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涧松集/年谱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世系 涧松先生年谱
1631年
卷一

皇明神宗皇帝万历十三年宣祖大王十八年乙酉七月十七日丙戌辰时,先生生于咸安郡剑岩里第。先生五代祖渔溪先生,卜居郡之院北村,至先生祖父参判公,又移于剑岩村

十四年丙戌先生二岁

十五年丁亥先生三岁

十六年戊子先生四岁

十七年己丑先生五岁

天姿莹秀,神采颖发,聪警异于凡儿。

十八年庚寅先生六岁

一日出外嬉游,入告母夫人曰:“名我以元孝。”夫人曰:“村氓有名元孝者。”曰:“然则名我以德方。”夫人曰:“门庶有名德方者。”曰:“然则名我以伯孝。”夫人异之,告于立岩公,公曰:“学语孺子,已有意于孝乎。”遂以伯孝名先生。

十九年辛卯先生七岁

不待教督,读书不倦,立岩公知其远到,甚钟爱焉。

二十年壬辰先生八岁随立岩公,避贼于陜川是年四月,倭寇卒至,立岩公避乱,寓居陜川。时兵革饥馑,人相杀食,廉耻都丧,士族子弟,躬犯草窃,辱身累亲者比比。先生年方九岁十岁,而凝然自持,虽见豆菽枣栗之可食者,视若无睹。游戏必亲笔砚文字,未尝有忧愁之色。起居动作,一视长者所为,母夫人亟称之。先生德性,自儿时已如此。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九岁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十岁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十一岁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十二岁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十三岁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十四岁受学于槃泉金公金公中清奉化人。受业于月川先生,以邃学名于世。立岩公避丁酉之乱,自青松迤入荣川,复移奉化,盖不但为远避凶锋,欲令先生游学文献之乡也。先生动止端重,识趣明达,执经问难,微辞奥义,必硏穷而后已,槃泉公甚期许之。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十五岁夏。从槃泉,读书于安东清凉山是年冬,立岩公挈家归义城槃泉公临别,次立岩公诗曰:“我爱老子,休休长者风。别来思表范,耿耿此心中。”又赠先生诗曰:“不亦乐乎朋自远,一年寒榻好开襟。临岐为赠平生语,莫把良珠委棘林。”盖槃泉公见先生有远大地步,而劝勉之也。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十六岁受《大学》于杜谷高公公名应陟善山人,硏穷性理之学。见先生,竦然叹曰:“蚤岁已有实见得,甚不易也。”乃授以《大学》。先生自此益饬励焉。行冠礼。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十七岁陪立岩公,拜张旅轩先生。立岩公,是岁移寓仁同嘉乐洞,先生陪立岩公从游门下。先生尝曰:“某始名几道。辛丑之拜旅轩,先生曰:‘几者近辞。人能近于道,亦不偶然,但以学者立志言之,似未尽便。当求造其极。’先君闻而是之,即以任字易之。盖以先生之训为重云。

三十年壬寅先生十八岁

先生内受庭训,外承师教,慥慥进修,理趣益长。年未弱冠,而人多敬慕之。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十九岁随立岩公还剑岩旧里。时,倭乱已平,先生陪侍还乡。困知斋成。先生请立书室以为藏修之所,立岩公为构数椽于溪亭旧基,名其堂曰日新。使赵洗马序之,而又命先生名其斋。先生始扁晩觉,更名困知,为序叙其事。手种二松于涧边,因自号涧松。有诗曰:“为爱涧边松,天寒不改容。”又曰:“莫嫌春夏无奇节,到得岁寒方见贞。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二十岁秋。中乡试。先生学器已就,以文辞为馀事,而为亲老,兼治举业,年甫十四,已魁夏课。出入场屋,人无不服其才而敬其仪,相指嗟异曰:“此赵某也。”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二十一岁著《管窥琐录》。有论天理、至乐、党比、出处、辟佛等条。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二十二岁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二十三岁正月。拜寒冈先生于龙华舟中。时,先生读书漆原长春寺,立岩公驰书召之,先生陪立岩公往拜之。旅轩先生、忘忧郭相公与之同舟。语在《龙华同泛录》。聘夫人碧珍李氏芦坡先生洗马李公之女。二月。丁立岩公忧。先生无他兄弟,立岩公不以一子而弛其教导之方。先生幼时,捕蝉蝶燕雀之雏游嬉于前,公厉声呵责使放之,戒之曰:“昆虫草木俱受天地之一气。但其禀性不全,故人通物塞,人贵物贱,而其无害于人者,所当包容并育,使各遂其生可也。柰何枉害天物,以伤同得之和意哉。古人凡有血气之类弗身翦也。高子羔启蛰不杀,周濂溪不除庭草,真个初学慕效处也。及公寝疾,先生尝粪甘苦以验差剧,稽颡北辰,求以身代。及丧,水浆不入口,绝而仅苏。既葬,庐于墓侧,朝夕奠馈,手自供具,日再展墓,不以风雨寒暑而或废。衰绖不释,日啖糜飮,不食菜果,省母夫人之外,足不出庐。凡治丧葬祭,一从《家礼》。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二十四岁手书《居丧大节十条》。一曰,葬前寝不解衣。二曰,祥前不食菜果。三曰,三年不治生业。四曰,恒居丧次,不脱绖带。五曰,禁绝女色,不处嫌疑。六曰,避人喧笑。七曰,非关丧事不出庐。八曰,非省母不到家。九曰,虽素物,有滋味则不可食。十曰,虽甘醴,有酒名则不可飮。《追慕录》成先生读礼之暇,手记立岩公平日言行动静之实为是录。芦坡公为之序。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二十五岁四月。服阕。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二十六岁

