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花醫鏡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作品由于校订不足而错误百出。您可以参考可靠的原作版本,尝试改善它,再移除这个模板。
说明:繁体版:https://ctext.org/searchbooks.pl?if=gb&searchu=笔花医镜

简体版:https://www.zysj.com.cn/so.html#笔花医镜

筆花醫鏡
作者:江涵暾 


钟序

天地陰陽。風寒暑溼。冷暖虛實。各因其人體氣以受病。各因其地時氣以致疾。原非一概而 論。即如兩人同一病。致病受病。就有不同。并有一人一身前後同一病。而筋絡臟腑之行。又 有不同。命之理微。地之理微。醫之理亦微。所謂失之毫釐。谬以千里。誠不我欺。迥乎難挽。甚 未容易言醫。其故或在認症之不真。學問所不到。譬之行兵臨陣。有所不久。不久而即不熟。 且人之受病。有内有外。有虛有實。有火有寒。有陰有陽。有暑溼而似乎虛弱。有虛弱而類乎 風邪。是凡醫家不可以不細加體察。予風尘薄宦。無濟世之力。有救人之心。無論其力之能 與不能。而心之再無下盡其到也。偶與友人沈月枝論及世道人心。因而就病谈醫。於是乎 渠欣欣然出示笔花醫鏡一書。書係抄本。予捧而翻閱。恐不克久而不忘。且此等書果可以 濟世救人。何妨共諸同好。予骤然付梓刊印。布告同人。或爲醫家之一助。不没江公一片婆 心云尔。是爲序。 道光十四年仲冬之月上浣皖江古舒钟承露谨序




醫家首在立品。古人云。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膽欲大。人之性命在我掌握中。专心揣 求。尚虞有失。此事豈同儿戏乎。若一涉利心。則贫富歧视。同道相攻。伪藥欺售。置人命於脑 後矣。试仰观苍苍者何物耶。而爲病家者。亦宜以上宾礼貌相待。須思此人爲我父母妻子 救命而來。豈可任我招之來麾之去也。凡古人立方。寓有精意。然斷不可呆









表裏虛實寒熱辨

凡人之病不外乎陰陽,而陰陽之分總不离乎表、裏、虛、實、寒、熱六字盡之。夫裏爲陰,表爲陽,虛爲陰,實爲陽,寒爲陰,熱爲陽。良醫之救人不過能辨此陰陽而已,庸醫之殺人不過錯認此陰陽而已。假如發熱惡寒,鼻塞咳嗽,頭痛脹浮,舌無苔,口不渴,此病之在表者也。如或潮熱惡熱,口燥舌黄,腹痛便澀,脈沉,此病之在裏者也。假如氣短體弱,多汗驚悸,手按心腹,四肢畏冷,脈來無力,此病之本虛者也。若病中無汗,或狂躁不臥,腹脹拒按,脈實有力,此病之又實者也。假如唇舌俱白,口不渴,喜飲熱湯,鼻流清涕,小便清,大便溏,手足冷,脈遲,此病之犯寒者也。若舌赤目紅,口渴喜冷,烦躁溺短,便秘,或唇燥舌干,此病之患熱者也。凡此皆陰陽之分也。至於邪盛正衰,陰虛火亢等。則又陰中之陽、陽中之陰。其間毫釐千里,命在反掌,辨之者安得而不慎!

表治宜发散也,如初感風寒,發熱頭痛,但用蘇梗一錢五分、荆芥一錢五分、防風一錢、川芎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二片以散之。頭痛甚加羌活六分,如鼻塞或流清涕加半夏一錢五分、茯苓、陳皮各一錢。如咳嗽則加桔梗七分、杏仁三錢、前胡一錢之類。一劑得汗而熱即退,不必再服,但避風寒,忌油膩,未得汗則再劑而止。若寒熱往來,欲作疟狀,宜用柴胡八分、酒芩八分、赤芍一錢、製半夏一錢五分、甘草五分、大棗三枚、生薑三片以和之。虛者加防黨二錢。此其症在表,切勿妄用枳壳、神曲、麥芽消導之藥,引邪入内。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1729&page=30

裏治宜歸經也。有虛實。有寒熱。宜辨其病在何臟腑而治之。法详臟腑门。惟喜怒忧思悲恐驚謂之七 情。此裏症之最難治者。但宽其心而藥始效。否則無益也。然症在於裏。大忌发散。散之則虛者汗脱。熱 者煽炽。醫家动辄用表。可惧哉。

虛治宜補也。然有陰虛。有陽虛。血虛者爲陰虛。宜補其血。輕者用生地四錢。首乌二錢。歸身一錢五分。 酒芍一錢五分。炙鳖甲二錢。豆皮三錢。海參三錢。北沙參三錢之類。重者用熟地五錢。枸杞三錢。五 味七分。萸肉一錢。菟丝一錢以填之。氣虛者爲陽虛。宜補其氣。輕者用黨參三錢。白术二錢。山藥二錢。 茯苓一錢五分。炙草六分。紅棗六枚。生薑一片之類。重者用人參一錢。黄一錢五分以振之。氣欲脱 則并加附子二錢。乾薑二錢以回陽。若氣血兼虛。則陰陽并補。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皆圣藥也。

實治宜瀉也。心有火邪。肺有風寒。脾有食积、虫痞、溼熱。肝有郁怒之氣。膽胃包絡膀胱大小腸各能受 邪。皆爲實症。治法详各臟腑门。然治實以速爲功。苟迁延日久。病未去而元氣虛。則難以消導矣。

寒治宜温也。寒在表則惡風寒。宜蘇叶一錢。藿梗二錢。荆芥、防風各一錢。前胡一錢五分。杏仁三錢。生 姜三片之屬。以散其邪。甚則桂枝五分。麻黄五分。細辛六分。寒在裏則喜熱湯。宜製夏二錢。藿香一錢 五分。焦术一錢五分。製朴一錢。吴茱萸八分。焦谷芽三錢。煨姜二片。砂仁二粒之屬。以暖其中。甚則附 子六分。肉桂六分。乾薑六分。凡寒症唇舌必白。脈遲便利。腹或冷痛。一投寒凉。入口立脱。慎之。

熱治宜凉也。然熱症有實火。有虛火。實火之症。或因外感。或因内郁所致。宜分臟腑治之。火之微者。黑 山栀一錢五分。石斛三錢。地骨皮二錢。青蒿一錢五分。丹皮一錢。連翘一錢五分。麥冬二錢。花粉一錢 五分。銀花三錢。竹叶五分。灯心一握之屬。甚者加黄連七分。黄芩一錢五分。或石膏四錢。知母一錢五 分。極甚則用大黄一錢五分。龙膽草七分等。虛火之症。或陽虛外熱。口不渴。唇不紅。脈不數。宜四君子 湯。以補其陽。若陰虛内熱。舌或絳。頭或痛。目或干。過午便熱。宜四物湯、六味地黄湯。以補其陰。



内傷外感杂治說

前言表裏虛實寒熱六字。病已盡在其中矣。而表裏之中。又有内傷外感之治焉。内傷者裏 症也。而有氣血痰郁四字之分。外感者表症也。而有風寒暑溼燥火六字之别。再详其治法。 醫無余蕴矣。 内傷一曰氣。氣虛者四君子湯。若氣實而滞者。宜香蘇散、平胃散。二曰血。血虛者四物湯。若血實而 凝者。宜手拈散。三曰痰。痰輕者二陳湯、六君子。若顽痰胶固。變生怪症。或停飲膈間。宜滚痰丸、小半夏 加茯苓湯之類。四曰郁。凡喜怒忧思悲恐驚皆能致郁。郁小者越鞠丸、逍遥散。若五郁互结。腹膨肿满。 二便不通。宜神佑丸、承氣湯之類。此内傷之治也。 外感一曰風。真中風是也。非表治中之偶感風寒也。風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之殊。中腑者與傷寒同。 太陽用加味香蘇散。陽明用葛根湯。少陽用小柴胡湯。中臟者眩仆昏冒。痰聲如锯。内有熱風寒風二 种。熱闭則先用搐鼻散。次以牛黄丸灌之。便结脹用三花湯。冷脱則汗珠頭摇。以附子理中湯急救之。 或三生飲。中血脈者。口眼斜。半身不遂。大秦艽湯加竹沥、姜汁、钩藤。二曰寒。傷寒是也。寒在表。則與 風之中腑治同。寒入裏。用附子理中湯法。详傷寒論。三曰暑。暑輕者但烦渴。益元散足矣。暑重者汗喘 昏悶。消暑丸灌之。寒包暑者。頭痛惡寒而烦渴。四味香薷飲加荆芥、秦艽。若暑天受溼而霍亂。藿香正 氣散主之。更有干霍亂症。吐瀉不得。俗名绞腸痧。粥飲入口即败。危症也。陳香丸煎湯救之。四曰溼。或 受潮。或食冷。面黄身重。平胃散治之。若黄膽則目溺色黄。茵陳大黄湯、茵陳五苓散、茵陳姜附湯。若发 肿。五苓散、五皮飲。若渗入筋絡。肩背臂痛。用秦艽天麻湯、蠲痹湯。五曰燥。此症惟秋冬時久晴有之。而 嗜鸦片者更易犯。其症鼻干口渴咽痛。舌燥目火。便秘干熱。不宜发表。宜用生地、天冬、麥冬、花粉、沙參、 元參、歸身、梨藕蔗汁之類以潤之。六曰火。治法详於前熱治中。更審其臟腑。投凉則得矣。然中寒則暴 痛。中暑則猝悶。中溼則痰塞。中火則竅闭。皆能猝然昏倒。非中風而似中風。謂之類中。勿概作中風治。 此外感之治也。



傷寒論治

傷寒之症。與春温夏熱不同。温熱症頭痛發熱。必不惡寒而口渴。若傷寒則异是。其症由表 而入裏。初起時邪在太陽膀胱經。則頭痛惡寒發熱。脈浮。宜加味香蘇散。或桂枝湯、麻黄湯、 柴葛解肌湯。继傳陽明胃經。則目痛鼻干。唇焦不渴。宜葛根湯。再傳少陽膽經。則目眩耳聋。 胸满胁痛口苦。寒熱往來。頭汗。脈弦。宜小柴胡湯。此三陽傳經之表症也。失治則傳入三陰 矣。其傳入太陰脾經者。則腹满痛。下利。脈沉。宜大柴胡湯。其傳入少陰腎經者。口燥咽干。痛 利清水。目不明。危矣。宜小承氣湯、大承氣湯。至傳入厥陰肝經者。小腹满。舌卷囊缩。厥逆。用 大承氣湯。或有得生者。亦有不傳三陰而傳入太陽膀胱者。則口渴溺赤。宜五苓散。傳入陽 明胃腑者。則谵語狂亂。燥渴便闭。轉失氣。自汗。不得眠。宜白虎湯、調胃承氣湯。以上爲傳經 傷寒。因寒化火也。其有初起寒邪直中三陰者。其症腹冷痛。吐清沫。利清谷。蜷臥肢冷。囊缩 吐蛔。舌黑而潤。脈沉細。此寒症也。中太陰脾。理中湯。中少陰腎。四逆湯。中厥陰肝。白通加猪 膽汁湯。急投勿缓。此係醫中第一要症。故专論之。



虛劳論治

虛劳之症。大症也。固由真陰虧損。虛火铄金而然。而其始大半由於外感。感邪在肺。則作咳 嗽。治失其宜。則咳不已。久咳則傷肺金。金傷不能生水。則腎水日枯。腎火日炽。上灼於肺。再 复嗜色欲受。外邪。以竭其水。而虛劳成矣。間有本元不足。思虑太過。而心血耗。心火旺。腎水 干。肺金痿者。其受病不同。及其成劳一也。此等症多儿吐血痰涌。發熱梦遗。經闭。以及肺痿 肺疽。咽痛音哑。侧臥。傳尸鬼注諸疾。唯在屏弃一切。不近女色。調飲食。慎風寒。息嗔怒。静養 二三年。服藥可。不服藥亦可。自然生机徐轉。复其天和。非旦夕所能效也。然既有症必有治。 列方备择。仍在其人之能自養耳。 咳嗽初起用止嗽散加蘇梗以散之。如或不已。變生虛熱者。佐以团鱼丸。若病势漸深。更佐以月华丸。 若吐血。先用四生丸。继用生地黄湯、逍遥散之類。元氣虛。五味异功散。如氣血虛而發熱。八珍湯、人參 養荣湯均可。咽痛。用百藥煎散。音哑。用通音煎。如遗精。用秘精丸。經闭。澤兰湯。至五臟虛損。則補天大 造丸。用藥之法。不過如斯而已。此症十存一二。其能存者。皆自養之功。非藥力也。



疫痢疟肿論治

疫痢疟三症最多。肿最難治。故合提而論。疫有由天時者。有由人染者。由天時則邪从經絡 入。爲頭痛發熱咳嗽。颈肿发颐。大頭天行之類。用香蘇散、普濟消毒飲治之。由人染則邪从 口鼻入。爲憎寒壮熱。胸膈满悶。口吐黄涎之類。用神术散、藿香正氣散治之。此兩路之邪。若 傳入臟腑。漸至谵語腹脹。唇焦口渴者。宜治疫清凉散、承氣湯治之。總不越乎发散解秽清 中攻下四法而已。痢症則生死所關。良由夏秋之际。暑熱在中。而爲風寒生冷所遏。火不得 舒。迫而爲痢也。熱者爲赤。寒者爲白。熱傷血分者爲赤。寒傷氣分者爲白。初起時不宜妄攻。 宜葛根治痢散以解之。余邪未已。裏急後重。則用治痢奇方以清之。腹脹痛。有坚积。則用朴 黄丸下之。日久脾虛。五味异功散加白芍、黄連、木香清補之。氣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升提 之。如邪秽塞胃。呕逆不食者。开噤散启之。此一定之治法也。疟則輕於痢矣。寒邪入内。陰陽 相搏。初起寒熱往來。用香蘇散逐之。随用小柴胡湯和之。三四发後。止疟丹加白蔻仁、醋炒 鳖甲以截之。久疟元虛。六君子湯加柴胡補之。中氣下陷。補中益氣湯舉之。此易治也。唯肿 脹一症。目胞與足先肿者。水也。先腹大後四肢肿者。臌脹也。鼓脹症用和中丸。虛者白术丸。 水肿症四肢肿而腹不肿者。表也。腹亦肿者。裏也。腰以上肿。邪在表也。宜汗。五皮飲加蘇叶、 素艽、防風、荆芥。腰以下肿。邪在裏也。宜利小便。五皮飲加赤小豆、赤苓、澤瀉、车前、萆、防己。 且烦渴便闭者陽水。熱也。五皮飲加連翘、黄柏、黄芩。不烦渴者陰水。寒也。五皮飲加附子、干 姜、肉桂。先肿而後喘。或但肿而不喘者。胃經蓄水也。五皮飲照前加减治之。若先喘而後肿 者。腎經聚水也。金匮腎氣丸治之。此症最難收功。慎勿誤治。更有中風後熱傷經絡。足不任 地。腿肿脹痛者。此脈痿也。用苍术、黄柏、芩、連、冬、斛、当歸、地黄、苡仁、牛膝、寄生、 萆、丹參之類。又有肿痛在脚。名曰脚氣。風溼胜也。用槟榔、防己、秦艽、天麻、獨活、牛 膝、桑枝、木瓜之類。



