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圖志/卷060
卷五十九 ◄ | 海國圖志 卷六十 |
► 卷六十一 |
◎外大西洋
[编辑]○彌利堅國即育奈士迭國總記〈(原本)〉
[编辑]案:粵人稱曰「花旗國」其實「彌利堅」,即「墨利加」,又作「美理哥」,乃洲名,非國名也。西洋稱部落曰「士迭」[1],而彌利堅無國王,止設二十六部頭目,別公舉一大頭目總理之,故名其國「育奈士迭國」[2],譯曰「兼攝邦國」。
育奈士迭國,在北阿墨剌加洲中為最巨之區,其地自古不通各洲,土曠人稀,皆因底阿生番遊獵其間,耶穌紀歲千二百九十二年〈(宋祥興十五年)〉。呂宋之戈攬麻士,乘船西駛,始知此地,創立佛羅裏達部落,開墾興築,將二百年,辟地未廣。千五百八十四年〈(明萬曆十二年)〉,英吉利女王衣裏薩柏時,有英吉利人,往彌利堅海岸開墾,大呂宋人拒戰,英吉利人敗走。英國女王依裏薩柏,遂遣勇將精兵往墾其地,無人敢阻,遂名其地曰窪治泥阿。續遣二臣協創部落,復墾羅阿錄之地。英國占士王遂設甘巴尼二員分治之,一曰蘭頓甘巴尼,一曰勃列茂甘巴尼。又於所屬各部落,增設岡色爾之官,而總轄於蘭頓之岡色爾。又遣三巨舶,每舶載百有五人,瀕河建築部落,即以國王之名名之,曰占士部落。千六百有七年〈(明萬曆三十五年)〉,英人與土人爭鬥,英之首領士彌,為土目包哈但所擒,自後英人不敢橫行,惟與土人互相姻婭,生齒日熾。千六百二十一年〈(明天啟元年)〉,英國設總領於窪治尼阿,是年嚴禁波羅特士頓教,斯教逃出數百人由荷蘭駕舟至彌利堅開墾,創建城邑曰紐英蘭。千六百二十八年〈(明崇禎元年)〉,復得沙廉地,即今馬沙朱碩士部落,自設總領,自立律例。千六百三十二年〈(明崇禎五年)〉,覓出紐含社。千六百三十五年〈(明崇禎八年)〉,覓出勃羅威電,次年開出袞弱底格。千六百三十八年〈(明崇禎十一年)〉,復開出紐含汾,並曆年在海岸所墾之緬地,均建築城邑,設官治理,尚有歐羅巴人續墾洲內各地。千六百四十二年〈(明崇禎十五年)〉,英國女王馬裏阿敕加特力教之律官,來治此地,亦以國王之名名之,其地曰馬裏蘭。千六百六十三年〈(康熙二年)〉,英國查爾士王,令數臣往墾彌利堅南隅,即今之戈羅裏那,亦以國王之名名之,其首部落曰查爾士頓。後又擴地開疆,遂分為南戈羅裏,北戈羅裏。明年英國復奪取荷蘭與綏林所墾之紐育,紐惹西,若地拉窪三部落。至是千六百八十年〈(康熙十九年)〉,英吉利水師官威廉邊者,復開賓西爾窪尼阿部落。千七百三十二年〈(雍正十年)〉,英人復墾若治阿之地,竭心力,曆艱險。至千七百五十二年〈(乾隆十七年)〉,始成部落,無異於戈羅裏,計英吉利占士王,至查爾士王,二代所得阿彌利堅洲內之部落,十有六區悉將因底阿土番驅之遐陬。千七百五十六年至六十三年〈(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復興兵奪據佛蘭西國所墾之加那達佛羅裏達兩大部落,除墨西科一國外,凡歐羅巴人所墾阿彌利堅洲部落,歸英國者十有八區。盛極生驕,強征稅餉,部眾籲免不聽。千七百七十六年〈(乾隆四十一年)〉,土眾憤怒,次年遂約佛蘭西、大呂宋、荷蘭諸仇國助兵,恢復爰議,以戈攬彌阿之窪申頓為首區,總統兵馬稱為育奈士迭國,與英國血戰七年,客不敵主,大破英軍,國勢遂定。千七百八十三年〈(乾隆四十八年)〉,即有附近彌斯棲比各部落前來歸之。千七百九十二年〈(乾隆五十七年)〉,有根特機部落,率眾附之。千七百九十六年〈(嘉慶元年)〉,地尼西部眾鹹背英吉利而附之,窪門部落在阿希阿地開墾,曆十四年之久,始成部落,於千八百有二年〈(嘉慶七年)〉,即來歸之。因底阿那伊裏內,斯西隅之阿那麻馬,同彌斯西比極南近海之佛羅裏達緬地,馬沙朱碩斯以及彌斯西比東邊各部落米梭裏諸部落,於千八百十六年至二十年〈(嘉慶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先後歸之。千八百三十六年〈(道光十五年)〉,阿千薩斯,米治顏同時附之。此外尚有彌斯棲比西隅之雷棲阿那一部落,亦以價贖諸佛蘭西,而歸育奈士迭管轄,統計設立育奈士迭。以後凡六十年創建大部落,二十有七稱大國與英吉利為勁敵。
