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筆花醫鏡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作品由於校訂不足而錯誤百出。您可以參考可靠的原作版本,嘗試改善它,再移除這個模板。
說明:繁體版:https://ctext.org/searchbooks.pl?if=gb&searchu=筆花醫鏡

簡體版:https://www.zysj.com.cn/so.html#筆花醫鏡

筆花醫鏡
作者:江涵暾 


鍾序

天地陰陽。風寒暑溼。冷暖虛實。各因其人體氣以受病。各因其地時氣以致疾。原非一概而 論。即如兩人同一病。致病受病。就有不同。並有一人一身前後同一病。而筋絡臟腑之行。又 有不同。命之理微。地之理微。醫之理亦微。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誠不我欺。迥乎難挽。甚 未容易言醫。其故或在認症之不真。學問所不到。譬之行兵臨陣。有所不久。不久而即不熟。 且人之受病。有內有外。有虛有實。有火有寒。有陰有陽。有暑溼而似乎虛弱。有虛弱而類乎 風邪。是凡醫家不可以不細加體察。予風塵薄宦。無濟世之力。有救人之心。無論其力之能 與不能。而心之再無下盡其到也。偶與友人沈月枝論及世道人心。因而就病談醫。於是乎 渠欣欣然出示筆花醫鏡一書。書係抄本。予捧而翻閱。恐不克久而不忘。且此等書果可以 濟世救人。何妨共諸同好。予驟然付梓刊印。布告同人。或爲醫家之一助。不沒江公一片婆 心云爾。是爲序。 道光十四年仲冬之月上浣皖江古舒鍾承露謹序




醫家首在立品。古人云。行欲方而智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人之性命在我掌握中。專心揣 求。尚虞有失。此事豈同兒戲乎。若一涉利心。則貧富歧視。同道相攻。偽藥欺售。置人命於腦 後矣。試仰觀蒼蒼者何物耶。而爲病家者。亦宜以上賓禮貌相待。須思此人爲我父母妻子 救命而來。豈可任我招之來麾之去也。凡古人立方。寓有精意。然斷不可呆









表裏虛實寒熱辨

凡人之病不外乎陰陽,而陰陽之分總不離乎表、裏、虛、實、寒、熱六字盡之。夫裏爲陰,表爲陽,虛爲陰,實爲陽,寒爲陰,熱爲陽。良醫之救人不過能辨此陰陽而已,庸醫之殺人不過錯認此陰陽而已。假如發熱惡寒,鼻塞咳嗽,頭痛脹浮,舌無苔,口不渴,此病之在表者也。如或潮熱惡熱,口燥舌黃,腹痛便澀,脈沉,此病之在裏者也。假如氣短體弱,多汗驚悸,手按心腹,四肢畏冷,脈來無力,此病之本虛者也。若病中無汗,或狂躁不臥,腹脹拒按,脈實有力,此病之又實者也。假如唇舌俱白,口不渴,喜飲熱湯,鼻流清涕,小便清,大便溏,手足冷,脈遲,此病之犯寒者也。若舌赤目紅,口渴喜冷,煩躁溺短,便秘,或唇燥舌干,此病之患熱者也。凡此皆陰陽之分也。至於邪盛正衰,陰虛火亢等。則又陰中之陽、陽中之陰。其間毫釐千里,命在反掌,辨之者安得而不慎!

表治宜發散也,如初感風寒,發熱頭痛,但用蘇梗一錢五分、荊芥一錢五分、防風一錢、川芎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二片以散之。頭痛甚加羌活六分,如鼻塞或流清涕加半夏一錢五分、茯苓、陳皮各一錢。如咳嗽則加桔梗七分、杏仁三錢、前胡一錢之類。一劑得汗而熱即退,不必再服,但避風寒,忌油膩,未得汗則再劑而止。若寒熱往來,欲作瘧狀,宜用柴胡八分、酒芩八分、赤芍一錢、製半夏一錢五分、甘草五分、大棗三枚、生薑三片以和之。虛者加防黨二錢。此其症在表,切勿妄用枳殼、神曲、麥芽消導之藥,引邪入內。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1729&page=30

裏治宜歸經也。有虛實。有寒熱。宜辨其病在何臟腑而治之。法詳臟腑門。惟喜怒憂思悲恐驚謂之七 情。此裏症之最難治者。但寬其心而藥始效。否則無益也。然症在於裏。大忌發散。散之則虛者汗脫。熱 者煽熾。醫家動輒用表。可懼哉。

虛治宜補也。然有陰虛。有陽虛。血虛者爲陰虛。宜補其血。輕者用生地四錢。首烏二錢。歸身一錢五分。 酒芍一錢五分。炙鱉甲二錢。豆皮三錢。海參三錢。北沙參三錢之類。重者用熟地五錢。枸杞三錢。五 味七分。萸肉一錢。菟絲一錢以填之。氣虛者爲陽虛。宜補其氣。輕者用黨參三錢。白朮二錢。山藥二錢。 茯苓一錢五分。炙草六分。紅棗六枚。生薑一片之類。重者用人參一錢。黃一錢五分以振之。氣欲脫 則並加附子二錢。乾薑二錢以回陽。若氣血兼虛。則陰陽並補。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皆聖藥也。

實治宜瀉也。心有火邪。肺有風寒。脾有食積、蟲痞、溼熱。肝有郁怒之氣。膽胃包絡膀胱大小腸各能受 邪。皆爲實症。治法詳各臟腑門。然治實以速爲功。苟遷延日久。病未去而元氣虛。則難以消導矣。

寒治宜溫也。寒在表則惡風寒。宜蘇葉一錢。藿梗二錢。荊芥、防風各一錢。前胡一錢五分。杏仁三錢。生 姜三片之屬。以散其邪。甚則桂枝五分。麻黃五分。細辛六分。寒在裏則喜熱湯。宜製夏二錢。藿香一錢 五分。焦術一錢五分。製朴一錢。吳茱萸八分。焦谷芽三錢。煨姜二片。砂仁二粒之屬。以暖其中。甚則附 子六分。肉桂六分。乾薑六分。凡寒症唇舌必白。脈遲便利。腹或冷痛。一投寒涼。入口立脫。慎之。

熱治宜涼也。然熱症有實火。有虛火。實火之症。或因外感。或因內郁所致。宜分臟腑治之。火之微者。黑 山梔一錢五分。石斛三錢。地骨皮二錢。青蒿一錢五分。丹皮一錢。連翹一錢五分。麥冬二錢。花粉一錢 五分。銀花三錢。竹葉五分。燈心一握之屬。甚者加黃連七分。黃芩一錢五分。或石膏四錢。知母一錢五 分。極甚則用大黃一錢五分。龍膽草七分等。虛火之症。或陽虛外熱。口不渴。唇不紅。脈不數。宜四君子 湯。以補其陽。若陰虛內熱。舌或絳。頭或痛。目或干。過午便熱。宜四物湯、六味地黃湯。以補其陰。



內傷外感雜治說

前言表裏虛實寒熱六字。病已盡在其中矣。而表裏之中。又有內傷外感之治焉。內傷者裏 症也。而有氣血痰郁四字之分。外感者表症也。而有風寒暑溼燥火六字之別。再詳其治法。 醫無余蘊矣。 內傷一曰氣。氣虛者四君子湯。若氣實而滯者。宜香蘇散、平胃散。二曰血。血虛者四物湯。若血實而 凝者。宜手拈散。三曰痰。痰輕者二陳湯、六君子。若頑痰膠固。變生怪症。或停飲膈間。宜滾痰丸、小半夏 加茯苓湯之類。四曰郁。凡喜怒憂思悲恐驚皆能致郁。郁小者越鞠丸、逍遙散。若五郁互結。腹膨腫滿。 二便不通。宜神佑丸、承氣湯之類。此內傷之治也。 外感一曰風。真中風是也。非表治中之偶感風寒也。風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之殊。中腑者與傷寒同。 太陽用加味香蘇散。陽明用葛根湯。少陽用小柴胡湯。中臟者眩仆昏冒。痰聲如鋸。內有熱風寒風二 種。熱閉則先用搐鼻散。次以牛黃丸灌之。便結脹用三花湯。冷脫則汗珠頭搖。以附子理中湯急救之。 或三生飲。中血脈者。口眼斜。半身不遂。大秦艽湯加竹瀝、薑汁、鈎藤。二曰寒。傷寒是也。寒在表。則與 風之中腑治同。寒入裏。用附子理中湯法。詳傷寒論。三曰暑。暑輕者但煩渴。益元散足矣。暑重者汗喘 昏悶。消暑丸灌之。寒包暑者。頭痛惡寒而煩渴。四味香薷飲加荊芥、秦艽。若暑天受溼而霍亂。藿香正 氣散主之。更有干霍亂症。吐瀉不得。俗名絞腸痧。粥飲入口即敗。危症也。陳香丸煎湯救之。四曰溼。或 受潮。或食冷。面黃身重。平胃散治之。若黃膽則目溺色黃。茵陳大黃湯、茵陳五苓散、茵陳姜附湯。若發 腫。五苓散、五皮飲。若滲入筋絡。肩背臂痛。用秦艽天麻湯、蠲痹湯。五曰燥。此症惟秋冬時久晴有之。而 嗜鴉片者更易犯。其症鼻干口渴咽痛。舌燥目火。便秘干熱。不宜發表。宜用生地、天冬、麥冬、花粉、沙參、 元參、歸身、梨藕蔗汁之類以潤之。六曰火。治法詳於前熱治中。更審其臟腑。投涼則得矣。然中寒則暴 痛。中暑則猝悶。中溼則痰塞。中火則竅閉。皆能猝然昏倒。非中風而似中風。謂之類中。勿概作中風治。 此外感之治也。



傷寒論治

傷寒之症。與春溫夏熱不同。溫熱症頭痛發熱。必不惡寒而口渴。若傷寒則異是。其症由表 而入裏。初起時邪在太陽膀胱經。則頭痛惡寒發熱。脈浮。宜加味香蘇散。或桂枝湯、麻黃湯、 柴葛解肌湯。繼傳陽明胃經。則目痛鼻干。唇焦不渴。宜葛根湯。再傳少陽膽經。則目眩耳聾。 胸滿脅痛口苦。寒熱往來。頭汗。脈弦。宜小柴胡湯。此三陽傳經之表症也。失治則傳入三陰 矣。其傳入太陰脾經者。則腹滿痛。下利。脈沉。宜大柴胡湯。其傳入少陰腎經者。口燥咽干。痛 利清水。目不明。危矣。宜小承氣湯、大承氣湯。至傳入厥陰肝經者。小腹滿。舌卷囊縮。厥逆。用 大承氣湯。或有得生者。亦有不傳三陰而傳入太陽膀胱者。則口渴溺赤。宜五苓散。傳入陽 明胃腑者。則譫語狂亂。燥渴便閉。轉失氣。自汗。不得眠。宜白虎湯、調胃承氣湯。以上爲傳經 傷寒。因寒化火也。其有初起寒邪直中三陰者。其症腹冷痛。吐清沫。利清谷。蜷臥肢冷。囊縮 吐蛔。舌黑而潤。脈沉細。此寒症也。中太陰脾。理中湯。中少陰腎。四逆湯。中厥陰肝。白通加豬 膽汁湯。急投勿緩。此係醫中第一要症。故專論之。



虛勞論治

虛勞之症。大症也。固由真陰虧損。虛火鑠金而然。而其始大半由於外感。感邪在肺。則作咳 嗽。治失其宜。則咳不已。久咳則傷肺金。金傷不能生水。則腎水日枯。腎火日熾。上灼於肺。再 復嗜色慾受。外邪。以竭其水。而虛勞成矣。間有本元不足。思慮太過。而心血耗。心火旺。腎水 干。肺金痿者。其受病不同。及其成勞一也。此等症多兒吐血痰涌。發熱夢遺。經閉。以及肺痿 肺疽。咽痛音啞。側臥。傳屍鬼注諸疾。唯在屏棄一切。不近女色。調飲食。慎風寒。息嗔怒。靜養 二三年。服藥可。不服藥亦可。自然生機徐轉。復其天和。非旦夕所能效也。然既有症必有治。 列方備擇。仍在其人之能自養耳。 咳嗽初起用止嗽散加蘇梗以散之。如或不已。變生虛熱者。佐以團魚丸。若病勢漸深。更佐以月華丸。 若吐血。先用四生丸。繼用生地黃湯、逍遙散之類。元氣虛。五味異功散。如氣血虛而發熱。八珍湯、人參 養榮湯均可。咽痛。用百藥煎散。音啞。用通音煎。如遺精。用秘精丸。經閉。澤蘭湯。至五臟虛損。則補天大 造丸。用藥之法。不過如斯而已。此症十存一二。其能存者。皆自養之功。非藥力也。



疫痢瘧腫論治

疫痢瘧三症最多。腫最難治。故合提而論。疫有由天時者。有由人染者。由天時則邪從經絡 入。爲頭痛發熱咳嗽。頸腫發頤。大頭天行之類。用香蘇散、普濟消毒飲治之。由人染則邪從 口鼻入。爲憎寒壯熱。胸膈滿悶。口吐黃涎之類。用神術散、藿香正氣散治之。此兩路之邪。若 傳入臟腑。漸至譫語腹脹。唇焦口渴者。宜治疫清涼散、承氣湯治之。總不越乎發散解穢清 中攻下四法而已。痢症則生死所關。良由夏秋之際。暑熱在中。而爲風寒生冷所遏。火不得 舒。迫而爲痢也。熱者爲赤。寒者爲白。熱傷血分者爲赤。寒傷氣分者爲白。初起時不宜妄攻。 宜葛根治痢散以解之。余邪未已。裏急後重。則用治痢奇方以清之。腹脹痛。有堅積。則用朴 黃丸下之。日久脾虛。五味異功散加白芍、黃連、木香清補之。氣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升提 之。如邪穢塞胃。嘔逆不食者。開噤散啟之。此一定之治法也。瘧則輕於痢矣。寒邪入內。陰陽 相搏。初起寒熱往來。用香蘇散逐之。隨用小柴胡湯和之。三四發後。止瘧丹加白蔻仁、醋炒 鱉甲以截之。久瘧元虛。六君子湯加柴胡補之。中氣下陷。補中益氣湯舉之。此易治也。唯腫 脹一症。目胞與足先腫者。水也。先腹大後四肢腫者。臌脹也。鼓脹症用和中丸。虛者白朮丸。 水腫症四肢腫而腹不腫者。表也。腹亦腫者。裏也。腰以上腫。邪在表也。宜汗。五皮飲加蘇葉、 素艽、防風、荊芥。腰以下腫。邪在裏也。宜利小便。五皮飲加赤小豆、赤苓、澤瀉、車前、萆、防己。 且煩渴便閉者陽水。熱也。五皮飲加連翹、黃柏、黃芩。不煩渴者陰水。寒也。五皮飲加附子、干 姜、肉桂。先腫而後喘。或但腫而不喘者。胃經蓄水也。五皮飲照前加減治之。若先喘而後腫 者。腎經聚水也。金匱腎氣丸治之。此症最難收功。慎勿誤治。更有中風後熱傷經絡。足不任 地。腿腫脹痛者。此脈痿也。用蒼朮、黃柏、芩、連、冬、斛、當歸、地黃、苡仁、牛膝、寄生、 萆、丹參之類。又有腫痛在腳。名曰腳氣。風溼勝也。用檳榔、防己、秦艽、天麻、獨活、牛 膝、桑枝、木瓜之類。



