐘,其 天地之中乎!左三律羽,比於角,以發春正調倡焉;右 三律徵,流於商,以成夏別調和焉。春作夏長,仁也。此 仁之所以近於樂也。故其為宮有三:圜鐘,天合人也; 函鐘,地承天也;黃鐘,人合天也。此樂之所以自天作 也。羽必比於《角》者,非物無以養民,非民無以養君,故 黃鐘之宮,則自統民物,陽樂皆如之。徵必流「於商者, 非母無以為子,非事無以為臣,故函鐘之徵,則自為 臣子。陰樂皆如之,其猶中琴,君徽與《臨岳》在右,則六 徽、五徽、四徽為三宮;《龍齦》在左,則八徽、九徽、十徽為 三宮。左三過一徽為五,降過二徽則踰五,其節狹。右 三過一徽為五,降過二徽則踰五,其節廣。故皆以三 宮為正,夫人知之。」至於泛聲,「則無述者。嘗泛其一絃, 而十三徽聲具焉,天地自然之節也。夫四時者,兩儀 之節也;律呂者,四時之節也。月節以日,日節以辰,節 節相受,自細至大,而歲成焉,氣之自然者也。氣既節 矣,聲同則應,數之自然者也。及其應也,一必於四,二 必於五,三必於六焉,氣氣相召故爾。始以一絃泛桐, 當其節則鳴,不當其節則無聲,豈人力也哉!且徽自 中而左泛有三,又右泛有三焉,其聲殺而已,絃盡則 聲減。及其應也,一必於四,二必於五,三必於六焉,節 節相召故爾。徽雖十三而其用三,絃雖七而其音五, 三才五行之道也。」是故八音以琴為君,琴以中徽為 君。夫惟以中徽為君,則絃之聲調盡之矣。小瑟絃十 有六,其第四絃,圜鐘宮也,第六絃中呂為商,乃黃鐘 應夷則之羽而一變者也。相去間六,為之齪四。其應 也,一必於六,二必於七,三必於八,四必於九,五必於 十,非天地自然生成之數與?而十一於十六,十於十 五,九於十四,八於十三,七於十二,六於十一,亦皆如 之。作樂必先調四絃,與宮相和。奏黃鐘則虛大絃,而 第二絃為宮,以次取五聲,歌《大呂》故也。七絃蕤賓與 四絃相和,則夾鐘為羽矣。五絃姑洗復與七絃相和, 而二絃應之。然後一之於六,中呂清角也;三之於八, 太簇流徵也。以次無不諧矣。聲太高必緩四絃,則圜 鐘以宮倡;聲太下必急六絃,則中呂以商和;九絃夷則合羽,則急四而緩六,十一絃《無射》;合羽則急六而 緩四,皆起四絃,𢘆下其柱,以緩其聲,乃合中琴之角。 倡和更迭,純用平絃,此韶簫之所以合,九變之所由 成者與!

下管長一尺四寸八分強,篴如之。路鞀高一尺六寸, 面廣八寸;路鼓高四尺五寸,面廣七尺二寸。竽大管 長三尺六寸六分強,中管長三尺四寸七分強,小管 長二尺二寸八分強,巢笙管如之。和笙管長一尺一 寸四分,壎高三寸四分,廣五寸四分,箎長一尺一寸 一分強。編簫大管長一尺二寸,小管長七寸八分弱。 《通曰》管篴皆均七音於三寸四分之中。路鞀面廣八 寸,聲在六寸八分;路鼓面廣七尺二寸,聲在六尺八 寸,皆正度也。雷鼓律用黃鐘,而建在東,路鼓乃建在 北,其天人相與之際乎!竽管與太簇相間,巢笙管列 在第三,名大一管。和笙亦如之。管長一尺二寸四分, 除入二分,簧至氣孔三寸七分,餘三寸六分。塤六孔: 前下一孔為中呂;上一孔右為《林鐘啟》,下一孔為《夷 則》;左雙啟為大呂清聲、合聲則夾鐘宮也。箎底節外 一孔為中呂,半孔為姑洗;次上一孔為林鐘,半孔為 《蕤賓》;又次上一孔為南呂,半孔為《夷則》;又次上一孔 為無射;又次上一孔為黃鐘含,少半孔為應鐘;六孔 全開為太簇清聲半「孔為大呂,清合則為夾鐘」也。箎 為塤設,土聲重濁,藉竹聲之大以發之。姑洗以後,塤 圍漸小,故二器皆止於四。宮主清角,商主流徵,迭相 倡和而已。大扺下管匏竹,以笙為主,依磬同音,與塤、 箎合止五音。宮屬土,最濁,羽屬水,最清。六府之修,始 於以水和土,故絲尚宮,竹應以羽,竹聲大故以羽濟 之,羽聲細,故以宮濟之。圜鐘為宮,則黃鐘為羽,清律 必合全律,管在匏者獨長,故曰:「孤竹之管,象其一而 大也。」