政事自千七百八十九年〈(乾隆五十四年)〉,議立育奈士迭國,以戈攬彌阿之窪申頓為首區,因無國王,遂設勃列西領一人,綜理全國兵刑賦稅,官吏黜陟。然軍國重事關係外邦和戰者,必與西業會議而後行。設所見不同,則三占從二,升調文武大吏更定律例,必詢謀僉同定例。勃列西領以四年為一任,期滿更代,如綜理允協,通國悅服亦有再留一任者,總無世襲終身之事。至公舉之例,先由各部落人民公舉,曰依力多經各部落官府詳定,送袞額裏士衙門,核定人數,與西業之西那多裏勃裏先特底甫,官額相若各自保舉一人,暗書彌封存貯公所,俟齊發閱,以推薦最多者為入選。如有官舉無民舉,有民舉無官舉,彼此爭執,即由裏勃裏先特底甫於眾人所舉中,揀選推薦最多者二人,仍由各依力多就三擇一,膺斯重任,其所舉之人,首重生於育奈士迭國中,尤必居住首區曆十四年之久,而年逾三十五歲,方為合例,否則亦不入選。
設立副勃列西領一人,即袞額裏士衙門,西業之首領若勃列西領遇有事故,或因事出國,即以副勃列西領暫理,其保舉如前例。
設立袞額裏士衙門一所司國中法令之事,分列二等,一曰西業,一曰裏勃裏先好司〈(好司二字,猶衙門也)〉。
在西業執事者,曰西那多,每部落公舉二人承充,六年更代。所舉之人,必居首區九年,而年至三十歲者,方為合例。專司法律,審判詞訟,如遇軍國重事,其權固操之勃列西領,亦必由西那多議允施行。常坐治事者,額二十人,曰士丹吝甘密底,無額數者,曰甘密底皆西那多,公同拈鬮,以六月八日為一任,期滿復拈鬮易之。
在裏勃裏先好司執事者,曰特底甫,由各部落核計四萬七千七百人中,公舉一人承充,二年更易。所舉之人,須居首區七年,並年至二十五歲者,方合例。以現在人數計之,特底甫約二百四十二人,立士碧加一人〈(士碧加頭目也)〉,總司其事。凡國中征收錢糧稅餉,均由特底甫稽核,官府詞訟,則特底甫亦可判斷。常坐治事之士丹吝甘密底,每年於三月初四日,由士碧加幹各特底甫中揀派二十九人,以六人專司會議,其餘或理外國事宜;或設計謀;或理貿易;或理工作;或理耕種;或理武事;或理水師;或理公眾田地;或理案件;或理驛站;或理因底阿人事件;各司其事,以一年期滿,再由士碧加選代。
每歲十二月內,第一禮拜日則滾額裏士衙門之西那多,裏勃裏先衙門之特底甫齊集會議;或加減賦稅;或國用不足,商議貸諸他國,貸諸本國;或議貿易,如何興旺,鑄銀輕重大小;或議海上盜賊,如何懲治;或國中重獄有無冤抑;或蒐閱士卒增益兵額;或釋回俘虜;或嚴立法律,懲服凶頑;或他國窺伺,如何防禦,一一定議。至歲中遇有倉猝事宜,隨時應變,又不在此例。
其專司訟獄衙門,在窪申頓者,一曰蘇勃林,在各部落者,曰薩吉,凡七。曰底士特力,凡三十有三,各以本國法律判斷。
蘇勃林衙門一所,專司審訊,額設正官一員,副官六員,每一人分轄一薩吉,凡國內大官之訟,或案中有牽涉大官之訟,或本屬薩吉所轄部落,與別薩吉所轄部落,不睦爭執之訟,均歸其審斷。
薩吉衙門七所,每薩吉轄底士特力四五屬不等。凡屬下部落之獄,有罰贖銀百員以上者,或所犯之事,例應監禁六月者,俱歸薩吉審判。
底士特力衙門,三十有三所,每底士特力轄部落多寡不等。凡屬下部落有犯輕罪,與在洋不法者,俱歸底士特力審斷。按其情節輕重,擬議罪名,間有不能結案者,送薩吉審斷,或與薩吉會訊。
每部落設底士特力阿多尼一員,麻沙爾一員,底士特力阿多尼,專司緝捕理所屬官民訟獄,麻沙爾會同薩吉底事特力等衙門,審判部內之事。國中於袞額裏士之外,又設立士迭西格裏達裏一人,仁尼臘仁尼臘爾二人,在國中治事。以士迭西格裏達裏為首,若行軍則以兩仁尼臘爾為首,俱聽勃列西領調遣。又三人會合副勃列西領,為加彌業,掌國中印信,法律章程,官府文檄,及他國來往文書照票,兼理巴鼎荷非士,存貯文案。凡加彌業總理鄰國相交之事,內分五等,曰勃羅麻的模裏敖,曰袞蘇拉模裏敖,曰龕模裏敖,曰阿支付士,曰巴鼎荷非士,各執其事。
