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艮斋先生续集/卷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 艮斋先生续集
卷四
作者:李德弘
1829年
卷五

古文前集质疑[编辑]

劝学文条。见原集记善录。

伤田家。粜籴。皆以米钱相贸之名。盖出己米与人。而取人之钱物曰粜。出己物与人而纳人之米谷曰籴。故常平仓法。丰年则籴。言民间谷贱。则官贸谷以储也。凶年则粜。言民间谷贵。则官卖谷以给民也。此诗谓农人谷未成之时。预取物于人。期谷成而偿之。故曰五月粜新谷。

对酒忆贺监。台沼荣。受鉴湖之赐。又有台观居之。岂非荣耶。湖亦可谓沼。

戏赠郑溧阳。到栗里。疑本注误。盖此诗若以白。自比于渊明。则末句谓溧阳何时到栗里。一见我而平生亲孚。此所以为戏也。若以溧阳比渊明。则末句谓我何时到栗里。一见君而平生亲孚。后说尤通。

游龙门。招提。次于寺者。谓之招提。梵言招门提奢。华言四万僧物。后人传写之误。以寺为招提。省去门奢二字。杜诗注所记如此。未详何义。亦不须深求。

游东园。菌阁。菌簟也。

古诗。擢素手。中下擢字最好。若作擢手纤素则死矣。非活法。盈盈。状水之虚明摇漾。

绿筠轩。大嚼。古语。过屠门而大嚼。言嚼肉也。若对竹而又食肉。则是无异杨州鹤之奢。然安有兼得之理。宁不食肉而愿对竹也。

水中蒲。寄语浮萍草。蒲萍。皆水中相随之物。今妇人自叹其不得随夫而往。故寄语浮萍。而言汝则与蒲相随。我则不如也。

幽怀。视古视今。视古之君子。其心期无异于今之君子故云。

归田园。百年会有役。人生百年之内。会当有役。吾岂能独无役乎。所以尽力于农务。

田家。慎原陆。乃田家相劳相念之辞。

直中书省。玲珑绮钱。玲珑。通明貌。绮钱。以绮糊窗。如今阙内窗户。皆刻作团圆之状。环结如散钱然故云。朱网。如今阙殿帘下。以铁网罩之。所以御鸟雀。

读山海经。隔深辙。大路车马行多。故辙迹深。言穷巷隔此大路也。

梦李白。平生魂。魂。指白之魂。盖子美不知白之死生而梦见之。疑其已死故云。枫青塞黑。魂来。喜其来。故枫林青。言景色萧爽也。魂去。伤其去。故关塞黑。言气象愁惨也。羽翼。方在罪谪而忽然至此。故且喜且怪而问之。何以有羽翼。非谓被放赦也。自吿归恐坠失。指白。出门搔白首。子美自谓。

赠东坡。以远初见。尝言以远方之物。初以为珍异而试尝之也。疏远之贤初至。则人君喜而试用之。及酸醎不相入。而众忌交构。则必斥而后已。此山谷取比之意。

田家。寂历。寂历与寂寞不同。盖寂而有疏影离离之象。坡诗。寂历疏松欹晩照。

乐府上。知风知寒。盖泛言物之相感者。以证人相感之意。

归田园。方宅十亩。方犹方百里之方。言宅舍之环四方而纵横者十馀亩也。

夏日李公见访。充淹留。充犹备也。淹留。谓客之留连也。盖家贫无物以奉客。惟水花之景。可以备客之淹留。使之不去也。此充字最好。

佳人。转烛。转。犹移也。烛置东边。东边明。置西边。西边明。此明则彼暗。彼明则此暗。世间祸福盛衰悲懽通塞。莫不如之。故取而比之。泉清浊。比夫婿之情。因所遇而变化无常。当旧人之时。其德良善。及新人之时。其心淫僻。所以伤叹也。

送诸葛觉。龙鹄。入海观龙鱼。言所学之奇诡而富也。矫翮逐黄鹄。言所造之高远而疾也。上主知故言观。下主行故言逐也。

独乐园。秀而野。园非野而有野趣者。缘花竹幽茂而然也。不我舍。欲潜德而德弥光。欲隐名而名愈盛。非徒人望攸属而不可解。造物亦不肯舍我也。末句喑哑。以著温公处盛名而能晦默之意。天所赭。上古。罪人著赭衣。以别于平人。而使之知改。天赭。犹言天之所罚也。陈搏谓种放曰。名者。古今之美器。造物者忌之。亦此意

上韦左相。江河浊。江本不浊。而亦言浊者。因河浊而带言之耳。传经。汉韦玄,韦贤成父子。相继以经学显。而今见素亦韦姓故云。东方。书云。毕公率东方诸侯今朝会。领相为东班之首。

寄李白。题注○按唐书李白本传。安禄山反。白转侧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佐。璘起兵。白逃还彭泽。璘败当诛。郭子仪救免。诏长流夜郞。会赦还浔阳。坐事下狱。时朱若思将兵三千赴河南。过浔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去。依当途令李阳永。代宗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云。其本传所载首末如此。则坐系浔阳狱。在流夜郞赦还之后。若此诗寄夜郞。则注不当引系狱事。若以诗中梁狱指浔阳狱。则此诗非寄夜郞也明矣。本注恐误。兽锦夺袍。绣锦。绣禽兽之锦也。以此锦所制之宫袍。赐白故云。