先生制毕已一岁,犹食素不复寝。母夫人强之,始勉循而孺慕弥切。有《风树吟》、《孺慕歌》。事母夫人如严父,爱敬俱至。家贫甘旨或不继,而非礼之物,亦不苟得。晨必衣冠,参拜祠堂,退省慈闱。出坐书室,对案读书,至忘寝食。秋。中乡解。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二十七岁

时,郡人有附陜川者,倡设疏举,专斥退溪先生。先生投书黉中,引《孟子》《逄蒙章》。其略曰:“生,少时学于槃泉金公中清中清学于赵月川月川退溪门人也。今闻疏举专以攻斥退溪为主,生之参会,无乃不可乎?愿去生姓名于疏录,毋使为逢蒙之归,而得罪于庾公之斯。”又答人劝赴疏会书曰:“老母闻疏会之由,泣曰:‘吾死之后,汝虽陷于水火之中,吾不知也。’古人云:‘有范滂之母,然后视死如归。’老母之忧至此,其可效温峤之绝裾乎?某既被讥侮来庵之谤,又不受尊教,陷身之祸,朝夕必至,柰何?云云。”是时,北人势焰熏天,士不丧所守者,无几,识者以千仞壁立推先生。

四十年壬子先生二十八岁撰《立岩公诗歌录跋》。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二十九岁秋。省墓善山先生祖考参判公墓在善山迎香。有省墓诗一律。旅轩先生。旅轩从容鈙阻阔之怀,叹先公不幸早世,劝先生移居卜邻。先生谢曰:“择地处仁,固所愿,而先人既没,松楸隔远,以此为念耳。”旅轩曰:“此地滨江而先墓亦在江滨,若办一只轻舟,春秋省墓,往来甚便,何不可之有?”其拳拳之意如此。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三十岁中东堂试。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三十一岁秋。中乡解。数年之间,时议大乖,先生敛迹丘园,谢绝人事,而以母夫人之故,黾勉赴试。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三十二岁春。赴会试。《声音与政通赋》,先生在异等而见拔。自是弃绝举业,唯以书籍自娱。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三十三岁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三十四岁

时,朝议以废大妃为国是,有六品以上收议之举。先生过篁岩朴公齐仁,曰:“收议已略有商量,历举一二曰。大妃一国之母,非有大恶如,臣子不敢进废黜之说。况大妃先王宠后,殿下自不忍为此举云云。”先生曰:“宠后二字,于义似未稳。直当明之以大义,不宜复论其宠之隆替也。”公颔之。申梧峯之悌闻之曰:“赵某之言,极是云。”避地居漆原柰内先生既立异于辛亥疏议,决意远萉,至柰内,爱其地僻民淳,遂止泊焉。《追次成尚夫送别韵》云:“吾闻古哲人,不处衰俗间。磬东入海,柱史西至关。曰余有奇趣,来卧江上山。尘喧不入梦,此地非人寰。”又赋《他山石》云:“谁谓他山石,可以攻美玉。玉性温且润,石品顽更碌。精麤既不伦,轧磨又太酷。攻之不以渐,残缺因撞触。玉人抚之泣,深藏在空谷。尘埋色逾妍,皎洁光朝旭。云云。”翔凤亭成。柰内洛江之南涯,有岩壁之胜,寒冈先生所尝卜而未筑者也。先生以先茔在迩,便于省拜,而又多池泽产鲫鱼,适于奉亲。就江皋构小斋,以翔凤扁焉。有绝句云:“一鹤高飞万仞天,江湖胜地好盘旋。由来饱食终媒祸,莫逐秋鸿近稻田。”其悠然自得之趣如此。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三十五岁三月。哭篁岩先生。有祭文

