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艮齋先生續集/卷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 艮齋先生續集
卷四
作者:李德弘
1829年
卷五

古文前集質疑[编辑]

勸學文條。見原集記善錄。

傷田家。糶糴。皆以米錢相貿之名。蓋出己米與人。而取人之錢物曰糶。出己物與人而納人之米穀曰糴。故常平倉法。豐年則糴。言民間穀賤。則官貿穀以儲也。凶年則糶。言民間穀貴。則官賣穀以給民也。此詩謂農人穀未成之時。預取物於人。期穀成而償之。故曰五月糶新穀。

對酒憶賀監。臺沼榮。受鑑湖之賜。又有臺觀居之。豈非榮耶。湖亦可謂沼。

戲贈鄭溧陽。到栗里。疑本註誤。蓋此詩若以白。自比於淵明。則末句謂溧陽何時到栗里。一見我而平生親孚。此所以爲戲也。若以溧陽比淵明。則末句謂我何時到栗里。一見君而平生親孚。後說尤通。

遊龍門。招提。次於寺者。謂之招提。梵言招門提奢。華言四萬僧物。後人傳寫之誤。以寺爲招提。省去門奢二字。杜詩註所記如此。未詳何義。亦不須深求。

遊東園。菌閣。菌簟也。

古詩。擢素手。中下擢字最好。若作擢手纖素則死矣。非活法。盈盈。狀水之虛明搖漾。

綠筠軒。大嚼。古語。過屠門而大嚼。言嚼肉也。若對竹而又食肉。則是無異楊州鶴之奢。然安有兼得之理。寧不食肉而願對竹也。

水中蒲。寄語浮萍草。蒲萍。皆水中相隨之物。今婦人自歎其不得隨夫而往。故寄語浮萍。而言汝則與蒲相隨。我則不如也。

幽懷。視古視今。視古之君子。其心期無異於今之君子故云。

歸田園。百年會有役。人生百年之內。會當有役。吾豈能獨無役乎。所以盡力於農務。

田家。愼原陸。乃田家相勞相念之辭。

直中書省。玲瓏綺錢。玲瓏。通明貌。綺錢。以綺糊窓。如今闕內窓戶。皆刻作團圓之狀。環結如散錢然故云。朱網。如今闕殿簾下。以鐵網罩之。所以御鳥雀。

讀山海經。隔深轍。大路車馬行多。故轍迹深。言窮巷隔此大路也。

夢李白。平生魂。魂。指白之魂。蓋子美不知白之死生而夢見之。疑其已死故云。楓靑塞黑。魂來。喜其來。故楓林靑。言景色蕭爽也。魂去。傷其去。故關塞黑。言氣象愁慘也。羽翼。方在罪謫而忽然至此。故且喜且怪而問之。何以有羽翼。非謂被放赦也。自吿歸恐墜失。指白。出門搔白首。子美自謂。

贈東坡。以遠初見。嘗言以遠方之物。初以爲珍異而試嘗之也。疏遠之賢初至。則人君喜而試用之。及酸醎不相入。而衆忌交構。則必斥而後已。此山谷取比之意。

田家。寂歷。寂歷與寂寞不同。蓋寂而有疏影離離之象。坡詩。寂歷疏松欹晩照。

樂府上。知風知寒。蓋泛言物之相感者。以證人相感之意。

歸田園。方宅十畝。方猶方百里之方。言宅舍之環四方而縱橫者十餘畝也。

夏日李公見訪。充淹留。充猶備也。淹留。謂客之留連也。蓋家貧無物以奉客。惟水花之景。可以備客之淹留。使之不去也。此充字最好。

佳人。轉燭。轉。猶移也。燭置東邊。東邊明。置西邊。西邊明。此明則彼暗。彼明則此暗。世間禍福盛衰悲懽通塞。莫不如之。故取而比之。泉淸濁。比夫壻之情。因所遇而變化無常。當舊人之時。其德良善。及新人之時。其心淫僻。所以傷歎也。

送諸葛覺。龍鵠。入海觀龍魚。言所學之奇詭而富也。矯翮逐黃鵠。言所造之高遠而疾也。上主知故言觀。下主行故言逐也。

獨樂園。秀而野。園非野而有野趣者。緣花竹幽茂而然也。不我捨。欲潛德而德彌光。欲隱名而名愈盛。非徒人望攸屬而不可解。造物亦不肯捨我也。末句喑啞。以著溫公處盛名而能晦默之意。天所赭。上古。罪人著赭衣。以別於平人。而使之知改。天赭。猶言天之所罰也。陳搏謂种放曰。名者。古今之美器。造物者忌之。亦此意

上韋左相。江河濁。江本不濁。而亦言濁者。因河濁而帶言之耳。傳經。漢韋玄,韋賢成父子。相繼以經學顯。而今見素亦韋姓故云。東方。書云。畢公率東方諸侯今朝會。領相爲東班之首。

寄李白。題註○按唐書李白本傳。安祿山反。白轉側匡廬間。永王璘辟爲府佐。璘起兵。白逃還彭澤。璘敗當誅。郭子儀救免。詔長流夜郞。會赦還潯陽。坐事下獄。時朱若思將兵三千赴河南。過潯陽釋囚。辟爲參謀。未幾辭去。依當途令李陽永。代宗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云。其本傳所載首末如此。則坐繫潯陽獄。在流夜郞赦還之後。若此詩寄夜郞。則註不當引繫獄事。若以詩中梁獄指潯陽獄。則此詩非寄夜郞也明矣。本註恐誤。獸錦奪袍。繡錦。繡禽獸之錦也。以此錦所製之宮袍。賜白故云。