投赠哥舒。节制通。既兼其职。则宜通治其职事耳。日月乾坤。此极言哥舒之功。能使日月。低于秦树。乾坤绕于汉宫。低字有亲媚之意。绕字有拥护之意。策行契合。军师之征。谋策既行。则不可用战伐故云。遗战伐。君臣之际。心契既合。故凡所施为。动辄昭融。无龃龉难入之患。

赠韦左丞。蹭蹬。王褒云。巨鱼纵大壑。君臣之大行其道。犹鱼之得大水。今子美不遇时。故云蹭蹬无纵鳞。赠张秘书。天葩。犹言天之华也。葩者。草木之华。而谓之天者。夸美之言也。故无本无也。

戏和答禽语。此诗首二句。但言村家时雨。妇子翁姑野馌力作之事。未说到困于饥寒之意。次言田中啼鸟云云。而终之以租重无袴。盖有悯之之意。又有讽意。此诗人之言有关于政理者也。

送陶将军绕朝鞭。借饶朝事。以言临别赠以计策之意耳。

清江曲。白𬞟来晩。谓游汎归来之迟。然其迟也。亦非由白𬞟碍棹之故。直是迟迟其来。最是晩字好。

登金陵台。三山二水。三山。金陵有锺山,石头山,东山等山。二水。按方舆志。白鹭洲在江中。盖洲者。水中可居之地。是必大江到此分为二。故名为白鹭洲。非别有二水也。总为浮云。其讽谕讴吟嗟叹悯恻之馀。自含蓄小人欺蔽。使已去国流落。望君不可见之意。如此读之。乃得诗之正意。总字。此诗法之妙处。

二月见梅。可是东君。此时不应有梅而有之。应是东君苦留客也。可是。犹言应是也。

醉后答丁十八。丁令威。黄鹤楼。本属仙家事。十八姓丁。故取令威为比。

赠郭功甫。真似攻文章。攻文章。指李白言。功甫是白后身。故其眉目真似李白也。

枏木叹。杜公平生忧国感时之意。不觉屡形于歌咏之间。故其言如此。注。直指为严武之死。亦太拘促。哀江头。江水江花。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类。皆因人情之甚悲。而借无心之物。以极言之也。

燕思亭。金龟老。子才以太白自许。故拟主人于贺知章。莫相忆。子才自言我即太白。寄语溪山莫忆太白也。旋即缀其下曰。须使襄阳儿。再唱铜鍉曲。如太白时事。

明河篇。其辞愈清丽寄伟。而其人之恶之实。愈不可掩。唐书本传。历叙之问本末。而终之曰。天下丑其行。史氏真得恶恶之义矣。

题磨崖碑。高将军去事尤危。上皇迁南内。两宫事几不测。高力士以上皇旧内侍。居其间调护。及力士以罪去。上皇之势尤危。

有所思。复谁在。与明年此会知谁健之意同。

荔枝叹。争新买宠。新。茶品之新也。宠。君王之宠也。以茶之新。买君之宠。言其陋也。斗品。谓采茶之时。以茶品高下。争相斗胜。

陶渊明写真。杖鞋庙堂酒巾等句。宛然画出一渊明。至其末句。假令九原可作云者。又分明说出见遗像。而不胜其耸慕歆尚之意。何必拘拘言写真而后为著题耶。

桃源图。南宫先生。时韩公为礼部郞中。而礼部上官。有得此图作诗示公者。故公作此诗以美之。南宫先生。即得图作诗之人也。若退之自谓先生。则所谓波涛入笔及文工臻极者。皆无义矣。

寄卢仝。动一纪。动。犹每也。言不出每至于一纪也。未许终不仕。言必举用也。

邀月亭。十分绿醑酒。十分。言酒味十分好也。韵会。缩酒以筐曰酾酒。以䉤曰醑酒。青琉璃。谓天也。

于潜令刁同年。刁约字景纯。与苏同年晩为藏春坞主人。烦推挤。以手推而去之。挤而仆之也。为守令者。簿书期会之间。屡遭上官诘责。或为顽民怨谤。如受人推挤之辱故云。

太行路。好生生疮。如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之意。

庐山高。庐山。在江东道南康军之北。大江经其西。彭蠡在其东南。豫章,浔阳皆在其傍。自非由降。谓此人刚直不屈于世。惟青云白石有深趣之处。则其心始降而乐之。自此之外。虽千驷万锺。苟有一毫之不义。其气矹硉然与之抗。何由降屈而徇从乎。

醉时歌。襟期。衣襟当胸。故谓心志为襟。襟期以趣操言。真吾师。痛飮本非可师而云然者。皆愤世激发之辞。相如子云。相如污行于涤器。子云丧节于投阁。皆不足道。此但言当不遇。则虽奇杰之士。不免于穷贱耳。

徐卿二子歌。相追随。二子相继而生。故云追随。孔子释氏谓徐卿二子生有异质。如得古圣神之抱持而送来耳。然以释氏幷称于孔子。则子美亦不免以佛为圣之惑矣。

戏题王宰画。能事促迫。人于能事。得于心而应于手。神全而守固。不为外物所动。而后乃入于妙。况受人之欲速而相催促乎。不受人之促迫。所以能留真迹耳。

短檠歌。东鲁客。本注云。退之东鲁人。此说可疑。退之。邓州南阳人。其先世或居昌黎。或徙怀孟。三处皆不属兖州鲁境。何以云东鲁人。

浩浩歌。子陵。子陵百世豪杰之士。天子不得臣。皇天为忙逼。况天子之宰相。其能邀请乎。此及上文渭莘等语。皆援古以自托。大言以自快其意。若曰使我当此时遇此事。亦其人焉。何必嫌恨。承上文言孔孟之不见用。是天下苍生之不幸。但当为吊天下之人。何必为孔孟嫌恨而叹伤乎。