其賦稅設立西格裏達裏荷,非士袞多羅拉二人,敖底多五人,裏尼士達特列沙那疏裏西多等官,專司征收支發,歲報其數於袞額裏士衙門,以候稽核。其武事額設裏貴西循模裏敖官,芒地蘭模裏敖官,兵餉官,管理因底阿土人事務官,督理火器官,繪圖丈量地畝官,其總兵曰仁尼臘爾因智甫官,統轄官兵。分東西二路,東路總兵統轄緬地,紐含社,馬沙朱碩斯,窪門袞特底格,律愛倫,紐育紐惹西,地那窪,馬裏蘭,窪治尼阿,南戈羅裏,北戈羅裏,佛羅裏達賓西爾,窪尼阿,若治阿,根特機,地尼棲,阿希阿,彌治顏等二十部之兵;西路總兵統轄阿拉麻馬,彌斯西比,雷西阿那,阿千薩士,因地阿那,伊裏內士彌梭裏,威士袞申,達多裏等十一部之兵。國中節嗇養兵甚少,設馬約仁尼那爾官一員,墨裏牙底阿士仁尼那爾官三員,戈羅尼爾官十九員,副戈羅尼爾官十五員,馬約官二十八員,急頓官百有四十員,領馬兵兩隊,炮兵四隊,步兵七隊,以及製造火器兵器繪圖工匠,統計僅戰兵七千有六百名,每年支發兵餉銀九十八萬八千三百十七員,津貼兵丁銀四十九萬五千五百員,每兵歲餉銀,將二百員。兵少餉厚,故訓練精強。又製造軍裝器械銀,三十三萬員,存貯軍器庫銀二十三萬一千五百員,瓜達麻士達底入門銀三十三萬二千員,國中防守地方汛兵銀一百三十萬員,各處防守炮台兵銀二十萬員,此守兵在戰兵之外,共計戰守兵餉及修理器械,共需銀三百八十七萬七千三百一十七員。
千七百九十八年〈(嘉慶三年)〉,設立管理水師書記衙門。千八百十五年〈(嘉慶二十年)〉,始立管領水師官,兵船不甚多,而與英吉利交戰三年,地險心齊,水戰練習,其名遂著。原設大兵船十五隻,中兵船二十五隻,小兵船二十三隻,火煙輪兵船一隻,近年因船不敷用,增修兵船,復設船廠七,雕刻廠二所,曆年支發水師銀,二百三十一萬八千員,修船銀百有六萬五千員,津貼銀七十八萬二千員,修船廠銀七十九萬八千一百二十五員,水上費用銀四十三萬八千七百四十九員,巡察南極費用銀三十萬員,共需銀五百九十萬有奇。
波斯麻達仁尼臘爾衙門,掌理國中水陸郵程遞報之事,計遞報道路,約十一萬二千七百七十四里,每年往來路程,約二千五百八十六萬九千四百八十六里。各處信驛,計萬有七百七十所,曆年往來驛費銀二百七十五萬七千三百五十員。曆年約收信價銀,二百九十九萬三千五百五十六員,綜計出入,有盈無絀。
國中原在非臘特爾非阿設鑄金銀局一所,千八百三十五年〈(道光十五年)〉,復在紐哈蘭、北戈羅裏、若治阿三部落,各增設一所,派官監鑄,其爐灶器具機竅,皆以火煙激動,不煩人力,計每年傾鑄金錢值銀二百十八萬六千一百七十五員,銀錢三百四十四萬四千零三員,銅錢值銀三萬九千四百八十九員,統值銀五百六十七萬員。
各部落自立小總領一人,管理部落之事。每部落一議事公所,其官亦分二等,一曰西業,一曰裏勃裏先特底甫,即由本部落各擇一人,自理其本部之事,小事各設條例,因地製宜;大事則必遵國中律例,如增減稅餉招集兵馬,建造戰船,開設鑄局,與他部落尋釁立約等事,均不得擅專,所舉執事之人,數月一更代。如分管武事,設立章程,給發牌照,開設銀店,貿易工作,教門賑濟貧窮,以及設立天文館,地理館,博物館,義學館,修整道路橋梁,疏浚河道,皆官司其事。其法律大都宗歐羅巴之律刪改而成,征收錢糧稅餉,通酌國中經費,出入公議,定額不得多取。
國中錢糧稅餉,惟創業開國,軍旅時興,入不敷出,遂致虧欠民項,為數不貲。千七百八十三年〈(乾隆四十八年)〉,欠項僅四千二百萬員。千七百九十三年,即多至八千有三十五萬二千員,官府曆年籌補,止餘四千五百萬員。千八百一十三年〈(嘉慶十八年)〉,因與英吉利交兵三年,即欠至萬二千七百三十三萬四千九百三十三員。迨至千八百一十六年〈(嘉慶二十一年)〉,兵戈寢定,二十年來,統計所還子母共二萬一千二百萬員。當開國之初,輕稅薄斂,原可足用,自與英國攻戰,供億浩繁,及向佛蘭西贖回雷西阿那,佛羅裏達兩部落,所費亦不輕。於千七百九十八年〈(嘉慶三年)〉,及千八百一十三四五等年,始加征戶口田地房產,奴仆等項錢糧,每年或加一百七十五萬,或二百萬,或三百萬,多少不等。千八百十六年〈(嘉慶二十一年)〉,停止加征,惟征收入口貨物稅餉,視貿易之盛衰為多寡,按千八百十六年所征稅餉,多至三千六百三十萬有奇。自此以後十年即僅收千三百萬以至二千萬員不等。千八百二十五年至千八百三十四年〈(道光五年至道光十四年)〉,自二千萬至三千萬員不等,近年日見減少,此外尚有出賣官地一項,其田地散在各部落,即先日價買佛蘭西及因底阿土人田地,逐一丈量,畫分當隰〈(當隰村莊也)〉。每當隰計三十六色循,每色循,計六十四埃加〈(埃加,一畝也)〉,除留出學校、道路、河道、基址,千六百有四萬零二千四埃加外,餘俱由勃列西領出示招買。