附列諸方

六味地黄湯滋水製火。专治血虛。亦可爲丸。 大熟地(四錢)山萸肉山藥(各二錢)丹皮茯苓澤瀉(各一錢五分) 八珍湯治氣血并虛。即四君四物相并。 大熟地(四錢)西黨參(三錢)白术当歸(各二錢)茯苓(二錢)白芍(一錢五 分)川芎(一錢)炙甘草(五分)加大棗二枚 十全大補湯治陰陽并虛而畏冷 即八珍湯加黄二錢。肉桂六分。 四君子湯治氣虛脾胃不足之症。 人參(三錢)土炒白术(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五分)加生薑二片大棗三枚 古方用人參。如無力。以西黨參代之。 六君子湯治氣虛挾痰。 即四君子湯加製半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 香砂六君子湯治胃寒吐瀉。 即六君子湯加藿香一錢。砂仁二粒。 五味异功散治氣虛。 即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 四物湯治血虛肝腎不足之症。 大熟地(四錢)歸身白芍(各二錢)川芎(一錢) 香蘇散治時邪感冒。頭痛發熱等症。 蘇叶(一錢五分)陳皮香附(各一錢二分)荆芥秦艽防風蔓荆子(各一錢) 川芎(五分)甘草(七分)加生薑(三片) 平胃散加减治脾胃不和。脹满呕吐霍亂等症。 藿香(一錢五分)浓朴(一錢二分)苍术(八分)陳皮(一錢) 二陳湯治肺胃寒痰。 製半夏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炙草(八分)加生薑一片棗二枚 手拈散治血滞。心腹作痛。 元胡索(醋炒)五靈脂(醋炒)草果没藥(各等分) 上爲細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 滚痰丸治老痰變生怪症。 大黄炒黄芩(各四兩)青礞石沉香(各三錢)辰砂(二錢) 以水爲丸。辰砂爲衣。每服一二錢。开水下。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飲停膈間。 半夏(姜炒)白茯苓(各三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加苍术更效 越鞠丸治郁膈痞满。 香附山楂炒神曲炒麥芽川芎苍术炒栀子(各等分) 上爲末。水調。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开水下。 逍遥散治肝經血虛木郁。 柴胡甘草茯苓白术当歸白芍丹皮黑山栀(各一錢)薄荷(五分) 神佑丸治沉积變病。氣血壅滞。溼熱風痰郁结。 黑丑(二兩)大黄(一兩)芫花大戟甘遂(各五錢)輕粉(一錢) 上爲末。用皂角去子。煎浓湯糊丸。每服必瀉。勿可輕用。 大承氣湯治邪熱闭结。或食积坚硬。宜下之。 大黄(三錢)枳實(一錢五分)浓朴(一錢)芒硝(三錢) 小承氣湯治前症稍缓者。 即前大承氣湯去芒硝。 葛根湯治邪傳陽明。以此解肌。 葛根(二錢)升麻秦艽荆芥赤芍(各一錢)蘇叶白芷(各八分) 甘草(五分)生薑(二片) 小柴胡湯治寒熱往來。少陽疟疾。口苦耳聋。胸满肋痛。 柴胡(二錢)赤芍(一錢五分)甘草半夏(各一錢)黄芩(一錢五分)人參 (五分)生薑(二片)大棗(三枚) 搐鼻散治一切悶症。不省人事。吹入鼻中。有嚏者生。 細辛皂角(各一兩)生半夏(五錢) 上爲細末。入瓷瓶。勿泄氣。 牛黄丸治中風痰火闭结。或喘嗽痰壅。不省人事。 牛黄麝香龙脑(以上各六錢另研)羚羊角当歸防風黄芩柴胡白术麥冬 白芍(各七錢半)桔梗茯苓杏仁川芎大豆黄卷阿胶(各八錢五分)蒲黄 人參神曲(各一兩二錢五分)雄黄(另研四錢)甘草(二兩五錢)白蔹肉桂 (各三錢七分)乾薑(三錢七分)犀角(一兩)山藥(三兩五錢)大棗(五十枚) 金箔(一百五十片爲衣) 上爲細末。煉蜜同棗膏丸。每兩作十丸。金箔爲衣。 三化湯治中風入臟。熱極闭结。 浓朴大黄枳實羌活(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治臟寒將脱之症。用以回陽。 人參白术(各二錢)附子乾薑炙甘草(各一錢) 三生飲治寒風中臟。六脈沉細。 生南星生乌頭生附子(各一錢五分)生薑(五片)生木香(五分)此方用人參兩许同投更有益 大秦艽湯治風中經絡。口眼歪斜等症。 秦艽(一錢五分)炙草川芎当歸芍藥生地熟地茯苓羌活獨活 白术防風白芷黄芩(各八分)細辛(二分) 如陰雨。加生薑三片同煎。 益元散利竅清暑。 甘草(一兩)滑石(六兩) 消暑丸治中暑昏悶。 製半夏(四兩)茯苓甘草(各二兩) 共爲末。生薑汁糊丸。 四味香薷飲治風寒闭暑之症。 香薷扁豆浓朴(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若兩足轉筋加木瓜茯苓 藿香正氣散 藿香砂仁浓朴茯苓紫蘇陳皮(各一錢)白术製半夏桔梗白芷(各七分)炙甘草(五分) 茵陳大黄湯治黄膽熱闭。 茵陳(三錢)栀子大黄(各二錢) 茵陳五苓散治陰黄小便不利。 茵陳白术茯苓(各一錢五分)猪苓澤瀉(各七分)薄桂(五分) 茵陳姜附湯治陰黄小便自利。 茵陳(一錢)白术(二錢)附子乾薑(各五分)炙草(一錢)肉桂(三分) 五苓散治小便不通。 茯苓(三錢)猪苓澤瀉(各八分)白术(一錢五分)桂枝(一錢) 四苓散治伏暑小便不通。 即五苓散去桂枝 五皮飲治胃經蓄水。发爲水肿。 大腹皮茯苓皮陳皮桑白皮(各一錢五分)生薑皮(八分) 秦艽天麻湯治寒溼入絡。肩背臂痛。 秦艽(一錢五分)天麻羌活陳皮当歸川芎(各一錢)炙草(五分) 生薑(三片)炒桑皮(三錢)挾寒加桂枝 蠲痹湯治風寒溼三氣成痹 羌活獨活(各一錢)桂心(五分)素艽(一錢)当歸桑枝(各三錢) 川芎(七分)海風藤(二錢)炙甘草(五分)乳香木香(各八分) 桂枝湯治太陽中風寒。 桂枝芍藥生薑(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一錢)大棗(四枚) 麻黄湯治太陽傷寒無汗。此方宜於西北。 麻黄(四錢)桂枝(二錢)甘草(炙一錢)杏仁(十二枚) 柴葛解肌湯治温熱症發熱頭痛。不惡寒。與傷寒异。 柴胡(一錢二分)葛根(一錢五分)赤芍知母(各一錢)贝母(一錢)生地 (二錢)黄芩丹皮(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大柴胡湯治傷寒邪入太陰。 柴胡(一錢五分)半夏(七分)黄芩芍藥(各二錢)枳實(一錢)大黄(二錢) 白虎湯治陽明胃腑大熱。 生石膏(五錢)知母(三錢)甘草(二錢)粳米(一撮)若熱甚者倍之 調胃承氣湯治胃熱谵語便闭。绕脐硬痛。 大黄(三錢)芒硝(二錢)甘草(五分) 四逆湯治少陰中寒肢冷厥逆。 附子(五錢)乾薑(五錢)炙甘草(二錢) 白通加猪膽汁湯治陰盛格陽。熱藥不入。 附子(五錢)乾薑(五錢)葱白(二錢)人尿(半杯)猪膽汁(五茶匙) 止嗽散治一切咳嗽。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甘草(炙十二兩)陳皮(一斤) 共爲末。每服三錢。初感風寒生薑湯下。 团鱼丸治久咳將成痨瘵。 川贝知母前胡柴胡杏仁(各四錢)大团鱼(一个重十二兩以上者去腸) 上藥與鱼同煮熟。取肉連汁食之。將藥渣焙干爲末。煮鱼骨汁爲丸如桐子。麥冬湯日下三服。 月华丸滋陰保肺平肝。爲治痨之圣藥。 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山藥百部沙參川贝真阿胶(各一兩)茯苓獭肝 广三七(各五錢) 用白菊花二兩。桑叶二兩熬膏。將阿胶化入和藥。煉蜜爲丸。日三服。每服一丸。 四生丸治熱血妄行。而爲吐衄。 生地黄生荷叶生侧柏叶生艾叶(各等分) 同捣極爛。爲大丸如鸡子。每服一丸。水煎去渣。 生地黄湯治腎火铄金。 生地(三錢)牛膝丹皮黑山栀(各一錢)丹參元參麥冬白芍(各一錢半) 郁金广三七荷叶(各七分)加陳墨汁清童便各半杯冲服 人參養荣湯治氣虛荣卫不固。 白芍(二錢)人參蜜炙黄当歸白术熟地(各一錢五分)炙甘草茯苓 遠志(各七分)北五味桂心陳皮(各四分)加姜一片棗二枚 百藥煎散治咽痛。 百藥煎(五錢)硼砂(一錢五分)甘草(二錢) 共爲末。米飲調下。 通音煎治音哑。 白蜜(一斤)川贝(二兩)款冬花(二兩)胡桃肉(十二兩去皮研爛) 上將川贝款冬爲末。四味和匀。饭上蒸熟。开水服。 秘精丸理脾導溼。治濁固精。 白术山藥茯苓茯神莲子肉(各二兩)芡實(四兩)莲花須牡蛎(各一兩五錢)黄柏(五錢)车 前子(三兩) 共爲末。金樱膏爲丸。 澤兰湯治經闭調血脈。 澤兰(二錢)柏子仁当歸白芍熟地牛膝茺蔚子(各一錢五分) 補天大造丸補五臟虛損。 人參(二兩)蜜炙黄蒸白术(各三兩)炒棗仁当歸山藥茯苓(各一兩 五錢)枸杞子大熟地(各四兩)河车(一具)鹿角(一斤)龟板(八兩與鹿角共熬膏) 以龟鹿胶和藥。煉蜜爲丸。 普濟消毒飲治大頭疫症。喉風发等症。 甘草桔梗酒芩酒黄連(各二錢)马勃元參橘紅柴胡(各五分) 薄荷(六分)升麻(二分)連翘牛蒡子(各八分) 神术散治時行不正之氣。满悶吐瀉。發熱傷食。 苍术陳皮浓朴(各二斤)炙甘草(十二兩)藿香(八兩)砂仁(四兩) 共爲末。每服二三錢。 治疫清凉散治疫邪入裏。脹悶谵狂諸症。 秦艽赤芍知母贝母連翘(各一錢)荷叶(七分)丹參(五錢) 柴胡(一錢五分)人中黄(二錢) 葛根治痢散治痢初起。赤白皆效。 葛根(一錢五分)酒炒苦參(八分)陳皮(一錢)赤芍陳松萝茶炒麥芽山楂 (各一錢二分) 上爲細末煎服。有火者加川連五分。 治痢奇方治暑痢。 川連(六分)酒芩浓朴歸身白芍(各一錢五分)山楂(三錢)甘草 (五分)桃仁青皮紅花(各八分)枳壳地榆(各一錢)槟榔(一錢二分) 如白痢加木香六分 朴黄丸治坚积作痢。腹痛拒按。 陳皮浓朴(各十二兩)大黄(一斤四兩)广木香(四兩)荷叶水爲丸。 補中益氣湯中氣下陷。以此升之。 黄(一錢五分)土炒白术人參当歸炙草(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三分) 陳皮(五分)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 开噤散治噤口痢。 人參姜汁炒黄連(各五分)石菖蒲(七分)丹參(三錢)石莲子茯苓陳皮 冬瓜仁(去壳各一錢五分)陳米(一撮)荷叶蒂(二个) 止疟丹治疟二三发後。以此止之。 火酒炒常山草果仁(去壳)半夏曲(姜炒)香附米(酒炒)青皮(醋炒各 四兩)真六神曲(姜炒二兩) 上爲末。用米飲糊丸。清晨服。 和中丸治腹脹食积。 土炒白术(四兩)炒扁豆(三兩)茯苓砂仁(各一兩五錢)半夏(姜汁炒一兩) 面炒枳實炒神曲炒麥芽炒山楂姜汁炒香附丹參(酒蒸各二兩)陳皮五谷虫 (炒焦黄色各三兩) 上爲末。荷叶一枚煎水爲丸。 白术丸治氣虛中满。 白术茯苓陳皮(各二兩)砂仁神曲(各一兩五錢)五谷虫(四兩) 用荷叶老米煎水爲丸。 金匮腎氣丸治腎經聚水。 此即六味丸加附、桂、车前、牛膝。 大熟地(八兩)山藥(四兩)山萸肉丹皮澤瀉车前子牛膝(各二兩) 茯苓(六兩)肉桂(一兩)附子(一兩) 如水肿用五加皮八兩煮水。煉蜜爲丸。


卷二\臟腑证治

心部

(手少陰屬臟) 心體屬火。位南方。色現赤。胸下歧骨陷處其部位也。凡额上手足心。皆其所辖。得血以養之。 方能运慧思。用才智。心無表症。皆屬於裏。 心之虛。血不足也。脈左寸必弱。其症爲驚悸。爲不得臥。爲健忘。爲虛痛。爲怔忡。爲遗精。 驚悸者。惕惕然恐。神失守也。七福飲、秘旨安神丸主之。不得臥者。思虑太過。神不藏也。歸脾湯、安神 定志丸主之。健忘者。心腎不交。神明不充也。歸脾湯、十補丸主之。虛痛者。似似饥。似手摭心。喜 得手按。洋參麥冬湯主之。怔忡者。氣自下逆。心悸不安。歸脾湯主之。遗精者。或有梦。或無梦。心腎 不固也。清心丸、十補丸主之。 心之實。邪入之也。心不受邪。其受者胞絡耳。脈左寸必弦而大。其症爲氣滞。爲血痛。爲停飲。 爲痰迷。爲暑闭。爲虫啮。 氣滞者。或食脹。或怒冲。烦悶而痛。沉香降氣散主之。血痛者。血凝於中。痛有定處。轉侧若刀针刺。手 拈散主之。停飲者。干呕吐涎痛。作水聲。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如有飲囊。則加苍术。名倒仓法。痰 迷者。顽痰壅闭。不省人事。清膈煎灌之。暑闭者。汗喘昏悶。先以消暑丸灌之。再用香薷飲加益元散。 虫啮者。饥時作痛。面白唇紅。化虫丸主之。 心之寒。脈左寸必遲。其症爲暴痛。 暴痛者。肢冷氣冷。綿綿不休。姜附湯加肉桂主之。 心之熱。火迫之也。脈左寸必數。舌尖赤。其症爲目痛。爲重舌、木舌。爲烦躁。爲不得臥。爲癫狂。 爲谵語。爲赤濁。爲尿血。 目痛者。赤肿羞明。導赤散加連翘、菊花、蝉蜕主之。重舌、木舌者。瀉心丸主之。烦躁者。瀉心丸加竹 卷心主之。不得臥者。暑熱乘心也。導赤散加益元散主之。癫狂者。弃衣骂詈。生铁落飲主之。谵 語者。邪熱攻心也。瀉心丸主之。赤濁者。萆釐清飲加灯心、丹參主之。尿血者。阿胶散主之。