投贈哥舒。節制通。旣兼其職。則宜通治其職事耳。日月乾坤。此極言哥舒之功。能使日月。低於秦樹。乾坤繞於漢宮。低字有親媚之意。繞字有擁護之意。策行契合。軍師之征。謀策旣行。則不可用戰伐故云。遺戰伐。君臣之際。心契旣合。故凡所施爲。動輒昭融。無齟齬難入之患。

贈韋左丞。蹭蹬。王褒云。巨魚縱大壑。君臣之大行其道。猶魚之得大水。今子美不遇時。故云蹭蹬無縱鱗。贈張祕書。天葩。猶言天之華也。葩者。草木之華。而謂之天者。誇美之言也。故無本無也。

戲和答禽語。此詩首二句。但言村家時雨。婦子翁姑野饁力作之事。未說到困於飢寒之意。次言田中啼鳥云云。而終之以租重無袴。蓋有憫之之意。又有諷意。此詩人之言有關於政理者也。

送陶將軍繞朝鞭。借饒朝事。以言臨別贈以計策之意耳。

淸江曲。白蘋來晩。謂遊汎歸來之遲。然其遲也。亦非由白蘋礙棹之故。直是遲遲其來。最是晩字好。

登金陵臺。三山二水。三山。金陵有鍾山,石頭山,東山等山。二水。按方輿志。白鷺洲在江中。蓋洲者。水中可居之地。是必大江到此分爲二。故名爲白鷺洲。非別有二水也。總爲浮雲。其諷諭謳吟嗟歎憫惻之餘。自含蓄小人欺蔽。使已去國流落。望君不可見之意。如此讀之。乃得詩之正意。總字。此詩法之妙處。

二月見梅。可是東君。此時不應有梅而有之。應是東君苦留客也。可是。猶言應是也。

醉後答丁十八。丁令威。黃鶴樓。本屬仙家事。十八姓丁。故取令威爲比。

贈郭功甫。眞似攻文章。攻文章。指李白言。功甫是白後身。故其眉目眞似李白也。

枏木歎。杜公平生憂國感時之意。不覺屢形於歌詠之間。故其言如此。註。直指爲嚴武之死。亦太拘促。哀江頭。江水江花。猶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之類。皆因人情之甚悲。而借無心之物。以極言之也。

燕思亭。金龜老。子才以太白自許。故擬主人於賀知章。莫相憶。子才自言我卽太白。寄語溪山莫憶太白也。旋卽綴其下曰。須使襄陽兒。再唱銅鍉曲。如太白時事。

明河篇。其辭愈淸麗寄偉。而其人之惡之實。愈不可掩。唐書本傳。歷敍之問本末。而終之曰。天下醜其行。史氏眞得惡惡之義矣。

題磨崖碑。高將軍去事尤危。上皇遷南內。兩宮事幾不測。高力士以上皇舊內侍。居其間調護。及力士以罪去。上皇之勢尤危。

有所思。復誰在。與明年此會知誰健之意同。

荔枝歎。爭新買寵。新。茶品之新也。寵。君王之寵也。以茶之新。買君之寵。言其陋也。鬪品。謂采茶之時。以茶品高下。爭相鬪勝。

陶淵明寫眞。杖鞵廟堂酒巾等句。宛然畫出一淵明。至其末句。假令九原可作云者。又分明說出見遺像。而不勝其聳慕歆尙之意。何必拘拘言寫眞而後爲著題耶。

桃源圖。南宮先生。時韓公爲禮部郞中。而禮部上官。有得此圖作詩示公者。故公作此詩以美之。南宮先生。卽得圖作詩之人也。若退之自謂先生。則所謂波濤入筆及文工臻極者。皆無義矣。

寄盧仝。動一紀。動。猶每也。言不出每至於一紀也。未許終不仕。言必擧用也。

邀月亭。十分綠醑酒。十分。言酒味十分好也。韻會。縮酒以筐曰釃酒。以籔曰醑酒。靑琉璃。謂天也。

於潛令刁同年。刁約字景純。與蘇同年晩爲藏春塢主人。煩推擠。以手推而去之。擠而仆之也。爲守令者。簿書期會之間。屢遭上官詰責。或爲頑民怨謗。如受人推擠之辱故云。

太行路。好生生瘡。如所謂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之意。

廬山高。廬山。在江東道南康軍之北。大江經其西。彭蠡在其東南。豫章,潯陽皆在其傍。自非由降。謂此人剛直不屈於世。惟靑雲白石有深趣之處。則其心始降而樂之。自此之外。雖千駟萬鍾。苟有一毫之不義。其氣矹硉然與之抗。何由降屈而徇從乎。

醉時歌。襟期。衣襟當胸。故謂心志爲襟。襟期以趣操言。眞吾師。痛飮本非可師而云然者。皆憤世激發之辭。相如子雲。相如汚行於滌器。子雲喪節於投閣。皆不足道。此但言當不遇。則雖奇傑之士。不免於窮賤耳。

徐卿二子歌。相追隨。二子相繼而生。故云追隨。孔子釋氏謂徐卿二子生有異質。如得古聖神之抱持而送來耳。然以釋氏幷稱於孔子。則子美亦不免以佛爲聖之惑矣。

戲題王宰畫。能事促迫。人於能事。得於心而應於手。神全而守固。不爲外物所動。而後乃入於妙。況受人之欲速而相催促乎。不受人之促迫。所以能留眞迹耳。

短檠歌。東魯客。本註云。退之東魯人。此說可疑。退之。鄧州南陽人。其先世或居昌黎。或徙懷孟。三處皆不屬兗州魯境。何以云東魯人。

浩浩歌。子陵。子陵百世豪傑之士。天子不得臣。皇天爲忙逼。況天子之宰相。其能邀請乎。此及上文渭莘等語。皆援古以自托。大言以自快其意。若曰使我當此時遇此事。亦其人焉。何必嫌恨。承上文言孔孟之不見用。是天下蒼生之不幸。但當爲弔天下之人。何必爲孔孟嫌恨而歎傷乎。

