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齋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八十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八十七 誠齋集 卷第八十八
宋 楊萬里 撰 景江陰繆氏藝風堂藏景宋鈔本
卷第八十九

誠齋集卷第八十八

       廬陵楊 萬里 廷秀

 千慮䇿

   論相上

臣聞聖人不能為天下求宰相而能為天下受宰

相惟能受之是乃能求之歟知所以求之而不知

所以受之則雖焦心側席而相不至搜岩剔薮而

相不出夢卜物色而相不真蓋亦有出而至者矣

其如不真何人主曰賢天下曰否人主曰忠天下

曰耶人主曰才天下曰繆夫是之謂相不真是故

一言而天下譁之一動而天下折之非天子悟而

逐斯人則斯人慙而去之耳且夫一邑不可欺以

令一郡不可欺以守而天下獨可欺以相哉聖人

之求宰相初不求也非不求也不求者所以深求

之也是故聼天下之自求其人而我無與焉其得

之也蓋曰爾自求之尓自得之吾為尓用之焉耳

其用之也則曰尓遺我以其人吾為尓相之矣其

人欲去而天下不允則曰還尓相夫是之謂能為

天下受宰相古之聖人惟其受而不求是以求而

必得得而必任任而必乆乆而必成蓋得而必任

故其人敢於盡任而必乆故其㓛不敗於揺敢於

盡而不敗於揺亦何事之不成哉而古之君子之

相其君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許天下不許而君

許之君子有深蔵逺遁以自脫天下之機而已昔

者漢武帝相車千秋而取譏於匈奴魏文帝以賈

詡為太尉而貽笑於孫權張昭薦李濤為宰相而

周世宗薄其無大臣体夫能言天下不敢言之事

而囬人主不可囬之疑有如千秋之賢乎䇿𡊮紹

則取𡊮紹䇿馬超則取馬超有如詡之謀乎知張

彦澤之必為晋患知周髙祖之必不為漢臣有如

濤之先見乎而或以譏笑於敵國或以不取於其

君古者人主之用相如此其難也楚以薳子馮為

令尹而子馮不食以避之晋以蔡謨為司徒而曰

我為司徒後世必哂竟不拜唐李鄘為宦者引為

相而鄘耻之竟不就職三君子者皆賢者也夫豈

不堪於相而不欲冨貴哉古者君子不輕以身相

人如此其嚴也後之君子違天以利其身咈衆以

欺其君不計其身之所有以僥其分之所無可謂

不智乎及得其所無而天下皆責之以所有上以

誤其國下以誤其身皆是也可謂智乎

陛下即位之初蓋嘗謀之國人而得賢相矣天下

方以為賀而

陛下以為疑非

陛下疑之也姦臣有以啓

陛下之疑也使

陛下持之不堅天下恨之

陛下悔之亦無及矣而近歳以來每虗宰席以待

其人天下聳而望曰其必有以慰我既而麻制一

𫝊則天下悱然非之或曰此無聞之人也或曰此

非君子或曰此何人而何以了此事故朝廷輕用

之輕視之亦輕罷之其来不為朝廷重其去不為

朝廷輕其進不為天下喜其退不為天下戚舜之

於臯陶湯之於伊尹武王之於太公齊威之於管

仲蜀先主之於諸葛亮似不如此蓋

陛下知為天下求宰相而不知為天下受宰相也

故老相𫝊

宗朝嘗闕宰相天下之望在於韓𤦺冨弼故洛之

