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禎農書/卷二十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王禎農書/卷二十 王禎農書
《農器圖譜》之十七、十八、十九
王禎農書/卷二十二 
本作品收錄於:《王禎農書

農器圖譜

[编辑]
卷二十一  【農器圖譜 之十七】

○蠶桑門

[编辑]

夫蠶之用桑,必有鉤筐等器,以供其事。然遠近之間,習俗不通,故其製度,巧拙絕異;彼有並力而不及,此或一工而兼倍。今特輯,去短從長,使知所擇。夫桑具,蠶之用也,故次於蠶事之後。

△桑幾

[编辑]

狀如高凳,平穿二桄,就作登級。凡柔桑不勝梯附,須登幾上,乃易得葉。《齊民要術》云:桑必須高幾。《士農必用》云:“擔負高幾,繞樹上下。”今蠶家彼女桑,茲為便器。

梅聖俞詩云:“柔桑不倚梯,摘葉賴高幾,每於得葉易,曾靡憂枝披(上聲)。躋升類拾級,下上異緣蟻。閒置草舍旁,鳴雞或棲止。”

△桑梯

[编辑]

《說文》曰:“梯,木階也。”夫桑之稚者,用幾采摘;其桑之高者,須梯剶(丑全切,削去也。)斫。梯若不長,未免攀附;旁條不還,則鳩腳多亂;樛(居秋切)枝折垂,則乳液旁出。必欲趁於高下,隨意去留,須梯長可也。《齊民要術》云:采桑必須長梯,“梯不長則高枝折”,正謂此也。

詩云:貫木取諸“漸”,為梯利用“晉”;附彼牆下桑,如躡平地迅。女枝既不攀,遠揚亦可刃。何當展所施,摘蓮華峰峻。

△斫斧

[编辑]

桑斧也。其斧銎(曲容切)扁而刃闊,與樵斧不同。《詩》謂:“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士農必用》云:“轉身運斧,條葉偃落於外。”即謂“以伐遠揚”也。

凡斧所剶斫,不煩再刃者為上;至遇枯枝勁節,不能拒遏,又為上;如剛而不闕,利而不乏,尤為上也。然用斧有法,必須轉腕回刃向上斫之,枝查既順,津脈不出,則葉必複茂。故農語云:“斧頭自有一倍葉。”以此知科斫之利勝,惟在夫善用斧之效也。

梅聖俞詩云:“科桑持野斧,乳濕新磨刃,繁枿一以除,肥條更豐潤。魯葉大如掌,吳蠶食若駿。始時人謂戕,利俗今乃信。”

△桑鉤

[编辑]

桑具也。凡桑者,欲得遠揚枝葉引近就摘,故用鉤木以代臂指扳(普班切)援之勞。昔后妃、世婦以下親蠶,皆用筐、鉤桑。唐肅宗上元初,獲定國寶十三,內有桑鉤一。以此知古之桑,皆用鉤也。

然北俗伐桑而少,南人桑而少伐。歲歲伐之,則樹木易衰;久久之,則枝條多結。欲南北隨宜,斫互用,則桑斧桑鉤各有所施。故兩及之,不致偏廢。

梅聖俞詩云:“長鉤扳桑枝,短鉤掛桑籠。南陌露氣寒,東方日光動。少婦首且笄,幼女角已總。競用桑歸,曾非事梳櫳。”

△桑籠

[编辑]

《集韻》云:籠,大篝(古候切)也。今謂有係筐也,桑者便於攜挈。古樂府云:“羅敷善桑,桑城南隅,(方言葉韻。)青絲為籠繩,桂枝為籠鉤。”今南方桑籠頗大,以擔負之,尤便於用。

梅聖俞詩云:“采采向桑郊,盈盈自持筥,桂鉤帶月往,稚葉和煙貯。一心恐蠶饑,搔首促儔侶。到家傾嫩綠,刀幾為父咀。”

△桑網

[编辑]

盛葉繩兜也。先作圈木,緣圈繩結網眼,圓垂三尺有餘,下用一繩紀為網底。桑者挈之,納葉於內,網腹既滿,歸則解底繩傾之。或人挑負,或用畜力馱送,比之筐籃,甚為輕便。北方蠶家多置之。