附列諸方

六味地黃湯滋水製火。專治血虛。亦可爲丸。 大熟地(四錢)山萸肉山藥(各二錢)丹皮茯苓澤瀉(各一錢五分) 八珍湯治氣血並虛。即四君四物相併。 大熟地(四錢)西黨參(三錢)白朮當歸(各二錢)茯苓(二錢)白芍(一錢五 分)川芎(一錢)炙甘草(五分)加大棗二枚 十全大補湯治陰陽並虛而畏冷 即八珍湯加黃二錢。肉桂六分。 四君子湯治氣虛脾胃不足之症。 人參(三錢)土炒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五分)加生薑二片大棗三枚 古方用人參。如無力。以西黨參代之。 六君子湯治氣虛挾痰。 即四君子湯加製半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 香砂六君子湯治胃寒吐瀉。 即六君子湯加藿香一錢。砂仁二粒。 五味異功散治氣虛。 即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 四物湯治血虛肝腎不足之症。 大熟地(四錢)歸身白芍(各二錢)川芎(一錢) 香蘇散治時邪感冒。頭痛發熱等症。 蘇葉(一錢五分)陳皮香附(各一錢二分)荊芥秦艽防風蔓荊子(各一錢) 川芎(五分)甘草(七分)加生薑(三片) 平胃散加減治脾胃不和。脹滿嘔吐霍亂等症。 藿香(一錢五分)濃朴(一錢二分)蒼朮(八分)陳皮(一錢) 二陳湯治肺胃寒痰。 製半夏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炙草(八分)加生薑一片棗二枚 手拈散治血滯。心腹作痛。 元胡索(醋炒)五靈脂(醋炒)草果沒藥(各等分) 上爲細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 滾痰丸治老痰變生怪症。 大黃炒黃芩(各四兩)青礞石沉香(各三錢)辰砂(二錢) 以水爲丸。辰砂爲衣。每服一二錢。開水下。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飲停膈間。 半夏(姜炒)白茯苓(各三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加蒼朮更效 越鞠丸治郁膈痞滿。 香附山楂炒神曲炒麥芽川芎蒼朮炒梔子(各等分) 上爲末。水調。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開水下。 逍遙散治肝經血虛木郁。 柴胡甘草茯苓白朮當歸白芍丹皮黑山梔(各一錢)薄荷(五分) 神佑丸治沉積變病。氣血壅滯。溼熱風痰鬱結。 黑丑(二兩)大黃(一兩)芫花大戟甘遂(各五錢)輕粉(一錢) 上爲末。用皂角去子。煎濃湯糊丸。每服必瀉。勿可輕用。 大承氣湯治邪熱閉結。或食積堅硬。宜下之。 大黃(三錢)枳實(一錢五分)濃朴(一錢)芒硝(三錢) 小承氣湯治前症稍緩者。 即前大承氣湯去芒硝。 葛根湯治邪傳陽明。以此解肌。 葛根(二錢)升麻秦艽荊芥赤芍(各一錢)蘇葉白芷(各八分) 甘草(五分)生薑(二片) 小柴胡湯治寒熱往來。少陽瘧疾。口苦耳聾。胸滿肋痛。 柴胡(二錢)赤芍(一錢五分)甘草半夏(各一錢)黃芩(一錢五分)人參 (五分)生薑(二片)大棗(三枚) 搐鼻散治一切悶症。不省人事。吹入鼻中。有嚏者生。 細辛皂角(各一兩)生半夏(五錢) 上爲細末。入瓷瓶。勿泄氣。 牛黃丸治中風痰火閉結。或喘嗽痰壅。不省人事。 牛黃麝香龍腦(以上各六錢另研)羚羊角當歸防風黃芩柴胡白朮麥冬 白芍(各七錢半)桔梗茯苓杏仁川芎大豆黃卷阿膠(各八錢五分)蒲黃 人參神曲(各一兩二錢五分)雄黃(另研四錢)甘草(二兩五錢)白蘞肉桂 (各三錢七分)乾薑(三錢七分)犀角(一兩)山藥(三兩五錢)大棗(五十枚) 金箔(一百五十片爲衣) 上爲細末。煉蜜同棗膏丸。每兩作十丸。金箔爲衣。 三化湯治中風入臟。熱極閉結。 濃朴大黃枳實羌活(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治臟寒將脫之症。用以回陽。 人參白朮(各二錢)附子乾薑炙甘草(各一錢) 三生飲治寒風中臟。六脈沉細。 生南星生烏頭生附子(各一錢五分)生薑(五片)生木香(五分)此方用人參兩許同投更有益 大秦艽湯治風中經絡。口眼歪斜等症。 秦艽(一錢五分)炙草川芎當歸芍藥生地熟地茯苓羌活獨活 白朮防風白芷黃芩(各八分)細辛(二分) 如陰雨。加生薑三片同煎。 益元散利竅清暑。 甘草(一兩)滑石(六兩) 消暑丸治中暑昏悶。 製半夏(四兩)茯苓甘草(各二兩) 共爲末。生薑汁糊丸。 四味香薷飲治風寒閉暑之症。 香薷扁豆濃朴(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若兩足轉筋加木瓜茯苓 藿香正氣散 藿香砂仁濃朴茯苓紫蘇陳皮(各一錢)白朮製半夏桔梗白芷(各七分)炙甘草(五分) 茵陳大黃湯治黃膽熱閉。 茵陳(三錢)梔子大黃(各二錢) 茵陳五苓散治陰黃小便不利。 茵陳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豬苓澤瀉(各七分)薄桂(五分) 茵陳姜附湯治陰黃小便自利。 茵陳(一錢)白朮(二錢)附子乾薑(各五分)炙草(一錢)肉桂(三分) 五苓散治小便不通。 茯苓(三錢)豬苓澤瀉(各八分)白朮(一錢五分)桂枝(一錢) 四苓散治伏暑小便不通。 即五苓散去桂枝 五皮飲治胃經蓄水。發爲水腫。 大腹皮茯苓皮陳皮桑白皮(各一錢五分)生薑皮(八分) 秦艽天麻湯治寒溼入絡。肩背臂痛。 秦艽(一錢五分)天麻羌活陳皮當歸川芎(各一錢)炙草(五分) 生薑(三片)炒桑皮(三錢)挾寒加桂枝 蠲痹湯治風寒溼三氣成痹 羌活獨活(各一錢)桂心(五分)素艽(一錢)當歸桑枝(各三錢) 川芎(七分)海風藤(二錢)炙甘草(五分)乳香木香(各八分) 桂枝湯治太陽中風寒。 桂枝芍藥生薑(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一錢)大棗(四枚) 麻黃湯治太陽傷寒無汗。此方宜於西北。 麻黃(四錢)桂枝(二錢)甘草(炙一錢)杏仁(十二枚) 柴葛解肌湯治溫熱症發熱頭痛。不惡寒。與傷寒異。 柴胡(一錢二分)葛根(一錢五分)赤芍知母(各一錢)貝母(一錢)生地 (二錢)黃芩丹皮(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大柴胡湯治傷寒邪入太陰。 柴胡(一錢五分)半夏(七分)黃芩芍藥(各二錢)枳實(一錢)大黃(二錢) 白虎湯治陽明胃腑大熱。 生石膏(五錢)知母(三錢)甘草(二錢)粳米(一撮)若熱甚者倍之 調胃承氣湯治胃熱譫語便閉。繞臍硬痛。 大黃(三錢)芒硝(二錢)甘草(五分) 四逆湯治少陰中寒肢冷厥逆。 附子(五錢)乾薑(五錢)炙甘草(二錢) 白通加豬膽汁湯治陰盛格陽。熱藥不入。 附子(五錢)乾薑(五錢)蔥白(二錢)人尿(半杯)豬膽汁(五茶匙) 止嗽散治一切咳嗽。 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甘草(炙十二兩)陳皮(一斤) 共爲末。每服三錢。初感風寒生薑湯下。 團魚丸治久咳將成癆瘵。 川貝知母前胡柴胡杏仁(各四錢)大團魚(一個重十二兩以上者去腸) 上藥與魚同煮熟。取肉連汁食之。將藥渣焙乾爲末。煮魚骨汁爲丸如桐子。麥冬湯日下三服。 月華丸滋陰保肺平肝。爲治癆之聖藥。 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山藥百部沙參川貝真阿膠(各一兩)茯苓獺肝 廣三七(各五錢) 用白菊花二兩。桑葉二兩熬膏。將阿膠化入和藥。煉蜜爲丸。日三服。每服一丸。 四生丸治熱血妄行。而爲吐衄。 生地黃生荷葉生側柏葉生艾葉(各等分) 同搗極爛。爲大丸如雞子。每服一丸。水煎去渣。 生地黃湯治腎火鑠金。 生地(三錢)牛膝丹皮黑山梔(各一錢)丹參元參麥冬白芍(各一錢半) 鬱金廣三七荷葉(各七分)加陳墨汁清童便各半杯沖服 人參養榮湯治氣虛榮衛不固。 白芍(二錢)人參蜜炙黃當歸白朮熟地(各一錢五分)炙甘草茯苓 遠志(各七分)北五味桂心陳皮(各四分)加姜一片棗二枚 百藥煎散治咽痛。 百藥煎(五錢)硼砂(一錢五分)甘草(二錢) 共爲末。米飲調下。 通音煎治音啞。 白蜜(一斤)川貝(二兩)款冬花(二兩)胡桃肉(十二兩去皮研爛) 上將川貝款冬爲末。四味和勻。飯上蒸熟。開水服。 秘精丸理脾導溼。治濁固精。 白朮山藥茯苓茯神蓮子肉(各二兩)芡實(四兩)蓮花須牡蠣(各一兩五錢)黃柏(五錢)車 前子(三兩) 共爲末。金櫻膏爲丸。 澤蘭湯治經閉調血脈。 澤蘭(二錢)柏子仁當歸白芍熟地牛膝茺蔚子(各一錢五分) 補天大造丸補五臟虛損。 人參(二兩)蜜炙黃蒸白朮(各三兩)炒棗仁當歸山藥茯苓(各一兩 五錢)枸杞子大熟地(各四兩)河車(一具)鹿角(一斤)龜板(八兩與鹿角共熬膏) 以龜鹿膠和藥。煉蜜爲丸。 普濟消毒飲治大頭疫症。喉風發等症。 甘草桔梗酒芩酒黃連(各二錢)馬勃元參橘紅柴胡(各五分) 薄荷(六分)升麻(二分)連翹牛蒡子(各八分) 神術散治時行不正之氣。滿悶吐瀉。發熱傷食。 蒼朮陳皮濃朴(各二斤)炙甘草(十二兩)藿香(八兩)砂仁(四兩) 共爲末。每服二三錢。 治疫清涼散治疫邪入裏。脹悶譫狂諸症。 秦艽赤芍知母貝母連翹(各一錢)荷葉(七分)丹參(五錢) 柴胡(一錢五分)人中黃(二錢) 葛根治痢散治痢初起。赤白皆效。 葛根(一錢五分)酒炒苦參(八分)陳皮(一錢)赤芍陳松蘿茶炒麥芽山楂 (各一錢二分) 上爲細末煎服。有火者加川連五分。 治痢奇方治暑痢。 川連(六分)酒芩濃朴歸身白芍(各一錢五分)山楂(三錢)甘草 (五分)桃仁青皮紅花(各八分)枳殼地榆(各一錢)檳榔(一錢二分) 如白痢加木香六分 朴黃丸治堅積作痢。腹痛拒按。 陳皮濃朴(各十二兩)大黃(一斤四兩)廣木香(四兩)荷葉水爲丸。 補中益氣湯中氣下陷。以此升之。 黃(一錢五分)土炒白朮人參當歸炙草(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三分) 陳皮(五分)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 開噤散治噤口痢。 人參薑汁炒黃連(各五分)石菖蒲(七分)丹參(三錢)石蓮子茯苓陳皮 冬瓜仁(去殼各一錢五分)陳米(一撮)荷葉蒂(二個) 止瘧丹治瘧二三發後。以此止之。 火酒炒常山草果仁(去殼)半夏曲(姜炒)香附米(酒炒)青皮(醋炒各 四兩)真六神曲(姜炒二兩) 上爲末。用米飲糊丸。清晨服。 和中丸治腹脹食積。 土炒白朮(四兩)炒扁豆(三兩)茯苓砂仁(各一兩五錢)半夏(薑汁炒一兩) 面炒枳實炒神曲炒麥芽炒山楂薑汁炒香附丹參(酒蒸各二兩)陳皮五穀蟲 (炒焦黃色各三兩) 上爲末。荷葉一枚煎水爲丸。 白朮丸治氣虛中滿。 白朮茯苓陳皮(各二兩)砂仁神曲(各一兩五錢)五穀蟲(四兩) 用荷葉老米煎水爲丸。 金匱腎氣丸治腎經聚水。 此即六味丸加附、桂、車前、牛膝。 大熟地(八兩)山藥(四兩)山萸肉丹皮澤瀉車前子牛膝(各二兩) 茯苓(六兩)肉桂(一兩)附子(一兩) 如水腫用五加皮八兩煮水。煉蜜爲丸。


卷二\臟腑證治

心部

(手少陰屬臟) 心體屬火。位南方。色現赤。胸下歧骨陷處其部位也。凡額上手足心。皆其所轄。得血以養之。 方能運慧思。用才智。心無表症。皆屬於裏。 心之虛。血不足也。脈左寸必弱。其症爲驚悸。爲不得臥。爲健忘。爲虛痛。爲怔忡。爲遺精。 驚悸者。惕惕然恐。神失守也。七福飲、秘旨安神丸主之。不得臥者。思慮太過。神不藏也。歸脾湯、安神 定志丸主之。健忘者。心腎不交。神明不充也。歸脾湯、十補丸主之。虛痛者。似似飢。似手摭心。喜 得手按。洋參麥冬湯主之。怔忡者。氣自下逆。心悸不安。歸脾湯主之。遺精者。或有夢。或無夢。心腎 不固也。清心丸、十補丸主之。 心之實。邪入之也。心不受邪。其受者胞絡耳。脈左寸必弦而大。其症爲氣滯。爲血痛。爲停飲。 爲痰迷。爲暑閉。爲蟲齧。 氣滯者。或食脹。或怒沖。煩悶而痛。沉香降氣散主之。血痛者。血凝於中。痛有定處。轉側若刀針刺。手 拈散主之。停飲者。乾嘔吐涎痛。作水聲。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如有飲囊。則加蒼朮。名倒倉法。痰 迷者。頑痰壅閉。不省人事。清膈煎灌之。暑閉者。汗喘昏悶。先以消暑丸灌之。再用香薷飲加益元散。 蟲齧者。飢時作痛。面白唇紅。化蟲丸主之。 心之寒。脈左寸必遲。其症爲暴痛。 暴痛者。肢冷氣冷。綿綿不休。姜附湯加肉桂主之。 心之熱。火迫之也。脈左寸必數。舌尖赤。其症爲目痛。爲重舌、木舌。爲煩躁。爲不得臥。爲癲狂。 爲譫語。爲赤濁。爲尿血。 目痛者。赤腫羞明。導赤散加連翹、菊花、蟬蛻主之。重舌、木舌者。瀉心丸主之。煩躁者。瀉心丸加竹 卷心主之。不得臥者。暑熱乘心也。導赤散加益元散主之。癲狂者。棄衣罵詈。生鐵落飲主之。譫 語者。邪熱攻心也。瀉心丸主之。赤濁者。萆釐清飲加燈心、丹參主之。尿血者。阿膠散主之。


