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爾雅註疏/卷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爾雅注疏卷第一 卷第二

爾雅序

[编辑]
【疏】釋曰:「爾雅」者,《釋文》云︰「所以訓釋五經,辨章同異,實九經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博覽而不惑者也。爾,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釋詁》一篇,蓋周公所作,《釋言》以下,或言仲尼所增,子夏所足,叔孫通所益,梁文所補。」張揖云︰「 昔在周公,纘述唐虞,宗翼文武,克定四海。勤相成王,踐阼理政。日昃不食,坐而待旦。德化宣流,越裳來貢,嘉禾貫桑。六年制禮,以導天下。著《爾雅》一篇,以釋其義。傳乎後孠,歷載五百。墳典散落,唯《爾雅》常存。《禮‧三朝記》:『哀公曰:寡人欲學小辯以觀於政,其可乎?孔子曰:《爾雅》以觀於古,足以辯言矣。』《春秋元命包》言:『子夏問,夫子作《春秋》,不以『初』、『 哉』、『首』、『基』為『始』何?是以知周公所造也。』率斯以降,超絶六國,越踰秦楚,爰暨帝劉。魯人叔孫通撰置《禮記》,文不違古。今俗所傳三篇《爾雅》,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通所補,或言沛郡梁文所著,皆解家所說。先師口傳,既無正驗聖人所言,是故疑不足能明也。夫《爾雅》之為書也,文約而義固;其陳道也,精研而無誤。真九經之檢度,學問之階路,儒林之楷素也。」「序」與緒音義同。《釋詁》云︰「敘,緒也。」言己注述之由,敘陳此經之旨,若繭之抽緒耳。孔子作《書序》,子夏作《詩序》,故郭氏亦謂之序。序之大指,凡有五焉:初自「夫《爾雅》者」至「辨同實而殊號者也」,明此書之用也。二自「誠九流之津涉」至「摛翰者之華苑也」,言為羣經之樞要也。三自「若乃」至「莫近於《爾雅》」,言其博物,他書不之過也。四自「《爾雅》者」至「其業亦顯」,明其興隆之時也。五自「英儒贍聞之士」至敘未,序己所以作注之意也。今各依文解之。

夫《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敘詩人之興詠,揔絶代之離詞,辯同實而殊號者也。 【疏】「夫《爾雅》」至「同實而殊號者也」。 ○釋曰:此明其用也。「夫」者發語辭,亦指示語,指此「《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也。「詁」,古也,通古今之言使人知也。「訓」,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指歸」謂指意歸鄉也。言此書所以通暢古今之言,訓道百物之貌,使人知其指意歸鄉也。若言「初、哉、首、基」者,其指歸在「始」也。若言「番番、矯矯」者,其指歸在「 勇」也。略舉一隅,他皆放此。云「敘詩人之興詠」者,敘,次敘也。鄭玄注《周禮‧大司樂》云︰「興者以善物喻善事。」又注《大師》云︰「興者,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鄭司農云︰「興者,託於事物。」「詞」者,永言也。故《舜典》云︰「歌永言。」孔注云︰「歌詠其義以長其言。」又《詩序》云︰「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斯皆詩人所為,此書能次敘之,故言「敘詩人之興詠」也。若言「噰噰喈喈」,以興民協服也;「其虛其徐」,以詠威儀容止也。如此之類,皆是。案《爾雅》所釋,徧解六經,而獨云「敘詩人之興詠」者,以《爾雅》之作多為釋《詩》,故毛公傳《詩》皆據《爾雅》,謂之詁訓傳,亦此意也。云︰「揔絶代之離詞」者,揔,聚也;絶代,猶遠代也;離詞,猶異詞也。郭璞敘《方言》云「標六代之絶語,類離詞之指韻」,亦猶此也。以其六代絶遠,四方乖越,故今古語異,夷夏詞殊。此書能揔聚而釋之,使人知也。若其「繹又祭也,周曰繹,商曰肜,夏曰復胙」,及注引《方言》之類是也。云「辯同實而殊號者也」者,辯謂辯別,凡物雖殊其號而同一實者,此書辯之。若「繴謂之罿,罿,罬也;罬謂之罦,罦,覆車也。」又《釋草》云︰「唐、蒙,女蘿。女蘿,菟絲。」注云︰「別四名。」如此之類,是也。

誠九流之津涉,六藝之鈐鍵,學覽者之潭奧,摛翰者之華苑也。 ○鍵音件,摛音癡。 【疏】「誠九」至「苑也」。 ○釋曰:此明其樞要也。云「誠九流之津涉」者,誠,實也;九流者,敘六藝為九種,言於六經若水之下流也;津涉者,濟渡之處名。言九流之多,非此書無以通,喻九河之廣,非津涉無以渡。案《漢書‧藝文志》云︰「儒家者流五十三家,八百三十五篇,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僻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柝,儒學寖衰,此僻儒之患也。道家者流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術也。合於堯舜之克讓,《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陰陽家者流二十一家,二百六十九篇,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法家者流十家,二百一十七篇,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名家者流十家,三十六篇,蓋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其所長也。墨家者流六家,八十六篇,蓋出於清廟之官。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縱橫家者流十二家,百七篇,蓋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所長也。雜家者流二十家,四百三篇,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農家者流九家,百一十四篇,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此九流之大旨也。云「六藝之鈐鍵」者,案《漢書‧藝文志》六藝謂《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也。「凡六藝,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說文》云︰「鈐,鏁也。」《方言》云︰「戶鑰,自關之東,陳、楚之間謂之鍵。」《小爾雅》云︰「鍵謂之鑰。」言此書為六藝之鏁鑰,必開通之,然後得其微旨也,故云「六藝之鈐鍵」也。云「學覽者之潭奧」者,潭,淵也;室中西南隅謂之奧,言隱奧也。此書釋二儀之形象,載八表之昏荒,雖博學廣覽之士,莫能究淵深隱奧,故云「學覽者之潭奧」也。云「摛翰者之華苑也」者,言此書森羅萬有,純粹六經,摛文染翰之士,足以掇其英華若園苑然,故云「華苑」也。

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 【疏】「若乃」至「《爾雅》」。 ○釋曰:此言其博物也。云「若乃」者,因上起下語。上既言其功用,此復美其博物,故云「若乃」。既可以博釋庶物,又能多識辨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言《爾雅》最近之。又案《公羊傳》說《春秋》功德云︰「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何休云︰「莫近,猶莫過之也。」然則博物多識,他書亦莫過於《爾雅》也。

《爾雅》者,蓋興於中古,隆於漢氏,豹鼠既辯,其業亦顯。 【疏】「《爾雅》」至「亦顯」。 ○釋曰:此言興隆之時也。云「蓋興於中古」者,《爾雅》之作,經傳莫言其人及時,世但相傳云周公作之以教成王,無正文,故云「蓋」以疑之。經典通以伏犧為上古,文王為中古,孔子為下古。周公,文王子,父統子業,周公亦可言中古,故云「蓋興於中古」。云「隆於漢氏」者,以夫子没後,書紀散亡,戰國陵遟,嬴秦燔滅,則此書亦從而墜矣。洎乎漢氏御宇,旁求典籍,除挾書之律,開獻書之路,此書亦從而隆矣,故曰「隆於漢氏」也。云「豹鼠既辯,其業亦顯」者,謂漢武帝時,孝廉郎終軍既辯豹文之鼠,人服其博物,故争相傳授,《爾雅》之業,於是遂顯。言不但興行,兼亦廣顯,故云「亦」也。

