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澗松集/年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世系 澗松先生年譜
1631年
卷一

皇明神宗皇帝萬曆十三年宣祖大王十八年乙酉七月十七日丙戌辰時,先生生于咸安郡劍巖里第。先生五代祖漁溪先生,卜居郡之院北村,至先生祖父參判公,又移于劍巖村

十四年丙戌先生二歲

十五年丁亥先生三歲

十六年戊子先生四歲

十七年己丑先生五歲

天姿瑩秀,神采穎發,聰警異於凡兒。

十八年庚寅先生六歲

一日出外嬉遊,入告母夫人曰:「名我以元孝。」夫人曰:「村氓有名元孝者。」曰:「然則名我以德方。」夫人曰:「門庶有名德方者。」曰:「然則名我以伯孝。」夫人異之,告于立巖公,公曰:「學語孺子,已有意於孝乎。」遂以伯孝名先生。

十九年辛卯先生七歲

不待敎督,讀書不倦,立巖公知其遠到,甚鍾愛焉。

二十年壬辰先生八歲隨立巖公,避賊于陜川是年四月,倭寇卒至,立巖公避亂,寓居陜川。時兵革飢饉,人相殺食,廉恥都喪,士族子弟,躬犯草竊,辱身累親者比比。先生年方九歲十歲,而凝然自持,雖見豆菽棗栗之可食者,視若無覩。遊戲必親筆硯文字,未嘗有憂愁之色。起居動作,一視長者所爲,母夫人亟稱之。先生德性,自兒時已如此。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九歲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十歲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十一歲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十二歲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十三歲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十四歲受學於槃泉金公金公中淸奉化人。受業於月川先生,以邃學名於世。立巖公避丁酉之亂,自靑松迤入榮川,復移奉化,蓋不但爲遠避凶鋒,欲令先生遊學文獻之鄕也。先生動止端重,識趣明達,執經問難,微辭奧義,必硏窮而後已,槃泉公甚期許之。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十五歲夏。從槃泉,讀書于安東淸涼山是年冬,立巖公挈家歸義城槃泉公臨別,次立巖公詩曰:「我愛老子,休休長者風。別來思表範,耿耿此心中。」又贈先生詩曰:「不亦樂乎朋自遠,一年寒榻好開襟。臨岐爲贈平生語,莫把良珠委棘林。」蓋槃泉公見先生有遠大地步,而勸勉之也。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十六歲受《大學》于杜谷高公公名應陟善山人,硏窮性理之學。見先生,竦然歎曰:「蚤歲已有實見得,甚不易也。」乃授以《大學》。先生自此益飭勵焉。行冠禮。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十七歲陪立巖公,拜張旅軒先生。立巖公,是歲移寓仁同嘉樂洞,先生陪立巖公從遊門下。先生嘗曰:「某始名幾道。辛丑之拜旅軒,先生曰:『幾者近辭。人能近於道,亦不偶然,但以學者立志言之,似未盡便。當求造其極。』先君聞而是之,卽以任字易之。蓋以先生之訓爲重云。

