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老洲集/卷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 老洲集
卷之三
作者:吳熙常
1892年
卷四

[编辑]

答士默[编辑]

聖廡從祀。雖前賢德學高明。爲人所尊仰者。苟非眞正有繼開之功。不可遽議也。遐土人士。不識事體之至重。視同院享。各以所好。無難陳請於朝廷。此不足深誅。而探本溯源。自有所以致此者。良可惋歎也。因此思之。歷選國朝諸賢。其眞見道妙。纘辭垂後。有闡明發揮之功於經典義理者。栗翁之後。惟農巖一人。三淵所謂朱子之忠臣者。殆非過語也。且其禍故自廢。出處之正。當與金河西比倫。河西盡君臣之義。農翁盡父子之仁。異事同軌。增彝倫之重。皆可以樹風聲於百世。然則栗翁道學。河西節義。斯翁實兼有之。聖廡無從祀之典則已矣。苟有之。舍斯翁而其誰歟。今去斯翁之世。已百年餘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而尙泯泯焉已。不知來世何人。任斯文之責。主張此事。擧是闕典耶。

答士默[编辑]

吾之鄕計。非出於一時哀苦之思。顧此四載之中。洊遘凶禍。而永失怙恃。天地廓然。一身靡依。殆若嬰兒之露棄。而理無全活。京華舊居。無意仍處。惟有首丘之願。而新阡旣無屋子可以庇身。縱欲草草結搆。亦無事力可以及此。仍念先人雖係身朝籍。常在進退之間。志未嘗不在林壑。石泉之墅。蘆原之築。雅尙槩可知矣。然石泉太近京。不宜於棲息。蘆原雖無甚可取。稍僻奧可喜。而且其堂室之位。門墻之制。無非當日手自圖畫。準擬異日歸老。而特未及就耳。到今完襄之日。反虞於斯。以奉三年饋食。人情之安。神理亦愜。故此計已决。未知君意以爲如何。

答士默[编辑]

西警以後。公私便信阻絶。邈彼藥山。賊所耽耽。而安危死生。不相及聞。流傳之言。又極其危厲。腔血跳盪。身不帖地。恨不得以一鞭赴之。匪意除夕。戶長趕到。始見去臘卄一手書。如得隔世消息。驚喜之劇。不覺汪然出涕也。是書雖非近信。係是亂出後書。而見其神精不爽。計慮周詳。凡百措置。到底不疎。至於字畫。亦無驚怖浮動底意。大以爲慰。且幅末事到此處不必深慮八字。可見有以忠義自决。益歎吾弟之賢。更何費辭以亂已定之方寸乎。聊誦宋東萊君臣義重父子恩輕之語而寄之矣。然潢池小醜。自有戡平之日。惟顒俟捷音之遄至耳。

與士默[编辑]

致成婦竟不起疾。尙忍何言。入吾門十有四年。初以藐然童幼之身。卽攝家政。奉蘋藻。承尊章。御婢僕。皆中矩範而無闕失。吾所以心賞之者。誠非暱愛而然也。及其死生之際。益知其賢。稚女幼子。左右呱呱。人情所難。而了不以怛化慽慽之容見人。惟於宛轉呻楚之中。悶吾勞焦。至臨絶猶然。如此人物。簪珥中豈易得哉。顧渠姿相類非夭折者而乃如許。殆余積殃累之。奈何奈何。

與士默[编辑]

致愈非特資質自好。諸兒中最有跅弛之氣。倘得早誘。入於彀率。不使外馳。將來頗可望。但年來隨往。令官府之時多。未免任其放縱。吾心常悶惜。此來窮居無事。政合修先人餘業。詒穀穉昧。故意未嘗不在渠。秖緣搬撓病困。姑未之收來。聞兒輩言。渠甚欲來留讀書此間。其意可尙。從近津送如何。然此箇意思。偶發於一時。而若卒不耐孤寂。旋欲還去。則初不如不來。此意豫令渠知之也。

答士默[编辑]

致愚之不來。雖知事勢所使。然苟於平日氣味。篤厚惻怛。必有自不能已者。豈容若是也乎。先人遺澤漸遠。吾兄弟俱已老矣。此等處。若一向情勝義而濶畧之。深恐家範日趍於薄。所以有多少誨責也。此身朝露之後。更有何人向渠苦口耶。邇來惸疚之居。忽忽無人世念。惟飭稺以承先矩之意。寤寐耿耿。而顧不能以身敎之。徒以口舌從事。以蘄其有一箇半箇之效。有時反躬。不覺憮然也。

答士默[编辑]

時耗令人欲塞聰。主上至仁秉成之地。無至公血誠協輔贊襄。以致國勢日就隉杌。民生急於倒懸。已極哀痛。而最是摧殺士氣。俾不得更張。則淸議之行。又無望於後日。而世道終焉淪喪。此殆大運所驅。而非人之所爲也。奈如之何。

答士默[编辑]

近日世與道交喪。豈一朝一夕之所致哉。所由來者漸矣。我朝以名義立國。國賴而治安。自英廟初年。調停之論作。而人皆刓方就圓。投合時好。士大夫名節消而治道日卑。然調停之時。尙有一脉淸議在下。朝廷之上。猶且顧忌而維持得一半分矣。逮中年以後。權奸顓國。乘調停之餘。而更立一套而陰行之。以愛憎爲取舍。恩怨爲忠逆。目士類以恠鬼。斥淸議以挾雜。人無賢邪。事無是非。慶罰予奪。一切驅率以當路所尙。打成汩蕫。積習旣久。雖有賢智。一入其中。滔滔然莫能自拔。於今屢十年之間。局而雖屢改。但換其人而不易其套。世道人物。於是乎莫可復爲矣。可勝歎哉。

與士默[编辑]

栗谷斥李東臯。以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浚慶之將死。其言也惡。人或以爲過。驟看雖似迫切。深究當時事機。則不爲過矣。盖其時士類。自己卯屢經斬伐。幾盡殄絶。縱或有孑遺之種子。譬如嚴霜餘句萌。雖極力調護。扶植難矣。而宣廟以冲辟新卽位。好惡未定。䂓模未立。東臯素不喜儒術。以顧命大臣。其臨歿所言乃如此。不仁甚矣。其禍士類而害世道。甚於洪水猛獸。由是而言。則栗谷之言。豈得已哉。宣廟之世。雖多進用士類。每患不能終始委信者。安知非東臯一言先入而爲祟耶。偶閱野乘。有會于中。漫此占寄。

與士默[编辑]

日前致翼還。詢君近日節度。答云記事之役方殷。眼閱手抄。殆無息偃之暇。君亦衰矣。政晦翁所謂非記古事時。胡爲此汗漫不切之工。太拽出精神向外耶。吾輩餘景無幾。惜取光陰。移此嗜好於聖賢文字。味無味之味。收一原之功。如何如何。

與士默[编辑]

鄙藁自視可愧。少壯之時。猶蘄其分寸之進。到今衰落。實無情意及於此事。雖覆瓿可也。但平日聞於父兄師友之一二緖論。不無見諸尋常書牘汗漫記錄之間。全然泯棄於面前。亦有所不忍。而見存之草。類皆雜亂胡暗。不堪遮眼。近日始欲收拾五十以前所記述。試寫一通而觀之。鄕居書手筆玄。俱不容易。故向有所云云。非欲其要好也。直是閒中無聊之爲。而旋覺其太多事也。

答士默[编辑]

苦企來音。期逝不至。想來福州如在天上。昨今連獲初七十三兩度手字。備審比寒。政履珍毖。老人愆節。快復天和。眷集均善。多少憂係。一齊頓平。信乎書不可無也。俺以此時心緖之不佳。氣隨以不舒。感冒頻侵。掩戶喟呻。尋常看書。亦未能措意。殊自憐也。致愈聞能自劬業。極可賞歎。春翁有言曰人間萬事。莫如好子孫。吾每竊誦斯言。深有望於若輩。奈蔑身率之敎。以盡父兄之責。未嘗不反顧慨惋。今渠能自知奮。刻意讀書。聲妓在前。亦不留情。豈不奇愛萬萬。然不可恃其一時意思。須勉勉持守。久而毋失。方可有眞箇進步處。纔貽書於渠。勉以此意。君亦早晏提撕之乃可爾。歸足告忙。不究。

答士默[编辑]

凌壺全稿。畧綽一寓目矣。盖其澡身潔行。憂世憫俗。恰有東京黨錮諸人之氣味。且雖不能以學問從事。要之不畔儒者法門。當世名勝之不以地卑而許交有以也。至於朋知之間。克存責善䂓過之義。而與我季祖淸修公契好尤篤。直以古人相期。其苦情活意。溢於言辭之外。其時一隊先輩之交際風流。推此盖可見矣。顧今友道衰薄之時。令人感歎興像而不能已也。

答士默[编辑]

伯氏散藁。久欲淨寫。與原藁合編而未之果也。聞今已謄出一本。可幸。伯氏於經傳義理。雅有淵識神解。其見諸文字者。特十百之一耳。或胷中草本已具而未及論著。或隨手記識而未盡梳洗。此固千古之恨。雖其斷缺零碎者。有不忍泯棄。而至若先世事蹟之散錄。非別項文字。卽家乘世牒編輯時。手自起草。而曾所仰睹於奉筆硯周旋之際者也。伯氏之爲是書。實有苦情。殆費三數年精力。忘飢與渴。可見其迷先之孝。詔後之謨。逈出尋常。而其平日爲學節度之不騖高遠。致篤彝倫。又可推此而知之矣。今旣裒聚爲全稿。則家乘中世牒。恐當收入成袠。吾見如此。尊意以爲如何。