卷二\臟腑證治

心部

〔補心猛將〕北五味〔次將〕棗仁、柏子仁、遠志、丹參、龍眼、麥冬、當歸、白芍、茯神 〔瀉心猛將〕石菖蒲、黃連、木通、硃砂、犀角〔次將〕山梔仁、連翹心、通草、車前子、竹卷 心、燈心、蓮子心


卷二\臟腑證治

心部

七福飲治心血虛而驚悸者。 人參熟地(各三錢)當歸棗仁(各二錢)白朮(炒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遠志(五分) 秘旨安神丸治驚悸神魂失守者。 人參棗仁茯神製半夏(各二錢)當歸炒白芍橘紅(各一錢五分)五味子 (十粒)炙草(五分)生薑(三片) 歸脾湯養血安神。 人參白朮當歸白芍棗仁(各一錢五分)黃(一錢半)遠志(七分) 炙草(五分)龍眼肉(五枚) 安神定志丸治心惕不臥。 茯苓茯神人參遠志(各一兩)石菖蒲龍齒(各五錢) 煉蜜爲丸。以辰砂爲衣。每服二錢。 十補丸治氣血大虧之症。 黃白術萸肉杜仲續斷棗仁(各一兩)大熟地(三兩)人參當歸白芍 遠志(各一兩)茯苓山藥(各一兩五錢)北五味龍骨牡蠣(各七錢五分) 洋參麥冬湯治心經虛熱而痛者。 洋參麥冬當歸(各二錢)生地(三錢)白芍丹參釵石斛(各一錢五分) 犀角甘草(各五分) 清心丸清心火。止夢泄。 生地(四兩)丹參(二兩)黃柏(五錢)牡蠣山藥 炒棗仁茯苓茯神麥冬(各一兩五錢)北五味車前子遠志(各一兩) 用金櫻膏爲丸。每服三錢。 沉香降氣散治氣滯心痛。 沉香(三錢)砂仁(七錢)炙草(五錢)鹽水炒香附(五兩)酒炒元胡索 (一兩)煨淨川楝子(一兩) 共爲末。每服二錢。淡姜湯下。 清膈煎治痰壅心膈。 製膽星(一錢)白芥子(二錢)海石(三錢)陳皮木通川貝(各一錢) 化蟲丸治蟲積心腹諸痛。 蕪荑白雷丸(各五錢)檳榔(二錢五分)雄黃(一錢五分)木香白朮陳皮 (各三錢)炒神曲(四錢) 以百部二兩熬膏糊丸。每服一錢五分。米飲下。 姜附湯治寒厥心痛。又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宜用本方大劑飲之。或救十中之一二。痛 而喜按者。更加人參。 乾薑熟附子(各三錢) 水煎服。 導赤散治熱閉小便不通。 麥冬(三錢)木通(一錢)生地(三錢)甘草(四分)竹葉(十片)車前 赤茯苓(各一錢五分) 瀉心丸治心火。 川黃連五錢爲末。燈草湯下。 生鐵落飲治心熱。 天冬麥冬川貝(各三錢)膽星橘紅(各一錢)遠志石菖蒲連翹茯苓茯神(各一錢) 元參鈎藤甘參(各一錢五分)辰砂(三分) 用生鐵落煎熬三炷線香。取此水煎服。 萆釐清飲治心移熱膀胱。而爲赤濁者。並治諸淋。 川萆(二錢)炒黃柏石菖蒲(各五分)茯苓白朮(各一錢)蓮子心(七分) 丹參車前子(各一錢五分) 阿膠散治尿血。 阿膠(一錢)丹參生地(各二錢)黑山梔血餘丹皮麥冬當歸(各八分) 手拈散小半夏加茯苓湯消暑丸香薷飲益元散(以上諸方俱見)


卷二\臟腑證治

肝部

(足厥陰屬臟) 肝與膽相附。東方木也。其性剛。賴血以養。自兩脅以下及少腹陰囊之地。皆其部位。最易動 氣作痛。其風又能上至巔頂而痛於頭。色屬青。常現於左顴目。於婦人爲尤甚。肝無表 症。皆屬於裏。 肝之虛。腎水不能涵木而血少也。脈左關必弱或空大。其症爲脅痛。爲頭眩。爲目干。爲眉棱 骨眼眶痛。爲心悸。爲口渴。爲煩躁發熱。 脅痛者。血不營筋也。四物湯主之。頭眩者。血虛風動也。逍遙散主之。目干者。水不養木也。 六味地黃丸主之。眉棱骨眼眶痛者。肝血虛。見光則痛。逍遙散主之。心悸者。血少而虛火煽也。 七福飲主之。口渴者。血虛液燥也。甘露飲主之。煩躁發熱者。虛火亢也。六味地黃丸主之。 肝之實。氣與內風充之也。脈左關必弦而洪。其症爲左脅痛。爲頭痛。爲腹痛。爲小腹痛。爲積 聚。爲疝氣。爲咳嗽。爲泄瀉。爲嘔吐。爲呃逆。 左脅痛。肝氣不和也。柴胡疏肝散、栝蔞散並主之。頭痛者。風熱也。清空膏主之。或柴胡疏肝散。腹 痛者。肝木乘脾也。芍藥甘草湯主之。小腹痛者。瘕之氣聚也。奔豚丸主之。有熱者去附桂。積聚 者。肝積在左脅下。名曰肥氣。和中丸加柴胡、鱉甲、青皮、莪朮主之。疝氣者。氣結聚於下也。橘核丸主 之。寒則加吳茱萸、肉桂。咳嗽者。木火刑金也。止嗽散加柴胡、枳殼、赤芍主之。泄瀉者。木旺克土也。 四君子湯加柴胡、木香主之。嘔吐者。木火凌胃也。二陳湯加炒黃連主之。呃逆者。氣鬱火沖也。橘 皮竹茹湯主之。 肝寒之症。脈左關必沉遲。其症爲小腹痛。爲疝瘕。爲囊縮。爲寒熱往來。 小腹痛者。寒結下焦也。暖肝煎、奔豚丸主之。疝瘕者。寒氣結聚也。橘核丸加吳茱萸、肉桂主之。囊 縮者。寒主斂。故縮也。奔豚丸、四逆湯主之。寒熱往來者。欲化瘧也。小柴胡湯主之。 肝熱之症。脈左關必弦數。其症爲眩暈。爲目赤腫痛。爲口苦。爲消渴。爲頭痛。爲脅痛。爲瘰。 爲耳。爲筋痿拘攣。爲氣上衝心。爲偏墜。爲舌卷囊縮。爲小便不禁。 眩暈者。風熱上升也。逍遙散主之。目赤腫痛者。風熱入目也。蟬花無比散主之。口苦者。膽味苦。肝 熱膽亦熱也。小柴胡湯主之。消渴者。風燥其液也。一柴胡飲主之。頭痛者。火上沖也。柴芩煎主之。 脅痛者。肝火郁也。柴胡疏肝散加栝蔞霜主之。左金丸亦可。瘰者。血燥筋急而生也。消瘰丸主 之。兼服逍遙散。耳者。風熱相搏。津液凝聚而癢痛也。逍遙散去白朮。加荷葉、木耳、貝母、香附、菖蒲 主之。筋痿拘攣者。血氣熱也。五痿湯加黃芩、丹皮、牛膝主之。氣上衝心者。火逆也。柴芩煎主之。甚 則小承氣湯。偏墜者。熱而睾丸舒縱也。柴胡疏肝散主之。舌卷囊縮者。邪入厥陰。血涸也。大承氣 湯主之。小便不禁者。肝氣熱。陰挺。失職也。逍遙散主之。


卷二\臟腑證治

肝部

〔補肝猛將〕枸杞、北五味、烏梅〔次將〕山茱萸、菟絲子、首烏、當歸、白芍、沙苑蒺藜、鱉 甲、龍骨、牡蠣、木瓜 〔瀉肝猛將〕鬱金、桃仁、青皮、莪朮、沉香〔次將〕香附、木香、延胡索、柴胡、山梔、川芎、川 楝子、赤芍藥、栝蔞殼、白蒺藜、陳佛手、鈎藤 〔涼肝猛將〕龍膽草、胡黃連〔次將〕羚羊角、夏枯草、石決明、青蒿、菊花 〔溫肝猛將〕肉桂、桂枝、吳茱萸、細辛、胡椒、骨碎補〔次將〕菟絲子、艾葉、山茱萸、茴香


卷二\臟腑證治

肝部

甘露飲治血虛胃熱。 枇杷葉生地熟地天冬麥冬黃芩石斛(各一錢)甘草(五分)枳殼(八分) 柴胡疏肝散治肝氣左脅痛。 柴胡陳皮(各一錢二分)川芎赤芍枳殼醋炒香附(各一錢)炙草(五分) 栝蔞散治肝氣燥急而脅痛。 大栝蔞(一枚連皮搗)甘草(二錢)紅花(七分) 水煎服 清空膏治肝經風熱入升爲頭痛。 羌活防風(各六分)柴胡(五分)黃芩(一錢二分)川芎(四分) 炙草(一錢)薄荷(三分)酒炒黃連(六分) 芍藥甘草湯治木侮土而腹痛。 酒炒白芍(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 奔豚丸治小腹氣結作痛。 川楝子(一兩)茯苓橘核(各一兩五錢)肉桂(三錢)附子吳茱萸(各五錢) 荔枝核(八錢)小茴香木香(各七錢) 橘核丸通治七疝。 鹽酒炒橘核(二錢)小茴香川楝子桃仁 醋炒香附山楂(各一兩)木香紅花(各五錢) 以神曲三兩。打糊爲丸。 二陳湯治胃經寒痰。 半夏茯苓陳皮(各一錢)炙草(五分)生薑(二斤)大棗(二枚) 橘皮竹茹湯治氣鬱火沖呃逆。 陳皮(二錢)竹茹(一團)半夏人參甘草(各一錢) 暖肝煎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 當歸枸杞(各三錢)茯苓小茴香烏藥(各二錢)肉桂沉香(各一錢)加姜(三斤) 蟬花無比散治目赤腫痛。 蟬蛻(二兩)羌活(一兩)川芎石決明防風茯苓赤芍(各一兩五錢) 白蒺藜(八兩)炙甘草當歸(各三兩)米泔浸蒼朮(一兩) 爲末。開水服。 一柴胡飲治外有邪而內有火。及肝燥胃渴。 生地(三錢)白芍(二錢)黃芩(一錢五分)柴胡陳皮(各八分)甘草(五分) 柴芩煎治內火上沖。或爲痢瘧頭痛諸症。 柴胡(二錢)黃芩梔子澤瀉(各一錢五分)木通枳殼(各一錢) 左金丸治肝氣痛。 川黃連(一錢)吳茱萸(七分) 消瘰丸治瘰。初起即散。久服亦消。 蒸元參醋牡蠣蒸川貝母(各四兩) 蜜爲丸。每服三錢。 五痿湯治五臟受熱而痿。 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炙草(四分)當歸(一錢五分)苡仁(三錢)麥冬 (二錢)黃柏知母(各五分) 四物湯逍遙散六味地黃湯和中丸止嗽散四君子湯小柴胡湯四逆湯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以上諸方俱見)七福飲(見心部方)


卷二\臟腑證治

脾部

(足太陰屬臟) 脾屬土。中央黃色。後天之木也。下受命門之火。以蒸化穀食。上輸穀食之液。以灌溉臟腑。故 人生存活之原。獨脾土之功爲最大。然其性喜燥而惡溼。一受溼漬。則土力衰。而肝木即乘 以侮之。位中焦。眼胞鼻準及四肢。皆其分野。與胃相表裏。故其藥略同。脾無表症。皆屬於裏。 脾虛者。右關脈必細軟。其症爲嘔吐。爲泄瀉。爲久痢。爲腹痛。爲肢軟。爲面黃。爲發腫。爲肌瘦。 爲鼓脹。爲惡寒。爲自汗。爲喘。爲積滯不消。爲飲食化痰。爲脫肛。爲腸血。 嘔吐者。中空也。六君子湯加煨姜主之。泄瀉者。土不勝溼也。五味異功散加木香主之。久痢者。氣 虛下陷也。補中益氣湯主之。腹痛者。肝木乘脾也。芍藥甘草湯加木香主之。肢軟者。脾屬四肢也。 五味異功散主之。面黃者。本色虛現也。六君子湯主之。發腫者。皮不亮。手按成窟。補中益氣湯去 升、柴主之。肌瘦者。脾主肌肉也。十全大補湯主之。鼓脹者。中空無物。氣虛也。六君子湯主之。惡 寒者。陽虛不達於表也。附子理中湯主之。自汗者。脾主肌肉。表虛不攝也。五味異功散加黃、五味 主之。喘者。土不生金也。五味異功散加北五味、牛膝主之。積滯不消者。化谷無力也。六君子湯加 谷芽、砂仁、肉桂主之。飲食化痰者。土不勝溼也。六君子湯主之。脫肛者。氣虛下陷也。補中益氣湯 主之。腸血者。脾不統血也。歸芍六君子湯主之。 脾實者。右關必洪實。其症爲氣積。爲血積。爲食積。爲痞積。爲蟲積。爲痰飲。爲蠱脹。 爲腹痛。爲不能食。 氣積者。氣郁發悶也。沉香降氣丸主之。血積者。蓄血作痛如刺。有定處也。澤蘭湯主之。食積者。堅 滯脹滿也。大和中飲主之。痞積者。血滯成痞。瘕癖可按也。太無神功散、和中丸主之。蟲積者。 溼熱所化也。唇內有白點。化蟲丸主之。痰飲者。或停心下。伏兩脅有聲。咳則痛。小半夏加茯苓湯主 之。蠱脹者。中實有物。非蠱即血也。和中丸主之。腹痛者。中有滯也。香砂二陳湯加山楂、麥芽、濃朴 主之。不能食者。食未消也。保和丸主之。 脾寒之症。右關必沉遲。唇舌必白。其症爲嘔吐。爲泄瀉。爲白痢。爲腹痛。爲身痛。爲黃膽。爲溼 腫。爲肢冷。爲厥脫。 嘔吐者。食不消而反胃也。平胃散主之。泄瀉者。土失職也。六君子湯加炮姜主之。白痢者。積寒傷 氣也。六君子湯加木香主之。腹痛者。綿綿不減。香砂理中湯主之。如挾食拒按。木香丸。身痛者。拘 急爲風。重墜爲溼。風用香蘇散。溼用蒼白二陳湯。黃膽者。土爲溼製。有陰寒之象。熏黃色黯。茵陳五 苓散。溼腫者。不煩渴。喜熱。五苓散主之。肢冷者。陽氣不營於四末也。附子理中湯主之。厥脫者。 氣衰火息也。附子理中湯加大劑人參主之。 脾熱之症。右關必數。舌苔薄而黃。唇赤。其症爲熱吐。爲流涎。爲洞泄。爲瀉渤。爲赤痢。爲腹痛。 爲目胞腫痛。爲酒疸。爲眩暈。爲陽黃膽。 熱吐者。食不得入也。橘皮竹茹湯加薑汁炒黃連主之。流涎者。睡中出沫。脾熱蒸溼也。黃芩芍藥湯 主之。洞泄者。暑溼勝土。一泄如注也。四苓散加益元散主之。瀉渤者。暑溼內搏。利如蟹渤。將變痢 也。黃芩芍藥湯主之。赤痢者。暑熱傷血也。治痢奇方主之。或葛根治痢散。噤則開噤散。腹痛者。乍 作乍止。芍藥甘草湯加黃連清之。目胞腫痛者。火上升也。柴芩煎主之。酒疸者。酒溼積而爲疸也。 加味枳術湯加茵陳、葛根主之。眩暈者。酒溼生熱上蒸也。葛花清脾湯主之。陽黃膽者。黃如橘皮 有光。目溺皆黃。梔子柏皮湯主之。如便閉。茵陳大黃湯。