茶歌。到頭蘇息。到頭。猶地面地位之意。言到其地頭。合當蘇息蒼生否乎。

菖蒲歌。鸞鳳虬麟。本註。吳綵鸞之說。恐不可從。若綵鸞爲仙女名。則不應以赤虬對言。上實而下虛。非詩法。其實但言仙間所有靈異之物。

石鼓歌。二雅褊迫。言二雅之義。褊狹迫窄。無廣大自得之氣像。抑二雅所以揚石鼓。濯冠沐浴。言潔其冠服。重其事也。安置妥帖。妥帖。安穩無齟齬之意。與蓋覆。與。猶許也爲也。期無他。期於無他患而傳久遠也。徒媕娿。此句中截爲義。言豈肯感激乎。徒媕娿而已。理則那。其理則如何耶。怪而問之之辭。

後石鼓歌。辨跟肘。跟。足後節也。肘。臂中節也。以字體比人形。而謂辨跟與肘也。變蝌蚪。謂變蝌蚪體爲大篆也。韓公詩不類隷與蝌。旣變其體。宜乎不似蝌蚪也。興亡不朽。物與名。皆指石鼓。

戲作花卿歌。緜州大夫。緜州以官言。子璋以名言。自不重疊。按杜詩註。崔光遠爲劍南節度使。時段子璋反。東川節度使李奐敗走投光遠。牙將花卿。討子璋斬之。故此言花卿手提子璋之髑髏而與光遠也。還。猶與也。李侯重有此節度。言李奐旣敗。則失節度矣。花卿討斬子璋。則莫復保有節度矣。絶世無。花卿旣平亂。恃功暴掠。光遠不能禁。此云絶世無。所以譏刺花卿也。

李尊師障子歌。陰崖承榦。松生崖上。是崖承其榦。戲韋偃松圖歌。慘裂苔蘚皮。下慘字最好。白摧黑入。言白處如龍虎死而摧其朽骨。黑處如雷雨垂而入於太陰。蓋古松有白黑奇怪之狀。

六歌。窮猿。喩妹之被執。無所歸。臨鍾王。凡學書者法古帖謂之臨四月摩尼珠。以其子比於釋迦之生。而言其質之美如摩尼珠也。榴犀絡。蓋兒生之日。以榴花犀錢。絡於繡襦。而爲洗兒之具也。蟾蜍汗血駒。二妾一生女。一生男。蟾蜍喩女。汗血駒喩男。雁落。二妾聯行故比之。龍鳳殂。槪言英雄豪傑之遭亂而死也。

古柏行。路繞錦亭。元註。黃氏趙氏。皆謂此詩作於夔州。蓋武侯廟在成都。亦在夔州。兩廟皆有柏。此詩。子美初至夔州。見武侯廟。遂追感成都所見而作故云。錦亭在成都。誰能送。言此柏不辭剪伐爲用。而誰能取遣而用之乎。

兵車行。與裹頭。言去時年少。故里正爲之束髮充丁。而使之從征。長者雖有問。長者猶言長上。問。勞問也。洗兵馬行。三年笛萬國兵。上句言其悲。下句言其壯。東走憶鱸。言時平故無復如張翰之去者。南飛安巢。言民皆得所。曹操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遶樹三匝。無枝可依。此反其意而云。鶴駕。代宗時爲太子。不得誇身强。承上文言汝等成功。皆時來遇主所致。不得妄自誇矜。以爲吾身强勇之所就也。韓彭惟不知此義。所以至於敗。

入奏行。戚聯豪貴躭。戚聯豪貴之人。例多不好文儒之業。今乃如此。侍御所以爲賢也。躭卽耽也。

驄馬行。隅目。目之有方隅者。肉騣。杜詩蘇註。余在岐下。見泰州進一馬騣。項下重胡側立。倒毛生肉端。今按蘇註。每於文義難曉處。輒撰出故事。或誣言以求合本義。其無忌憚如此。極可厭笑。肉騣之說。亦近誣虛。然其義大槪如是。不與先鳴。不字與上豈字。相連爲義。言豈有如此良馬。而不與八駿俱先鳴者乎。偪側行。偪側。如艱窘崎嶇之義。詩中所說無馬而難行。借驢而泥滑。欲徒步則官長怒。買酒欲銷愁則苦無錢。此偪側之事。自從官馬送。子美嘗爲拾遺。騎官馬。所謂奉引濫騎沙苑馬是也。及罷拾遺。則不復騎此馬。故官馬送還官云。請急會通籍。古之仕者。皆置籍於闕下。以考出入。謂之通籍。請急。言以有急事。請於通籍之所而免朝也。

今夕行。五白成梟盧。骰子五者皆白則勝。故擲者呼而祝之。梟盧。必五白之一。而梟其勝名也。

君子行。此詩言君子之道。不處嫌疑。而貴於勞謙。周公所爲。正是勞謙之事。題註。偏擧遠嫌一條。而不及勞謙之道。非也。

汾陰行。此詩終始。皆言武帝之事。而其事與辭。往往有類明皇之事。故明皇聞而感之泣下。註者謂南山壽以上。說漢。向秦關以下。說唐。其說不通。

百舌吟。光景何時盡。言其得時矜寵如此。誰復低回而避鷹隼乎。蓋得時者。物不能作害耳。無情損。疑亦無憂於損害耳。

梁甫吟。孔明躬耕南陽而吟梁甫。意在傷時。惜賢士不遇之歎。亦寓其中。故不得志者。好吟梁甫。但其名爲梁甫吟之義。未詳。

丹靑引。衛夫人。杜詩此註。亦謂晉李夫人名衛。善書云。則李氏名衛。故仍謂之衛夫人耳。○右軍初學夫人書。夫人見其書。歎曰。此子咄咄逼人。右軍遂以書名天下。故子美始以覇擬右軍云。初學衛夫人。卽係之曰。但恨不能過王右軍。意匠慘惔。意所構造。謂之意匠。慘惔。神妙變異之狀。