初定每埃加價值二員,先交半價,餘半期年交訖。嗣因欠價不繳者,二千二百萬員,旋議減價每埃加定價一員零,先士二十五枚,不得賒欠。自後每年賣出田土價值,少則百餘萬員,多則六百萬員有奇。在千八百三十五年〈(道光十五年)〉,所得賣價,多至千二百萬員,截至是年為止,計阿希阿丈出田土千四百七十萬零三千一百六十三埃加,已賣者,千有六十萬二千六百七十一埃加,得田價千有九百四十八萬九千九百三十二員。因底阿那,丈出田土千有八百九十九萬零四百四十七埃加,已賣者,八百三十九萬零八百三十九埃加,得田價千有八十一萬零百七十二員。依裏內士,丈出田土二千一百五十七萬四千四百五十九埃加,已賣者,四百三十四萬零四百八十一埃加,得田價五百五十五萬五千四百八十七員。阿那麻馬,丈出田土二千九百九十一萬五千零八十八埃加,已賣者,七百三十二萬九千零三十埃加,得田價一千三百零萬七千一百一十五員。彌斯西比,丈出田土千有七百五十二萬五千八百二十埃加,已賣者,五千六百萬零一千五百一十七埃加,得田價七百八十二萬二千九百八十七員。雷西阿那,丈出田土六百四十五萬零九百四十二埃加,已賣者,七十六萬七千四百一十五埃加,得田價百有十六萬二千五百九十一員。彌治顏湖東,丈出田土千有二百二十一萬一千五百一十九埃加,已賣者,三百二十萬零七千八百二十二埃加,得田價四百零七萬二千三百九十四員。彌治顏湖西,丈出田土四百六十七萬四千六百九十一埃加,已賣者,十四萬九千七百五十五埃加,得田價二十一萬五千一百八十九員。阿千薩士,丈出田土千有三百八十九萬一千五百三十八埃加,已賣者,六十六萬八千三百六十二埃加,得田價八十六萬一千八百一十六員。佛羅裏達,丈出田土六百八十六萬七千一百三十埃加,已賣者,四十九萬二千九百零九埃加,得田價六十五萬七千零九十二員。統計已賣田土四千五百四十九萬九千六百二十一埃加,未賣者萬有二千一百三十九萬七千四百六十三埃加,別有曠野荒郊田土,七萬七千萬埃加,已丈過萬有二千二百三十萬埃加,計賣出田價共六千七百八十二萬零八十五員,除辦理因底阿土人事務需銀千有七百五十四萬一千五百六十員,買雷西阿那部落需銀二千三百五十二萬九千三百五十三員,羅佛羅裏達部落需銀六百四十八萬九千七百六十九員,還若治阿部落銀一百二十五萬員,贖彌斯西比部落銀店需銀一百八十三萬二千三百七十五員,地方官需銀三百三十六萬七千九百五十一員,丈量地畝需銀七十八萬六千六百一十七員,總共需銀五千八百四十三萬八千八百二十四員,綜計出入有盈無絀。
彌利堅國,歷年出納款項,自千七百九十一年〈(乾隆五十六年)〉,開國起至千八百三十二年〈(道光十二年)〉征收稅餉銀五萬九千四百九十萬零九千零六十七員,田土賦稅銀二千二百二十三萬五千二百六十員,人丁錢糧千二百七十三萬六千八百八十八員,遞寄郵信銀百有九萬一千二百二十三員,公眾田土價銀四千零六十二萬七千二百五十員,債銀及庫中所出銀單等項銀,萬有五千六百一十八萬一千五百七十八員,銀店股分利息,及出銀店股分銀,千有一百零五萬二千五百零六員,雜項銀六百四十二萬八千八百九十二員。
歷年支銀文事需銀三千七百一十五萬八千零四十七員,鄰國往來相交事件需銀二千四百十四萬三千五百八十二員,雜款需銀三千二百十九萬四千七百零三員,修整炮台銀萬有九千零五十三萬八千六百四十三員,曆次兵餉需銀千有七百二十九萬八千二百八十二員,別款兵餉需銀六百七十一萬零三百零七員,辦理因底阿土人事件需銀千有三百四十一萬三千一百八十八員,設立水師兵船等項,需銀萬有一千二百七十萬零三千九百三十三員,歸還軍需借項本利銀四千八百九萬員,統計征收銀八萬四千五百二十六萬二千六百六十八員,除支發銀八萬四千二百二十五萬零八百九十員,仍存貯國庫銀三百零一萬一千七百七十八員。