詩云:厥初結網功,豈知兼水陸;製用有異同,隨宜可伸縮。一網作領圈,眾目寬甕腹。蠶家急葉時,歸來傾萬綠。

△劖(士鹹切)

[编辑]

剶桑刃也。刀長尺餘,闊約二寸,木柄一握。南人斫桑剶桑,俱用此刃。北人斫桑用斧,劖桑用鐮。鐮刃雖利,終非本器,不若劖刀之輕且順也。若南人斫桑用斧,北人劖葉用刀,去短就長,兩為便也。

詩云:晶熒一尺鐵,段以赫連鋼,剶斫有餘用,功最在蠶桑。樛附日以戕,新枝日以長。胡為豳人歌,獨取斧與斨?

△切刀

[编辑]

斷桑刃也。蠶蟻時用小刀,蠶漸大時用大刀,或用漫鍘。蠶多者,又用兩端有柄長刃切之,名曰“懶刀”。(懶刀如皮匠刮刀,長三尺許,兩端有短木柄,以手按刀,半裁半切,斷葉雲積,可供十筐。)先於長凳上鋪葉勻厚,人於其上,俯按此刀,左右切之。一刃之利,可桑百箔。

詩云:段金作懶刀,形製半圭璧。一食飫十筐,雙柲便兩搤。切之複裁之,斷桑如雲積。刀作千握絲,功成在三尺。(鍘,查鎋切。“秦[人]云:切草也。”又作䈟。)

△桑

[编辑]

《爾雅》曰:“甚謂之榩(音虔)。”郭璞曰:“甚,木礩也。”甚從石,榩從木,即木甚也。

甚,截木為碢,圓形,豎理,切物乃不拒刃。此北方蠶小時,用刀切葉甚上;或用幾,或用夾。南方蠶無大小,切桑俱用甚也。

詩云:團團幾上砧,尋常閒月魄;蠶月切柔桑,纖纖雲縷積。飼養槃篚多,收去淨無跡。不必在庖廚,鼓刀刃聲剨。

△桑夾

[编辑]

夾桑具也。用木礩,上仰置叉股,高可二三尺;於上順置鍘刃。左手茹葉,右手按刃切之。此夾之小者。若蠶多之家,乃用長椽二莖,駢豎壁前,中寬尺許。乃實納桑葉,高可及丈,人則躡梯上之,兩足後踏屋壁,以胸前向壓住,兩手緊按長刃,向下裁切。此桑夾之大者。南方切桑,唯用刀甚,不識此等桑具,故特曆說之,以廣其利。

詩云:沃葉綠雲多,吐出掌握內;刃頭風雨聲,紛然落呀喙。材良用有餘,力小功輒倍。春蠶食急時,籧筐誠有待。

  ↑返回頂部
卷二十一  【農器圖譜 之十八】

○織紝門

[编辑]

織紝,婦人所親之事。傳曰:“一女不織,民有寒者。”古謂:“庶士以下,各衣(去聲)其夫。社而賦事,烝而獻功,愆則有辟。”是也。凡紡絡經緯之有數,梭繀機杼之有法,雖一絲之緒,一綜之交,各有倫敘,皆須積勤而得,累功而至,日夜精思,不致差互,然後乃成幅匹。如閨閫之屬務之,不惟防閑驕逸,又使知其服被之所自,不敢易也。

△絲籰(玉縛切)

[编辑]

絡絲具也。《方言》曰“楥”(音爰),“兗豫河濟之間謂之轅。”(郭璞注云:“所以絡絲。”)《說文》曰:“籰,收絲者也。或作𧤽,從角,間聲。”今字從竹,又從矍,竹器,從人執之矍矍然,此籰之義也。然必竅貫以軸,乃適於用。為理絲之先具也。

《耕織圖詩》云:“兒夫督機絲,輸官趁時節;向來催租瘢,正為坐逾越。獨來掉籰勤,寧複辭腕脫?辛勤夜未眠,敗屋燈明滅。”

△經架

[编辑]

牽絲具也。先排絲籰於下,上架橫竹,列環以引眾緒,總於架前經箄;(與“牌”同。)一人往來,挽而歸之紖軸,然後授之機杼。

前人《識圖詩》云:“素絲頭緒多,羨君巧安排。青鞵(胡街切)不動塵,緩步交去來;脈脈意欲亂,眷眷首重回。王言正如絲,亦付經綸才。

△緯(織絲也)