韋諷畫馬圖引。支遁晉之神僧。與謝安等遊。

連昌宮辭。深望幸。註。怨字當作願。不遣子孫耕。言賊旣除。天下平。故不復耕種宮前道。老翁此言。所以爲深望幸也。

古文後集質疑[编辑]

離騷經。貞。正也。孟陬。寅方也。紛吾紛。猶盛也。阰。山名。來吾。來指君來也。申椒。申。地名。茝。音采。齎怒。急怒也。爲正。以我之言。質正於天也。貪婪。愛財曰貪。貪食曰婪。恕己。非忠恕之恕也。修名。長名。言流名後世也。信姱。信。忠信。姱。美姱。練要。所守精練要約也。背。音佩。攘訽。猶言包羞。糅。和也。嬋媛。顧念留連之意。婞。悻同。博蹇。廣大忠直。判。別出也。袵。襟懷也。相離。離卽罹也。離合。卽上文之鳳與風。緤。音泄。繫也。下女。卽虙妣之侍女也難遷。言難遷其志也筳篿。折竹以卜曰篿鼓刀。鼓如鼓瑟之鼓。莊子註。刀柄懸一鈴子。鼓其鈴。奏爲五音。其聲中於桑林之舞。委厥美。猶言韜光晦跡也。沬。猶昧也。調度。調格風度。猶氣節也。余飾。謂瓊佩及前章冠服之盛也。自疏。疏遠之也。邅。轉也。抑志弭節。弭音未。卽返故都之意。

逐客書。吏。卽法吏也。廢穰侯。逐華陽。秦昭王幼沖。母太后芊氏聽政。后異父弟穰侯魏冉。同父弟華陽君芊戎。擅權用事。范睢入秦。說昭王廢逐二人而代其職。纖離。古良馬名。傅璣。傅。着也。阿縞。阿。東阿。其地之縞甚好。隨俗窈窕。文選註。雅化。閒雅變化也。冶。美貌。窈窕。亦美貌。此言趙女能隨世容飾而閒雅變化。佳冶而又窈窕也。

過秦論。甕牖。貧者室無窓戶。以破甕口安壁上而爲牖也。不及中庸。誼。誤以中庸爲中才人耳。棘矜。矛底曰矜。

弔屈原賦。闒茸。闒。軟弱。茸。微細。下才不肖之人也。隨夷。隨卽卞隨。嘗讓天下而不受。夷卽伯夷。嘗讓國而逃。跖蹻。蹻音갹。盜跖,莊蹻。晉楚之大盜也。生之無故。指屈原爲生之無故而遭禍。故吁嗟。斡棄。轉而棄之也。康瓠。瓦盆底。物之賤者。棄周鼎而寶此物。言其舛也。誶曰。誶。蘇對切。告也。卽騷經亂曰之類。自臧。藏通。聖主得賢臣頌。抒。與宁同音。引而泄之也。記曰。此非頌之例。乃別格也。趨舍省。趨。進而爲其事也。舍。置而不爲也。或爲或不爲。所以應事者。省。少也。竭智附賢。盡其智慮。親附賢人。俱欲。君臣俱欲致治也。鴻毛。對巨魚而看。當作大羽。或謂鴻毛。如易漸卦以鴻飛取義也。優游。太平之氣像。呴噓。莊子曰。出五臟之機氣。納天地精和之氣。

樂志論。使居。使字之義。止於性命之期。發淸商。莊子。曾子居衛。曳屣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小註。同以自娛。同本傳作可。

後出師表論安。自論安言計。至衆難塞胸。指劉王而言。兩人素稱名士故云。無前賨叟。幷軍號也。孔明征伐南夷。得其心服。夷人輸稅從軍於蜀。故因其事而名其軍曰賨叟。秭歸。按一統志。歸州。有屈原廟。原有賢姊。名須。聞原放。亦來歸。喩令自寬。鄕人因名其地曰秭歸。據此則當作姊。今作秭。未知其何也。

蘭亭記。天郞氣淸。或云以此四字有語病。不入於文選。悟言。悟猶晤也。團欒之意。所之。猶言所向。

歸去來辭。自彼而言其行曰歸。自此而言其已至曰來。實一也。未遠。周易不遠復之義也。晨光熹微。早行而猶恨其晨光之熹微。言歸意之速。日涉。涉。往也。流憩。行且息也。巾車。巾猶衣也。以衣飾車曰巾車。

五柳先生傳。閑靖。靖與靜通。本意變亂歸治曰靖。環堵。二尺曰版。五版曰堵。

北山移文。鍾山。卽北山。勒移。勒訓抑也。又撿勅也。蓋爲山靈移此文。以戒勅諸山之神。使同擯彦倫之來。夫以。此下隱士。卽上品之人。若其以下。謂中品之人。豈期以下。謂下品之人。雋俗之士。萬人之秀曰雋。言秀拔於俗也。道帙。道書也。法筵。講法之筵也。結課。凡事了畢謂之結。日計程式謂之課。言官事有結有課。寫霧。寫。傾也輸也。爲君謝逋客。自北山靈而指諸山神曰君。謝。謝絶也。