英儒贍聞之士,洪筆麗藻之客,靡不欽玩耽味,為之義訓。璞不揆檮昧,少而習焉,沈研鑽極,二九載矣。雖注者十餘,然猶未詳備,竝多紛謬,有所漏略。是以復綴集異聞,會稡舊說;考方國之語,采謠俗之志;錯綜樊、孫,博關言;剟其瑕礫,搴其蕭稂;事有隱滯,援據徵之;其所易了,闕而不論;別為音圖,用袪未寤。輒復擁篲清道,企望塵躅者,以將來君子為亦有涉乎此也。 ○贍,時豔反。璞音朴。檮音桃。少,時照切。會,古外切。稡,子外切。剟音掇。礫音歷。搴音𠎝。稂音郎。易,以豉切。了音療。篲,似稅切。企,丘豉切。躅音逐。 【疏】「英儒」至序末。 ○釋曰:此言己所以作注之意也。云「英儒贍聞之士」者,案《禮‧辨名記》:「德過千人曰英。」儒者,柔也,能以德柔服人也。贍,多也。士者,有德之稱。言英俊通儒,多聞之士也。云「洪筆麗藻之客」者,洪,大也;麗,美也;藻,水草也,有文,以喻人之文章。言大有詞筆,美於文章之客也。云「靡不欽玩耽味,為之義訓」者,靡,無也;欽玩,猶敬愛也;耽味,猶樂嗜也。言英儒等無不敬愛此書,如耽廣樂嗜嘉肴然,故曰「耽味」。而為之義理訓解,謂作注也。云「璞不揆檮昧,少而習焉」者,此自謙也。揆,度也。檮謂檮杌,無知之貌。昧,闇也。郭氏言己不度其無知闇昧,自少小而習此書焉。云「沈研鑽極,二九載矣」者,此言用功深,不敢苟為注解也。謂深沈研覈,鑽求窮極,凡十八載,故云「二九載矣」。云「雖注者十餘,然猶未詳備」者,言作注者雖十有餘家,猶尚未能精詳具備。十餘家者,陸德明《敘録》犍為文學注二卷、劉歆注三卷、樊光注六卷、李巡注三卷、孫炎注三卷,為此五家而己;又《五經正義》援引有某氏、謝氏、顧氏。今郭氏言十餘者,典籍散亡,未知誰氏。或云沈旋、施乾、謝嶠、顧野王者,非也。此四家存郭氏之後,故知非也。云「竝多紛謬,有所漏略」者,言十家所注,多紛紜錯繆。若孫叔然「覭髳,茀離」,字別為義,是紛繆也;其所難解,則全不入根節,是漏略也。云「是以復綴集異聞,會稡舊說」者,「是以」者,因前起後語。因前十家所注紛繆漏,起己作注之意,故言「是以」。對前已有注,故云「復」。「綴集」,謂聯綴聚集。「異聞」 者,注所引六經子史之類是也。「會稡」者,《廣雅》云︰「會,收也。稡,聚也。」「舊說」,謂十家所說也,雖不能盡善,亦時有可觀,其所善者,則收聚用之也。云「考方國之語」者,考,成也。四方之國,言語不同,有所通釋者,則援引考成之,注引《方言》是也。云「采謠俗之志」者,采,取也。徒歌謂之謠。案《漢書‧地理志》云︰「好惡取舍,動静亡常,隨君上之情欲,故謂之俗。」但童謠嬉戲之言,及俗閒有所記志可以通此書者,亦采用之,若「榽橀」注引齊人諺曰「上山斫檀,榽橀先殫」、「蟰蛸」注云「俗呼為喜子」之類是也。云「錯綜樊、孫」者,謂交錯綜聚樊光、孫炎二家之注,取其理長者用之。云「博關羣言」者,關,通也;羣言,謂子史及小說也。言非但援引六經,亦博通此子史等以為注說也。云「剟其瑕礫,搴其蕭稂」者,此喻己作注,去惡取善也。「剟其瑕礫」,以玉石喻也。剟,削也。削去其疵瑕瓦礫,以取瑾瑜也。「搴其蕭稂」,以禾莠喻也。搴,拔也。蕭,蒿也。稂,童粱,莠類也。拔去其蕭蒿稂莠,以存其嘉禾也。云「事有隱滯,援據徵之」者,援,引也;徵,成也。若事有隱奧滯泥者,則援引經據以證成之也。云「其所易了,闕而不論」者,謂通見《詩》、《書》,不難曉了者,則不須援引,故闕而不論也。云「別為音圖,用袪未寤」者,謂注解之外,別為《音》一卷,《圖贊》二卷,字形難識者,則審音以知之;物狀難辯者,則披圖以別之。用此音圖以袪除未曉寤者,故云「用袪未寤」也。云「輒復擁篲清道,企望塵躅」者,此郭氏自問也。擁,手持也。篲,帚也。清道,謂清絜道塗也。企望者,企踵而瞻望也。塵躅者,塵路躅跡也。言己注此書,若人持帚以清道,企踵而望其芳塵美跡。所以然者何,謂是自問也。云「以將來君子,為亦有涉乎此也」者,此自答也。言己注此書非他,以為將來有德君子之為必欲研覈百氏,探討九流,非《爾雅》不可,必涉歷此途,若其注釋未備,則恐迷誤後人。作注之由,良為此也。

《爾雅》卷上 【疏】釋曰:上者對中下生名,直以編重多,分為上、中、下三卷,無義例也。

郭璞注【疏】郭璞,字景純,何東人,東晉弘農太守著作郎。注者,著也。解釋經指,使義理著明也。亦言己注意,以釋此書也。《詩》、《書》謂之傳者,傳,傳也,博識經意,傳示後人也。此皆其人自題,故或言傳,或言注,無義例也。

卷一·釋詁第一

[编辑]

【疏】釋曰:釋,解也。詁,古也。古今異言,解之使人知也。《釋言》則《釋詁》之別。故《爾雅‧敘篇》云︰《釋詁》、《釋言》,通古今之字,古與今異言也。第,次也。一,數之始也。以其作最在先,故為第一。此篇相承以為周公作,但其文有周公後事,故先儒共疑焉。或曰仲尼、子夏所增足也,或曰當周公時有之,今無者,或在散亡之中。然則《詩》、《書》所有,非周公所釋,乃後人依放故言雅記而為之文,故與之同。郭氏因即援據以成其義。若言「胡不承權輿」及「緇衣之蓆兮」,此秦康、鄭武之詩,在周公之後明矣。其義猶今為文,採摭故事以為辭耳。則此篇所載,悉周公時所有,何足怪也!其諸篇所次,舊無明解,或以為有親必須宮室,宮室既備,事資器用,今謂不然,何則?造物之始,莫先兩儀,而樂器居天地之先,豈天地乃樂器所資乎!蓋以先作者居前,增益者處後,作非一時,故題次無定例也。其篇之名義,逐篇具釋,此不繁言。此書之作,以釋六經之言,而字別為義,無復章句。今而作疏,亦不分科段,所解經文,若其易了,及郭氏未詳者,則闕而不論。其稍難解,則援引經據及諸家之說以證之。郭氏之注,多采經記,若其通見可曉者,則但指篇目而已。而或書名僻異,義旨隱奧者,則具載彼文以袪未寤者耳。

