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華經/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正法華經卷第三[编辑]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信樂品第四[编辑]

於是賢者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揵連等,聽演大法,得未曾有,本所未聞;而見世尊授舍利弗決,當得無上正真之道,驚喜踊躍咸從坐起,進詣佛前偏袒右肩,禮畢叉手瞻順尊顏,內自思省心體熙怡,支節和懌悲喜竝集,白世尊曰:「唯大聖通,我等朽邁年在老耄,於眾耆長僉老羸劣,歸命眾祐冀得滅度,志存無上正真之道,進力尠少無所堪任,如來所講我等靖聽,次第坐定諸來大眾,不敢危疲無所患厭。前者如來為鄙說法,已得於空、無相、無願,至于佛典國土所有,於一切法無所造作,其諸菩薩所可娛樂,如來勸發多所率化。鄙於三界而見催逐,常自惟忖謂獲滅度,今至疲憊,爾乃誨我以奇特誼,樂於等一,則發大意於無上正真道。而今大聖授聲聞決當成正覺,心用愕然怪未曾有,余得大利各當奉事,乃獲逮聞如是品經。從過去佛常聞斯法,故初值遇,則我祿厚喻獲妙寶,無央數妙意所至願,現在於色而無所畏,珍琦鼓樂自然為鳴,而燃大燈炤耀彌廣,栴檀叢林芬蘊而香。唯然世尊,我豈堪任而說之乎?」

告曰:「可也。」

時諸聲聞共白佛言:「昔有一士離父流宕,僑亭他土二三十年,馳騁四至求救衣食,恒守貧窮困無產業。父詣異城,獲無央數金銀珍寶、水精琉璃、車璩馬碯、珊瑚虎魄,帑藏盈滿,侍使僮僕、象馬車乘不可稱計,眷屬無數七寶豐溢,出內錢財耕種賈作。子厄求食,周行國邑城營村落。造富長者適值秋節,入處城內循行帑藏,與子別久忽然思見,不知所在。自念:『一夫,財富無量橫濟遠近,竊惟我老朽耄垂至,假使終沒室藏騷散,願得見子恣所服食,則獲無為不復憂慼。』其子僥會至長者家,遙見門前,梵志君子大眾聚會眷屬圍遶,金銀雜廁為師子座,交露珠瓔為大寶帳,父坐其中分部言教,諸解脫華遍布其地,億百千金以為飲食。子覲長者色像威嚴,怖不自寧,謂是帝王若大君主,進退猶豫不敢自前,孚便馳走。父遙見子心用歡喜,遣傍侍者追呼令還。遑懅躄地,謂追者曰:『我不相犯,何為見捉?』侍者執之俱詣長者。長者告曰:『勿恐勿懼,吾為子勤廣修產業帑藏充實,與子別久數思相見,年高力弊父子情重。』將入家內,在於眾輩不與共語。所以者何?父知窮子志存下劣不識福父,久久意悟色和知名,又見琦珍。長者言曰:『是吾子也。以權告子。今且恣汝隨意所奉。』窮子怪之得未曾有,則從坐起行詣貧里求衣索食,父知子緣,方便與語:『汝便自去與小眾俱。』子來至此而再致印,曰:『至此宅有所調飾。』父付象馬即令粗習,假有問者答亦如之,當調車馬嚴治寶物恣意賜與,父求窮子所可賑給,具足如斯。時子於廐調習車馬繕治珍寶,轉復教化家內小大。父於窓牖遙見其子所為超絕,脫故所著沐浴其身,右手洗之,以寶瓔珞香華被服,光曜其體皆令清淨,而告之曰:『爾從本來何所興立?何所繫屬?捨吾他行,勤苦饑寒。吾以耄矣,以情相告,便時納娶,嬉遊飲食以康祚胤。

吾所造業不可訾計,眾寶具足子知之乎!求汝積年而戀惡友,今乃來歸宜除瑕垢,吾有妙寶夜光明珠琦珍璝異,皆為汝施,僮僕侍使男女大小,恣意所欲,一以相付。吾愛念汝,猶如國王幸其太子。』」

諸尊聲聞共白佛言:「彼時窮子,播盪流離二三十年,至長者家乃得申敘,追惟前後遊觀所更心悉念之。時大長者寢疾于床知壽欲終,自命其子而告之曰:『吾今困劣宜承洪軌,居業寶藏若悉受之,周濟窮乏從意所施,輒備奉教喜不自勝,所行至誠不失本誓。』父知子志身行謹勅,先貧後富益加欣慶,宗敬親屬禮拜耆長,父於國王君主大臣眾會前曰:『各且明聽,斯是吾子則吾所生,名字為某,捨我流迸二三十年,今乃相得。斯則吾子吾則是父,所有財寶皆屬我子。』子聞宣令大眾之音,心益欣然而自念言:『余何宿福得領室藏?』」