滕王閣序。武庫。猶胸藏萬甲之意也。遙吟俯暢。遙望而吟詠。俯臨而暢懷。雲遏。善歌則歸雲遏。睢園。卽梁園也。漢景帝弟孝王有修竹園。卽此也。朱華。蓮花也。曹子建詩。朱華冒綠池。臨川。子建臨川王。失路。勃自謂也。舍簪笏於百齡。百齡自言其平生不復求仕也。短引。引卽序也。短引。謙辭也。

春夜宴桃李園序。羽觴。插羽於觴也。金谷酒數。石崇居于金谷。每遊宴。酒罰必有定數。故今欲依其數罰之。

與韓荊州書。結綠。玉名。薛卞之門。薛燭知劍。卞和知玉。

大寶箴。無妄。妄與望通。猶言望外之事也。三光同其得失。君道得則三光無變異。同其得也。君道失則三光多變異。同其失也。牽裾不止。辛毗牽帝之衣而不禁止也。衡石水鏡。或謂衡石指法而言。水鏡指心而言。以情卽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之情。天經地寧王貞。貞。正也。老子曰。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王侯得一以爲天下貞。此引之而稍變其文也。一者道也。未保。保。韻會。恃也全也。應言以行。猶云言顧行也。詞令。卽號令也。前疑。漢三公左輔右弼。前疑後承。疑卽擬其前。蓋不敢斥言告君。但云告前疑。

大唐中興頌。老於文詞。非奉朝命。元結自撰耳。自撰而自爲誇辭。是結之病處。大君。指肅宗。聲容。頌者美盛德之聲容。

原人。篤近擧遠。猶武王不泄邇不忘遠之意。

原道。指原其意也。孑孑。孤單之意。只以一端爲義。而不知其全故云。不如諸夏。此與論語本義不同。得其情。得於人情天理。

與孟簡尙書書。識道理。韓公於太顚。不覺有過許處。固爲韓公疏處。然道理二字。韓公所說。亦恐未至深處。福田。此出禪語。祈佛而得其福。猶種田以收穀也。平淮西碑。受報收功。報。謂生靈報先帝之恩。玄宗受之。功。謂先帝治平之效。玄宗收之。不庭授。庭卽朝廷。言蔡帥。朝廷不得除授也。汝遂相予以舊官相。按度本傳。前拜中書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又拜門下侍郞平章事。兩拜中書而前攝。故有同字。後眞故無同字。及度還。策勳封晉國公。復知政事。卽所謂以舊官相也。通天御帶。犀角之美者有孔。號通天犀。臨門送汝。度行。上御通化門送之。崇極而圮。圮音鄙。毁也。謂極盛而衰也。崇極。應上文極熾。圮。應上文孼芽。旣剪凌雲。柵名。元和十一年九月。光顔拔凌雲柵。兵頓不勵。頓謂頓止。勵謂勉勵。擇人。人卽馬摠也。南海神廟碑。殿。定也。表襮。襮表也。言不爲外飾也。晨事。質明行祀。故曰晨事。明槪。本集。槪作穊。几利切。稠也。文選。穊若幽星之纒連。他名之稅。韓文註。泊岸有下碇之稅。始至有閱貨之宴。犀珠錯落。賄及僕隷。戣皆罷之。賦金之州。廣州屬邑。有賦金之州。陰墟。水南曰陰廟。在海中則是水之南。故曰陰。事樞。事卽天下之事。樞卽樞機也。

送窮文。駕彍。駕如舟駕浪風駕腋之義。彍音廓。張弩也。馭風揮霍也。言鬼行疾之狀。底滯。底音氐。止也。砉。皮骨相離聲。朝齏。韻會。菹。菜肉之通稱。捩手。捩音劣。拗也紾也捋也。傲數與名。傲。凌也。數。度數。名。名物。天下事物。只有數與名。

進學解。爬羅剔抉。爬通作把。如前漢郊祀志。把視得鼎。謂把去其土而視之。果得鼎也。羅。以禮爲羅之羅。剔抉。去蔽也。占小善。占。得也。補苴罅漏。苴。包也。物有罅漏。且補且苴。言吾道殘缺。韓公能補完之。上規。規猶法也。同工異曲。猶言樂工則同。而所奏之曲則異也。馬㝅。㝅音救。乳也。崇庳。庳下也。卑通。詰匠稀苓。匠氏不以小木爲楹。是匠得其職。不可詰也。醫師以菖陽引年。不可訾毁。而反欲進稀苓以引年。亦妄也。以比時宰捨我不才。而用才傑宜也。

柳州廟碑。步。韻會云。水際曰步。言濟渡處。案國之故。國卽郡國之國。故卽故事。案卽案察也。以傭除本。猶言以前日傭役之價。除其本債也。結蟠。秔稻之穗結蟠如蛇蛟也。一云。南方素多毒蛇悍咬。人多被害。自公之來。物亦感化。屛處而結蟠也。

送孟東野序。楚大國。文勢剩出處。此韓公豪氣也。

盤谷序。愿之言。韓公雖述愿所自言。然知愿有聲色荒侈之心。故篇中多及之。濁淸。濁。濯字之誤。

獲麟解。小註元枵之精。宋人諱玄爲元。北方女,虛,危三星之躔。謂之玄枵。枵音囂。虛也。

丞廳記。數慢。時人責人之傲慢者。則必比於丞。數。數罪之數。一云數計也。慢侮也。歷數人之可慢者。必曰丞。枿去。伐木餘枿也。枿去。言伐去其牙角也。破崖岸。亦枿去牙角之意。言凡事不露圭角也。方有公事。無事而托言有事。所以避俗人之來干。亦玩世不恭之意耳。