卷二\臟腑证治

心部

〔補心猛將〕北五味〔次將〕棗仁、柏子仁、遠志、丹參、龙眼、麥冬、当歸、白芍、茯神 〔瀉心猛將〕石菖蒲、黄連、木通、朱砂、犀角〔次將〕山栀仁、連翘心、通草、车前子、竹卷 心、灯心、莲子心


卷二\臟腑证治

心部

七福飲治心血虛而驚悸者。 人參熟地(各三錢)当歸棗仁(各二錢)白术(炒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遠志(五分) 秘旨安神丸治驚悸神魂失守者。 人參棗仁茯神製半夏(各二錢)当歸炒白芍橘紅(各一錢五分)五味子 (十粒)炙草(五分)生薑(三片) 歸脾湯養血安神。 人參白术当歸白芍棗仁(各一錢五分)黄(一錢半)遠志(七分) 炙草(五分)龙眼肉(五枚) 安神定志丸治心惕不臥。 茯苓茯神人參遠志(各一兩)石菖蒲龙齿(各五錢) 煉蜜爲丸。以辰砂爲衣。每服二錢。 十補丸治氣血大虧之症。 黄白术萸肉杜仲续斷棗仁(各一兩)大熟地(三兩)人參当歸白芍 遠志(各一兩)茯苓山藥(各一兩五錢)北五味龙骨牡蛎(各七錢五分) 洋參麥冬湯治心經虛熱而痛者。 洋參麥冬当歸(各二錢)生地(三錢)白芍丹參钗石斛(各一錢五分) 犀角甘草(各五分) 清心丸清心火。止梦泄。 生地(四兩)丹參(二兩)黄柏(五錢)牡蛎山藥 炒棗仁茯苓茯神麥冬(各一兩五錢)北五味车前子遠志(各一兩) 用金樱膏爲丸。每服三錢。 沉香降氣散治氣滞心痛。 沉香(三錢)砂仁(七錢)炙草(五錢)盐水炒香附(五兩)酒炒元胡索 (一兩)煨净川楝子(一兩) 共爲末。每服二錢。淡姜湯下。 清膈煎治痰壅心膈。 製膽星(一錢)白芥子(二錢)海石(三錢)陳皮木通川贝(各一錢) 化虫丸治虫积心腹諸痛。 蕪荑白雷丸(各五錢)槟榔(二錢五分)雄黄(一錢五分)木香白术陳皮 (各三錢)炒神曲(四錢) 以百部二兩熬膏糊丸。每服一錢五分。米飲下。 姜附湯治寒厥心痛。又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宜用本方大劑飲之。或救十中之一二。痛 而喜按者。更加人參。 乾薑熟附子(各三錢) 水煎服。 導赤散治熱闭小便不通。 麥冬(三錢)木通(一錢)生地(三錢)甘草(四分)竹叶(十片)车前 赤茯苓(各一錢五分) 瀉心丸治心火。 川黄連五錢爲末。灯草湯下。 生铁落飲治心熱。 天冬麥冬川贝(各三錢)膽星橘紅(各一錢)遠志石菖蒲連翘茯苓茯神(各一錢) 元參钩藤甘參(各一錢五分)辰砂(三分) 用生铁落煎熬三炷线香。取此水煎服。 萆釐清飲治心移熱膀胱。而爲赤濁者。并治諸淋。 川萆(二錢)炒黄柏石菖蒲(各五分)茯苓白术(各一錢)莲子心(七分) 丹參车前子(各一錢五分) 阿胶散治尿血。 阿胶(一錢)丹參生地(各二錢)黑山栀血余丹皮麥冬当歸(各八分) 手拈散小半夏加茯苓湯消暑丸香薷飲益元散(以上諸方俱見)


卷二\臟腑证治

肝部

(足厥陰屬臟) 肝與膽相附。東方木也。其性刚。赖血以養。自兩胁以下及少腹陰囊之地。皆其部位。最易动 氣作痛。其風又能上至巅顶而痛於頭。色屬青。常現於左颧目。於妇人爲尤甚。肝無表 症。皆屬於裏。 肝之虛。腎水不能涵木而血少也。脈左關必弱或空大。其症爲胁痛。爲頭眩。爲目干。爲眉棱 骨眼眶痛。爲心悸。爲口渴。爲烦躁發熱。 胁痛者。血不营筋也。四物湯主之。頭眩者。血虛風动也。逍遥散主之。目干者。水不養木也。 六味地黄丸主之。眉棱骨眼眶痛者。肝血虛。見光則痛。逍遥散主之。心悸者。血少而虛火煽也。 七福飲主之。口渴者。血虛液燥也。甘露飲主之。烦躁發熱者。虛火亢也。六味地黄丸主之。 肝之實。氣與内風充之也。脈左關必弦而洪。其症爲左胁痛。爲頭痛。爲腹痛。爲小腹痛。爲积 聚。爲疝氣。爲咳嗽。爲泄瀉。爲呕吐。爲呃逆。 左胁痛。肝氣不和也。柴胡疏肝散、栝蒌散并主之。頭痛者。風熱也。清空膏主之。或柴胡疏肝散。腹 痛者。肝木乘脾也。芍藥甘草湯主之。小腹痛者。瘕之氣聚也。奔豚丸主之。有熱者去附桂。积聚 者。肝积在左胁下。名曰肥氣。和中丸加柴胡、鳖甲、青皮、莪术主之。疝氣者。氣结聚於下也。橘核丸主 之。寒則加吴茱萸、肉桂。咳嗽者。木火刑金也。止嗽散加柴胡、枳壳、赤芍主之。泄瀉者。木旺克土也。 四君子湯加柴胡、木香主之。呕吐者。木火凌胃也。二陳湯加炒黄連主之。呃逆者。氣郁火冲也。橘 皮竹茹湯主之。 肝寒之症。脈左關必沉遲。其症爲小腹痛。爲疝瘕。爲囊缩。爲寒熱往來。 小腹痛者。寒结下焦也。暖肝煎、奔豚丸主之。疝瘕者。寒氣结聚也。橘核丸加吴茱萸、肉桂主之。囊 缩者。寒主斂。故缩也。奔豚丸、四逆湯主之。寒熱往來者。欲化疟也。小柴胡湯主之。 肝熱之症。脈左關必弦數。其症爲眩晕。爲目赤肿痛。爲口苦。爲消渴。爲頭痛。爲胁痛。爲瘰。 爲耳。爲筋痿拘挛。爲氣上冲心。爲偏坠。爲舌卷囊缩。爲小便不禁。 眩晕者。風熱上升也。逍遥散主之。目赤肿痛者。風熱入目也。蝉花無比散主之。口苦者。膽味苦。肝 熱膽亦熱也。小柴胡湯主之。消渴者。風燥其液也。一柴胡飲主之。頭痛者。火上冲也。柴芩煎主之。 胁痛者。肝火郁也。柴胡疏肝散加栝蒌霜主之。左金丸亦可。瘰者。血燥筋急而生也。消瘰丸主 之。兼服逍遥散。耳者。風熱相搏。津液凝聚而痒痛也。逍遥散去白术。加荷叶、木耳、贝母、香附、菖蒲 主之。筋痿拘挛者。血氣熱也。五痿湯加黄芩、丹皮、牛膝主之。氣上冲心者。火逆也。柴芩煎主之。甚 則小承氣湯。偏坠者。熱而睾丸舒纵也。柴胡疏肝散主之。舌卷囊缩者。邪入厥陰。血涸也。大承氣 湯主之。小便不禁者。肝氣熱。陰挺。失職也。逍遥散主之。


卷二\臟腑证治

肝部

〔補肝猛將〕枸杞、北五味、乌梅〔次將〕山茱萸、菟丝子、首乌、当歸、白芍、沙苑蒺藜、鳖 甲、龙骨、牡蛎、木瓜 〔瀉肝猛將〕郁金、桃仁、青皮、莪术、沉香〔次將〕香附、木香、延胡索、柴胡、山栀、川芎、川 楝子、赤芍藥、栝蒌壳、白蒺藜、陳佛手、钩藤 〔凉肝猛將〕龙膽草、胡黄連〔次將〕羚羊角、夏枯草、石决明、青蒿、菊花 〔温肝猛將〕肉桂、桂枝、吴茱萸、細辛、胡椒、骨碎補〔次將〕菟丝子、艾叶、山茱萸、茴香


卷二\臟腑证治

肝部

甘露飲治血虛胃熱。 枇杷叶生地熟地天冬麥冬黄芩石斛(各一錢)甘草(五分)枳壳(八分) 柴胡疏肝散治肝氣左胁痛。 柴胡陳皮(各一錢二分)川芎赤芍枳壳醋炒香附(各一錢)炙草(五分) 栝蒌散治肝氣燥急而胁痛。 大栝蒌(一枚連皮捣)甘草(二錢)紅花(七分) 水煎服 清空膏治肝經風熱入升爲頭痛。 羌活防風(各六分)柴胡(五分)黄芩(一錢二分)川芎(四分) 炙草(一錢)薄荷(三分)酒炒黄連(六分) 芍藥甘草湯治木侮土而腹痛。 酒炒白芍(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 奔豚丸治小腹氣结作痛。 川楝子(一兩)茯苓橘核(各一兩五錢)肉桂(三錢)附子吴茱萸(各五錢) 荔枝核(八錢)小茴香木香(各七錢) 橘核丸通治七疝。 盐酒炒橘核(二錢)小茴香川楝子桃仁 醋炒香附山楂(各一兩)木香紅花(各五錢) 以神曲三兩。打糊爲丸。 二陳湯治胃經寒痰。 半夏茯苓陳皮(各一錢)炙草(五分)生薑(二斤)大棗(二枚) 橘皮竹茹湯治氣郁火冲呃逆。 陳皮(二錢)竹茹(一团)半夏人參甘草(各一錢) 暖肝煎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 当歸枸杞(各三錢)茯苓小茴香乌藥(各二錢)肉桂沉香(各一錢)加姜(三斤) 蝉花無比散治目赤肿痛。 蝉蜕(二兩)羌活(一兩)川芎石决明防風茯苓赤芍(各一兩五錢) 白蒺藜(八兩)炙甘草当歸(各三兩)米泔浸苍术(一兩) 爲末。开水服。 一柴胡飲治外有邪而内有火。及肝燥胃渴。 生地(三錢)白芍(二錢)黄芩(一錢五分)柴胡陳皮(各八分)甘草(五分) 柴芩煎治内火上冲。或爲痢疟頭痛諸症。 柴胡(二錢)黄芩栀子澤瀉(各一錢五分)木通枳壳(各一錢) 左金丸治肝氣痛。 川黄連(一錢)吴茱萸(七分) 消瘰丸治瘰。初起即散。久服亦消。 蒸元參醋牡蛎蒸川贝母(各四兩) 蜜爲丸。每服三錢。 五痿湯治五臟受熱而痿。 人參白术茯苓(各一錢)炙草(四分)当歸(一錢五分)苡仁(三錢)麥冬 (二錢)黄柏知母(各五分) 四物湯逍遥散六味地黄湯和中丸止嗽散四君子湯小柴胡湯四逆湯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以上諸方俱見)七福飲(見心部方)


卷二\臟腑证治

脾部

(足太陰屬臟) 脾屬土。中央黄色。後天之木也。下受命门之火。以蒸化谷食。上输谷食之液。以灌溉臟腑。故 人生存活之原。獨脾土之功爲最大。然其性喜燥而惡溼。一受溼渍。則土力衰。而肝木即乘 以侮之。位中焦。眼胞鼻準及四肢。皆其分野。與胃相表裏。故其藥略同。脾無表症。皆屬於裏。 脾虛者。右關脈必細软。其症爲呕吐。爲泄瀉。爲久痢。爲腹痛。爲肢软。爲面黄。爲发肿。爲肌瘦。 爲鼓脹。爲惡寒。爲自汗。爲喘。爲积滞不消。爲飲食化痰。爲脱肛。爲腸血。 呕吐者。中空也。六君子湯加煨姜主之。泄瀉者。土不胜溼也。五味异功散加木香主之。久痢者。氣 虛下陷也。補中益氣湯主之。腹痛者。肝木乘脾也。芍藥甘草湯加木香主之。肢软者。脾屬四肢也。 五味异功散主之。面黄者。本色虛現也。六君子湯主之。发肿者。皮不亮。手按成窟。補中益氣湯去 升、柴主之。肌瘦者。脾主肌肉也。十全大補湯主之。鼓脹者。中空無物。氣虛也。六君子湯主之。惡 寒者。陽虛不達於表也。附子理中湯主之。自汗者。脾主肌肉。表虛不摄也。五味异功散加黄、五味 主之。喘者。土不生金也。五味异功散加北五味、牛膝主之。积滞不消者。化谷無力也。六君子湯加 谷芽、砂仁、肉桂主之。飲食化痰者。土不胜溼也。六君子湯主之。脱肛者。氣虛下陷也。補中益氣湯 主之。腸血者。脾不统血也。歸芍六君子湯主之。 脾實者。右關必洪實。其症爲氣积。爲血积。爲食积。爲痞积。爲虫积。爲痰飲。爲蛊脹。 爲腹痛。爲不能食。 氣积者。氣郁发悶也。沉香降氣丸主之。血积者。蓄血作痛如刺。有定處也。澤兰湯主之。食积者。坚 滞脹满也。大和中飲主之。痞积者。血滞成痞。瘕癖可按也。太無神功散、和中丸主之。虫积者。 溼熱所化也。唇内有白点。化虫丸主之。痰飲者。或停心下。伏兩胁有聲。咳則痛。小半夏加茯苓湯主 之。蛊脹者。中實有物。非蛊即血也。和中丸主之。腹痛者。中有滞也。香砂二陳湯加山楂、麥芽、浓朴 主之。不能食者。食未消也。保和丸主之。 脾寒之症。右關必沉遲。唇舌必白。其症爲呕吐。爲泄瀉。爲白痢。爲腹痛。爲身痛。爲黄膽。爲溼 肿。爲肢冷。爲厥脱。 呕吐者。食不消而反胃也。平胃散主之。泄瀉者。土失職也。六君子湯加炮姜主之。白痢者。积寒傷 氣也。六君子湯加木香主之。腹痛者。綿綿不减。香砂理中湯主之。如挾食拒按。木香丸。身痛者。拘 急爲風。重坠爲溼。風用香蘇散。溼用苍白二陳湯。黄膽者。土爲溼製。有陰寒之象。熏黄色黯。茵陳五 苓散。溼肿者。不烦渴。喜熱。五苓散主之。肢冷者。陽氣不营於四末也。附子理中湯主之。厥脱者。 氣衰火息也。附子理中湯加大劑人參主之。 脾熱之症。右關必數。舌苔薄而黄。唇赤。其症爲熱吐。爲流涎。爲洞泄。爲瀉渤。爲赤痢。爲腹痛。 爲目胞肿痛。爲酒疸。爲眩晕。爲陽黄膽。 熱吐者。食不得入也。橘皮竹茹湯加姜汁炒黄連主之。流涎者。睡中出沫。脾熱蒸溼也。黄芩芍藥湯 主之。洞泄者。暑溼胜土。一泄如注也。四苓散加益元散主之。瀉渤者。暑溼内搏。利如蟹渤。將變痢 也。黄芩芍藥湯主之。赤痢者。暑熱傷血也。治痢奇方主之。或葛根治痢散。噤則开噤散。腹痛者。乍 作乍止。芍藥甘草湯加黄連清之。目胞肿痛者。火上升也。柴芩煎主之。酒疸者。酒溼积而爲疸也。 加味枳术湯加茵陳、葛根主之。眩晕者。酒溼生熱上蒸也。葛花清脾湯主之。陽黄膽者。黄如橘皮 有光。目溺皆黄。栀子柏皮湯主之。如便闭。茵陳大黄湯。