諸聲聞等又白佛言:「大富長者則譬如來,諸學士者則謂佛子,勉濟吾等三界勤苦,如富長者還執其子度脫生死。於是世尊,有無央數聖眾之寶,以五神通除五陰蓋,常修精進在彼道教,志于滅度謂為妙印。慇懃慕求初不休懈,欲得無為意中默然,熟自思惟所獲無量,於如來所承順法行,遵修禪定而常信樂。謂觀我等懈廢下劣,而不分別不能志願,此如來法珍寶之藏,於今世尊以權方便,觀于本際慧寶帑藏,蠲除饑[飢-几+內]授大妙印。唯然大聖於今耆年,斯大迦葉從如來所朝旦印印,當至無為。又世尊為我等示現菩薩大士慧誼,余黨奉行為眾說法,當顯如來聖明大德,咸使暢入隨時之誼。所以者何?世雄大通善權方便,知我志操不解深法,為現聲聞,畏三界法及生老死,色聲香味細滑之事,趣欲自濟不救一切,離大慈悲智慧善權,禪定三昧乃知人心,不覩一切眾生根原。譬如窮士求衣索食,而父須待欲使安樂,子不覺察。佛以方便隨時示現,我等不悟。今乃自知成佛真子,無上孫息為佛所矜,施以大慧。所以者何?雖為佛子下賤怯弱,假使如來,覩心信樂喜菩薩乘,然後乃說方等大法。

「又世尊興為二事,為諸菩薩現甘露法,為諸下劣志願小者,轉復勸進入微妙誼。譬如彼子與父別久,行道遙見,不識何人呼而怖懼;後稍稍示威儀法則乃知是父。佛亦如是,吾等不解菩薩大士,雖從法生為如來子,但求滅度,不志道場坐於樹下降魔官屬度脫一切。我輩自謂已得解脫,以是之故,今日覩聞未為成就,不為出家不成沙門。今如來尊現諸通慧,我等以獲大聖珍寶,佛則為父我則為子,父子同體焉得差別。猶如長者臨壽終時於大眾前,宣令帝王梵志長者君子,今諸所有庫藏珍寶用賜其子,子聞歡喜得未曾有。佛亦如是,先現小乘一時悅我,然今最後,普令四輩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天上世間一切人民,顯示本宜。佛權方便說三乘耳,尚無有二豈當有三?是諸聲聞皆當成佛,我等悅豫不能自勝。」

時大迦葉則說頌曰:

   「我等今日,逮聞斯音,怪之愕然,得未曾有,由是之故,心用悲喜。
   又省導師,柔軟音聲,尊妙珍寶,為大積聚,一處合集,以賜我等。
   未曾思念,亦不有求,還聞弘教,心懷踊躍。
   譬如長者,而有一子,興起如愚,亦不闇冥,
   自捨其父,行詣他國,志于殊域,仁賢百千。
   於時長者,愁憂念之,然後而聞,即自迸走,遊于十方,意常悒慼。
   父子隔別,二三十年,與人戀訟,欲得其子,便詣異土,入于大城。
   則於彼止,立於屋宅,具足嚴辦,五樂之欲,
   無數紫金,及諸珍寶,奇異財業,明珠碧玉,象馬車乘,甚為眾多。
   牛畜[月*者]彘,鷄鶩羠羊,出內產息,賈作耕種,奴僕僮使,不可計數。
   嚴辦眾事,億千百類,又得王意,威若國主,
   一城民庶,委敬自歸,諸郡種人,遠皆戴仰。
   若干種業,因從求索,興造既多,不可計限,勢富如是。
   啼哭淚出,吾既朽老,志力衰變,心誨思想,欲得見子。
   夙夜追念,情不去懷,聞子之問,意增煩惋。
   捨我別來,二三十年,吾之所有,財業廣大,假當壽終,無所委付。
   計彼長者,其子愚濁,貧窮困厄,常求衣食,
   遊諸郡縣,恒多思想,周旋汲汲,慕係嗇口,
   征營馳邁,栽自供活,或時有獲,或無所得。
   纏滯他鄉,亦懷悒傶,志性褊促,荊棘[(牙*ㄉ)/里]身,
   展轉周旋,行不休息,漸漸自致,到父所居。
   槃桓入出,復求衣食,稍稍得進,至于家君。
   遙見勢富,極大長者,在於門前,坐師子床,
   無數侍衛,眷屬圍繞,出入財產,及所施與。
   若干人眾,營從立侍,或有計校,金銀珍寶,
   或合簿書,部別分莂,紀別入出,料量多少。
   于時窮子,見之如此,倚住路側,觀所云為,
   自惟我身,何為至此,斯將帝王,若王太子,
   得無為之,所牽逼迫,不如捨去,修己所務。
   思慮是已,尋欲迸逝,世無敬貧,喜窮士者。
   是時長者,處師子座,遙見其子,心密踊躍,
   尋遣侍者,追而止之,呼彼窮子,使還相見。
   侍者受教,追及宣告,錄召令還。
   即怖僻地,心竊自惟,得無被害,曷為見執,何所求索。
   大富長者,見之起強,憐傷斯子,為下劣極,
   亦不覩信,彼是我父,又復懷疑,不審財寶。
   其人慰喻,具解語之,有紫磨金,積聚於此,
   當以供仁,為飲食具,典攝眾計,役業侍使,
   吾有眾寶,蘊積腐敗,委在糞壤,不見飾用。
   子便多取,以為質本,蓄財殷廣,無散用者。
   其人聞告,如是教勅,則尋往詣,奉宣施行,
   受長者教,不敢違命,即入家中,止頓正領。
   爾時長者,遙從天窓,詳觀察之,知何所為。
   雖是吾子,下劣底極,唯曉計算,調御車耳。
   即從樓觀,來下到地,便還去衣,垢污之服,則便往詣,到其子所。
   勅之促起,修所當為,則當與卿,劇難得者,
   以德施人,案摩手腳,醎醲滋美,以食相給,及床臥具,騎乘所乏。
   於時復為,娉索妻婦,敖黠長者,以此漸教,
   子汝當應,分部之業,吾愛子故,心無所疑。
   漸漸稍令,入在家中,賈作治生,所入難計,
   所空缺處,皆使盈溢,步步所行,鞭杖加人,
   珍琦異寶,明珠流離,都皆收檢,內于帑藏,
   一切所有,能悉計校,普悉思惟,財產利誼。
   為愚騃子,別作小庫,與父不同,在於外處。
   于時窮士,心自念言,人無有此,如我庫者。
   時父即知,志性所念,其人自謂,得無極勢,即便召之,而親視之。
   欲得許付,所有財賄,而告之曰,今我一切,
   無數財寶,生活資貨,聚會大眾,在國王前,
   長者梵志,君子等類,使人告令,遠近大小。
   今是我子,捨我迸走,在於他國,梁昌求食,
   窮厄困極,今乃來歸,與之別離,二三十年。
   今至此國,乃得相見,在於某城。
   而亡失之,於此求索,自然來至,我之財物,
   無所乏少,今悉現在,於斯完具,一切皆以,
   持用相與,卿當執御,父之基業。
   其人尋歡,得未曾有。
   我本貧窮,所在不詣,父時知余,為下劣極,得諸帑藏,今日乃安。
   大雄導師,教化我等,覩見下劣,樂喜小乘,
   度脫我輩,使得安隱,便復授決,當成佛道。
   於今安住,多所遣行。
   無數菩薩,慧力無量,分別示現,無上大道,
   攀緣稱讚,億姟譬喻,余等得聞。
   最勝諸子,則便奉行,尊上大道,所當起立,
   視眾眼目,當於世間,得成佛道,而為聖尊,造業如斯。
   將養擁護,於此佛法,講說分別,最勝慧誼。
   則為感動,一切眾生,我等志願,貧心思念。
   假使得聞,于斯佛誨,不肯發起,如來之慧。
   覩見最勝,宣暢道誼,意中自想,盡得滅度,不願志求,如此比慧。
   又聞大聖,諸佛國土,未曾有意,發歡喜者,
   寂然在法,一切無漏,棄捐所興,滅度之事。
   由此思想,不成佛道,常當修行,晝夜除慢。
   諸佛道誼,最無有上,未曾勸助,志存于彼。
   今乃究竟,具足最勝,得無為限,當捨陰蓋,
   長夜精進,修理空誼,解脫三界,勤苦之惱。
   佛興教戒,則以具嚴,如是計之,無所乏少。
   最勝所演,經身之慧,假使有人,願等佛道,
   為是等故,加賜法事,由緣致斯,余徒欽樂。
   有大導師,周旋世間,普悉觀察,如此輩相。
   諸恐懼者,令得利誼,求索勸助,令我信樂。
   善權方便,猶若如父,譬如長者,遭時大富。
   其子而復,窮劣下極,則以財寶,而施與之。
   大聖導師,所興希有,分別宣暢,善權方便。
   諸子之黨,志樂下劣,修行調定,而以法施。
   我等今日,致得百千,未曾有法,如貧得財。
   於佛教化,獲道得寶,第一清淨,無復諸漏。
   長夜所習,戒禁定意,執誼將護,世雄唱導。
   今日有獲,佛之大道,眷屬圍繞,修行無闕。
   其有長夜,清淨梵行,依倚法王,深遠之慧,
   而為具足,此尊德果,日成微妙,無有諸漏。
   我等今日,乃為聲聞,還得聽省,上尊佛道,
   當復見揚,聖覺音聲,以故獲聽,超度恐懼。
   今日乃為,致無所著,以無著誼,為諸天說,
   世人魔王,及與梵天,為親一切,眾生之類。
   何所名色,造立寂然,蠲除眾生,無億數劫,
   於是所造,甚難得值,計於世間,希有及者。
   今日無著,燒罪度岸,修行為業,踊躍歡喜。
   吾等歸聖,以頂受之,所願具足,如江河沙。
   飲食衣服,若干巨億,諸床臥具,離垢無穢,
   用栴檀香,以為屋室,柔軟坐具,以敷其上。
   若疾病者,無所藥療,今日供養,安住廣度,
   所施劫數,如江河沙,所造立者,無能奪還。
   高遠之法,無量無限,其大神足,建立法力。
   佛為大王,無漏最勝,堪任堅強,常修牢固,
   安慰勸進,恒以時節,未曾修設,望想福行。
   於一切世,諸法中尊,皆為大神,最勝如來。
   然大燈明,示無央眾,知諸黎庶,筋力所在,
   若干種種,所憙樂願,因緣百千,而順開化。
   如來皆覩,眾人性行,他人心念。
   一切群萌,以若干法,而致墮落。
   以法示現,此尊佛道。」