人則曰我丞相三詔不起也相之人則曰我侍中

屢詔不行也此天下之人自擇宰相以遺朝廷今

天下豈無其人天下之望無所在

陛下從其望之所在者而用之擇之在天下受之

在聖主用而𮗚之效則乆之此真天下之相也而

獨擾擾焉何也

   論相下

臣聞天子之相必其人有以自恃而後其人為足

恃蓋天下大器也有有此噐者有負此噐者天子

者有此噐者也宰相者負此噐者也匹夫有百金

之噐則必擇其負擇其負故重其人夫惟重其人

而後負之者輕其噐蓋人可以勝噐而噐不可以

勝人人勝噐者全噐勝人者顛舉天下之大而負

之負之而不能堪挈之而不能舉事至而乱變起

而驚已且無以自恃而天子何恃焉古之大臣居

天下之至安而不驕居天下至危而不懾不勞談

咲不動聲色而天下自定此其意非茍為不測之

量虗為不折之氣以鎮服物情而已其必有以自

恃也恃在應應在裕夫敵國之相圖姦雄之相窺

固輕發於吾之所究而重發於吾之所裕夫惟先

事而破其謀有事而出其不意發則應應則不究

天下安得而不定天子者得斯人而相之則天下

可以髙枕而無足憂何則有足恃者也後之君子

懦者既不足與有為而其勇者又徃徃得其所恃

之似而無以實之蓋亦有所謂不勞談咲而不動

聲色者矣然可與之居安而不可與之居危可與

之守常而不可與之應變此其中無應變之機而

其外示鎮服之度故無事則若不可測而有事則

敗矣故夫古之相其君而當天下之變者蓋有鎮

物以破敵者矣有同乎鎮物而不同乎破敵者焉

有推誠以觧紛者矣有同乎推誠而不同乎觧紛

者焉有示強以止乱者矣有同乎示強而不同乎

止乱者焉謝安遨遊飲愽以當符堅房琯彈琴清

談以當安史此同乎鎮物也然淝水大勝而陳濤

大敗何也人不同也蓋安有謝元而琯有劉秩此

其所以不同於破敵歟郭子儀單𮪍以入囬紇張

延賞亦使渾瑊徹備以盟吐蕃此同乎推誠也然

囬紇拜子儀而唐以安吐蕃㡬擒瑊而徳宗欲出

避何也情不同也蓋囬紇之冦子儀知其情之不

得已故變冦以為盟吐蕃之盟延賞不知其情之

欲圖唐故變盟而為冦此其所以不同於觧紛歟

裴度答朱克融以兵匠速來之語景延廣答契丹

以横磨大剣之語此同乎示強也然克融卒不敢

動而契丹遂滅晋何也勢不同也蓋以克融而犯

唐則以臣而叛君以晋而怒契丹則背惠而立怨

此其所以不同於止乱歟當天下之變而决天下

之機不可以一法應也得其一法而不得其不一

之法未有不敗事者方晋之未捷謝安與王衍何

以異而陳濤之未敗平凉之未變契丹之未動所

謂房琯者延賞者景延廣者誰不以為謝安子儀

裴度復出也哉蓋應變之難如此今強虜盗有中

原之半者四十年矣自逆亮之斃其君臣日夜向

吾之𨻶而求吾之便又五六年矣此何等時耶然

無事則翫而不戚有事則驚而失措不知朝廷所

恃以應變者何人耶豈其以天下之大而空無

一人之足恃上之人獨得而不憂也然則将求謝

安郭子儀裴度之才何從而得之夫子曰如有所

譽者其有所試人之能不能雖聖人不能逆知之

者以其試之也然才可試而變不可試臨變而試

才者垂死而試醫者也古之聖人惟能擇天下甚

難之事以試天下之才故一且有急而不乱則試

之者熟而儲之者素也嘗間冦凖以小臣言事而

太宗之所知

太宗屢以事宻詢於凖已知其有宰相之才當是

之時天下承平豈有他變其何事於凖哉其後

真宗澶淵之役獨决親征之議對敵髙卧天子恃