卷二\臟腑證治

脾部

〔補脾猛將〕白朮、黃精〔次將〕山藥、扁豆、苡仁、大棗、炙甘草 〔瀉脾猛將〕枳實、萊菔子〔次將〕神曲、麥芽、山楂、枳殼、濃朴、大腹皮、使君子、白芷、雞 內金、陳皮、檳榔 〔涼脾猛將〕大黃、黃芩、栝蔞霜〔次將〕黃柏、山梔、知母、銀花、武夷茶 〔溫脾猛將〕附子、乾薑、巴豆、肉豆蔻、草果、蒼朮、胡椒〔次將〕木香、煨姜、烏藥、藿香、益 智仁、砂仁、白蔻仁、蕪荑、焦谷芽、川椒


卷二\臟腑證治

脾部

歸芍六君子湯治脾陰虛弱。下血。 歸身白芍(各二錢)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陳皮半夏(各一錢)炙草(五分) 大和中飲治食積脹悶。 枳實(一錢)濃朴(一錢五分)麥芽楂炭(各二錢)陳皮(一錢)砂仁(八分)澤瀉(一錢) 太無神功散治一切痞積。 地蓄瞿麥穗麥芽(各五錢)神曲(二錢五分)沉香木香(各一錢五分)炙草(五錢)酒蒸大黃(二 兩) 共爲末。每服二三錢。燈心竹葉湯下。女人紅花當歸湯。 香砂二陳湯治脾滯腹痛。 木香(一錢)砂仁(一錢)製半夏陳皮茯苓炙草(各一錢五分)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 蒼白二陳湯治受溼身痛。 即前方去木香、砂仁。加蒼朮、白朮各一錢。 保和丸治傷食。 麥芽山楂萊菔子濃朴香附(各一錢)炙草連翹(各五分)陳皮(一錢五分) 水煎服亦可。 香砂理中湯治脾寒腹痛。 木香(一錢)砂仁(一錢)人參白朮(各二錢)乾薑炙草(各一錢) 木香丸治寒積腹痛拒按。名曰陰結。 木香丁香(各一錢五分)乾薑(三錢)炒麥芽(五錢)陳皮(三錢)巴豆(三十粒) 以神曲煮糊爲丸。每服十丸。 黃芩芍藥湯治脾熱流涎。利如蟹渤等症。 黃芩白芍(各二錢)生甘草(一錢) 四苓散治伏暑泄瀉。 白朮豬苓木通(各一錢)赤苓(三錢)車前澤瀉(各二錢) 水煎。用益元散三錢沖服。 加味枳術湯治酒疸。溼熱發黃。 白朮(二錢)枳實陳皮麥芽山楂茯苓神曲連翹(各一錢)茵陳 荷葉(各一錢五分)澤瀉(五分)如傷酒加葛根一錢 葛花清脾湯治酒溼生熱生痰。頭眩頭痛。 葛花(一錢)枳子(三錢)赤苓(三錢)澤瀉茵陳酒芩(各二錢)山梔 車前子(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橘紅濃朴(各一錢) 梔子柏皮湯治郁熱在裏而發黃膽。名曰陽黃。 梔子(三錢)黃柏(二錢)炙草(一錢) 六君子湯五味異功散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附子理中湯澤蘭湯和中 丸小半夏加茯苓湯平胃散香蘇散五苓散茵陳五苓散益元散葛根治 痢散治痢奇方開噤散(以上諸方俱見)沉香降氣丸化蟲丸(二方見心部)芍藥甘草湯橘 皮竹茹湯柴芩煎(三方見肝部)


卷二\臟腑證治

肺部

(手太陰屬臟) 肺主氣。屬西方而色白。其形如華蓋。爲諸陽之首。凡聲之出入。氣之呼吸。自肺司之。其性嬌 嫩。故與火爲仇。其體屬金而畏燥。故遇寒亦咳。凡目白及右頰鼻孔。皆其分野。然肺氣之衰 旺。關乎壽命之短長。全恃腎水充足。不使虛火爍金。則長保清寧之體。而壽臻永固。 肺有裏症。亦有表症。肺主皮毛故也。邪在表。右寸脈必浮。其症爲發熱。爲噴嚏鼻塞。爲咳。爲 嗽。爲畏風。爲胸滿痛。爲喉疼。爲鼻燥。爲傷暑風。爲中時疫。 發熱者。腠理閉也。香蘇散主之。噴嚏鼻塞者。肺竅受邪也。二陳湯加蘇葉、生薑主之。咳者。無痰而 有聲。氣爲邪遏也。桔梗前胡湯主之。嗽者。有聲而有痰。液已化痰也。止嗽散主之。喘者。風寒閉塞 也。加味甘桔湯主之。畏風者。邪在皮毛也。香蘇散主之。胸滿痛者。氣郁而脹也。加味甘桔湯主之。 喉疼者。邪化火而內焰也。加味甘桔湯主之。鼻燥者。邪化火而液干也。貝母栝蔞散主之。傷暑 風者。惡寒頭痛而煩渴。香薷飲加荊芥、秦艽主之。中時疫者。初頭痛發熱。漸嘔惡胸滿。或脹悶譫狂。 唇焦口渴。先用香蘇散。次則神術散。又治疫清涼散。便閉加大黃。 肺虛之症。右寸脈必細。其症爲自汗。爲咳嗽。爲氣急。爲咯血。爲肺痿。爲虛勞。 自汗者。氣虛表不固也。八珍湯加黃、北五味、麥冬主之。咳嗽者。肺虛不寧也。五味異功散主之。 氣急者。金不生水而虛火上炎也。知柏八味丸主之。咯血者。陰虛動火也。初用四生丸。兼用生地黃 湯。肺痿者。火刑金而葉焦也。五痿湯加天冬、百合主之。或紫菀散、人參燕窩百合湯亦可。虛勞者。 吐血而成。月華九、歸脾湯、六味地黃湯並主之。 肺實之症。脈右寸必有力。其症爲氣閉。爲痰閉。爲暑閉。爲水閉發喘。爲風閉。爲火閉。爲咽痛。 爲右脅痛。爲肺癰。 氣閉者。氣壅塞其絡而滿悶也。加味甘桔湯主之。痰閉者。頑痰壅塞也。清膈煎主之。暑閉者。暑邪 中肺而煩渴也。消暑丸加香薷、木通主之。水閉發喘者。胃經蓄水作腫而浸肺也。五皮飲主之。風 閉者。風郁於肺而哮嗽也。麻黃湯主之。火閉者。火郁於肺而喘脹也。白虎湯加桑皮、葶藶主之。咽 痛者。諸閉皆能作火也。加味甘桔湯主之。右脅痛者。肝移邪於肺也。推氣散主之。肺癰者。隱隱而 痛。吐痰腥臭也。桔梗湯主之。 肺寒之症。外感居多。脈右寸必遲。其症爲清涕。爲咳嗽。爲惡寒。爲面色痿白。 清涕者。寒搏其液也。二陳湯加蘇梗主之。咳嗽者。金畏寒也。止嗽散主之。惡寒者。陰忌其類也。香 蘇散主之。面色痿白者。寒傷正氣也。六君子湯主之。 肺熱之症。脈右寸必數。其症爲目赤。爲鼻衄。爲咽痛。爲吐血。爲咳嗽濃痰。爲酒積。爲龜胸。爲 小便不利。爲便血。 目赤者。火克金也。瀉白散加黃芩、菊花、連翹主之。鼻衄者。血熱妄行也。茜根湯主之。咽痛者。火逼 咽道也。加味甘桔湯主之。吐血者。火動其血也。四生散、犀角地黃湯主之。咳嗽濃痰者。火刑金而 灼肺液也。黃芩知母湯主之。酒積者。鼻赤鼻瘡。溼熱內蒸也。黃芩清肺飲加葛花主之。龜胸者。肺 熱而脹也。白虎湯主之。小便不利者。火鑠金而化源窒也。黃芩清肺飲加鹽豉主之。便血者。肺與 大腸相表裏。火迫血行也。芍藥甘草湯加黃芩、丹皮、生地主之。


卷二\臟腑證治

肺部

〔補肺猛將〕黃、人參〔次將〕黨參、沙參、百合、燕窩、阿膠、懷山藥、訶子、麥冬、冰糖 〔瀉肺猛將〕葶藶、麻黃、白芥子、桔梗、升麻、膽星〔次將〕蘇子、牛蒡、杏仁、前胡、 紫菀、桑白皮、僵蠶、竹茹、貝母 〔涼肺猛將〕石膏、黃芩、竹瀝、馬兜鈴、山慈菇〔次將〕洋參、元參、山梔、花粉、 天冬、地骨皮、知母、麥冬、薄荷、海石 〔溫肺猛將〕麻黃、天南星、北五味〔次將〕蘇梗、款冬花、製牛夏、生薑、煙


卷二\臟腑證治

肺部

桔梗前胡湯治肺氣閉塞悶咳。 桔梗(一錢)前胡蘇子赤芍桑白皮(蜜炙)陳皮(各一錢五分)杏仁(三錢)薑汁炒竹茹(一錢)生 甘草(五分) 加味甘桔湯治肺郁哮喘等症。 甘草(五分)桔梗川貝百部白前橘紅旋復花茯苓(各一錢五分) 貝母栝蔞散治肺熱液干。 貝母(二錢)栝蔞仁(一錢五分)膽星黑山梔(各五分)黃芩橘紅炒黃連(各一錢)甘草(五分) 知柏八味丸滋水降火。 知母黃柏(各一錢五分)大熟地(四錢)萸肉山藥茯苓(各一錢五分)丹皮澤瀉(各一錢) 紫菀散潤肺止嗽。並治肺痿。 人參(五分)紫菀知母川貝桔梗茯苓阿膠(各一錢)五味子炙草(各三分) 人參燕窩百合湯潤肺清金。 人參(一錢如無力以洋參沙參二三錢代之)燕窩(三錢)百合(五錢) 共燉爛食之。 推氣散治右脅氣痛。 枳殼鬱金(各一錢)桂心炙草(各五分)桔梗陳皮(各八分)生薑(二片) 大棗(二枚) 桔梗湯治肺癰。 桔梗白芨橘紅炒甜葶藶(各八分)甘草貝母(各一錢五分)苡仁金銀花(各五錢) 瀉白散治肺熱。 蜜炙桑白皮(二錢)地骨皮(三錢) 茜根湯治衄血神煩。 茜根黃芩阿膠側柏葉生地(各二錢)甘草(一錢) 犀角地黃湯治血熱妄行及疹。 犀角尖(鎊先煎)丹皮麥冬白芍(各一錢五分)生地(四錢) 黃芩知母湯治火嗽煩熱。 黃芩知母桑白皮杏仁天花粉山梔川貝桔梗生甘草(各一錢) 黃芩清肺飲治肺熱。小便不利。 梔子(二錢)黃芩(一錢) 香蘇散止嗽散香薷飲神術散八珍湯治疫清涼散五味異功散生地黃 湯月華丸六味地黃湯消暑丸五皮飲麻黃湯六君子湯四生丸白虎 湯(以上諸方俱見)歸脾湯清膈煎(二方見心部)二陳湯五痿湯芍藥甘草湯 (三方見肝部)


卷二\臟腑證治

腎部

(足少陰屬臟) 腎者。天一之水。先天之本也。位北方故黑。其體常虛。處腰左右。介其中者。有命門火蒸化谷 食。名曰真陽。腎水充足。自多誕育。享大壽。凡夙夜宣勞。耄而不倦者。皆腎氣之固也。好色之 流。先竭腎水。喪其本矣。瞳神下頦兩腰。皆其部位。望氣者覘之。腎無表症。皆屬於裏。 腎之虛。脈左右尺常細軟。其症爲頭痛。爲耳鳴。爲耳聾。爲盜汗。爲夜熱。爲健忘。爲咳嗽。爲喘。 爲吐血。爲腰痛。爲腿酸足軟。爲目視無光。爲大便結。爲小便不禁。爲戴陽。爲久痢久瘧。 頭痛者。血不能充髓海也。六味地黃丸主之。耳鳴者。血虛火旺也。六味地黃丸加牛膝、知母主之。 耳聾者。虛閉也。六味地黃丸加枸杞、人參、石菖蒲、遠志主之。盜汗者。虛熱也。生地黃煎、八珍湯加黃 、北五味並主之。夜熱者。虛火也。四物湯加丹皮、地骨、青蒿主之。健忘者。心腎不交也。歸脾湯、十 補丸主之。咳嗽者。虛火鑠金也。六味地黃丸加白蜜、胡桃主之。喘者。水虧火炎也。知柏八味丸主 之。吐血者。血虛血熱也。生地黃湯主之。腰痛者。水不足也。六味地黃丸加杜仲、川續斷主之。腿 酸足軟者。血不營筋也。十全大補湯主之。目視無光者。水不足也。六味地黃丸主之。大便結者。血 虛液枯也。六味地黃丸加白蜜、胡桃主之。小便不禁者。腎氣不約也。十補湯主之。戴陽者。陰火上 亢。陰躁似陽躁也。金匱腎氣丸主之。久痢久瘧者。脾腎皆虛也。王母桃主之。 腎無實症。 腎之寒。腎之虛也。脈左右尺必遲沉。其症爲命門火衰。爲不欲食。爲雞鳴泄瀉。爲天柱骨倒。 爲蜷臥厥冷。爲奔豚。 命門火衰者。虛象百出。左歸飲、右歸飲主之。不欲飲食者。火力微也。八味地黃丸主之。雞鳴泄瀉 者。腎虛也。加味七神丸主之。天柱骨倒者。督脈空也。右歸飲主之。蜷臥厥冷者。火衰也。右歸飲、理 中湯並主之。奔豚者。腎氣上沖也。奔豚丸主之。 腎之熱。水將涸也。傷寒門有之。而雜症罕見。左尺右尺必沉數。或浮而空。舌黑無液。其症爲 口燥咽干。爲目不明。爲小便不利。爲小便濁。爲小便出血。爲大便秘。 口燥咽干者。水涸也。大承氣湯主之。目不明者。目無血養也。知柏八味丸主之。小便不利者。水少 也。滋腎丸主之。小便濁者。溼熱結於下焦也。萆釐清飲主之。小便出血者。腎水熱也。生地黃湯 主之。大便秘者。液涸也。大承氣湯主之。


卷二\臟腑證治

腎部

〔補腎猛將〕熟地、枸杞、淫羊藿、北五味〔次將〕生地、巴戟天、首烏、杜仲、龜板、女貞、 豆皮、海參 〔瀉腎猛將〕豬苓〔次將〕澤瀉、知母、赤苓、苡仁 〔涼腎猛將〕朴硝、元明粉、苦參〔次將〕生地、丹皮、知母、滑石 〔溫腎猛將〕破故紙、鹿茸、鹿角膠〔次將〕山茱萸、菟絲子、大茴香、艾葉