茶歌。到头苏息。到头。犹地面地位之意。言到其地头。合当苏息苍生否乎。

菖蒲歌。鸾凤虬麟。本注。吴彩鸾之说。恐不可从。若彩鸾为仙女名。则不应以赤虬对言。上实而下虚。非诗法。其实但言仙间所有灵异之物。

石鼓歌。二雅褊迫。言二雅之义。褊狭迫窄。无广大自得之气像。抑二雅所以扬石鼓。濯冠沐浴。言洁其冠服。重其事也。安置妥帖。妥帖。安稳无龃龉之意。与盖覆。与。犹许也为也。期无他。期于无他患而传久远也。徒媕娿。此句中截为义。言岂肯感激乎。徒媕娿而已。理则那。其理则如何耶。怪而问之之辞。

后石鼓歌。辨跟肘。跟。足后节也。肘。臂中节也。以字体比人形。而谓辨跟与肘也。变蝌蚪。谓变蝌蚪体为大篆也。韩公诗不类隶与蝌。既变其体。宜乎不似蝌蚪也。兴亡不朽。物与名。皆指石鼓。

戏作花卿歌。绵州大夫。绵州以官言。子璋以名言。自不重叠。按杜诗注。崔光远为剑南节度使。时段子璋反。东川节度使李奂败走投光远。牙将花卿。讨子璋斩之。故此言花卿手提子璋之髑髅而与光远也。还。犹与也。李侯重有此节度。言李奂既败。则失节度矣。花卿讨斩子璋。则莫复保有节度矣。绝世无。花卿既平乱。恃功暴掠。光远不能禁。此云绝世无。所以讥刺花卿也。

李尊师障子歌。阴崖承干。松生崖上。是崖承其干。戏韦偃松图歌。惨裂苔藓皮。下惨字最好。白摧黑入。言白处如龙虎死而摧其朽骨。黑处如雷雨垂而入于太阴。盖古松有白黑奇怪之状。

六歌。穷猿。喩妹之被执。无所归。临锺王。凡学书者法古帖谓之临四月摩尼珠。以其子比于释迦之生。而言其质之美如摩尼珠也。榴犀络。盖儿生之日。以榴花犀钱。络于绣襦。而为洗儿之具也。蟾蜍汗血驹。二妾一生女。一生男。蟾蜍喩女。汗血驹喩男。雁落。二妾联行故比之。龙凤殂。槪言英雄豪杰之遭乱而死也。

古柏行。路绕锦亭。元注。黄氏赵氏。皆谓此诗作于夔州。盖武侯庙在成都。亦在夔州。两庙皆有柏。此诗。子美初至夔州。见武侯庙。遂追感成都所见而作故云。锦亭在成都。谁能送。言此柏不辞剪伐为用。而谁能取遣而用之乎。

兵车行。与裹头。言去时年少。故里正为之束发充丁。而使之从征。长者虽有问。长者犹言长上。问。劳问也。洗兵马行。三年笛万国兵。上句言其悲。下句言其壮。东走忆鲈。言时平故无复如张翰之去者。南飞安巢。言民皆得所。曹操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反其意而云。鹤驾。代宗时为太子。不得夸身强。承上文言汝等成功。皆时来遇主所致。不得妄自夸矜。以为吾身强勇之所就也。韩彭惟不知此义。所以至于败。

入奏行。戚联豪贵耽。戚联豪贵之人。例多不好文儒之业。今乃如此。侍御所以为贤也。耽即耽也。

骢马行。隅目。目之有方隅者。肉鬃。杜诗苏注。余在岐下。见泰州进一马鬃。项下重胡侧立。倒毛生肉端。今按苏注。每于文义难晓处。辄撰出故事。或诬言以求合本义。其无忌惮如此。极可厌笑。肉鬃之说。亦近诬虚。然其义大槪如是。不与先鸣。不字与上岂字。相连为义。言岂有如此良马。而不与八骏俱先鸣者乎。偪侧行。偪侧。如艰窘崎岖之义。诗中所说无马而难行。借驴而泥滑。欲徒步则官长怒。买酒欲销愁则苦无钱。此偪侧之事。自从官马送。子美尝为拾遗。骑官马。所谓奉引滥骑沙苑马是也。及罢拾遗。则不复骑此马。故官马送还官云。请急会通籍。古之仕者。皆置籍于阙下。以考出入。谓之通籍。请急。言以有急事。请于通籍之所而免朝也。

今夕行。五白成枭卢。骰子五者皆白则胜。故掷者呼而祝之。枭卢。必五白之一。而枭其胜名也。

君子行。此诗言君子之道。不处嫌疑。而贵于劳谦。周公所为。正是劳谦之事。题注。偏举远嫌一条。而不及劳谦之道。非也。

汾阴行。此诗终始。皆言武帝之事。而其事与辞。往往有类明皇之事。故明皇闻而感之泣下。注者谓南山寿以上。说汉。向秦关以下。说唐。其说不通。

百舌吟。光景何时尽。言其得时矜宠如此。谁复低回而避鹰隼乎。盖得时者。物不能作害耳。无情损。疑亦无忧于损害耳。

梁甫吟。孔明躬耕南阳而吟梁甫。意在伤时。惜贤士不遇之叹。亦寓其中。故不得志者。好吟梁甫。但其名为梁甫吟之义。未详。

丹青引。卫夫人。杜诗此注。亦谓晋李夫人名卫。善书云。则李氏名卫。故仍谓之卫夫人耳。○右军初学夫人书。夫人见其书。叹曰。此子咄咄逼人。右军遂以书名天下。故子美始以霸拟右军云。初学卫夫人。即系之曰。但恨不能过王右军。意匠惨惔。意所构造。谓之意匠。惨惔。神妙变异之状。