殿中少監墓銘。故人穉弟。韓公兄會。與北平王爲友。分司。唐別立朝廷於洛陽。非大事。使自處決。故曰分司。或稱行臺。

毛穎傳。小註以文滑稽。圜轉無窮之狀。謂此傳借事托辭。以虛爲實。以假爲眞。縱舍莫測。變化無窮。是以文章爲滑稽之戲。十二神。十二神中。卯爲兔神。使物。物卽鬼也。言能役使鬼物。連山。夏曰連山。艮爲首。八竅。兔無陰門。故曰八竅。趺居。蹲也。僧家趺坐語。拔其豪。豪毫通。九流。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衡石程書。程。式也限也。秦皇決事。必以衡石程書。能繼父祖業。子孫散處中國夷狄。謂筆也。居中山者。謂兔也。在山者能生育繼父祖。而筆則不能故云。太史公曰。馬遷史諸傳有論。皆稱太史公。此效其體。故首尾皆托太史之言。

伯夷頌。亘萬世。亘。舟竟兩岸之象。萬世之標準。問。此句似不連上下句。答曰。上文言武王周公聖也。於此乃斷之曰。聖人乃萬世之標準也。夫武王周公。實萬世之標準。而伯夷獨非其所爲而不顧。以見伯夷微有過中處。賴此一句而上下文義始貫穿昭揭。何云不連耶。其下又以雖然二字。爲斡轉微抑之意。而贊之曰。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於後世。以見其功在萬世。則與萬世標準之聖人。角立而爭雄。其文勢起伏抑揚頓挫最竒妙。

昌黎文集序。易繇。以爻占之曰繇。大曆。代宗年號。韶嶺。韶州之嶺也。踔。韻會。特正卓立也。孔光傳。踔絶之能大。意與卓同。奫泫。奫。水深也。泫。水流也。卽大水浩漫之意。摧陷廓淸。指排異端而言。且親。公之女壻。故曰親。若干。數未定之辭也。

梓人傳。願傭。納其直而居之也。委。猶積也。嚮之。嚮梓人。畫宮於堵。如今作室者。必先畫屋室圖。以示匠人也。堵。古人墻壁。皆用版築。五版爲一堵。此言畫室圖於墻壁而盡其制也。無進退。裁度之時。無錯料改作之處。審曲面勢。出考工記。匠人審度材木曲直之形。而向用其勢之宜也。面。向也。

與韓愈論史書。役使掌故。掌故。掌知事者。史官中有掌故。如今錄事書吏之屬。言退之但役使此屬而不作史。喜怒。怒處不合言喜。而適兼言之。鬪。角也。

答韋中立書。相師。非謂互相師弟也。凡彼此對待而言。則雖無互相之意。或以相稱之。憎與爲。與爲言辭者皆憎之。絜絜而東。絜。提挈也。言不得志而去。其行草草苦辛也。踰嶺。嶺外常不雨雪。是時適大雪於嶺外。故曰踰嶺也。薦笏。薦猶奉也。某子冠畢。儀禮。冠畢。遂以摯見於卿士鄕先生云云。孫昌胤據此禮而變作告卿士之禮耳。剽而不留。留者。優遊不迫之意。如老泉稱歐陽之文曰。紆餘委備之謂。廉。斂也。質。實也。動。易主於變易。故曰動。

郭橐駝傳。木之天。天性也。欲故。帶其故土而移也。繰而緖。繰與繅同。謂繅繭爲絲而治也。緖。絲也。

愚溪詩序。齗齗。辨爭貌。辨爭而多言。故齒見。無所避之。言萬物百態。皆爲我文墨所牢籠而無所逃避。鴻濛。莊子。自然元氣也。希夷。老子。視之不見曰夷。聽之不聞曰希。註。無色曰夷。無聲曰希。

桐葉封弟辨。以此自克。克猶堪也。言常人父子之間。如此束縛馳驟。猶不能堪忍。況在君臣之間耶。

守原議。致命。文公以天子使己爲伯主之命。致於諸侯也。始政。文公始爲伯諸侯之時也。觀視。視與示同。復乳穴記。先賴而後力。賴。本註。利也。力謂力役。謂先其利民而後其力役。志其返。志。識同。猶記也。縻繩使不迷路。以效其有。獻其乳之有。

送薛存義序。民之役。言守令。乃爲民所役之人。非徒使役民而已。傭乎吏。役人而酬其直。謂之傭。民之於官。本不當下傭字。此但承上文民之役三字而云云。蓋旣曰吏役乎民。則民之出物而奉吏。豈非酬役直乎。於其往也。問。上旣言假令零陵二年矣。則此往何處乎。曰。零陵。是永州屬縣。意存義自零陵來永州。稟事柳公而反任所。公送之以序云。

阿房宮賦。二川。渭涇水。高啄。猶高擧貌。鉤心。地勢或高或低。低者鉤高者之心也。心。中也。幾千萬落。韻會。落。居也。人所聚居。謂之村落。此落字。當是院落之落也。其上文以盤盤囷囷。蜂房水渦形言之猶不足。又加一矗字而曰。幾千萬落。蓋所以狀出千間萬架層累結構之多且廣。不知其幾許也。鼎鐺玉石。鼎。大鼎。言視鼎如鐺。視玉如石。金塊珠礫之意同此。不能有。言六國不能有其物也。瓦縫。縫瓦之相連處也。

弔古戰場文。組練。甲名也。左傳楚子重伐吳。組甲三百。被甲三千。註。甲如組文也。練。袍也。以野竪旗對觀。則川上亘回組練之士也。巨港。水分流。一云水中行舟道。飮至。軍還至而宴飮以勞之。謂之飮至。朱殷殷音安。血之赤黑色也。