初、哉、首、基、肈、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

[编辑]

《尚書》曰:「三月哉生魄。」《詩》曰:「令終有俶。」又曰:「俶載南畝。」又曰:「訪予落止。」又曰:「胡不承權輿。」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其餘皆義之常行者耳。此所以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 ○肈,音兆。俶,昌叔。 

【疏】「初哉」至「始也」。 ○釋曰:皆初始之異名也。初者,《說文》云︰從衣從刀,裁衣之始也。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為哉始之哉。首者,頭也,首之始也。基者,《說文》云︰「牆始築也。」肈者,《說文》作肁,始開也。祖者,宗廟之始也。元者,善之長也。長即始義。胎者,人成形之始也。俶者,動作之始也。落者,木葉隕墜之始也。權輿者,天地之始也。天圓而地方,因名云。此皆造字之本意也。及乎《詩》、《書》雅記所載之言,則不必盡取此理,但事之初始,俱得言焉。他皆倣此。 ○注「《尚書》」至「殊語」。 ○釋曰:云「《尚書》曰:「三月哉生魄」者」,《康誥》文。云「《詩》曰:令終有俶」者,《大雅‧既醉》文。「又曰:俶載南畝」者,《周頌‧載芟》文。「又曰:訪予落止」者,《周頌‧訪落》文。「又曰:胡不承權輿」者,《秦風‧權輿》文。云「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者,《說文》云︰「胚,婦孕一月也。胎,婦孕三月也。」然則尚未成形而為形之始,故曰「胚胎未成,亦物之始」,物則形也。云「其餘皆義之常者耳」者,謂初、首、基、祖、元也,通見《詩》、《書》,故曰「義之常行」。云「此所以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者,楊雄說《方言》云︰「皆古今語也,初別國不相往來之言也,今或同。」而舊書雅記、故俗語,不失其方,而後人不知,故為之作釋也。郭彼注云「謂作《釋詁》、《釋言》」是也。

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编辑]

《詩》曰:「有壬有林。」又曰:「文王烝哉。」其餘義皆通見《詩》、《書》。 ○辟,并亦反。 

【疏】「林烝」至「君也」。 ○釋曰:皆天子諸侯南面之君異稱也。《白虎通》云︰君,羣也。羣下之所歸心也。林者,《說文》云︰「平地有叢木曰林。」烝者,《左傳》云︰「天生烝民,樹之以君,而司牧之。」然則人物之衆,必立君長以司牧之。故以林、烝為君也。天者,《說卦》云︰「乾為天......為君」,以其俱尊極故也。《大雅》皆謂「君為天」是也。帝、皇者,《白虎通》云︰德合天地者稱帝,帝者諦也,象可承也。皇,美也,大也,天之揔美大稱也。時質,故揔稱之。號之為皇,煌煌人莫違也。王者,往也,天下所歸往。《說文》云︰「后者,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ㄏ之,從一、口。發號者,君后也。」辟者,法也,為下所法則也。公者,通也,公正無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順也。天、帝、皇、王惟謂天子,公、侯惟謂諸侯,餘皆通稱。 ○注「《詩》曰」至「《詩》、《書》」。 ○釋曰:云「《詩》曰:有壬有林」者,《小雅‧賓之初筵》文。「又曰:文王烝哉」者,《大雅‧文王有聲》文。云「其餘義皆通見《詩》、《書》」者,謂、天、帝、皇、王、後、辟、公、侯,皆義之常行,故不備引。

弘、廓、宏、溥、介、純、夏、幠、厖、墳、嘏、丕、弈、洪、誕、戎、駿、假、京、碩、濯、訏、宇、穹、壬、路、淫、甫、景、廢、壯、冢、簡、𠟅、昄、晊、將、業、席,大也。

[编辑]

《詩》曰:「我受命溥將。」又曰:「亂如此幠」,「為下國駿厖」,「湯孫奏嘏」,「王公伊濯」,「訏謨定命」,「有壬有林」,「厥聲載路」,「既有淫威」,「廢為殘賊」,「爾土宇昄章」,「緇衣之席兮」。廓落、宇宙、穹隆、至極,亦為大也。𠟅義未聞。《尸子》曰:「此皆大,有十餘名而同一實。」 ○無音呼。厖,亡江切。誕音但。訏音吁。𠟅音罩。昄,蒲板切。晊,之日切。 

【疏】「弘廓」至「大也」。 ○釋曰:此皆廣大之異言也。弘者,含容之大也。《周書‧洛誥》云︰「武王弘朕恭。」廓者,《方言》云︰「張小使大謂之廓。」宏者,《書》曰:「若保宏父。」介者,《方言》云︰「東齊海岱之間謂之介。」純者,《魯頌‧閟宮》云︰「天錫公純嘏。」夏者,《方言》云︰「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而愛偉之,謂之夏。」厖者,深之大也。墳、嘏者,《方言》云︰「墳,地大也。青、幽之間凡土而高且大者謂之墳。秦晉之間凡物壯大謂之嘏。」丕者,《書》云︰「嘉乃丕績。」弈者,《詩‧大雅‧韓弈》云︰「弈弈梁山。」洪者,《書‧大誥》云︰「延洪惟我幼沖人。」誕者,《大雅‧生民》云︰「誕彌厥月。」戎者,《方言》云︰「宋魯陳衛之間謂之嘏,或曰戎。」京、碩、濯、訏者,秦晉之間凡人大謂之奘,燕之北鄙、齊楚之郊或曰京,齊宋之間日碩,荊吳楊甌之郊曰濯,中齊西楚之間曰訏,此皆謂大,方俗之殊語也。甫者,《詩‧齊風》云︰「無田甫田。」景者,《周頌‧潛》篇云︰「以介景福。」壯者,秦晉之間,凡人大謂之奘,或謂之壯。冢者,舍人曰:冢,封之大也。《大雅‧緜》篇云︰「乃立冢土。」簡者,《周頌‧執競》云︰「降福簡簡。」𠟅者,郭云︰「義未聞。」顧氏云︰「都角切。」《說文》云︰「草大也。」《韓詩》云︰「𠟅彼圃田。」將者,《周頌》云︰「日就月將。」業者,版之大也。《大雅‧靈臺》云︰「虡業維摐。」餘皆見注。 ○注「《詩》曰」至「一實」。 ○釋曰:「《詩》云︰我受命溥將」者,《商頌‧烈祖》文。「又曰:亂如此無」者,《小雅‧巧言》文。云「下國駿厖」者,《商頌‧長發》文。云「湯孫奏嘏」者,《商頌‧那》篇文。云「王公伊濯」者,《大雅‧文王有聲》文。云「訏謨定命」者,《大雅‧抑》篇文。云「有壬有林」者,《小雅‧賓之初筵》文。云「厥聲載路」者,《大雅‧生民》文。云「既有淫威」者,《周頌‧有客》文。云「廢為殘賊」者,《小雅‧四月》文。云「爾土宇昄章」者,《大雅‧卷阿》文。云「緇衣之席兮」者,《鄭風‧緇衣》文。云「廓落、宇宙、穹隆、至極,亦為大也」者,廓落,大貌。四方上下曰宇。《說文》云︰「宙,舟輿所極也。」穹隆,天之形也。郭氏讀至為至,故云「至極」。是廓、宇、穹、晊亦為大也。云「《尸子》曰:此皆大,有十餘名而同一實」者,《漢書‧藝文志》云︰「《尸子》二十篇。」注曰:「名佼,魯人,秦相,商君師之。鞅死,佼逃入蜀。」案《尸子‧廣澤篇》云︰「墨子貴兼,孔子貴公,皇子貴衷,田子貴均,列子貴虛,料子貴別,囿其學之相非也數世矣,而已弇弇於私也。天、帝、后、皇、辟、公、弘、廓、閎、博、介、純、夏、莫、蒙、贖、昄,皆大也,十有餘名而實一也。若使兼、公、虛、均、衷、平、易、別囿一實也,則無相非也。」以其數字皆訓為大,故引之也。周公作詁,必以始也、君也、大也居先者,始者,無先之稱;君者,至尊之號;大則無所不包。故先言之。一曰:此三者天也,人也,地也。《易‧乾卦》云︰「萬物資始。」《坤卦》云︰「直方大。」《老子》云︰「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故以此三者為先。乾、坤,相對之物,而以地在人後者,以人居天地之中,且尊尚人君,故進之。自此而下隨便即言,無義例也。

