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三十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三十五 淮海集 卷第三十六
宋 秦觀 撰 景海盬涉園張氏藏明嘉靖刊小字本
卷第三十七

淮海集卷之三十六

            秦 觀 少游

   鮮于子駿行狀

公諱侁字子駿其先成湯之裔箕子封于朝鮮子仲食

采扵于爲鮮于氏世家漁陽唐初詔為閬州刺史殁于

官子孫家焉遂為閬中人開元時仲通叔眀節制两川

叔眀以功賜姓李氏後復故姓扵公十二世祖也曽祖

演祖瓘皆不仕父至自號隠居先生為蜀名儒以公贈

金紫光祿大夫母趙氏追封安徳郡太夫人公自少莊

重不茍力學有文鄉黨異之年二十登景祐五年進士

科調京兆府櫟陽縣主簿到官數月丁外艱服除授江

陵府右司理參軍慶暦中天下大旱有詔中外臣僚實

封言事公上書推災變所興有四一曰言不從二曰厥

咎僣三曰欲得不明四曰上下皆蔽言甚切直移歙州

歙縣令歙俗喜訟善持吏長短吏稍繩以法輒得罪去

公爲黟又甞攝婺源其治皆爲諸邑最豪强畏之改著

作佐郎知河南府伊闕縣事遷祕書丞通判黔州未行

改通判綿州左綿逺郡自守將以下皆日課吏卒供薪

炭芻豆𬞞菓而贏取其直公到悉罷之守將已下聞之

亦罷其風遂絶清獻趙公使蜀首薦之朝轉屯田員外

郎賜五品服英宗初為皇嗣公上䟽言儲號未正横置

未宜今皇嗣初定未聞選經術識慮之士以擁䕶羽翼

乞妙選賢徳以為宫僚陛下清躬小有寢食不順朝夕

左右固惟婦寺願復漢侍中之職令二府悉休宿衛覃

恩遷都官員外郎通判保安軍何公郯帥永興辟公簽

書其節度判官㕔公事改職方員外郎覃恩轉屯田郎

中代還用三司使薦除蔡河撥發神宗初即位詔中外

直言闕失公應詔言十六事其目曰納諫諍以輔德訪

多士以圖治嚴法令以制世崇節儉以富民明黜陟以

考實去貪暴以崇厚重臺諫以委任選監司以督姦閲

守宰以求治慎遷易以去弊重根本以圖固復選舉以

澄源申武備以警姦治軍旅以除患謹邊防以重内練

将帥以禦戎其末曰願陛下事兩宫以孝待大臣以禮

侍從知其邪正近習防其姦壬上愛其文出以示御史

中丞滕元發曰此文不減王陶東宫舊臣上所信重故

以公擬之而陶亦雅相知甞薦公明經術知治體切直

不阿宜備顧問後為三司使又奏為其判官不從熈寧

初有詔侍從之臣各舉所知范蜀公時為翰林學士以

應詔除利州路轉運判官執政有沮議者上曰鮮于某

有文學執政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有章䟽在執政乃

不敢言王荆公用事公上䟽言時政之失曰可為憂患

者一可為太息者二其它逆治體而起人心者不可槩

舉又曰陛下聰明過扵文帝而群臣無賈生之才西方

議用兵公以兵將未擇闗陜無年未宜輕動乃移書勸

安撫使宜如李牧守鴈門故事逺斥堠謹烽火堅壁清

野使寇無所獲宻戒諸路選將訓兵蓄鋭俟時湏其可

擊而圖之安撫使不能用師果無功未㡬慶州兵叛闗

中震擾巴峽以西皆警成都守與部使者爭議發兵屯