三十年壬寅先生十八歲

先生內受庭訓,外承師敎,慥慥進修,理趣益長。年未弱冠,而人多敬慕之。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十九歲隨立巖公還劍巖舊里。時,倭亂已平,先生陪侍還鄕。困知齋成。先生請立書室以爲藏修之所,立巖公爲構數椽於溪亭舊基,名其堂曰日新。使趙洗馬序之,而又命先生名其齋。先生始扁晩覺,更名困知,爲序敍其事。手種二松於澗邊,因自號澗松。有詩曰:「爲愛澗邊松,天寒不改容。」又曰:「莫嫌春夏無奇節,到得歲寒方見貞。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二十歲秋。中鄕試。先生學器已就,以文辭爲餘事,而爲親老,兼治擧業,年甫十四,已魁夏課。出入場屋,人無不服其才而敬其儀,相指嗟異曰:「此趙某也。」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二十一歲著《管窺瑣錄》。有論天理、至樂、黨比、出處、闢佛等條。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二十二歲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二十三歲正月。拜寒岡先生於龍華舟中。時,先生讀書漆原長春寺,立巖公馳書召之,先生陪立巖公往拜之。旅軒先生、忘憂郭相公與之同舟。語在《龍華同泛錄》。聘夫人碧珍李氏蘆坡先生洗馬李公之女。二月。丁立巖公憂。先生無他兄弟,立巖公不以一子而弛其敎導之方。先生幼時,捕蟬蝶燕雀之雛遊嬉於前,公厲聲呵責使放之,戒之曰:「昆蟲草木俱受天地之一氣。但其稟性不全,故人通物塞,人貴物賤,而其無害於人者,所當包容竝育,使各遂其生可也。柰何枉害天物,以傷同得之和意哉。古人凡有血氣之類弗身翦也。高子羔啓蟄不殺,周濂溪不除庭草,眞箇初學慕效處也。及公寢疾,先生嘗糞甘苦以驗差劇,稽顙北辰,求以身代。及喪,水漿不入口,絶而僅蘇。旣葬,廬于墓側,朝夕奠饋,手自供具,日再展墓,不以風雨寒暑而或廢。衰絰不釋,日啗糜飮,不食菜果,省母夫人之外,足不出廬。凡治喪葬祭,一從《家禮》。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二十四歲手書《居喪大節十條》。一曰,葬前寢不解衣。二曰,祥前不食菜果。三曰,三年不治生業。四曰,恒居喪次,不脫絰帶。五曰,禁絶女色,不處嫌疑。六曰,避人喧笑。七曰,非關喪事不出廬。八曰,非省母不到家。九曰,雖素物,有滋味則不可食。十曰,雖甘醴,有酒名則不可飮。《追慕錄》成先生讀禮之暇,手記立巖公平日言行動靜之實爲是錄。蘆坡公爲之序。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二十五歲四月。服闋。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二十六歲

先生制畢已一歲,猶食素不復寢。母夫人強之,始勉循而孺慕彌切。有《風樹吟》、《孺慕歌》。事母夫人如嚴父,愛敬俱至。家貧甘旨或不繼,而非禮之物,亦不苟得。晨必衣冠,參拜祠堂,退省慈闈。出坐書室,對案讀書,至忘寢食。秋。中鄕解。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二十七歲

時,郡人有附陜川者,倡設疏擧,專斥退溪先生。先生投書黌中,引《孟子》《逄蒙章》。其略曰:「生,少時學於槃泉金公中淸中淸學於趙月川月川退溪門人也。今聞疏擧專以攻斥退溪爲主,生之參會,無乃不可乎?願去生姓名於疏錄,毋使爲逢蒙之歸,而得罪於庾公之斯。」又答人勸赴疏會書曰:「老母聞疏會之由,泣曰:『吾死之後,汝雖陷於水火之中,吾不知也。』古人云:『有范滂之母,然後視死如歸。』老母之憂至此,其可效溫嶠之絶裾乎?某旣被譏侮來庵之謗,又不受尊敎,陷身之禍,朝夕必至,柰何?云云。」是時,北人勢焰熏天,士不喪所守者,無幾,識者以千仞壁立推先生。

四十年壬子先生二十八歲撰《立巖公詩歌錄跋》。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二十九歲秋。省墓善山先生祖考參判公墓在善山迎香。有省墓詩一律。旅軒先生。旅軒從容鈙阻闊之懷,歎先公不幸早世,勸先生移居卜隣。先生謝曰:「擇地處仁,固所願,而先人旣沒,松楸隔遠,以此爲念耳。」旅軒曰:「此地濱江而先墓亦在江濱,若辦一隻輕舟,春秋省墓,往來甚便,何不可之有?」其拳拳之意如此。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三十歲中東堂試。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三十一歲秋。中鄕解。數年之間,時議大乖,先生斂迹丘園,謝絶人事,而以母夫人之故,黽勉赴試。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三十二歲春。赴會試。《聲音與政通賦》,先生在異等而見拔。自是棄絶擧業,唯以書籍自娛。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三十三歲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三十四歲