泰昌元年庚申先生三十六岁

天启元年辛酉先生三十七岁二月。丁母夫人柳氏忧。母夫人寝疾,先生沐浴祷天,血指和药,无所不用其诚。及丁忧,情文一如前丧而哀毁过之,以无人禁节也。人多勉以礼制,先生辄泣曰:“二亲既没,虽欲孝,谁为孝?庶几尽吾心以报罔极之万一也。”歠粥以终三年,人莫不危之,而卒无恙。草《奉先抄仪》。一曰,晨谒仪。二曰,出入仪。三曰,告事仪。四曰,参礼仪。五曰,荐献仪。六曰,斋戒仪。七曰,时祭仪。八曰,祢祭仪。九曰,忌祭仪。十曰,墓祭仪。附以祀土神。度数仪章明白简便,好礼之家多仿而行之。林林谷真怤为之跋。

二年壬戌先生三十八岁以书请旅轩先生撰立岩公碣文。书见文集。旅轩辞以耄败,且曰:“闻公执丧过中,似不可支持。终孝之道,唯宜保存遗体,置立后嗣,以永其干蛊追远之业,乃其本领也。立碣事,不若姑缓之,持养气力,待时而图之,恐亦未晩也。”

三年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三十九岁四月。服阕。霜露庵成。在鹅湖先茔下撰《朴篁岩文集序》及《家训跋》。冬。省墓善山,拜旅轩先生于不知岩先生时患头风,旅轩以黪布边掩与之,盖其前日服中所著者云。

四年甲子先生四十岁秋。拜旅轩先生于不知岩留待累日,质问《心经》ㆍ《大学衍义》ㆍ《读书录》等疑义。旅轩知先生尚食素,勉解之曰:“昔闵子丧毕,见于孔子,援琴而弦,切切而哀曰:‘先王制礼,不敢过也。’孔子曰:‘君子哉。先王制礼,安敢越也。’曾欲说破,而看君馀哀未尽,故不敢发。今则亦已过矣,更须细入思量。”先生勉从之。乡人以先生孝行闻于宫,转报方伯。先生闻之骇惧,欲上书自劾,书告芦坡公曰:“一蠹先生以孝行除官,先生上疏自劾曰:‘内少恻怛之诚,外为哀戚之容,欺乡党欺国家,罪不容诛。’一蠹之平生悃愊,可质于天地鬼神,而其自劾犹如此。某为何人,而敢当此名乎?愚意虽未及止于本官,而犹可上书方伯以自劾也。”芦坡公虑为物论骇疑而止之。九月。上旅轩先生书。旅轩有召命,先生上书云:“似闻朝廷又以职名加于先生。凡百处置,必有成算,而区区窃独忧之者,先生年满致仕,精力已衰,当此寒节,似不堪涉远之劳,且处山林处朝廷,其事不同例,或有不得自由,而枉屈其本心者比比。自古守正之士,孰不欲敛其神心,砥砺其名节,期为终始不愆之君子,而及到名场,鲜不失其本步,甚可惧也。伏愿先生不以人废言,更加留念,审几量力于进退之际,以副一世乔岳之望云云。”

五年乙丑先生四十一岁秋。同从氏煕道,拜旅轩先生于远怀堂旅轩语先生从氏曰:“寻常遇君,未尝不喜,今日之喜,有倍前日者,携致远故也。”又曰:“致远之言,出于天理,每听之,未尝不为之倾心。”致远,先生旧字也。有《感兴》十五绝。《观心经》ㆍ《考家礼》ㆍ《玩易》ㆍ《安分》ㆍ《避名》ㆍ《唤醒》ㆍ《慎独》ㆍ《悼失学》ㆍ《戒口祸》ㆍ《戒便佞》ㆍ《攻私欲》ㆍ《观物契悟》ㆍ《劬书忘食》等十五绝。先生自抱蓼莪之痛,绝意外慕,专心为己,沈潜性理等书,而博通经史,于朱子书,得力最深。