要處書檄旁午扵𡍼公一皆止之示以無事蜀人遂安

公以劒門形勢之地當分權以制内外今帥劒南者舉

全蜀之權以畀之非便宜循唐制成都益昌各自置帥

以消姦雄窺伺之心書累上不報是時初作𦔳役青苗

之法詔諸路監司各定所部役錢之數轉運使李瑜欲

以四十萬緍為額公以利路民貧用二十萬緍足矣與

瑜論不合各具利害以聞上是公議謂判司農寺曽布

曰鮮于某所定利路役書可爲諸路法遂罷瑜而以公

爲轉運副使兼提舉常乎農田水利差役事而青苗之

法獨乆之不行執政怪焉亟遣吏問狀公曰詔書稱願

取即與利路之民無願取者豈可强與之邪嵗滿有㫖

再任及罷又留之轉都官郎中西京左藏庫使知利州

事周永懿貪暴不法前使者憚其凶狡置不敢問公具

得其姦𧷢即遣吏就捕械送于獄永懿竟除名編管衡

州初利州以兼益利路兵馬都監故事武臣爲守至是

公上言乞堂選文臣知州事别置路分都監以懲永懿

之弊又言劒門闗葭萌寨使臣兼知縣事類多不習文

法宜各置令專領邑事詔皆報可遂為定制其他深計

逺畫公私便之而人所不及者盖不可悉數十餘年使

者有欲變其法者父老泣曰老運使之法何可變也盖

公之猶子師中嘗使利路故民以老運使别之公奉使

九年閬為名郡方新法初行諸路騷動而公平心處之

鄉人無異議者今翰林蘇公以謂上不害法中不傷民

下不廢親為三難云移京東西路轉運副使過闕陛見

靣賜三品服遷司封郎中時河決曹村梁楚之地被害

公移檄諸郡具爲科條所以拯救之術甚備議者或謂

決河東流入海自其本性宜勿復塞公曰東州平衍兗

鄆單濟曹𣾴諸河其所歸納惟梁山張澤兩濼夏秋霖

潦猶能爲害矧縱大河衝注扵中則諸郡生聚其為魚

乎乃作議河一篇數千言上之又乞下澶州早行閉塞

上皆嘉納初京東分東西兩路後以財用虗贏不相通

和詔復合為一路升公為轉運使更盡領其事召還賜

對勞問甚厚上欲留公京師而公固求守郡遂除知揚

州事官制行換朝請大夫未㡬坐舉吏受賕免降為朝

散大夫方在譴中又聞故吏以賕敗者或勸公宜懲前

事自陳公曰吾專刺舉十二年所任吏四百餘人寧盡

保其徃耶然既已薦之扵朝豈可反覆為自全計卒不

首也復朝請大夫管勾西京留守司御史臺公之在西

京也今樞宻范公亦領臺事而司馬温公提舉崇福宫

三人相得歡甚搢紳慕其㳺及二聖臨御圖任老成扵

是拜温公為門下侍郎起范公帥環慶復除公為京東

轉運使温公曰子駿不當使外顧東土承使者聚歛之

後民不𦕅生煩子駿往救之耳比公行又謂所親曰福

星往矣安得百子駿布在天下乎公至則奏罷萊蕪利

國監鐵冶乞變塩法依河北路通商逐勾當公事之刻

薄者二人發濰州守姦贓東人大悦又言髙麗朝貢可

令瀕海州郡為禮不煩朝廷若其自欲商賈聽往閩越

州麗人無以辭矣召還為太常少卿三省太常㑹議神

宗配享功臣或欲用王荆公呉正憲公者公曰富文忠

公勲德終始天下具知宜配食議遂定因上言本朝舊

制配享雖用二人宜如唐用郭子儀故事止用富公一

人詔從之元祐元年明堂禮畢拜右諫議大夫既拜命

即以辨邪正之説為獻其言君子小人相為消長之理

甚備又言近嵗人物衰少凡一官有缺差擬為艱宜許

六曹寺監長史各舉僚屬嚴其論薦之法亦以見逹官