時,朝議以廢大妃爲國是,有六品以上收議之擧。先生過篁巖朴公齊仁,曰:「收議已略有商量,歷擧一二曰。大妃一國之母,非有大惡如,臣子不敢進廢黜之說。況大妃先王寵后,殿下自不忍爲此擧云云。」先生曰:「寵后二字,於義似未穩。直當明之以大義,不宜復論其寵之隆替也。」公頷之。申梧峯之悌聞之曰:「趙某之言,極是云。」避地居漆原柰內先生旣立異於辛亥疏議,決意遠萉,至柰內,愛其地僻民淳,遂止泊焉。《追次成尙夫送別韻》云:「吾聞古哲人,不處衰俗間。磬東入海,柱史西至關。曰余有奇趣,來臥江上山。塵喧不入夢,此地非人寰。」又賦《他山石》云:「誰謂他山石,可以攻美玉。玉性溫且潤,石品頑更碌。精麤旣不倫,軋磨又太酷。攻之不以漸,殘缺因撞觸。玉人撫之泣,深藏在空谷。塵埋色逾姸,皎潔光朝旭。云云。」翔鳳亭成。柰內洛江之南涯,有巖壁之勝,寒岡先生所嘗卜而未築者也。先生以先塋在邇,便於省拜,而又多池澤產鯽魚,適於奉親。就江皐構小齋,以翔鳳扁焉。有絶句云:「一鶴高飛萬仞天,江湖勝地好盤旋。由來飽食終媒禍,莫逐秋鴻近稻田。」其悠然自得之趣如此。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三十五歲三月。哭篁巖先生。有祭文

泰昌元年庚申先生三十六歲

天啓元年辛酉先生三十七歲二月。丁母夫人柳氏憂。母夫人寢疾,先生沐浴禱天,血指和藥,無所不用其誠。及丁憂,情文一如前喪而哀毀過之,以無人禁節也。人多勉以禮制,先生輒泣曰:「二親旣沒,雖欲孝,誰爲孝?庶幾盡吾心以報罔極之萬一也。」歠粥以終三年,人莫不危之,而卒無恙。草《奉先抄儀》。一曰,晨謁儀。二曰,出入儀。三曰,告事儀。四曰,參禮儀。五曰,薦獻儀。六曰,齋戒儀。七曰,時祭儀。八曰,禰祭儀。九曰,忌祭儀。十曰,墓祭儀。附以祀土神。度數儀章明白簡便,好禮之家多倣而行之。林林谷眞怤爲之跋。

二年壬戌先生三十八歲以書請旅軒先生撰立巖公碣文。書見文集。旅軒辭以耄敗,且曰:「聞公執喪過中,似不可支持。終孝之道,唯宜保存遺體,置立後嗣,以永其幹蠱追遠之業,乃其本領也。立碣事,不若姑緩之,持養氣力,待時而圖之,恐亦未晩也。」

三年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三十九歲四月。服闋。霜露庵成。在鵝湖先塋下撰《朴篁巖文集序》及《家訓跋》。冬。省墓善山,拜旅軒先生於不知巖先生時患頭風,旅軒以黲布邊掩與之,蓋其前日服中所著者云。

