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國圖志/卷0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七 海國圖志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大西洋(歐羅巴洲)

[编辑]

○布路亞國總記(一作葡萄亞,一作博都爾噶亞,即住澳門之夷明以來,所謂大西洋國也)

[编辑]

布路亞國,古名魯西達尼阿,與大呂宋毗連一區。西南俱界大海,東北俱界大呂宋。在耶穌未紀年以前,加達尼晏士侵奪大呂宋時,尚不知有布路亞。迨呂宋為阿丹攻擊,割布路亞地請和,旋復興兵滅阿丹,而奪回之。千二百年(宋寧宗慶元二年),呂宋加色代爾部落嫁女於佛蘭西之律興釐(律,官名;興釐,人名),割布路亞地之北隅數部贈嫁。於是興釐遷居北隅,日漸盛強。復興師攻取南隅之義斯門、西彌里等處,遂建都於義斯門,立國稱王。

千五百年後(明武宗正德年間),駕駛舟師,東取沿海,西取南彌利堅洲之摩那濟爾地。百餘年後,有塞麻斯田王往侵,布路亞軍伍淆亂,自誤截己兵,遂大潰。國王沒,諸子爭立,乞援於大呂宋菲里王,始定王位。自是國事受制於呂宋,邊地被侵於荷蘭。先感菲里王之德,繼成仇隙。千六百四十年(崇禎十三年),部眾咸憤,起兵驅大呂宋之人,並廢前王而改立新王,不受大呂宋節制。傳至四代,國事廢弛,邊境俱失。維時大呂宋之麻密王,深念脣齒,既締好於英吉利,復釋布路亞之世仇,互市通商,故布路亞部落摩那濟爾所產之金,始得進口。千八百有七年(嘉慶十二年),佛蘭西摩那巴底王,遣禹諾領兵往襲,布路亞倉卒無備,遂棄義斯門而走摩那濟爾。旋得英吉利之助,始逐佛蘭西,復其故都,其子遂即位於摩那濟爾。國中官無常俸,不守廉隅。世祿之家,奴使小民,專擅驕縱,如大呂宋兵丁三萬無紀律。自糾英吉利兵拒退佛蘭西後,留英國兵帥助其訓練,始成勁旅,近已不亞於歐羅巴各國。俗奉加特力教,所在多立廟宇。統計教師廟四百所,尼庵百五十所。為人驕惰,虛假鮮實,尚白好潔,貴富賤貧。河道三,魯羅河之源發自呂宋,歷本國之阿波多大市鎮而注之海;達俄河之源,亦發自呂宋,歷國都而注之海;惟密里俄河,自本國發源。沙中有金可淘,產羽毛、布匹、魚、鹽、煤、金、嗶嘰、鼻煙。

葡萄亞國即布路亞,東北俱界大呂宋,西南俱界阿蘭底海,幅員三萬八千八百方里,戶三百五十三口,領大部落六,小部落五十,俗奉加特力教。

伊斯里麻魯那(東界俱界阿領底,若西北俱界彌那),領小部落十有二。

晏特釐多羅(東北俱界大呂宋,西界阿蘭底海,南界特那斯阿滿底),領小部落四。

特拉斯阿滿底(東界大呂宋,西界阿蘭底海,南界敏那,北界晏特里多羅),領小部落五。

彌那(東界大呂宋,南界伊斯特里麻魯那,西界特那斯阿滿底,北界阿蘭底海),領小部落十四。

阿領底若(東界大呂宋,南界阿爾牙威,西北俱界依士特里底魯那),領小部落十一。

阿爾牙威(東界大呂宋,北界阿蘭底若,西南俱界阿蘭底海),領小部落四。

○葡萄亞國沿革(原無今補)

[编辑]