卷二\臟腑证治

脾部

〔補脾猛將〕白术、黄精〔次將〕山藥、扁豆、苡仁、大棗、炙甘草 〔瀉脾猛將〕枳實、莱菔子〔次將〕神曲、麥芽、山楂、枳壳、浓朴、大腹皮、使君子、白芷、鸡 内金、陳皮、槟榔 〔凉脾猛將〕大黄、黄芩、栝蒌霜〔次將〕黄柏、山栀、知母、銀花、武夷茶 〔温脾猛將〕附子、乾薑、巴豆、肉豆蔻、草果、苍术、胡椒〔次將〕木香、煨姜、乌藥、藿香、益 智仁、砂仁、白蔻仁、蕪荑、焦谷芽、川椒


卷二\臟腑证治

脾部

歸芍六君子湯治脾陰虛弱。下血。 歸身白芍(各二錢)人參白术茯苓(各一錢五分)陳皮半夏(各一錢)炙草(五分) 大和中飲治食积脹悶。 枳實(一錢)浓朴(一錢五分)麥芽楂炭(各二錢)陳皮(一錢)砂仁(八分)澤瀉(一錢) 太無神功散治一切痞积。 地蓄瞿麥穗麥芽(各五錢)神曲(二錢五分)沉香木香(各一錢五分)炙草(五錢)酒蒸大黄(二 兩) 共爲末。每服二三錢。灯心竹叶湯下。女人紅花当歸湯。 香砂二陳湯治脾滞腹痛。 木香(一錢)砂仁(一錢)製半夏陳皮茯苓炙草(各一錢五分)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 苍白二陳湯治受溼身痛。 即前方去木香、砂仁。加苍术、白术各一錢。 保和丸治傷食。 麥芽山楂莱菔子浓朴香附(各一錢)炙草連翘(各五分)陳皮(一錢五分) 水煎服亦可。 香砂理中湯治脾寒腹痛。 木香(一錢)砂仁(一錢)人參白术(各二錢)乾薑炙草(各一錢) 木香丸治寒积腹痛拒按。名曰陰结。 木香丁香(各一錢五分)乾薑(三錢)炒麥芽(五錢)陳皮(三錢)巴豆(三十粒) 以神曲煮糊爲丸。每服十丸。 黄芩芍藥湯治脾熱流涎。利如蟹渤等症。 黄芩白芍(各二錢)生甘草(一錢) 四苓散治伏暑泄瀉。 白术猪苓木通(各一錢)赤苓(三錢)车前澤瀉(各二錢) 水煎。用益元散三錢冲服。 加味枳术湯治酒疸。溼熱发黄。 白术(二錢)枳實陳皮麥芽山楂茯苓神曲連翘(各一錢)茵陳 荷叶(各一錢五分)澤瀉(五分)如傷酒加葛根一錢 葛花清脾湯治酒溼生熱生痰。頭眩頭痛。 葛花(一錢)枳子(三錢)赤苓(三錢)澤瀉茵陳酒芩(各二錢)山栀 车前子(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橘紅浓朴(各一錢) 栀子柏皮湯治郁熱在裏而发黄膽。名曰陽黄。 栀子(三錢)黄柏(二錢)炙草(一錢) 六君子湯五味异功散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附子理中湯澤兰湯和中 丸小半夏加茯苓湯平胃散香蘇散五苓散茵陳五苓散益元散葛根治 痢散治痢奇方开噤散(以上諸方俱見)沉香降氣丸化虫丸(二方見心部)芍藥甘草湯橘 皮竹茹湯柴芩煎(三方見肝部)


卷二\臟腑证治

肺部

(手太陰屬臟) 肺主氣。屬西方而色白。其形如华蓋。爲諸陽之首。凡聲之出入。氣之呼吸。自肺司之。其性娇 嫩。故與火爲仇。其體屬金而畏燥。故遇寒亦咳。凡目白及右颊鼻孔。皆其分野。然肺氣之衰 旺。關乎壽命之短長。全恃腎水充足。不使虛火烁金。則長保清寧之體。而壽臻永固。 肺有裏症。亦有表症。肺主皮毛故也。邪在表。右寸脈必浮。其症爲發熱。爲喷嚏鼻塞。爲咳。爲 嗽。爲畏風。爲胸满痛。爲喉疼。爲鼻燥。爲傷暑風。爲中時疫。 發熱者。腠理闭也。香蘇散主之。喷嚏鼻塞者。肺竅受邪也。二陳湯加蘇叶、生薑主之。咳者。無痰而 有聲。氣爲邪遏也。桔梗前胡湯主之。嗽者。有聲而有痰。液已化痰也。止嗽散主之。喘者。風寒闭塞 也。加味甘桔湯主之。畏風者。邪在皮毛也。香蘇散主之。胸满痛者。氣郁而脹也。加味甘桔湯主之。 喉疼者。邪化火而内焰也。加味甘桔湯主之。鼻燥者。邪化火而液干也。贝母栝蒌散主之。傷暑 風者。惡寒頭痛而烦渴。香薷飲加荆芥、秦艽主之。中時疫者。初頭痛發熱。漸呕惡胸满。或脹悶谵狂。 唇焦口渴。先用香蘇散。次則神术散。又治疫清凉散。便闭加大黄。 肺虛之症。右寸脈必細。其症爲自汗。爲咳嗽。爲氣急。爲咯血。爲肺痿。爲虛劳。 自汗者。氣虛表不固也。八珍湯加黄、北五味、麥冬主之。咳嗽者。肺虛不寧也。五味异功散主之。 氣急者。金不生水而虛火上炎也。知柏八味丸主之。咯血者。陰虛动火也。初用四生丸。兼用生地黄 湯。肺痿者。火刑金而叶焦也。五痿湯加天冬、百合主之。或紫菀散、人參燕窝百合湯亦可。虛劳者。 吐血而成。月华九、歸脾湯、六味地黄湯并主之。 肺實之症。脈右寸必有力。其症爲氣闭。爲痰闭。爲暑闭。爲水闭发喘。爲風闭。爲火闭。爲咽痛。 爲右胁痛。爲肺痈。 氣闭者。氣壅塞其絡而满悶也。加味甘桔湯主之。痰闭者。顽痰壅塞也。清膈煎主之。暑闭者。暑邪 中肺而烦渴也。消暑丸加香薷、木通主之。水闭发喘者。胃經蓄水作肿而浸肺也。五皮飲主之。風 闭者。風郁於肺而哮嗽也。麻黄湯主之。火闭者。火郁於肺而喘脹也。白虎湯加桑皮、葶苈主之。咽 痛者。諸闭皆能作火也。加味甘桔湯主之。右胁痛者。肝移邪於肺也。推氣散主之。肺痈者。隐隐而 痛。吐痰腥臭也。桔梗湯主之。 肺寒之症。外感居多。脈右寸必遲。其症爲清涕。爲咳嗽。爲惡寒。爲面色痿白。 清涕者。寒搏其液也。二陳湯加蘇梗主之。咳嗽者。金畏寒也。止嗽散主之。惡寒者。陰忌其類也。香 蘇散主之。面色痿白者。寒傷正氣也。六君子湯主之。 肺熱之症。脈右寸必數。其症爲目赤。爲鼻衄。爲咽痛。爲吐血。爲咳嗽浓痰。爲酒积。爲龟胸。爲 小便不利。爲便血。 目赤者。火克金也。瀉白散加黄芩、菊花、連翘主之。鼻衄者。血熱妄行也。茜根湯主之。咽痛者。火逼 咽道也。加味甘桔湯主之。吐血者。火动其血也。四生散、犀角地黄湯主之。咳嗽浓痰者。火刑金而 灼肺液也。黄芩知母湯主之。酒积者。鼻赤鼻疮。溼熱内蒸也。黄芩清肺飲加葛花主之。龟胸者。肺 熱而脹也。白虎湯主之。小便不利者。火铄金而化源窒也。黄芩清肺飲加盐豉主之。便血者。肺與 大腸相表裏。火迫血行也。芍藥甘草湯加黄芩、丹皮、生地主之。


卷二\臟腑证治

肺部

〔補肺猛將〕黄、人參〔次將〕黨參、沙參、百合、燕窝、阿胶、怀山藥、诃子、麥冬、冰糖 〔瀉肺猛將〕葶苈、麻黄、白芥子、桔梗、升麻、膽星〔次將〕蘇子、牛蒡、杏仁、前胡、 紫菀、桑白皮、僵蚕、竹茹、贝母 〔凉肺猛將〕石膏、黄芩、竹沥、马兜铃、山慈菇〔次將〕洋參、元參、山栀、花粉、 天冬、地骨皮、知母、麥冬、薄荷、海石 〔温肺猛將〕麻黄、天南星、北五味〔次將〕蘇梗、款冬花、製牛夏、生薑、烟


卷二\臟腑证治

肺部

桔梗前胡湯治肺氣闭塞悶咳。 桔梗(一錢)前胡蘇子赤芍桑白皮(蜜炙)陳皮(各一錢五分)杏仁(三錢)姜汁炒竹茹(一錢)生 甘草(五分) 加味甘桔湯治肺郁哮喘等症。 甘草(五分)桔梗川贝百部白前橘紅旋复花茯苓(各一錢五分) 贝母栝蒌散治肺熱液干。 贝母(二錢)栝蒌仁(一錢五分)膽星黑山栀(各五分)黄芩橘紅炒黄連(各一錢)甘草(五分) 知柏八味丸滋水降火。 知母黄柏(各一錢五分)大熟地(四錢)萸肉山藥茯苓(各一錢五分)丹皮澤瀉(各一錢) 紫菀散潤肺止嗽。并治肺痿。 人參(五分)紫菀知母川贝桔梗茯苓阿胶(各一錢)五味子炙草(各三分) 人參燕窝百合湯潤肺清金。 人參(一錢如無力以洋參沙參二三錢代之)燕窝(三錢)百合(五錢) 共炖爛食之。 推氣散治右胁氣痛。 枳壳郁金(各一錢)桂心炙草(各五分)桔梗陳皮(各八分)生薑(二片) 大棗(二枚) 桔梗湯治肺痈。 桔梗白芨橘紅炒甜葶苈(各八分)甘草贝母(各一錢五分)苡仁金銀花(各五錢) 瀉白散治肺熱。 蜜炙桑白皮(二錢)地骨皮(三錢) 茜根湯治衄血神烦。 茜根黄芩阿胶侧柏叶生地(各二錢)甘草(一錢) 犀角地黄湯治血熱妄行及疹。 犀角尖(镑先煎)丹皮麥冬白芍(各一錢五分)生地(四錢) 黄芩知母湯治火嗽烦熱。 黄芩知母桑白皮杏仁天花粉山栀川贝桔梗生甘草(各一錢) 黄芩清肺飲治肺熱。小便不利。 栀子(二錢)黄芩(一錢) 香蘇散止嗽散香薷飲神术散八珍湯治疫清凉散五味异功散生地黄 湯月华丸六味地黄湯消暑丸五皮飲麻黄湯六君子湯四生丸白虎 湯(以上諸方俱見)歸脾湯清膈煎(二方見心部)二陳湯五痿湯芍藥甘草湯 (三方見肝部)


卷二\臟腑证治

腎部

(足少陰屬臟) 腎者。天一之水。先天之本也。位北方故黑。其體常虛。處腰左右。介其中者。有命门火蒸化谷 食。名曰真陽。腎水充足。自多诞育。享大壽。凡夙夜宣劳。耄而不倦者。皆腎氣之固也。好色之 流。先竭腎水。丧其本矣。瞳神下颏兩腰。皆其部位。望氣者觇之。腎無表症。皆屬於裏。 腎之虛。脈左右尺常細软。其症爲頭痛。爲耳鸣。爲耳聋。爲盗汗。爲夜熱。爲健忘。爲咳嗽。爲喘。 爲吐血。爲腰痛。爲腿酸足软。爲目视無光。爲大便结。爲小便不禁。爲戴陽。爲久痢久疟。 頭痛者。血不能充髓海也。六味地黄丸主之。耳鸣者。血虛火旺也。六味地黄丸加牛膝、知母主之。 耳聋者。虛闭也。六味地黄丸加枸杞、人參、石菖蒲、遠志主之。盗汗者。虛熱也。生地黄煎、八珍湯加黄 、北五味并主之。夜熱者。虛火也。四物湯加丹皮、地骨、青蒿主之。健忘者。心腎不交也。歸脾湯、十 補丸主之。咳嗽者。虛火铄金也。六味地黄丸加白蜜、胡桃主之。喘者。水虧火炎也。知柏八味丸主 之。吐血者。血虛血熱也。生地黄湯主之。腰痛者。水不足也。六味地黄丸加杜仲、川续斷主之。腿 酸足软者。血不营筋也。十全大補湯主之。目视無光者。水不足也。六味地黄丸主之。大便结者。血 虛液枯也。六味地黄丸加白蜜、胡桃主之。小便不禁者。腎氣不约也。十補湯主之。戴陽者。陰火上 亢。陰躁似陽躁也。金匮腎氣丸主之。久痢久疟者。脾腎皆虛也。王母桃主之。 腎無實症。 腎之寒。腎之虛也。脈左右尺必遲沉。其症爲命门火衰。爲不欲食。爲鸡鸣泄瀉。爲天柱骨倒。 爲蜷臥厥冷。爲奔豚。 命门火衰者。虛象百出。左歸飲、右歸飲主之。不欲飲食者。火力微也。八味地黄丸主之。鸡鸣泄瀉 者。腎虛也。加味七神丸主之。天柱骨倒者。督脈空也。右歸飲主之。蜷臥厥冷者。火衰也。右歸飲、理 中湯并主之。奔豚者。腎氣上冲也。奔豚丸主之。 腎之熱。水將涸也。傷寒门有之。而杂症罕見。左尺右尺必沉數。或浮而空。舌黑無液。其症爲 口燥咽干。爲目不明。爲小便不利。爲小便濁。爲小便出血。爲大便秘。 口燥咽干者。水涸也。大承氣湯主之。目不明者。目無血養也。知柏八味丸主之。小便不利者。水少 也。滋腎丸主之。小便濁者。溼熱结於下焦也。萆釐清飲主之。小便出血者。腎水熱也。生地黄湯 主之。大便秘者。液涸也。大承氣湯主之。


卷二\臟腑证治

腎部

〔補腎猛將〕熟地、枸杞、淫羊藿、北五味〔次將〕生地、巴戟天、首乌、杜仲、龟板、女贞、 豆皮、海參 〔瀉腎猛將〕猪苓〔次將〕澤瀉、知母、赤苓、苡仁 〔凉腎猛將〕朴硝、元明粉、苦參〔次將〕生地、丹皮、知母、滑石 〔温腎猛將〕破故纸、鹿茸、鹿角胶〔次將〕山茱萸、菟丝子、大茴香、艾叶