與士默[编辑]

吾棲止粗遣。而日前忽爲銓家擸掇。有海西外臺之除。令人羞媿欲死也。向來敦府之就職。意在一者榮養。積罪招殃。此願不遂。常有遺恨在中。嗣後縱或甄復。實無爲縣之心。然旣欲以常調自處。故如尋常內職。聊且隨緣。或去或就。而自量衰病。又無以久長馳驟。則微倣聽松法門。庶可優遊於大化滚轉之中。而且謂面前光陰無幾。幾何而了此殘生也。今番事誠是不意。萬一輾轉推遷而入於窄逕。則愈爲迫隘難處。不但止於今日所値已矣。不能無過計之憂。然吾旣無藏修之實。亦豈有是理乎。第見啣之許久虛縻。尤爲目下賤分之難安。而或云久當自遞。只可任之而已。吾意則不然。有何可遞之道耶。或以戶奴呈狀吏曹耶。必有前人已例。昧然不知。須問于可知處而示之。如何。

與士默[编辑]

頃書以李吏事。有所傾倒。未見復語。可欝。吏吏之各主其事甚微。吾何必强君之所不欲。但以其兆而言之。則不祥甚矣。不能無過計之憂。不覺重言複言而不憚煩也。大抵天屬之親。骨肉之間。愛憎取舍。可同而不可異也。苟或始有參差。卒期爛漫。乃不易之道理也。此九經之必以同好惡。爲親親之築底。假使吾見非而君見是。則君當用意宛轉惻怛。引吾之非。納君之是。以期乎歸一。吾見是而君見非。則亦當如是。不可遽存分歧之意也。吾於此事。苟有可以黽勉遷就。從君之所欲。吾何憚而不爲哉。但不安於中者。實係先訓。較量輕重。未免乍從旋違。君則以爲事旣如此。只當各主而已云爾。而少無委曲底意。則凡我後承。視此當然。凡於好惡之際。言議之間。各有私意所牽。得失所係。則無難各自征邁。不相爲謀。燕越將起於此矣。是吾所謂兆之不祥也。莫曰此言推之太過。近見世間父子携貳。至親起鬨。以至倫彝斁絶。是豈其人本性然也。職由於不識道理。只循私意。又不能謹之於幾微之際。以至於此。此不可不深思也。區區年來。更歷世故多端。凡於慮患之際。轉成心恙。病枕無寐。懷不已。有此云云耳。

與士默[编辑]

日間霜氣凄冽。履用增佳。明日卽君生朝也。吾輩以孤露之生。鴈行亦已疎缺。相對蒼顔。若影與形。而年來君遊宦在外。吾亦屛蟄田間。聚時少而散時多。每念穉幼。魚隨而鴈次。跬步不離家庭。不翅若異世事。而惟蘄各自禔身宜家。百順萃止。雖離亦合。雖遠亦邇。用慰此相思之苦也。然於雲起之夕。月明之夜。眼前非無子姓之相守。顧此分形之地。實有多少滯思。不耐其陶鬱也。今日君適家食。而我又滯此。不得相見讌娛。人事滚滚。不知明年此日離合正何如。殊爲之悵然也。仍念君兒時嗜餠湯。每於生朝。先慈氏必以此物饋之。想來歷歷。不禁愴懷。玆令兒婦淅米爲白餠一簏。趁朝入送。聊寓此懷舊之情。而望君之一嘗也。此間憊劣寡悰。而挈來兒孫。以是破顔耳。餘怱怱不究。

答士默[编辑]

別幅所示。領悉多少。李辨出後。親知多咎李丈之宣露吾書。然吾旣平說道理。彼之若是盛氣。李丈之所不料。而且吾如欲秘之。初何必作書耶。吾自幼少。聞諸父兄師友。習知衰末文勝。爲法門切痼之弊也。盖文勝則質亡。質亡則僞滋。僞滋則實理息矣。眞儒以之不作。聖賢以之不尊。於是異端俗學。反生輕視之心。窺其際而騁其說。吾道愈無可爲。吁其殆矣。令人痛苦。顧今栗翁稱子之論。雖知出於尊尙之心。是亦近日彌文中一事。恐無補於實地。啓後弊於無窮也。噫。栗翁道德功烈。冠乎我東。百世鑽仰。可以纂承紫陽統緖。而久爲斯文尸祝。苟以子稱。爲大有關於崇揚而不可以已也。則固當先乎尤翁而已加之矣。顧奚待乎今日耶。以先輩之苦心至誠。未嘗議到者。非未遑也。其於質文輸贏之幾。名實輕重之分。自有矯偏補弊之妙道精義。不可忽也。後之學者。恪守此意。推之於學問塗轍。斯可爲栗翁塵刹之報矣。今乃不究乎此。硬立己見於衆論之中。期期稱子而不少難愼者。多見其不滿人意。而人皆坐在裏許。雖有知見者。亦不欲出一口氣以挽之。任其自用而莫之遏。此吾所以不能無慨然而有斯言也。縱使吾言。卒不見採。猶可不泯得先輩緖論。或有以少分喚醒。竊所冀願。惟此而已也。嗟乎此事。自有正法眼藏。决非摹擬假借之可襲取。而顧其所以自修於身者。旣不能離此窠臼。又欲以此推上於尊賢之地而不知其爲褻。不亦惑歟。然自省于中。旣無實作可以服人。遽欲以口舌曉人。宜乎不見諒而被其詆罵。而其言之無倫。亦何須呶呶。重傷吾語默之節也哉。至於李丈之因吾而速謗。尤有所不安。末俗之嘵嘵。誠可悶歎也。大抵吾家學問。自有自反道理。苟能因此而動忍增益。彼辨不妨爲玉吾也。君亦領取此意。人或向吾有分外躗言。須勿費辭氣。如何如何。向來一二知舊有以此事見叩。旣欲無辨。不必復煩紙墨。故只以數字報答。而區區本來意思。鮮有相悉者。適因來示。漫此布復耳。

與士默[编辑]

東國綱鑑之役。聞已垂訖。何其神速也。吾亦於編書。曾有數件揣摩於胷中者。而率皆憚難因循。一未得下手。君則凡於記述。無論繄漫。苟有意則便始之。旣始之則不計晝夜寒暑疾病。不成不措。足見勇懦之相懸。不啻較三十里。吾政欲效君而不得也。我東素號小中華。而文獻殘缺。實無惇史之足徵。識者之歎久矣。苟能裒稡諸書。義例精而事實該。使上自檀箕羅麗。下逮本朝。秩然可考。儼成一統文獻。則閒中事業。儘不草草。然吾輩俱已老矣。固宜愛養精力。少日許多宿尙。一切刊落。要以經傳義理。爲畢命之地。實是大小大事。譬如遊者之周流四方。卒乃臨死歸家也。看君近日猶牽情於鉛槧之工。早晏所閱。不離於詞章之文記事之體。而於聖賢言語。終未能味其冷淡之味。是志氣尙有外馳也。聊以是奉勉。庶知老婆苦衷耳。

答士默[编辑]

今番正朝。以惠慶宮襄禮前。士夫家墓祭多不設行。廟祭雖行之畧設云。盖宗廟則合行諸室。陵園則自顯隆以下不行。故以私家墓祭爲未安。有此廢墓祭行廟享之論。墓廟之異禮。無或斑駁耶。

大凡祭有喪之禮。當以主祭者服之有無輕重爲權度。惠慶宮於臣庶。本無服制。私家祭祀。恐無可廢之義。且此等禮節。無論中不中過不及。固當一遵朝家令典。今番戒令。只有公除前宗廟大中小祀並廢。公除後行之如常時云云。而不及私祭。則戒令亦無廢私祭之文矣。以禮以典。雖無可疑。而公除前則以太廟廢祭。私家行祭爲未安。猶爲有說也。公除後私祭停廢。果何所據。至於廟墓祭之一廢一存。尤爲斑駁。不成貌㨾矣。近世士夫平日不講禮。臨事輒以臆見杜撰乃如許。良可浩喟。

答士默[编辑]

私家祀享之限。襄禮前停廢。雖甚無據。此等處。一遵朝令。實爲爲下不倍之道。儀曹追改戒令啓下之後。恐當準令停廢。况太廟旣停享。此足爲私家當廢之据矣。大抵今番朝家議禮。顚倒錯亂。至於廟享而極矣。臘享停。正朝行。春享又停於入齋之後。大臣收議。不成說話。使人代羞。濟濟有位。豈無一个惇禮之賢。汔未聞駁正之論。後之視今日。當如何哉。誠可慨惋。太廟之禮。何等至嚴且重。而內小喪襄禮前停享。古禮之所不見。補編之所不載。而遽犯手勢。無難毁劃。寧不惶恐。雖免誤禮之罪於當日。安能逃其責於後世公議耶。偶因見詢。不覺觸發出來。殊非樞機之愼。勿煩人可矣。

與士默[编辑]