千八百二十三年〈(道光十三年)〉所征各款錢糧稅餉,除支發兵丁銀二百四十二萬五千四百零三員,行營口糧銀三百五十萬零七千四百八十四員,修造軍器修補武備庫共銀五十三萬零九百五十一員,修建炮台銀九十六萬一千四百八十員,修築堤工銀四十三萬五千七百六十一員,浚河銀二十四萬員,建築習武館銀十一萬七千一百六十六員,辦理因底阿土人事件銀百有九十一萬二千五百八十一員,水師兵船等項銀三百九十萬一千三百五十六員,還虧欠銀百有五十四萬三千五百四十三員,修道路橋梁銀六十五萬五千四百八十六員,立法各官公費銀四十六萬九千零七十四員,各路辦事公費銀六十五萬八千六百零八員,審訊衙門支發銀三十三萬八千七百五十八員,修造路燈銀三十一萬三千九百三十員,修造稅館棧房零銀二十五萬零四百一十五員,丈量海岸銀萬八千五百一十三員,窪治尼阿疏浚運河銀二十八萬九千五百七十六員,與他國交往貿易事務銀九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六員,共計千有九百五十三萬五千六百八十一員,尚有盈餘銀八百六十九萬一千一百員,連曆年盈餘貯庫,共銀千有百七十萬零二千九百零五員。千八百三十四年〈(道光十四年)〉,征收稅餉銀千有六百二十一萬四千九百五十七員,地租銀四百八十五萬七千六百員,銀店息銀二十三萬四千三百四十員,出賣銀店銀三十五萬二千三百員,雜稅銀十三萬二千七百二十八員,支發文事雜項銀八百四十萬零四千七百二十九員,武事需銀三百九十五萬六千二百六十員,還國家虧欠銀六百一十七萬六千二百六十員,共計征收銀二千一百七十九萬一千九百八十二員,核計本年虧欠銀二百八十一萬零四十七員。在於盈餘庫項支銷外,尚有餘銀八百八十九萬二千八百五十八員,存貯國庫。
千八百三十五年〈(道光十五年)〉,征收各款錢糧稅餉銀千有八百四十三萬零八百八十一員,除支發各項銀千有九百二十七萬六千一百四十一員,盈餘銀九百一十五萬四千七百四十員,共曆年盈餘貯庫銀千有八百四萬七千五百九十八員。
疆域東界阿蘭底海,西界卑西溢海墨西果國,南界墨西果國之墨西根海,北界英吉利俄羅斯所屬地,幅員二百三十萬方里,以周圍邊界程途計之,徑一萬里內濱海岸者,三千六百里,濱湖岸者一千二百里。自卑西溢海至阿蘭底海,東西距二千五百里,除國中各部落之外,西隅尚有地百三十萬方里,未盡開辟,地勢內遼闊外險阻,故雖英吉利兵亦不能再窺伺。
山陵最著者,在窪申頓,有阿巴臘止菴山,又名阿裏牙尼山,高峰僅二百四十丈,而迤長袤延,通數部落之遠,在北哥羅裏有墨力山,其最高峰,亦不過五百一十四丈有奇,在國之西隅有落機山,峰高九百六十文,此外山多未能悉載。
川澤分歧難以悉數,其最長者曰彌梭裏河,自落機大山發源至雷西阿那出海,長四千五百里,其次彌斯西比河自威士袞申部落發源,至雷西阿那出海,長三千有百六十里,兩河往來,舟楫最盛。此外蘇比厘阿湖,休倫湖,安達裏阿湖,均處邊界,惟彌治顏湖,居於腹地,南北距三百六十里,東西距八十里,水深七十二丈,有彌支裏墨機納港,可通休倫湖。
國中地廣人希,以近年生聚計之,自開國迄今,僅數百載,蕃庶數倍,在千七百九十年間〈(乾隆五十五年)〉,戶僅三百九十二萬九千八百二十七口。及千八百三十年〈(道光十年)〉計白男五百三十五萬三千零九十二人,九十歲以上至百歲者二千有四十一人,百歲以上三百有一人。白女五百十六萬八千五百三十二人,九十歲以上至百歲者,二千五百二十三人,百歲以上者二百三十八人。黑男十五萬三千一百八十四人,百歲以上者二百六十九人。黑女十六萬五千七百六十人,百歲以上者,三百八十六人,奴仆百有萬二千零七十五人,百歲以上者七百四十八人,奴婢九十九萬五千五百四十四人,百歲以上者六百七十六人。白瞎人三千九百七十四名,黑瞎人千四百七十人。白聾啞人,五千三百六十三名,黑聾啞人,七百四十三名。統共千有二百八十六萬六千九百十九人。即丁口之衍蕃,征國勢之熾盛,果能永遠僇力同心,益富且庶,雖歐羅巴強盛各邦未之,或先國人多,由外域遷至,如居賓西爾,窪尼阿者,皆由耶麻尼言語近始更變;居雷西阿那,梭裏依裏內士,彌治顏等處者,皆佛蘭西國之人;居阿希阿,因第阿那者皆瑞國與耶麻尼之人;尼紐育者皆荷蘭國人。種類各別,品性自殊,因地製宜,教隨人便,故能聯合眾誌,自成一國。且各處其鄉,氣類尤易親睦也。傳聞大呂宋開墾南彌利堅之初,野則荒蕪,彌望無人,山則深林,莫知曠處,攘剔啟辟,始破天荒。數百年來育奈士迭,遽成富強之國,足見國家之勃起,全由部民之勤奮。故雖不立國王,僅設總領,而國政操之輿論所言必施行,有害必上聞,事簡政速,令行禁止,與賢辟所治無異。此又變封建郡縣官家之局而自成世界者。