舞籥,長二尺九寸八分強,小籥半之。凡樂蕤賓龡羽、 應鐘龡角,以舞《大武》,乃奏無射金聲而玉振之。 通曰:夾鐘之籥,二尺九寸八分六釐二毫三絲為宮, 以其上二尺六寸五分六釐五毫六忽為商孔,以二 尺三寸六分七毫四絲五忽二初為角孔,以二尺一 寸三釐六毫六絲六初六秒為變徵孔,以一尺八分 七釐一毫五絲為徵孔,以一尺七寸六分七釐三毫 三絲四忽為羽孔,以一尺五寸七分五毫五初為變 宮孔。或曰「三孔清宮」,函鐘,黃鐘也。舞位對黃鐘清,小 籥半之,舞位對黃鐘宮。凡歌夾鐘、簫、籥,合堂上下之 樂,鐘、瑟隨竽、笙、磬合歌商角之中,高下抑揚,必次於 太簇,以應函鐘,乃能中節。蕤賓之籥吹羽,則夾鐘之 鐘聲之。應鐘之籥吹角,則夾鐘之磬振之。絃歌。反商 下徵,始於夷則。徵、商合大呂羽、角而節奏成文。夷則為宮 夾鐘為徵上下相合太簇鐘磬應焉,舞人自北還南,表籥乃奏 羽。姑洗為宮應鐘之角蕤賓之羽「一鼓稍前,舞蹈轉干」四向,為疆理 之狀。姑洗二鼓復位,總干立。蕤商三鼓兩兩相向蹲。應徵四 鼓復位,按腰立。應鐘五鼓:「左手揚干,右足應。」大商六鼓,「右 手揚戚,左足應。」蕤徵七「鼓坐作踴躍」,為欣喜之狀。蕤賓八 鼓,舉戚垂干,東南向而望。夷商九鼓,西北向而望大徵十 鼓復位,舞蹈,退後按腰立。大呂十一鼓,推左右手,躬身 起立。太商十二鼓:「進前舞蹈,退後按腰立。」夷徵十三鼓,收 手,正立。夷則十四鼓,「兩兩相顧蹲。」無商十五鼓,正面躬身 受終。夾徵聽三鼓止,鳴鐃而退,從南至西表,告成《大韶》、 南呂之籥應之。籥乃奏角。應鐘為宮蕤賓之角大呂之羽「聽舉樂則 蹲」一鼓,稍前舞蹈相向立。應鐘《二》鼓整干戚,按腰立。大商 三鼓左右揚干戚。蕤徵四鼓,「收手按腰」,立為止戈之狀。 蕤賓五、鼓佾皆分左右,兩兩相向。夷商六鼓,左右皆列而 為四。大徵七鼓歸佾開手蹲。大呂八鼓收手總干。夾商「九鼓 左右揚干戚」,後正面立。夷徵十鼓,進前,舞蹈。夷則十一鼓, 《左呈干》,推右手。無商十二鼓,右《呈戚》推左「手。」夾徵十三鼓, 收手按腰,立為治安之狀。夾鐘十四鼓,「按腰相顧蹲」,中商 十五鼓,《躬身受終》。無徵聽三鼓止,鳴鐃而退,從西至東, 表告成。姑洗之籥應之。籥乃奏變宮。蕤賓為宮大呂之角夷則之羽 「聽樂則蹲」,一鼓,稍前舞蹈。蕤賓二鼓開手正面蹲,夷商三 鼓收手按腰立,大徵四鼓,正立總干。大呂五鼓,側身自西 而東,收手按腰立。夾商六鼓「自東而北,收手,兩兩相向 立。」夷徵七鼓歸佾,正面開手蹲。夷則八鼓相向舉手蹲,無商 九鼓復位,正面立,為來賀之狀。大徵《十鼓》舞蹈,向前俯 伏。夾鐘十一鼓,興身分左右。中商十二鼓,左右北面俯伏。 無徵十三鼓,歸佾,左右置干戚於地,拱手北面立,為尊 崇天子之狀。無射十四鼓,「左右舞蹈而拜,興身立。」黃商十 五鼓,收干戚,按腰躬身受終。中徵「聽三鼓止」,鳴鐃而退, 從東表還,至南表,告成《咸池》,應鐘之籥應之。六變致象物及 天神此《大武》六成,武王之事也。自古王者征伐得天下, 先必北定中原,後必南征不服,觀於舞表,概可見矣。 前三成進師用武,故盡為猛賁趫捷之狀,太公之志 也。後三成退師偃武,故易為欣喜歡愛之容,周、召之 治也。故下管象而後舞,以下武繼文,明武王之志非 貪商也。及周公輔政七年之後,作勺以告成《大武》,而 合《關雎》之亂,復有所益焉。其調則皆無射清商而已故用象箾。南籥者,一代之樂也。《詩》曰「以雅以南,以籥 不僭」是也。雷鼓六變既畢,旅酬道牧野之語,舞者皆 易服秉翟,與籥舞對列八佾,靈鼓八變,路鼓九變,而 樂成矣。其始也,乾隅鼓動,坤隅應之,夾鐘、夷則之籥, 音與鐘球同,而黃鐘羽角聲應,合大呂以舞陽樂,故 其氣伸;艮隅鼓動,㢲隅應之;中呂、無射之籥,音與鐘 球合,而函鐘聲應,合蕤賓以舞陰樂,故其氣詘。何則? 《黃鐘》、函鐘者,圜鐘之羽角也;六變《應鐘》《蕤賓》,則圜鐘 為羽角。陰樂南呂如之。大報天而主日配月,見於象 矣;編懸在下,得天之宮角;鐘球在上,得地之徵羽;天 神皆降,見於象矣;八變夷則、大呂,則圜鐘為徵、商,而 地示皆出;九變圜鐘、夷則,各歸其分,則聲應於黃鐘 之宮而人鬼享,非三才合一之道與?故用《韶》《箾》《夏籥》 者,以《大夏》、文、《武》之中,合六代之樂也。《記》曰:「大合吹夏 籥,序興」是也。