此事之葛藤。不過由於議論之參差。而彼之始以勝心。終以禍心。是豈始料所及耶。到今頭勢輾轉層加。莫可收拾。區區過計之憂。不徒在於一己之榮辱。將恐彼之所謂焚坑之禍。不但爲虛喝而止。令人仰屋。大抵天下事端。始雖甚微。終致滔天者。莫不由於激而成之。故區區之自初無辨者。非專爲止謗之計。實有無窮之後慮。不幸海儒通文一出。彼之爲計益急。兪通朴通。相繼迭發。便同急書。此箇爻象。不可使異趣聞之。其累先賢害世道。已無可言。而若又如此。至於推上朝廷。頒朝紙而傳八方。則尤當如何哉。假使推上而彼伏醜誣之辜。蔽一言。曰吾黨之不幸。奚足爲快耶。且以吾之一身言之。彼雖百計搆捏。吾實內省而不疚。彼之簧舌。就令得售於今日。只俟後世不泯之公議。何可幸其因人。推移於面前耶。善乎程母之言曰。不患不能伸。惟患不能屈。屈伸實相倚伏。其理不忒。屈伸之際。但當以不失其正爲心。不可較計於其間也。至於海西多士之擧措。初非吾所可干涉。然此擧旣云辨誣之義理。則固當以義理裁之。不可以血氣參之。萬一互相爭詰。挑發禍機。將歸於同浴之科。而不過是鄕戰之餘習。區區於此不能不爲多士惜之也。向來在郊。不顧曲嫌。畧布悃愊。要得轉及於仲令。欲其解紛於未然之前者。意非徒然。似聞又將有封章之擧云。若然則可知此言之不效。豈仲令初不欲措舌耶。抑言之而有不得用力耶。不勝慨歎。盖彼雖急於陷人。造出元漑篈㮨之所不敢道。原其心。豈眞出於誣賢之意耶。今雖充類而謂之誣。若以此聲討。則恐終不甚着題。而亦無以服彼之心矣。須以此箇事理。更爲申及於仲令。如可容力。期於挽止。如何如何。

答士默[编辑]

李參議象靖。其恬退一節。足以風勵一世。而曾覩其文集。爲學節度。一遵退陶。惇實可尙。文亦富贍周匝。可謂嶺士之巨擘。然其所論著。殊乏發明之趣雋永之味。至於四七之說。不能高着眼大着肚。要之脫不得嶺人窠臼。卽此他可反隅矣。且此老於李玄逸。爲外裔也。推尊玄逸。直爲退陶嫡傳。玄逸雖無己巳疏一着。其與黯,宗道輩。始終爛漫於坤極傾否之時者。卽一鄙夫耳。不可以儒者稱。乃欲擬議於退陶統緖。若非私意。直是見不到。後之尙論者。當有以辨之。而今見來示玉堂李泰淳封事。歷擧朱子退翁。結之此老。隱然接以兩賢之統云。此與尊玄逸之見一般也。嶺外鄕。闇雖不足深誅。世降俗漓。聖賢堂陛不嚴。是可痛歎也。

與士默[编辑]

錦伯向因鄭都事。投示擬答李丈書者。意非徒然。始欲畧抒胷中所蘊以見意。旋又思之。自有玆事。塞兌守玄。是非枉直。付諸公議。屈伸榮辱。一聽彼蒼。已有自矢于中者。且看擬書中句語。多有全然不諒此漢本心處。今欲以齟齬文字。求契於不相識心之地。奚異將枘就鑿。而徒增嘵嘵者唇舌。故遂泯默而止矣。日前見其再答哀書。盈牘溢幅。無餘屢百千言。披示悃愊。殆無餘蘊。其指示余語病。憂患余後日。不啻丁寧懇摯。末又要我一言之復。極其諄切。披復再三。不覺感歎。此而漠然無報。豈云有有感必有應之理也哉。然錦伯貴人也。不可直以書自通。玆以別紙披露於君。可轉示之也。竊詳錦伯前後書辭。則俱以吾書中質亡僞滋兩句語。作一大疑團。吾試言之。子議之初發也。竊聽於士友間。則多主不必稱子之論。而皆執重事面一邊說。吾亦未嘗不與諸人同。而特於其間。看得敦本務實之意。較却深耳。所以書中惓惓致意而不知裁。夫所謂質亡僞滋。卽不過統說時弊。非專指一事。專斥一人。其意盖曰。如此質亡僞滋之時。不可又爲彌文之事。不思所以矯偏補弊云爾。曷嘗有呵斥子號與主張子號之人之意耶。今曰偏於呵斥。令人皇恐駭汗。莫省所以也。凡看人文字。當於平平地活活看。且用孟子以意逆志之法。方可以盡人言而不失其本意。不可劫持縛束。傷其形體也。錦伯豈不知此。而但不能虛心。以先主之見。置於其間。不以意逆志。乃反以志逆意。所以有多少殢翳礙障也。就令吾辭不達意。做得語病。不須用刻核手段。鑿深於言外。苛論於枝葉。使人轉身不得。若此之甚也。於是乎錦伯不能免小失於薄也。錦伯書有曰彌文固可斥。而尊賢之文。不可全禁也。區區之見異乎是。他事之彌文。尙可爲也。尊賢之彌文。不可爲也。何則。尊賢者。道之所存而至理寓焉。尤豈可專以文從事也。孔聖從先進之意。政合思議於近日議論。而况吾道之寄於世間。不啻如微陽之在地底。又安可作爲助長於其間。反有以剝傷之耶。且子之爲稱。只在人看得之如何。若以爲弟子尊師之例稱。則道德事功。雖不及栗翁。而阿其所好。加以子稱。亦不足深斥。况栗翁乎。若以爲聖賢之殊稱。則必待其人而行。如宋四賢之待朱子而後。始可謂盡善而盡美矣。若夫聖號之加稱於胡元之世。便是聖門之厄。固不足援論於此。而皇明嘉靖。改稱以至聖先師。重峰東還封事。盛稱此事。謂一洗千古之誤。其後月沙以禮官。亦請一依皇明之制釐改。而言竟不行。至今襲陋。識者之歎久矣。錦伯以爲皇明仍之。我東遵之。而無譏焉者。殆未之考也。錦伯書又曰所不能無疑者。卽不滿人意。啓後弊於無窮。兩句爲最。錦伯豈或以不滿人意。認爲指斥子號而發耶。苟觀其上下語勢。自有歸着。盖謂其人硬立己見於衆論之中。自主張太過。爲不滿意也。啓後弊於無窮者。亦豈有他意。只言其旣蔑實地之補。則豈無後來之弊云爾。此乃家間往復所以傾倒爲說。不料此書流布翻騰。藉其抉摘也。至於海儒事。非特錦伯斥之。吾亦斥之。然此以鄕戰之餘習。傅會於此事。欲售其自相傾軋之心。一海判律之以鄕戰。禁之而有餘。何遽明目厲聲。太費聲色。使人窺吾之淺深耶。錦伯書又曰此古人所以有忌器之喩。此言雖切於事情。終涉計較。與董子正誼明道之論。不可同日而語矣。大凡事有是非得失。先就其事上。剖判得是非歷落分明。若或參以後面成敗利鈍。易瞎眼目。其不迷於是非之眞者鮮矣。今夫仁義美名也。而五伯假之。周官晠制也。而介甫借之。未聞恐傷仁義而不詘五伯。恐傷周官而不斥介甫。苟有任明道之責者。不惟不以恐傷爲意。抑將有以愈絀而愈純。愈斥而愈尊爲功也。噫。栗翁萬世之師也。苟使吾道不熄。後之視栗谷。當彌遠而彌尊。豈有篈,漑,㮨,振遺醜餘論。螮蝀而滓穢耶。此則錦伯殆過慮也。然假使苟有是慮。則莫如取先生之書。朴實理會。講而明之。自然經正而庶民興矣。如欲以子號之稱。爲距詖息邪之術。則吾恐其爲末務也。錦伯書。自不敢望。至捄得一半分幾十餘言。可見錦伯悶吾昏謬。欲其省悟。及時改轍。俾免夫日後無窮之憂患。此正君子愛人以德之意。寧不知感。寧不知感。然終有所不釋然於中者。因此更質。以聽卒誨可乎。噫。我東諸賢。俱有父師之義。軒輊於其間。有若較父兄年甲。固知其萬萬未安。然古人所謂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誠有不可誣者。我東苟無稱子則已矣。苟有之。固莫有先栗翁者也。此乃人見以大同。豈有間然乎哉。向來淺弊之欲鄭重難愼於子議者。一則敦本實也。一則重事體也。只說得道理。又不敢自信己見而固必於從違。則豈有一毫呵禁之意耶。錦伯於吾。終有一膜之隔。故言言而見礙。句句而見疑。所以曰呵曰斥曰禁而不厭其煩也。固知錦伯無惡意於吾。其許多情外之言。雖滯於見聞思慮而然。畢竟呵斥飜作貶斥。貶斥飜作醜誣。此又無怪其勢所必至也。此實吾語默之失。自速之孽。尙何尤人。而見今事端層加。歇泊無期。恐終有河决魚爛之禍。雖有智者。無以善其後。而錦伯之欲使我雖不改前見。拈出書中某某句語。歸之於激發。僥倖其彌綸者。亦知其出自苦心。但此句語。旣非全出於一時之所激。且嘗聞之。天下只有是非兩塗。此是則彼非。彼是則此非。未有中間安占便宜一路也。縱使吾一依錦伯之言而爲之。此非直截道理。姑息而已。苟且而已。姑息苟且而能存孚顒之效者。吾未之聞也。吾嘗奉敎於家庭矣。自反於己。理益明。從善於人。德可聚。學焉而無此本領。只是循私意耳。顧無似雖未能心體力行。實有諸己。所欲勉勉循循於桑楡者。惟此而已。錦伯試更取看吾最初一書。平心而易氣。舒究立論之本旨。剖示是非之極致。使吾渙然知所趍舍。則吾何憚而不一反前見。遮攔逃閃。以自瞞而瞞人也耶。嗟呼。吾之爲此者。非欲其自直也。靜觀物理。則此事二期之間。轉變者屢。而錦伯之書。實爲後殿。殆氣數之使然也。向後究竟之善不善。惟在錦伯解紛之如何。錦伯若於吾之此言。犂然有契。則庶可共享和泰之福。倘或不然。則潰爛之責。將不知何歸矣。念及於此。令人仰屋也。欲其傾倒。不覺紙墨之猥多。而顧其誠意則未始不在是耳。