四年甲子先生四十歲秋。拜旅軒先生於不知巖留待累日,質問《心經》ㆍ《大學衍義》ㆍ《讀書錄》等疑義。旅軒知先生尙食素,勉解之曰:「昔閔子喪畢,見於孔子,援琴而弦,切切而哀曰:『先王制禮,不敢過也。』孔子曰:『君子哉。先王制禮,安敢越也。』曾欲說破,而看君餘哀未盡,故不敢發。今則亦已過矣,更須細入思量。」先生勉從之。鄕人以先生孝行聞于宮,轉報方伯。先生聞之駭懼,欲上書自劾,書告蘆坡公曰:「一蠹先生以孝行除官,先生上疏自劾曰:『內少惻怛之誠,外爲哀戚之容,欺鄕黨欺國家,罪不容誅。』一蠹之平生悃愊,可質於天地鬼神,而其自劾猶如此。某爲何人,而敢當此名乎?愚意雖未及止於本官,而猶可上書方伯以自劾也。」蘆坡公慮爲物論駭疑而止之。九月。上旅軒先生書。旅軒有召命,先生上書云:「似聞朝廷又以職名加於先生。凡百處置,必有成算,而區區竊獨憂之者,先生年滿致仕,精力已衰,當此寒節,似不堪涉遠之勞,且處山林處朝廷,其事不同例,或有不得自由,而枉屈其本心者比比。自古守正之士,孰不欲斂其神心,砥礪其名節,期爲終始不愆之君子,而及到名場,鮮不失其本步,甚可懼也。伏願先生不以人廢言,更加留念,審幾量力於進退之際,以副一世喬嶽之望云云。」

五年乙丑先生四十一歲秋。同從氏煕道,拜旅軒先生于遠懷堂旅軒語先生從氏曰:「尋常遇君,未嘗不喜,今日之喜,有倍前日者,携致遠故也。」又曰:「致遠之言,出於天理,每聽之,未嘗不爲之傾心。」致遠,先生舊字也。有《感興》十五絶。《觀心經》ㆍ《考家禮》ㆍ《玩易》ㆍ《安分》ㆍ《避名》ㆍ《喚醒》ㆍ《愼獨》ㆍ《悼失學》ㆍ《戒口禍》ㆍ《戒便佞》ㆍ《攻私欲》ㆍ《觀物契悟》ㆍ《劬書忘食》等十五絶。先生自抱蓼莪之痛,絶意外慕,專心爲己,沈潛性理等書,而博通經史,於朱子書,得力最深。

六年丙寅先生四十二歲秋。七月。拜旅軒先生於南山是行,與韓釣隱夢參朴處士道元同舟泝江,謁道東吳山兩書院。有《尋賢錄》。

七年丁卯先生四十三歲春。北虜犯順,鄕人推先生爲義兵將。先生召募鄕兵,事未會,以病免。林林谷眞怤文茅谿娥林。二月。哭外舅蘆坡先生。先生撰行狀。葬時有祭文。俱見集中。

崇禎元年戊辰先生四十四歲跋《漁溪先生傳》。漁溪先生,景泰癸酉,中進士。及光廟受禪,不復應擧,放浪山水以終。其跡隱微,人莫能識其心事者。先生修輯遺稿,著《九日登高詩跋》。後得成滄浪文濬所爲《漁溪傳》又跋其後焉。

二年己巳先生四十五歲林林谷,泛舟蒼巖臺下。蒼巖忘憂先生再祐晩年棲息之所。上有忘憂亭

三年庚午先生四十六歲秋。拜旅軒先生。柳修巖亦至,講論五日。

四年辛未先生四十七歲鄭桐溪柳修巖龍巖書院修巖陜川郡守六月。哭槃泉金公奉化晩退里槃泉公卒於己巳六月。晩退柰內五百里,先生聞訃於練期之後,服緦麻爲位而哭,致賻狀。至大祥,冒暑馳哭,仍拜槃泉公墓。歸路謁陶山尙德祠是行,訪金溪巖金梅園光繼烏川,歷拜旅軒先生。有《遠行錄》。哭李畏齋厚慶。有祭文。