國中黑人居六分之一,其中亦有似黑非黑,似白非白者,種已夾雜,難辨涇渭,各部落中,不準黑人預政事,有數部落準其一體公舉。其律例內載賓西爾窪尼阿紐育部落之人,皆得自主,惟黑奴子孫分屬下等,凡事不得擅專。至千七百九十八年〈(嘉慶三年)〉禁止買賣奴仆,即逃走亦不準收回。嗣西北之窪治尼阿,彌斯西比各部亦禁攜奴仆進口,自此興販少息,惟南隅產棉之部落尚有使用奴仆者。凡奴仆之例,重罪始經官治,小過家主自治,不得私置產業,學習文字,往廟拜神,必須白人帶引。若因底阿之待仆人,則又不然遇禮拜日,每奴散穀十八棒至二十四棒,薯六十四棒,並酌給魚肉。冬夏布衣下及奴之子女,又每二年人給洋氈,幼小者二人共得一氈,疾病設有醫藥,過其境,見其仆,皆工作不輟。嘯歌自得,如逢禮拜,概停力作。其工役三日一派,能並日完畢者,所餘之日,或得自作已業,遊戲無禁,其恩恤奴仆為諸部所未有。
風俗教門各從所好,大抵波羅特士頓居多。設有濟貧館,育孤館,醫館,瘋顛館等類,又各設義學館,以教文學、地理、算法,除普魯社一國外,恐無似其文教者。其官地畝,以供經費,復有國人捐貲津貼。千八百三十四年〈(道光十四年)〉,在紐育所屬各小部,義館讀書者共五十四萬有千餘人。歲支修脯,七十三萬二千員,如紐惹西,賓西爾,窪尼阿,阿希阿,馬裏蘭,窪治尼阿南戈羅裏,鼎尼西根特機等處部落,亦皆捐設學館,造就人材。又設授醫館二十三所,法律館九所,經典館三十七所,教人行醫通曉律法,博覽經典,通各國音語,近計非臘特爾非阿。藏書四萬二千卷,甘墨力治藏書四萬卷,摩士頓藏書三萬卷,紐育藏書二萬二千卷,袞額裏士署內藏書二萬卷,邇來又增學習智識,考察地理之館,重刊歐羅巴書籍,人材輩出,往往奇異。
技藝工作最精,造火輪船,即紡織棉布,製造呢羽器具均用火煙,激機運動,不資人力。他國雖有,皆不能及。寫繪丹青,亦多精巧,如急裏委士士都挖紐頓阿爾士頓裏士裏諸人,皆以妙手名。
地膏腴豐物產。千八百三十四年〈(道光十四年)海產之幹魚醃魚魚油鰍魚骨等物,約值銀二百有七萬零千四百九十三員。山產皮毛洋參木板船桅木樹皮木料鬆香等物,約值銀四百四十五萬七千九百七十七員。田地家宅,所出之牛羊馬豬麥麵幹餅薯穀米租麥蘋果煙葉棉花豆糖洋靛等類,約值銀六千七百三十八萬零七百八十七員。工作所造香𬸳、蠟燭、皮鞋、洋蠟酒、鼻煙、卷葉煙、鉛錫器、繩索、桅纜、鐵器、火藥、糖、銅器、藥材、布匹、棉紗、夏布、枱雨傘、牛皮、麇皮、馬車、馬鞍、水車、樂器書籍、圖畫、油漆、紙劄、筆墨、釘瓦、玻璃、洋鐵、石板、金器、銀器、金葉、金錢、銀錢、木箱、磚灰鹽等類,約值銀六百六十四萬八千三百九十三員。
國中進口貨物,茶葉、架非豆、紅糖、椰子、杏仁、幹菩提子、無花果、胡椒、香料、桂皮、豆蔻、米酒、冰糖、燈油、絲發、疋頭、金線等類,其各國所出棉布,夏布、皮毛、染料、顏色、銅鐵金銀器皿、紙劄、書籍。販運進口者,交易之大以英吉利為最次,佛蘭西再次,即彌利堅本國及海南之姑麻島彌利堅西南之墨西果國)〉,若中國又其次也。此外通商之國,如俄羅斯、普魯社、綏林、領墨、彌爾尼壬、荷蘭、大呂宋、依達裏、耶麻尼、散迭裏、紐方蘭〈(在彌利堅東北,屬英國所轄之一大海島)、黑底在彌利堅之南屬佛蘭西所轄之大海島)〉、小呂宋、葡萄亞、阿非裏加洲各海島、都魯機、果攬彌、阿墨臘、西爾芝利庇魯等處,其餘小國來貿易者,不計其數。以千八百三十四年〈(道光十四年)〉計之,英吉利進彌利堅口岸貨物,約值四千五百五十六萬六千有奇,出口貨物,約值四千一百六十四萬八千四百二十員,中國茶葉進口者,約計六百二十一萬三千八百三十五員,在國內銷流者,居六分之一。此外尚有絲發等項,百六十七萬八千四百九十二員,共計值銀七百八十九萬二千三百二十七員。由本國出口運赴中國貨物,計值銀不過百萬零四百八十三員。其餘各國進口貨物,多寡不一,統計貨值萬四千九百八十九萬五千七百四十二員。千八百三十五年〈(道光十五年)〉,各國進口貨物,共計銀萬二千六百五十二萬一千三百三十二員,出口運往各國貨物,共計銀萬有四百三十三萬九千九百七十三員。千八百三十五年〈(道光十五年)〉通國銀鋪五百有三家,資本大小不等,其最巨者三千有五十萬九千四百五十員,小者亦有十餘萬員。統計銀鋪資木共萬有八千一百八十二萬九千二百八十九員。