書尾所示徐雅事。吾之與鄭都事酬酢。雖莫記其詳。計必我有是言。故鄭得以傳之。吾方墜於人之疑囮。而乃反尤而效之。誠可媿也。徐雅卽渼湖宅相。與吾均是農翁外裔也。聞是有志趣之佳士。故心常愛好。有一覯之願。豈可遽以流傳之言介懷耶。大抵言栗谷之言。行栗谷之行。服栗谷之道。是乃尊栗谷樸實底道理。稱子稱號。非特無所加損於栗翁。於自昭明德分上。有何毫髮增益。而雖事到手頭。不得不隨分應之。應了便忘于懷。迤向經傳義理而浸灌之。心地安泰。氣像寬平。何乃曰可曰否。曰是曰非。經年度歲而不知止耶。程子所謂雖向好事。猶爲化物。正可思也。此非特爲徐雅設。正吾輩所當相勉也。

答士默[编辑]

見諭醫書所云治眼眚。安心爲上者。誠爲不易之至論。然心是活物。撓撓蕩蕩。不可徒然而安也。今聞時誦葩經而寓心。以蘄其忘疾。可謂得其要道。甚善甚善。大凡書有看讀誦念四法。看書者。心與眼相謀。讀書者。心與口眼相謀。誦書者。心與口相謀。念書者。惟以心而已。視官如難責明。則自作入定活計。取少日所學習經傳文字。以誦念二法。輪流作程。使傍人作背文受誦㨾。如有記不起處。使之逐旋提醒。初間雖似艱辛齟齬。久久習熟。庶可涵泳發舒。自見其有箇娛處。小可以恬養性情。大可以安身立命。試觀今日世界。决非明哲之所可委身於其間。安知天意不以斯疾玉成左右耶。榮悴苦樂。消長成毁。自有莫之然而然者。而又有吉凶之相倚伏者達觀。則不足置吾欣戚於其間也。朱夫子嘗有恨盲廢不早之歎。盖亦有所爲而發也。然這裏自有多少合做底事。可以優游而卒歲。豈容一任其摧沮隕穫。以傷吾天畀之衷。而損一日有生之樂也耶。

答士默[编辑]

昨日事吾之徑還。盖欲君徵於色而有所警悟。今承見諭。深自悔責。辭意惻怛。可謂不遠而復也。孟子曰人恒過然後能改。苟能改而弗貳。則其省己愈密。操德益固。還有勝於無過矣。顧吾輩平日言行。於順境若可以免顯然罪過。及到逆處。應之不能無差。應已輒生懺悔。而又不能持守而失之。此乃君與我同一證候。無他。終欠了涵養一段工夫。未免隨物流動。觸處做愆。須自今本原之地。厚加培植。每遇事之困衡拂亂。節節順應。要使心爲主而事爲客。必以理自勝。不爲氣所奪。則庶幾寡過矣。不逮之言。聊爲君誦之。欲相與勉進於竿頭也。

與士默[编辑]

今番世子冠禮。初出房服色。頃承遣禮官下詢。而僭不敢仰對矣。追聞儀曹定以空頂幘團領云。揆以愚見。窃未知其何所據也。家禮以雙紒四䙆衫爲初出房服色者。實本於士冠禮采衣紒之文。注云采衣未冠者所服。盖將冠首矣。先須以童子服色從事也。王朝禮雖未敢知。旣倣用士禮。則亦當遵此制。庶不失禮意也。空頂幘未知制度見於何書。而年前於書筵仰覩。則受冊以後。團領玉帶爲法服。而首無所着。編髮而已。則冠衣不相稱。故有此權宜之制。似非有古據也。今將冠而出房也。已有冠於首者。恐非古禮遺意。團領又不合於未冠者所服矣。

答士寬徹常[编辑]

母先亡而父有繼室者。父喪稱孤哀乎。稱孤子乎。

母雖亡。旣有父之繼室。則母道且在是。稱俱亡之稱。恐涉未安。稱孤子。不害爲宛轉忠厚之道歟。因念愚嘗有蓄疑于中者。聊此奉聞耳。喪禮備要題主祝孤子某之下。云母亡稱哀子。俱亡稱孤哀。俱亡乃指幷有喪。非先後喪而俱亡也。何者。凡母喪父在。父爲主。而母亡題祝之稱哀子者。豈非父已先亡乎。世皆不察於此。認爲永感人之通稱。毋論父母先後喪之相距久遠。若是永感之人。則輒稱孤哀。竊恐禮意不如是矣。若於此整頓。則今玆所詢。亦在無碍矣。

與士寬[编辑]

古禮。旣有爲宗子齊衰三月之制。後世宗法不講。雖不得一遵古禮。近世一二知禮之家。亦有行免制於十寸內者。况吾家奉不祧位。今番宗子之喪。祖忠貞公者。雖屬絶。皆用加麻之制。以寓尊祖敬宗之意如何。

與士寬[编辑]

往在己巳之凶。吾宗多有外任。各捐廩爲私賑。貧族多賴。非直爲吾宗美事。可爲有家者模楷。昨秋失稔。有浮於己年。而一家中無守令。雖欲復踵私賑已例。實不可得。而每念其塡壑之勢。莫知所濟也。左右適守湖海間一小邑。距陽鄕不遠。族人之歸依者衆。殫心接應。有足聽聞。此心之喜。不啻若己之有也。吾家自先世。世濟惇睦。及左右之身。乃有此善。眞可謂無忝。而推是心以往。於仁民也何有哉。

答士寬[编辑]

有人出后後。其生父出爲人后。則是本生有兩祖也。服制以己出后前祖爲本生祖耶。以生父之養父爲本生祖耶。且或謂經無本生祖服。信然耶。

此便是兩男各出也。當用不再降之文。並服兩祖以大功。何論己之出后前後耶。爲人後者。爲本生祖父服。古今喪服。果無言及。以是如宋崔顗以爲經文爲人后者爲其父母周。爲其兄弟降一等。此指爲后者身。不及其子。則當以其父所后之家。還計其親疎爲服紀。此言雖似有據依。然若使父之所後者。或五服之外。則本生祖將無服。骨肉如路人。是豈人情所安耶。本生諸親。皆有自然之恩。無絶道。降服一等。足以明所后之重。又可以存不絶本生之義。可謂並行而不悖。崔顗說。不可從矣。

答士寬[编辑]

錫之喪出後。立后於八九朔之後。向後練祥似轉退。而几筵之設。將至四年之久。豈不難處耶。

是乃禮之至變。尋常蓄疑而未得勘定者也。若立後於喪後二三朔之間。則几筵之不撤於其間。容或可也。若因立后之晩時。拖至四年之久。則恐太無限節。盖孝子變除。雖因練祥之祭。記曰祭非爲除喪也。且以先滿先除之文觀之。可知除服者非必皆設祭。而但主喪者之禮。雖異於支子。如以主喪者之服未盡。几筵仍設於終祥後一年之久。揆以禮意。終涉崎嶇也。愚意則凡遭如此之變禮者。練祥用死日。變除用發喪日。恐不甚相悖。而亦可無難處。然是禮也經旣無據。前輩論說紛糾。未有一定之論。何敢自信己見。立說於其間耶。

答士寬[编辑]

祭非爲除喪。而除喪必因祭。故祭以練祥爲名。卽禮疏所謂除喪與祭同時。總而言之者也。然此指禮之常節而言。若是變禮。則合有隨處商量也。如有故而退祥如三年而後葬。必再祭者。如臨祥而有國恤。或重喪而追祥者。者。除喪勢須隨退。而自成一串事。可與祭同時也。如二十五月喪期已滿。而只以孝子追服未盡而退祥者。是專爲除喪設。實非祭非爲除喪之義。恐難與有故之禮照例也。如此者。須取不相爲之文。禮註分爲兩項事而兩盡其義。則庶無多少窒礙。而未見先輩定論。終有不敢質言矣。

答士寬[编辑]

近日始取撿先輩說。農翁以爲三年之外。仍存几筵。朝夕上食。在鄙意終覺未安。陶菴以爲立后者過祥後撤几筵。係是變禮之大者。累年商量。才以几筵先撤爲斷矣。兩賢之論若此。據而行之。庶不至大悖。而若其撤筵之後。持喪之節。往廬于墓。朝夕哀省。以終三年之限。如或拘於事勢。不得往依墓下。則設虛位於舊日几筵所設處。行朝夕哭泣之節。擇於斯二者。恐可爲處變禮之道矣。

答士寬[编辑]

見諭雖知出於不匱之孝思。然支子之爲守宰者。不敢奉先廟之官次。沙溪,尤庵兩先正俱有定論。何敢遽違耶。且四世成宗之廟。只奉禰廟以往。尤不成事面。雖有近世一二人家已行之例。此是徑情越禮。不免有識之譏。决不可傚尤也。

答士寬[编辑]