之所舉而執政大臣可以優游論道蓋宰相擇臺省長

官臺省長官薦舉僚屬知人安民之道於斯爲得自保

甲之法行民以藝能入等授班行者即爲官戸免役時

祥符縣至一鄉止有一戸可差公言僥倖太甚宜依進

納官例充役如故湏其陞朝乃免有㫖治諫官直廬不

得與東兩省相通以防漏泄公上言昔漢武帝甞命文

學之士遞宿禁中凡公府欲行之政俾之閲視辨論中

外相應以義理之文故文章爾雅訓詞深厚炳然與三

代同風唐太宗臨御毎遇宰相平章事必命諫官俱入

小有頗失隨即箴規故正觀之治企及三代今乃屏置

諫官使與兩省不相徃還恐非朝廷開言路以副聖上

納諫之義又劾大臣不宜輔郡者請加譴黜以示天下

其餘乞復制舉分經義詩賦為兩科以求人材罷大理

獄以省事罷帳司檢法以省官嚴出官之法減特奏名

人數以抑濫進再言京東鹽禁不便宜弛以利民許蔡

河撥發統制縣道以便程督罷戎瀘保甲以䘏民力行

浙中舊法以省漕運復三路義勇以寛保甲沙汰學官

以熄異議事多施行明年春以病不任朝謁乞郡數賜

告不俞章三上乃拜集賢殿修撰知陳州事仍有㫖滿

嵗除待制夏五月辛未終于州寢享年六十有九累勲

柱國賜爵清源縣男前數日語諸子曰吾心無不足者

惟以不得歸老陽翟别著易説為恨無它言公忠亮果

斷出扵天性自小官以至進擢數上書言天下事咸具

利害移諫官御史其言或用或不用未甞小加損益為

政以經術自輔所至有迹其去民追思之熈寧元豐之

間士大夫騖扵功利更其素守者多矣公雖屢更使指

而屹然扵新進少年之中號為正人晚登侍從益厲鋒

氣知無不言在職九十餘日所言當世之務略盡嗚呼

使公不疾病且死得大用扵時其勲業豈易量哉然公

起諸生仕爲諫官供奉仗内言聽計行天下受其賜比

夫當軸處中初無益於縣官者蓋得失相萬也由是言

之雖病疾且死弗克大用於時亦可以無憾矣喜推轂

士士之游其門者後皆知名治經術有師法論注多出

扵新意晩年爲詩與楚辭尤精泰山孫復甞與公論春

秋歎曰今世學經術未有如公者蘇翰林讀公八詠自

謂欲作而不可及讀公元誦以謂有屈宋之風今天子

賜之詔書亦曰學足以邇古才足以御今智足以應變

强足以守官深於經術逹扵人情又曰金石之節皓首

不衰則公之徳善扵是可考也所著文集二十卷傳二

十巻周易聖斷七卷典説一卷治世讜言七卷諫垣奏

藁二卷刀筆集三卷其餘未編次者尚多娶陳氏太常

寺太祝藩之女恭儉婉嫕治家有法封某君前公一年

終男五人復早卒頡河南府偃師縣尉群鳯州司法參

軍綽假承務郎焯未仕皆有學行而頡尤自立士大夫

多稱之女四人長早卒次適趙氏次適蒲氏皆前卒次

適永安縣主簿張球孫男一人崧孫女二人公兩得任

子恩皆以予兄之子故焯猶未仕凡嫁内外親族之女

若干人諸孤將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頴昌府陽翟縣

大儒鄉髙村之原前期頡以書走汝陽請狀公之行義

將乞銘扵知公者某被遇最厚又甞辱薦扵朝義不敢

辭輙加論次而公之行能謀議過人者甚多難以具舉

取其可考不誣繫國家之大者著之以告夫當世之君

子云

   徐君主簿行狀