幠、厖,有也。

[编辑]

二者又為有也。《詩》曰:「遂幠大東。」 

【疏】「幠、厖,有也」。 ○釋曰:二者又為有,言大有也。成十六年《左傳》云︰「生民敦厖。」言人生聚豐厚,大有也。 ○注「詩曰:遂幠大東」。 ○釋曰:《魯頌‧閟宮》文也。案今《詩》本作「遂荒」。此言「遂無」者,所見本異也。或當在齊、魯、韓《詩》。

迄、臻、極、到、赴、來、弔、艐、格、戾、懷、摧、詹,至也。

[编辑]

齊楚之會郊曰懷,宋曰届。《詩》曰「先祖于摧」。又曰「六日不詹」。詹、摧,皆楚語,《方言》云。 ○極,紀力切。弔音的。艐音宗。摧,昨雷切。

【疏】「迄、臻」至「至也」。 ○釋曰:迄者,自古至今也。《大雅‧生民》云︰「以迄于今。」臻者,《詩‧邶風‧泉水》云︰「遄臻于衛。」言疾至於衛也。極者,窮盡之至也。《樂記》云︰「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言禮樂之道,上至於天,下委於地也。到者,自遠而至也。《大雅‧韓弈》云︰「靡國不到。」赴者,趨而至也。《雜記》云︰「凡赴於君。」來者,自彼至我也。《春秋經》曰:「祭伯來。」言至魯也。弔者,《小雅‧天保》云︰「神之弔矣。」艐讀為届。届、格、戾、懷、摧、詹,皆方俗語。 ○注「齊楚」至「言云」。 ○釋曰:云「齊楚之會郊曰懷,宋曰届」者,《方言》文。云「《詩》曰:先祖于摧」者,《大雅‧雲漢》書。「又曰:六日不詹」者,《小雅‧采緑》文。云「詹、摧,皆楚語,《方言》云」者,案《方言》云︰「徦音駕、𢓜(古格字)、懷、摧、詹、戾、艐(古届字),至也。邠唐冀兖之間曰徦,或曰𢓜,齊楚之會郊或曰懷。摧、詹、戾,楚語也。艐,宋語也。皆古雅之別語也,今則或同。」是也。

如、適、之、嫁、徂、逝,往也。

[编辑]

《方言》云︰「自家而出謂之嫁,猶女出為嫁。」 

【疏】「如適」至「往也」。 ○釋曰:皆謂造於彼也。如者,自我而往也。《春秋》公及大夫朝聘皆曰如。之者,《論語》云︰「之一邦。」言又往一國也。適、嫁、徂、逝,皆方俗語。注「《方言》」至「為嫁」。 ○釋曰:案《方言》云︰「嫁、逝、徂、適,往也。自家而出謂之嫁,猶女而出為嫁也。逝,秦晉語也。徂,齊語也。適,宋魯語也。往,凡語也。」

賚、貢、錫、畀、予、貺,賜也。

[编辑]

皆賜與也。 ○畀,必寐切。予,羊汝切。 

【疏】「賚貢」至「賜也」。 ○釋曰:皆謂賜與也。賚者,賜有功善人也。《書‧湯誓》曰:「予其大賚汝。」貢者,下與上也。《左傳》齊桓責楚云︰「爾貢包茅不入。」錫者,嘉賜也。《禹貢》云︰「禹錫玄圭。」畀者,付與也。《詩‧鄘風‧干旄》云︰「何以畀之?」予者,授與也。《小雅‧采菽》云︰「天子所予。」貺者,惠賜也。《小雅‧彤弓》云︰「中心貺之。」

儀、若、祥、淑、鮮、省、臧、嘉、令、類、綝、彀、攻、穀、介、徽,善也。

[编辑]

《詩》曰:「儀刑文王。」《左傳》曰:「禁禦不若。」《詩》曰:「永錫爾類」,「我車既攻」,「介人維藩」,「大姒嗣徽音」。省、綝、彀,未詳其義。餘皆常語。 ○鮮,息淺切。省,先郢切。令,力政切。綝,勑金切。彀,古豆切。 

【疏】「儀若」至「善也」。 ○釋曰:皆謂美善也。儀者,形象之善也。若者,惠順之善也。祥者,李巡曰:「福之善也。」《書‧泰誓》云︰「襲于休祥。」淑者,有德之善也。《詩‧曹風‧鳲鳩》云︰「淑人君子。」鮮者,清絜之善。《邶風‧新臺》云︰「籧篨不鮮。」省、綝、彀,郭氏未詳。臧者,功能之善也。《詩‧齊風》云︰「射則臧兮。」嘉者,美之善也。《詩‧大雅‧抑篇》云︰「無不柔嘉。」令者,《大雅‧卷阿》云︰「令問令望。」類者,昭二十八年《左傳》云︰「勤施無私曰類。」攻者,堅緻之善。穀者,養生之善。《詩‧小雅‧小明》云︰「式穀以女。」介者,大善也。徽者,美善也。注「《詩》曰」至「常語」。 ○釋曰:「《詩》曰:儀刑文王」者,《大雅‧文王》篇文。云「《左傳》曰:禁禦不若」者,《左傳》無全文。案文十八年說四凶云︰「投諸四裔,以禦螭魅。」宣三年傳言:「鑄鼎象物,故民入山林,不逢不若。」蓋採合傳文,故云「禁禦不若」也。云「《詩》曰:永錫爾類」者,《大雅‧既醉》文。云「我車既攻」者,《小雅‧車攻》文。云「介人維藩」者,《大雅‧板》篇文。云「大姒嗣徽音」者,《思齊》文。云「餘皆常語」者,謂祥、淑、鮮、臧、嘉、令、穀,書傳多有之,故云「皆常語」。