向於幸行輦路。爲迎送之節。出伏路左田間。自上遣承旨勞問。仍諭令赴召。還宮時遣史官。申諭以數日間調理造朝。東宮又再遣宮僚存問。恩禮逈出尋常。實非愚分之所堪承。駴悸震慄。不知死所也。左右宜知吾凡百而猶未深悉。故有此多少示諭也。吾試言之。今之勸吾出者。有二說焉。一則輔導也。一則賁飾也。如使吾出而膺命。有可以補襪線於睿學。以吾平日願忠之熱腔。豈敢自惜殘命而逡廵哉。凡事貴務實。而至於輔導之術。尤不可容一毫虛假。今欲使吾一再登對。見面而退。是爲具名而不爲實也。春邸見之。以爲儒者作用。不過如是而已。反啓冲齡輕士之心矣。其不可也决矣。若所云賁飾者。焉有儒者不以行道。而徒爲賁飾而出哉。先輩之如吾所値者。果多出膺。而雖其周於德。旣出之後。大則大狼狽。小則小狼狽。幾尠全其出處之義者。尙令後人尙論而歎惜。况如吾空疎衰朽。無能爲役於先輩。而世又降矣。徒欲依㨾其前轍。眞所謂畫虎不成。到此賁飾反爲貽羞也。吾雖汙甚。豈忍爲此哉。以吾之愚。反復思惟。終未得可出之說。畢竟罪積逋慢。難逭於有司之誅。而主恩曠絶。報答無階。死且難瞑矣。奈何奈何。

與士聲駿常[编辑]

左右妙年通籍。行將爲世需用矣。此心之嘉且喜而欲助之者。幾何有間於士默耶。然顧今手分世界。私意橫流。雖賢智。殆不知所以濟之。况其下者乎。昔嘗承聞於家庭。曰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和不失其類。剛不爲私黨。卽吾立朝持身之符也。曾以此勉諸士默。今又誦聞於左右。而是非一朝可襲而爲也。要之讀書明理。存於己者。有可以自信然後。始可以語此也。切願左右姑勿以科第人自居。杜門却掃。痛下董子十年下帷之功。以厚殖其根基。如何如何。

答士聲[编辑]

大昨惠狀。辭旨凄苦。不忍再檢。令伯氏勝冠從我。於今數十年之間。情日益密。契日益深。不欲一日相捨。自鄕而京。自京而郊。林下相從之樂。權輿於蘆墅。昕夕源源。講誦切劘。非我益於伯氏。伯氏實益於我。而自念屢經禍故。餘生凜凜。却恐溘先朝露。此樂不長。豈料今日人事舛錯。使我反哭伯氏耶。若其明秀之資。剛果之志。孝友之行。於何復覩。嗟呼已矣。顧伯氏旣短造無祿。志業未究。不少表見於世。而惟敎誨一脉在君耳。夫哀甚則傷心。傷心則氣沮。氣沮則志散。無可爲者。君之目下所値。雖有未易堪處者。然豈可徒作無益之悲。以傷性情中和之體乎。動忍增益。自强自勉。不爲死喪所隕穫。疾病所摧殘。而克有成就。俾伯氏未卒之志事。終竟有賴。後死追報之道。詎有踰此者哉。再從留滯城闉。不能無分外酬應。意思殊自不快。輒思林園舊居。則存沒之感。又如許。無心東還。良可悼也。

與謹常[编辑]

送汝此行。意非徒然。欲其勞心勤骨也。欲其早諳稼穡之艱難也。徐孺子力穡江湖。非其力不食。是何等高風耶。余每從卷裏。緬仰歎賞。而恨吾之未能也。世之許多煕穰炎劫。摠是皆有分外之願欲也。苟使人人各存得自食其力之意。何患民風世道之不與三古並也。淵翁有云聞田間叱牛聲。差强人意。余誠有味乎斯言也。

寄謹常[编辑]

佑常來。聞汝方讀鄒書云。近來人家少年。久絶絃誦。然而或讀三經者。爲其掇拾而利於功令之業而已矣。三經何嘗非聖人謨訓。而如此之讀。惡有絲毫利益於實志耶。至於四書。則初不遮眼。幾乎不知何㨾文字。吾嘗所惋歎也。汝以是書。爲三餘之課者甚善。但汝於書。粗疎鹵莽。尙未見義理蹊逕。思索意趣。率是以往。終無進步處。須將朱子讀書法。作爲律令。如此用功。而如有疑晦。逐旋書問。至可至可。且覸汝每有自待菲薄底意。鄒聖有言曰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夫爲善一路。豈有間於賤貴乎。世之如汝地處者。高者累高。不安素分。卑者累卑。不能自立。此雖時勢使然。要之無見於受中之義也。惟卑躬抗志。方不墮落此等習俗。爲汝勉之。

與致成[编辑]

別來戀戀不須言。未諦日間侍奉何如。汝之痢後無餘證否。慮念不釋。汝之課讀。自春徂秋。以吾棲屑。幾乎虛拋。念來不勝咄嗟。汝心獨無慊乎。縱汝冲騃。不知光陰之可惜。其尙無動於迺父之言耶。往者已矣。來者可追。須晏寢早起。嚴立程課。必沉潛文義。逐句質問於大心。毋俾終身黯昧也。餘暇兼看綱目。亦以日看幾版。量力立課。雖値冗撓。勿少間斷。毋論看與讀。意思接續。方可見其效耳。如是縷縷者。非必欲汝之善文也。人家少年。非書無以維持此心。而易以外馳。此意不可不知也。法家子弟自有法家子弟貌㨾。汝之言語擧止。弛慢欠拘撿。若此不已。幾何不墜家聲乎。吾用是憫憂。而汝終不能解此心。無省革之意。繼汝而長者。又將效汝。則豈不痛苦。吾雖不在家。操心愼止。恒若在吾面前。可見帖律之喜爾。千萬銘念。

與致成[编辑]

今世人無不願子弟之科名。吾則却不然。吾亦今世人。所好豈獨異乎人之所好。但年來閱歷世故。轉生心恙。所懼甚於所好。雖自知其過而誠有醫不得者。然子弟之揚顯父母。亦豈僥倖富貴之謂哉。汝雖吾之子。旣爲吾伯氏之螟嗣。吾實不德。固不足道。伯氏有高世之志邁人之行。而不幸無命。實有未究之志事。千古之恨。孰甚於此。汝縱不能繼述於汝躬。惡可遏其遺休於汝後耶。汝之赴擧。吾已任汝自量去就。然近來敎化陵夷。士習尤壞。纔涉跡於塲屋。甚於穿窬之事。無難爲之。擧世滔滔。視若固然。世道至此。良可流涕。是豈士子求進媒榮之時乎。然旣不可以已。則日後雖隨衆赴擧。必先固吾操執。俛焉績文。爲所當爲。如農夫之服田力穡。至於得失。一切置諸度外。庶幾免於忝先之歸。若或耳慣目習於俗下風色。同流合汙而不知恥。則伯氏潔身種德之志。至汝斬矣。伯氏豈肯享汝之祀乎。看汝類非躁於進取者。顧根於心者。自無所不至。爲此先事之戒。兼欲以示繼汝而長者耳。

與致成[编辑]

李大憲丈喪事。果是眞傳耶。後學之慟。已無可言。而此丈於吾伯氏。實有同心之契。下世之後。推以及於吾。視之以故人稺弟。撫愛篤至。雖未能供灑掃之役。此心依仰。良不尋常。遽承其凶音。感舊傷今。不覺淸涕之被面也。虛位似設於黃橋或蓮洞。吾旣鎖直。不可便往。日雖向夕。汝須探問而卽往哭之。情不容不如是。爲此委報耳。

答致成[编辑]

入城之路。忽聞元履丈幽音。不覺四體投地。哭之失聲也。斯人之無祿。實關吾黨運氣。而有許多未究之志業。當與千古志士。共此悼惜。矧我自少講交。厚受提撕之力。皓首以期。幽明遽催。環顧斯世。相愛盡矣。此心之摧隕芒忽。幾與癸卯喪師於天倫之時無殊。命矣夫。奈何奈何。再明將往其小安舊堂。爲加麻之制。三明欲還山耳。

與致成[编辑]

汝之做縣。已多日時。未知漸有頭緖之可尋否。汝於事爲。每有厭煩憚難底意。非直懶耳。要是心地上無素養。又於事無大小理無二致處。有多少見未徹底。以此臨民承事。散漫滲淡。多見其無筋骨沒精彩。雖小邑。奚能有濟耶。且吾嘗以勿低看人物警汝。近日偶見淵翁寄其子弟書。有曰汝有低看人物之病。尤爲害事。爲邑宰者。自鄕所下至房子。固宜察其善惡能否。而亦必臨之以莊。不以慢視。可悉其片長寸善。而歸於翕受矣。此語切中汝證候。玆錄以遙寄。須揭座側而常目可耳。

與致成[编辑]

書來。審官閒少事。間入白雲山中。歷探諸勝。老夫於此不覺起興。金水玉屛。昔年曾一登眺沿濯。而至於玆山。以其僻左。未免留債。每想來農翁藏修遺躅。不禁高山之仰。而况以吾曾王母降生之地也。尤有一見之願。顧未之諧也。自汝作宰是土。若可以易辦。然吾不欲就養於汝者。實有悲苦之情。不可以强也。來初。汝作覲行。欲於其時。徑造山中。跌宕於元化僊遊之間。仍又數三日。留連於觀白之室。以補前踦而歸。但不知者。莫或以謂打乖耶。

與致成[编辑]

戀際。官隷以書至。披悉還官無撓。凡百安勝。良喜。此時催科。爲邑倅者通患。豈可示厭苦色辭。使吏鄕窺其際也。看作已分當爲之事。則雖夏畦之賤且勞者。有樂地。况牧民之事乎。吾就靜多日。心神頗安舒。但匪分之職名。縻在身邊。終有不自安者。奈何。

與致成[编辑]

汝婦才治發。似於再明抵稅。汝爲宰五載。今始挈眷。而汝婦亦是初行也。須立箇一定䂓模。勿之踰閑。俾閫內一於淸愼靜肅爲佳。刑家而後。可以理民。此理甚明。必加之意焉可也。