國中運河,長三千五百里,疏浚二十年,始竣。其不通河道者,即用火煙車陸運貨物,一點鍾可行二三十里。其車路皆穿鑿山嶺,砌成坦途,迄今尚未完竣,如值天寒河凍,亦用火煙車駛行冰麵,雖不及舟楫,而究省人力,因底阿土人種類蕃多,屢因爭戰被戮大半,惟彌斯西比之東有因底阿土人八萬,西有因底阿土人十八萬。餘俱散處各部,中間自成村落,下窟上巢,有同鳥獸疾則倩師巫歌跳刺血誦咒,間用草木作藥餌,信鬼好鬥。行陣則佩符咒獷者食人,尤嗜犬肉,其頭自服牛皮,飾以羽毛,頸懸熊爪,履白皮,握羽扇。受傷則頭插紅漆木簽九枝,以彰勞績,散處各部,不受約束。近漸導以教化,招徠其黨給以房屋,耕織器具並設岡色爾官治之。各立界限,不得逾越,創書館廟宇,歲提庫銀萬員,公捐銀四萬員,延師教課。千八百三十五年〈(道光十五年)〉,在館肄業之童蒙已千五百矣,彌斯西比,彌梭裏,平地中多有高隴,形似圍牆,高自數忽,以至三四十忽不等〈(每忽八寸)〉,寬二三十埃加〈(埃加,畝也)〉,內多土堆,參差不一,粗沙亂石,或方或圓,或作數角,諸史並無紀載。有謂因底阿人所造之墳塋,第土蠻何解造作,或謂洪水泛濫,波浪激成者近是。
○補輯
[编辑]《萬國地理全圖集》曰:花旗國,一曰兼攝邦國,因船插星旗,廣東人謂之花旗,亦稱之曰米利堅,皆指一國也。南及默西可海隅,北連英藩屬,東及大西洋,西至大洋海,北極出自二十五度至四十度,偏西自七十度至百有餘度,袤延圓方三百萬方里。其山在西方,一帶峰嶺,餘地大半平坦。其最長之江,名曰米西悉江,北流九千九百里者而接米利大河,兩水合而南流入海也。通舟之長河如瓦八地尼士河,乾撤河,亞加那河,紅河等。又造鐵曆轆之路,火輪之車,以便陸地轉運,每一時行百八十里,水路則火輪船前後梭織,故其江河帆楫,奔馳不絕,如街衢無異。山出石炭、鹽鐵、白鉛、金銀,其林內有野牛及熊,其西方有海騾狐狸等獸。又出五穀蔬菜,可謂隆盛之邦。惟其東方耕種大辟,而西方尚土曠人稀,每年土民自西移東者千百計也。
明萬曆年間,英國船初到時,荒蕪稠林,天氣凍冷兼以土人暴行,遍處剽殺,而英民曆艱難披荊棘,百苦備嚐,堅據其地而攻其敵。於明萬曆三十六年,英國主驅逐加特力教,其民尋地涉海而抵亞默利加,賴上帝之恩休,始困終亨土民讓地相給人戶日增,遂分其國為列邦。二百餘年,英國欲加收稅餉,其國公會之紳士不從,兩國相爭,較論長短,遇有商船載茶葉進口,居民並起,投其茶箱於海,彼此怒憤結仇與英兵交戰,並結援佛蘭西,是西班牙荷蘭等國為助,齊心攻英。乾隆四十七年英國議和,於是花旗自立新國,不立國王,公擇元首,凡事會議而後行。四年後則退職,又公擇忠臣良士二位,以為都城公會之官,供職六年而退。設律例規矩,募勇征餉,與列郡邦結為唇齒,緣此稱曰兼攝邦國。國庫每年所收銀四千萬員以下,於道光十七年,其國補還軍費,毫無欠項。文官俸祿四百七十六萬員,水師四百五十七萬員,三軍四百三十萬員,雜費三百八十萬員,土費千三百萬員,其三軍上下一萬丁。其水師武備甚善,屢與英國交鋒獲勝,其鄉勇十萬有餘,各地舉壯丁當差,國民經營希利,算悉錙銖亦多懷普濟之意,崇奉世主耶穌之教,舍身捐財,以招教師,頒文勸世,雖別國各開新地,而英民居其大半,是以語音文字規矩與英無異。出棉花五穀,造雜項布匹,通商最廣。道光十七年,所運進之貨共計銀萬四千萬員,所運出者萬一千七百萬員,居民千四百萬丁。二十年前尚止九百六十萬,迅速增益,而各西列國之人,尚雲集不已。所有土民,分給田土,安居樂業,最好進學,遍開序庠,以習法術、武藝、文學。
其列邦共計二十四部。所有最大之城邑,一曰破士敦城,在馬撤主悉邦之都會,此地雖瘠,而居民營造勤奮,共計千七百萬丁,通商萬國,此城係大馬頭,四方所萃,文風甚盛,為全國之冠。一曰新約城,乃國中最廣大之美邑,居民二十七萬丁,每年進船千五百隻,進貨價銀三千八百萬員,出價銀二千三百萬員,居民靈利溫和。一曰兄弟愛城,在品林邦,昔時土人讓給英國而收租值,因始終忠信守約,是以土人終不侵伐。待如遠客,其城亦係馬頭,街市正直,其居民勤勞積財,運出之石炭鐵皿布匹共計三百八十四萬員,運進貨物一千一百六十八萬員。一曰巴裏特摩城,在南地馬頭,居民不辭險阻,多出麥粉,造建快船,駛航如飛。一曰威額耳那城,乃初時開懇之地,人最聰明,國內忠臣襄政事者皆出是邦。產煙及粟米,窪申頓國都,以其始創國之人得名也。其南方之三邦,即南北甲羅裏那以及熱可加,乃出棉花之地,此地惟黑奴務農,其白麵之人,廢時遊蕩,食煙飲酒戀聲色而已焉。其西南之半地,曰縳利他城,內地尚有土人據之。與白族交戰,連年未息。西南方馬頭,曰新阿耳蘭,在大江口,居民七萬,通商最大,運進之貨,每年價銀千四百萬員,運出者三千五百萬員,此城周繞澤瀦,氛瘴晦冥,夏時民多染病。其西方之邦尚新開地,乃最先遊獵之人,至此招集農夫墾種曠野,數十年而城邑鄉里田疇並同內地,但有四萬土人居此,為自主之邦。國家買其田而按例收其價,土人遂讓之,而白麵之類,為其地主也。此外西北各地,皆英吉利俄羅斯各商占據,捕野獸,用其皮,其中海虎等皮最貴,大半銷賣於廣東,土民身短而貧,人戶甚罕〈(原無今補)〉。