舒、業、順,敘也。(皆謂次敘。) 敘、業、順、敘,緒也。

[编辑]

四者又為端緒。 

【疏】「舒業」至「緒也」。 ○釋曰:敘謂次敘。舒者,展舒,徐緩有次也。業者,事有次敘也。順者,不逆,有敘也。舒、業、順、敘四者又為端緒,互相訓也。

怡、懌、悅、欣、衎、喜、愉、豫、愷、康、甚、般,樂也。

[编辑]

皆見《詩》。 ○甚,丁含切。般,盤。樂,洛。 

【疏】「怡懌」至「樂也」。 ○釋曰:皆謂喜樂。怡者,和樂也。《小雅‧節南山》云︰「既夷既懌。」怡、夷音義同。懌者,悅樂也。《商頌‧那》篇云︰「亦不夷懌。」悅者,心樂也。《小雅‧都人士》云︰「我心不說。」悅、說音義同。欣者,笑喜之樂也。《大雅‧鳧鷖》云︰「旨酒欣欣。」毛傳云︰「欣欣然樂也。」衎者,飲食之樂也。《小雅‧南有嘉魚》云︰「嘉賓式燕以衎。」喜者,《說文》云︰「不言而悅也。」《小雅‧彤弓》云︰「中心喜之。」愉者,安閒之樂也。《唐風‧山有樞》云︰「他人是愉。」毛傳云︰「愉,樂也。」豫者,逸樂也。《小雅‧白駒》云︰「逸豫無期。」愷者,康樂也。《小雅‧魚藻》云︰「豈樂飲酒。」康者,安樂也。《唐風‧蟋蟀》云︰「無以大康。」甚者,樂之久也。《小雅‧鹿鳴》云︰「和樂且湛。」又《衛風‧氓》篇云︰「無與士耽。」鄭箋云︰「耽非禮之樂。」般者,遊樂也,《周頌》篇名也。鄭箋云︰「般,樂也。」注「皆見《詩》」。 ○釋曰:按郭以《爾雅》之作多為釋《詩》,且《詩》中備有此文,故云「皆見《詩》」。其實六經之中所訓亦爾,但以《詩》、《書》之作,作非一人,故有音義雖同,而字形踳駮者:《詩》文作湛、耽,而此作妉;《詩》文作夷、說、豈(原缺)、槃,而此作怡、悅、愷、般之類。直以異人之作,故不同爾,無義例也。他皆放此。

悅、懌、愉、釋、賓、協,服也。

[编辑]

皆謂喜而服從。 

【疏】「悅懌」至「服也」。 ○釋曰:皆謂喜而服從也。悅、懌、愉者,皆喜樂而服也。釋者,釋去恨怨而服也。賓者,懷德而服也。《旅獒》云︰「四夷咸賓。」協者,和合而服也。《左傳》曰:「謀其不協。」}}

遹、遵、率、循、由、從,自也。(自猶從也。)遹、遵、率,循也。(三者又為循行。)

[编辑]

 ○遹音聿。  【疏】「遹遵」至「循也」。 ○釋曰:自亦從也,轉互相訓也。遹者,《大雅‧綿》篇云︰「聿來胥宇。」遹、聿音義同。遵者,《周南‧汝墳》云︰「遵彼汝墳。」率者,《大雅‧綿》篇云︰「率西水滸。」循者,《顧命》云︰「率循大卞。」由者,《曲禮》:「大夫、士出入君門,由闑右。」從者,《小雅‧何人斯》云︰「伊誰雲從。」遹、遵、率三者,又為循行。

靖、惟、漠、圖、詢、度、咨、諏、究、如、慮、謨、猷、肈、基、訪,謀也。

[编辑]

《國語》曰:「詢于八虞,咨于二虢,度于閎夭,謀于南宮,諏于蔡、原,訪于辛、尹。」通謂謀議耳。如、肈所未詳,餘皆見《詩》。 ○度,鐸。趣,子須。 【疏】「靖惟」至「謀也」。 ○釋曰:皆謂謀議也。靖者,安謀也。《小雅‧小旻》云︰「靖共爾位。」惟者,思謀也。漠者,舍人曰:心之謀也。《小雅‧小弁》云︰「聖人莫之。」漠、莫音義同。圖者,《大雅‧崧高》云︰「我圖爾居。」詢、度、咨、諏者,《小雅‧皇皇者華》傳云︰「訪問於善為咨。咨事為諏。咨事之難易為謀。咨禮義所宜為度。親慼之謀為詢。」究者,《小雅‧小弁》云︰「不舒究之。」慮者,計謀也。謨者,大謀也。《大雅》云︰「訏謨定命。」猷者,以道而謀也。《大雅‧文王》云︰「厥猷翼翼。」猷、猶音義同。肈者,《大雅‧江漢》云︰「肈敏戎公。」基者,君子作事謀始也。訪者,謀政事也。注「《國語》」至「見《詩》」。 ○釋曰:云「《國語》曰:詢於八虞,咨於二虢,度於閎夭,謀於南宮,諏於蔡、原,訪於辛、尹」者,是《晉語》胥臣對文公辭,說文王之即位也。韋氏解云︰「八虞,周八士,皆在虞官。二虢,文王弟虢仲、虢叔。南宮,南宮括也。蔡,蔡公。原,原公。辛,辛甲。尹,尹逸。皆周大史也。」

典、彝、法、則、刑、範、矩、庸、恒、律、戛、職、秩,常也。

[编辑]

庸、戛、職、秩義見《詩》、《書》,餘皆謂常法耳。 ○彝音夷。 

【疏】「典彝」至「常也」。 ○釋曰:皆謂常禮法也。典、刑者,《詩‧大雅‧蕩》篇云︰「尚有典刑。」彝者,《洪範》云︰「彝倫攸敘。」法、則者,《天官‧冢宰》:「以八灋治官府,以八則治都鄙。」鄭注云︰「邦國官府謂之禮法,常所守以為法式也。」「則亦法也。典、法、則所用異,異其名也。」範者,模法之常也。矩者,度方有常也。庸者,《書‧皋陶謨》云︰「自我五禮有庸哉!」恒,久之常也。《湯誥》云︰「若有恒性。」律者,常法也。戛者,《康誥》云︰「不率大戛。」職者,主之常也。秩者,《商頌‧烈祖》云︰「有秩斯祜。」

柯、憲、刑、範、辟、律、矩、則,法也。

[编辑]

《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論語》曰:「不踰矩。」 

【疏】「柯憲」至「法也」。 ○釋曰:此亦謂常法,轉互相訓。柯者,執以取法也。憲者,《大雅‧桑扈》云︰「百辟為憲。」辟,罪法也。刑、範、律、矩、則皆謂常法也。注「《詩》曰」至「踰矩」。 ○釋曰:云「《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者,《豳風‧伐柯》文。云「《論語》曰:不踰矩」者,《為政》文。

辜、辟、戾,辠也。

[编辑]