五年壬申先生四十八歲率宗人,祭漁溪先生墓。有祭文先生,凡祭祀必沐浴,不以祈寒而止。祭需,不計有無,極力營措,雖俗節之薦,必親行之,不以衰老有怠。父母忌日,俱在一月之內,遇是月,杜門不出。祭時哀慟,無異初喪,傍人無不惻然傷感。婢僕之賤,服其孝敬,無敢有忽,時果節物,未薦未嘗近口。其報本追遠之誠,至老逾篤如此。

六年癸酉先生四十九歲柰內移居靈山龍山村龍山柰內五里許,以其去松楸密邇,故爲終老之地,扁其軒曰曲肱。又南數百步龍華之麓,洛江之涯,築小亭三間。中一間曰望慕庵,左曰沙月樓,右曰臥雲軒,前臺曰鳶魚,巖曰鱸魚,合而名之曰合江精舍。遍栽松菊梅竹,而無雜卉,案上有書若干卷。養性怡顏,吟弄風月,物無得以嬰其懷者。有《華山洛水謠》ㆍ《江上雜詠》,諸詩見集中。

七年甲戌先生五十歲冬。被薦除恭陵參奉,病不赴。省墓善山。拜旅軒先生于不知巖新山書院金海,祀南冥先生。時,先生爲洞主,欲以東岡先生配享新山,而刊布東岡《經筵講義》,稟于旅軒旅軒深加奬勉焉。

八年乙亥先生五十一歲桐溪先生書,論新山配享事。桐溪答書見集中。春。行新山書院享禮。

九年丙子先生五十二歲李益庵益之書。益庵道輔畏齋厚慶之子。時,有齊陵之命,以書問出處之義,故答之。冬。拜旅軒先生於不知巖一日,先生問朱子曾子魯字之義曰「鈍也。」「孔子歿時,曾子年僅廿六,一貫之旨已得聞之,則安見其鈍也?質鈍之人,而能有是乎?」旅軒笑曰:「吾恐鈍字之義,非今駑鈍之鈍。但不如顏子之聞一知十云爾耶。」且曰:「今日與君論及事,豈偶然哉?安得每日如此慰悅我心。」一日,先生語及學術之弊曰:「人心危動而不安,道心微妙而難見。唯其不安,故易流於惡,唯其難見,故易至於亡。非至明,不能擇而精之,非至剛,不能執而一之。七百年間,非無賢臣良子節義廉恥忠信愿愨之士,而特不能察危微之際,加精一之功,其所以爲學者,不出記誦文詞之間而已。故質美者不過爲善人可人而止,先儒所謂美質易得,至道難聞者,政在此也,況高談大言於白日之下易,戒懼省察於幽暗之地難。君子小人,於此焉分,道之明不明,學之成不成,於此焉決矣。」旅軒喟然歎曰:「此說極好痛快,令人喚醒。日與遊處,必多資益,恨不令有識者聞之也。」撰《忘憂堂年譜跋》。十二月。聞南漢受圍。人大擧入寇,上幸南漢山城人圍逼,先生慨然吟一絶云:「腐儒平昔不談兵,臨亂如今但骨驚。月暈孤城消息斷,北辰回首涕空橫。」

十年丁丑先生五十三歲二月。聞南漢失守。先生北望痛哭,與親友相弔涕泣。秋。旅軒先生訃至,先生爲位哭之。旅軒先生於亂後有遵海之志,止次永川立巖,秋,以疾終于精舍。訃至,先生爲位於望慕庵而哭之。力疾奔臨,隨櫬歸殯。及葬有祭文。