韦讽画马图引。支遁晋之神僧。与谢安等游。

连昌宫辞。深望幸。注。怨字当作愿。不遣子孙耕。言贼既除。天下平。故不复耕种宫前道。老翁此言。所以为深望幸也。

古文后集质疑[编辑]

离骚经。贞。正也。孟陬。寅方也。纷吾纷。犹盛也。阰。山名。来吾。来指君来也。申椒。申。地名。茝。音采。赍怒。急怒也。为正。以我之言。质正于天也。贪婪。爱财曰贪。贪食曰婪。恕己。非忠恕之恕也。修名。长名。言流名后世也。信姱。信。忠信。姱。美姱。练要。所守精练要约也。背。音佩。攘訽。犹言包羞。糅。和也。婵媛。顾念留连之意。婞。悻同。博蹇。广大忠直。判。别出也。衽。襟怀也。相离。离即罹也。离合。即上文之凤与风。緤。音泄。系也。下女。即虙妣之侍女也难迁。言难迁其志也筳篿。折竹以卜曰篿鼓刀。鼓如鼓瑟之鼓。庄子注。刀柄悬一铃子。鼓其铃。奏为五音。其声中于桑林之舞。委厥美。犹言韬光晦迹也。沬。犹昧也。调度。调格风度。犹气节也。余饰。谓琼佩及前章冠服之盛也。自疏。疏远之也。邅。转也。抑志弭节。弭音未。即返故都之意。

逐客书。吏。即法吏也。废穰侯。逐华阳。秦昭王幼冲。母太后芊氏听政。后异父弟穰侯魏冉。同父弟华阳君芊戎。擅权用事。范睢入秦。说昭王废逐二人而代其职。纤离。古良马名。傅玑。傅。着也。阿缟。阿。东阿。其地之缟甚好。随俗窈窕。文选注。雅化。闲雅变化也。冶。美貌。窈窕。亦美貌。此言赵女能随世容饰而闲雅变化。佳冶而又窈窕也。

过秦论。瓮牖。贫者室无窗户。以破瓮口安壁上而为牖也。不及中庸。谊。误以中庸为中才人耳。棘矜。矛底曰矜。

吊屈原赋。阘茸。阘。软弱。茸。微细。下才不肖之人也。随夷。随即卞随。尝让天下而不受。夷即伯夷。尝让国而逃。跖𫏋。𫏋音갹。盗跖,庄𫏋。晋楚之大盗也。生之无故。指屈原为生之无故而遭祸。故吁嗟。斡弃。转而弃之也。康瓠。瓦盆底。物之贱者。弃周鼎而宝此物。言其舛也。谇曰。谇。苏对切。告也。即骚经乱曰之类。自臧。藏通。圣主得贤臣颂。抒。与宁同音。引而泄之也。记曰。此非颂之例。乃别格也。趋舍省。趋。进而为其事也。舍。置而不为也。或为或不为。所以应事者。省。少也。竭智附贤。尽其智虑。亲附贤人。俱欲。君臣俱欲致治也。鸿毛。对巨鱼而看。当作大羽。或谓鸿毛。如易渐卦以鸿飞取义也。优游。太平之气像。呴嘘。庄子曰。出五脏之机气。纳天地精和之气。

乐志论。使居。使字之义。止于性命之期。发清商。庄子。曾子居卫。曳屣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小注。同以自娱。同本传作可。

后出师表论安。自论安言计。至众难塞胸。指刘王而言。两人素称名士故云。无前賨叟。幷军号也。孔明征伐南夷。得其心服。夷人输税从军于蜀。故因其事而名其军曰賨叟。秭归。按一统志。归州。有屈原庙。原有贤姊。名须。闻原放。亦来归。喩令自宽。乡人因名其地曰秭归。据此则当作姊。今作秭。未知其何也。

兰亭记。天郞气清。或云以此四字有语病。不入于文选。悟言。悟犹晤也。团栾之意。所之。犹言所向。

归去来辞。自彼而言其行曰归。自此而言其已至曰来。实一也。未远。周易不远复之义也。晨光熹微。早行而犹恨其晨光之熹微。言归意之速。日涉。涉。往也。流憩。行且息也。巾车。巾犹衣也。以衣饰车曰巾车。

五柳先生传。闲靖。靖与静通。本意变乱归治曰靖。环堵。二尺曰版。五版曰堵。

北山移文。锺山。即北山。勒移。勒训抑也。又捡敕也。盖为山灵移此文。以戒敕诸山之神。使同摈彦伦之来。夫以。此下隐士。即上品之人。若其以下。谓中品之人。岂期以下。谓下品之人。隽俗之士。万人之秀曰隽。言秀拔于俗也。道帙。道书也。法筵。讲法之筵也。结课。凡事了毕谓之结。日计程式谓之课。言官事有结有课。写雾。写。倾也输也。为君谢逋客。自北山灵而指诸山神曰君。谢。谢绝也。