卷二\臟腑證治

腎部

生地黃煎治陰火盜汗。 生地當歸炙黃麻黃根浮小麥炙草黃連黃芩黃柏(各一錢) 水煎服。 王母桃培補脾腎。 炒冬白朮大熟地(各二兩)何首烏炒巴戟枸杞子(各一兩) 共爲細末。煉蜜爲丸。如圓眼大。每用三四丸。飢時服。 左歸飲壯水之劑。 熟地(五錢)山藥枸杞(各二錢)茯苓(一錢五分)山茱萸炙草(各一錢) 右歸飲補命門真火不足。 熟地(五錢)山藥枸杞杜仲(各二錢)山茱萸 肉桂製附子炙甘草(各一錢) 八味地黃丸治命門火衰。 製附子肉桂(各一錢)大熟地(四錢)山藥萸肉茯苓(各一錢五分)丹皮 澤瀉(各一錢) 加味七神丸治腎虛雞鳴泄瀉。 肉豆蔻吳茱萸廣木香(各一兩)蒸茯苓補骨脂(鹽酒炒) 車前子(蒸各二兩)土炒白朮(四兩) 大棗煎湯爲丸。每服三錢。 滋腎丸治下焦血熱。用此滋陰化氣。 黃柏知母(各二兩)肉桂(一錢) 煉蜜爲小丸。 六味地黃湯八珍湯四物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生地黃湯金匱腎氣丸理中湯 大承氣湯(以上諸方俱見)十補丸萆釐清飲(二方見心部)奔豚丸(見肝部) 知柏八味丸(見肺部)


卷二\臟腑證治

胃部

(足陽明屬腑) 胃屬中土。司受化穀食。經雲。得谷者昌。失谷則亡。其能受與否。生死係焉。其性與脾同。而畏 木侮。舌之中及牙床並環唇口而交人中。皆其分野。色現黃。 胃爲陽明。有經有腑。故有表症。右關脈必浮。傷寒邪入陽明經。其症爲目痛鼻干唇焦。嗽水 不欲咽。若他表症。爲面浮腫而痛。爲疹。 目痛鼻干唇焦者。邪熱作火也。葛根湯主之。面浮腫而痛者。風也。葛根湯主之。疹者。邪熱所化 也。葛根湯加牛蒡子主之。 胃之虛。其唇必白。脈右關必軟弱。其症爲吐。爲噎膈。爲不能食。爲胃脘痛。爲停滯。爲溼腫。爲 痰。爲嘈雜。 吐者。土虛木侮也。香砂六君子湯加柴胡主之。噎膈者。胃脘干槁也。上脘槁。能飲水而食難進。下脘 槁。食可入而久復出。啟膈散主之。佐以四君子湯。有郁則逍遙散。不能食者。胃氣虛而難受也。六君 子湯主之。胃脘痛者。心悸怔忡喜按。歸脾湯或四君子加柴胡、木香。停滯者。土虛不化也。枳術丸 主之。溼腫者。土不勝溼也。香砂六君子湯主之。痰者。土衰溼化也。六君子湯主之。嘈雜者。躁擾 不寧。得食暫已。氣促食少。中虛挾痰也。五味異功散主之。 胃之實。脈右關必洪。按胸則痛。其症爲結胸。爲痞氣。爲食積。爲痰飲。爲水腫。爲胸脹悶。爲胸 脹痛。爲胸痛嘔膿。爲不得臥。爲便閉譫語發狂。 結胸者。傷寒下早。邪熱結聚也。大小陷胸湯主之。痞氣者。脾之積。在胃脘。腹大如盤。和中丸加濃朴 主之。食積者。脹痛拒按也。保和丸主之。痰飲者。咳則痛。轉側有聲。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外台茯 苓飲尤效。水腫者。先腫後喘。或腫而不喘。胃經蓄水也。五皮飲主之。甚則金匱腎氣丸。胸脹悶者。 積滯也。保和丸主之。胸脹痛者。蓄血也。澤蘭湯主之。胸痛嘔膿者。胃脘癰也。不必治而自愈。不 得臥者。胃不和則臥不安也。二陳湯加砂仁主之。便閉譫語發狂者。胃有燥矢也。大承氣湯主之。 胃之寒。唇舌必白。脈右關必沉遲。其症爲胃脘痛。爲嘔吐。爲霍亂。爲吞酸噯腐。 胃脘痛者。肢冷氣冷。綿綿不休。姜附湯加肉桂主之。如吐蛔。加川椒、烏梅、川連、焦術、川楝。嘔吐者。食 入復出也。平胃散加煨姜、砂仁主之。霍亂者。寒溼傷胃也。和胃飲主之。吞酸噯腐者。寒不消食也。 香砂二陳湯主之。 胃之熱。唇舌紅口臭。脈右關必洪數。其症爲三消。爲嘈雜。爲吐血。爲齒痛。爲黃胖面腫。爲自 汗。爲舌黑燥渴。爲疹。爲便閉。爲呃逆。爲頭痛。 三消者。燥熱結聚也。口渴消水爲上消。二冬湯主之。消谷易飢爲中消。生地八物湯主之。口渴小便如 膏爲下消。六味地黃湯加生脈散主之。嘈雜者。煩擾不寧。口燥唇焦。痰火爲患也。二陳湯加山梔、黃 連主之。吐血者。胃火迫血妄行也。白虎湯主之。齒痛者。陽明有餘。少陰不足也。玉女煎主之。黃 胖面腫者。溼熱也。和中丸主之。自汗者。熱而蒸溽也。抽薪飲主之。舌黑燥渴者。胃火熾甚也。白虎 湯主之。發疹者。火郁而化也。初用葛根湯加牛蒡子以散之。次用犀角大青湯加石膏。或三黃解 毒湯。甚則白虎湯、調胃承氣湯。呃逆不止者。胃火上沖也。安胃飲主之。頭痛者。頭筋扛起。胃火上 沖也。加味升麻湯主之。


卷二\臟腑證治

胃部

〔補胃猛將〕白朮、黃、大棗〔次將〕扁豆、山藥、炙甘草、桂圓、紅棗 〔瀉胃猛將〕石菖蒲、枳實、雷丸、白芥子、萊菔子、神曲〔次將〕蘇梗、枳殼、蔓荊子、麥芽 〔涼胃猛將〕石膏、犀角〔次將〕花粉、葛根、香薷、石斛、萆、知母、蘆根、竹葉 〔溫胃猛將〕乾薑、高良姜、益智仁、肉豆蔻、草果、丁香、木香、胡椒、辛夷〔次將〕藿香、砂 仁、白蔻仁、半夏、烏藥、煨姜、濃朴、川椒


卷二\臟腑證治

胃部

枳術丸除脹消食。 炒枳實(一兩)炒白朮(二兩) 大陷胸湯服小陷胸湯不效。以此治之。 大黃(六錢)芒硝(四錢)甘遂(二分五釐研沖) 小陷胸湯治結胸少腹滿痛。手不可近。 半夏(二錢)黃連(一錢五分)栝蔞仁(大者一個杵) 和胃飲治霍亂。 濃朴陳皮(各二錢)乾薑(一錢)炙草(六分) 二冬湯治上消。 天冬(二錢)麥冬(三錢)花粉黃芩知母(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 生地八物湯治中消。 生地麥冬(各三錢)山藥知母丹皮(各一錢五分)黃芩黃連黃柏(各一錢)荷葉(二錢) 水煎服 玉女煎治陽明有餘。少陰不足。 熟地(四錢)石膏麥冬(各三錢)知母牛膝(鹽水炒各一錢五分) 抽薪飲治一切火盛。 黃芩石斛木通梔子黃柏(各二錢)枳殼澤瀉(各一錢五分)甘草(三分) 犀角大青湯治胃火發。大渴大熱。或咽痛不利。 犀角尖大青元參甘草升麻黃芩黃連黃柏人中黃黑山梔(各一錢五分) 或加石膏一兩同煎 三黃解毒湯治火毒內盛。 黃連(二錢)黃芩黃柏黑山梔(各一錢五分) 安胃飲治胃火呃逆。 石斛麥芽(各三錢)黃芩澤瀉山楂(各二錢)陳皮木通(各一錢) 知味升麻湯治胃火上沖。頭痛甚熾。 升麻葛根赤芍甘草(各一錢)石膏(三錢)薄荷(五分)加燈心二十寸 外台茯苓飲 即異功散加枳實二錢。生薑三片。用真人參。 葛根湯香砂六君子湯四君子湯逍遙散異功散六君子湯和中丸小半 夏加茯苓湯五皮飲金匱腎氣丸澤蘭湯六味地黃丸大承氣湯平胃散 白虎湯調胃承氣湯(以上方見)歸脾湯姜附湯(二方見心部)二陳湯(方見 肝部)保和丸香砂二陳湯(二方見脾部)


卷二\臟腑證治

膀胱部

(足太陽屬腑)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然腎氣足則化。腎氣不足則不化。入氣不化。則 水歸大腸而爲泄瀉。出氣不化。則閉塞下焦而爲癃腫。小便之利。膀胱主之。實腎氣主之也。 傷寒傳經之邪。每自膀胱入。一見太陽頭痛等症。即宜發散。不使邪氣入爲諸經害。則膀胱 爲第一關隘矣。 膀胱爲太陽腑。有表症。左尺脈必浮。其症爲頭痛。爲項脊強。爲身痛。四肢拘急。爲發熱。爲惡 寒無汗。爲喘嗽。 頭痛者。頭腦痛而連項脊也。加味香蘇散主之。甚者加羌活、蔥白。項脊強者。太陽經所過之地也。香 蘇散主之。身痛四肢拘急者。風傷衛。寒傷營。寒主收引也。桂枝湯主之。發熱者。腠理閉塞也。香蘇 散主之。惡寒無汗者。寒乘表也。麻黃湯主之。喘嗽者。寒邪客於皮毛。肺氣不得升降也。麻黃湯主 之。輕者。止嗽散。 膀胱之虛。腎氣不化也。脈左尺必細沉。其症爲小便不禁。爲勞淋。爲老淋。 小便不禁者。氣虛不能統攝也。十補湯主之。勞淋者。勞力辛苦。氣虛不化也。補中益氣湯主之。老 淋者。老人思色。精不出而內敗。大小便牽痛如淋。宜萆釐清飲。去黃柏。加菟絲、遠志以去其精。再服 六味地黃丸。 膀胱之實。脈左尺必洪大。其症爲氣淋。爲血淋。爲關格。爲膀胱氣。 氣淋者。氣滯。水道阻塞。臍下脹痛也。假蘇散主之。血淋者。蓄瘀莖中。割痛難忍也。生地四物湯加紅 花、桃仁、花蕊石主之。關格者。溺閉而吐逆也。假蘇散主之。膀胱氣者。一名胞痹。氣結膀胱少腹。熱 澀於小便也。橘核丸主之。 膀胱之寒。左尺必沉遲。其症爲冷淋。 冷淋者。寒氣堅閉水道。肢冷喜熱也。金匱腎氣丸主之。 膀胱之熱。左尺必數。其症爲小便不通。爲膏淋。爲石淋。爲便膿血。爲發狂。 小便不通者。渴則熱在上焦。四苓散加山梔、黃芩。不渴則熱在下焦。滋腎丸主之。膏淋者。滴液如膏 也。萆釐清飲主之。石淋者。下如沙石也。益元散加琥珀主之。便膿血者。心氣移熱於膀胱也。阿 膠散主之。發狂者。傷寒熱結膀胱。下焦蓄血。少腹硬滿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卷二\臟腑證治

膀胱部

補膀胱藥。即補腎之藥。腎氣化則小便自行。 〔瀉膀胱猛將〕羌活、麻黃、防己、木通、葶藶、豬苓〔次將〕獨活、防風、蒲黃、 川楝子、前胡、本、澤瀉、蔥 〔涼膀胱猛將〕甘遂、龍膽草〔次將〕車前子、茵陳、海金沙、川黃柏 〔溫膀胱猛將〕吳茱萸〔次將〕烏藥、茴香


卷二\臟腑證治

膀胱部

假蘇散治氣淋。 荊芥陳皮香附炒麥芽瞿麥木通赤苓(各二錢) 生地四物湯治血淋。 生地(三錢)歸身赤芍(各一錢五分)川芎(一錢) 香蘇散桂枝湯麻黃湯止嗽散益元散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金匱腎 氣丸調胃承氣湯(以上諸方俱見)十補丸萆釐清飲阿膠散(三方見心部)橘核丸(見肝部) 四苓散(見脾部)滋腎丸(見腎部)


卷二\臟腑證治

膽部

(足少陽屬腑) 膽者。清虛之府。居半表半裏之交。與肝爲表裏。氣血足則膽氣壯。氣血虛則膽氣怯。膽受邪 即陰陽交戰。而寒熱往來。故瘧症之來不一。而總不離乎少陽也。然其擔事之力。猶中正之 官。不偏不倚。決斷出焉。 膽有表症。左關脈必浮而弦。其症爲頭汗。爲寒熱往來。 頭汗者。寒邪將化火也。小柴胡湯加丹皮主之。寒熱往來者。陰陽相爭也。小柴胡湯主之。 膽之虛。左關脈必細軟。其症爲驚悸。爲太息。 驚悸者。心血不足以壯之也。安神定志丸主之。太息者。氣虛也。四君子湯主之。 膽之實。左關脈必洪。其症爲胸滿。爲脅痛。爲耳聾。 胸滿者。邪氣結聚也。小柴胡湯加枳殼、桔梗主之。脅痛者。邪入膽經。布之脅下也。小柴胡湯加山梔、 枳殼主之。耳聾者。氣火上沖而閉也。逍遙散加蔓荊、石菖蒲、香附主之。或小柴胡湯。 膽之寒。脈左關必遲。其症爲精滑。爲嘔吐。爲舌苔滑。 精滑者。肢腫食少。心虛煩悶。坐臥不安。溫膽湯主之。嘔吐者。邪正相爭也。小柴胡湯加藿香湯主之。 舌苔滑者。邪未化火也。二陳湯主之。 膽之熱。脈左關必弦數。其症爲口苦。爲嘔吐。爲盜汗。爲目眩。 口苦者。熱在膽。膽汁泄也。小柴胡湯主之。嘔吐者。膽移熱於胃也。小柴胡湯加姜炒竹茹主之。盜 汗者。熱開腠理也。小柴胡湯加丹皮主之。目眩者。膽附於肝。肝竅在目。熱故眩也。小柴胡湯加山梔 主之。


卷二\臟腑證治

膽部

〔補膽猛將〕烏梅〔次將〕棗仁 〔瀉膽猛將〕桔梗、青皮〔次將〕柴胡、香附、秦艽、川芎 〔涼膽猛將〕龍膽草〔次將〕青蒿、槐實 〔溫膽猛將〕肉桂、細辛〔次將〕山茱萸


卷二\臟腑證治

膽部

溫膽湯治膽氣虛寒。夢遺精滑等症。 製半夏(一錢五分)枳實(八分)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熟地 炒棗仁(各三錢)遠志(一錢)五味子(一錢)甘草(炙五分)生薑(三片)棗(一枚) 小柴胡湯四君子湯逍遙散(以上三方俱見)安神定志丸(見心部)二陳湯(見肝部)