皆刑罪。 ○辟,婢亦切。辜音孤。辠音罪。 

【疏】「辜、辟、戾,辠也」。 ○釋曰:皆謂刑罪也。辜者,《書‧仲虺之誥》云︰「罔不懼于非辜。」辟者,《呂刑》云︰「墨辟疑赦。」戾者,《大雅‧抑》篇云︰「亦維斯戾。」辠、罪古今字也。《說文》云︰「辠,犯法也。從辛,從自。言辠人蹙鼻,苦辛之憂。秦以辠似皇,改為罪。」取非人自投於網。自,古文以為鼻。

黃髮、齯齒、鮐背、耇、老,壽也。

[编辑]

黃髮,髮落更生黃者。齯齒,齒墮更生細者。鮐背,背皮如鮐魚。耇猶耆也。皆壽考之通稱。 ○齯音倪。鮐音台。耇音狗。 

【疏】「黃髮」至「壽也」。 ○釋曰:皆壽考之通稱也。黃髮者,舍人曰:黃髮,老人髮白復黃也。郭云︰「黃髮,髮落更生黃者。」齯齒者,《說文》云︰「齯,老人兒齒也。」郭云︰「齒墮更生細者。」《魯頌‧閟宮》云︰「既多受祉,黃髮兒齒。」鄭箋云︰「兒齒亦壽徵。」鮐背者,舍人曰:老人氣衰,皮膚消瘠,背若鮐魚。郭云︰「鮐背,背皮如鮐魚。」劉熙《釋名》云︰「九十曰鮐背,背有鮐文。」《大雅‧行葦》云︰「黃耇台背。」毛傳云︰「台背,大老也。」鄭箋云︰「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方言》云︰「秦晉之郊,陳兖之會,謂老曰耇鮐。」耇者,郭云︰「耆也。」《方言》云︰「燕代北鄙,謂耇為棃。」郭彼注云︰「棃,面色似凍棃也。」舍人曰:耇,覯也。血氣精華覯竭,言色赤黑如狗矣。孫炎曰:「耇面如凍棃,色似浮垢,老人壽徵也。」老者,《說文》云︰「七十曰老。從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

允、孚、亶、展、諶、誠、亮、詢,信也。

[编辑]

《方言》曰:「荊吳淮汭之間曰展,燕岱東齊曰諶,宋衛曰詢。」亦皆見《詩》。 ○亶,丁簡切。諶,市林切。 

【疏】「允孚」至「信也」。 ○釋曰:皆謂誠實不欺也。注「《方言》」至「見詩」。 ○釋曰:案《方言》云︰「允、訦(音諶)、恂(音詢)、展、諒(音亮)、穆,信也。齊魯之間曰允,燕岱東齊曰訦,宋衛汝潁之間曰恂,荊吳淮汭之間曰展,西甌毒屋黃石野之間曰穆,衆信曰諒,周南、召南、衛之語也。」云「亦皆見《詩》」者,《鄘風‧定之方中》云︰「終然允臧。」《大雅‧文王》云︰「萬邦作孚。」《小雅‧祈父》云︰「亶不聦。」《鄘風‧君子偕老》云︰「展如之人兮。」《大雅‧蕩》篇云︰「其命匪諶。」誠者,復言之復也。《鄘‧柏舟》云︰「不諒人只。」《鄭風‧溱洧》云︰「洵訏且樂。」諶、亮、諒、詢、洵,音義同。

展、諶、允、慎、亶,誠也。

[编辑]

轉相訓也。《詩》曰:「慎爾優遊。」 

【疏】「展諶」至「誠也」。 ○釋曰:皆謂至誠,轉相訓也。注「《詩》曰:慎爾優遊」。 ○釋曰:《小雅‧白駒》文。

謔浪笑敖,戲謔也。

[编辑]

謂調戲也。見《詩》。 

【疏】「謔浪」至「謔也」。 ○釋曰:《詩》曰「謔浪笑敖」者,不敬之戲謔也。舍人曰:謔,戲謔也。浪,意明也。笑,心樂也。敖,意舒也。戲笑,邪戲,謔笑之貌。郭云「謂調戲也。見《詩》」者,此《邶風‧終風》文。

粵、于、爰,曰也。

[编辑]

《書》曰:「土爰稼穡。」《詩》曰:「對越在天」,「王于出征」。}}爰、粵,于也。(轉相訓。) ○粵音曰。 

【疏】「粵于」至「曰也」。 ○釋曰:皆謂語辭發端,轉互相訓也。《說文》云︰「曰從開口,象氣出於口也。」 ○注「《書》曰」至「出征」。 ○釋曰:云「《書》曰:土爰稼穡」者,《周書‧洪範》文。云「詩曰:對越在天」者,《周頌‧清廟》文。云「王于出征」者,《小雅‧六月》文。

爰、粵、于、那、都、繇,於也。

[编辑]

《左傳》曰:「棄甲則那。」那猶今人云那那也。《書》曰:「皋陶曰:都。」繇,辭。于,乎。皆語之韻絶。 ○繇音由。於音烏。 

【疏】「爰粵」至「於也」。 ○釋曰:「皆語之韻絶,歎辭也。爰、粵、于三者又為於乎。注「《左傳》」至「韻絶」。 ○釋曰:云「《左傳》曰:棄甲則那」者,宣二年華元荅謳者辭也。云「《書》曰:皋陶曰都」者,《虞書‧皋陶謨》文也。云「繇,辭」者,繇卦兆之辭也。云「於乎」者,《周頌‧維天之命》云︰「於乎不顯。」是也。

㪉、郃、盍、翕、仇、偶、妃、匹、會,合也。

[编辑]

皆謂對合也。 ○㪉音閣。郃,合。盍,胡臘切。妃音配。 

【疏】「㪉郃」至「合也」。 ○釋曰:皆謂對合也。㪉者,《說文》云︰「合會也。」郃者,和合也。盍者,衆合也。《易‧豫卦‧九四》云︰「勿疑朋盍簪。」翕者,斂合也。《書‧皋陶謨》云︰「翕受敷施。」仇者,《左傳》曰:「怨耦曰仇。」偶者,相對合也。《左傳》曰:「大都耦國。」妃者,嘉耦曰妃。匹者,配合也。《大雅‧文王有聲》云︰「作豐伊匹。」會者,集合也。《周禮》曰:「時見曰會。

仇、讐、敵、妃、知、儀,匹也。

[编辑]

《詩》云︰「君子好仇」,「樂子之無知」,「實維我儀」。《國語》亦云︰「丹朱憑身以儀之。」讐猶儔也。《廣雅》云︰「讐,輩也。」 

【疏】「仇讐」至「匹也」。 ○釋曰:皆謂匹合也。仇者,孫炎云︰「相求之匹。」讐者,儔、侶、輩、類之匹也。敵者,相當之匹也。妃,合耦之匹也。 ○注「《詩》云」至「輩也」。 ○釋曰:云「《詩》云︰君子好仇」者,《周南‧關雎》文。云「樂子之無知」者,《檜風‧隰有萇楚》文。云「實維我儀」者,《鄘‧柏舟》文也。云「《國語》亦云︰丹朱馮身儀之」者,案《周語》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問於內史過曰:「今是何神也?」對曰:「昔昭王娶於房,曰房后,實有爽德,協于丹朱,丹朱馮身以儀之,生穆王焉。實臨昭周之子孫而禍福之,夫神一不遠徙遷若。由是觀之,其丹朱乎!」韋氏解云︰「馮,依也。儀,匹也。言房后之行有似丹朱,丹朱馮依其身而匹偶之,生穆王焉。」