竹樓記。齊雲。未詳。落星。左太沖吳都賦。饗戎旅乎落星之樓。必吳都樓名也。井幹。漢武帝立井幹樓。高五十丈。註。積木於樓。若井幹形。又銅雀臺一名井幹。麗譙。城門上爲高樓以望曰譙門。故美麗之樓爲麗譙。擊蛇笏銘。董史。問。旣曰在晉在齊。而其下獨言晉之董史。何也。曰。非也。謂晉之董狐。齊之史氏。蓋齊史失姓名。只云太史與南史。故此只稱史字。東方朔。漢武帝妹。私干董偃。偃出入宮禁。一日。帝使偃入以正門。東方朔極言私侍公主之罪。欲以戟刺殺之。

獨樂園記。未始有形。天地萬物未生之初也。○此句以上。應獨樂之意。其下所說。乃樂之餘事耳。未至夫可。做學問之功。猶未能至於至善之地也。所柅。柅或作泥。音禮。孟子止或尼之之意同。

秋聲賦。砰湃。砰。水擊石也。列子。砰然聞之。如雷澎湃。鏦鏦。音窓。通作摐。撞也。綠縟。音辱。采色也。黟然。黟。黑木也。音移。

憎蒼蠅賦。杪忽。音妙。杪。禾芒。忽。蛛網細者。煩歊。爲熱濕所困也。蒼頭丫髻。蒼頭。奴也。丫。物之有岐頭者。卽婢之首飾。腕脫。腕卽掌後節也。脫。解弛也。言長執巨扇而揮揚故也。几格。凡承物者。通作机格。周禮。有肉格。卽掛肉之格。景迹。景音影。쉬ᄑᆞ리。醬臡。草菹。亦謂之醬。臡。切肉也。又云有骨醢。固濟。周易文。猶堅莊也。

大胾。大臡也。切肉曰胾。藏獲。漢書曰。婢妾也。方言荊淮海岱之間。罵奴曰臧。罵婢曰獲。

送徐無黨南歸序。四庫。唐立四庫。經庫史庫子庫集庫。是爲四部書者也。

縱囚論。君子之難能。問。所謂難能者。以人情言乎。曰。非謂人情之難能。但謂寧義死不苟生。而視死如歸。在君子。亦非易事云。烏有信義。烏施恩德。指太宗。烏知信義。指諸囚。

朋黨論。八元八愷。元者。善之長也。愷有康樂之意。皆美稱。故當時以爲十六人之號。

張益州畫像記。齊民。猶平民也。古者計口授田。無貧富不均之患。故曰齊民。言民業均齊也。民無常性。此乃氣質之性。

管仲論。威公。卽桓公。宋避欽宗諱桓。改爲威。必有以死。言君子死不忘國。必爲國薦賢必代己。而後死。方可謂得其死矣。今管仲不能然。故曰彼管仲。何以死哉。言不可謂得其死也。

高祖論。問高祖之得失。不止一二。而獨擧呂后事論之。何也。曰。古人立論多如此。不必如今程文遇一人。則盡其人之事。木彊。木。猶木訥之木。彊。確無變通之謂。遺其憂。噲若不死於惠之六年。則必致亂。

上歐陽內翰書。俯仰揖遜。揖遜。賓主禮際。節文之最委曲華美處。文體似之。美可知矣。故其下以態字言之。遺言。韻會云。加也。亦猶措辭也。知其知我。上知字。歐陽知也。下知字。蘇公知歐陽公也。我。指歐陽公而言。入其中。入其文詞之中。博觀於其外。文章有表裏精粗故云耳。若人之言固當然者。若字。不可連人字讀。人指孟韓諸古人。蓋吾胸中豁然以明之後。方知古人之言。眞箇是如此者。

上田樞密書。求幸其言。幸。望也。猶言自卑其高大之道。以求望於人也。天淵川山。指窮達行止。聲律。文辭之音韻諧和也。董生。問。但擧董,鼂,賈三子。而不言其他諸子。何也。曰。上於三子者。不敢論。下於三子者。不足論。故就三子。欲以賈生自處。此老泉之志也。老泉未免權謀術數縱橫氣習。

名二子說。患不及轍。按轍訓迹也。又云。車輪所輾跡也。老泉所云。若指車迹而言。則都不關禍福。今謂禍福之間。似謂輪當着地處。蓋比之軸輻等。差緩故云。韓文公廟碑。欲請諸朝。問。作廟。皆請於朝而後爲之乎。曰。古人作先賢廟。或請或否。無定法也。下與濁世。自此句至歷舜九疑。乃鶴膝也。昭回光。詩。倬彼雲漢。昭回于天。又云。倬彼雲漢。爲章于天。是雲漢昭回。爲天之文章矣。上文云。手抉雲漢分天章。此又云。草木衣被昭回光。蓋謂公之降生分天之文章而來。故其文章與日月爭光。而天下之草木。亦衣被其天章昭回之光也。犦牲。犦。牛名。封牛也。狀如橐駝。牴百獸。無敢當者。故金吾杖。刻犦牛於槊首。鷄卜。嶺表。凡事必卜。有鷄卜鼠卜等占。又有牛骨卜鷄卵卜。柳子厚詩云。鷄卜占年拜水神。下大荒。此言神之歸也。大荒。荒服之地也。

後赤壁賦。江山不可復識。此本言自七月至十月。日月幾何。而時移物變。江有聲而水洛石出。岸千尺而山高月小。與曩時所見者頓異。故謂不可復識云耳。然其實。只爲其下將言變化登仙之意。故以此先言江山之變爲異境。所以能使我發仙興。而有履巉巖攀鶻巢等事也。

祭歐陽公文。學者至於用夷。謂用夷狄之道也。然坡公有此歎。而躬自學佛。何耶。鰌鱔。鰌似魚而短無鱗。海鰌。大者數十里。鱔或作鱓。似蛇而無鱗。非公則莫能致。老泉之至京師。爲有歐公知己故也。