《皇清四裔考》:博爾都噶國(即布路亞國,一作葡萄亞,即住澳之大西洋國也。博都噶即布路亞三字轉音),在歐邏巴極西境,徑七百里,西濱大洋,地分五道。四方商船,皆聚都城。有大河曰德若河,經都城西入海。通國大市凡六,水泉二萬五千。國有二學,曰厄物辣,曰哥應拔,歐邏巴高士多出。此中有耶蘇會士蘇氏者,著陡祿日亞書最精。土產果實、絲綿,多水族,善釀葡萄酒,即過海至中國,不壞。園囿有周數十里者,禽獸充刃,異國名王過其地,往射獵焉。俗有仁會,恤孤寡煢獨,商船至,或有死而無主者,收其行李,訪其戚屬,還之國。王隨處遣官為孤子治家,長則還所有,且加益焉。明以前未通中國,雍正五年,表貢方物。乾隆十八年,復貢,命欽天監正劉松齡前途引導至京,召見賜宴。先是雍正五年朝貢,於常賞外,特賜國王人參四十斤,庫緞二十五匹,磁器一百三十件,洋漆器六十六件,紙三百張,墨二十匣,字畫絹一百張,及荔枝、酒、哈蜜瓜、鬆糕、茶糕、芽茶、香餅、燈扇、香囊等物,又加賞來使倭緞、磁器、漆器、紙墨、扇絹等物。至乾隆十八年,又特賜國王龍緞四匹,妝緞、花緞、線緞各八匹,百花妝緞十二匹,綾紡、絲各二十二匹,羅十三匹,杭綢七匹,冊頁一付,瑪瑙玉器六件,琺琅器二種,漆器十九種,磁器三十三種,及紫檀、木器、畫絹、香袋、香餅、紙墨、扇、茶,又加賞正使畫絹、紙墨、扇、茶及文綺,又隨敕書賜國王龍緞、片金各二匹,蟒緞、倭緞各三匹,妝緞七匹,花緞六匹,閃緞、花緞、青花緞、藍緞、青緞、帽緞、線緞各四匹,綾紡、綢各二十二匹,羅十三匹,絹七匹。又因端陽節加賞國王紗四十匹,葛百匹,香囊、香串、宮扇、藥錠等物,并正副使葛香囊、香串、藥錠等物。蓋念其遠來,從優錫予焉。二十五年,廣東南海縣民林六,因緣入教,至於變易服飾,娶妻生子,經兩廣督臣李侍堯奏准,比照左道惑眾為從例治罪,以維風俗,部議從之。其國東境為伊西巴尼亞,又東北為拂朗祭,又東北為法蘭得斯,又東北為熱爾瑪尼亞、博厄美亞諸國。山川風俗見《職方外紀》。初博爾都噶國君乏嗣,伊西巴尼亞之君為其昆仲,乃權署其國事,後復自立君長,不相統屬。乾隆初,博爾都噶國人傅作林以天文家來仕中朝,為欽天監。

《海錄》:大西洋國,又名布路亞士,氣候嚴寒。由散爹里正北行,約二旬可到國境。其海口南有二礮臺,謂之交牙礮臺,儲大銅礮四五百架,有兵二千守之。凡有海艘回國,及各國船到本國,必先遣人查看,有無出痘瘡者,若有則不許入口,須待痘瘡平愈,方得進港。內有市鎮七處,如中國七府。由交牙礮臺進港,行數十里到預濟{穴禺}亞,此一大市鎮也。國王建都於此,有礮臺,無城郭。又由此進則為金巴喇,亦一市鎮。凡入中華為欽天監及至澳門作大和尚者,多此土人。又進為窩達,又進為維丟,其餘為來魯,為阿喇加,為渣比,皆大市鎮也,人煙稠密,舟車輻輳,各有重兵鎮守。土番色白好潔,居必樓屋,器用精巧,色尚白。凡牆屋皆以灰塗飾,稍舊則復塗之。女人亦以色白者為貴。稱王曰理,稱世子曰黎番爹,王子曰必林西比,王女曰必林梭使,相國為干爹,將軍為馬喇亞乍。文官有五等,武官有九等。其鎮守所屬外洋埔頭各土官,即取移居彼處之富戶為之,亦分四等。一理民間雜事,一理人間鬥爭,一掌糧稅,一掌出入船艘。本國歲差一文一武,到彼管轄。疆域大者,或差三四人,每大事則六人合議。若所差官未攜眷屬,則必俟土官四人熟議,合民情土風,然後施行,差官不得自專。若均有室家,則聽差官主謀,土官多不與爭,謂其患難相共也。