滕王阁序。武库。犹胸藏万甲之意也。遥吟俯畅。遥望而吟咏。俯临而畅怀。云遏。善歌则归云遏。睢园。即梁园也。汉景帝弟孝王有修竹园。即此也。朱华。莲花也。曹子建诗。朱华冒绿池。临川。子建临川王。失路。勃自谓也。舍簪笏于百龄。百龄自言其平生不复求仕也。短引。引即序也。短引。谦辞也。

春夜宴桃李园序。羽觞。插羽于觞也。金谷酒数。石崇居于金谷。每游宴。酒罚必有定数。故今欲依其数罚之。

与韩荆州书。结绿。玉名。薛卞之门。薛烛知剑。卞和知玉。

大宝箴。无妄。妄与望通。犹言望外之事也。三光同其得失。君道得则三光无变异。同其得也。君道失则三光多变异。同其失也。牵裾不止。辛毗牵帝之衣而不禁止也。衡石水镜。或谓衡石指法而言。水镜指心而言。以情即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之情。天经地宁王贞。贞。正也。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此引之而稍变其文也。一者道也。未保。保。韵会。恃也全也。应言以行。犹云言顾行也。词令。即号令也。前疑。汉三公左辅右弼。前疑后承。疑即拟其前。盖不敢斥言告君。但云告前疑。

大唐中兴颂。老于文词。非奉朝命。元结自撰耳。自撰而自为夸辞。是结之病处。大君。指肃宗。声容。颂者美盛德之声容。

原人。笃近举远。犹武王不泄迩不忘远之意。

原道。指原其意也。孑孑。孤单之意。只以一端为义。而不知其全故云。不如诸夏。此与论语本义不同。得其情。得于人情天理。

与孟简尚书书。识道理。韩公于太颠。不觉有过许处。固为韩公疏处。然道理二字。韩公所说。亦恐未至深处。福田。此出禅语。祈佛而得其福。犹种田以收谷也。平淮西碑。受报收功。报。谓生灵报先帝之恩。玄宗受之。功。谓先帝治平之效。玄宗收之。不庭授。庭即朝廷。言蔡帅。朝廷不得除授也。汝遂相予以旧官相。按度本传。前拜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又拜门下侍郞平章事。两拜中书而前摄。故有同字。后真故无同字。及度还。策勋封晋国公。复知政事。即所谓以旧官相也。通天御带。犀角之美者有孔。号通天犀。临门送汝。度行。上御通化门送之。崇极而圮。圮音鄙。毁也。谓极盛而衰也。崇极。应上文极炽。圮。应上文孽芽。既剪凌云。栅名。元和十一年九月。光颜拔凌云栅。兵顿不励。顿谓顿止。励谓勉励。择人。人即马摠也。南海神庙碑。殿。定也。表襮。襮表也。言不为外饰也。晨事。质明行祀。故曰晨事。明槪。本集。槪作穊。几利切。稠也。文选。穊若幽星之纒连。他名之税。韩文注。泊岸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宴。犀珠错落。贿及仆隶。戣皆罢之。赋金之州。广州属邑。有赋金之州。阴墟。水南曰阴庙。在海中则是水之南。故曰阴。事枢。事即天下之事。枢即枢机也。

送穷文。驾彍。驾如舟驾浪风驾腋之义。彍音廓。张弩也。驭风挥霍也。言鬼行疾之状。底滞。底音氐。止也。砉。皮骨相离声。朝齑。韵会。菹。菜肉之通称。捩手。捩音劣。拗也紾也捋也。傲数与名。傲。凌也。数。度数。名。名物。天下事物。只有数与名。

进学解。爬罗剔抉。爬通作把。如前汉郊祀志。把视得鼎。谓把去其土而视之。果得鼎也。罗。以礼为罗之罗。剔抉。去蔽也。占小善。占。得也。补苴罅漏。苴。包也。物有罅漏。且补且苴。言吾道残缺。韩公能补完之。上规。规犹法也。同工异曲。犹言乐工则同。而所奏之曲则异也。马㝅。㝅音救。乳也。崇庳。庳下也。卑通。诘匠稀苓。匠氏不以小木为楹。是匠得其职。不可诘也。医师以菖阳引年。不可訾毁。而反欲进稀苓以引年。亦妄也。以比时宰舍我不才。而用才杰宜也。

柳州庙碑。步。韵会云。水际曰步。言济渡处。案国之故。国即郡国之国。故即故事。案即案察也。以佣除本。犹言以前日佣役之价。除其本债也。结蟠。秔稻之穗结蟠如蛇蛟也。一云。南方素多毒蛇悍咬。人多被害。自公之来。物亦感化。屏处而结蟠也。

送孟东野序。楚大国。文势剩出处。此韩公豪气也。

盘谷序。愿之言。韩公虽述愿所自言。然知愿有声色荒侈之心。故篇中多及之。浊清。浊。濯字之误。

获麟解。小注元枵之精。宋人讳玄为元。北方女,虚,危三星之躔。谓之玄枵。枵音嚣。虚也。

丞厅记。数慢。时人责人之傲慢者。则必比于丞。数。数罪之数。一云数计也。慢侮也。历数人之可慢者。必曰丞。枿去。伐木馀枿也。枿去。言伐去其牙角也。破崖岸。亦枿去牙角之意。言凡事不露圭角也。方有公事。无事而托言有事。所以避俗人之来干。亦玩世不恭之意耳。