妃、合、會,對也。(皆相當對。)妃,媲也。(相偶媲也。○媲,普計切。)

[编辑]

【疏】「妃合」至「媲也」。 ○釋曰:此三者又為當對,妃又為媲,謂相偶媲也。

紹、胤、嗣、續、纂、緌、績、武、係,繼也。

[编辑]

《詩》曰:「下武維周。」緌見《釋水》。餘皆常語。 ○纂,子管切。 

【疏】「紹胤」至「繼也」。 ○釋曰:皆聯繼不絶也。紹者,《大雅‧抑》篇云︰「弗念厥紹。」胤者,《大雅‧既醉》云︰「永錫祚胤。」嗣者,《周頌‧酌》篇云︰「載用有嗣。」續者,《小雅‧斯干》云︰「似續妣祖。」纂者,《魯頌‧閟宮》云︰「纘禹之緒。」緌、武見注。績者,《陳風‧東門之枌》云︰「不績其麻。」係者,繫屬之繼。《易》曰:「係小子,失丈夫。」 ○注「《詩》曰」至「常語」。 ○釋曰:云「《詩》曰:下武維周」者,《大雅‧下武》文。云「緌見《釋水》」者,彼云︰「汎汎楊舟,紼縭維之。紼,繂也。縭,緌也。」是矣。

忥、謚、溢、蟄、慎、貉、謐、顗、頠、密、寧,静也。

[编辑]

忥、顗、頠,未聞其義。餘皆見《詩傳》。 ○忥音戲。謚音侍。貉音陌。謐音密。顗音擬。頠,魚毀切。 

【疏】「忥謚」至「静也」。 ○釋曰:皆安静也。謚者,人死將葬,誄列其行而作之也。溢者,盈溢者宜静。《周頌‧維天之命》云︰「假以溢我。」蟄者,藏伏静處也。《易》曰:「龍蛇之蟄。」慎者,謹静也。《大雅》云︰「淑慎爾止。」貉者,静定也。《大雅‧皇矣》云︰「貊其德音。」鄭箋云︰「德政應和曰貊。」謐者,《說文》云︰「静語也。」密者,《周頌‧昊天有成命》云︰「夙夜基命宥密。」寧者,《周頌‧良耜》云︰「婦子寧止。」

隕、磒、湮、下、降、墜、摽、蘦,落也。

[编辑]

磒猶隕也。方俗語有輕重耳。湮,沈落也。摽、蘦見《詩》。 ○隕,于閔切。磒,于敏切。摽,婢𦕈切。蘦音零。 

【疏】「隕磒」至「落也」。 ○釋曰:皆謂墮落也。隕者,《說文》云︰「從高墜也。」《易》曰:「有隕自天。」磒者,石落也。郭云︰「磒猶隕也。方俗語有輕重耳。」湮,沈落也。下者,自上而落也。降即下也。《曲禮》謂羽鳥死曰降。墜者,《說文》曰:「從高墮也。」《左傳》曰:「弗敢失墜。」摽者,《召南》云︰「摽有梅。」蘦者,《說文》云︰「草曰蘦,木曰落。」此對文爾。散而言之,他物之落亦言蘦。《鄘風‧定之方中》云︰「靈雨既零。」蘦、零音義同。

命、令、禧、畛、祈、請、謁、訊、誥,告也。

[编辑]

禧未聞。《禮記》曰:「畛於鬼神。」 ○令,力政切。畛,稹。告,穀。 

【疏】「命令」至「告也」。 ○釋曰:皆謂告諭也。命者,使告也。《詩‧唐風‧揚之水》云︰「我聞有命。」令,發號以告也。《論語》云︰「其身正,不令而行。」畛者,致告也。祈者,求告也。《書‧召誥》云︰「祈天永命。」請者,言告也。婚禮五曰請期。謁者,告白也。《月令》曰:「謁於天子。」訊者,告問也。《詩》云︰「歌以訊之。」誥者,布告也。《書‧大誥》、《洛誥》之類是也。 ○注「《禮記》曰:畛於鬼神」。 ○釋曰:下《曲禮》文。

永、悠、迥、違、遐、逷、闊,遠也。

[编辑]

《書》曰:「逷矣西土之人。」 ○迥,戶頂切。逷音惕。

永、悠、迥、遠,遐也。

[编辑]

遐亦遠也,轉相訓。 

【疏】「永悠迥違」至「遐也」。 ○釋曰:皆謂遼遠也。永者,長遠也。《周南‧漢廣》云︰「江之永矣。」悠者,《小雅‧漸漸之石》云︰「山川悠遠。」迥者,《大雅》云︰「泂酌彼行潦。」迥、泂音義同。遠者,離遠也。《召南‧殷其雷》云︰「何斯違斯。」遐者,《大雅‧旱麓》云︰「遐不作人。」逷者,古文逖也。闊者,相疎遠也。《邶風‧擊鼓》云︰「于嗟闊兮。」永、悠、迥、遠四者,又遠,遐也;遐亦遠也。轉相訓爾。 ○注「《書》曰:逷矣西土之人」。 ○釋曰:《周書‧牧誓》文也。

虧、壞、圮、垝,毀也。

[编辑]

《書》曰:「方命圮族。」《詩》曰:「乘彼垝垣。」虧通語耳。 ○壞音怪。圮,房美切。垝音鬼。 

【疏】「虧壞」至「毀也」。 ○釋曰:皆謂毀敗也。虧者,損毀。《祭義》云︰「不虧其體。」壞者,人毀也,音怪;一云自毀也,乎怪切。圮者,岸毀也。《書》敘曰:「祖乙圮于耿。」垝,是毀垣也。 ○注「《書》曰」至「語耳」。 ○釋曰:云「書曰:方命圮族」者,《堯典》文。孔安國云︰「圮,毀;族,類也。言鯀性狠戾,好比方名,命而行事,輒毀敗善類。」云「《詩》曰:乘彼垝垣」者,《衛風‧氓》篇文也。

矢、雉、引、延、順、薦、劉、繹、尸、旅,陳也。

[编辑]

《禮記》曰:「尸,陳也。」雉、順、劉皆未詳。 

【疏】「矢雉」至「陳也」。 ○釋曰:皆謂敷陳也。矢者,《書》敘云︰「皋陶矢厥謨。」引者,伸陳也。延,鋪陳也。薦者,饌陳也。繹者,復陳也。《周頌‧賚》篇云︰「時周之命於繹思。」尸者,主陳也。旅者,謂布陳也。《大雅‧賓之初筵》云︰「殽核維旅。」 ○注「《禮記》曰:尸,陳也」。 ○釋曰:《郊特牲》文。

尸、職,主也。

[编辑]