男子短衣窄褲,僅可束身,有事則加一衣,前短後長,若蟬翅然。官長兩肩,別鑲一壺蘆形,金者為貴,銀次之。帽圓旁直而上平,周圍有邊。女人上衣亦短窄,下不褲,圍以裙,至八九重。年少則露胸,老者掩之。出必以寬幅長巾掛其首,垂至兩膝,富者更以黑紗掩其面,紗極細緻,遠望之如雲煙,價有值二十金者。手中多弄串珠,富者則以珍珠或鑽石為之,男女俱穿皮鞋。自國王至於庶民無二妻者,妻死乃再娶,夫死乃再嫁。凡婚姻,婿家必先計妝奩,父母但以女不得嫁為恥,雖竭家資不惜,而男之有婦與否,則不復計,蓋又恃有婦家取償也。婚不禁同姓,唯親兄弟不得為婚。寡婦再醮者,雖叔姪亦相娶。凡婚必請於教主,教主許,然後婚。教主者,廟中大僧師也。俗奉天主教,每七日,婦女俱詣廟禮拜。凡娶妻男女俱至廟,聽僧師說法,然後同歸。男女將議婚,父母媒妁,必先告教主,教主則出示通諭,俾眾共知。男女先有私約,許情告,即令各從其願,雖父母莫能爭也。婦女有犯奸淫各罪欲改過者,則進廟請僧懺悔。憎坐於小龕中,旁開一窗,婦女跪於窗下,向僧耳語訴其情實,僧為說法解罪。僧若以其事告知眾人,則眾以僧為非,其罪絞。凡男女有犯法,恐家主罪之者,至廟中求僧,僧若許為解釋,以書告其家主,家主雖怒,不敢復罪也。人死俱葬廟中,有後來者,則掘其先葬,棄諸廟隅,而補葬其處。生死皆告於廟,僧為記其世系,然閱三世後,亦多不知其祖矣。

國王立,不改元,以奉天主教計其年。每年以冬至後七日為歲始,合計一歲而分十二月,不論月之合朔與否,故月有三十一日者。以月借日而光,為不足法也。冬至後五十餘日,國中男女,俱不肉食,謂之食齋,至四十九日而後止。將止三日,婦女遍拜各廟,謂之尋祖先。三日後,則廟僧將所藏木雕教主,置之廟堂,或置路隅,先見者,則遍告以為尋獲,次日番僧及軍民等,送置別廟藏之。大和尚出迎,穿大衣長至地,衣四角,使四僧牽之,為布幕,其長丈許,寬五六尺,用四竿擎其四角,擇富戶四人,人執一竿,大和尚在幕下,手執圓鏡,中有十字形,儀仗軍士擁之而行,見者咸跪道旁,俟和尚過而後起。其女人亦有出家為尼者,別為一廟,而扃閉其門戶,衣服飲食,俱自竇進,終其身不復出。有女為尼則其家俱食祿於王,父母有罪,尼為書請乞,輕重咸赦除之。凡軍民見王及官長,門外去帽,入門趨而進,手撫其足而嘬之,然後垂手屈身,拖足向後退數步,立而言,不跪。子見父,久別者,亦門外去其帽趨進把父腰,父以兩手拍其背,嗅其面數四,子乃屈身拖足退數步,立而言,未冠則不抱腰。早晚見父母,俱執手嘬之,餘如前。兄弟及親戚相好者,久不相見,則相抱,然後垂手屈身。見長輩,如見父儀,而不相嗅。長輩而年相若者,亦相抱,唯卑者微懸其足。女見父母,幼則如男,長則趨進,執其手嘬之,退後兩手攝其裙,稍屈足數四。見舅姑亦如之。親戚男女相見,男則垂手屈身拖足,女則兩手攝其裙,屈足數四,然後坐。女相見則相向立,各攝其裙,屈足左右團轉,然後坐。朋友親戚路遇,則各去其帽。出外攜眷回家,有親戚訪問者,女人必出陪坐語。女人出外遊觀,則丈夫或家長親戚攜手同行,亦有一男攜二女而行者,此其大略也。俗貴富而賤貧,其家富豪,則兄弟叔姪之貧者,不敢入其室,不敢與同食云(案:此所述該西洋各國風俗,非獨葡萄亞也。以澳夷居中國最久,故《海錄》以冠各國,並將全洲風俗係之)