六年丙寅先生四十二岁秋。七月。拜旅轩先生于南山是行,与韩钓隐梦参朴处士道元同舟溯江,谒道东吴山两书院。有《寻贤录》。

七年丁卯先生四十三岁春。北虏犯顺,乡人推先生为义兵将。先生召募乡兵,事未会,以病免。林林谷真怤访文茅谿娥林。二月。哭外舅芦坡先生。先生撰行状。葬时有祭文。俱见集中。

崇祯元年戊辰先生四十四岁跋《渔溪先生传》。渔溪先生,景泰癸酉,中进士。及光庙受禅,不复应举,放浪山水以终。其迹隐微,人莫能识其心事者。先生修辑遗稿,著《九日登高诗跋》。后得成沧浪文濬所为《渔溪传》又跋其后焉。

二年己巳先生四十五岁林林谷,泛舟苍岩台下。苍岩忘忧先生再祐晩年栖息之所。上有忘忧亭

三年庚午先生四十六岁秋。拜旅轩先生。柳修岩亦至,讲论五日。

四年辛未先生四十七岁郑桐溪柳修岩龙岩书院修岩陜川郡守六月。哭槃泉金公奉化晩退里槃泉公卒于己巳六月。晩退柰内五百里,先生闻讣于练期之后,服缌麻为位而哭,致赙状。至大祥,冒暑驰哭,仍拜槃泉公墓。归路谒陶山尚德祠是行,访金溪岩金梅园光继乌川,历拜旅轩先生。有《远行录》。哭李畏斋厚庆。有祭文。

五年壬申先生四十八岁率宗人,祭渔溪先生墓。有祭文先生,凡祭祀必沐浴,不以祈寒而止。祭需,不计有无,极力营措,虽俗节之荐,必亲行之,不以衰老有怠。父母忌日,俱在一月之内,遇是月,杜门不出。祭时哀恸,无异初丧,傍人无不恻然伤感。婢仆之贱,服其孝敬,无敢有忽,时果节物,未荐未尝近口。其报本追远之诚,至老逾笃如此。

六年癸酉先生四十九岁柰内移居灵山龙山村龙山柰内五里许,以其去松楸密迩,故为终老之地,扁其轩曰曲肱。又南数百步龙华之麓,洛江之涯,筑小亭三间。中一间曰望慕庵,左曰沙月楼,右曰卧云轩,前台曰鸢鱼,岩曰鲈鱼,合而名之曰合江精舍。遍栽松菊梅竹,而无杂卉,案上有书若干卷。养性怡颜,吟弄风月,物无得以婴其怀者。有《华山洛水谣》ㆍ《江上杂咏》,诸诗见集中。

七年甲戌先生五十岁冬。被荐除恭陵参奉,病不赴。省墓善山。拜旅轩先生于不知岩新山书院金海,祀南冥先生。时,先生为洞主,欲以东冈先生配享新山,而刊布东冈《经筵讲义》,禀于旅轩旅轩深加奖勉焉。

八年乙亥先生五十一岁桐溪先生书,论新山配享事。桐溪答书见集中。春。行新山书院享礼。

九年丙子先生五十二岁李益庵益之书。益庵道辅畏斋厚庆之子。时,有齐陵之命,以书问出处之义,故答之。冬。拜旅轩先生于不知岩一日,先生问朱子曾子鲁字之义曰“钝也。”“孔子殁时,曾子年仅廿六,一贯之旨已得闻之,则安见其钝也?质钝之人,而能有是乎?”旅轩笑曰:“吾恐钝字之义,非今驽钝之钝。但不如颜子之闻一知十云尔耶。”且曰:“今日与君论及事,岂偶然哉?安得每日如此慰悦我心。”一日,先生语及学术之弊曰:“人心危动而不安,道心微妙而难见。唯其不安,故易流于恶,唯其难见,故易至于亡。非至明,不能择而精之,非至刚,不能执而一之。七百年间,非无贤臣良子节义廉耻忠信愿悫之士,而特不能察危微之际,加精一之功,其所以为学者,不出记诵文词之间而已。故质美者不过为善人可人而止,先儒所谓美质易得,至道难闻者,政在此也,况高谈大言于白日之下易,戒惧省察于幽暗之地难。君子小人,于此焉分,道之明不明,学之成不成,于此焉决矣。”旅轩喟然叹曰:“此说极好痛快,令人唤醒。日与游处,必多资益,恨不令有识者闻之也。”撰《忘忧堂年谱跋》。十二月。闻南汉受围。人大举入寇,上幸南汉山城人围逼,先生慨然吟一绝云:“腐儒平昔不谈兵,临乱如今但骨惊。月晕孤城消息断,北辰回首涕空横。”