表忠觀碑。仰天誓江。誓淸寇敵。如祖逖擊楫爲誓。強弩射潮。錢鏐始築捍海塘。潮水晝夜衝擊。因命強弩以射潮頭。旣而潮水退。遂成堤。

李君山房記。六材。曲禮。以土木金石獸草爲六材。○考工記。弓人取六材。幹角筋膠絲漆。然當用前說。易象。問。何不曰周易。而曰易象。曰。此因左傳本文。蓋韓宣子見象故也。三墳。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八卦之說。謂之八索。言求其義也。九州之書。謂之九丘。丘言覆也。春秋。此非孔子所修之春秋也。魯史本名春秋。宣子生於孔子之前。

王者不治夷狄論。何休。漢人。硏精春秋。錄戎。孔子錄戎之來去也。不純者足以。謂不純爲中國與不純爲夷狄者。○足以。文章軌範。作不足以。非也。

上韓太尉書。稱其氣之小大。程子嘗言人之量有小大。有斗筲之量。有鍾鼎之量。有江河之量。江河之量固大。然猶有限。惟天地之量無限云云。孟子浩然之氣。卽天地之量。則不局於小大之限。此小字。恐乘筆誤下也。

袁州學記。舍采。周禮。大胥。春入學。舍采。鄭玄註。舍卽釋也。采讀爲菜。蘋蘩之屬。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小註。舍音釋。鄭鍔曰。莫厚於釋奠。莫薄於釋菜。○月令及文王世子。直云釋菜。又太史凡射事。舍算。註。舍讀曰釋。聞命而釋兵。如靈帝時。段熲大破東羌平之。封新豐侯。邑萬戶。在邊十餘年。有大功。後徵侍中。又如皇甫嵩討黃巾賊。有大功。後以譖徵。還收印綬之類。

藥戒。不可已。已。止也。言已疾也。泊乎其易危。附舟於岸曰泊。雖止而有搖颺易危之勢。故取止而有危意。建瓴。以比毒藥除病之快耳。徒有其物。物指四肢而言。不嬰其歡心。嬰觸也縈也。豈獨於治天下。從正道則見功遲而終吉。務一切則得效速而旋敗。凡事皆然。

送秦少章序。張文潛。名耒。東坡門人與黃山谷秦少遊,晁無咎同稱爲蘇門四學士。又與陳無己,李方叔。號六君子。介士。介。大也。猶耿介之士也。遷之爲貴。遷。安安而能遷之遷。謂能變其所爲。

書郭崇韜卷後。繼之者賢。他日繼居吾位者。與我有怨讐。猶不敢議我。況繼之者賢人。則何患於害我哉。不能有所助。崇韜初計立劉氏。以冀他日危禍之際得其救助之力也。今反其意而爲說曰。假令崇韜之計疏繆。不過劉氏不能救己而已。豈意反爲劉氏所殺哉。可見巧計之無益也

答李推官書。已有所到。到古人文章地頭也。弦匏。弦卽絲竹之絃。匏卽匏土之匏。理媿。媿。慙也。理不直故媿。噴薄。薄。迫也搏也。衣被。竊取古語。附會吾說而作文字。如衣被之也。

上林秀州書。介以厚其別。厚者。敦厚之意。與昏禮厚別之厚同。紹介。紹。一作佋。介。行也。別嫌而愼微。按劉敞士相見禮補亡云。士相見之禮。必依於紹介。以言其不苟合也。人苟悅而相合者末必爭。苟簡而親者。末必怨。是故士相見禮。所以使人重其身而毋邇於辱也。所以使人愼其交而毋邇於禍也。此所謂別嫌。愼微之意也。名以擧事。詞以道名。賓主皆自稱其名。與中間紹介之名。以行相見之禮。名以擧事也。賓主往復辭令之際。必稱名以達彼此之意。詞以道名也。詳見儀禮士相見禮。名者。非獨姓名之名。交際辭令之間。凡事之可名言者。皆爲名也。授受焉。始也賓授贄。主人受之。終也主人還贄。賓受之。順于時命。士能謹其分守。不妄求進。則能順于時命。因先生而請。以南豐之言。爲介而請。

王平甫文集序。名薦書群下士。薦書。薦進之書。謂登名於薦。與下士爲群而進也。

秦少遊字敍。楊秦子。秦公。楊州之人也。旋目不勝欽慕。旣過而猶回望也。屬耳。猶屬目之屬。注也付也。以此疑之。問。何以疑之。曰。知之者寄其俊偉。不知者疑其迂越。寄偉之士。多所不知。故疑之。惟公。指蘇公而言。從吾歸。師道歸廣陵時。秦公從去。隱然。隱也。不妄語之貌。字以太虛。問。字以太虛。合於流聲無窮。爲不朽之意。何也。曰。以其期許遠大故云。願還四方。還推以與人之意。如釋致仕之致曰。致還其職事於君也。過直以矯曲。比如揉曲木以就直者。楺至直而止。不可過乎直也。

子長遊贈盍邦式。介量。介猶界限也。靡曼。靡。上聲。靡曼。美色也。見韻會。鄕射。子張行鄕射禮於鄒峯。操觚。觚。簡也。古人用以代紙。取其方角。

上席侍郞書。席公爲其州長官。唐公爲敎授。故指席公爲主人。歌呼。曺參爲相。吏日夜歌呼。參亦歌呼相應。醉吐。丙吉爲相。馭吏醉吐。西曺詰之。吉曰。不過汚承相車茵耳。西曺地忍之。客至。曺參爲相。日夜飮酒。賓客見參不治事。欲有言。輒飮以醇酒。醉而去。終莫能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