君姓徐氏諱某字成甫其先㤗州興化人逺祖湘自興

化徙揚州之高郵家焉湘生嗣嗣生亮亮扵君曽祖也

咸不仕祖元吉有厚徳鄉人尊愛之終扵髙郵軍司理

父格前通州司戸參軍參軍磊落豪縱不耐細務自司

理之沒事計多以委君家既右族金錢邸第甲扵一鄉

公私歛施交錯重復君操其綱維批贅補隙抉剔含負

日縱月收市笥么麽無所遺漏扵是參軍以爲能謂所

親曰吾有子矣將不復與家事熈寧某年以入粟試將

作監主簿又五年始至京師授潭州寧鄉主簿皆非其

好也君事親至孝四時甘新未進不以輙甞待昆弟族

人一主扵恩義叔父某為不恱者所構刺史惑之㑹有

人誣君笞殺家奴刺史大怒以君屬吏諷并致其叔君

曰罪縁某不繇叔也榜脅萬端不服獄吏嘉之爲請扵

刺史得脫友人以貧不能葬其親者君聞之曰是余過

也即爲買田出錢以辦䘮事而友人之親得葬者五䘮

此其可見者也至扵字親族之孤急交遊之難頼其施

者甚衆而能諱不自言雖妻子有不得而知者矣雅性

寛厚給使皁𨽻或時犯之殊不介意婚姻之事不幸至

扵甚難處者君指顧從容顔色不變而事以兩全繇此

見其材智度量信有以過人者焉頗渉傳記隂陽醫藥

筭術之學無所不窺晩節尤厭人事思與佛侶處士杖

屨相從𬞞食清淡為忘年之計惜乎未及而卒矣實熈

寧八年閏月十八日也享年四十一初娶張氏有賢徳

前君若干年卒更娶蔡氏節行益竒君病殆時至取毒

藥自引後君二日卒扵是又見所以刑諸家者也子男

五人曰文通文仲文剛文饒文昌女三人曰文羙文英

文柔初君好學問聚書幾萬卷欲舉進士而父祖不從

乃嘆曰子當讀書女必嫁士人其後四子藝葉蔚然有

成而文通尤自立又以文羙妻余如其志云葬有日矣

文通泣謂余曰惟先人行義可質諸幽眀不幸以多貲

之故士大夫以嫌自戒者或不能究言諸孤良懼泯滅

盍爲我圖之余既相與泣下因掇其尤著白者為行狀

以俟夫自信之君子考而誌焉

   蔡氏夫人行狀

夫人姓蔡氏楚州山陽人故潭州寧鄉主簿徐君諱某

之妻而守祕書省校書郎致仕諱中正之女也㓜聰敏

有才藝父母獨竒愛之異於他女年十四適同郡環生

生故疾病成禮十六日而卒夫人雖㓜居䘮事舅姑孝

謹如成人已而其舅又卒爲之斬衰𬞞食誦佛經無復

更嫁意扵是其母與諸昆弟率親族數十人即環館奪

之曰若十四而適人十六日而夫死爲夫之䘮三年舅

之䘮又三年若爲人婦亦至矣又不欲更嫁無迺過乎

且環父子俱亡嗣若雖欲守志將誰與居夫人悲哀迫

不得已遂去環氏一年而歸徐君徐君髙郵人號佳士

所與遊者皆一時之豪夫人既得賢夫所爲益進宗族

甚重之俄而君病且殆夫人曰身踐二庭女子之辱也

矧又如此生復何聊吾其決矣因不食潜使一媪市砒

霜紿曰吾侍君疾將佩之以厭惡氣媪爲市與之遂以

自服家人大驚亟求觧藥以進夫人曰是豈復欲生耶

趨使持去强之終不肯下徐君沒二日而夫人亦卒矣

卒之日里巷相傳皆歎曰異哉若人者豈前古所謂烈

女者歟時熈寧八年閏月二十日也年三十九夫人性

卓犖斬斬不爲兒女事既生大家而所適又皆富贍金

繒服玩取足扵身餘輒以散親族作佛事無一毫愛惜

既死篋中索然徐君前娶張氏妾生一女一男夫人所

出才一女而巳既撫諸子猶已之子又奉張母虞氏時