《澳門紀略》(乾隆十六年,宣城張汝霖撰):西洋夷居香山澳,自明萬歷迄今幾二百年,悉長子孫。其國上世有歷山王,又號古總王,今有二王,曰教化王,曰治世王。治世者,奉教化之命惟謹(案:教化王最大者惟一人,駐意大里國總掌西洋各國之天主教,謂之教皇,猶西藏之活佛,非國國有之也。今來粵貿易各國從未有每國各二王之說,此篇所述澳門亦有法王,不過大僧師之稱耳。若國中只有一法王,既來駐澳,其本國又安得有法王,豈能遙制數萬里外乎)。澳寺番僧皆教化類,夷人貿易者則治世類,西洋國歲遣官更治之。澳素饒富,國初洋禁嚴,諸番率借其名號以入市,酬之多金,財貨盈溢,今諸番俱得自市。又澳舶日少,富庶非昔比。大西洋去中國遠,三年始至,稍西曰小西洋,去中土萬里,大西洋遣酋守之。澳門頭目,悉稟小西洋,令歲輪一舶往,有大事則附小西洋酋帥以聞,不能自達也。有地汶島,在南海中(即地問島,一作地盆),水土惡毒,人黝黑,無所主,大西洋與紅毛分據其地。有兵頭鎮戍,三年一更,遣自小西洋,由澳而後達於地汶,亦歲輪一舶往。澳夷罪不至死者,遣戍之,終其身無一生還者。其行賈之地曰馬西,與之約,不得以所產市他國。康熙中,馬西背約,私與他國市。澳夷怒,駕舶往所市之國責之。馬西患之,遂相仇殺,死者三百餘人,市道中絕。今所與市易者,曰哥所達島,曰葛羅巴島,曰呂宋島。凡所往之國,海道不可以里計,但分一晝夜為十更,計由某達某路若干更云。

其人白皙,鼻昂而目深碧不旬,不畜鬚髮,別編黑白髮蒙首及頸,蜷然蒙茸,賜自法王,得者以為榮。其通體黝黑如漆,特脣紅齒白略似人者,是曰鬼奴。明洪武十四年,爪哇國貢黑奴三百人,明年,又貢黑奴男女百人(案:海南太守以摩訶贈陶峴即此)。唐時謂之昆侖奴,入水不眯目,貴家大族多畜之。《明史》亦載和蘭所役使名烏鬼,入水不沉,走海面若平地。粵中富人亦間有畜者,絕有力,可負數百斤,生海外諸島。初至時與之火食,累日洞泄,謂之換腸。或病死,若不死,即可久畜。漸為華語,鬚髮皆鬈而黃,其在澳者則不蓄鬚髮。女子亦具白黑二種,別主奴。凡為戶四百三十有奇,丁口十倍之。

澳城明季創自佛朗機,萬曆中,總督何士晉令隳澳城臺。天啟時,徐如珂署海道副使,澳夷奔告紅毛將犯香山,請兵請餉,請木石以繕墉垣。如珂昌言於兩府曰:此狡夷嘗我也。已而夷警寂然,而澳垣日築百丈。如珂遣中軍領兵戍澳,諭之曰:墉垣不毀,澳人力少也,吾助若毀,不兩日糞除殆盡。夷相唶視,自是稍戒心。今城固而庳,大門一,小門三,礮臺六,大者曰三巴礮臺,列礮二十八,上宿番兵。臺垣四周,為磚龕以置守夜者,臺下為窟室貯燄硝。次則東西望洋,兩臺對峙,東置礮七,西五,餘制與三巴略同。娘媽角礮臺,在西望洋下,礮二十有六,南環礮臺置礮三,噶斯蘭礮臺置礮七,設火藥局於左側。通計礮七十有六,大者六十一,餘差小。銅鑄四十六,餘鐵。其大銅鑄者重三千斤,大有餘,圍長二丈許,受藥數石。明時紅毛擅此火器,嘗欲窺香山澳,脅奪市利,澳人乃仿為之。其製視紅毛尤精,發時以統尺量之,測遠鏡度之,靡不奇中,紅毛乃不敢犯。今海宇承平,諸番向化,以此為天朝守海門,而固外圍耳。