[编辑]

《方言》曰:“趙魏之間謂之曆鹿車,東齊海岱之間謂之道軌。“今又謂繀(音碎)車。《通俗文》曰:”織纖謂之繀(蘇內切),受緯曰莩。“其柎上立柱置輪,輪之上近,以鐵條中貫細筒,乃周輪與筒,繚環繩。右手掉輪,則筒隨輪轉,左手引絲上筒,遂成絲繀,以充織緯。

孫德施《賦》云:”惟工藝之多門,偉英麗乎創形。擬老氏之一轂兮,應天運以回行;秉轉屈以成規兮,不辭勞以自傾。故其用同造物,巧參天地;軒轅垂衣,因之以濟;袞冕龍旗,用康上帝;勳存王室,惠我皂隸。觀其微風興於軸端,霧雨散於輻;製以靈木,絡以奇竹。規朝日以為圓兮,準暈月以造象;若洪輪之在碓兮,似蜘蛛之結網。爾乃才藝妻妾,工巧是嘉,或織錦組,或匠綾羅。(一作紗。)舒皓腕於輕輪兮,換擬景乎鏡華;絲成妙於指端,清籟幽而相和。象蟋蟀之鳴戶兮,類寒蟬之吟家。”

△絡車

[编辑]

《方言》曰:“河濟之間,絡謂之給。”(郭璞注曰:“所以轉籰給事也。”)《說文》云:車柎(方無切)為柅。《易·姤》曰:“係於金柅。”(柅,女履切。“金者,堅剛之物;柅者,製動之主。”)《通俗文》曰:“張絲曰柅。”蓋以脫壬之絲,張於柅上;上作懸鉤,引致緒端,逗於車上。其車之製,必以細軸穿籰,措於車座兩柱之間。(謂一柱獨高,中為通槽,以貫其籰軸之首,一柱下而管其籰軸之末。)人既繩牽軸動,則籰隨軸轉,絲乃上籰。此北方絡絲車也。南人但習掉籰取絲,終不若絡車安且速也。今宜通用。

詩云:壬絲張柅複相牽,絡婦車成用具全。座上通槽連簨臼,軸頭引籰逗繩圈;一鉤遞控防偏度,獨縷依循入臥纏。幾向華筵曾誤認,箜篌人坐理冰絃。

△織機

[编辑]

織絲具也。按黃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始勸蠶稼。月大火而浴種,夫人副褘而躬桑。乃獻繭稱絲,遂成織紝之功,因之廣織,以給郊廟之服。見《路史》。《傅子》曰:“舊機,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馬生者,天下之名巧也,患其遺日喪功,乃易以十二躡。”今紅(音工)女織繒,惟用二躡,又為簡要。凡人之衣(去聲)被於身者,皆其所自出也。

王逸《賦》曰:“織機功用大矣。上自太始,下迄羲皇,帝軒龍躍,伯餘是創:俯覃聖恩,仰覽三光,悟彼織女,終日七襄,爰製布帛,始垂衣裳。於是取衡山之孤桐,南嶽之洪樟。賸複回轉,刻象乾形。大庭淡泊,擬則川平。光為日月,蓋取昭明;三軸列布,上法台星。兩驥齊首,儼若將征。方圓綺錯,極妙窮奇。兔耳跧伏,若安若危;猛犬相守,竄身匿蹄。高樓雙峙,下臨清池;遊魚銜餌,瀺灂其陂。鹿盧並起,織纖俱垂。宛若星圖,屈膝推移。

△梭

[编辑]

《通俗文》曰:“織具也,所以行緯之莎(蘇戈切)。”《藝苑》曰:“陶侃嚐捕魚,得一梭,還插著壁。有頃,雷雨,梭變赤龍躍去。”蓋梭,得魚之象,有化龍之義焉。

梅聖俞詩云:“給給機上梭,往返如度日;一經複一絲,成寸遂成匹。虛腹銳兩端,素手投未畢。陶家掛壁間,雷雨龍飛出。”

△砧杵

[编辑]

搗練具也。《東宮舊事》曰:“太子納妃,有石砧一枚,又搗(亦作搗)。衣杵十。”《荊州記》曰:“秭歸縣有屈原宅,女媭廟搗衣石猶存。”蓋古之女子,對立各執一杵,上下搗練於砧,其丁東之聲,互相應答。今易作臥杵,對坐搗之,又便且速,易成帛也。