卷二\臟腑證治

大腸部

(手陽明屬腑) 大腸者。腎陰之竅。傳道之官。受事於脾胃。而與肺金相表裏。故肺氣虛則腸若墜。而氣爲之 陷。腸液少則肺亦燥而鼻爲之干。其呼吸甚密邇也。然腸口上接小腸。下通谷道。爲諸臟泄 氣之門。啟閉一失職。而諸臟困矣。大腸無表症。皆屬於裏。 大腸虛者。氣虛也。脈右尺必沉弱。其症爲久痢。爲脫肛。 久痢者。氣血不足也。歸脾湯、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加烏梅均可。脫肛者。氣虛下陷也。 補中益氣湯加荷葉主之。 大腸實者。胃實移熱也。脈右尺必洪實。其症爲便閉。爲臟毒。爲燥渴譫語發狂。爲腸癰。 便閉者。實火閉也。小承氣湯主之。臟毒者。腸胃不清。下如魚腸。如豆汁也。芍藥甘草湯主之。燥渴 譫語發狂者。燥屎不出也。小承氣湯主之。腸癰者。當臍而痛。溺數如淋。千金牡丹皮散主之。 大腸寒者。積冷也。脈右尺必沉遲。其症爲久痢。爲便血。 久痢者。腹綿綿痛。寒積在腸也。鴉膽子包粉團吞之。便血者。肢冷喜熱。寒在腸也。附子理中 湯加歸、芍主之。 大腸熱者。肺經移熱居多。脈右尺必數。其症爲便血。爲腸風。爲脫肛。 便血者。口燥唇焦。熱在腸也。芍藥甘草湯加黃芩、丹皮、生地。腸風者。臟腑有熱。風邪乘之。 故下血而腹不痛。清魂散主之。脫肛者。腸有火則脫出難收。腫而痛也。三黃解毒湯加知母、荷葉主之。


卷二\臟腑證治

大腸部

〔補大腸猛將〕淫羊藿、罌粟殼〔次將〕訶子肉、百合 〔瀉大腸猛將〕大黃、桃仁、雷丸、麻仁、升麻、紫草〔次將〕秦艽、旋復花、郁李仁、 杏仁、大腹皮、白芷、梨汁 〔涼大腸猛將〕黃芩、黃柏〔次將〕地榆、槐實、知母、連翹 〔溫大腸猛將〕胡椒、破故紙、枸杞〔次將〕當歸


卷二\臟腑證治

大腸部

千金牡丹皮散治腸癰。 丹皮苡仁(各五錢)栝蔞仁(一錢五分)桃仁(十二粒研) 水煎服。如大便閉。加大黃錢半。當歸三錢。 鴉膽子方治久痢。寒積在腸。 用鴉膽子一個蒸透。將米粉包作糰子蒸熟。以開水囫圇吞下。空心服。 清魂散治腸風下鮮血。而腹不痛者。 荊芥(炒黑三錢)當歸(五錢) 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附子理中湯小承氣湯(以上諸方俱見)歸脾湯(見心 部)芍藥甘草湯(見肝部)三黃解毒湯(見胃部)


卷二\臟腑證治

小腸部

(手太陽屬腑)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上口即胃下口。水谷由此而入。其下口即大腸上口。此處泌 別清濁。俾水液注入膀胱。滓穢流入大腸。是腑中之有鑑別者。故與心相表裏。脈附於膀胱 而在左尺。小腸無表症。皆屬於裏。 小腸虛。左尺脈必細軟。其症爲溺赤短。爲腰痛。 溺赤短者。水不勝火也。生地黃湯主之。腰痛者。水不足也。六味地黃丸主之。 小腸實。左尺脈必洪弦。其症爲小腸氣。爲交腸。 小腸氣者。氣滯下焦。臍下轉痛。失氣則快也。橘核丸主之。交腸者。陰陽拂逆。大小 腸交也。五苓散主之。 小腸寒。左尺脈必遲。其症爲咳嗽失氣。 咳嗽失氣者。小腸嗽也。止嗽散加芍藥主之。 小腸熱。左尺脈必數。其症爲溺澀溺短。 溺澀溺短者。溼熱壅滯也。導赤散主之。


卷二\臟腑證治

小腸部

〔補小腸猛將〕生地 〔瀉小腸猛將〕木通〔次將〕瞿麥、海金沙、川楝子、苡仁、赤芍、赤茯苓、燈草


卷二\臟腑證治

小腸部

生地黃湯六味地黃丸五苓散止嗽散(俱見)導赤散(見心部)橘核丸(見肝部)


卷二\臟腑證治

三焦部

(手少陽屬腑) 三焦者。人生三元之氣。臟腑空處是也。上焦心肺居之。中焦脾胃居之。下焦肝腎膀胱大小 腸居之。其氣總領臟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三焦通則竟體調和。斯其職已。 三焦之病。屬於臟腑。並無另立病名。


卷二\臟腑證治

三焦部

〔補三焦猛將〕淫羊藿、黃 〔瀉三焦猛將〕青皮、木香〔次將〕柴胡、香附 〔溫三焦次將〕烏藥、白豆蔻、胡桃 〔涼三焦次將〕山梔、麥冬、黃柏、地骨、青蒿、連翹


卷二\臟腑證治

心包絡部

(手厥陰屬腑) 心包絡者。即膻中。與心相附。居膈上。代君行事。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其見證有手中熱。心中 大熱。面黃目赤。心中動諸端。而要之包絡之病。即心部之病也。言心不必更言包絡矣。


卷三\兒科證治

兒科論治

小兒之病。百倍難於方脈。其疾痛癢不能自言。旁人又不能代言。全恃醫家以意揣之。揣 之不合。殺人易於反掌。即揣得其當。而小兒純陽之體。易虛易實。藥一過分。變幻百端。此非 絕頂聰明。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者。未易勝任也。至於護惜之深。姑息之至。則飽暖失宜。果物 恣食。畏苦廢藥。或求速雜投。則又非醫家之咎矣。然揣之之法。不過辨其表裏虛實寒熱。其 法與方脈無異。其症亦與方脈同。方脈中之病。小兒亦無不有也。故不能兒科者。或能治方 脈。不能方脈者。必不能治兒科。


卷三\兒科證治

初生保治

初生三朝。即用三黃湯解其胎毒。服三四日後。每日投金銀花湯。至彌月而止。可保其痘稀。 而少瘡疹之患。若遇寒冬之月。或小兒體寒質薄。則專用金銀花湯亦可。彌月間聲直發搐。 撮口臍風。是胎風也。俗名腹裏驚。因其母肝氣素郁。兒稟受之。再浴時斷臍時。或有進風。得 外風則內風動。此症發之太早。泣不出聲。泣而無淚者。皆難治。治法。痰盛者先治痰。火盛者 先清火。或用益黃散治之。視其牙齦有泡。急以綿裹指擦破之。用青黛、冰片。略塗口內爲妙。 至三歲以前。形質微弱。無脈可憑。但察其脈之強弱緩急而已。須更審其食指寅卯辰三關。 男左女右。食指近手第一節爲寅關。次節爲卯關。上節爲辰關。凡兒有病。必有脈紋外現。如 現紋在寅關。不過卯關者易治。連卯關者難治。過辰關者更難治。若一條紋。從寅關直透卯 透辰者必死。其紋青色爲風。紫爲瀉利。青紫爲肝木乘脾。紅則爲熱。合之唇舌面色。亦可得 其大概也。三歲後六七至爲平脈。四五至爲寒。九十至爲困。脈弦急爲氣不和。沉緩爲傷食。 促結爲虛驚。浮爲風。沉細爲寒。脈亂者不治。


卷三\兒科證治

外熱內熱辨

外熱與內熱不同。外熱者。身終日發熱。或拘束肢冷。外有清涕咳嗽。頭痛鼻塞之象。內則脈 浮而不渴。此外解之症也。不可用涼藥。宜荊防散表之。得汗自愈。內熱者。如夜熱潮熱。晝輕 夜重。病最纏綿。或口渴。或腹脹。或盜汗。其症有因傷食停痞。伏燥伏火。陰虛陽虛等異。宜分 別而治。此內解之症也。不可用表藥。傷食者。保和丸加地骨皮消之。停痞者。和中丸加鱉甲、 牡蠣消之。伏燥者。貝母栝蔞散潤之。伏火者。黃芩芍藥湯加山梔、丹皮等清之。陰虛者。蒿皮 四物湯退之。陽虛者。四君子湯養之。此等熱久必傷陰。日漸削瘦。成爲疳癆。慎勿忽視。


卷三\兒科證治

非驚論

方脈中有中寒中暑諸症。時醫混以爲中風。東垣、景岳以非風別之。善矣。兒科有急驚風慢 驚風二症。不惟驚字全無干涉。即風字亦未可混稱。乃自有驚風之名。而濫以丸子相投。從 此小兒之遭其劫者。不知萬萬矣。試思驚字何解。凡受嚇者謂之驚。嚇則神魂失守。心神恍 惚。惕惕悸動。唯心虛者易犯此。在方脈中亦有之。兒科中大驚猝恐一症。即此候也。是真驚 也。故用藥以人參、五味、棗仁、丹參等安神定魂爲主。斷無有攻痰散風而能治驚症者。且風 字亦有二義。在外感則爲風邪。宜用表散。在內病則爲肝風。宜用鎮息。今混言之曰風。究竟 外風乎。內風乎。治外風之藥不可以治肝。治肝風之藥不可以解表。甚矣哉其混也。蓋時俗 所謂急驚風者。痰火閉也。小兒受暑熱則生火。乳積則生痰。痰火相搏。則血虛而肝失所養。 肝主筋。筋脈干熱則抽搐。故外作拘攣。面現青色。是肝燥而風內動。非外風也。是痰火閉其 竅。而目竄牙緊發厥。非嚇驚也。但利其竅。清其火。降其痰。則神醒矣。此症即不醫亦能自醒。 而漫以驚風名之可乎。世俗所謂慢驚風者。脾虛生風也。小兒或吐或瀉。久則脾虛。肝木乘 之。手足微搐。是內風侮土。非外風也。陽衰神怠。氣息短促。是中氣脫乏。非嚇驚也。宜補其脾。 回其陽。則土振而木靜矣。此症不補必死。而謬以驚風名之可乎。且急驚爲實火症。慢驚爲 虛寒症。如水火然。治急驚藥不可以治慢。治慢驚藥不可以治急。而世俗竟有以一粒丹丸。 名之曰治急慢驚風。欺人乎。欺天乎。茲特並揭之曰非驚。而分爲痰火閉症。木侮土症。則爲 實爲虛。當各求其病源而治之。而小兒庶不至於枉死。


卷三\兒科證治

痰火閉症

痰火之症。即俗所謂急驚風也。小兒或感風寒。或積乳食。皆能生痰。痰積則化火。或受暑熱 亦生火。失於清解。則火升而痰亦升。痰火上壅。閉其肺竅。則諸竅皆閉。其症目直氣喘。昏悶 不醒。且火甚則肝燥筋急。爲搐搦掣顫反引竄視。而八候生焉。總因痰火鬱結。肝風內動而 成。當其拘攣弓仰之時。但以手扶。勿可用力抱緊。傷其筋絡。致成廢疾。初起以通關散開其 嚏。得嚏則醒。輕者利火降痰湯。重者清膈煎加石菖蒲、竹茹。或抱龍丸。醒後清熱養血湯。


卷三\兒科證治

木侮土症

木侮土症。即俗所謂慢驚風也。小兒受暑受寒。或傷乳食。皆能作吐作瀉。或吐瀉交作。久則 脾土虛弱。肝木乘之。其瀉漸見青色。面部痿白帶青。手足微搐無力。神氣懨懨不振。而慢脾 成矣。初起即宜異功散。吐則加藿香、煨姜。若病已數日。糞見青色。即加木香或肉桂。若手足 皆冷。脈息微細。唇舌痿白。此將脫之症。宜急用附子理中湯。以溫中回陽。尚有可救。諸臟之 症皆緩。獨脾病之變甚速。盡有吐瀉一晝夜而即脫者。慎勿緩視也。


卷三\兒科證治

大驚猝恐

大驚猝恐。真驚也。小兒氣血未充。心神怯弱。一遇驚嚇。則神魂震怖。舉動失常。夜則跳醒。晝 則驚惕。治宜安神魂。斂心氣。七福飲、秘旨安神丸、安神定志湯皆可。心有蘊熱而驚悸者。七 味安神丸。神定後。氣虛者。四君子湯以補其陽。血虛者。六味地黃丸以補其陰。若妄投以朱 砂鎮驚丸子。耗其心血。則愈發愈盛。肝風乘虛而亢。其勢不可復製矣。慎之。


卷三\兒科證治

夜啼

夜啼之症有二。一曰脾寒。一曰心熱。若僅胃停乳食。則不能安寐而已。不啼也。脾寒者。溫其 脾而啼止。藿香和中湯主之。心熱者。清其心而啼亦止。導赤散加川連主之。或花火膏亦可。 切勿亂投消痰破氣之藥。致損真元。


卷三\兒科證治

吐瀉

小兒吐瀉之症最多。或專吐。或專瀉。或吐瀉交作。其因傷食而吐瀉者。腹必硬。所吐所瀉。必 有酸臭氣。保和丸消之。因伏暑而吐瀉者。小水必不利。必兼煩渴。吐則香薷飲。瀉則四苓散 加益元散。或導赤散加川連清之。因受寒而吐瀉者。唇舌面色必痿白。口不渴。四肢或冷。此 症易成慢脾。始則平胃散、二陳湯加煨姜。以溫其中。繼則六君子湯。以補其脾。若虛寒甚。則 附子理中湯。不可稍緩。其因伏火而吐瀉者。身必熱。唇舌必赤。清中飲導之。火退後。仍宜四 君子湯。以養其脾。蓋火吐則乳飲不得入。一入即出。寒吐則乳飲受而後出。此其辨也。然吐 瀉久則脾胃必虛。肝木必侮。無論因何而起。凡大吐大瀉之後。即有火亦清。有食亦出。速宜 培補脾陽。勿使氣脫。


卷三\兒科證治

傷暑

小兒性秉純陽。不受火迫。一染邪暑。熱焰沸張。其症肌熱煩躁。口渴唇紅。溺澀。急宜香薷飲 調服益元散以解之。且暑中有溼。溼易傷脾。故每作瀉利。甚者兼吐。治法詳吐瀉門。若受暑 風而清涕頭痛者。用香薷飲加秦艽、荊芥主之。若熱動肝風而發搐厥。宜用清熱湯利其暑 熱。而風自息。昏悶者。通關散啟其嚏。切勿輕用治驚化痰之品。戕其正氣。變生他症。


卷三\兒科證治

食積痞積蟲積痰積水積

諸積皆屬於脾。脾土果旺。則何物不化。至於成積。脾力之弱可知已。然積既已成。勢不能不 用藥以消。夫欲消困脾之積。必更傷受困之脾。願治積者。必時時顧念脾土而後可。食積者。 肚腹必硬。膨脹拒按。吞酸噯腐。不思飲食。保和丸、大和中飲等消之。脾虛者。六君子湯參用。 痞積者。或瘧後痰結。或血裹肝氣。伏於脅下。時痛時止。和中丸消之。外貼消痞膏。氣虛者。六 君子湯參用。蟲積者。溼熱所化也。蟲有九而血鱉最狠。蝤蟲最馴。寸白蟲上能蝕肺。柳葉蟲 下能蝕肝。凡患蟲症。則唇內起白點。若蟲長一尺。貫胃則危。衝心則死。其人日漸消瘦。蟲則 吸血自肥。當以化蟲丸下之。腹痛則服花椒湯。蟲聞椒則伏也。下後。仍以異功散養脾。痰積 者。飲食所積。脾不能化。則釀而爲痰。其症初起時。兩脈皆弦。腹漸脹大而軟。急宜六君子湯 加濃朴、麥芽、萊菔子等以消之。若遷延日久。則痰積愈多。一旦上涌。發爲厥逆。則吐之不能。 下之不得。無藥可治也。水積者。即水腫之症。治法具詳。