殿中少监墓铭。故人穉弟。韩公兄会。与北平王为友。分司。唐别立朝廷于洛阳。非大事。使自处决。故曰分司。或称行台。

毛颖传。小注以文滑稽。圜转无穷之状。谓此传借事托辞。以虚为实。以假为真。纵舍莫测。变化无穷。是以文章为滑稽之戏。十二神。十二神中。卯为兔神。使物。物即鬼也。言能役使鬼物。连山。夏曰连山。艮为首。八窍。兔无阴门。故曰八窍。趺居。蹲也。僧家趺坐语。拔其豪。豪毫通。九流。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衡石程书。程。式也限也。秦皇决事。必以衡石程书。能继父祖业。子孙散处中国夷狄。谓笔也。居中山者。谓兔也。在山者能生育继父祖。而笔则不能故云。太史公曰。马迁史诸传有论。皆称太史公。此效其体。故首尾皆托太史之言。

伯夷颂。亘万世。亘。舟竟两岸之象。万世之标准。问。此句似不连上下句。答曰。上文言武王周公圣也。于此乃断之曰。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夫武王周公。实万世之标准。而伯夷独非其所为而不顾。以见伯夷微有过中处。赖此一句而上下文义始贯穿昭揭。何云不连耶。其下又以虽然二字。为斡转微抑之意。而赞之曰。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以见其功在万世。则与万世标准之圣人。角立而争雄。其文势起伏抑扬顿挫最竒妙。

昌黎文集序。易繇。以爻占之曰繇。大历。代宗年号。韶岭。韶州之岭也。踔。韵会。特正卓立也。孔光传。踔绝之能大。意与卓同。奫泫。奫。水深也。泫。水流也。即大水浩漫之意。摧陷廓清。指排异端而言。且亲。公之女婿。故曰亲。若干。数未定之辞也。

梓人传。愿佣。纳其直而居之也。委。犹积也。向之。向梓人。画宫于堵。如今作室者。必先画屋室图。以示匠人也。堵。古人墙壁。皆用版筑。五版为一堵。此言画室图于墙壁而尽其制也。无进退。裁度之时。无错料改作之处。审曲面势。出考工记。匠人审度材木曲直之形。而向用其势之宜也。面。向也。

与韩愈论史书。役使掌故。掌故。掌知事者。史官中有掌故。如今录事书吏之属。言退之但役使此属而不作史。喜怒。怒处不合言喜。而适兼言之。斗。角也。

答韦中立书。相师。非谓互相师弟也。凡彼此对待而言。则虽无互相之意。或以相称之。憎与为。与为言辞者皆憎之。絜絜而东。絜。提挈也。言不得志而去。其行草草苦辛也。逾岭。岭外常不雨雪。是时适大雪于岭外。故曰逾岭也。荐笏。荐犹奉也。某子冠毕。仪礼。冠毕。遂以挚见于卿士乡先生云云。孙昌胤据此礼而变作告卿士之礼耳。剽而不留。留者。优游不迫之意。如老泉称欧阳之文曰。纡馀委备之谓。廉。敛也。质。实也。动。易主于变易。故曰动。

郭橐驼传。木之天。天性也。欲故。带其故土而移也。缲而緖。缲与缫同。谓缫茧为丝而治也。緖。丝也。

愚溪诗序。龂龂。辨争貌。辨争而多言。故齿见。无所避之。言万物百态。皆为我文墨所牢笼而无所逃避。鸿濛。庄子。自然元气也。希夷。老子。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

桐叶封弟辨。以此自克。克犹堪也。言常人父子之间。如此束缚驰骤。犹不能堪忍。况在君臣之间耶。

守原议。致命。文公以天子使己为伯主之命。致于诸侯也。始政。文公始为伯诸侯之时也。观视。视与示同。复乳穴记。先赖而后力。赖。本注。利也。力谓力役。谓先其利民而后其力役。志其返。志。识同。犹记也。縻绳使不迷路。以效其有。献其乳之有。

送薛存义序。民之役。言守令。乃为民所役之人。非徒使役民而已。佣乎吏。役人而酬其直。谓之佣。民之于官。本不当下佣字。此但承上文民之役三字而云云。盖既曰吏役乎民。则民之出物而奉吏。岂非酬役直乎。于其往也。问。上既言假令零陵二年矣。则此往何处乎。曰。零陵。是永州属县。意存义自零陵来永州。禀事柳公而反任所。公送之以序云。

阿房宫赋。二川。渭泾水。高啄。犹高举貌。钩心。地势或高或低。低者钩高者之心也。心。中也。几千万落。韵会。落。居也。人所聚居。谓之村落。此落字。当是院落之落也。其上文以盘盘囷囷。蜂房水涡形言之犹不足。又加一矗字而曰。几千万落。盖所以状出千间万架层累结构之多且广。不知其几许也。鼎铛玉石。鼎。大鼎。言视鼎如铛。视玉如石。金块珠砾之意同此。不能有。言六国不能有其物也。瓦缝。缝瓦之相连处也。

吊古战场文。组练。甲名也。左传楚子重伐吴。组甲三百。被甲三千。注。甲如组文也。练。袍也。以野竖旗对观。则川上亘回组练之士也。巨港。水分流。一云水中行舟道。飮至。军还至而宴飮以劳之。谓之飮至。朱殷殷音安。血之赤黑色也。