魏璀《賦》云:“細腰杵兮木一枝,女郎砧兮石五彩。聞後響而已續,聽前聲而猶在。夜如何其,秋兮已半。於是拽魯縞,攘皓腕,始於搖揚,終於淩亂。四振五振,驚飛雁之兩行;六舉七舉,遏彩雲而一斷。隱高閣而如動,度遙城而如散。夜有露兮秋有風,杵有聲兮衣可縫,佳人聽兮意何窮。步逍遙於涼景,暢容與於晴空。黃金釵兮碧雲發,白素巾兮青女月,佳人聽兮良未歇。擘長虹而乍開,淩倒景而將越。是時也,餘響未畢,微影方流,逶迤洞房,半入宵夢;窈窕閒館,方增客愁。李都尉以胡笳動泣,向子期以鄰笛增憂。古人獨感於聽,今者況兼乎秋!願君無按龍泉色,誰道明珠不可投。”

  ↑返回頂部
卷二十一  【農器圖譜 之十九】

○纊絮門(木綿附)

[编辑]

纊絮禦寒,古今所尚,然製造之法,南北互有所長,故特總輯,庶知通用。近世以來,複以木綿為助,今附於後。

△絮車

[编辑]

構木作架,上控鉤繩滑車,下置煮繭湯甕。絮者掣繩上轉滑車,下徹甕內,鉤繭出沒灰湯,漸成絮段。《莊子》謂“洴澼絖”者。(《疏》云:“洴,浮也;澼,漂也;絖,絮也。”)古者纊、絮、綿,一也。今以精者為綿,粗者為絮。因蠶家退繭造絮,故有此車煮之法。常民藉以禦寒,次於綿也。彼有搗繭為胎,謂之“牽縭”者,較之車煮,工拙懸絕矣。

詩云:世有洴澼纊,架構以車名,下上輪繩滑,牽聯甕繭烹。濟貧寒可禦,售業價還輕。會遇不龜手,百金為爾榮。

△撚綿軸

[编辑]

製作小碢,或木或石,上插細軸,長可尺許。先用叉頭掛綿,左手執叉,右手引綿上軸懸之;撚作綿絲,就纏軸上,即為細縷。閨婦室女用之,可代紡績之功。

詩云:朵綿高執玉叉頭,細作垂絲撚複收。待得功成付機杼,不知誰解衣(去聲)新綢。

△綿矩

[编辑]

以木框,方可尺餘,用張繭綿,是名綿矩。又有揉竹而彎者,南方多用之。其綿外圓內空,謂之豬肚綿。又有用大竹筒,謂之筒子綿;就可改作大綿,裝時未免扡(池解切,折物也。)裂。北方大小用瓦。蓋所尚不同,各從其便。然用木矩者,最為得法。

酈善長《水經注》曰:“房子城西出白土,細滑如膏,可用濯綿,霜鮮雪曜,異於常綿。世俗云‘房子之纊’也。亦類蜀郡之錦,得江津矣。”今人張綿用藥,使之膩白,亦其理也。但為利者,因而作偽,反害其真,不若不用之為愈。

詩云:有繭盈頃筐,置矩臨清溪,綱維由我張,邊幅須爾齊。用裝身上衣,輕暖衷晴霓。迤邐棄牆角,未可同筌蹄。

【木棉序】(附)

[编辑]

中國自“桑土既蠶”之後,惟以繭纊為務,殊不知木棉之為用。夫木棉產自海南,諸種藝製作之法,駸駸北來,江淮川蜀,既獲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後,商販於北,服被漸廣。名曰吉布,又曰棉布。(《異物誌》云:木棉之為布,曰班布,繁縟多巧者曰“城”,次粗者曰“文縟”,又次粗者名曰“烏驎”。)其幅疋之製,特為長闊;茸密輕暖,可抵繒帛。又為毳服毯段,足代本物。按:裴淵《廣州記》云:“蠻夷不蠶,采木棉為絮。”又《諸番雜誌》云:木棉,吉貝所生,占城、闍婆諸國皆有之。今已為中國珍貨,但不自本土所產,不能足用。且比之桑蠶,無採養之勞,有必收之效;埒之枲、苧,免績緝之工,得禦寒之益:可謂不麻而布,不繭而絮。雖曰南產,言其適用,則北方多寒,或繭纊不足,而裘褐之費,此最省便。