夷兵頭遣自小西洋,率三歲一代,轄番兵百有五十,分戍諸礮臺及三巴門。番人犯法,兵頭集夷目於議事亭,或請法王至會鞫定讞,籍其家財而散其眷屬,上其獄於小西洋。其人屬獄,候報而行法,其刑或戮、或焚,或縛置礮口而燼之。夷目不職者,兵頭亦得劾治,其小事則由判事官量予鞭責。判事官掌刑名,有批驗所、掛號所。朔望禮拜日,放告。赴告者先於掛號所登記,然後向批驗所沒入。既受詞,集兩造聽之,曲者子鞭,鞭不過五十,亦自小西洋遣來。理事官,一曰庫官,掌本澳番舶、稅課、兵餉、財貨出入之數,修理城臺街道,每年通澳僉舉誠樸殷富一人為之。番書二名,皆唐人。凡郡邑下牒於理事官,理事官用呈稟上之郡邑。字遵漢文,有番字小印,融火膝烙於日字下,緘口亦如之。凡法王、兵頭、判事官,歲給俸一二千金有差,理事官食其所贏,不給俸。外紅棍官二等,大紅棍於夷人將歿時,察其貲財而籍記之,詢其人以若干送寺廟,若干遺子女,若干分給親屬,詳書於冊,俾無後爭。二紅棍於夷人既歿,有子女俱幼不能成立者,即依大紅棍所開應給之數,撫育其子女,而經理其餘財,待其既長婚嫁,舉以付之。如無子女,悉歸其貲於寺廟。其晨昏譏察如內地保甲者,曰小紅棍,兼守獄。獄設龍松廟右,為樓三重。夷人罪薄者,置之上層,稍重者繫於中,重則桎梏於下。有土窟委乾牛馬矢,炷火其中,名曰矢牢,皆無祿。凡中國官府如澳,判事官以降皆迎於三巴門外,三巴礮臺然大礮,番兵肅隊,一人鳴鼓,一人颭旗,隊長為帕首靴褲狀,舞槍前導。及送亦如之。入謁則左右列坐,如登礮臺,則番兵畢陳,吹角演陣,犒之牛酒,其然礮率以三,或五發七發,致敬也。歲十月肖楮,為紅毛夷,縛而走於市,諸番手椎追擊之,詈而出,歌而入,晚則焚於野。明季紅毛奪澳市,澳夷怨之,每歲有舉,所以誌之也。

番舶視外洋夷舶差小,以鐵力木厚二三尺者為之,錮以瀝青、石腦油,釘以獨鹿木,束以藤,縫以柳索,其碇以鐵力水桫,底二重,或二檣三檣。度可容數百人,行必以羅經。掌之者,為一舶司命。每舶用羅經三,一置神樓,一舶後,一桅間,必三針相對而後行。向編香字號,由海關監督給照,凡二十五號。前數年,尚有一十六號,近年止十三號,二十餘年間,飄沒殆半。澳番生計日絀,其夷目舶稅,上貨抽加二,次加以五,又次加一。小艇曰三板,長丈餘。西洋俗以行賈為業,富者男女坐食,貧者為兵、為梢工、為人掌舶。婦女繡巾帶,炊餅餌糖果,粥之以糊口。凡一舶貨值巨萬,家饒於財,輒自置舶。問其富,數舶以對,貲微者附之。或數十主同一舶,每歲一出,出則數十百家之命繫焉。出以冬月,冬月多北風;其來以四五月,四五月多南風。計當返則婦孺繞舍呼號,以祈南風。脫卒不還,相率行乞於市,乞者常千人。然性侈,稍贏於貲,居室服食輒以華靡相勝,出必張蓋乘輿,相見脫帽以為禮。

以冬至後七日為歲首,插柳葉於戶,人相賀。歲三百六十五日,分為十二分,一分曰沙聶祿,三十一日;二分曰勿伯勒祿,二十八日;三分曰馬爾所,三十一日;四分曰亞伯理,三十日;五分曰馬約,三十一日;六分曰如虐,三十日;七分曰如略,三十一日;八分曰亞我斯篤,三十一日;九分曰斯等伯祿,三十日;十分曰嗬多伯祿,三十一日;十一分曰諾文伯祿,三十日;十二分曰特生伯祿,三十一日。紀年以耶穌始生之歲為元年,稱一千四百若干年。四時無節令,春秋亦無祀先禮。慶弔無牢醴幣帛之儀,燕飲不修賓主揖讓之節,飲酣則擲玻璃盞以為樂。每日晨興,食已皆臥,聞兩點鐘而起,暮張燈作人事,夜分乃息。兩點鐘者日為午,夜為子也。