十一年戊寅先生五十四歲《就正錄》成。先生出入旅軒門下三十餘年,親炙旣久,觀感益切,往來之際,審記其言行出處及所嘗質疑答問之說爲一編,名之曰《就正錄》。

十二年己卯先生五十五歲正月。答張副學應一書。副學,旅軒之胤,方持旅軒服。時,門下諸公修正《旅軒文集》,副學公貽書先生,要共參商爲完書,且請撰《聞見錄》。先生有病不能行,答書其略曰:「先生立言中如《易學圖說》ㆍ《性理諸說》等作,平生精力,盡在於此,爲後學者,一字添減不得。至於詩文書札疏箚雜著之類,容或有輕重緩急先後之別,恐不無揀次取舍於其間。愚意收錄則無所遺漏,刊布則務從精約,必以理勝關世敎爲主云云。」又曰:「年譜,須廣取先儒年譜之行世者,參互考證,先定其規模,然後以先生日用行事之蹟排塡間架,則庶乎其不差矣云。」二月。編《金羅傳信錄》。有序九月。祭旅軒先生再朞。有祭文

十三年庚辰先生五十六歲撰《迂拙子朴先生閭表碑》。冬。哭無悶堂朴公。先生撰行狀。葬時有祭文。

十四年辛巳先生五十七歲七月。夫人李氏卒。先生無子,取堂兄大護軍勉道咸抃爲後。十月,葬夫人于龍華山南麓。巳坐原撰《南冥先生年譜跋》ㆍ《蘆坡文集序》。

十五年壬午先生五十八歲

十六年癸未先生五十九歲春。訪眉叟許公眉叟寓居昌原,嘗訪先生於龍華山靑松寺,至是先生委訪眉叟而不遇。三月,約裵䕨庵,會于高陽開津藤庵尙龍寒岡門人。是會有錄,眉叟跋其後。見集中。

十七年甲申先生六十歲聘夫人安岳李氏訓導春吉之女。撰《大笑軒遺事》。大笑公於先生,爲同五世兄弟。

仁祖大王二十三年乙酉先生六十一歲

二十四年丙戌先生六十二歲

二十五年丁亥先生六十三歲冬。除大君師傅。先生以恩命再及,決意肅謝,行到昌寧,病不赴。

二十六年戊子先生六十四歲

二十七年己丑先生六十五歲夏。五月,仁廟昇遐。先生設位西向哭,發引下玄宮時亦然。限卒哭食素,門人慮其致傷。先生曰:「國法,卒哭前禁肉,禁而食之,是竊食之也。吾不忍爲此也。

孝宗大王元年庚寅先生六十六歲

二年辛卯先生六十七歲

三年壬辰先生六十八歲

四年癸巳先生六十九歲

五年甲午先生七十歲尹童土舜擧來訪。尹公,時知宜寧縣林林谷眞怤與先生書云:「傳聞守執贄踵門,因陪杖屨於平湖數十里間。」歸語人曰:『某先生眞儒,臨河而飮,不食而飽云云。』道德輝光,接於人者如此,而苟非志氣之充,筋骸之束,其何能得此?」先生答云:「此人長者,必無虛妄之發,豈肯以庸賤老物爲先生乎?兄何從得此無據之說乎?大不近大不近云云。」草修《南冥粹言》。先生與林谷書云:「僕方修《南冥粹語》一卷書,其中所去取者亦多。去者,《解關西問答》一篇,《與子強子精》一札,《策問題》一道,添入者,《退溪三書》ㆍ《頭流錄跋》ㆍ《花潭四韻》ㆍ《龜巖先世墓碑》也。此業若畢,則當以取質云云。」

六年乙未先生七十一歲

先生氣已衰而志益堅,年彌高而德彌邵,神光內腴,形體外胖。啓迪後學,不以世俗之敎,必先之以《小學》,次之以四書,次之以六經。循序漸進,毋或躐等,勉以近裏之工,而唯主不自欺,常擧蔡氏不愧衾影之語,丁寧敎戒。嘗言爲學之道,必奮發刻厲以立志,虛心遜志以受敎,契辛耐苦以做工,勇往力行以致道,優游涵泳以成德,戒愼恐懼以操心,精詳縝密以處事,至若主靜存誠居敬窮理等事,乃其本領也。於書無不融貫,而平生用工,尤在《庸》ㆍ《學》二書。深於易學,玩索圖象,熟講禮經,深究節目之詳。於《家禮》ㆍ《近思錄》肯䋜處,必標註,一一分曉。