之以為無恐諸將恃之以成大㓛者乃前日

太宗所宻詢之人也今宰相之才無事而不求且

不試裘而不絺明年何衣稲而不麥明年何食臣

實憂之

   論將

臣聞聖人之所以鼔舞天下使之奔走淬礪以争

先於為用長治而不乱有急而不可乗者蓋聖人

不示天下以其可窺而作天下以其不自止如此

而已矣果不可窺也冝乎天下之不自止也天下

之所以作之不起未起而復廢者吾之可窺者見

而彼之自止者隨之今天下之所以患於無才而

尤患於無将其病在此方邉事之奐芒芒然以

求將也天下則亦芒芒然以趨之天下趨之而朝

廷不求將矣非不求將也邉事息而無所事將也

無所事將則天下亦㢮然曰無所事我則亦弃而

之他剛者柔勇者怯而柔怯者有不勝其柔怯矣

髙者趨文科以售其身而下者伏於農商矣其精

銳果敢者有所挾而莫之用則去而為盗矣天下

㢮矣而邉事又動也而無將也則又芒芒然以求

天下而天下莫之趨也夫前日之無所事也所以

為今日之莫之趨也歟夫如是焉得將昔者成王

周公承文武平定之業誅三監征弗庭而天下服

矣於是酌堯舜夏商之禮樂法度𥙷葺成就以至

於大備當此之時文物煥於朝頌聲被於野太平

之羙天下之所甚樂而成王周公之所甚懼非懼

夫太平也懼天下之窺吾君臣之樂夫太平而彼

亦樂之以至於乱也則有大司馬之官日夜選將

閱戎如是而為車如是而為徒如是而為鼔鐸鐲

鐃如是而為坐作進退後至者誅不用命者斬夫

大閱者非真臨陣而應敵也而後至者何至於誅

不用命者亦何至於斬哉而其法如此蓋其所以

處暇𥙿之日與處三監未誅之時無異也則天下

何以窺上之無所事我而我不為也哉是故文武

並用而莫知其孰先莫知其孰後不見其所甚好

不見其所不好才素備而無一且之憂後之君臣

狃於治而謂天下不復乱也則曰汝不逢髙帝時

万户侯何足道哉而羽林子弟授經於學校與夫

將軍不好武而其子皆能文則君臣相慶以為太

平之盛𮗚而腐儒曲生又從而䛕之曰兵寢者二

帝三王之極㓛也不知夫二帝三王之不如是也

說之誤時世也䛕說盛於下君臣怠於上而天

下以兵為諱以武為慙矣𣗥門覇上之無人而開

元天寳之末狼狙大敗者無怪也非天下之無人

也上之人示之以其可窺而㢮之使其自止也今

日之事邉警息矣天下將曰朝廷無所事兵矣此

可慮之機也臣願

天子増重武事不改於有事之時訪求將才不啻

如有事之初而宰相大臣亦折節以下才略武勇

之士毋責其卑野之狀而其桀岸之氣時賜之

燕間而延見之探之於其中而試之於其外以隂

求天下之竒傑待之異而養之乆此所謂不示天

下以其可窺而作天下以其不自止者也則緩急

之際亦何至於芒芒前以求而求又不得哉

   論將下

臣聞今之議者曰選將莫若宿望而新進者未足

用也臣竊以為不然選將之與擇相相似而大不

同是故相不厭舊而將不厭新擇相不以舊不足

以壓天下之望選將不以新不足以激天下之才

蓋天下之相必道隆而徳重名節全而才略髙天

下之人曉然服其可以相也或既相而去天下恨

其有所不盡而望其再有所盡也如此者未相而

天下願之既相而天下恱之既去而天下留之是

惟無相相之而天下無異論故曰相不厭舊至於

将則不然夫所謂宿将者㓛業就矣名位髙矣冨

貴極矣腴田甲第金玉寳貨充乎其家歌童舞女

酣宴沉浸汨乎其心昔之精明之謀者將暗然而