《每月統紀傳》曰:北亞米利加兼攝列邦遼闊,共有二十六部,又別有邊地四部,共廣二百四十萬正方里。大清國共三百八十六萬正方里,乾隆五十四年,米利加國三百九十二萬丁,嘉慶四年五百三十萬丁,嘉慶十四年七百二十三萬丁,嘉慶二十四年九百六十三萬丁,道光十年一千二百八十五萬丁,由是觀之,其人煙稠密,戶口繁滋,年增月累,設連年如此加益數,百年後,其民繁多,過今大國也,其國城共二百八十九。康熙四十年,所產之物,賣與外國,共價銀一百五十萬圓。乾隆五十四年二千萬圓,嘉慶四年七千九十萬圓,嘉慶二十二年九千三百二十八萬圓,道光五年九千九百五十三萬圓,道光十年七千三百八十四萬圓,道光十一年八千一百三十一萬圓。進口貨價,自康熙四十年,共銀一百七十萬圓,乾隆三十四年九百四十萬圓,道光元年六千二百五十八萬圓,道光七年七千四百四十九萬圓,道光十一年一萬三百一十九萬圓,每年產物及製造貨件,共銀一萬五千萬圓,可觀其國豐盛矣。其國帑出入,乾隆五十五年入一千二十一萬圓,出銀七百二十萬圓;嘉慶十四年入一千四百四十三萬圓,出一千三百六十萬圓;道光九年入二千四百七十六萬圓,出銀二千五百七萬圓;道光十年入二千四百八十四萬圓,出銀二千四百五十八萬圓。故此輸用出入,皆製有餘。道光九年,國帑項內,尚存銀五百六十六萬,乾隆五十四年,拖欠銀七千五百一十六萬九千九百七十四圓,今已償清,可用其餘,墾荒地,開運河,保障封疆。計國中弁兵共萬二千丁,壯民百二十六萬丁,巨戰艦十二隻,中兵船十七隻小兵船十六隻,小舟七隻〈(原無今補)〉。
《海錄》:咩里千國,在英吉利西,由散爹裏西少北行,約二月由英吉利西行,約旬日可到,亦海中孤島也。疆域稍狹,原為英吉利所分封,今自為一國,風俗與英吉利同,即來廣東之花旗也〈(案:咩里千,即彌利堅之音轉,故言即廣東之花旗。然以洲言,則其地數萬里,豈得謂之孤島,以國言,則二十七部落,富強為英夷勁敵,豈得謂之疆域稍狹,蓋謝清高。但至歐羅巴洲未至彌利堅洲,故傳聞不確不詳)〉。土產金銀銅鐵鉛錫、白鐵、玻璃、沙藤、洋參、鼻煙、牙蘭米、洋酒、哆囉絨、羽紗、嗶嘰,其國出入多用火船。船內外俱用輪軸,中置火盆,火盛衝輪,輪轉撥水,無煩人力,而船行自駛,其製巧妙,莫可得窺小,西洋諸國近多效之〈(原無今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25%
- 1584年 (提及)
- 1607年 (提及)
- 1628年 (提及)
- 1632年 (提及)
- 1635年 (提及)
- 1638年 (提及)
- 1642年 (提及)
- 1663年 (提及)
- 1680年 (提及)
- 1732年 (提及)
- 1752年 (提及)
- 1756年 (提及)
- 1776年 (提及)
- 1783年 (提及)
- 1792年 (提及)
- 1796年 (提及)
- 1802年 (提及)
- 1816年 (提及)
- 1835年 (提及)
- 1789年 (提及)
- 1798年 (提及)
- 1815年 (提及)
- 1813年 (提及)
- 1825年 (提及)
- 1834年 (提及)
- 1791年 (提及)
- 1832年 (提及)
- 1833年 (提及)
- 1790年 (提及)
- 1830年 (提及)
- 1799年 (提及)
- 1819年 (提及)
- 1701年 (提及)
- 1817年 (提及)
- 1769年 (提及)
- 1827年 (提及)
- 1831年 (提及)
- 1829年 (提及)
-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