重女而輕男,家政皆女子操之,及死,女承其業。男子則出贅女家,不得有二色,犯者女訴之法王,立誅死。或許悔過,則以鐵鉤鉤其手足,血流被體而後免。女則不禁,得一唐人為婿,皆相賀。婚姻不由媒妁,男女相悅則相耦。婚期,父母攜之詣廟跪,僧誦經畢,訊其兩諧,即以兩手攜男女手送之廟門外,謂之交印。廟惟天主大廟風信,三分番戶而司其婚,餘皆否。尤薄於送死,家有喪,號哭不過七日。不炊,親友饋之食。無棺槨,舁支糧廟公匣至,殮以布帛,覆以罩。僧鳴鐸前導,赴素所禮拜之廟而葬之。既至出諸匣,富者入貲多,許於天主前穴地槁葬,鐫志姓名於石。貧者葬廟外,其富者又分貲獻諸廟,葬之日,爭為鳴鐘,其妻子迄無一送者,故僧以日饒。葬逾年,出骨瘞之他所。如尚肉,謂獲罪不上升,僧鞭其屍而掩之,需其化而改葬。喪期或一年,或數月,有吉事則不至期亦釋服。產子未彌月而天,遍告戚友,聚而焚香,置諸盤,插花纏彩,送廟中葬之。僧勞其父母以鏹,謂之仙童。遇黑奴無道,不匹配,錮之終其身,示不蕃其類也。無族姓親屬,白多瑪著《聖教切要》,竊中土五服圖,為同姓外親四代之圖,叩之澳夷實瞢如。門供十字架,謂之聖架,諸廟每日卯叩鐘以迎神,酉扣以送神,是日三點鍾,聞者必蒲伏持咒,雖道路不廢(案:所述風俗,亦西洋各國所同,不獨澳夷也。故以冠西洋之首)

《貿易通志》曰:布路牙國民,昔豪於遠賈,近日頗怠,其出入之貨,每年不過幾百萬員。英吉利商船往市甚多,每年載八十餘萬石,與其國易布帛、大呢。

《萬國地理全圖集》曰:葡萄亞,在歐羅巴列國之極西,東北連是斑牙,東南乃大西洋海,北極出自三十七度三分至四十二度一十二分,偏西自六度一十五分。袤延方圓十二萬八百方里,國甚褊小,居民三百六十三萬丁。所有江河,盡皆由是斑亞國流出,若土羅、大莪等江是也。產葡萄酒及南果,英商以織造物件易之。每年所進價銀七千三百萬兩,所出價銀二百萬兩。其居民懶惰憚勞,詐偽好報仇。天主教之僧操攝國權,所有田畝多歸之,是以積財自肥,而勤勞之農,不得自給。地土豐盛,而耕不勤。其國昔服羅馬國,敬奉天主教,後有回回自亞非地征取全國。於元朝年間,其土民自憤,力驅回教,勢成鼎足。於明朝時,國王專務算法,深通天文,選能幹水手,駛南尋出新地。周繞亞非全地,竟至五印度國,最為西洋各國之向導。國民豪氣大興,冒浪沖濤,視死如歸,不遠萬里,於明世宗年,直抵中國,在嶴門踞住貿易通商。嗣後人心漸弛,所有新地馬頭以及各蕃屬,或讓給荷蘭,或服屬是班亞國,氣力非昔。然其前世本國之人,在各新地娶妻生子,至今後裔講葡話,崇葡教,不獨流於嶴門,尚遍於五印度各地也。其國王現係女主,不專主國政。今設議國政兩班貴人,如其議不合眾意,則女主所諭,亦不得遵行焉。國都係勒門,在大江邊,大戰艦能到之處。其殿廟最妙,其街汙穢。屢結黨乘機殺民報仇。阿破多設大書院,亦出葡萄紅酒。其國之西亞素群島,多產南果,天氣晴明,風景甚美。