勇果之氣者將廢然矣天下無事則曰朝廷茍有

事不使我則不濟及其有事也使之舎其所甚樂

而任其所甚憂取其甚愛之身而捐󠄂之必死之地

彼則畏矣以今之畏合前之驕焉徃而不敗故曰

將不厭新蓋冨人有作室者楹而未有棟有棟而

未有梁則徧國中以求大木三年而後得之於千

里之外蓋千百年之松櫧豫章也室成而冨人者

疾有愚醫焉見其嚮之求木之意也則献其百年

所蔵之天雄烏喙焉曰此可已病也不知夫木者

不老則不堅而藥者不新則不㓛今歳之藥來歳

已陳且槁矣而百年之天雄鳥喙則與杇壤何擇

而尚伐病之能哉此將相新舊之辨也李廣之在

漢驍雄傑出其君知之天下知之匈奴亦知之廣

之心翹然以無人視天下自以為漢將非我則不

可也然衛青霍去病崛起於戚里之中與單于角

勝負深入大幕直擣龍庭而廣乃以失期無㓛死

開元之後王忠嗣歌舒翰威名邉㓛天下第一天

下之人以為一日不可無忠嗣與翰也及幽陵盗

起廟堂失措忠嗣則不存而使翰則又敗復两京

平安史者乃一未有㓛之子儀而忠嗣部曲中之

一光弼也當廣之盛時忠嗣與翰有大㓛名之日

天下豈知有衛霍李郭哉然則宿將之與新進未

易以相輕重也且人之有才者孰無自喜之心而

人之於冨貴㓛名孰無願欲之志自喜其才則必

求所以自試志乎冨貴㓛名則必求所以自取此

如善書者樂於為人書而嗜酒者可以得酒則無

不為也不因其自試之心而激之以自取而曰吾

必得宿將亦感矣故臣以為今日之取將莫若以

新儒士之通敏沉雄者行陣之嘗有聞者武舉之

有所藴而不徒虗文者士卒之有能而自異者卑

賤有扶持而不自逹者豪猾有過而其才可贖者

君相留意焉不測而識之於稠人之中無故而置

之萬衆之上庻㡬乎如髙帝之得韓信者又何患

天下之無将也哉

   論兵上

臣聞天下之兵必有所㰸有所散有所㰸所以集

天下有用之士有所散所以去天下無用之人不

集其有用則兵不強不去其無用則兵不精明乎

㰸散之說而兵制無遺䇿矣臣請言㰸之之說

㰸之之說古之為㰸者處其一今之為㰸者處其

三何謂一蓋三代之兵出於農此所謂一也兵出

於一古也然可用之於古而不可用之於今也蓋

三代之時内守以諸侯外守以四夷無歒國之兼

并無匹夫之崛起故其兵以心而不以力以義而

不以詐其所以為勝者非後世之勝也以吾之仁

勝彼不仁以吾之義勝彼不義不待行陣而勝負

决矣故所謂一者古可用也何謂三曰召募曰子

弟曰盗賊此所謂三也然古雖未用今不可不用

也今夫两軍相當詐力者勝則夫三者之兵不可

以不用也非惟不可以不用也亦不得不用也母

以天下𮗚之而以一郷𮗚之今夫一郷之中有所

謂良民者有所謂黠民者耕而食織而衣循循以

為謹厚黙黙以為忠信犯之有所不敢校而辱之

有所不敢怒此良民也不耕而求飽不織而求温

平居愽弈飲酒以肆其不逞而有急則椎埋剽奪

以快其意此黠民也夫良民者誘之以為非固有

所不敢而強之以戰闘之事則亦沒世而不能𭶑

民者放之則其𥨸發有所不可制而收之以為兵

則其為用亦不少令欲棄其為用而不少者而強

其沒世而不能者無乃交病也歟且𭶑民不収之

以為兵其肯老死而不動乎抑將猖狂潰冐以至

於大乱也夫與其至於大乱孰若収之以為吾用

哉何則収之以為吾用則其猖狂者不施之於我

而施之於敵其不肯老死者不用之於姦匿而用