竹楼记。齐云。未详。落星。左太冲吴都赋。飨戎旅乎落星之楼。必吴都楼名也。井干。汉武帝立井干楼。高五十丈。注。积木于楼。若井干形。又铜雀台一名井干。丽谯。城门上为高楼以望曰谯门。故美丽之楼为丽谯。击蛇笏铭。董史。问。既曰在晋在齐。而其下独言晋之董史。何也。曰。非也。谓晋之董狐。齐之史氏。盖齐史失姓名。只云太史与南史。故此只称史字。东方朔。汉武帝妹。私干董偃。偃出入宫禁。一日。帝使偃入以正门。东方朔极言私侍公主之罪。欲以戟刺杀之。

独乐园记。未始有形。天地万物未生之初也。○此句以上。应独乐之意。其下所说。乃乐之馀事耳。未至夫可。做学问之功。犹未能至于至善之地也。所柅。柅或作泥。音礼。孟子止或尼之之意同。

秋声赋。砰湃。砰。水击石也。列子。砰然闻之。如雷澎湃。𫓩𫓩。音窗。通作摐。撞也。绿缛。音辱。采色也。黟然。黟。黑木也。音移。

憎苍蝇赋。杪忽。音妙。杪。禾芒。忽。蛛网细者。烦歊。为热湿所困也。苍头丫髻。苍头。奴也。丫。物之有岐头者。即婢之首饰。腕脱。腕即掌后节也。脱。解弛也。言长执巨扇而挥扬故也。几格。凡承物者。通作机格。周礼。有肉格。即挂肉之格。景迹。景音影。쉬ᄑᆞ리。酱臡。草菹。亦谓之酱。臡。切肉也。又云有骨醢。固济。周易文。犹坚庄也。

大胾。大臡也。切肉曰胾。藏获。汉书曰。婢妾也。方言荆淮海岱之间。骂奴曰臧。骂婢曰获。

送徐无党南归序。四库。唐立四库。经库史库子库集库。是为四部书者也。

纵囚论。君子之难能。问。所谓难能者。以人情言乎。曰。非谓人情之难能。但谓宁义死不苟生。而视死如归。在君子。亦非易事云。乌有信义。乌施恩德。指太宗。乌知信义。指诸囚。

朋党论。八元八恺。元者。善之长也。恺有康乐之意。皆美称。故当时以为十六人之号。

张益州画像记。齐民。犹平民也。古者计口授田。无贫富不均之患。故曰齐民。言民业均齐也。民无常性。此乃气质之性。

管仲论。威公。即桓公。宋避钦宗讳桓。改为威。必有以死。言君子死不忘国。必为国荐贤必代己。而后死。方可谓得其死矣。今管仲不能然。故曰彼管仲。何以死哉。言不可谓得其死也。

高祖论。问高祖之得失。不止一二。而独举吕后事论之。何也。曰。古人立论多如此。不必如今程文遇一人。则尽其人之事。木彊。木。犹木讷之木。彊。确无变通之谓。遗其忧。哙若不死于惠之六年。则必致乱。

上欧阳内翰书。俯仰揖逊。揖逊。宾主礼际。节文之最委曲华美处。文体似之。美可知矣。故其下以态字言之。遗言。韵会云。加也。亦犹措辞也。知其知我。上知字。欧阳知也。下知字。苏公知欧阳公也。我。指欧阳公而言。入其中。入其文词之中。博观于其外。文章有表里精粗故云耳。若人之言固当然者。若字。不可连人字读。人指孟韩诸古人。盖吾胸中豁然以明之后。方知古人之言。真个是如此者。

上田枢密书。求幸其言。幸。望也。犹言自卑其高大之道。以求望于人也。天渊川山。指穷达行止。声律。文辞之音韵谐和也。董生。问。但举董,鼂,贾三子。而不言其他诸子。何也。曰。上于三子者。不敢论。下于三子者。不足论。故就三子。欲以贾生自处。此老泉之志也。老泉未免权谋术数纵横气习。

名二子说。患不及辙。按辙训迹也。又云。车轮所辗迹也。老泉所云。若指车迹而言。则都不关祸福。今谓祸福之间。似谓轮当着地处。盖比之轴辐等。差缓故云。韩文公庙碑。欲请诸朝。问。作庙。皆请于朝而后为之乎。曰。古人作先贤庙。或请或否。无定法也。下与浊世。自此句至历舜九疑。乃鹤膝也。昭回光。诗。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又云。倬彼云汉。为章于天。是云汉昭回。为天之文章矣。上文云。手抉云汉分天章。此又云。草木衣被昭回光。盖谓公之降生分天之文章而来。故其文章与日月争光。而天下之草木。亦衣被其天章昭回之光也。犦牲。犦。牛名。封牛也。状如橐驼。抵百兽。无敢当者。故金吾杖。刻犦牛于槊首。鸡卜。岭表。凡事必卜。有鸡卜鼠卜等占。又有牛骨卜鸡卵卜。柳子厚诗云。鸡卜占年拜水神。下大荒。此言神之归也。大荒。荒服之地也。

后赤壁赋。江山不可复识。此本言自七月至十月。日月几何。而时移物变。江有声而水洛石出。岸千尺而山高月小。与曩时所见者顿异。故谓不可复识云耳。然其实。只为其下将言变化登仙之意。故以此先言江山之变为异境。所以能使我发仙兴。而有履巉岩攀鹘巢等事也。

祭欧阳公文。学者至于用夷。谓用夷狄之道也。然坡公有此叹。而躬自学佛。何耶。䲡鳝。䲡似鱼而短无鳞。海䲡。大者数十里。鳝或作鱓。似蛇而无鳞。非公则莫能致。老泉之至京师。为有欧公知己故也。