與致成[编辑]

汝之今番所値。雖是橫厄。其榮辱得喪。非可以人力趍避。亦足可驗矣。隨遇順應。不可置欣戚於其間。而因此得閒。收拾心神。尋理舊書。豈不勝乎埋頭於朱墨簿書之間耶。男兒墮地。備經險阻。方能動忍增益而做得事也。如有牢騷欝悒之時。須以此意寬遣之乃佳耳。

與致成[编辑]

聞讀孟子。今至幾編耶。如有疑難。何不一一錄示也。凡讀書。不可泛泛讀過。方讀知有着力處。已讀知有得力處。始可謂善讀耳。孟子一部。其於義利王伯之分。剖劈辨別。有如一刀兩斷。是其着力處。朱子一生受用。正在於此。陶翁有云衰季之人。最宜多讀孟朱書。見今利慾滔天。仁義充塞。陶翁此言。益可思也。大抵我東風氣柔弱。其賦人也。率多衰颯委靡。苟有志此事者。當學孟朱剛毅䂓模。壁立氣象。庶幾補偏捄弊而有所成就也耳。

與致成[编辑]

喜雨知時。卽何侍狀。戀戀。吾自銀尺踰峻嶺。歷見甁泉龍游之勝。水石無甚奇壯。而山高谷深。足以避世。環玆洞百餘里。內外諸山。盡是櫟翁宅所占。其勢幾與華陽相埒。但亭閣主人。久不來見。將頹廢可惜。而其文藻遺韻。尙有可悒者矣。旣出山。多率不緊。故先送兵吏寄此。

與致成[编辑]

星州途上獲書。以悉侍狀依安。且聞汝弟榜聲。極以爲慰。吾歷尋玉流紅流諸勝。昨又見寒岡百梅園。今日欲登金烏山城。風氣甚不佳。未免直還金山。休一日。再明欲復路。而在途凡節。却勝於在家。亦怪事也。汝弟唱榜前。如欲送人。不必待吾行之還。而凡具務從簡儉之意。書飾爲妙。

與致成[编辑]

積水環屋。飛走幾絶。此時戀想。益不禁勞勞。永謙至。得書披悉邇來侍奉佳勝。眷內均善。慰釋無比。嶠南今年備無之灾俱極。穡事已判大無。向後民憂不勝澒洞。見難而退。以辭能者。固爲良策。如有不得自由者。則不可不爲豫立之道。多少賑濟之方。先期思議。且凡事之難爲。莫如集衆見而擇長。汝於勤諮訪取諸人底意思不足。故人無有助之者。天下事無論大小。豈獨任己見可辦。而助我者未必皆勝我者。須於此加意也。翼兒鎖直。而安穩决不如齋郞。奈何。李公大昨日不起疾。五年往來問字之人。一朝見其夭折。慘怛之至。無以爲懷。况其人雖冲騃。固有可取。尤爲嗟惜。而但無由撫棺一慟。殊非人情。汝卽一問其大人。似好矣。

與致成[编辑]

便至。獲見二度手墨。披悉劇沍政况佳安。慰喜無比。吾如昨。而喪餘隔日。情事悲隕。歲前捄急。想已爲之。而飢口聞爲八千餘數。那邑雖入尤甚。通一邑而論之。尙多食實之村里。比之甲乙則不啻懸殊云。飢口之至於此多。無或濫抄而然耶。濫則難精。難精則實惠未易究耳。日前往吊前安邊宰金德叟。今春當賑政。安亦大邑。抄飢之際。精之又精。則僅爲一千內外云。如此然後。可以濟得眞箇塡壑之類。尙雖比安尤大。八千則似涉濫矣。苟能善賑。拯活許多濱死人命。非但效分憂之責。亦可爲種德矣。

答致成[编辑]

吾之新除以後。不知者皆以爲不可不一膺恩命。以伸同慶之忱。不勝其紛紛。以吾所聞。儒者自無爲慶禮出底義諦。而說者又多以先輩已例爲言。然出處無常法。其出也必有所講。而猶未免爲後人之疑。如吾者旣萬萬不及於先輩。而名位則猥踵其前武。貽累招譏。殆無以自恕。而所可自勉者。惟在於兢兢致愼於去就之節。無重貽儒門之羞已矣。是豈敢養高而突過前人哉。不如是則無以少贖其欺謾之罪。故不敢冒出之義。已質言於前後疏啓。則今豈可以慶禮之罕有而遽變其守耶。

與致成[编辑]

日前。問諸來吏。許多宿逋。一向拋置。尙無斗斛之收云。昨年旣穰。今秋又大熟。失今不收。更待何日耶。數萬巨逋。雖難一朝充完。苟爲之有緖。磨以歲月。不拘時辰。不計多少。以收爲度。期以積累。或先其易。或先其難。伸縮隨勢。刑賞互濟。得寸得尺。皆足以爲補。此眞朱子所謂零星湊合。自成片段。苟如是。庶其有濟。而汝則意思太看得爲大事。非有別般擧措。初不欲着手。不思豫立之道。因循乃爾。居然將及瓜。今則縱欲有爲。日且不足矣。吾曾以此說與者。其亦屢矣。終未聞可否之答。事貴諮諏。以開廣聰明。而議論不及於家庭。則他可知已。誰肯輸悃愊而補不逮乎。此吾尋常爲汝惜焉者也。且聞欲捐廩補逋。是盖出於身先倡率而激勸之計也。此意甚善。未知如何措施耶。但舊逋雖充。新逋踵生。便是漏甕承水。此亦不可不慮耳。

與致成[编辑]

致秀死後。愍其無子。雖定螟嗣。家無食根。何以生活乎。汝輩旣在外任。各出財爲日後買土立產之資。致愚言實先獲我心。汝雖充逋而力有不贍。須左右塗抹而成就其計。庶爲繼前人篤倫之懿範耳。

與致成[编辑]

從前封來之祭物。殊欠致誠精擇之意。每欲言之而未果矣。昨見晦日祀需來者。則下吏之擧行。尤極慢忽。已備言於尹君之書。而此豈可專責吏輩。是汝自反處耳。苟於平日奉先之誠意。見孚於外。則吏輩之擧行。豈容若是耶。前輩居官。凡係祀典所需。不委諸下吏。必具冠袍。出坐親監。此非但道理當如此。官長民所瞻仰。奉先之節。重其事面。亦所以示民不恌也。且憶曾仰覩於家庭。雖臨下多恕。至於祀享之際。下輩苟或不謹。雖微眚細過。初不放過。必示警而不少饒。逮晩年。不能躬親照檢。申申誡諭不肖。使之替察。此豈非子孫之所當法者乎。

與致成[编辑]

朝遣書。夕又書到。頓失商山之遠。其喜可知也。間已歲換。政况迓新多吉。戀嫪非他時比。吾居然作七十翁。飽閱悲歡。孑然獨存。殊不知久視之爲好耳。收逋聞了畢如期。實非始料所及。繼此當深究善後之策。毋廢前功。是爲實蹟。須勿以情急歸覲。怱怱彌縫。限來朔盡心措處至佳。

與致愚[编辑]

吾於世。無甚可願可欲之事。惟願汝曹粗知讀書。不失法拂本色。若使此願得諧。則雖振世之軒冕富貴。不欲博也。此心老去益烱烱也。𨓏年吾兄弟析居之後。必取汝而置吾側者。庶其或心不外騖。識些道理。佇見其漸磨成就。故實不欲一日捨汝。今番之行。雖緣事勢之不獲已。此心惄焉若有失。豈區區惜別而然也。向聞士寬言。汝自在途。已有弛縱不循軌之漸云。殊爲之歷日不怡。吾謂汝於諸兒中。最良善可敎。乃今如此。他尙何說。顧吾德薄。無身敎之化。徒以言語覊勒之。一脫吾手中。無怪其如此也。然汝苟有一毫承奉吾之心。豈遽至此耶。是可痛也。然過而能改。善在斯矣。今不必一一索言。惟望汝只從今日操心易慮。恒若在吾眼前。他日相見。毋俾無顔也。汝去時欲有書示者。卒卒未果。今始使汝兄寫去。可佩持也。

答致愚致愈[编辑]

頃書。殊慰阻戀。信后天寒。重侍何似。靜室永宵。聯床所讀何書。流光甚可惜。切勿虛度也。汝輩年紀。吾所經歷也。吾年十七八。發願慕古人志行。中間喪威憂病。沮散撓奪。荏苒至于今。無一所就。居然有窮廬之感矣。今汝輩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天下之至樂。而不飢不寒。無疾無憂。尙志劬業。宜迨此時。而省汝之私。則宴安逸遊。耽樂目前。謂來者之長如今。殊不知人事之不可恃。歲月之不我與。終蔑刮磨進益之意。長哥如斯。幼者何責。古人云上有千萬世。下有千萬世。此身不再來。此語有類歌詞。謳吟之際。令人感慨。吾少日喜誦此語。今爲汝輩誦之。能會此意而有省悟否耶。吾之向來所經憂患想起。猶覺餘悸在中。積瘁成疾。久不涉筆硯。而汝輩之思。無時不耿耿。强憊作此。不具。

與致愚致翼[编辑]