之於㓛名此駕馭姦雄之至術也故其所謂三者

今不得不用也如是者豈可不擇其所以㰸之者

耶臣請復言散之之說蓋散之之說有實未嘗散

而冝散者有實巳散而名不散者實不散而冝散

者冗兵也實已散而名不散者虗兵也何謂冗蓋

以十人而撃一人則十者衆一者寡矣冝乎十者

之勝也然一有時而勝十則老壯之異也以一人

而撃百人則一者愈寡百者愈衆矣冝乎一者之

負也然百有時而不當一則勇怯之殊也老壯之

相去至於相十而勇怯之相逺至於相百而吾則

一之是則一軍之士絁多𥙷少而計之食者十而

兵者十之三四也無事則蠹國而有事則敗事朝

廷亦何便於此也此冗兵實不散而冝散者也何

謂虗蓋其名存其人亡其人亡其食存夫有名而

無人無人而有食則其食鬼食之耶則亦有私之

者矣某與某死者也而其籍則生也某與某逃者

也而其籍則居也某與某未嘗募而至也而其籍

則巳募也彼執籍以責吾食而吾亦按籍以餽之

食一軍之士而子虗烏有之徒居其十之三四焉

是故縣官有實費而無實兵主將無實兵而有實

利主將則利也縣官利乎哉如是而國不貧民不

病者無之此虗兵實散而名不散者也如是者盍

亦講其所以散之者耶今

朝廷召慕之法行故郷里之𭶑民有所収子弟之

軍用故営壘之𭶑者有所泄盗賊非大𢙣者不殺

而貰之以為軍故山林之匹夫不至於為乱教而

擇之將皆卓然可用此㰸兵之至計也

朝廷既行之矣雖然猶有可散者臣願

朝廷每𡻕不測遣侍從䑓諫一人忠而有望者出

諸軍行視而検押之則虗冗之弊可以少革也蓋

行視必於教閱之地而検押必於司籍之人何則

軍之老壯勇怯雖不可以盡見而教閱之地亦可

以槩見焉至其死生亡存雖不可以遽知而責之

司籍之人則彼莫不知焉從其可概見者而沙汰

焉從其莫不知者而開之以首實待之以賞罰焉

則冗者何患於不散而虚者何敢以復存哉去冗

去虗而實兵見矣此散兵之至計也夫典兵在人

用兵在術練兵在臣之所謂㰸散者是則練兵之

法也

   論兵下

臣聞計天下者不可以狃於利亦不可以懲於害

狃於利而必為者害至而不思懲於害而必不為

者利必有所遺議者皆曰郷兵之法不可行也民

樂於為農而不樂於為兵奪其所樂而強其所不

樂時則有擾民之害以農為兵非不習也守則潰

戰則奔時則有敗事之害彼見石晋籍諸州郷兵

謂之武定軍而民不聊生是以曰擾民見石晋置

兵謂之天威軍者竟以不可用而罷是以曰敗事

知此而已矣不知夫有不擾民而安民不敗事而

成事者也天下未有無害之利也天下而有無害

之利則誰不能計之者利於一必害於一越人㘴

於舟而行之以手燕人見而恱之皈而以手行於

途未有匍匐顛仆而可笑者燕人而為越人固害

也越人而不為越人豈不害哉議者見燕人顛仆

之害矣未見夫越人千里咫尺之利也民不同地

地不同利逆其不同而同之使燕人而為越者也

因其不同而不同之使燕者為燕越者為越者也

今夫民之生有安地有危地生於安地者以危地

為懼而生於危地者亦不以安地為慕内地之民

仰父而俯子安居而暇食至有老死而不至州縣

不識官吏者而况於兵堇乎邉地之民則不然朝

而春熈暮而凛秋今日之安集明日之離散自内

地之民視之何可頃刻居也而邉地之民冦來則

攴不攴則移冦去則皈夫曷不遂徙以避而何樂

於皈也非樂也㔟也魚以淵為皈鳥以林為皈夫