七年丙申先生七十二歲

八年丁酉先生七十三歲冬。十一月,夫人李氏卒。葬于鵝湖申向之原。

九年戊戌先生七十四歲

十年己亥先生七十五歲春。除工曹佐郞,以老病辭不赴。夏。五月,孝廟昇遐。先生設位哭臨,食素一如前大喪。時,門人以爲篤老之年宜少有變,先生曰:「不但累朝恩重,大行大王以仁孝英明之資,重用儒術,期致文治,庶幾目見聖化之行,而天崩之變,遽出於鼎盛之年,臣民之慟,其有旣乎?古人有言曰:『我爲綱常謀,有身不得顧。』今吾爲君父食素,致傷亦何憚也。」

顯宗大王元年庚子先生七十六歲霜露庵移住望慕庵

二年辛丑先生七十七歲川谷檜淵兩書院。院在星州川谷伊川雲谷兩先生,配以寒暄堂檜淵寒岡

三年壬寅先生七十八歲春。南相國九萬以賑恤御史,啓請收錄。啓辭曰:「臣自入道內,訪問人士之所共推服者,則人皆擧趙任道爲對。前者朝家累加爵秩,所以表著之方可謂至矣。今宜更加收錄,以示不遺,且或特命道臣,賜帛致問,似合於奬勵之道,而年齡已高,尤宜施以優典,使得以觀感而興起云。」有特旨賜米豆。有旨云:「爾以行誼見稱於一道,爲人士之所推服,自在先朝,累被褒錄,及至今日,年齡益高,合施奬勵之道,故令道臣倣古賜帛之規,優給米菽,以示朝家嘉奬之意,爾其領受。」先生拜疏陳謝。疏意以格君心憂世道爲本,而兼陳規諷之意,曰嚴宮禁,曰親儒臣,曰設經席,曰興學校,曰修武備,曰謹閫職,曰撫軍卒,曰擇守令,曰明黜陟,曰急農務,曰正風俗,曰勸節行,曰養廉恥,曰崇禮義,凡十四條。批旨,身在草野,縷縷陳戒,言切意深,惓惓之誠,深可感歎,可不留心焉?

四年癸卯先生七十九歲秋。先生寢疾。

五年甲辰先生八十歲二月戊申,先生考終于望慕庵先生宿疾轉劇,藥飮已止,而猶口誦經史,了了不錯。命取酒,飮一小杯,令在側者各飮一杯曰:「此永訣也。」又呼甥姪李炫,執其手曰:「雖欲更執汝手,不可得也。」李君自幼見養于家,而有才行,故最愛重焉。又曰:「古人臨終,有怡然而笑者。」左右問古人爲誰,答曰:「陶靖節也。」及卒,郡守權公,以先生訃聞巡營,監司李公尙眞先以米布賻,啓聞于朝。朝家令戶曹以米布賻。四月己未,葬于鵝湖先塋之東負坎之原。墓在後夫人墓右

七年丙午士林以先生行義,呈書巡營,轉聞于朝,贈司憲府持平。

景宗大王元年辛丑士林建松亭書院咸安安仁里,奉安位版。幼學孫翼龍等陳疏,以先生學術文章忠孝淸節足爲衰世之模範,揭虔之論已定,而不先上達,私自創建,誠有所未敢者云云。下批令該曹稟處,禮曹覆啓:「贈持平趙任道潛心經典,講明義理,文章道學,實無愧於古之君子,士類推仰,爲一代名賢。仁廟以後累蒙褒錄之典,而尙闕報德之祀,念一方章甫之至願,特命立祠於平日棲息之所,旣無疊設之嫌,亦合崇奬之道,而莫重建祠,臣曹不敢擅便,上裁何如。啓。批,依回啓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