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記言/卷十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 記言
卷十一
作者:許穆
1689年
卷十二

淸士列傳[编辑]

當世變。逃世絶俗。或有穢其跡而潔其行者。身中淸。廢中權。聖人許之。作淸士列傳。

金時習者。本滄海人。生八月。能知書。五歲。通大學,中庸。長者師之。集賢學士崔致雲見之曰。奇才。乃命名時習。字悅卿。世宗聞之。欲召見之不可。令承政院召見之。厚賜其家曰。善養之。當大用也。於是四方號之曰。五歲童子。而不名也。至文宗時。時習稍長成。旣博達異能。名譽益多。及魯陵遜位。時習悉燒其書。因亡去。逃於浮屠。以絶跡於世也。楊州水落,壽春史呑,海上雪岳,寒溪,月城金鰲。皆時習樂居其間者也。自號贅世翁。或曰淸寒子。或曰東峯。時習早得大名。逢世故。一朝逃世絶俗。佯狂自隱。乖詭譎奇。以取怪而不悔也。以爲居治世。潔身亂倫。恥也。遇亂世。離群遠引。善也。慨然長往。行名山澤。遊摩阿岬。開京觀古國學。薩水問七翁仲。平壤觀井田畎。遂登普賢神岳八萬四千。其外漠北之墟多異草木怪獸奇禽。至江南海陽。見珍異物產之饒曰。百濟以此強。亦以此亡。其志曰。其俗尙強悍報仇。有百濟遺風。出東暆。登臨楓嶽,五臺。窮海堧。遊越松。望鬱陵,于山。至成宗時歸俗。客勸之仕。則不應放跡。玩戲自恣。以適意也。其書曰。十三。通經史百家。磊落慷慨。十九。學孫吳兵法。今已消亡矣。仍言天地萬物之化以自廣。或云無欲而遊方之外。能通氣機運化之法術。有自畫惟肖。其讚曰。爾形至藐。爾心大侗。宜爾置之溝壑之中。妻死不更娶。作頭陀形。東遊海上。適四方。終於鴻山無量寺。年五十九。遺命無燒。殯於寺傍。三年將葬。發其殯。面如生。浮屠人以爲佛也。旣茶毗。爲之立浮圖。有四方志一千六百。紀山紀地二百。又有詩卷。傳於世。陰崖公讀其文曰。跡佛而儒行者也。

虛庵事見世變

世旣莫我知。自隱無名。以苟存爲恥。烏可與砥行立名之士。比竝哉。作北窓先生列傳。

北窓先生者。鄭姓名𥖝。字士潔。北窓別號也。其先百濟之湯井縣人。前代多顯者。我睿宗成宗間。有校理忠基,獻納鐸。連二世得顯仕。鐸生順朋。事中宗仁宗明宗。最貴用。生先生。母太宗長王子讓寧大君禔之曾孫也。中宗元年三月甲申。先生生。自爲兒時。能攝心通神。近而閭里居室之微。遠而四夷八蠻之外。風氣之殊。狗皥鴃舌。知之如神。如方技百家之術。亦皆不言而喩。十四。觀中國。有琉球人望異氣至者。見先生。再拜曰。僕嘗占命。曰。至某年月日。入中國。當有眞人遇之。子眞是耶。因請學。於是諸蠻夷人至者聞之。皆爭來見之。先生能爲四夷語應之。莫不大驚異之。號曰天人。有客問命。館人有傭任負薪者。前熟視之。若有言者。先生曰。若且有言乎。曰。然。與之語。能通陰陽運化傀異之法術者。先生曰。若奚爲傭任。曰。不如此。吾固已死矣。自言蜀人至某年當適某。先生旣神通萬類。入於無窮。道德經曰。不出戶知天下。其此之謂歟。先生性喜酒。能飮數斗而不醉。嘗言聖人重人倫。釋老。言修心見性。而遺人事之學者也。釋老。蓋大同而小異。常歎之曰。言不見信。行不見知。放歌自戲。託娛遊方之外。而未嘗自異於衆人。其與人居。無一不出於孔子之術者。蓋其悟類禪。其跡類老子。其敎人一以聖人爲宗云。余嘗求考其事。十九。選國子試。更不復求擧。卜居楊州之掛蘿里。中宗世爲掌樂院主簿,觀象監惠民署敎授。後爲抱川縣監。忽棄官歸。深居絶跡。守嘿十年而沒。當明宗四年。年四十三。先生無師。亦無弟子云。楊州砂井山。有北窓先生塚。

北窓先生之弟碏。字君敬。別號古玉。少北窓二十七歲。好淸淨。入金剛山。得修鍊之道。中年妻死。不更娶。斷欲。三十六年以壽終。能通風鑑之術。多奇驗。善草隷。喜吟詩。名於世。世傳先生白日無影。吾聞丙吉云。至人無影。先生其至人者耶。或曰。先生生而能言。上古有生而神靈。自言其名者然耶。何其異耶。如古玉者。亦可謂高世拔俗之疇也。

東山翁。太學上舍鄭斗者也。晉州人。居晉之東山。後人號曰東山翁。性至孝。隱居不售於世也。平生恥匿過而爲名。善與人徇俗。人莫以爲奇也。土亭公嘗遊南中。見南冥隱者。又見東山翁曰。高士也。江右有此一人而已。晉父老傳。翁通鳥獸語。入山中吹律而鳥獸來馴。此何也。翁死遺命。不久東方大亂。指東山路傍曰。我死。葬於此。仍語其子曰。至某年汝死於此。汝死。葬汝無人。與其無葬。寧遺骼於此。人莫知也。及壬辰。果有倭寇。其子遇屠掠於此。死而終無收葬者。然後莫不曰異哉。何先事而前知若是神也。鄕人父老至今嗟嘆言之。余遊晉陽。問之鄕人。曰。翁蓋魁梧奇偉。不遇於世。託於外物以自戲。然讀其遺文。其所立。不出於孔子之術者。亦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