《左傳》曰:「殺老牛,莫之敢尸。」《詩》曰:「誰其尸之。」又曰:「職為亂階。」 

【疏】「尸、職,主也」。 ○釋曰:皆謂為之主宰也。 ○注「《左傳》」至「亂階」。 ○釋曰:云「《左傳》曰:殺老牛莫之敢尸」者,成十七年傳云︰晉欒書、中行偃遂執公焉。召韓厥,韓厥辭,曰:「昔吾畜於趙氏。孟姬之讒,吾能違兵。古人有言曰:『殺老牛,莫之敢尸。』而況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是其事。云「《詩》曰:誰其尸之」者,《召南‧采蘋》文。「又曰:職為亂階」者,《小雅‧巧言》文。

尸,寀也。(謂寀也。) 寀、寮,官也。

[编辑]

官地為寀,同官為寮。 ○寀,七代反。  【疏】「尸寀」至「官也」。 ○釋曰:寀謂寀地。主事者必有寀地。寀,采也,采取賦稅以供己有。寀地及言同寮者,皆謂居官者也。 ○注「官地」至「為寮」。 ○釋曰:云「官地為寀」者,《禮運》云︰「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也。云「同官為寮」者,《左傳》文七年荀林父告先蔑之辭也。

績、緒、采、業、服、宜、貫、公,事也。

[编辑]

《論語》曰:「仍舊貫。」餘皆見《詩》、《書》。  【疏】「績緒」至「事也」。 ○釋曰:皆事為也。績者,功事也。《商頌》云︰「設都于禹之績。」緒者,事業也。《魯頌‧閟宮》云︰「纘大王之緒。」采者,《皋陶謨》云︰「亮采有邦。」業者,學人所有事。《書‧周官》云︰「業廣惟勤。」服者,《周南‧關雎》云︰「寤寐思服。」宜者,宜其事也。《大雅‧鳧》云︰「公尸來燕來宜。」貫者,《魏風‧碩鼠》云︰「三歲貫女。」公者,《周頌‧酌》篇云︰「實維爾公允師。」 ○注「《論語》曰:仍舊貫」。 ○釋曰:《先進》篇云︰「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是也。

永、羕、引、延、融、駿,長也。

[编辑]

宋衛荊吳之間曰融。羕所未詳。 ○羕音樣。  【疏】「永羕」至「長也」。 ○釋曰:《說文》云︰「長,久遠也。」《方言》云︰「施於衆長謂之永。」引者,《漢書‧律歷志》云︰「十丈為引,引者信也。」顏師古曰:「信讀曰伸,言其長。」延者,《方言》云︰「延,年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又:「宋衛荊吳之間曰融。」駿者,長大也。

喬、嵩、崇,高也。(皆高大貌。《左傳》曰:「師叔,楚之崇也。」) 崇,充也。(亦為充盛。)

[编辑]

【疏】「喬嵩」至「充也」。 ○釋曰:皆高大貌。喬,《周頌‧般》篇云︰「墮山喬嶽。」《釋山》云︰「山大而高,崧。」嵩、崧音義同。崇者,高貴也,亦為充盛。《樂記》云︰「復綴以崇。」 ○注「《左傳》曰:師叔,楚之崇也」。 ○釋曰:宣十二年傳文也。杜注云︰「師叔,潘尫,為楚人所崇貴。」}}

犯、奢、果、毅、剋、捷、功、肩、堪,勝也。

[编辑]

陵犯、誇奢、果毅,皆得勝也。《左傳》曰:「殺敵為果。」肩即尅耳。《書》曰:「西伯堪黎。」 ○毅音義。 

【疏】「犯奢」至「勝也」。 ○釋曰:皆謂得勝也。舍人曰:「肩,强之勝也。」孫炎曰:「戡,勝之勝也。」陵犯、誇奢、殺敵為果、致果為毅、尅殺、捷獲、有功、肩尅、堪任,是皆得勝也。 ○注「《左傳》」至「堪黎」。 ○釋曰:云「《左傳》曰:殺敵為果」者,宣二年君子辭也。云「《書》曰:西伯堪黎」者,《商頌》篇名也。

勝、肩、戡、劉、殺,克也。

[编辑]

轉相訓耳。《公羊傳》曰:「克之者何?殺之也。」 ○戡音堪。 

【疏】「勝肩」至「克也」。 ○釋曰:克亦勝也。《詩‧周頌‧敬之》云︰「佛時仔肩。」克也。又為殺也。皆謂得勝而殺之。轉互相訓耳。 ○注「《公羊》」至「之也」。 ○釋曰:《公羊》者,在隱元年。經曰:「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傳曰:「克之者何?殺之也。」

劉、獮、斬、刺,殺也。

[编辑]

《書》曰:「咸劉厥敵。」秋獵曰獮,應殺氣也。《公羊傳》曰:「刺之者何?殺之也。」 ○獮,鮮。刺,次。 

【疏】「劉獮」至「殺也」。 ○釋曰:《說文》云︰「殺,戮也。」斬者,文二年《左傳》曰:「狼覃取戈以斬囚。」餘皆具注。 ○注「《書》曰」至「之也」。 ○釋曰:「書曰:咸劉厥敵」者,《周書‧君奭》文。云「秋獵為獮」者,《釋天》文。云「應殺氣也」者,言秋氣肅殺,故名「秋獵為獮」。《大司馬》云︰「中秋教治兵,遂以獮田」是也。云「《公羊傳》曰:刺之者何?殺之也」者,僖二十七年傳文也。經云︰「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故傳云此也。

亹亹、蠠没、孟、敦、勖、釗、茂、劭、勔,勉也。

[编辑]

《詩》曰:「亹亹文王。」蠠没猶黽勉。《書》曰:「茂哉茂哉。」《方言》云︰周鄭之間相勸勉為勔釗。孟未聞。 ○音尾。蠠音密。釗音招。劭音邵。勔音泯。 

【疏】「亹亹」至「勉也」。 ○釋曰:皆謂勸勉也。敦者,厚相勉也。勖者,《邶風‧燕燕》云︰「以勖寡人。」劭者,勉力也。餘皆見注。 ○注「《詩》曰」至「未聞」。 ○釋曰:云「《詩》曰:亹亹文王」者,《大雅‧文王》文也。言勉勉乎不倦,文王之勤,用明德也。云「蠠没猶黽勉」者,以其聲相近,方俗語有輕重耳。《邶風‧谷風》云︰「黽勉同心。」云「《書》曰:茂哉茂哉」者,《皋陶謨》文也。《書》作懋。茂、懋古今字也。云「《方言》云」以下者,案彼云︰「釗、薄,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南楚之外曰薄努。自關而東,周鄭之間曰勔釗,齊魯曰勖茲。」是也。

騖、務、昏、暋,强也。

[编辑]

馳騖事務皆曰勉强。《書》曰:「不昏作勞」,「暋不畏死」。 ○騖音務。暋音閔。强,其丈切。 

【疏】「騖務」至「强也」。 ○釋曰:皆謂自勉强也。騖謂馳騖。務謂先務。二者皆以力勉强。孫炎曰:昏,夙夜之强也。 ○注「《書》曰」至「畏死」。 ○釋曰:云「《書》曰:不昏作勞」者,《盤庚》文。云「暋不畏死」者,《康誥》文。

  ↑返回頂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