「季冬大合吹而罷,合三族觀之,以審其和」 ,為孟春祀上帝也。季秋亦大合吹享帝,即以其月用之,故不言罷耳。「圜鐘以仲春月律為宮,迎長日之至也。」 是大合吹皆為大祀可知。

「其龡同律也,《明庶》」,風從之,日在降婁。曆候春分,音比 蕤賓五十七分。加旬有五日則《清明》。音比中呂六十 分。加旬有五日則「穀雨。」姑洗為宮。

《通》曰:「夾鐘以無射為同,卯與戌合也。明庶,風居東方。 明庶者,明眾物盡出也。南至於心,言萬物始生,有華 心也。」華一作莖「南至於房。」房者,言萬物門戶也,至於門則 出矣。「南至於氐。」丁禮切「氐」者,言萬物皆至也。其於十二 子為卯,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也。其於十母為甲 乙。甲者,言萬物剖符甲而出也。符音孚「乙」者,言萬物生 軋軋也。日躔降婁之次。春分後六日天魁,戌辰也。天魁者, 斗魁第一星扺於戌也。其象為武庫,為天獄,為將軍, 為兵眾,為遊巡,為畋獵,為倉庾,為穀粟,為大狼,為僕 御,為溝瀆,為欺嚇,皆視所臨王相死囚休破而占之, 其候氣也。斗指卯,則春分,音比蕤賓五十七分。升陽三分 加旬有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音」,比中呂六十分。升陽三分 京房增「夾鐘《生三子律》。」

春分六日,律七寸四分,小分九,強。其三子開時,律七寸三分小分九,微弱。《佚喜》八日,律七寸二分小分九,微強。《爭南》八日,律七寸一分,小分九,強。

錢樂之增《夾鐘》一部,二十七律。

每律直一日及二十七分日之三:曰「《明庶》,曰《協呂》,曰《陰贊》,曰《風從》,曰《布政》,曰《廣化》,曰《開時》,曰《震德》,曰《乘條》,曰《芬芳》,曰《散朗》,曰《淑氣》,曰《風馳》,曰《佚喜》」,曰請幫助識別此字。「黨」,曰《出隙》,曰《種生》,曰《恣性》,曰《逍遙》,曰《仁威》,曰《爭南》,曰《旭旦》,曰《晨朝》,曰《生遂》,曰《群分》,曰《絜新》。

乃若卦氣春為角,音應震春分。卦氣震之初九初候元鳥至, 入婁三度。大壯九四為解公卦又五日中候,雷乃發聲,入婁八 度。大壯六-五為大壯辟卦又五日末候,始電入婁十二度。大仕上六 為豫內侯卦元鳥不至,婦人不妊。雷不發聲,諸侯怠,民不 始電,君無威,震清明。卦氣震之六二初候:「桐始華」,入胃四度。 夬初九為豫外侯卦又五日中候,田鼠化為鴽,入胃九度。夬九二為 訟大夫卦又五日末,候虹始見,入胃十五度。夬之九三為蠱卿卦「《桐 不華》,歲有大寒。田鼠不化國多貪。殘虹不見,婦人苞 亂。」凡歷三旬,畸五時三刻。

《律呂新書》:「升陽之數,三分三釐七毫三絲。其法夾鐘之實十四萬七千四百五十六,內除後月姑洗之實,餘七千四百八十八。以分釐毫絲之法約之,得三分三釐七毫三絲,是為春分至穀雨陽升之數。」

《交穀雨》,則姑洗用事。

春分之日,假如得癸卯,夾鐘之宮也。己酉衝卯,為夷則之徵;乙卯,大呂之商也。辛酉衝卯,為蕤賓之羽;丁卯,應鐘之角也。先五日,癸卯,春分氣至,夾鐘為宮,後五日所畸五時零三刻,南呂生姑洗。自此姑洗始用事。

「大合樂應曆候蕤賓六變中呂,則羽與商比也。蕤賓 之羽,為應鐘之角,聲應自穆羽,南呂合乎姑洗,是謂 陽呂陰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