節勞問如已母故其卒也諸子洎虞氏及余哭之如君

云仲兄繩亦以操行知名扵時出殯自山陽屢來因得

訊夫人之舊事而并余之所見書焉

   圓通禪師行狀

師諱懐賢字潜道俗姓何氏温州永嘉人也在襁褓中

能合掌僧坐父母異之時郡之西山有僧嗣仁修西方

白蓮淨觀行甚髙衆歸之勤號嗣仁社主乃以師從社

主出家天禧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髪受具戒時年四

歳也師既得法器又㓜得髙僧爲之依歸藝行日進同

軰無與比者有講肄輒往聽未㡬盡傳其學及長慨然

有游方之志即辭社生去遍參知識所至處延居上遊

最後見逹觀禪師曇頴扵潤之因聖遂得其法皇祐初

潤守王公琪雅聞師名乃具禮請傳法於甘露而太平

之繁昌亦以隱靜召師以甘露近城邑而隱靜僻在深

山中遂從太平繁昌之請開堂扵郡之瑞竹院初師從

瑞新禪師遊十有二年具知宗門承襲賓主之事自謂

無以復加矣比至逹觀㑹中聞所開示𩔗皆世縁俗諦

或雜以嵬𤨏談諧之言又甞以事斥一僧去毎升堂輙

追罵至累日猶不已師心陋之乃潜詣文室請逹觀曰

爲人天師當只説法柰何預以世俗間事且僧有過斥

去則巳矣何足追罵至累日乎逹觀頷而不荅師因此

省悟至是以信香嗣逹觀法云居隱靜七年王公移守

金陵復召師以清凉辭不赴眀年逹觀自眀州雪竇徙

金山之龍游州人乃以雪竇召師既行道過龍游留一

月㑹逹觀示寂潤州之衣冠緇素因以狀詣郡守請止

師繼焉而龍游主者故事當禀扵朝廷郡守以白部使

者上之報可龍游自火災之後棟宇灰燼瑞新禪師實

中興之功未既而卒師至修新公故事大興土木積八

年殿堂廊廡皆具今宫室之盛冠絶淮海者蓋始扵新

而成扵師然其地當孔道客至無虛日師頗厭之熈寧

元年遂謝去隱扵金牛山去丹陽縣數十里人迹罕至

事委其徒覺澄主之師一切不問庭養猿鶴孔雀鸚鵡

白鷴皆就掌取食號五客各爲一詩贈之士大夫欲相

見者就山中訪焉三年劉公述謫守九江以圓通召師

師素聞匡廬山水之富常以未至爲恨得䟽欣然從之

題詩壁間而其卒章云歳晚當期返竹門至圓通一年

果謝去復還金牛眀州復以雪竇來請固以疾辭史館

刁公約謂師曰雪竇東南名山明覺逹觀嗣居其地二

十年間請者三至可謂勤矣今又不赴無乃孤其望乎

師素厚刁公心善其説遂登舟由海道去北轉海門遇

大風卒起風檣摧敗夜漂至慈溪之東岸舟破從者百

餘人皆散走師獨安坐水中不動從者還救之乃免居

雪竇一年復謝去還金牛以元豐五年九月甲午示寂

俗夀六十七僧臘六十三覺澄等即以某月丁未葬師

于金牛之西壠累墳遂塔焉師操行卓越而遇人有恩

意雖對賔客未嘗與衆異饌夜輒從衆僧寢于堂中不

入丈室雅性樂施所得金錢繒帛率縁手盡其徒以此

歸之又多才藝工於詩字畫有法間居絶口不掛事事

雖交至錯出處之晏然無不集者當時賢士大夫聞其

風皆傾意願與之㳺始用參知政事髙公若訥奏賜紫

方袍又用節度使李公端愿奏賜號圓通大師凡十被

請從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道化方行輒託事隱去