豈以燥濕而相易也哉故夫郷兵者臣以為行於

内地則不可行於邉地則何為而不可𮗚其冦來

則攴此已有郷兵之資不攴則移此已病於無郷

兵之助㓂去則皈此已有樂為郷兵之意上之人

迎其意乗其資而成其助則郷兵之法有不難行

者得其人講其術而行以漸荆襄淮甸之民皆韓

信背水之兵也故田單以堀冢墓激齊人而破強

燕周徳威以土兵據険而制契丹祖宗以河北郷

兵而備北虜蓋以國守邉不若以邉守邉何則人

自為守也夫人自為守者守不以城人自為戰者

戰不以兵守不以城者以人為城也戰不以兵者

以心為兵也彼石晋者欲舉郷兵而行之天下則

過矣民不臨危必不肯違其安民不見死必不肯

捐󠄂其生以不危不死之民而望之以不安不生之

事此石晋之郷兵所以擾民而無用歟雖然懲石

晋之擾併與其不擾者廢之懲石晋之不得其用

併與其有用者弃之又過矣臣嘗愛班固山西出

將之說以為隴西諸郡迫近羗胡民習戰備故風

聲氣俗髙尚武勇此說得之故夫山西出將非天

也地也地迫於夷狄而民習於戰備則何地不山

西也哉或曰淮民之脆非山西北也是不然宋武

帝之取関中非借兵於西也陳慶之之取河南非

募衆於北也兵豈有常地哉顧所用耳且黥布之

兵能使髙帝亦避其鋒非淮人耶李陵與竒材剣

客蹀血虜庭非楚人耶而可謂其脆也哉昔周世

宗之侵唐也淮之民方苦於唐政而小民相與聚

山澤立堡壁以農噐為兵以楮為甲而周師屡為

所敗唐地多為所復當時謂之白甲軍者是也夫

民苦於主而猶能拒敵而况愛其主者耶百人操

兵而攻一虎者虎勝一夫荷鋤而遇一虎者人勝

非百人之弱而一夫之強也闘而得地者勝不得

地者敗曷謂地死是也地有所必死則㔟有所必

奮㔟有所必奮則闘有所必力一夫者居必死之

地此其所以必生也彼百人者既以生地自居矣

焉得勝故古之善用兵者以死求生而不以生求

生邉地之民亦死而求生者耶雖然行郷兵之法

於邉地者决不可自官行之官行之則擾私行之

則樂官行之則敵必疑私行之則敵不知其所窺

使縁淮郡縣不禁土豪之聚衆挾兵而又隂察其

才且強者禮而厚之時有以少蠲其征役或因使

之除盗而捐󠄂一官以報其㓛庻㡬邉民之樂於戰

一且有急敵人未易南下也

   馭吏上

臣聞厥今馭吏之難莫難於禁𧷢吏蓋朝廷亦求

所以禁之矣而未得所以禁之之方寛以養其耻

則常狃上之寛而不知畏縄之以法則慮其怨而

不服抑將何以處也臣以為用寛不若用法不若

先服其心天下心服而後法可盡行贓可盡禁也

夫何故天下之所以服者常生於不偏而其不服

也常起於不平孟子曰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

於正也已不正而欲正諸人父不能以行於子也

欲正天下而不出於正何以服天下哉且所謂欲

正天下而不出於正者誰也豈非朝廷之大吏耶

大吏而不正不正而法不行也而欲舉法以禁小

吏冝其怨而不服也歟臣何以知大吏之不正異

時臣之所聞見者有二一曰私縣官之蔵以自入

二曰公苞苴之貽以自冨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朝

之不可名以晡晝之不可名以夕童子知之至於

公卿之不可名以皁𨽾侯伯之不可名以輿䑓則

公卿之與侯伯有不知焉何也且天下有君子有