正法華經

藥草品第五[编辑]

爾時世尊告大迦葉及諸耆年聲聞:「善哉!所歎如實。審如所言,如來之德如向所喻,復倍無數不可思誼,無能計量劫之姟底,一一計數大聖所應,如來之慧無能限者,不有法想道地處所,莫能盡原。世尊普入一切諸誼,察于世間見眾庶心,所度無極一切分別,皆使決了權慧之事,勸立一切度於彼岸,皆現普智入諸通慧。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諸藥草木,竹蘆叢林諸樹小大,根本莖節枝葉華實,其色若干種類各異,悉生于地。若在高山巖石之間,丘陵堆阜嵠谷坑坎。時大澍雨潤澤普洽,隨其種類各各茂盛,叵我低仰莫不得所,雨水一品周遍佛土,各各生長地等無二。如來正覺講說深法,猶如大雨。大聖出現興在世者,則為一切諸天、人民、阿須倫、鬼神、龍,顯示威曜咸尋來至,皆現在前,為暢大音分別慧誼,大師子吼班宣景模:『吾為如來使,天上天下諸天世人,未度者度,未脫者脫,未安者安,未滅度者令得滅度。於是世及後世所知而審,為諸通慧皆能普見,度諸度,脫諸脫,安諸安,未滅度者皆令滅度,悉來詣我。』於時諸天、人民、阿須倫、揵沓和、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一切雲集,吾於講法現其道誼,佛為道父分別道慧。」

佛語迦葉:「于時黎庶無數億姟,皆來聽經,如來通見一切根本,大精進力如應說法,分別散告無量言教,不失本心咸令歡喜,安隱無患或得度世,終生善處恣其所好,各自然生。或習愛欲便為說經,或聽受法離諸貪惑,轉稍以漸遵諸通慧,因從本力如其能量,堅固成就平等法身,猶如大雨,普佛世界滋育養生,等無差特。如來演法一品如是,至解脫味離欲寂滅,入諸通慧,若聽受持諷誦奉者,不自識省無所觀念。所以者何?群生根本形所像類,如所想念,已念當念所可施行,以行當行所當行者,諸所因緣,所當獲致所當說者,唯如來目悉知見之。在所現處住于其地,如雨等潤藥草叢林、白黑青赤上中下樹,世尊如之見一味已,入解脫味志于滅度,度諸未度究竟滅度,令至一土一同法味,到無恐懼使得解脫。化於眾生使得信樂,苞育將護悉令普至於諸通慧,讚詠分別逮賢聖法,亦如向者迦葉所說。」

世尊欲重解誼所趣,以偈頌曰:

   「吾興於世間,仁和為法王,為眾生說法,隨其所信樂。
   意勇建大業,久立分別說,群萌多受持,蒸庶無所言。
   法王慧難解,闇冥設聞者,眾入懷狐疑,則棄所住處。
   隨其境界說,如本力所任,又示餘利誼,則為現正法。
   譬如純黑雲,踊出升虛空,普雨佛世界,遍覆於土地,
   又放大電[火*僉],周匝有水氣,而復震雷聲,人民皆歡喜。
   陰蔽於日月,除熱令陰涼,欲放雨水故,時布現在上。
   彼時普等雨,水下無偏黨,滂流於佛土,澤洽眾塸域。
   應時而降雨,激灌一切地,旱涸枯谿澗,一切得浸漬。
   惠澤無不到,眾源皆涌溢,深谷諸廣野,林麓槒幽藪,
   萌葉用青倉,藥草無數生,樛木諸叢林,滋長大小樹,
   眾藥咸茂殖,莖幹華實繁,隨其本境界,皆令得蒙恩。
   諸天樹木,結根坑坎,陜隘迮處,而生其中。
   如諸邪道,一切愚癡,長益繫縛,如象著絆,
   草刺棘樹,蘆葦[禾*曷][禾*曷],莖節枝葉,及諸華實。
   華實茂盛,多所饒益,蒙之恩雨,藥草滋長,
   從其種類,因本境界,各各得服,饑渴飽滿。
   如其所種,各得其類,然其天雨,皆為一味。
   告迦葉曰,佛亦如是,出興於世,譬如天雨。
   這現天下,為眾說法,以是誠行,示於眾生。
   大仙以斯,使人聞經,皆於諸天,人民前現。
   佛為如來,聖中之尊,善權方便,猶如天雨,
   吾當飽滿,一切群萌,愚騃之黨,身形枯燥,
   除諸苦患,得立大安,燒盡愛欲,獲至滅度。
   諸天人民,皆聽我言,普悉當來,詣佛大聖。
   吾為如來,世尊無倫,有所導御,故出於世,
   為一切人,分別說經,化無數千,眾生之類。
   又復示現,若干種誼,於彼若此,常行平等,得至解脫,滅度無為。
   或在門前,而說經典,則為造立,道德之藏,
   諸等不等,皆令平等,無有所憎,愛欲永除。
   未曾講說,無益之語,未常增惟,諸放逸緣。
   以一切法,為眾生說,假使眾庶,多不可計,
   為講大典,不詭因緣,行步所由,若復住立,在於座上,而續三昧。
   譬如大龍,雨多所潤,普浸潤斯,一切世間。
   尋興慧雲,而降法雨,暢發微妙,應病與藥。
   常為眾生,說賢聖誼,皆令奉戒,如天陰涼。
   眾人失言,及違諸行,欲使近法,轉漸調柔。
   使住疑者,捨諸邪見,勸化導利,令淨所覩。
   捨置下劣,遠眾懈廢,隨其所趣,而令入法。
   應時為說,如其心本,令皆棄捐,順師子行。
   世尊等演,經法之雨,悉使得至,大尊佛道,
   任其力耐,而令聽受,若干道慧,而化立之。
   從諸天人,志性所樂,天帝釋梵,轉輪聖王,
   猶如於此,諸小世間,諸藥品類,各各異種,碎小段段,諸所良藥。
   迦葉且聽,吾悉當說,以能識慧,無漏之法,
   便得無為,所在遊行,神通三達,亦復如是。
   斯雨定意,三昧諸藥,或有遊詣,在於山巖,
   其人便得,緣一覺乘,於彼修禪,清淨之行,是則名曰,為中品藥。
   假使志願,上士美德,我當於世,逮成導師,
   常精進行,志依一心,是則名曰,為上尊藥。
   設使欲為,安住之子,恃怙慈心,而行寂然,
   疾得成道,為人中尊,所謂樹者,則喻於斯。
   是等能轉,不退轉輪,建立神足,根力之行,
   緣是長養,醫藥除病,英雄度脫,無數億人,
   隨時示現,於斯佛道,是則名曰,為大林樹。
   吾之所順,善權方便,一切大聖,亦復如是。
   最勝講法,則為平等,猶如慶雲,普一放雨。
   神通無礙,如此比像,若如眾藥,在於地上。
   以見如是,微妙之誼,如來所建,善權方便。
   假使分別,一善法事,亦如天雨,至若干形。
   佛以法雨,多所安隱,普潤天下,有所成就。
   觀察其人,堪任所趣,佛之法誨,景則一等。
   譬如放雨,墮草山巖,及至中間,無有不遍,
   灌諸樹木,若大叢林,密雲四集,天下豐羨。
   設使世間,行慈愍法,常以經典,飽滿天下。
   以現世間,令普安隱,天雨藥草,華實茂盛,
   其藥樹木,稍漸長大,是為羅漢,諸漏盡者。
   諸緣覺品,處于林藪,我所說法,無有塵垢。
   無數菩薩,志開總智,周旋三界,一切普行,
   於眾會中,演此大道,猶如樹木,日日滋長。
   修進神足,專達四禪,若聞空慧,心則解達。
   放出光明,無數億千,是為大樹,而復滋茂。
   若諸聲聞,不至滅度,斯為世尊,第一最說。
   若此分別,乃為講法,猶如興雲,而澍甘雨,
   漸漸長育,眾藥草木,人民之華,不可稱量。
   一時之間,說因緣法,而為眾人,現於佛道。
   善權方便,佛謂言教,一切導師,亦復如是。
   斯諸說法,為最究暢,諸聲聞等,皆當承是。
   緣斯之行,當得佛行,此諸羅漢,如是無異。
   世尊演誼,盡極於斯,化諸小乘,皆得佛道。」

佛復告大迦葉:「如來所教等化無偏,譬如日明廣照天下,光無所擇照與不照,高下深淺好惡香臭,等無差特。佛亦如是,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五道生死、菩薩、緣覺、聲聞,慧無增減,隨心所解各得其所,本無三乘緣行致之。」