《地球圖說》:葡萄牙國,東北界大呂宋國,南西界大海,百姓約三百五十萬。都地名力斯朋,城內民二十六萬,統屬天主教。其百姓昔極興旺,能與西海通商,今大不如昔,且學校未廣,民多怠隋。膚色頗黑,與西班牙國相似。土地膏腴,天時和暢。乾隆二十六年間,是國都城地震,屋宇傾頹,人民泯沒者三萬人。內有三大江,曰卦地亞那江、太古江、杜以羅江,另有亞非利加大洲之西海三島,名馬太拉島、亞瑣利島、加法島,與天竺國網買部內之俄亞城,并中國之澳門島,均其所屬。土產葡萄酒、鹽、羊毛、布、油等物。

《地理備考》曰:布路亞國,古名盧西達尼,今稱伯爾都加里,在歐羅巴州極西,北極出地三十六度五十六分起,至四十二度七分止,經線自西八度四十六分起,至十一度五十一分止(凡論經線,皆係自佛蘭西國都第一午線算起,後皆仿此)。東北二方,皆連西班牙國,西南二方,皆至亞德蘭的海。南北一千三百里,東西五百里,地面積方約五萬一千二百五十里,煙戶三兆五億三萬口。本國除海涯與河岸各平原外,餘皆岡陵重疊,絡繹不絕。河之至長者六:米虐河、黎馬河、斗羅河、窩烏加河、薩阿都河、瓜的亞那河。湖至大者六:義土孤拉湖、勒敦大湖、隆加湖、色砂湖、薩斯卑洛湖、科比多湖。土沃產饒,地氣溫和,土產金、銀、銅、鐵、錫、鉛、窩宅、水銀、煤、礬硫、黃花石、砒石、寒水石、紅藍寶石、紫石英、吸鐵石、寶砂、水晶、磁器等。

王位男女皆得嗣立,惟以長幼為序。奉羅馬天主教,外國人守寓,或奉別教者不禁。工肆林立,技藝精巧。舊不立國君,惟設宰臣理政。後有非尼西亞國人興兵克之,旋為加爾達厄國人驅逐,即主其地,三百餘載,又併於羅馬。晉義熙五年,又為亞拉與隋窩二國分據。隋開皇五年,遂為哥度國王所取。唐景雲二年,回人奪之。宋紹聖元年,加斯德辣國王,因佛蘭西國王之孫英黎給與回人交兵有功,賜以所克葡萄亞之地,妻以己女。厥後英黎給之子,襲職,於金熙宗天眷二年,大敗回人,眾立為王,是為本國開基之君也。其後歷代漸次征服回人,開闢益廣。明萬曆八年,國君絕嗣,大呂宋國王非里卑,乘時舉兵占據。越六十載,明崇禎中,國人逐呂宋監守官,自立若翰為君。嘉慶十二年,佛蘭西兵來侵,國君走據巴拉西利地。道光元年,復歸本國,始立巴拉西利地,自為一國,不相管屬。

舊分六部,今為八部,一義德斯勒馬都拉部,乃國都也。建於德入河邊,由河濱至於高陵,樓臺疊起,景色峻麗,四方輻輳。一卑辣亞爾達部,一卑辣拜砂部,一亞零德入部,一亞利牙爾威部,一斗羅部,一米虐部,一達拉斯德蒙部,其國通商衝繁之地,或為內地大埠,或海濱馬頭。除八部外,尚有數處,歸其統屬。一亞索利斯海島,在亞德蘭的海,與本國東西相對,共有九島,是為至大之島。一馬地義拉,一加玻威爾的,一安可拉,一三多美暨比,一莫桑比給。以上五處,皆在亞非里加州。一小西洋暨其屬轄各處,皆在亞細亞州。一地門索羅爾等處,皆在南洋海中。