夫種植之法,已載《穀譜》,製造之具,複列於此,庶遠近滋習。農務助桑麻之用,華夏兼蠻夷之利,將自此始矣。

△木綿攪車

[编辑]

木綿初采,曝之,陰或焙乾。《南州異物誌》:班布,吉貝木所生。熟時狀如鵝毳,細過絲綿。中有核如珠珣(公後切),用之則治出其核。

昔用輾軸,今用攪車,尤便。夫攪車,四木作框,上立二小柱,高約尺五,上以方木管之。立柱各通一軸,軸端俱作掉拐,軸末柱竅不透。二人掉軸,一人喂上綿英,二軸相軋,則子落於內,綿出於外。比用輾軸,工利數倍。今特圖譜,使民易效。(凡木棉雖多,今用此法,即去子得棉,不致積滯。)

詩云:二木相摩運兩端,宛如造物沒機關。霜綿山積珠論斗,隻在思樞柄用間。

△木棉彈弓

[编辑]

以竹為之,長可四尺許,上一截頗長而彎,下一截稍短而勁。控以繩弦,用彈綿英,如彈氈毛法。務使結者開,實者虛;假其功用,非弓不可。

詩云:主射由來彀此弓,豈知絃法有他功,卻將一掬香綿朵,彈作晴雲滿座中。

△木棉捲筳(徒丁切)

[编辑]

淮民用薥黍梢莖,取其長而滑。今他處多用無節竹條代之。其法:先將棉毳,條於幾上,以此筳捲而扞之,遂成綿筒。隨手抽筳。每筒牽紡,易為勻細,卷筳之效也。

詩云:折得修筳捲毳茸,就憑瑩滑脫圓筒。作綿匠具雖多巧,獨有天然造物功。

△木綿紡車

[编辑]

其製比麻苧紡車頗小。夫輪動弦轉,莩繀隨之;紡人左手握其綿筒,不過二三,續於莩繀,牽引漸長;右手均撚,俱成緊(去聲)縷,就繞繀上。欲作線織,置車在左,再將兩繀綿絲合紡,可為線綿。《南州異物誌》曰:吉貝木“熟時,狀如鵝毳。……但紡不績,任意小抽牽引,無有斷絕。”此即紡車之用也。

詩云:莩繀隨輪共一弦,車頭霜縷入周旋;已知單緊(去聲)勻堪愛,更欲雙聯作線綿。

△木綿撥車

[编辑]

其製頗肖麻苧蟠車,但以竹為之,方圓不等,特更輕便。按舊說,先將紡訖綿繀,於稀糊盆內度過,稍乾,然後將綿繀頭縷,撥於車上,遂成綿紝。

詩云:造形隨意作方圓,終日悠悠聽撥旋。待爾紝成足經緯,卻教機杼得功全。

△木綿壬床

[编辑]

其製如所坐交椅,但下控一壬,四股;壬軸之末,置一掉枝;上椅豎列八繀,下引綿絲。轉動掉枝,分絡壬上。絲紝既成,次第脫卸。比之撥車,日得八倍。始出閩建,今欲傳之他方,同趨省便。

詩云:八繀綿絲絡一壬,巧憑坐椅作壬床。試將觸類深思索,麻苧鄉中用亦良。

△木綿線架

[编辑]

以木為之。下作方座,長闊尺餘,臥列四繀;座上鑿置獨柱,高可二尺餘;柱上橫木,長可二尺,用竹篾均列四彎,內引下座四繀,紡於車上,即成綿線。舊法:先將此繀絡於籰上,然後紡合。今得此製,甚為速妙。

詩云:絲牽臥繀上拘聯,雙縷俱成合線綿,便向車頭施捷巧,紡人特喜勝於先。

△木綿總具

[编辑]

其法:自撥車、壬床綿紝既成,用漿糊煮過,仍以木杖兩端掣之,日曬,不時手搓,乾濕得所,絡於籰上。而後經緯製度,一仿綢類,織紝機杼,並與布同。

詩云:綿絲經絡比綢工,織紝機張與布同。既可為衣代布,便知器用兩相通。

  ↑返回頂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