卷二\臟腑证治

腎部

生地黄煎治陰火盗汗。 生地当歸炙黄麻黄根浮小麥炙草黄連黄芩黄柏(各一錢) 水煎服。 王母桃培補脾腎。 炒冬白术大熟地(各二兩)何首乌炒巴戟枸杞子(各一兩) 共爲細末。煉蜜爲丸。如圆眼大。每用三四丸。饥時服。 左歸飲壮水之劑。 熟地(五錢)山藥枸杞(各二錢)茯苓(一錢五分)山茱萸炙草(各一錢) 右歸飲補命门真火不足。 熟地(五錢)山藥枸杞杜仲(各二錢)山茱萸 肉桂製附子炙甘草(各一錢) 八味地黄丸治命门火衰。 製附子肉桂(各一錢)大熟地(四錢)山藥萸肉茯苓(各一錢五分)丹皮 澤瀉(各一錢) 加味七神丸治腎虛鸡鸣泄瀉。 肉豆蔻吴茱萸广木香(各一兩)蒸茯苓補骨脂(盐酒炒) 车前子(蒸各二兩)土炒白术(四兩) 大棗煎湯爲丸。每服三錢。 滋腎丸治下焦血熱。用此滋陰化氣。 黄柏知母(各二兩)肉桂(一錢) 煉蜜爲小丸。 六味地黄湯八珍湯四物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生地黄湯金匮腎氣丸理中湯 大承氣湯(以上諸方俱見)十補丸萆釐清飲(二方見心部)奔豚丸(見肝部) 知柏八味丸(見肺部)


卷二\臟腑证治

胃部

(足陽明屬腑) 胃屬中土。司受化谷食。經云。得谷者昌。失谷則亡。其能受與否。生死係焉。其性與脾同。而畏 木侮。舌之中及牙床并环唇口而交人中。皆其分野。色現黄。 胃爲陽明。有經有腑。故有表症。右關脈必浮。傷寒邪入陽明經。其症爲目痛鼻干唇焦。嗽水 不欲咽。若他表症。爲面浮肿而痛。爲疹。 目痛鼻干唇焦者。邪熱作火也。葛根湯主之。面浮肿而痛者。風也。葛根湯主之。疹者。邪熱所化 也。葛根湯加牛蒡子主之。 胃之虛。其唇必白。脈右關必软弱。其症爲吐。爲噎膈。爲不能食。爲胃脘痛。爲停滞。爲溼肿。爲 痰。爲嘈杂。 吐者。土虛木侮也。香砂六君子湯加柴胡主之。噎膈者。胃脘干槁也。上脘槁。能飲水而食難進。下脘 槁。食可入而久复出。启膈散主之。佐以四君子湯。有郁則逍遥散。不能食者。胃氣虛而難受也。六君 子湯主之。胃脘痛者。心悸怔忡喜按。歸脾湯或四君子加柴胡、木香。停滞者。土虛不化也。枳术丸 主之。溼肿者。土不胜溼也。香砂六君子湯主之。痰者。土衰溼化也。六君子湯主之。嘈杂者。躁扰 不寧。得食暂已。氣促食少。中虛挾痰也。五味异功散主之。 胃之實。脈右關必洪。按胸則痛。其症爲结胸。爲痞氣。爲食积。爲痰飲。爲水肿。爲胸脹悶。爲胸 脹痛。爲胸痛呕脓。爲不得臥。爲便闭谵語发狂。 结胸者。傷寒下早。邪熱结聚也。大小陷胸湯主之。痞氣者。脾之积。在胃脘。腹大如盘。和中丸加浓朴 主之。食积者。脹痛拒按也。保和丸主之。痰飲者。咳則痛。轉侧有聲。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外台茯 苓飲尤效。水肿者。先肿後喘。或肿而不喘。胃經蓄水也。五皮飲主之。甚則金匮腎氣丸。胸脹悶者。 积滞也。保和丸主之。胸脹痛者。蓄血也。澤兰湯主之。胸痛呕脓者。胃脘痈也。不必治而自愈。不 得臥者。胃不和則臥不安也。二陳湯加砂仁主之。便闭谵語发狂者。胃有燥矢也。大承氣湯主之。 胃之寒。唇舌必白。脈右關必沉遲。其症爲胃脘痛。爲呕吐。爲霍亂。爲吞酸嗳腐。 胃脘痛者。肢冷氣冷。綿綿不休。姜附湯加肉桂主之。如吐蛔。加川椒、乌梅、川連、焦术、川楝。呕吐者。食 入复出也。平胃散加煨姜、砂仁主之。霍亂者。寒溼傷胃也。和胃飲主之。吞酸嗳腐者。寒不消食也。 香砂二陳湯主之。 胃之熱。唇舌紅口臭。脈右關必洪數。其症爲三消。爲嘈杂。爲吐血。爲齿痛。爲黄胖面肿。爲自 汗。爲舌黑燥渴。爲疹。爲便闭。爲呃逆。爲頭痛。 三消者。燥熱结聚也。口渴消水爲上消。二冬湯主之。消谷易饥爲中消。生地八物湯主之。口渴小便如 膏爲下消。六味地黄湯加生脈散主之。嘈杂者。烦扰不寧。口燥唇焦。痰火爲患也。二陳湯加山栀、黄 連主之。吐血者。胃火迫血妄行也。白虎湯主之。齿痛者。陽明有余。少陰不足也。玉女煎主之。黄 胖面肿者。溼熱也。和中丸主之。自汗者。熱而蒸溽也。抽薪飲主之。舌黑燥渴者。胃火炽甚也。白虎 湯主之。发疹者。火郁而化也。初用葛根湯加牛蒡子以散之。次用犀角大青湯加石膏。或三黄解 毒湯。甚則白虎湯、調胃承氣湯。呃逆不止者。胃火上冲也。安胃飲主之。頭痛者。頭筋扛起。胃火上 冲也。加味升麻湯主之。


卷二\臟腑证治

胃部

〔補胃猛將〕白术、黄、大棗〔次將〕扁豆、山藥、炙甘草、桂圆、紅棗 〔瀉胃猛將〕石菖蒲、枳實、雷丸、白芥子、莱菔子、神曲〔次將〕蘇梗、枳壳、蔓荆子、麥芽 〔凉胃猛將〕石膏、犀角〔次將〕花粉、葛根、香薷、石斛、萆、知母、芦根、竹叶 〔温胃猛將〕乾薑、高良姜、益智仁、肉豆蔻、草果、丁香、木香、胡椒、辛夷〔次將〕藿香、砂 仁、白蔻仁、半夏、乌藥、煨姜、浓朴、川椒


卷二\臟腑证治

胃部

枳术丸除脹消食。 炒枳實(一兩)炒白术(二兩) 大陷胸湯服小陷胸湯不效。以此治之。 大黄(六錢)芒硝(四錢)甘遂(二分五釐研冲) 小陷胸湯治结胸少腹满痛。手不可近。 半夏(二錢)黄連(一錢五分)栝蒌仁(大者一个杵) 和胃飲治霍亂。 浓朴陳皮(各二錢)乾薑(一錢)炙草(六分) 二冬湯治上消。 天冬(二錢)麥冬(三錢)花粉黄芩知母(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 生地八物湯治中消。 生地麥冬(各三錢)山藥知母丹皮(各一錢五分)黄芩黄連黄柏(各一錢)荷叶(二錢) 水煎服 玉女煎治陽明有余。少陰不足。 熟地(四錢)石膏麥冬(各三錢)知母牛膝(盐水炒各一錢五分) 抽薪飲治一切火盛。 黄芩石斛木通栀子黄柏(各二錢)枳壳澤瀉(各一錢五分)甘草(三分) 犀角大青湯治胃火发。大渴大熱。或咽痛不利。 犀角尖大青元參甘草升麻黄芩黄連黄柏人中黄黑山栀(各一錢五分) 或加石膏一兩同煎 三黄解毒湯治火毒内盛。 黄連(二錢)黄芩黄柏黑山栀(各一錢五分) 安胃飲治胃火呃逆。 石斛麥芽(各三錢)黄芩澤瀉山楂(各二錢)陳皮木通(各一錢) 知味升麻湯治胃火上冲。頭痛甚炽。 升麻葛根赤芍甘草(各一錢)石膏(三錢)薄荷(五分)加灯心二十寸 外台茯苓飲 即异功散加枳實二錢。生薑三片。用真人參。 葛根湯香砂六君子湯四君子湯逍遥散异功散六君子湯和中丸小半 夏加茯苓湯五皮飲金匮腎氣丸澤兰湯六味地黄丸大承氣湯平胃散 白虎湯調胃承氣湯(以上方見)歸脾湯姜附湯(二方見心部)二陳湯(方見 肝部)保和丸香砂二陳湯(二方見脾部)


卷二\臟腑证治

膀胱部

(足太陽屬腑)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然腎氣足則化。腎氣不足則不化。入氣不化。則 水歸大腸而爲泄瀉。出氣不化。則闭塞下焦而爲癃肿。小便之利。膀胱主之。實腎氣主之也。 傷寒傳經之邪。每自膀胱入。一見太陽頭痛等症。即宜发散。不使邪氣入爲諸經害。則膀胱 爲第一關隘矣。 膀胱爲太陽腑。有表症。左尺脈必浮。其症爲頭痛。爲项脊强。爲身痛。四肢拘急。爲發熱。爲惡 寒無汗。爲喘嗽。 頭痛者。頭脑痛而連项脊也。加味香蘇散主之。甚者加羌活、葱白。项脊强者。太陽經所過之地也。香 蘇散主之。身痛四肢拘急者。風傷卫。寒傷营。寒主收引也。桂枝湯主之。發熱者。腠理闭塞也。香蘇 散主之。惡寒無汗者。寒乘表也。麻黄湯主之。喘嗽者。寒邪客於皮毛。肺氣不得升降也。麻黄湯主 之。輕者。止嗽散。 膀胱之虛。腎氣不化也。脈左尺必細沉。其症爲小便不禁。爲劳淋。爲老淋。 小便不禁者。氣虛不能统摄也。十補湯主之。劳淋者。劳力辛苦。氣虛不化也。補中益氣湯主之。老 淋者。老人思色。精不出而内败。大小便牵痛如淋。宜萆釐清飲。去黄柏。加菟丝、遠志以去其精。再服 六味地黄丸。 膀胱之實。脈左尺必洪大。其症爲氣淋。爲血淋。爲關格。爲膀胱氣。 氣淋者。氣滞。水道阻塞。脐下脹痛也。假蘇散主之。血淋者。蓄瘀茎中。割痛難忍也。生地四物湯加紅 花、桃仁、花蕊石主之。關格者。溺闭而吐逆也。假蘇散主之。膀胱氣者。一名胞痹。氣结膀胱少腹。熱 澀於小便也。橘核丸主之。 膀胱之寒。左尺必沉遲。其症爲冷淋。 冷淋者。寒氣坚闭水道。肢冷喜熱也。金匮腎氣丸主之。 膀胱之熱。左尺必數。其症爲小便不通。爲膏淋。爲石淋。爲便脓血。爲发狂。 小便不通者。渴則熱在上焦。四苓散加山栀、黄芩。不渴則熱在下焦。滋腎丸主之。膏淋者。滴液如膏 也。萆釐清飲主之。石淋者。下如沙石也。益元散加琥珀主之。便脓血者。心氣移熱於膀胱也。阿 胶散主之。发狂者。傷寒熱结膀胱。下焦蓄血。少腹硬满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卷二\臟腑证治

膀胱部

補膀胱藥。即補腎之藥。腎氣化則小便自行。 〔瀉膀胱猛將〕羌活、麻黄、防己、木通、葶苈、猪苓〔次將〕獨活、防風、蒲黄、 川楝子、前胡、本、澤瀉、葱 〔凉膀胱猛將〕甘遂、龙膽草〔次將〕车前子、茵陳、海金沙、川黄柏 〔温膀胱猛將〕吴茱萸〔次將〕乌藥、茴香


卷二\臟腑证治

膀胱部

假蘇散治氣淋。 荆芥陳皮香附炒麥芽瞿麥木通赤苓(各二錢) 生地四物湯治血淋。 生地(三錢)歸身赤芍(各一錢五分)川芎(一錢) 香蘇散桂枝湯麻黄湯止嗽散益元散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黄丸金匮腎 氣丸調胃承氣湯(以上諸方俱見)十補丸萆釐清飲阿胶散(三方見心部)橘核丸(見肝部) 四苓散(見脾部)滋腎丸(見腎部)


卷二\臟腑证治

膽部

(足少陽屬腑) 膽者。清虛之府。居半表半裏之交。與肝爲表裏。氣血足則膽氣壮。氣血虛則膽氣怯。膽受邪 即陰陽交战。而寒熱往來。故疟症之來不一。而總不离乎少陽也。然其担事之力。犹中正之 官。不偏不倚。决斷出焉。 膽有表症。左關脈必浮而弦。其症爲頭汗。爲寒熱往來。 頭汗者。寒邪將化火也。小柴胡湯加丹皮主之。寒熱往來者。陰陽相争也。小柴胡湯主之。 膽之虛。左關脈必細软。其症爲驚悸。爲太息。 驚悸者。心血不足以壮之也。安神定志丸主之。太息者。氣虛也。四君子湯主之。 膽之實。左關脈必洪。其症爲胸满。爲胁痛。爲耳聋。 胸满者。邪氣结聚也。小柴胡湯加枳壳、桔梗主之。胁痛者。邪入膽經。布之胁下也。小柴胡湯加山栀、 枳壳主之。耳聋者。氣火上冲而闭也。逍遥散加蔓荆、石菖蒲、香附主之。或小柴胡湯。 膽之寒。脈左關必遲。其症爲精滑。爲呕吐。爲舌苔滑。 精滑者。肢肿食少。心虛烦悶。坐臥不安。温膽湯主之。呕吐者。邪正相争也。小柴胡湯加藿香湯主之。 舌苔滑者。邪未化火也。二陳湯主之。 膽之熱。脈左關必弦數。其症爲口苦。爲呕吐。爲盗汗。爲目眩。 口苦者。熱在膽。膽汁泄也。小柴胡湯主之。呕吐者。膽移熱於胃也。小柴胡湯加姜炒竹茹主之。盗 汗者。熱开腠理也。小柴胡湯加丹皮主之。目眩者。膽附於肝。肝竅在目。熱故眩也。小柴胡湯加山栀 主之。


卷二\臟腑证治

膽部

〔補膽猛將〕乌梅〔次將〕棗仁 〔瀉膽猛將〕桔梗、青皮〔次將〕柴胡、香附、秦艽、川芎 〔凉膽猛將〕龙膽草〔次將〕青蒿、槐實 〔温膽猛將〕肉桂、細辛〔次將〕山茱萸


卷二\臟腑证治

膽部

温膽湯治膽氣虛寒。梦遗精滑等症。 製半夏(一錢五分)枳實(八分)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熟地 炒棗仁(各三錢)遠志(一錢)五味子(一錢)甘草(炙五分)生薑(三片)棗(一枚) 小柴胡湯四君子湯逍遥散(以上三方俱見)安神定志丸(見心部)二陳湯(見肝部)