十年丁丑先生五十三岁二月。闻南汉失守。先生北望痛哭,与亲友相吊涕泣。秋。旅轩先生讣至,先生为位哭之。旅轩先生于乱后有遵海之志,止次永川立岩,秋,以疾终于精舍。讣至,先生为位于望慕庵而哭之。力疾奔临,随榇归殡。及葬有祭文。

十一年戊寅先生五十四岁《就正录》成。先生出入旅轩门下三十馀年,亲炙既久,观感益切,往来之际,审记其言行出处及所尝质疑答问之说为一编,名之曰《就正录》。

十二年己卯先生五十五岁正月。答张副学应一书。副学,旅轩之胤,方持旅轩服。时,门下诸公修正《旅轩文集》,副学公贻书先生,要共参商为完书,且请撰《闻见录》。先生有病不能行,答书其略曰:“先生立言中如《易学图说》ㆍ《性理诸说》等作,平生精力,尽在于此,为后学者,一字添减不得。至于诗文书札疏箚杂著之类,容或有轻重缓急先后之别,恐不无拣次取舍于其间。愚意收录则无所遗漏,刊布则务从精约,必以理胜关世教为主云云。”又曰:“年谱,须广取先儒年谱之行世者,参互考证,先定其规模,然后以先生日用行事之迹排塡间架,则庶乎其不差矣云。”二月。编《金罗传信录》。有序九月。祭旅轩先生再期。有祭文

十三年庚辰先生五十六岁撰《迂拙子朴先生闾表碑》。冬。哭无闷堂朴公𬘡。先生撰行状。葬时有祭文。

十四年辛巳先生五十七岁七月。夫人李氏卒。先生无子,取堂兄大护军勉道咸抃为后。十月,葬夫人于龙华山南麓。巳坐原撰《南冥先生年谱跋》ㆍ《芦坡文集序》。

十五年壬午先生五十八岁

十六年癸未先生五十九岁春。访眉叟许公眉叟寓居昌原,尝访先生于龙华山青松寺,至是先生委访眉叟而不遇。三月,约裵䕨庵,会于高阳开津藤庵尚龙寒冈门人。是会有录,眉叟跋其后。见集中。

十七年甲申先生六十岁聘夫人安岳李氏训导春吉之女。撰《大笑轩遗事》。大笑公于先生,为同五世兄弟。

仁祖大王二十三年乙酉先生六十一岁

二十四年丙戌先生六十二岁

二十五年丁亥先生六十三岁冬。除大君师傅。先生以恩命再及,决意肃谢,行到昌宁,病不赴。

二十六年戊子先生六十四岁

二十七年己丑先生六十五岁夏。五月,仁庙昇遐。先生设位西向哭,发引下玄宫时亦然。限卒哭食素,门人虑其致伤。先生曰:“国法,卒哭前禁肉,禁而食之,是窃食之也。吾不忍为此也。

孝宗大王元年庚寅先生六十六岁

二年辛卯先生六十七岁

三年壬辰先生六十八岁

四年癸巳先生六十九岁

五年甲午先生七十岁尹童土舜举来访。尹公,时知宜宁县林林谷真怤与先生书云:“传闻守执贽踵门,因陪杖屦于平湖数十里间。”归语人曰:‘某先生真儒,临河而飮,不食而饱云云。’道德辉光,接于人者如此,而苟非志气之充,筋骸之束,其何能得此?”先生答云:“此人长者,必无虚妄之发,岂肯以庸贱老物为先生乎?兄何从得此无据之说乎?大不近大不近云云。”草修《南冥粹言》。先生与林谷书云:“仆方修《南冥粹语》一卷书,其中所去取者亦多。去者,《解关西问答》一篇,《与子强子精》一札,《策问题》一道,添入者,《退溪三书》ㆍ《头流录跋》ㆍ《花潭四韵》ㆍ《龟岩先世墓碑》也。此业若毕,则当以取质云云。”