迦葉白佛:「設無三乘,何故得有菩薩、緣覺、聲聞?」

佛言:「譬如陶家埏埴作器,或盛甘露蜜,或盛酪蘇麻油,或盛醲飲食,泥本一等,作器別異所受不同。本際亦爾,一等無異,各隨所行成上中下。」

迦葉又問:「縱使別異,究竟合不?」

告曰:「當合明者解之,譬若有人從生而盲,不見日月、五色、十方,則謂天下無日月、五色、八方上下。有對說者,其人不信。若有良醫觀人本病,何故無目?本罪所種,離明眼冥體癭重病。何謂重病?風寒熱癖是則四病。便心念言:『斯人之疾,凡藥療之終不能愈。雪山有藥能療四病:一曰顯,二曰良,三曰明,四曰安,是藥四名。』於時良醫愍傷病人,為設方便即入雪山,採四品藥[口*父]咀搗合,以療其盲,目便見明。又加針灸消息補寫,斯人目睛內外通徹,覩日月光、五色、十方,爾乃取信。尋自剋責:『我之盲冥,無所見聞,自以為達。今眼得視,乃自知本愚蔽之甚也。

今覩遠近高下,無喻我者。』時有五通閑居仙人,洞視徹聽身能飛行,心能知人所念,自知所從來生死本末,而具語曰:『卿莫矜高自以為達,仁在屋裏自閉不出,不知外事。人念卿善惡尚不能見;十里五里語言之音、或二十里擊鼓之音聲,猶不能聞;近一二里,自不躇步亦不能至;自觀未生胚胎所憶,亦不能識。有何通達稱無不見乎?今吾察卿身,冥中為明,明中為冥。』其人問曰:『作何方術得斯聖通?願垂慧誨。』仙人答曰:『當入深山閑居獨處,除諸情欲爾乃有獲。』即遵所訓捨家巖燕,一心專精無所慕樂,則得神通。爾乃自覺,察本所見不足言名,今得五通無所罣礙,甫自知本所見蔽闇。」

佛言:「如是當解此喻,人在生死五道陰蓋,不了本無則名曰癡。從癡致行,從行致識,從識致名色,從名色致六入,從六入致更,從更致痛,從痛致愛,從愛致受,從受致有,從有致生,從生致老病死憂惱苦患,罪應集會故謂盲冥。是以世尊愍傷其人,升降三界輪轉無際,不能自拔。觀於眾生心之根原,病有輕重,垢有厚薄,解有難易,覩見遠近,便見三乘,發菩薩心,至不退轉,無所從生徑得至佛,猶如有目得為神仙。其良醫者,謂如來也。不發大意,謂生盲也。貪、婬、瞋恚、愚癡六十二見,謂四病也。空、無想、無願、向泥洹門,謂四藥也。藥行病愈則無有癡,名色六入所更痛愛,受有生老病死憂惱苦患,皆悉除矣。志不作善亦不在惡,如生盲者還得兩目,謂聲聞、緣覺生死已斷,度於三界省練五道,自以通暢莫能喻者。臨欲滅度佛在前住,誨以要法發菩薩意,不在生死不住滅度,解三界空,十方一切如化如幻,如夢、野馬、深山之響,悉無所有無所希望,無取無捨無冥無明,爾乃深覩,無所不達見無所見,見知一切黎庶萌兆。」

於是頌曰:

   「譬如日光曜,遍照於天下,其明無增減,亦不擇好醜。
   如來猶若茲,慧等殊日月,普化於十方,亦不有增減。
   若如彼陶家,埏埴作瓦器,或盛甘露蜜,或受蘇油食,
   計泥本一等,為器各別異,所受又不同,因盛而立名。
   人本亦如是,無三界五道,隨行而隨生,展轉不自覺。
   解空號菩薩,中住則緣覺,倚空不解慧,則名為聲聞。
   譬如人生盲,不見日月光,五色及十方,謂天下無此。
   良醫探本端,見四病陰蓋,慈哀憐愍之,入山為求藥。
   所採藥奇妙,名顯良明安,[口*父]咀而搗合,以療生盲者,
   消息加針灸,病愈目覩明,見日月五色,乃知本淳愚。
   人不了無本,坐墮生死徑,十二緣所縛,不解終始病,
   世尊現於世,觀察三界原,因疾而隨本,各各開化之。
   了空則菩薩,意劣為緣覺,畏厭生死苦,故墜于聲聞。
   自謂道德高,無能有踰者,所覩極究練,無所憂弊礙。
   猶如五通者,號名曰仙人,愍而告之曰,卿故有蔽礙,
   不能弘深奧,於愚則為明,在內不見外,雖明故為愚。
   數十里有聲,耳則不得聞,若人欲危害,不知彼所念。
   欲至外數里,不躇步不到,若生長大時,不識胎中事。
   五事表裏徹,爾乃為悉達,何以忍貢高,自謂無等倫?
   欲得五通者,當處於閑居,精思專念道,爾能曉了此。
   即尋奉所誨,捨家入深山,一心無穢慮,便得成神仙。
   若得至聲聞,及獲緣覺乘,自謂慧具足,與佛等泥洹,
   臨欲滅度時,佛即住其前,為現菩薩法,三達無罣礙,
   智慧度無極,進善權方便,度空無想願,菩薩由是生。
   四等心四恩,用開化黎庶,解一切如化,幻夢野馬影,
   深山響芭蕉,三界無所有,不執亦不捨,無愚亦無明,
   不生死泥洹,悉等如虛空,無見無不見,乃覩一切本。
   當爾時所見,不造三界觀,一切普平等,所濟無有量。」