日間眠食何似。淨室明牕。連床咿唔。何等趣事。人生百年之間。此箇時節。定未易多得。須惜取靜界光陰。毋虛度可也。顧我年來。頹弛忒甚。汝輩終歲家居。旣不能遊於法度之中。耳目所接。無非聲利紛華之事。漸染牽惹。撓蕩浮揚。雖尋常尋數之功。意思不能帖帖。如油浮水面。將此以往。尙何事之可濟耶。今番勸使離家幽棲。討得三數月工夫者。非徒爲課業之專。欲其緣此而知有冷淡境界。習靜攻苦。庶或減得了熱鬧分數。不知不覺之中。回頭省悟。鞭約收斂於本原田地上也。昨於愚之告去也。已說與而怱怱有未究。餘懷未已。玆又申之。須體此苦心。相與交勉而勿忘。繼此必有無限好消息。他日來見。當驗之眉睫也。

與致愚[编辑]

日間重侍佳安。戀戀。吾頑忍苟活。奄經小朞。攀號靡逮。穹壤罔極。是日之夕。汝嚴旣知以公役不能來參。而汝又不來。將事之列。竟無汝家子姓一人。是豈人情道理乎。雖知舊之間。苟親厚矣。則不憚宿舂之遠。相慰於變制之除。今於莽蒼之地。諉以乏騎而不來。幸行日圖騎之難。豫先知之。則此間柴馬往來。日不知其幾輩。苟先期相通。何難一馬之得借。而不此之爲。是無他。初無誠心必來之意。且汝四肢之奉。過於安逸。憚於勞動而然。汝之事極可寒心也。吾兄弟俱老矣。承家之責。專在汝三數兄弟。而吾又洊經喪禍。榮衛俱損。面前餘景。自知無幾。深懼父兄孝友敦睦之風。至吾身而斬矣。敎誨式穀之心。日急一日。觸事苦口之言。自不得不如是。望須勿泛聽而服膺也。且念行之不修。不知之故也。玆試爲汝言之。夫人之所以爲人者。以其有彝倫也。倫雖有五。其推無窮。推不推之間。人獸賢不肖分焉。今以父子一倫言之。由父而上推。則有父之父父之祖。以及於無窮。由父而旁推。則有父之兄弟父之從兄弟。以及於無窮。由父而下推。則有己之昆弟。以及於遠昆弟而無窮。由子而上推。則知父母劬勞之恩罔極。由子而旁推。則有兄弟之子從兄弟之子。以及於無窮。由子而下推。則有子之子子之孫。以及於無窮。今夫豺獺之報本。而不知孝親。虎狼之慈愛。而不知報本。不能推之故也。至於下賤之知孝而不知友。或僅知友於兄弟。而不知有睦婣之道。是亦不能推之故也。所謂推者。卽以此推彼。推雖有分。實則推廣之道也。苟能推之。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皆吾度內事也。苟不能推之。一己之外。便成物我。雖父子之親。已有人己之分。率是以往。人道幾何不息也耶。吾輩早聞家庭之訓。粗知此箇道理。到今循顧。全然孤負。况汝輩無聞無知乎。吾旣不能有諸己。又不能詒詔稚昧。以遏先人之休。是又吾之過也。用是憧憧。懷不能裁。病枕呼寫。不覺綿縷。庶其知此心也否。

與致愚致愈[编辑]

自吾郊居。汝輩旣不得數數來見。則固當以時書候。在吾可慰戀思之懷。在汝輩爲事父兄之道。而汝輩不知此義。非有事。未嘗有書。以致曠日阻信。是豈人情與道理耶。吾知汝輩之意。必以書牘爲外面人事而忽之。然誠於中。必形於外。苟有情義之藹然於中者。外面人事。自有住不得者。今也外面如此。裏面可知。不可不先從外面勉之也。而况內外元無二致乎。一舍之地。便使續斷。雖難逐日有書。以三五日爲率。必修起居之問。至可至可。昔忠貞公事肅憲公如事父。日必省候。如値公務鞅掌之時。必蚤以手書候問。未之或廢。至老而不倦。此事載在家乘。豈非子孫之所當法者乎。

與致愚[编辑]

向來泥西風雪之夜。更漏屢傳。孤燭炯炯。諄諄語爾者。不啻百千。而要其歸則不過是無忝二字。吾家自祖先以名節詩禮相傳。餘庥不沫。吾嘗逮事於昔日。仰覩立朝數十年。謙愼恬愨。和不失類。剛不爲黨。凡於進退辭受之際。必稽古訓而不欲一毫苟焉。凡我後承之以科名繼世者。尤宜守而勿失也。看汝决科之夕。歎險塗之難盡。懼家聲之易墜。善端之見藹然。有足感人者。卽此一念。可以守身保家。余心之喜。殆欲不寐也。然汝殖學不厚。遽出世路。內之不足以抵外。則凡於得失之塲。利誘於前。威怵於後。難保其不喪所守。然則今日一時意思之好。又安足恃哉。惟有讀書一事。可以補前闕而收後功。須亟取四書,小學,近思錄,朱書節要等書。不離坐側。雖不能劇讀。少其遍數。立箇課程。循環不輟。毋徒利其尋摘章句。綴緝言語。要令其義理之味。澆肺潤腑。久久如是。年歲之之間。識可以進。識可以進。則守可以固也。吾之爲汝謀者。惟此而已矣。

與致愚[编辑]

近日饋奠之暇。有何業次耶。向來侍湯之時。實無開卷之隙。吾亦不能勸汝讀書。今則哀苦淡泊之中。無憂患外撓之妨奪。可以專意誦讀。然讀書莫如以課程從事。譬如喫飯。一月三十日。日喫二盂飯。二盂飯雖少。不息之效。自然榮衛充潤。務劇讀而不用課程。如一喫數斗飯而終日不食也。數斗雖多。不足以救餘日之餒也。須亟取一般經書。量力立課。非甚病。無遽廢撤。而勿求近效。靠實認究。持之三數年。自有奇功之收也。晦翁於韋齋葬前。就學於師門。古人之急於問學。斯可見矣。况汝多年廢業。而年漸老大。若失此時不爲。更待何日耶。且念近來喪紀斁敗。有識寒心。顧汝質甚淸脆。如欲準禮守制。誠有不勝喪之慮。然豈可以此不念自盡之義乎。要之自量筋力。筋力所及處。勉而率禮。深所望也。吾家以詩禮相傳。式至今日。凡我後承。當兢兢持循。而不可隨俗墜失也。積雨江干。孤懷兀兀。盖欲見汝面而未可得也。聊此把筆輸寫。以抒滯思耳。

答致愚[编辑]

送示奏文。汝之看得如此甚善。國誣之辨正於殊庭。眞朱子所謂忍痛含寃迫不得已之事。苟欲其言之懇。何患無辭。而豈必用君父父母字而後。爲切也耶。丙子下城之盟。我國所力爭者卽二字。稱父盖縱以以小事大之義。稱臣僕。而决不可以此稱之於犬羊也。其後凡關彼中文字。未見有似此下語者。今雖欲以引用古語爲解。其爲辱君則極矣。痛歎痛歎。尊攘之義。秉彝所得。極天罔墜。近日九野寒閉。而士大夫全不講此義。眼中不能分華夷。且苟悅目前喣喣之小仁。幾欲以所事皇明者事之。世道至此。尙何言哉。

答致愚[编辑]

得書。知已簪筆就職。曠侍情事。殊可念也。昔年汝先人在此直日。以赫蹄往復。於今想來。遽隔卄五星霜。而人事之變。已閱滄桑矣。衰腸易感。執紙不覺涕淫也。末俗易高。險塗難盡。昔人所歎。况汝學未優而涉跡要津。父兄之心。安得不憂多於喜也。須謙約愼拙。不忮不求。爲守身節度。毋大貽門戶之羞。是吾夙夜之望耳。省中如果多閒時。政好取古人文字之利吾見識者。畧存程課。從頭沒尾。沉潛看玩。胷中自有浸潤之效。若只爲破閒消寂。漫觀雜書。則了沒所益也。

與致愚[编辑]

持被幾日。間經筵對否。筵對之久停。極爲憂懣。三日不開講。宮官達辭仰請。故事也。盖輔導納誨。非此則莫可着手。而况今睿齡漸富。聰明日開。此時講學。尤爲切急。何不修擧故事。雖至再至三。以準請爲期耶。旣在其職。固當思效一日之責。不可伈泄泯默。旅進旅退。以負世臣之義也。如終不效。則莫若早自引免之爲得宜耳。吾史官。許久相守。衷情惶阨。不知所以爲計也。奈何。

答致愚[编辑]

近以吾之服制獻議。詬謗溢世。入耳者極其危怖。而第無此議。無此謗矣。滄浪自取。尙何足怒。亦何須辨。只可任諸悠悠也。從古禮家聚訟。各有所據。而不盡彼此之情。只見得自是重而挑之以勝心。轉輾層激。遂至於莫可收拾。前轍可鑑耳。汝輩知戒於此。含口囚舌。切勿以此事與人酬酢。人雖有問之者。遜辭答之。毋示以自是之色。至可至可。若早知春曹以三年爲定。則雖被詢問。以吾屛蟄之蹤無對可也。而却不能然。致此紛紛。若有莫之然而然者。奈何。

與致愚[编辑]

吾之向者辭本。尾附敎胄一事。揆以語默常節。身旣不出。言豈可出。而猶不暇顧者。實非徒然。盖欲其提撕喚醒。冀幸於萬一也。世如有知此心者。庶幾恕其狂妄也耶。第今宗國之憂。苟欲數之。則指不勝摟。而惟是輔儲之疎脫。最可痛哭流涕也。盖雖生質之美。未有不敎而成者。故委巷匹庶之子。猶擇師而早敎之。以堂堂千乘之國。主鬯之重焉。而尙未聞擇一人委任以保傅之責者。就使日開書筵。純是備例之文具。無一箇半箇實心實事。其何望親賢愛士。成就睿學。基異日久安長治之業哉。此非難見之事。人孰不知。而特無一陳之者耳。第看祖宗盛際。凡係輔養之具良法懿規。可爲後則者。未必皆出於上旨。而率多自下建白。今日承弼之地。苟以賤臣疏中末端所陳。敷奏於前席。豈無翕受之望。而其於聽我藐藐何哉。