六年乙未先生七十一岁

先生气已衰而志益坚,年弥高而德弥邵,神光内腴,形体外胖。启迪后学,不以世俗之教,必先之以《小学》,次之以四书,次之以六经。循序渐进,毋或躐等,勉以近里之工,而唯主不自欺,常举蔡氏不愧衾影之语,丁宁教戒。尝言为学之道,必奋发刻厉以立志,虚心逊志以受教,契辛耐苦以做工,勇往力行以致道,优游涵泳以成德,戒慎恐惧以操心,精详缜密以处事,至若主静存诚居敬穷理等事,乃其本领也。于书无不融贯,而平生用工,尤在《庸》ㆍ《学》二书。深于易学,玩索图象,熟讲礼经,深究节目之详。于《家礼》ㆍ《近思录》肯䋜处,必标注,一一分晓。

七年丙申先生七十二岁

八年丁酉先生七十三岁冬。十一月,夫人李氏卒。葬于鹅湖申向之原。

九年戊戌先生七十四岁

十年己亥先生七十五岁春。除工曹佐郞,以老病辞不赴。夏。五月,孝庙昇遐。先生设位哭临,食素一如前大丧。时,门人以为笃老之年宜少有变,先生曰:“不但累朝恩重,大行大王以仁孝英明之资,重用儒术,期致文治,庶几目见圣化之行,而天崩之变,遽出于鼎盛之年,臣民之恸,其有既乎?古人有言曰:‘我为纲常谋,有身不得顾。’今吾为君父食素,致伤亦何惮也。”

显宗大王元年庚子先生七十六岁霜露庵移住望慕庵

二年辛丑先生七十七岁川谷桧渊两书院。院在星州川谷伊川云谷两先生,配以寒暄堂桧渊寒冈

三年壬寅先生七十八岁春。南相国九万以赈恤御史,启请收录。启辞曰:“臣自入道内,访问人士之所共推服者,则人皆举赵任道为对。前者朝家累加爵秩,所以表著之方可谓至矣。今宜更加收录,以示不遗,且或特命道臣,赐帛致问,似合于奖励之道,而年龄已高,尤宜施以优典,使得以观感而兴起云。”有特旨赐米豆。有旨云:“尔以行谊见称于一道,为人士之所推服,自在先朝,累被褒录,及至今日,年龄益高,合施奖励之道,故令道臣仿古赐帛之规,优给米菽,以示朝家嘉奖之意,尔其领受。”先生拜疏陈谢。疏意以格君心忧世道为本,而兼陈规讽之意,曰严宫禁,曰亲儒臣,曰设经席,曰兴学校,曰修武备,曰谨阃职,曰抚军卒,曰择守令,曰明黜陟,曰急农务,曰正风俗,曰劝节行,曰养廉耻,曰崇礼义,凡十四条。批旨,身在草野,缕缕陈戒,言切意深,惓惓之诚,深可感叹,可不留心焉?

四年癸卯先生七十九岁秋。先生寝疾。

五年甲辰先生八十岁二月戊申,先生考终于望慕庵先生宿疾转剧,药飮已止,而犹口诵经史,了了不错。命取酒,飮一小杯,令在侧者各飮一杯曰:“此永诀也。”又呼甥侄李炫,执其手曰:“虽欲更执汝手,不可得也。”李君自幼见养于家,而有才行,故最爱重焉。又曰:“古人临终,有怡然而笑者。”左右问古人为谁,答曰:“陶靖节也。”及卒,郡守权公,以先生讣闻巡营,监司李公尚真先以米布赙,启闻于朝。朝家令户曹以米布赙。四月己未,葬于鹅湖先茔之东负坎之原。墓在后夫人墓右

七年丙午士林以先生行义,呈书巡营,转闻于朝,赠司宪府持平。

景宗大王元年辛丑士林建松亭书院咸安安仁里,奉安位版。幼学孙翼龙等陈疏,以先生学术文章忠孝清节足为衰世之模范,揭虔之论已定,而不先上达,私自创建,诚有所未敢者云云。下批令该曹禀处,礼曹覆启:“赠持平赵任道潜心经典,讲明义理,文章道学,实无愧于古之君子,士类推仰,为一代名贤。仁庙以后累蒙褒录之典,而尚阙报德之祀,念一方章甫之至愿,特命立祠于平日栖息之所,既无叠设之嫌,亦合崇奖之道,而莫重建祠,臣曹不敢擅便,上裁何如。启。批,依回启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