卷三\兒科證治

疳症

疳者干也。久熱傷陰。津液乾涸之症。俗名童子癆。其症總因飲食不節。積滯化火。漸或生痞 生蟲。致成骨蒸。內熱銷灼其陰。其症腹大青筋。發直毛焦。肌膚枯燥。唇舌絳紅。而疳症成矣。 此症陰血既槁。勢已難回。況又有熱未清。積未去乎。善治者。必乘其陰血未槁之時。清其火。 消其積。育其陰。調其脾胃。尚克有濟。初治宜清熱導滯湯。有蟲者。唇內起白點。以化蟲丸間 服。若陰分既虛。則用理陰和中煎。胃口不開。則並用異功散調其胃。俾得陽生陰長。庶幾有 救。大約此症腹軟者。雖虛可治。爲其能受補也。腹硬者難治。爲其不可消也。


卷三\兒科證治

盜汗自汗

盜汗爲陰虛。自汗爲陽虛。然亦有秉質如此。終歲習以爲常。此不必治也。若平日並無此症。 又非夏秋暑月。而無端盜汗者。宜四物湯加龍骨、牡蠣、浮小麥、北五味之屬。以養其陰。無端 自汗者。宜四君子湯加北五味、牡蠣。以養其陽。或加玉屏風散亦可。


卷三\兒科證治

咳嗽

小兒咳嗽。半由於風寒。初起以杏蘇煎散之。痰薄者。加半夏、生薑。痰濃者。加川貝、花粉、栝蔞 仁之屬。肺有火邪。則瀉白散。此一定之治法也。若秋冬燥令。肺受火刑。則咳而無痰。甚者咳 血。宜以貝母栝蔞散潤其肺。清肅之氣下行。則咳自止。


卷三\兒科證治

解顱龜胸龜背

解顱者。腦蓋未滿。頭顱不合。中陷而四角起。如古錢之形。此先天不足所致。暑月服六味地 黃丸。冬春之月補天大造丸。俟氣虛漸充。則自合矣。龜胸者。肺熱作脹。胸骨高起。須白虎湯 加瀉白散。以涼肺氣。若喘急者。難治也。龜背者。背骨高突如龜。此先天不足。督脈爲病。補天 大造丸加金毛狗脊治之。 此外諸症治法。與方脈同。故不贅敘。


卷三\兒科證治

解顱龜胸龜背

三黃湯 黃芩黃柏川黃連大黃(各一錢) 濃煎。將絲綿作乳頭狀。蘸藥時時令吮。每日五六回。不必盡劑。 益黃散 陳皮(一錢)青皮訶子肉炙草(各五分)丁香(三分) 荊防散 荊芥(一錢)防風蘇梗川芎陳皮(各八分)杏仁(二錢)甘草姜皮(各三分) 保和丸 山楂炭茯苓萊菔子(各一錢五分)神曲半夏陳皮連翹(各一錢) 和中丸 白朮(二兩)扁豆茯苓砂仁半夏(各一兩)枳實神曲炒麥芽楂炭香附 丹參(各一兩五錢)陳皮五穀蟲(各二兩) 共爲末。每服三錢。 貝母栝蔞散 川貝(二錢)栝蔞仁(一錢五分)山梔黃芩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 熱甚加川連八分痰多加膽星五分 黃芩芍藥湯 黃芩白芍(各二錢)生甘草(一錢) 蒿皮四物湯 生地(三錢)北沙參炙鱉甲(各二錢)歸身白芍青蒿(各一錢)地骨皮 (一錢五分)丹皮(八分)甘草(五分) 四君子湯 人參茯苓(各一錢)白朮(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大棗(三枚) 通關散 細辛皂角(各三錢)生半夏(二錢) 共研末。吹入鼻孔取嚏。 利火降痰湯 黃連(八分)連翹(一錢五分)山梔滑石(各二錢)木通黃芩枳實 栝蔞霜車前(各一錢)鈎藤(四錢)柴胡(六分)甘草(三分) 清膈煎 製膽星木通(各一錢)白芥子川貝(各二錢)海石(三錢)陳皮(一錢五分) 抱龍丸 膽星(二錢)天竺黃(一錢五分)雄黃辰砂(各一錢)麝香(三分) 共爲末糊丸。燈心湯下。 清熱養血湯 細生地(三錢)丹參(一錢五分)黑山梔青蒿丹皮(各一錢)赤芍(八分) 生甘草(五分) 異功散 即前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 附子理中湯 人參白朮(各二錢)附子乾薑炙草(各一錢) 七福飲 人參熟地(各三錢)歸身棗仁(各二錢)白朮(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遠志(五分) 秘旨安神丸 人參棗仁茯神半夏(各二錢)歸身白芍橘紅(各一錢五分)北五味 炙草(各五分)生薑(三片) 安神定志丸 茯苓茯神人參龍齒(各一錢)遠志(五分) 七味安神丸 黃連當歸麥冬茯苓甘草(各二錢)硃砂(三錢)冰片(二分) 共研末爲丸。燈心湯下一錢。 六味地黃湯 熟地(四錢)山藥萸肉(各二錢)丹皮澤瀉茯苓(各一錢五分) 藿香和中湯 藿香(八分)濃朴砂仁陳皮炙草(各五分) 生薑(二片)此方加蒼朮白芷蘇梗川芎香附楂炭麥芽治感寒停食 導赤散 生地(二錢)木通麥冬車前竹葉(各一錢)甘草(三分)加燈心三十寸虛者加人參五分 花火膏 燈花三顆煎湯。 香薷飲 香薷扁豆濃朴(各一錢五分)炙草(五分) 四苓散 白朮(一錢)赤苓(三錢)木通豬苓(各一錢)車前澤瀉(各一錢五分) 益元散 滑石粉(六錢)生甘草(一錢) 平胃散加減 藿香濃朴(各一錢五分)蒼朮(八分)陳皮(一錢) 二陳湯 製半夏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生薑(二片) 六君子湯 即前四君子湯加半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 清中飲 川連(五分)釵石斛生谷芽(各三錢)赤苓車前(各二錢)酒芩 藿香(各八分)加薑汁炒竹茹一錢五分 清熱湯 鈎藤(四錢)山梔連翹青蒿(各一錢五分)僵蠶赤芍香薷(各一錢) 滑石(二錢)川連柴胡(各五分) 大和中飲 炒麥芽楂炭(各三錢)枳實砂仁(各六分)陳皮濃朴澤瀉(各一錢) 化蟲丸 蕪荑雷丸(各五錢)檳榔本香白朮陳皮神曲(各三錢)雄黃(一錢五分) 共爲末糊丸。使君子肉三錢煎湯。送下三錢。 清熱導滯湯 胡黃連(五分)地骨皮楂炭(各二錢)青蒿山梔大腹皮(各一錢五分)炒麥芽(三錢) 檳榔濃朴丹皮生甘草(各一錢)加紅棗五枚 理陰和中煎 生地北沙參生谷芽(各三錢)地骨皮首烏青蒿子炒麥芽豆皮牡蠣 (各二錢)白芍楂炭(各一錢五分)濃朴丹皮(各一錢) 四物湯 熟地(四錢)歸身白芍(各一錢五分)川芎(一錢) 玉屏風散 生黃(二錢)防風(八分) 杏蘇煎 杏仁(二錢)蘇梗前胡赤芍荊芥(各一錢)陳皮(八分)桔梗甘草(各五分) 瀉白散 桑白皮(蜜炙一錢五分)地骨皮(二錢) 白虎湯 生石膏(四錢)知母(一錢五分)粳米(一撮)甘草(五分) 補天大造丸 人參(二兩)黃白術(各三兩)當歸棗仁山藥茯苓(各一兩五錢) 熟地枸杞(各四兩)河車(一具) 用鹿角一斤。龜板八兩熬膏。同爲丸。


卷四

女科證治

天台程鍾齡女科一卷。悉從諸大家論說中斟酌盡善而出之。字字毫髮無憾。並無近世臨證指南等 纖巧習氣。故根據治每收實功。茲卷大半宗此。以爲女科正范。此外諸症。與方脈同治者。概不贅敘。


卷四\女科證治

婦女證論

婦女之症。不肯對人言。與小兒之不能自言。其難治一也。醫家又未便逐細詢間。則更暗中 摸索矣。然大要不離乎中情鬱結者近是。蓋婦女陰嗇之性。識見拘墟。一有逆意。即牢結胸 中。又不能散悶於外。則郁久而成病矣。主治之法。審無外感內傷別症。唯有養血疏肝四字。 用四物湯、逍遙散之類。可以得其八九。其一切雜症。與方脈同治。茲不贅敘。若胎前產後。此 生死交關處。詳敘於後。慎勿忽諸。


卷四\女科證治

室女

室女天癸未至。有病從幼科論。天癸既行。則與婦人同治矣。然其神完氣足。經水應無愆期。 其有時經閉者。若非血海乾枯。必其經脈逆轉。血枯則內熱咳嗽。漸成怯症。經逆則爲吐爲 衄。血必妄行。皆非輕候也。須速治之。如或經水適來。偶阻溺竅。則小便不通。腹脹欲死。急宜 通其經而便自利。用調經飲。


卷四\女科證治

月經

經者常也。月行有常度。經水有常期。其愆乎常者。皆病也。方書以趲前爲熱。退後爲寒。此說 亦難盡信。要之。察其色總以紅爲正。其變爲紫黑者。熱也。黃如米泔者。溼也。淺淡紅白者。虛 也。或成塊而紫黑。色黯者。寒凝也。成塊而紫黑。色明者。熱結也。將行而腹痛拒按者。氣滯血 凝也。既行而腹痛喜按者。氣虛血少也。經前發熱者。爲血熱。經後發熱者。爲血虛。腹脹者。爲 氣滯。腹痛者。爲血滯。泄瀉者。是脾虛。溏瀉者。是寒溼。凡逆行上溢而吐衄。錯行下流而暴崩。 皆屬血熱妄行。而亦有絡脈傷損。瘀積肝旺所致。若經水過多者。色淡爲虛。色深爲熱。或兼 赤白帶而下者。臭者爲溼熱。腥者爲寒溼。 血枯與經逆者。並用益母勝金丹加牛膝主之。經阻溺竅者。調經飲並澤蘭湯主之。經水紫黑者。 生地四物湯加丹參、丹皮、益母草。淡紅者。八珍湯主之。黃如米泔者。六君子湯加苡仁、扁豆。寒 凝成塊者。四物湯加桂心、牛膝。熱結成塊者。生地四物湯加丹參、丹皮、益母草。氣血凝滯而作痛 脹者。調經飲或四物湯加延胡、香附、木香。氣虛血少。而或痛或熱者。四物湯加人參、白朮。泄瀉溏 利者。六君子湯主之。血熱而上下妄行者。四物湯加丹皮、阿膠、黃芩、黑山梔。絡脈傷而妄行者。或 喜怒。或過勞。八珍湯主之。瘀血積則血不歸經。獨聖丸主之。肝火旺不能藏血者。逍遙散主之。 其兼赤白帶者。五苓散加減治之。


卷四\女科證治

肝氣

肝氣者。婦女之本病。婦女以血爲主。血足則盈而木氣盛。血虧則熱而木氣亢。木盛木亢。皆 易生怒。故肝氣唯婦女爲易動焉。然怒氣泄則肝血必大傷。怒氣郁則肝血又暗損。怒者。血 之賊也。其結氣在本位者。爲左脅痛。移邪於肺者。右脅亦痛。氣上逆者。頭痛目痛。胃脘痛。氣 旁散而下注者。手足筋脈拘攣。腹痛小腹痛。瘰乳岩。陰腫陰癢陰挺諸症。其變病也不一。 隨症而治之。 左脅痛。肝氣不和。柴胡疏肝散。若七情鬱結。用逍遙散、解恨煎。右脅痛。用推氣散。如肝燥而皮泡脹 痛者。栝蔞散。頭痛者。痛或連眉棱骨眼眶。逍遙散主之。目痛者。蒺藜湯加柴胡、山梔。胃脘痛者。 沉香降氣散、柴胡疏肝散並主之。手足筋脈拘攣者。肝氣熱也。五痿湯加黃芩、丹皮。腹痛者。木乘 土也。芍藥甘草湯主之。小腹痛者。疝瘕之氣。橘核丸主之。 瘰者。血燥有火也。消瘰丸散之。兼服逍遙散。乳岩者。逍遙散、歸脾湯二方間服。陰腫陰癢陰挺 諸症。逍遙散主之。甚則龍膽瀉肝湯。


卷四\女科證治

帶下

帶症有青黃赤白黑之分。亦不必分屬五臟。總之不外乎脾虛有溼而已。用五味異功散加 扁豆、苡仁、山藥、澤瀉等。無不愈者。倘挾五色。則加本臟藥一二味亦可。若有熱。加黃柏、蓮心 爲得。 青色屬肝。異功散加柴胡、山梔。黃色屬脾。加石斛、荷葉、陳米。赤色屬心。加丹參、當歸。白色屬肺。 倍加苡仁。黑色屬腎。加杜仲、續斷。


卷四\女科證治

嗣孕

求嗣之法別無他術。只有實心待人。廣行善事而已。男子葆精。女子調經。詩曰。婦人和平。則 樂有子。男女有病。或氣血不足。隨症調理。無不得子者。至有孕之脈。左寸心脈動甚。爲孕子 之兆。心主血。心脈旺則血旺。故知有子。若兩尺脈旺。與兩寸迥別。亦爲有子。若流利雀啄。亦 爲孕脈。蓋經脈閉塞不行。故脈疾而歇至。此數月之胎也。或謂兩寸皆浮大。主生二男。兩手 皆沉實。主生二女。若經斷三月。以川芎末煎艾湯。空心服之。腹內微動者。即胎也。 葆精之道。首宜寡慾。次宜服藥。 真水虛而左尺無力者。六味丸合五子丸。或左歸丸。真火衰而右尺無力者。八味丸合五子丸。或右 歸丸。兩尺俱無力者。十補丸合五子丸。精薄不凝者。六味丸合五子丸。加魚鰾、鹿角膠之屬。氣 虛不能射遠者。贊育丹主之。 調經之法。見於月經篇。 血熱者。益母勝金丹加生地、丹皮。血寒者。益母勝金丹加肉桂。氣滯腹痛者。四物湯加延胡、香附、 木香。或調經飲。氣虛者。四物湯加人參、白朮、黃。氣血並虛者。毓麟珠主之。