正法華經

授聲聞決品第六[编辑]

於是世尊說斯頌時,一切普告諸比丘眾:「吾盡宣告,此聲聞比丘大迦葉者,曾已供養三千億佛,方當供養如此前數,奉敬承順諸佛世尊,稟受正法奉持宣行,竟斯數已當得作佛,世界曰還明,劫名弘大,佛號時大光明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壽十二中劫。佛滅度後,正法住二十劫,其像法者亦二十劫。其佛國土甚為清淨,無有礫石荊蕀穢濁之瑕、山陵谿澗,普大快樂,紺琉璃地眾寶為樹,黃金為繩連綿諸樹,有八交道,諸寶樹木常有華實,悉皆茂盛。其土菩薩無央數億百千姟,諸聲聞等亦不可量億百千姟。其土無有魔事及諸官屬,諸魔營從皆護佛法,常行精進無所違失。」爾時世尊,欲重解誼,即說頌曰:

   「我覩比丘,以佛明目,迦葉住此,當成為佛。
   於將來世,無央數劫,供養諸佛,聖中之尊,具足悉滿,三千億佛。
   斯大迦葉,諸漏得盡,便當越度,三品之行,
   當得佛道,親近法施,供養諸佛,天人之尊,合集得至,無上大道。
   最於來世,尊無上倫,為大聖道,無極神仙。
   其佛國土,最勝第一,清淨離垢,若干顯明,隨意所欲,常可至心。
   紫磨金色,珍寶莊嚴,復以珍寶,成為樹木,
   有諸道徑,嚴八交路,天人放香,自然流馨,彼時國土,所有如是。
   若干種華,而為挍飾,一切諸華,紫磨金色,
   出光音聲,以為法則,普常微妙,莫不見者。
   諸菩薩眾,億千之數,志性調定,逮大神通。
   諸聖哲等,奉方等經,不可計數,億百千姟,無有諸漏,奉持志強。
   所有聲聞,彼佛法勝,假使天眼,欲計劫限,弟子之數,不可稱算。
   其佛當壽,十二中劫,正法當住,二十中劫,像法亦立,二十中劫。
   大光明佛,德當如是。」

於是賢者大目揵連、賢者須菩提、賢者摩訶迦旃延,等同心側立頂戴,瞻順光顏目未曾眴,稽首足下戰戰兢兢,應時各各說斯之頌,而諮嗟曰:

   「大雄無所著,釋王無極人,乃愍傷我等,讚揚宣佛音。
   今以知余等,愍授我疇莂,以甘露見灌,沐浴眾祐決。
   譬如饑饉時,丈夫得美饍,虛乏叫喚求,有人手授食。
   吾等咸歡喜,本為下劣乘,違時捨眾人,虛乏不得決,
   設至平等覺,大聖不拜授,於今處世倫,則不復飲食。
   世尊見勸勵,聞尊上音聲,唯垂見授決,爾能獲大安。
   大哀願散疑,愍傷多所矜,撫恤貧匱意,甘露誘示子。」

於是世尊,見諸耆舊心志所念,即復重告諸比丘眾:「比丘當知,此大聲聞耆年須菩提,當復奉侍供養八千三十億百千姟佛,在諸佛所常修梵行,積累功德具足究竟,竟後世時當得作佛,號稱歎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世界名寶成,劫曰寶音。普佛之土周匝悉遍,有諸寶樹自然莊嚴,無沙礫石山陵谿澗,其樹音聲哀和柔雅,眾庶產業不可稱數,人所居跱館宇若干,重閣交露。有無央數聲聞之眾,欲計算者無能限量,悉識宿命。彼土菩薩亦不可計億那術百千。其佛當壽十二中劫,滅度之後,正法當住二十中劫,像法亦立二十中劫,則坐虛空,為一切人講說經法,開化無數百千菩薩。」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今吾普告,諸比丘眾,悉且明聽,佛所班宣。
   尊須菩提,是吾弟子,當來之世,得成為佛。
   大聖所見,至誠無虛,具足三十,那術姟千,
   當於世間,遵修道行,常志求斯,佛之要道。
   於彼來世,究竟行已,顏色殊妙,相三十二,
   威曜巍巍,紫磨金容,處世清淨,多所愍哀。
   國土快樂,所在顯現,無數人見,踊躍可意,
   悉當遊行,詣諸世尊,度脫群生,億百千姟。
   諸菩薩眾,不可計量,而常廣說,不退轉輪,
   在最勝教,諸根通利,皆當恭順。
   彼佛國土,諸聲聞事,不可計量,欲有限算,無能盡極。
   六通三達,獲大神足,脫門無礙,而處安隱,計神足力,不可思議。
   我假使說,諸佛尊道,諸天人民,如江河沙,常當叉手,自歸聖尊。
   其佛當壽,十二中劫,正法當住,二十中劫,
   像法亦立,二十中劫,世雄導師,劫數如是。」