《外國史略》曰:葡萄亞國,於周朝時已通貿易,後羅馬國攻服之,以為藩屬。漢朝時,國日強,然屢被外國侵伐。唐肅宗時,併入回回國者三百年。宋朝時,攻敗回回,軍士歡呼,自此立國歷二百年。賢王在位,招商航海,望西南而駛,遇島即據,立新埠,遠駛亞未利加沿海地方,漸近赤道之地,觸熱前進,繞過大浪山,遂抵五印度國,復東南駛一週,仍回五印度,時明弘治六年也。由此散布在南海各島,於明正德十一年至中國,前駐上川,後至舟山、寧波、泉州,而據澳門。廣通商之路,與日本貿易,獲厚利。又別在亞默利加州之東南,開藩屬國。嗣後國內之教師弄權,五爵恃勢,王又好戰,萬曆五年,親出兵於亞未利加之北,以強伐回回,屢敗戰死。西班亞聞風即侵葡萄國,強據之,並乘間強取葡萄國藩屬地之大半,荷蘭亦攻擊澳門,垂六十年,百姓大怨西班亞國。明崇禎四年,其大爵公侯,共驅西班亞兵師,國勢再興。據東南亞默利加之巴悉開埠,并五印度數港,與英國連脣齒,廣通商市。乾隆十四年,約色弗王,號第一王,即位招賢改政,名揚海外,盡逐天主教擅權之士,而親自攝權焉。嗣後佛蘭西大起兵侵葡國,入據其地,國王逃避巴悉國。英國以婚姻之故,不忍坐視。大軍於嘉慶十三年攻勝佛兵,與葡軍合陣敗敵,盡歸其侵地,返其君。道光十四年,國王沒,女王即位,與外國聯姻,居民連年啟釁,國帑盡空,欠項日積,雖將道院之財,悉充公猶不足用。幸其國畏天順人,頗知自守。

其地東南及大海,西北連西班亞國,北極自三十七度至四十度,偏東自九度至十二度五十八分。其東北與西班亞交界,中亙山嶺。其水一自西班亞來之他峨河,一為北方土羅河,大船可入。其穀最豐盛,山水形勢最美,天氣不暑不寒,故民不染病。其春時於十二月中起,二月多大風雨,四月收穀。但百姓未善耕田,故五穀不給。其嘉美之產,惟紅白葡萄。國地方圓千七百二十二里,居民三百五十四萬九千餘。附近之亞朔群島,二百二十四里,居民三十九萬一千,其面棕色,好作樂,喜遊玩,不好飲食。其男之健者好航船,氣量甚褊,有怨必報。惟北方之民有禮,厚待旅客,其貴人尤以禮自持。國中富者皆大爵,庶民有財者鮮。

葡萄亞人,固執天主新教,輕耶蘇本教。國中教宗大師一位,教主二位,副教主十四位。男道院三百六十處,內居五千七百六十人,歲廩七千六百萬圓;女院百三十八間,內居三千零九十三人;歲俸四千五百萬圓。此時已籍其道院之大半入官,獨存一大學院。土音與西班亞語相同,鮮文士,乏製造。其始建都於利士本,近峨河口,長僅一里,闊半里,無城,在港口建礮臺為衛。乾隆十九年,地震,礮臺壞,今復建之。居民二十萬,建禮拜堂三百處,修道院六十四處。好善之家立病院,每年養病人萬有六千,亦有育嬰院,每年收嬰孩千六百名。近城有道以引水,書院積書冊八萬本,都城為葡國最大之市埠,本地各行店二百四十家,外國百三十家。每年進口商船萬二千隻,英國大戰艦每停泊焉。博多亦海邊港口,居民八萬。土羅河邊,每年進口船千隻,多運紅葡萄酒,居民織緞襪等貨,街衢潔淨。益文邑,居民萬八千。哥音邑,居民萬五千。國之肄業院在此,學術之士,千五百名。葡國君多與外國婚姻,若辦國事,必聽命於鄉紳五爵,不得徑行。所入國帑,共千七百萬圓,近時所入更少,其欠項至今僅還十分之一。步兵二萬,騎兵三千,水師益少。大戰艦二隻,中戰艦四隻,二桅戰船六隻。

百姓三百五十四萬九千餘丁,共八十二萬七千餘家。道光十八年,所生之人九萬九千零九十七,所死者六萬七千五百名,小兒未及七歲者,五十一萬名。亞非利加所屬轄之民六十八萬二千,亞細亞五十七萬六千。

 卷三十七 ↑返回頂部 卷三十九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