卷四\女科證治

胎前諸症

妊娠之月。宜節慾食淡。勿過勞。亦勿過佚。日常走動。以活其胎。屏絕嗔怒。以靜其性。自然易 生易育。兒亦聰明多壽矣。然兒在腹中。爲時又久。一切皆能致病。備舉其症。以示治法。 惡阻者。濁氣閉塞中脘。停痰眩暈。嘔吐滿悶。宜二陳湯加枳殼主之。脾虛者。六君子 湯加蘇梗、砂仁、香附。 胎動不安者。起居不慎也。安胎飲主之。 胎漏者。經水忽下。血瀝盡則胎不保。四物湯加防風、黃芩主之。如血虛。加茯苓、阿膠、 艾葉。氣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 子懸者。胎上逼也。紫蘇飲加減主之。更有氣逆而厥暈者。名曰子眩。其症甚危。亦用前藥。 如脾虛挾痰者。六君子湯。 胎不長者。產母宿疾所致。五味異功散。或八珍湯主之。 子煩者。煩心悶亂也。四六兩月居多。火盛而煩。淡竹葉湯。若氣滯而悶。宜二陳湯加白朮、 黃芩、蘇梗、枳殼。 子癇者。血虛受風。忽然口噤反張。其症最暴。受風者。羚羊角散定之。若怒動肝火者。佐以逍遙散。胎氣 上逆者。佐以紫蘇飲。 子鳴者。小兒口中脫出胞乳。腹內哭聲也。須曲腰就地。如拾物狀。一二刻。疙瘩仍入兒口。即止。用四物 湯加白朮、茯苓。以安胎氣。 子喑者。腎脈係舌本。爲胎氣壅閉。故不能言。不須服藥。分娩後自能言矣。 小便不通者。小腸有熱也。四物湯加黃芩澤瀉主之。然有胞胎墜壓。胞係撩亂。點滴不通者。名曰轉胞。 其禍最速。茯苓升麻湯主之。或服補中益氣湯。隨服而探吐之。 胎水腫滿者。名曰子腫。由胞胎壅遏。水飲不流所致。五皮飲加白朮、茯苓主之。脾虛不能 製水者。六君子湯。 乳自出者。名曰乳泣。生子多不育。八珍湯補之。 熱病損胎者。病熱而胎損腹中也。古方用黑神散下之。或平胃散加朴硝五錢下之。更穩。產母面赤舌 青。其子已損。若面青舌赤。母亦難全。慎哉。 小產者。未足月而欲生。總因勞傷所致。急用安胎飲以安之。既產而腹痛拒按者。瘀血也。 當歸澤蘭湯主之。 小產後血不止。或煩渴面赤。脈虛微者。氣血大虛也。八珍湯加炮姜補之。若腹痛嘔瀉。脾胃虛也。 香砂六君子湯加姜、桂。


卷四\女科證治

臨產將護法

臨產之月。一宜善養。勿呆坐。勿多睡。勿飽食。常食糜粥。以解饑渴。天熱則擇涼處。天寒則擇 暖室。二宜選穩。須預請老練穩婆。備辦需用之物。臨產時但用老婦二人撐扶。不許多人喧 鬧。三宜服藥。懷孕八月。宜服保產無憂湯二三劑。臨產時再服此劑。撐開道路。則兒易生。如 或連日不產。用力太早。宜服加味八珍湯。以助其力。人生人係天生人。有自然之造化。不假 人力強爲。其有調護失宜而爲逆產者。則命在呼吸。備列方法。以保兩全。 凍產者。天寒氣血凝滯。難以速生。須暖其室。濃其衣服。 熱產者。暑月過熱。恐頭目昏眩。而生血暈。宜就涼處。若水閣風雨。更宜謹避。 橫生者。兒方轉身。用力太急也。產母宜安然仰睡。令老練穩婆先推兒身順直。以中指探兒肩。不令臍 帶扳羈。然後用脫花煎催之。產母努力。兒即順生。 倒產者。兒未轉身。努力太早。手腳先出也。令穩婆輕手推入。若良久不生。穩婆手入產戶。就一邊撥轉 兒頭。服脫花煎。 偏產者。兒已轉身。母努力太急。逼兒頭偏一邊。雖露頂。非也。乃額角耳。令穩婆輕手扶正 其頭。兒即下。若兒頂後骨偏注谷道。露額。穩婆輕手於谷道外旁托正。產母努力即生。 礙產者。兒轉身時。臍帶絆其肩。以致不生。穩婆輕手推兒向上。以中指按兒肩。脫去臍帶。即生。 盤腸產者。臨產子腸先出。然後生。子腸出時。以潔淨漆器盛之。用蓖麻子四十九粒研爛。塗產母頂。腸 即收。急洗去其藥。其腸若干。以磨刀水少許溫潤之。又有用麻油紙燃點燈。吹熄。以煙熏其鼻。腸即上。 交骨不開。有鎖骨者。有血虛不能運達者。令穩婆以麻油調滑石。塗入產門。或用兩指緩緩撐開。服加 味歸芎湯、脫花煎。 產門不閉。氣血虛也。八珍湯補之。如不應。十全大補湯。 胞衣不下者。因力乏不能努力。宜用物係定。再服歸芎湯。即下。或血入胞衣。脹大不下。 心腹脹痛。喘急。急用清酒送失笑丸三錢。其衣自下。如不應。花蕊石散、牛膝散亦得。


卷四\女科證治

產後諸症

產後最宜將護。一曰倚坐。上床以被褥靠之。暑月以橙靠之。不可遽然睡倒。須至十日後。方 可平睡。常以手從心摩至臍下。俾瘀露下行。二曰擇食。初生後宜專食粥。半月後方可食打 開雞蛋。盈月後可食羊肉、豬蹄等物。三曰避風。養神。少言語。大忌梳頭濯足。恐招風溼。四曰 服藥。初產畢。即用生化湯或歸姜湯。以驅瘀血。自然安吉。其有變生他症者。隨症治之。 產後血暈者。瘀血上攻。胸腹脹痛拒按。宜歸芎湯下失笑丸。若去血過多。心慌自汗。用歸姜飲加人參。 甚則加熟附子。 產後不語者。由心腎不交。氣血虛弱所致。七珍散、歸脾湯並主之。若虛火上炎。六味地黃丸。 產後發熱者。若無風寒表邪之象。則血虛也。四物湯加黑姜補之。或加童便爲引更效。如有脾虛傷食。 用異功散加神曲、麥芽。大凡風寒發熱。晝夜不退。若血虛與傷食發熱。則晡熱晨退。然傷食更必吞酸 噯腐滿悶。以此爲別。更有氣血大虛。陰躁作渴者。乃陽隨陰散之危候。十全大補湯救之。 狂言如見鬼神者。有敗血上沖。胸腹脹痛。宜澤蘭湯並失笑丸。若血虛神不守舍。則心慌自 汗。宜安神定志丸加人參、歸、芎治之。歸脾湯亦得。 心神驚悸者。心血空虛也。七福飲、秘旨安神丸之類。 汗多變痙者。陽氣大虛也。十全大補湯主之。 產後身痛。若遍身手按更痛者。瘀血凝滯也。四物湯加黑姜、桃仁、紅花、澤蘭化之。若身 痛喜按者。血虛也。四物湯加黑姜、參、術補之。若兼風寒。必頭痛鼻塞惡寒。宜古拜散加當歸、 川芎、秦艽、黑姜散之。 產後腰痛。若上連脊背。下連腿膝者。風也。獨活寄生湯主之。若專腰痛者。虛也。八珍湯 加杜仲、續斷、肉桂。若惡露不盡。痛如錐剌者。速用桃仁湯化之。免作癰腫。 產後心腹諸痛。受風寒者。口鼻氣冷。停食者。吞酸噯腐。俱用二香散。惟瘀血作痛。若刀錐之刺。失笑丸 主之。其中氣虛寒。腹中冷痛。得熱則止者。理中湯加桂心。若小腹痛處有塊。不可手按者。此名 兒枕痛。瘀滯也。失笑丸主之。 惡露不絕者。因肝氣不和。用逍遙散。因脾不統血。用歸脾湯。若因瘀滯而新血不得歸經。 必腹痛拒按。歸芎湯下失笑丸。 蓐勞者。寒熱食少頭脹肢痛。最難調治。八珍湯養之。 喘促者。榮血暴竭。衛氣無根據。最爲難治。六味地黃湯加人參。若脾肺兩虛。四君子湯加黑姜、 當歸。若瘀血入肺。口鼻起黑氣及鼻衄者。此肺胃將絕之候。急服參蘇飲。如厥冷自汗。更加附 子。間有得生者。 產後乳少。由元氣虛弱。八珍湯主之。若乳房脹。是未通也。速宜吮通。服王不留行湯。若 爲兒口吹氣。壅腫不通。不急治即成乳癰。速服栝蔞乳香散。敷香附餅。若兒飲不盡。留乳作腫 者。亦如前法。亦有郁怒而乳腫者。於栝蔞乳香散內加柴胡、赤芍、橘葉、甘草。 乳癰初起。由膽胃熱毒。服栝蔞乳香散。敷香附餅即消。如已成膿。則以神仙太乙膏貼之。 吸盡膿則愈矣。 乳岩初起。內結小核。不赤不痛。漸大而潰。形如熟榴。內潰深洞。此脾肺鬱結。氣血虧損。 最爲難治。初起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二方間服。亦可內消。及其病勢既成。雖有盧扁。 亦難爲力。 乳卸者。乳頭拖下一二尺。此肝經風熱發泄。用小柴胡湯加羌防主之。蓖麻子四十九粒。麝香 一分。研塗頂心。俟乳頭收上。即洗去。


卷四\女科證治

產後諸症

益母勝金丹調經行血。 砂仁拌熟地酒蒸當歸酒蒸茺蔚子土炒上白朮酒炒香附(各四兩) 酒炒白芍酒蒸丹參(各三兩)酒蒸川芎(二兩五錢) 以益母草八兩。酒水各半熬膏。蜜丸。開水下。 獨聖丸去瘀積。 五靈脂去土。炒煙盡。爲末。醋丸。酒送下。 蒺藜湯治目赤腫痛。 白蒺藜(一錢五分)荊芥赤芍(各一錢)羌活防風(各七分)甘草(五分)加有須蔥白二段 龍膽瀉肝湯治肝經溼熱。 龍膽草澤瀉(各一錢)車前子木通生地山梔酒炒當歸黃芩甘草(各五分) 解恨煎治暴怒傷肝。氣逆脹滿。 陳皮半夏濃朴茯苓(各一錢五分)蘇葉芍藥(各一錢)砂仁(七分) 如脅肋脹痛加白芥子一錢。如胸膈氣滯加枳殼、香附、藿香。 調經飲治經阻氣滯而作痛者。 當歸(三錢)牛膝山楂香附(各二錢)青皮茯苓(各一錢五分) 五子丸此方同六味丸八味丸合成。爲種子之方。 枸杞子菟絲子(各四兩)五味子車前子覆盆子(各二兩) 石斛六兩熬膏。蜜丸。開水下四錢。 贊育丹治男子精衰陽痿。而艱子息。 熟地白朮(各八兩)當歸枸杞(各六兩)杜仲仙茅韭子巴戟肉山茱 萸淫羊藿肉蓯蓉(各四兩)蛇床附子肉桂(各二兩) 毓麟珠治婦人氣血虛。而經不調不孕者。 人參白朮茯苓芍藥川芎炙草杜仲鹿角霜川椒(各二兩)熟地 當歸菟絲子(各四兩) 蜜丸。空心服。 安胎飲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茯苓阿膠(各一錢)白朮(三錢)炙草艾葉(各三分) 紫蘇飲 當歸川芎紫蘇(各一錢)炙草人參白芍(各五分)大腹皮(八分)加姜一片蔥白一寸 淡竹葉湯 淡竹葉(七片)黃芩知母麥冬(各一錢)茯苓(二錢) 羚羊角散 羚羊角獨活當歸(各二錢)川芎茯神防風炙甘草(各七分)鈎藤(三錢) 桑寄生(二錢)人參(八分) 茯苓升麻湯治妊娠小便不通。 茯苓(赤白各五錢)升麻(一錢五分)當歸(二錢)川芎(一錢)苧根(三錢) 或調琥珀末二錢服更佳 黑神散隆冬寒月。及體氣虛寒者用此。 桂心當歸芍藥炙草乾薑生地(各一兩)黑豆(二兩)附子(炮去皮五錢) 當歸澤蘭湯 當歸澤蘭酒芍川芎熟地(一錢五分)延胡索紅花香附丹皮(各五分)桃仁(七粒) 保產無憂湯臨產日。先服一二劑。 酒洗當歸(一錢五分)川貝(一錢)黃(八分)艾葉(七分)酒芍(一錢二分) 菟絲子(一錢四分)薑汁炒濃朴(七分)荊芥(八分)枳殼(六分)川芎(一錢三分) 羌活(五分)甘草(五分)姜(三片) 加味八珍湯 人參白朮(各一錢)茯苓(八分)當歸(五錢)炙草(三分) 川芎(一錢五分)酒芍(二錢)熟地(一錢五分)乳香(五分)酒炒丹參(三錢)益母草(二錢) 加味歸芎湯 當歸(五錢)川芎(三錢)龜板(童便炙三錢)婦人頭發(一握燒灰存性) 脫花煎凡將產。先服此藥催生最佳。胎死腹中。加朴硝三錢即下。 當歸(八錢)肉桂(二錢)川芎牛膝(各二錢)車前子(一錢五分)紅花(一錢) 失笑丸治瘀血脹胞。並治兒枕痛。 五靈脂(去土炒)蒲黃(炒) 等分爲末。醋丸。每服三錢。酒下。 花蕊石散服此瘀血化水。其人即蘇。 花蕊石(一斤)上色硫黃(四兩) 爲末和勻。入瓦罐封固。用炭二炷香。取研。童便酒下。 牛膝散治胎衣脹急。緩則不救。 牛膝川芎炒蒲黃丹皮(各一兩)桂心(四錢)當歸(一兩五錢) 共爲末。每服五錢。水煎。 生化湯產後去瘀要藥。 當歸(三錢)黑姜(五分)川芎(一錢五分)益母草(一錢)桃仁(七粒研) 歸姜湯產後心慌自汗。 當歸(三錢)黑姜(七分)炒棗仁(一錢五分) 七珍散 人參石菖蒲生地川芎(各一兩)防風辰砂(各五錢)細辛(一錢) 爲末。薄荷湯調下。 古拜散產後受風諸症。 荊芥穗爲末。每服三錢。生薑湯調下。 獨活寄生湯 獨活桑寄生防風秦艽威靈仙牛膝茯苓(各一錢)桂心(五分)細辛炙草 (各三分)當歸金毛狗脊(各二錢) 桃仁湯 桃仁(十粒炒)當歸(三錢)牛膝(二錢)澤蘭(三錢)蘇木(一錢) 二香散散寒消食。 砂仁木香黑姜陳皮炙甘草(各一兩)香附(三兩) 共爲末。 參蘇飲 人參(一兩)蘇木(三錢) 王不留行煎 王不留行(一錢五分)通草(一錢)赤芍(一錢五分)蔥白頭(五個)炒麥芽(三錢) 栝蔞乳香散 栝蔞(一個)明乳香(二錢) 酒煎服。 香附餅 香附(一兩)麝香(二分) 共研勻。以蒲公英二兩。酒調藥敷之。 神仙太乙膏治一切癰疽。 元參白芷當歸肉桂生地赤芍大黃(各一兩)黃丹(十三兩炒篩) 用麻油二斤熬藥。去渣成珠。入黃丹再熬爲膏。 四物湯逍遙散澤蘭湯八珍湯六君子湯生地四物湯(即四物湯去熟地用生地) 五苓散異功散六味丸(即六味地黃湯)二陳湯補中益氣湯五皮飲平胃散香砂六 君子湯十全大補湯理中湯(即附子理中湯)小柴胡湯(以上諸方俱見)柴胡疏肝 散栝蔞散五痿湯芍藥甘草湯橘核丸消瘰丸(以上諸方見肝部)推氣散(見肺部) 沉香降氣丸歸脾湯十補丸安神定志丸七福飲秘旨安神丸(以上見心部)左歸丸 八味丸右歸丸(以上見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