爾時世尊重復宣告諸比丘眾:「比丘欲知堅固取要分別平等,是我聲聞大迦旃延。後當供養奉侍八千億佛,佛滅度後各起塔廟,高四萬里,廣長各二萬里,皆七寶成,金銀、琉璃水精、車璩馬碯、珊瑚碧玉,香華、雜香搗香、繒綵幢幡供廟。如是過斯數已,當復供養二十億佛,然後來世當得作佛,號曰還已紫磨金色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國土嚴淨平等無邪,名聞顯現,琉璃為地,若干種樹眾寶校飾,紫磨黃金為繩連綿,諸樹華實茂盛華遍。佛土無有地獄餓鬼畜生,但有諸天人民眾多具足充滿。又諸聲聞無數百千那術之眾,諸菩薩等無數百千,莊嚴國土。其佛當壽十小劫,滅度之後,正法當住二十中劫,像法亦住二十中劫。」於時世尊,即說頌曰:

   「諸比丘眾,皆聽吾教。
   其佛音聲,當美柔軟,尊迦旃延,為佛弟子。
   當供養佛,若干導師,奉敬承順,恭恪無量,無數世人,不能稱計。
   若滅度後,當起廟寺,當以華香,而供養之。
   然於後世,便得作佛,國土清淨,無有瑕穢。
   講說發起,億千眾生,具足開導,一切人民。
   世界莊嚴,光照十方,當得作佛,多所超喻。
   號紫金色,其德巍巍,究竟群黎,億百千姟。
   無數菩薩,及諸聲聞,滿其佛國,無量難計。
   常行精進,於佛法教,除斷諸難,滅終始患。」

於是世尊,復告四部眾會曰:「今佛大聖宣告爾等,是我聲聞尊大目揵連,當悉供養奉侍於八千佛,承順世尊一切無量。諸佛滅度當起塔廟,七寶校成,金銀、琉璃水精、車璩馬碯、珊瑚真珠,高四萬里廣長二萬里,若干殊好眾寶之物,供養塔廟,及與香華、雜香搗香、繒綵華蓋、幢幡伎樂之娛。過是數已,當復奉敬二百萬億佛,供養承順。最後世時當得作佛,號還已金華栴檀香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國土名意樂,劫曰樂滿。其佛世界,快樂安隱清淨鮮潔,紺色琉璃以為其地,諸樹華實七寶合成,普以真珠眾華莊校,平等端嚴眾寶具足。諸大仙聖有億百千,寂然而坐所謂無量。皆諸菩薩廣說經法。其佛當壽二十中劫,滅度之後,正法當住四十中劫,并計像法。」爾時世尊則說頌曰:

   「大目揵連,是吾弟子,棄捐仁行,猶得自在。
   二百萬億,諸劫之數,悉當供養,此諸佛教。
   普於諸佛,常修梵行,而當志願,斯諸佛道。
   悉當奉侍,諸佛世尊,具以承事。
   導師之眾,皆當廣普,執持聖教,若干億劫,
   百千之數,慇懃承順,不違大命,諸安住等。
   滅度之後,以眾七寶,興立塔廟,為諸最勝,建修上業。
   用栴檀香,以為柱梁,眾香伎樂,而供養之。
   然於後世,事究竟已,言談斐粲,人所宗仰,
   多所愍哀,所為如此,當得作佛,號金栴檀。
   其佛當壽,二十中劫,安住所更,行德如是。
   當為菩薩,講說經法,於是劫數,分別雅誼。
   最勝聲聞,有無數千,億百千數,如江河沙。
   六通三達,得大神足,於安住世,獲致妙通。
   無數菩薩,悉不退轉,精進勇猛,有志智慧。
   修行如應,順斯佛教,不可計量,若干千數。
   佛滅度後,弟子多學,正法當住,流布十方。
   正法像法,四十中劫,正法沒盡,像法乃出。
   是佛聲聞,得大神足,佛皆勸立,在大尊道。
   依倚大聖,不違真法,於當來世,成佛自在。」

正法華經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