卷二\臟腑证治

大腸部

(手陽明屬腑) 大腸者。腎陰之竅。傳道之官。受事於脾胃。而與肺金相表裏。故肺氣虛則腸若坠。而氣爲之 陷。腸液少則肺亦燥而鼻爲之干。其呼吸甚密迩也。然腸口上接小腸。下通谷道。爲諸臟泄 氣之门。启闭一失職。而諸臟困矣。大腸無表症。皆屬於裏。 大腸虛者。氣虛也。脈右尺必沉弱。其症爲久痢。爲脱肛。 久痢者。氣血不足也。歸脾湯、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加乌梅均可。脱肛者。氣虛下陷也。 補中益氣湯加荷叶主之。 大腸實者。胃實移熱也。脈右尺必洪實。其症爲便闭。爲臟毒。爲燥渴谵語发狂。爲腸痈。 便闭者。實火闭也。小承氣湯主之。臟毒者。腸胃不清。下如鱼腸。如豆汁也。芍藥甘草湯主之。燥渴 谵語发狂者。燥屎不出也。小承氣湯主之。腸痈者。当脐而痛。溺數如淋。千金牡丹皮散主之。 大腸寒者。积冷也。脈右尺必沉遲。其症爲久痢。爲便血。 久痢者。腹綿綿痛。寒积在腸也。鸦膽子包粉团吞之。便血者。肢冷喜熱。寒在腸也。附子理中 湯加歸、芍主之。 大腸熱者。肺經移熱居多。脈右尺必數。其症爲便血。爲腸風。爲脱肛。 便血者。口燥唇焦。熱在腸也。芍藥甘草湯加黄芩、丹皮、生地。腸風者。臟腑有熱。風邪乘之。 故下血而腹不痛。清魂散主之。脱肛者。腸有火則脱出難收。肿而痛也。三黄解毒湯加知母、荷叶主之。


卷二\臟腑证治

大腸部

〔補大腸猛將〕淫羊藿、罂粟壳〔次將〕诃子肉、百合 〔瀉大腸猛將〕大黄、桃仁、雷丸、麻仁、升麻、紫草〔次將〕秦艽、旋复花、郁李仁、 杏仁、大腹皮、白芷、梨汁 〔凉大腸猛將〕黄芩、黄柏〔次將〕地榆、槐實、知母、連翘 〔温大腸猛將〕胡椒、破故纸、枸杞〔次將〕当歸


卷二\臟腑证治

大腸部

千金牡丹皮散治腸痈。 丹皮苡仁(各五錢)栝蒌仁(一錢五分)桃仁(十二粒研) 水煎服。如大便闭。加大黄錢半。当歸三錢。 鸦膽子方治久痢。寒积在腸。 用鸦膽子一个蒸透。將米粉包作团子蒸熟。以开水囫囵吞下。空心服。 清魂散治腸風下鮮血。而腹不痛者。 荆芥(炒黑三錢)当歸(五錢) 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附子理中湯小承氣湯(以上諸方俱見)歸脾湯(見心 部)芍藥甘草湯(見肝部)三黄解毒湯(見胃部)


卷二\臟腑证治

小腸部

(手太陽屬腑)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上口即胃下口。水谷由此而入。其下口即大腸上口。此處泌 别清濁。俾水液注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腸。是腑中之有鉴别者。故與心相表裏。脈附於膀胱 而在左尺。小腸無表症。皆屬於裏。 小腸虛。左尺脈必細软。其症爲溺赤短。爲腰痛。 溺赤短者。水不胜火也。生地黄湯主之。腰痛者。水不足也。六味地黄丸主之。 小腸實。左尺脈必洪弦。其症爲小腸氣。爲交腸。 小腸氣者。氣滞下焦。脐下轉痛。失氣則快也。橘核丸主之。交腸者。陰陽拂逆。大小 腸交也。五苓散主之。 小腸寒。左尺脈必遲。其症爲咳嗽失氣。 咳嗽失氣者。小腸嗽也。止嗽散加芍藥主之。 小腸熱。左尺脈必數。其症爲溺澀溺短。 溺澀溺短者。溼熱壅滞也。導赤散主之。


卷二\臟腑证治

小腸部

〔補小腸猛將〕生地 〔瀉小腸猛將〕木通〔次將〕瞿麥、海金沙、川楝子、苡仁、赤芍、赤茯苓、灯草


卷二\臟腑证治

小腸部

生地黄湯六味地黄丸五苓散止嗽散(俱見)導赤散(見心部)橘核丸(見肝部)


卷二\臟腑证治

三焦部

(手少陽屬腑) 三焦者。人生三元之氣。臟腑空處是也。上焦心肺居之。中焦脾胃居之。下焦肝腎膀胱大小 腸居之。其氣總領臟腑营卫經絡。内外左右上下之氣。三焦通則竟體調和。斯其職已。 三焦之病。屬於臟腑。并無另立病名。


卷二\臟腑证治

三焦部

〔補三焦猛將〕淫羊藿、黄 〔瀉三焦猛將〕青皮、木香〔次將〕柴胡、香附 〔温三焦次將〕乌藥、白豆蔻、胡桃 〔凉三焦次將〕山栀、麥冬、黄柏、地骨、青蒿、連翘


卷二\臟腑证治

心包絡部

(手厥陰屬腑) 心包絡者。即膻中。與心相附。居膈上。代君行事。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其見证有手中熱。心中 大熱。面黄目赤。心中动諸端。而要之包絡之病。即心部之病也。言心不必更言包絡矣。


卷三\儿科证治

儿科論治

小儿之病。百倍難於方脈。其疾痛痒不能自言。旁人又不能代言。全恃醫家以意揣之。揣 之不合。殺人易於反掌。即揣得其当。而小儿純陽之體。易虛易實。藥一過分。變幻百端。此非 绝顶聪明。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者。未易胜任也。至於护惜之深。姑息之至。則饱暖失宜。果物 恣食。畏苦废藥。或求速杂投。則又非醫家之咎矣。然揣之之法。不過辨其表裏虛實寒熱。其 法與方脈無异。其症亦與方脈同。方脈中之病。小儿亦無不有也。故不能儿科者。或能治方 脈。不能方脈者。必不能治儿科。


卷三\儿科证治

初生保治

初生三朝。即用三黄湯解其胎毒。服三四日後。每日投金銀花湯。至弥月而止。可保其痘稀。 而少疮疹之患。若遇寒冬之月。或小儿體寒质薄。則专用金銀花湯亦可。弥月間聲直发搐。 撮口脐風。是胎風也。俗名腹裏驚。因其母肝氣素郁。儿禀受之。再浴時斷脐時。或有進風。得 外風則内風动。此症发之太早。泣不出聲。泣而無泪者。皆難治。治法。痰盛者先治痰。火盛者 先清火。或用益黄散治之。视其牙龈有泡。急以綿裹指擦破之。用青黛、冰片。略涂口内爲妙。 至三歲以前。形质微弱。無脈可凭。但察其脈之强弱缓急而已。須更審其食指寅卯辰三關。 男左女右。食指近手第一节爲寅關。次节爲卯關。上节爲辰關。凡儿有病。必有脈纹外現。如 現纹在寅關。不過卯關者易治。連卯關者難治。過辰關者更難治。若一条纹。从寅關直透卯 透辰者必死。其纹青色爲風。紫爲瀉利。青紫爲肝木乘脾。紅則爲熱。合之唇舌面色。亦可得 其大概也。三歲後六七至爲平脈。四五至爲寒。九十至爲困。脈弦急爲氣不和。沉缓爲傷食。 促结爲虛驚。浮爲風。沉細爲寒。脈亂者不治。


卷三\儿科证治

外熱内熱辨

外熱與内熱不同。外熱者。身終日發熱。或拘束肢冷。外有清涕咳嗽。頭痛鼻塞之象。内則脈 浮而不渴。此外解之症也。不可用凉藥。宜荆防散表之。得汗自愈。内熱者。如夜熱潮熱。昼輕 夜重。病最纏綿。或口渴。或腹脹。或盗汗。其症有因傷食停痞。伏燥伏火。陰虛陽虛等异。宜分 别而治。此内解之症也。不可用表藥。傷食者。保和丸加地骨皮消之。停痞者。和中丸加鳖甲、 牡蛎消之。伏燥者。贝母栝蒌散潤之。伏火者。黄芩芍藥湯加山栀、丹皮等清之。陰虛者。蒿皮 四物湯退之。陽虛者。四君子湯養之。此等熱久必傷陰。日漸削瘦。成爲疳痨。慎勿忽视。


卷三\儿科证治

非驚論

方脈中有中寒中暑諸症。時醫混以爲中風。東垣、景岳以非風别之。善矣。儿科有急驚風慢 驚風二症。不惟驚字全無干涉。即風字亦未可混称。乃自有驚風之名。而滥以丸子相投。从 此小儿之遭其劫者。不知萬萬矣。试思驚字何解。凡受吓者謂之驚。吓則神魂失守。心神恍 惚。惕惕悸动。唯心虛者易犯此。在方脈中亦有之。儿科中大驚猝恐一症。即此候也。是真驚 也。故用藥以人參、五味、棗仁、丹參等安神定魂爲主。斷無有攻痰散風而能治驚症者。且風 字亦有二義。在外感則爲風邪。宜用表散。在内病則爲肝風。宜用镇息。今混言之曰風。究竟 外風乎。内風乎。治外風之藥不可以治肝。治肝風之藥不可以解表。甚矣哉其混也。蓋時俗 所謂急驚風者。痰火闭也。小儿受暑熱則生火。乳积則生痰。痰火相搏。則血虛而肝失所養。 肝主筋。筋脈干熱則抽搐。故外作拘挛。面現青色。是肝燥而風内动。非外風也。是痰火闭其 竅。而目窜牙緊发厥。非吓驚也。但利其竅。清其火。降其痰。則神醒矣。此症即不醫亦能自醒。 而漫以驚風名之可乎。世俗所謂慢驚風者。脾虛生風也。小儿或吐或瀉。久則脾虛。肝木乘 之。手足微搐。是内風侮土。非外風也。陽衰神怠。氣息短促。是中氣脱乏。非吓驚也。宜補其脾。 回其陽。則土振而木静矣。此症不補必死。而谬以驚風名之可乎。且急驚爲實火症。慢驚爲 虛寒症。如水火然。治急驚藥不可以治慢。治慢驚藥不可以治急。而世俗竟有以一粒丹丸。 名之曰治急慢驚風。欺人乎。欺天乎。兹特并揭之曰非驚。而分爲痰火闭症。木侮土症。則爲 實爲虛。当各求其病源而治之。而小儿庶不至於枉死。


卷三\儿科证治

痰火闭症

痰火之症。即俗所謂急驚風也。小儿或感風寒。或积乳食。皆能生痰。痰积則化火。或受暑熱 亦生火。失於清解。則火升而痰亦升。痰火上壅。闭其肺竅。則諸竅皆闭。其症目直氣喘。昏悶 不醒。且火甚則肝燥筋急。爲搐搦掣颤反引窜视。而八候生焉。總因痰火郁结。肝風内动而 成。当其拘挛弓仰之時。但以手扶。勿可用力抱緊。傷其筋絡。致成废疾。初起以通關散开其 嚏。得嚏則醒。輕者利火降痰湯。重者清膈煎加石菖蒲、竹茹。或抱龙丸。醒後清熱養血湯。


卷三\儿科证治

木侮土症

木侮土症。即俗所謂慢驚風也。小儿受暑受寒。或傷乳食。皆能作吐作瀉。或吐瀉交作。久則 脾土虛弱。肝木乘之。其瀉漸見青色。面部痿白带青。手足微搐無力。神氣恹恹不振。而慢脾 成矣。初起即宜异功散。吐則加藿香、煨姜。若病已數日。粪見青色。即加木香或肉桂。若手足 皆冷。脈息微細。唇舌痿白。此將脱之症。宜急用附子理中湯。以温中回陽。尚有可救。諸臟之 症皆缓。獨脾病之變甚速。盡有吐瀉一昼夜而即脱者。慎勿缓视也。


卷三\儿科证治

大驚猝恐

大驚猝恐。真驚也。小儿氣血未充。心神怯弱。一遇驚吓。則神魂震怖。舉动失常。夜則跳醒。昼 則驚惕。治宜安神魂。斂心氣。七福飲、秘旨安神丸、安神定志湯皆可。心有蕴熱而驚悸者。七 味安神丸。神定後。氣虛者。四君子湯以補其陽。血虛者。六味地黄丸以補其陰。若妄投以朱 砂镇驚丸子。耗其心血。則愈发愈盛。肝風乘虛而亢。其势不可复製矣。慎之。


卷三\儿科证治

夜啼

夜啼之症有二。一曰脾寒。一曰心熱。若仅胃停乳食。則不能安寐而已。不啼也。脾寒者。温其 脾而啼止。藿香和中湯主之。心熱者。清其心而啼亦止。導赤散加川連主之。或花火膏亦可。 切勿亂投消痰破氣之藥。致損真元。


卷三\儿科证治

吐瀉

小儿吐瀉之症最多。或专吐。或专瀉。或吐瀉交作。其因傷食而吐瀉者。腹必硬。所吐所瀉。必 有酸臭氣。保和丸消之。因伏暑而吐瀉者。小水必不利。必兼烦渴。吐則香薷飲。瀉則四苓散 加益元散。或導赤散加川連清之。因受寒而吐瀉者。唇舌面色必痿白。口不渴。四肢或冷。此 症易成慢脾。始則平胃散、二陳湯加煨姜。以温其中。继則六君子湯。以補其脾。若虛寒甚。則 附子理中湯。不可稍缓。其因伏火而吐瀉者。身必熱。唇舌必赤。清中飲導之。火退後。仍宜四 君子湯。以養其脾。蓋火吐則乳飲不得入。一入即出。寒吐則乳飲受而後出。此其辨也。然吐 瀉久則脾胃必虛。肝木必侮。無論因何而起。凡大吐大瀉之後。即有火亦清。有食亦出。速宜 培補脾陽。勿使氣脱。


卷三\儿科证治

傷暑

小儿性秉純陽。不受火迫。一染邪暑。熱焰沸張。其症肌熱烦躁。口渴唇紅。溺澀。急宜香薷飲 調服益元散以解之。且暑中有溼。溼易傷脾。故每作瀉利。甚者兼吐。治法详吐瀉门。若受暑 風而清涕頭痛者。用香薷飲加秦艽、荆芥主之。若熱动肝風而发搐厥。宜用清熱湯利其暑 熱。而風自息。昏悶者。通關散启其嚏。切勿輕用治驚化痰之品。戕其正氣。變生他症。


卷三\儿科证治

食积痞积虫积痰积水积

諸积皆屬於脾。脾土果旺。則何物不化。至於成积。脾力之弱可知已。然积既已成。势不能不 用藥以消。夫欲消困脾之积。必更傷受困之脾。願治积者。必時時顾念脾土而後可。食积者。 肚腹必硬。膨脹拒按。吞酸嗳腐。不思飲食。保和丸、大和中飲等消之。脾虛者。六君子湯參用。 痞积者。或疟後痰结。或血裹肝氣。伏於胁下。時痛時止。和中丸消之。外贴消痞膏。氣虛者。六 君子湯參用。虫积者。溼熱所化也。虫有九而血鳖最狠。蝤虫最驯。寸白虫上能蚀肺。柳叶虫 下能蚀肝。凡患虫症。則唇内起白点。若虫長一尺。贯胃則危。冲心則死。其人日漸消瘦。虫則 吸血自肥。当以化虫丸下之。腹痛則服花椒湯。虫聞椒則伏也。下後。仍以异功散養脾。痰积 者。飲食所积。脾不能化。則酿而爲痰。其症初起時。兩脈皆弦。腹漸脹大而软。急宜六君子湯 加浓朴、麥芽、莱菔子等以消之。若迁延日久。則痰积愈多。一旦上涌。发爲厥逆。則吐之不能。 下之不得。無藥可治也。水积者。即水肿之症。治法具详。