州郡雖欲挽而留之不可得也弟子五十有五人所著

詩頌文集凡五卷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處之迹一篇

號穉耄典記以自見云謹狀

   録寳林事實

寳林禪院始於宋元徽中浮圖惠基得郡人皮道輿所

施宅因山以造梁大同中賜號寳林寺唐㑹昌中廢乾

符中復興更號應天寺本朝因之其山一名寳林一名

飛來一名龜山上有鰻井歳旱禱雨輒應事見圖記熈

寧十年八月丙申一夕火棟宇灰燼十月給事中集賢

修撰程公來領州事登其山故址而歎悼之於是郡之

衣冠緇素數十人詣州自陳請修復故幸公為具其事

以聞逾月賜號寳林禪院遂以明年三月興工復率僚

屬親至其上勸勞之衆皆感激思奮奔走承事下至刮

摩塼石之技咸盡其能而貧富各以財力施其制蓋即

山巔為多寳塔塔有環屋其北為羅漢殿殿旁如塔之

制其南䧏而夷山腹為法堂法堂之東為寢堂又東為

方丈又降而南得平地為佛大殿殿有兩㢘以逹于東

西序前爲三門其左則鍾樓幡刹厨庫之所相望也其

右則轉輪經藏僧堂之所相屬也繚以髙垣甃以方甓

未踰再期而金石土木之觀侈於舊三倍都人士女俯

仰瞻歎疑有神鬼相之凡呉越之間塔廟以火廢者其

復未有如寳林之⿺辶䖏者也蓋越之城南左右數十里疾

馳屹立皆屬於秦望而秦望又率其左右之山因鑑水

謁于越越城之中能與秦望為主客者凡三山卧龍寳

林蕺山也卧龍為郡守所治而蕺山少東不能正受奉

望之謁是越之形勢自卧龍已下未有如寳林者其地

如此宜其廢不踰時而復興矣方寺之未火時便房曲

道各自為家山川之勝蔽虧隔閡者十六七而前世詞

臣才士如元稹李紳徐浩之徒猶誦歎不巳見於篇章

矧今制度一新神工天巧廓然披露可以岸巾憑几而

盡得之使數子而在其所誦歎又可知巳然則前日之

廢豈非所以為今日之興乎公一日率賓客至其上顧

謂觀曰寳林之中興天也余何力焉雖然不可使其事

掩抑不少槩見於世前日賜號革為十方集賢孫公既

為之記矣今棟宇垂備將乞文於集賢林公子亦與見

吾事者也盍摭厥實以請庻幾二集賢之文相與傳於

無窮不亦韙歟觀承命掇其大槩并公之意而次之號

曰寳林事實以獻諸集賢云

   代蔡州進銀絹狀

大鈞播物難酬坱北之恩墜露增流以致眇㣲之意前

件物山澤所寳箱篚攸資屬兹誕聖之辰式備充庭之

   代蔡州進瑞麥圖狀

勘㑹本州自春已來屢得雨澤已於某月日具狀奏聞

訖今來二麥並已成熟地無髙下所收斗斛數倍當年

及諸縣節次申送致麥苖有一莖二穗或三穗其多有

至五穂者甚多父老等皆云數十年來無此豐熟亦未

甞見有麥苗一莖至數穂者以此見二聖臨御已來功

化日新利興害去善氣克塞⿰至支 -- 𦤺此嘉應臣待罪郡守目

覩其事不敢隱黙謹畫成圖子一本隨狀上進以聞謹

   代薦蔡奉議奏狀

竊以管下居住具位蔡駟少以文翰見推流輩仕宦所

至皆有能聲安貧守道恬於進取有士如此豈敢不言

伏望聖朝特賜考察擢充臺省清要任使




淮海集卷之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