表忠观碑。仰天誓江。誓清寇敌。如祖逖击楫为誓。强弩射潮。钱镠始筑捍海塘。潮水昼夜冲击。因命强弩以射潮头。既而潮水退。遂成堤。

李君山房记。六材。曲礼。以土木金石兽草为六材。○考工记。弓人取六材。干角筋胶丝漆。然当用前说。易象。问。何不曰周易。而曰易象。曰。此因左传本文。盖韩宣子见象故也。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八卦之说。谓之八索。言求其义也。九州之书。谓之九丘。丘言覆也。春秋。此非孔子所修之春秋也。鲁史本名春秋。宣子生于孔子之前。

王者不治夷狄论。何休。汉人。硏精春秋。录戎。孔子录戎之来去也。不纯者足以。谓不纯为中国与不纯为夷狄者。○足以。文章轨范。作不足以。非也。

上韩太尉书。称其气之小大。程子尝言人之量有小大。有斗筲之量。有锺鼎之量。有江河之量。江河之量固大。然犹有限。惟天地之量无限云云。孟子浩然之气。即天地之量。则不局于小大之限。此小字。恐乘笔误下也。

袁州学记。舍采。周礼。大胥。春入学。舍采。郑玄注。舍即释也。采读为菜。𬞟蘩之属。始入学。必释菜礼先师也。小注。舍音释。郑锷曰。莫厚于释奠。莫薄于释菜。○月令及文王世子。直云释菜。又太史凡射事。舍算。注。舍读曰释。闻命而释兵。如灵帝时。段颎大破东羌平之。封新丰侯。邑万户。在边十馀年。有大功。后征侍中。又如皇甫嵩讨黄巾贼。有大功。后以谮征。还收印绶之类。

药戒。不可已。已。止也。言已疾也。泊乎其易危。附舟于岸曰泊。虽止而有摇飏易危之势。故取止而有危意。建瓴。以比毒药除病之快耳。徒有其物。物指四肢而言。不婴其欢心。婴触也萦也。岂独于治天下。从正道则见功迟而终吉。务一切则得效速而旋败。凡事皆然。

送秦少章序。张文潜。名耒。东坡门人与黄山谷秦少游,晁无咎同称为苏门四学士。又与陈无己,李方叔。号六君子。介士。介。大也。犹耿介之士也。迁之为贵。迁。安安而能迁之迁。谓能变其所为。

书郭崇韬卷后。继之者贤。他日继居吾位者。与我有怨雠。犹不敢议我。况继之者贤人。则何患于害我哉。不能有所助。崇韬初计立刘氏。以冀他日危祸之际得其救助之力也。今反其意而为说曰。假令崇韬之计疏缪。不过刘氏不能救己而已。岂意反为刘氏所杀哉。可见巧计之无益也

答李推官书。已有所到。到古人文章地头也。弦匏。弦即丝竹之弦。匏即匏土之匏。理愧。愧。惭也。理不直故愧。喷薄。薄。迫也搏也。衣被。窃取古语。附会吾说而作文字。如衣被之也。

上林秀州书。介以厚其别。厚者。敦厚之意。与昏礼厚别之厚同。绍介。绍。一作佋。介。行也。别嫌而慎微。按刘敞士相见礼补亡云。士相见之礼。必依于绍介。以言其不苟合也。人苟悦而相合者末必争。苟简而亲者。末必怨。是故士相见礼。所以使人重其身而毋迩于辱也。所以使人慎其交而毋迩于祸也。此所谓别嫌。慎微之意也。名以举事。词以道名。宾主皆自称其名。与中间绍介之名。以行相见之礼。名以举事也。宾主往复辞令之际。必称名以达彼此之意。词以道名也。详见仪礼士相见礼。名者。非独姓名之名。交际辞令之间。凡事之可名言者。皆为名也。授受焉。始也宾授贽。主人受之。终也主人还贽。宾受之。顺于时命。士能谨其分守。不妄求进。则能顺于时命。因先生而请。以南丰之言。为介而请。

王平甫文集序。名荐书群下士。荐书。荐进之书。谓登名于荐。与下士为群而进也。

秦少游字叙。杨秦子。秦公。杨州之人也。旋目不胜钦慕。既过而犹回望也。属耳。犹属目之属。注也付也。以此疑之。问。何以疑之。曰。知之者寄其俊伟。不知者疑其迂越。寄伟之士。多所不知。故疑之。惟公。指苏公而言。从吾归。师道归广陵时。秦公从去。隐然。隐也。不妄语之貌。字以太虚。问。字以太虚。合于流声无穷。为不朽之意。何也。曰。以其期许远大故云。愿还四方。还推以与人之意。如释致仕之致曰。致还其职事于君也。过直以矫曲。比如揉曲木以就直者。楺至直而止。不可过乎直也。

子长游赠盍邦式。介量。介犹界限也。靡曼。靡。上声。靡曼。美色也。见韵会。乡射。子张行乡射礼于邹峯。操觚。觚。简也。古人用以代纸。取其方角。

上席侍郞书。席公为其州长官。唐公为教授。故指席公为主人。歌呼。曺参为相。吏日夜歌呼。参亦歌呼相应。醉吐。丙吉为相。驭吏醉吐。西曺诘之。吉曰。不过污承相车茵耳。西曺地忍之。客至。曺参为相。日夜飮酒。宾客见参不治事。欲有言。辄飮以醇酒。醉而去。终莫能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