卷三\儿科证治

疳症

疳者干也。久熱傷陰。津液干涸之症。俗名童子痨。其症總因飲食不节。积滞化火。漸或生痞 生虫。致成骨蒸。内熱销灼其陰。其症腹大青筋。发直毛焦。肌肤枯燥。唇舌絳紅。而疳症成矣。 此症陰血既槁。势已難回。况又有熱未清。积未去乎。善治者。必乘其陰血未槁之時。清其火。 消其积。育其陰。調其脾胃。尚克有濟。初治宜清熱導滞湯。有虫者。唇内起白点。以化虫丸間 服。若陰分既虛。則用理陰和中煎。胃口不开。則并用异功散調其胃。俾得陽生陰長。庶几有 救。大约此症腹软者。雖虛可治。爲其能受補也。腹硬者難治。爲其不可消也。


卷三\儿科证治

盗汗自汗

盗汗爲陰虛。自汗爲陽虛。然亦有秉质如此。終歲習以爲常。此不必治也。若平日并無此症。 又非夏秋暑月。而無端盗汗者。宜四物湯加龙骨、牡蛎、浮小麥、北五味之屬。以養其陰。無端 自汗者。宜四君子湯加北五味、牡蛎。以養其陽。或加玉屏風散亦可。


卷三\儿科证治

咳嗽

小儿咳嗽。半由於風寒。初起以杏蘇煎散之。痰薄者。加半夏、生薑。痰浓者。加川贝、花粉、栝蒌 仁之屬。肺有火邪。則瀉白散。此一定之治法也。若秋冬燥令。肺受火刑。則咳而無痰。甚者咳 血。宜以贝母栝蒌散潤其肺。清肃之氣下行。則咳自止。


卷三\儿科证治

解颅龟胸龟背

解颅者。脑蓋未满。頭颅不合。中陷而四角起。如古錢之形。此先天不足所致。暑月服六味地 黄丸。冬春之月補天大造丸。俟氣虛漸充。則自合矣。龟胸者。肺熱作脹。胸骨高起。須白虎湯 加瀉白散。以凉肺氣。若喘急者。難治也。龟背者。背骨高突如龟。此先天不足。督脈爲病。補天 大造丸加金毛狗脊治之。 此外諸症治法。與方脈同。故不赘叙。


卷三\儿科证治

解颅龟胸龟背

三黄湯 黄芩黄柏川黄連大黄(各一錢) 浓煎。將丝綿作乳頭狀。蘸藥時時令吮。每日五六回。不必盡劑。 益黄散 陳皮(一錢)青皮诃子肉炙草(各五分)丁香(三分) 荆防散 荆芥(一錢)防風蘇梗川芎陳皮(各八分)杏仁(二錢)甘草姜皮(各三分) 保和丸 山楂炭茯苓莱菔子(各一錢五分)神曲半夏陳皮連翘(各一錢) 和中丸 白术(二兩)扁豆茯苓砂仁半夏(各一兩)枳實神曲炒麥芽楂炭香附 丹參(各一兩五錢)陳皮五谷虫(各二兩) 共爲末。每服三錢。 贝母栝蒌散 川贝(二錢)栝蒌仁(一錢五分)山栀黄芩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 熱甚加川連八分痰多加膽星五分 黄芩芍藥湯 黄芩白芍(各二錢)生甘草(一錢) 蒿皮四物湯 生地(三錢)北沙參炙鳖甲(各二錢)歸身白芍青蒿(各一錢)地骨皮 (一錢五分)丹皮(八分)甘草(五分) 四君子湯 人參茯苓(各一錢)白术(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大棗(三枚) 通關散 細辛皂角(各三錢)生半夏(二錢) 共研末。吹入鼻孔取嚏。 利火降痰湯 黄連(八分)連翘(一錢五分)山栀滑石(各二錢)木通黄芩枳實 栝蒌霜车前(各一錢)钩藤(四錢)柴胡(六分)甘草(三分) 清膈煎 製膽星木通(各一錢)白芥子川贝(各二錢)海石(三錢)陳皮(一錢五分) 抱龙丸 膽星(二錢)天竺黄(一錢五分)雄黄辰砂(各一錢)麝香(三分) 共爲末糊丸。灯心湯下。 清熱養血湯 細生地(三錢)丹參(一錢五分)黑山栀青蒿丹皮(各一錢)赤芍(八分) 生甘草(五分) 异功散 即前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 附子理中湯 人參白术(各二錢)附子乾薑炙草(各一錢) 七福飲 人參熟地(各三錢)歸身棗仁(各二錢)白术(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遠志(五分) 秘旨安神丸 人參棗仁茯神半夏(各二錢)歸身白芍橘紅(各一錢五分)北五味 炙草(各五分)生薑(三片) 安神定志丸 茯苓茯神人參龙齿(各一錢)遠志(五分) 七味安神丸 黄連当歸麥冬茯苓甘草(各二錢)朱砂(三錢)冰片(二分) 共研末爲丸。灯心湯下一錢。 六味地黄湯 熟地(四錢)山藥萸肉(各二錢)丹皮澤瀉茯苓(各一錢五分) 藿香和中湯 藿香(八分)浓朴砂仁陳皮炙草(各五分) 生薑(二片)此方加苍术白芷蘇梗川芎香附楂炭麥芽治感寒停食 導赤散 生地(二錢)木通麥冬车前竹叶(各一錢)甘草(三分)加灯心三十寸虛者加人參五分 花火膏 灯花三颗煎湯。 香薷飲 香薷扁豆浓朴(各一錢五分)炙草(五分) 四苓散 白术(一錢)赤苓(三錢)木通猪苓(各一錢)车前澤瀉(各一錢五分) 益元散 滑石粉(六錢)生甘草(一錢) 平胃散加减 藿香浓朴(各一錢五分)苍术(八分)陳皮(一錢) 二陳湯 製半夏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生薑(二片) 六君子湯 即前四君子湯加半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 清中飲 川連(五分)钗石斛生谷芽(各三錢)赤苓车前(各二錢)酒芩 藿香(各八分)加姜汁炒竹茹一錢五分 清熱湯 钩藤(四錢)山栀連翘青蒿(各一錢五分)僵蚕赤芍香薷(各一錢) 滑石(二錢)川連柴胡(各五分) 大和中飲 炒麥芽楂炭(各三錢)枳實砂仁(各六分)陳皮浓朴澤瀉(各一錢) 化虫丸 蕪荑雷丸(各五錢)槟榔本香白术陳皮神曲(各三錢)雄黄(一錢五分) 共爲末糊丸。使君子肉三錢煎湯。送下三錢。 清熱導滞湯 胡黄連(五分)地骨皮楂炭(各二錢)青蒿山栀大腹皮(各一錢五分)炒麥芽(三錢) 槟榔浓朴丹皮生甘草(各一錢)加紅棗五枚 理陰和中煎 生地北沙參生谷芽(各三錢)地骨皮首乌青蒿子炒麥芽豆皮牡蛎 (各二錢)白芍楂炭(各一錢五分)浓朴丹皮(各一錢) 四物湯 熟地(四錢)歸身白芍(各一錢五分)川芎(一錢) 玉屏風散 生黄(二錢)防風(八分) 杏蘇煎 杏仁(二錢)蘇梗前胡赤芍荆芥(各一錢)陳皮(八分)桔梗甘草(各五分) 瀉白散 桑白皮(蜜炙一錢五分)地骨皮(二錢) 白虎湯 生石膏(四錢)知母(一錢五分)粳米(一撮)甘草(五分) 補天大造丸 人參(二兩)黄白术(各三兩)当歸棗仁山藥茯苓(各一兩五錢) 熟地枸杞(各四兩)河车(一具) 用鹿角一斤。龟板八兩熬膏。同爲丸。


卷四

女科证治

天台程钟龄女科一卷。悉从諸大家論說中斟酌盡善而出之。字字毫发無憾。并無近世臨证指南等 纤巧習氣。故根據治每收實功。兹卷大半宗此。以爲女科正范。此外諸症。與方脈同治者。概不赘叙。


卷四\女科证治

妇女证論

妇女之症。不肯對人言。與小儿之不能自言。其難治一也。醫家又未便逐細询間。則更暗中 摸索矣。然大要不离乎中情郁结者近是。蓋妇女陰啬之性。識見拘墟。一有逆意。即牢结胸 中。又不能散悶於外。則郁久而成病矣。主治之法。審無外感内傷别症。唯有養血疏肝四字。 用四物湯、逍遥散之類。可以得其八九。其一切杂症。與方脈同治。兹不赘叙。若胎前产後。此 生死交關處。详叙於後。慎勿忽諸。


卷四\女科证治

室女

室女天癸未至。有病从幼科論。天癸既行。則與妇人同治矣。然其神完氣足。經水应無愆期。 其有時經闭者。若非血海干枯。必其經脈逆轉。血枯則内熱咳嗽。漸成怯症。經逆則爲吐爲 衄。血必妄行。皆非輕候也。須速治之。如或經水适來。偶阻溺竅。則小便不通。腹脹欲死。急宜 通其經而便自利。用調經飲。


卷四\女科证治

月經

經者常也。月行有常度。經水有常期。其愆乎常者。皆病也。方書以趱前爲熱。退後爲寒。此說 亦難盡信。要之。察其色總以紅爲正。其變爲紫黑者。熱也。黄如米泔者。溼也。淺淡紅白者。虛 也。或成块而紫黑。色黯者。寒凝也。成块而紫黑。色明者。熱结也。將行而腹痛拒按者。氣滞血 凝也。既行而腹痛喜按者。氣虛血少也。經前發熱者。爲血熱。經後發熱者。爲血虛。腹脹者。爲 氣滞。腹痛者。爲血滞。泄瀉者。是脾虛。溏瀉者。是寒溼。凡逆行上溢而吐衄。錯行下流而暴崩。 皆屬血熱妄行。而亦有絡脈傷損。瘀积肝旺所致。若經水過多者。色淡爲虛。色深爲熱。或兼 赤白带而下者。臭者爲溼熱。腥者爲寒溼。 血枯與經逆者。并用益母胜金丹加牛膝主之。經阻溺竅者。調經飲并澤兰湯主之。經水紫黑者。 生地四物湯加丹參、丹皮、益母草。淡紅者。八珍湯主之。黄如米泔者。六君子湯加苡仁、扁豆。寒 凝成块者。四物湯加桂心、牛膝。熱结成块者。生地四物湯加丹參、丹皮、益母草。氣血凝滞而作痛 脹者。調經飲或四物湯加延胡、香附、木香。氣虛血少。而或痛或熱者。四物湯加人參、白术。泄瀉溏 利者。六君子湯主之。血熱而上下妄行者。四物湯加丹皮、阿胶、黄芩、黑山栀。絡脈傷而妄行者。或 喜怒。或過劳。八珍湯主之。瘀血积則血不歸經。獨圣丸主之。肝火旺不能藏血者。逍遥散主之。 其兼赤白带者。五苓散加减治之。


卷四\女科证治

肝氣

肝氣者。妇女之本病。妇女以血爲主。血足則盈而木氣盛。血虧則熱而木氣亢。木盛木亢。皆 易生怒。故肝氣唯妇女爲易动焉。然怒氣泄則肝血必大傷。怒氣郁則肝血又暗損。怒者。血 之贼也。其结氣在本位者。爲左胁痛。移邪於肺者。右胁亦痛。氣上逆者。頭痛目痛。胃脘痛。氣 旁散而下注者。手足筋脈拘挛。腹痛小腹痛。瘰乳岩。陰肿陰痒陰挺諸症。其變病也不一。 随症而治之。 左胁痛。肝氣不和。柴胡疏肝散。若七情郁结。用逍遥散、解恨煎。右胁痛。用推氣散。如肝燥而皮泡脹 痛者。栝蒌散。頭痛者。痛或連眉棱骨眼眶。逍遥散主之。目痛者。蒺藜湯加柴胡、山栀。胃脘痛者。 沉香降氣散、柴胡疏肝散并主之。手足筋脈拘挛者。肝氣熱也。五痿湯加黄芩、丹皮。腹痛者。木乘 土也。芍藥甘草湯主之。小腹痛者。疝瘕之氣。橘核丸主之。 瘰者。血燥有火也。消瘰丸散之。兼服逍遥散。乳岩者。逍遥散、歸脾湯二方間服。陰肿陰痒陰挺 諸症。逍遥散主之。甚則龙膽瀉肝湯。


卷四\女科证治

带下

带症有青黄赤白黑之分。亦不必分屬五臟。總之不外乎脾虛有溼而已。用五味异功散加 扁豆、苡仁、山藥、澤瀉等。無不愈者。倘挾五色。則加本臟藥一二味亦可。若有熱。加黄柏、莲心 爲得。 青色屬肝。异功散加柴胡、山栀。黄色屬脾。加石斛、荷叶、陳米。赤色屬心。加丹參、当歸。白色屬肺。 倍加苡仁。黑色屬腎。加杜仲、续斷。


卷四\女科证治

嗣孕

求嗣之法别無他术。只有實心待人。广行善事而已。男子葆精。女子調經。诗曰。妇人和平。則 乐有子。男女有病。或氣血不足。随症調理。無不得子者。至有孕之脈。左寸心脈动甚。爲孕子 之兆。心主血。心脈旺則血旺。故知有子。若兩尺脈旺。與兩寸迥别。亦爲有子。若流利雀啄。亦 爲孕脈。蓋經脈闭塞不行。故脈疾而歇至。此數月之胎也。或謂兩寸皆浮大。主生二男。兩手 皆沉實。主生二女。若經斷三月。以川芎末煎艾湯。空心服之。腹内微动者。即胎也。 葆精之道。首宜寡欲。次宜服藥。 真水虛而左尺無力者。六味丸合五子丸。或左歸丸。真火衰而右尺無力者。八味丸合五子丸。或右 歸丸。兩尺俱無力者。十補丸合五子丸。精薄不凝者。六味丸合五子丸。加鱼鳔、鹿角胶之屬。氣 虛不能射遠者。赞育丹主之。 調經之法。見於月經篇。 血熱者。益母胜金丹加生地、丹皮。血寒者。益母胜金丹加肉桂。氣滞腹痛者。四物湯加延胡、香附、 木香。或調經飲。氣虛者。四物湯加人參、白术、黄。氣血并虛者。毓麟珠主之。