與致翼[编辑]

就靜多時。氣味甚似。心下躁擾飛揚。能緣境少定否。讀書雖務勤篤。不必窮晝夜恣讀。怱怱趁課。此非特患在進銳退速。政恐耗喪氣血。反易生疾也。須量力作程。寬着意思。細聲玩讀。深潛浹洽。要使心與冊子爲一方可。久長有得力處也。且看書知會疑。乃是好消息。而汝輩尙欠有見於此。所謂知之未始眞知。不知未始眞不知。常在半明半暗。糢糊黯黯之中。如何得長進耶。今番旣欲做一切功夫。正不可一向恁地。且讀且誦。以爲事了。必須逐句逐字。入心思索。尋求疑處。使知不知境界分截作兩片。歷落分明。逐旋質問於玄甫。玄甫必不吝相告。所資不淺也。不然。只是依前伎倆。非他人所可容力。先儒有云從無疑。看出有疑。復從有疑。看到無疑。此言甚好矣。吾依遣而朝晝酬應。一味膠撓。時於夜間溫舊書。神瞀氣乏。抖擻不上。以此益知少年無事時節。不可不努力耳。

與致翼[编辑]

自吾郊居。汝頻頻入城。强半在汝季父之側。須謹修晨昏之節於汝季父。出入必告。如事吾也。近見人家子弟。視伯叔父母於親父母。懸存間隔。由是倫理漸薄而推不得去。篤厚之風。蔑如無聞。此政孟子所謂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吾之所嘗深歎乎衰俗。而欲矯於門戶者。汝輩豈可不識吾此意耶。昔司馬溫公事其兄伯康如父。小學之書。以親兄載之。考諸宋本史。則非親兄而乃其再從兄也。古人制行之篤厚。類皆如此矣。

與致翼[编辑]

閔南平丈。今月十六日。捐世於其任所。殄瘁之痛。當與斯世共之。而如余數十年交情。無異天親。今焉失之。良契永已。此生益孤。殆關余窮命。奈何。况其親老子弱。客土遘凶。種種情境。慘不忍細想也。吾之曩年。遣汝受學者。意非徒然。誠爲其人可師也。且世衰道喪。師友之義。不講而墜地。政欲使吾兩家後承。往來請業。潛修此箇道理。存得一脉。亦一事也。曾亦以此說與於汝矣。雖汝汩於科臼。不能承當此意而卒業。然旣有一日問字之事。則是亦師也。而况此丈於汝有苦情。今於其喪。豈可昧然乃已耶。汝方遠在嶺外。未得趁卽奔慰。須爲位而加麻可也。

與致翼[编辑]

吾自匏繫。汝兄又做官在外。家間事爲。無論大小。汝其句當也。呂榮公曰。前輩作事多周詳。後輩作事多闕畧。汝實有闕畧之病。須事事周詳。勿之放過。莫曰家私異於公務。此亦非粗率可濟也。且看少年家無長者。起居任便。筋骸弛慢。畢竟成一箇可憎人物。必常存撿押意思。簡出入節杯酌。惟安靜劬書。毋變吾在家時節度。至佳至佳。

與致翼[编辑]

向來聞汝受李富寧小驢。欲言之而未果矣。士之於辭受。大小無二致。必揆諸義。不可苟焉。李雖以隣好之誼贈之。畜乘異於薧魚。豈可遽受其無名耶。今於日久之後。不可還之。或以他物償之則好矣。而彼必不欲。此亦難矣。凡事之失於始者。善後之難。類如此。

與致翼[编辑]

今番慈殿國恤。嘉順宮服制。當爲齊衰朞年。而儀注以齊衰三年爲定。心甚疑之。近考喪禮補編服制圖。圖上橫列應服諸人。而其所謂內命婦嬪以下云云。卽從當宁而言也。故內喪大妃爲君之母。而當服齊衰三年。若是先王之嬪。則內喪爲女君。而當服內喪在先王妃齊衰朞年之制。圖雖不言。可參互以看矣。然則嘉順宮於大行大妃。當服以女君無疑。掌禮之臣。只看圖式前行。不能致詳其曲折。使莫重邦禮。有此錯誤。可勝浩歎。

與致愈[编辑]

送汝此行。此心久猶不豫。非但別離之爲悵而已也。誠恐汝以冲年。一入紛華之塲。沉淫陷溺。難捄拔也。聞汝卸鞍之後。堅坐簡出。專意讀書。雖聲妓在前。不接於耳目。賞歎之極。幾乎喜而不寐也。然此若出於一時意思。難保其終始如一。須將諸葛武侯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之語。着實持循。以固根基可也。且聞所讀在綱目。綱目。吾曾所勸汝者。然非謂廢經而專治也。經史自有輕重之分。先經後史。自是吾家法門。昔嘗受敎於家庭。以爲年少儒士。三冬不讀一般經書。不足以謂士。此豈非我後承之律令耶。况汝本原熱閙。尤當於經書冷淡中作活計。乃可見其效耳。

答致秀[编辑]

所詢疑節。汝兄未及立后。則汝當爲權攝之禮。題主之節。向問洪伯應。則以爲當以顯妣題主而闕旁題爲宜。其意盖欲深別干統之嫌也。然不書旁題。乃是用於旁親者。而援用於此。恐爲不倫。且支子之奉祧主者。亦不廢旁題。其爲支子之禮則一也。子字上去孝字。奉字改以攝字。書曰子某攝祀云爾。則豈不足以別嫌耶。此雖無經據。尤翁,陶菴皆有論說。尤翁以爲無主人則攝之一字無所當。攝字。以成王幼周公攝政之攝看。用權字爲稍安。陶菴以爲字書曰攝假也。左傳曰攝官承乏云。則其義恰當云云。吾意則權與攝字。雖無差別。以喪服小記士不攝大夫之文觀之。可爲無主而攝之證。而若加權字於奉祀上。則甚覺生割。從陶菴說而稱攝祀。恐於文勢爲順矣。

答致秀[编辑]

攝祀之由。不可不告。而旣闕於喪初矣。神主旣成之後。則是憑是依之祝。其急間不容髮。不可別告於其前。勢將祔告於原祝之末。是憑是依下。添長房未及立嗣致秀今姑攝祀兼告厥由十六字。爲宜矣。

答致秀[编辑]

達善遭其生母喪。其服制當以出繼子服本生服爲定耶。抑以禮斜前不爲降服耶。宗家吉祭。雖九月大祥後。恐不得行。將待其生母再朞後行之耶。

達善立后。雖已疏籲蒙允。該曹未及成給立案。此爲一層節拍。此尤翁所謂啓下公文到家日。卽君命移天之日者也。當初旣援此。不爲承重服喪。則到今其母之喪。豈可遽斷以本生之服哉。此旣是父在母喪。則容俟其母小祥後出禮斜行吉祭。恐爲得宜也。盖本生親心制中。可行所後家吉祭。已有先輩定論矣。

答致秀[编辑]

一善兄弟。昨已發戴星之行。而東萊喪側。則姑無子孫之侍奠者。本家設虛位饋奠如例否。

遂菴曰。客死他鄕。喪側無人奉奠。則本家當設行於虛位。此似爲單身客死他鄕者言。而猶合商量。况喪出官次。雖無諸子之在側。旣有至親幕客。自可饋奠於尸柩。則本家恐不可更設饋奠。愚意只存虛位於廳事。在家子孫婦女。朝夕哭臨。以待柩返後撤去。恐爲得宜矣。

答致箕[编辑]

懸想際。手告披悉。雪寒眠食佳吉。慰如見面。况知與弘孫聯床劬業。尤所喜聞也。吾依遣。而今冬畧有學徒來留者。足慰孤寂。而公大近頗長進。能生滋味於誦讀。可喜。汝輩不在側。非無戀嫪。苟聞汝輩堅坐讀書。雖在千里外。其怊悅。奚異供悅膝下耶。須勿弛初心。孜孜攻苦。至可至可。日記甚好。看來如吾身覩其境。繼此陸續書來。而雖日記苟存心爲之。則亦有益於開筆路。切勿以聊且之意爲之可也。餘不具。

與弘善[编辑]

送汝已贏三旬。而歲亦暮矣。戀嫪不須言。卽日天寒。眠食甚似。所看讀在何書。不全然浪遊否。書不徒爲殖學。所以維持此心也。舍此則志散氣餒。身亦隨病矣。汝輩行期。說與於致箕書中。今則當過冬於彼。須與箕交勉勵勤。做三餘之工。而仍痛革懶怠舊習。明春反面於吾。可以有顔。汝果能之乎。餘不具。

與弘善[编辑]

汝之伎倆。耽戀安逸於目前。不能忍辛耐苦。終年讀書。不見滋味。而只生厭意。所以不但於業無進步處。一箇心與身。亦無以維持也。數年來。賴負笈諸少友所提挈。意思頗帖帖。少矯得懶散宿習。眞所謂蓬麻之直耳。朋友之力。儘不可誣。而此乃撥轉之機也。余心竊爲汝喜之。然中途而廢。前功盡棄。顧汝於四書。全然鹵莽。論語孟子。曩隨諸君共讀。讀得稍仔細。知撏究文義。由此而進之於諸經。一此爲度。久而毋替。則庶幾次第思通誦貫。將見大歡喜境界也。此只在汝作心勉勉。余所深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