卷四\女科证治

胎前諸症

妊娠之月。宜节欲食淡。勿過劳。亦勿過佚。日常走动。以活其胎。屏绝嗔怒。以静其性。自然易 生易育。儿亦聪明多壽矣。然儿在腹中。爲時又久。一切皆能致病。备舉其症。以示治法。 惡阻者。濁氣闭塞中脘。停痰眩晕。呕吐满悶。宜二陳湯加枳壳主之。脾虛者。六君子 湯加蘇梗、砂仁、香附。 胎动不安者。起居不慎也。安胎飲主之。 胎漏者。經水忽下。血沥盡則胎不保。四物湯加防風、黄芩主之。如血虛。加茯苓、阿胶、 艾叶。氣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 子悬者。胎上逼也。紫蘇飲加减主之。更有氣逆而厥晕者。名曰子眩。其症甚危。亦用前藥。 如脾虛挾痰者。六君子湯。 胎不長者。产母宿疾所致。五味异功散。或八珍湯主之。 子烦者。烦心悶亂也。四六兩月居多。火盛而烦。淡竹叶湯。若氣滞而悶。宜二陳湯加白术、 黄芩、蘇梗、枳壳。 子痫者。血虛受風。忽然口噤反張。其症最暴。受風者。羚羊角散定之。若怒动肝火者。佐以逍遥散。胎氣 上逆者。佐以紫蘇飲。 子鸣者。小儿口中脱出胞乳。腹内哭聲也。須曲腰就地。如拾物狀。一二刻。疙瘩仍入儿口。即止。用四物 湯加白术、茯苓。以安胎氣。 子喑者。腎脈係舌本。爲胎氣壅闭。故不能言。不須服藥。分娩後自能言矣。 小便不通者。小腸有熱也。四物湯加黄芩澤瀉主之。然有胞胎坠压。胞係撩亂。点滴不通者。名曰轉胞。 其祸最速。茯苓升麻湯主之。或服補中益氣湯。随服而探吐之。 胎水肿满者。名曰子肿。由胞胎壅遏。水飲不流所致。五皮飲加白术、茯苓主之。脾虛不能 製水者。六君子湯。 乳自出者。名曰乳泣。生子多不育。八珍湯補之。 熱病損胎者。病熱而胎損腹中也。古方用黑神散下之。或平胃散加朴硝五錢下之。更稳。产母面赤舌 青。其子已損。若面青舌赤。母亦難全。慎哉。 小产者。未足月而欲生。總因劳傷所致。急用安胎飲以安之。既产而腹痛拒按者。瘀血也。 当歸澤兰湯主之。 小产後血不止。或烦渴面赤。脈虛微者。氣血大虛也。八珍湯加炮姜補之。若腹痛呕瀉。脾胃虛也。 香砂六君子湯加姜、桂。


卷四\女科证治

臨产將护法

臨产之月。一宜善養。勿呆坐。勿多睡。勿饱食。常食糜粥。以解饥渴。天熱則择凉處。天寒則择 暖室。二宜选稳。須预请老练稳婆。备办需用之物。臨产時但用老妇二人撑扶。不许多人喧 闹。三宜服藥。怀孕八月。宜服保产無忧湯二三劑。臨产時再服此劑。撑开道路。則儿易生。如 或連日不产。用力太早。宜服加味八珍湯。以助其力。人生人係天生人。有自然之造化。不假 人力强爲。其有調护失宜而爲逆产者。則命在呼吸。备列方法。以保兩全。 冻产者。天寒氣血凝滞。難以速生。須暖其室。浓其衣服。 熱产者。暑月過熱。恐頭目昏眩。而生血晕。宜就凉處。若水阁風雨。更宜谨避。 横生者。儿方轉身。用力太急也。产母宜安然仰睡。令老练稳婆先推儿身顺直。以中指探儿肩。不令脐 带扳羁。然後用脱花煎催之。产母努力。儿即顺生。 倒产者。儿未轉身。努力太早。手脚先出也。令稳婆輕手推入。若良久不生。稳婆手入产户。就一邊拨轉 儿頭。服脱花煎。 偏产者。儿已轉身。母努力太急。逼儿頭偏一邊。雖露顶。非也。乃额角耳。令稳婆輕手扶正 其頭。儿即下。若儿顶後骨偏注谷道。露额。稳婆輕手於谷道外旁托正。产母努力即生。 礙产者。儿轉身時。脐带绊其肩。以致不生。稳婆輕手推儿向上。以中指按儿肩。脱去脐带。即生。 盘腸产者。臨产子腸先出。然後生。子腸出時。以洁净漆器盛之。用蓖麻子四十九粒研爛。涂产母顶。腸 即收。急洗去其藥。其腸若干。以磨刀水少许温潤之。又有用麻油纸燃点灯。吹熄。以烟熏其鼻。腸即上。 交骨不开。有锁骨者。有血虛不能运達者。令稳婆以麻油調滑石。涂入产门。或用兩指缓缓撑开。服加 味歸芎湯、脱花煎。 产门不闭。氣血虛也。八珍湯補之。如不应。十全大補湯。 胞衣不下者。因力乏不能努力。宜用物係定。再服歸芎湯。即下。或血入胞衣。脹大不下。 心腹脹痛。喘急。急用清酒送失笑丸三錢。其衣自下。如不应。花蕊石散、牛膝散亦得。


卷四\女科证治

产後諸症

产後最宜將护。一曰倚坐。上床以被褥靠之。暑月以橙靠之。不可遽然睡倒。須至十日後。方 可平睡。常以手从心摩至脐下。俾瘀露下行。二曰择食。初生後宜专食粥。半月後方可食打 开鸡蛋。盈月後可食羊肉、猪蹄等物。三曰避風。養神。少言語。大忌梳頭濯足。恐招風溼。四曰 服藥。初产毕。即用生化湯或歸姜湯。以驱瘀血。自然安吉。其有變生他症者。随症治之。 产後血晕者。瘀血上攻。胸腹脹痛拒按。宜歸芎湯下失笑丸。若去血過多。心慌自汗。用歸姜飲加人參。 甚則加熟附子。 产後不語者。由心腎不交。氣血虛弱所致。七珍散、歸脾湯并主之。若虛火上炎。六味地黄丸。 产後發熱者。若無風寒表邪之象。則血虛也。四物湯加黑姜補之。或加童便爲引更效。如有脾虛傷食。 用异功散加神曲、麥芽。大凡風寒發熱。昼夜不退。若血虛與傷食發熱。則晡熱晨退。然傷食更必吞酸 嗳腐满悶。以此爲别。更有氣血大虛。陰躁作渴者。乃陽随陰散之危候。十全大補湯救之。 狂言如見鬼神者。有败血上冲。胸腹脹痛。宜澤兰湯并失笑丸。若血虛神不守舍。則心慌自 汗。宜安神定志丸加人參、歸、芎治之。歸脾湯亦得。 心神驚悸者。心血空虛也。七福飲、秘旨安神丸之類。 汗多變痉者。陽氣大虛也。十全大補湯主之。 产後身痛。若遍身手按更痛者。瘀血凝滞也。四物湯加黑姜、桃仁、紅花、澤兰化之。若身 痛喜按者。血虛也。四物湯加黑姜、參、术補之。若兼風寒。必頭痛鼻塞惡寒。宜古拜散加当歸、 川芎、秦艽、黑姜散之。 产後腰痛。若上連脊背。下連腿膝者。風也。獨活寄生湯主之。若专腰痛者。虛也。八珍湯 加杜仲、续斷、肉桂。若惡露不盡。痛如锥剌者。速用桃仁湯化之。免作痈肿。 产後心腹諸痛。受風寒者。口鼻氣冷。停食者。吞酸嗳腐。俱用二香散。惟瘀血作痛。若刀锥之刺。失笑丸 主之。其中氣虛寒。腹中冷痛。得熱則止者。理中湯加桂心。若小腹痛處有块。不可手按者。此名 儿枕痛。瘀滞也。失笑丸主之。 惡露不绝者。因肝氣不和。用逍遥散。因脾不统血。用歸脾湯。若因瘀滞而新血不得歸經。 必腹痛拒按。歸芎湯下失笑丸。 蓐劳者。寒熱食少頭脹肢痛。最難調治。八珍湯養之。 喘促者。荣血暴竭。卫氣無根據。最爲難治。六味地黄湯加人參。若脾肺兩虛。四君子湯加黑姜、 当歸。若瘀血入肺。口鼻起黑氣及鼻衄者。此肺胃將绝之候。急服參蘇飲。如厥冷自汗。更加附 子。間有得生者。 产後乳少。由元氣虛弱。八珍湯主之。若乳房脹。是未通也。速宜吮通。服王不留行湯。若 爲儿口吹氣。壅肿不通。不急治即成乳痈。速服栝蒌乳香散。敷香附饼。若儿飲不盡。留乳作肿 者。亦如前法。亦有郁怒而乳肿者。於栝蒌乳香散内加柴胡、赤芍、橘叶、甘草。 乳痈初起。由膽胃熱毒。服栝蒌乳香散。敷香附饼即消。如已成脓。則以神仙太乙膏贴之。 吸盡脓則愈矣。 乳岩初起。内结小核。不赤不痛。漸大而溃。形如熟榴。内溃深洞。此脾肺郁结。氣血虧損。 最爲難治。初起用加味逍遥散、加味歸脾湯。二方間服。亦可内消。及其病势既成。雖有卢扁。 亦難爲力。 乳卸者。乳頭拖下一二尺。此肝經風熱发泄。用小柴胡湯加羌防主之。蓖麻子四十九粒。麝香 一分。研涂顶心。俟乳頭收上。即洗去。


卷四\女科证治

产後諸症

益母胜金丹調經行血。 砂仁拌熟地酒蒸当歸酒蒸茺蔚子土炒上白术酒炒香附(各四兩) 酒炒白芍酒蒸丹參(各三兩)酒蒸川芎(二兩五錢) 以益母草八兩。酒水各半熬膏。蜜丸。开水下。 獨圣丸去瘀积。 五靈脂去土。炒烟盡。爲末。醋丸。酒送下。 蒺藜湯治目赤肿痛。 白蒺藜(一錢五分)荆芥赤芍(各一錢)羌活防風(各七分)甘草(五分)加有須葱白二段 龙膽瀉肝湯治肝經溼熱。 龙膽草澤瀉(各一錢)车前子木通生地山栀酒炒当歸黄芩甘草(各五分) 解恨煎治暴怒傷肝。氣逆脹满。 陳皮半夏浓朴茯苓(各一錢五分)蘇叶芍藥(各一錢)砂仁(七分) 如胁肋脹痛加白芥子一錢。如胸膈氣滞加枳壳、香附、藿香。 調經飲治經阻氣滞而作痛者。 当歸(三錢)牛膝山楂香附(各二錢)青皮茯苓(各一錢五分) 五子丸此方同六味丸八味丸合成。爲种子之方。 枸杞子菟丝子(各四兩)五味子车前子覆盆子(各二兩) 石斛六兩熬膏。蜜丸。开水下四錢。 赞育丹治男子精衰陽痿。而艰子息。 熟地白术(各八兩)当歸枸杞(各六兩)杜仲仙茅韭子巴戟肉山茱 萸淫羊藿肉苁蓉(各四兩)蛇床附子肉桂(各二兩) 毓麟珠治妇人氣血虛。而經不調不孕者。 人參白术茯苓芍藥川芎炙草杜仲鹿角霜川椒(各二兩)熟地 当歸菟丝子(各四兩) 蜜丸。空心服。 安胎飲 当歸川芎白芍熟地茯苓阿胶(各一錢)白术(三錢)炙草艾叶(各三分) 紫蘇飲 当歸川芎紫蘇(各一錢)炙草人參白芍(各五分)大腹皮(八分)加姜一片葱白一寸 淡竹叶湯 淡竹叶(七片)黄芩知母麥冬(各一錢)茯苓(二錢) 羚羊角散 羚羊角獨活当歸(各二錢)川芎茯神防風炙甘草(各七分)钩藤(三錢) 桑寄生(二錢)人參(八分) 茯苓升麻湯治妊娠小便不通。 茯苓(赤白各五錢)升麻(一錢五分)当歸(二錢)川芎(一錢)苎根(三錢) 或調琥珀末二錢服更佳 黑神散隆冬寒月。及體氣虛寒者用此。 桂心当歸芍藥炙草乾薑生地(各一兩)黑豆(二兩)附子(炮去皮五錢) 当歸澤兰湯 当歸澤兰酒芍川芎熟地(一錢五分)延胡索紅花香附丹皮(各五分)桃仁(七粒) 保产無忧湯臨产日。先服一二劑。 酒洗当歸(一錢五分)川贝(一錢)黄(八分)艾叶(七分)酒芍(一錢二分) 菟丝子(一錢四分)姜汁炒浓朴(七分)荆芥(八分)枳壳(六分)川芎(一錢三分) 羌活(五分)甘草(五分)姜(三片) 加味八珍湯 人參白术(各一錢)茯苓(八分)当歸(五錢)炙草(三分) 川芎(一錢五分)酒芍(二錢)熟地(一錢五分)乳香(五分)酒炒丹參(三錢)益母草(二錢) 加味歸芎湯 当歸(五錢)川芎(三錢)龟板(童便炙三錢)妇人頭发(一握烧灰存性) 脱花煎凡將产。先服此藥催生最佳。胎死腹中。加朴硝三錢即下。 当歸(八錢)肉桂(二錢)川芎牛膝(各二錢)车前子(一錢五分)紅花(一錢) 失笑丸治瘀血脹胞。并治儿枕痛。 五靈脂(去土炒)蒲黄(炒) 等分爲末。醋丸。每服三錢。酒下。 花蕊石散服此瘀血化水。其人即蘇。 花蕊石(一斤)上色硫黄(四兩) 爲末和匀。入瓦罐封固。用炭二炷香。取研。童便酒下。 牛膝散治胎衣脹急。缓則不救。 牛膝川芎炒蒲黄丹皮(各一兩)桂心(四錢)当歸(一兩五錢) 共爲末。每服五錢。水煎。 生化湯产後去瘀要藥。 当歸(三錢)黑姜(五分)川芎(一錢五分)益母草(一錢)桃仁(七粒研) 歸姜湯产後心慌自汗。 当歸(三錢)黑姜(七分)炒棗仁(一錢五分) 七珍散 人參石菖蒲生地川芎(各一兩)防風辰砂(各五錢)細辛(一錢) 爲末。薄荷湯調下。 古拜散产後受風諸症。 荆芥穗爲末。每服三錢。生薑湯調下。 獨活寄生湯 獨活桑寄生防風秦艽威靈仙牛膝茯苓(各一錢)桂心(五分)細辛炙草 (各三分)当歸金毛狗脊(各二錢) 桃仁湯 桃仁(十粒炒)当歸(三錢)牛膝(二錢)澤兰(三錢)蘇木(一錢) 二香散散寒消食。 砂仁木香黑姜陳皮炙甘草(各一兩)香附(三兩) 共爲末。 參蘇飲 人參(一兩)蘇木(三錢) 王不留行煎 王不留行(一錢五分)通草(一錢)赤芍(一錢五分)葱白頭(五个)炒麥芽(三錢) 栝蒌乳香散 栝蒌(一个)明乳香(二錢) 酒煎服。 香附饼 香附(一兩)麝香(二分) 共研匀。以蒲公英二兩。酒調藥敷之。 神仙太乙膏治一切痈疽。 元參白芷当歸肉桂生地赤芍大黄(各一兩)黄丹(十三兩炒筛) 用麻油二斤熬藥。去渣成珠。入黄丹再熬爲膏。 四物湯逍遥散澤兰湯八珍湯六君子湯生地四物湯(即四物湯去熟地用生地) 五苓散异功散六味丸(即六味地黄湯)二陳湯補中益氣湯五皮飲平胃散香砂六 君子湯十全大補湯理中湯(即附子理中湯)小柴胡湯(以上諸方俱見)柴胡疏肝 散栝蒌散五痿湯芍藥甘草湯橘核丸消瘰丸(以上諸方見肝部)推氣散(見肺部) 沉香降氣丸歸脾湯十補丸安神定志丸七福飲秘旨安神丸(以上見心部)左歸丸 八味丸右歸丸(以上見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