小人小人非君子則莫之使君子非小人則莫之

事莫之使則不養莫之事則不尊是故朝廷之於

君子則尊之於小人則養之蓋養小人者所以尊

君子尊君子者所以責君子之自尊也禮義廉耻

豈非君子之所以自尊者耶而異時下自䑓省僚

屬上逹於公卿侍從有所謂宣借之廉給焉有所

謂白直之餐錢焉夫所謂宣借白直者所以養小

人而使為君子之侍御僕從也今也無其人而取

其食其大官至月以數百緡計則是公卿不為公

卿而以皁𨽾自為也侯伯不為侯伯而以輿䑓自

為也名為朝廷之大吏而實為皁𨽾輿䑓之小人

不知公卿侍從亦何忍自處其身於此也無他貨

之所在焉耳此所謂私縣官之蔵以自入者也都

城之有門所以誰何姦者也一夫之異言異服而

入者則問持千錢以過者則征而四方之所謂苞

苴者雖其篚百金孰有門之者哉不惟百金也千

金亦不問也不惟千金也万金亦不問也非不問

也不敢問也曷為不敢問也視其書與篚之緘題

或曰上之於庿堂某官也或曰省部某官也或曰

貴近某官也夫何敢門且夫所謂万金千金者何

出哉將帥剥三軍之給以固權寵也監司守令攘

公盗民以求羙迁也此則受之彼安得不剥而攘

之天下之箱篚肩相摩於道而其入國門如海水

之沃焦公卿曰吾不受苞苴也侍從曰吾不受苞

苴也貴近者曰吾不受苞苴也而臣見其入也未

見其岀也則將誰受之耶此所謂公苞苴之貽以

自冨者也昔者漢宣帝之時屢下詔以戒吏貪而

必及於省卒徒以自給者皆禁止之帝之英明亦

察見於此則貪吏破膽矣陸贄之秉政至於藩鎮

之鞭靴亦確不受雖徳宗諭之而不奉詔以為鞭

靴之弊必至於金玉則今之以卒徒自給者恬不

之禁而箱篚之大於鞭靴者亦熟視而不問此何

理哉大吏不正而責小吏法略於上而詳於下天

下之不服固也是故用法自大吏始而後天下心

服天下心服則何法之不可盡行何𧷢之不可盡

禁也哉

   馭吏中

臣既言用法自大吏始然則小吏之法可以遂行

乎曰未也不有以與不可以奪不有以利不可以

害千金之子豈其一身能運千金之貲也哉必有

為之謀畫者有為之奔走者有司其管籥者有司

其舟車者無是數人則千金之子一日不能以理

其家雖然樂於人之為用而不樂於人之為費已

則膏梁而忘其人之飢已則綺繒而不䘏其人之

寒至其欺而盗焉則從而笞之此其㔟非棄而去

則必不為之盡力今夫人主之於百官下自一命

之賤而上極宰相之貴此用天下之名也約之為

米粟豊之為万鍾此用天下之實也實與名偕則

實輕而名重天下斯捨輕以就其重名倹於實則

實重而名輕天下斯就實而去其名理固然也人

惟伯夷也而後能首陽之節然伯夷之後未見伯

夷也而天下又安能人人而伯夷哉故雖聖人居

人之國飢而不能出户亦不辞其君之餽粟以為

廉而欲天下之士不食而獨清可乎今天下之吏

禄二浙之簿尉月給至於踰百緡而二廣之縣令

不及其半至於江淮荆湖則又徃徃州異而縣不

同蓋有豊不勝其豊而約不勝其約者矣士之貧

者扶老𢹂㓜千里而就一官禄既薄矣而又州縣

之充足者上官之見知者則月有得焉其或州縣

之匱乏者上官之私怒而不恱者有終歳而不得

一金且夫假責以徃也而飢寒以居也狼狽以皈

也非大賢君子誰能忍此而曰尔無貪吾有法豈

理也哉是故莫若均天下之吏禄使其至逺者如

其近者増其寡者如其豊者如此而獨不改則吾

之法一用而天下大服然則用法當如之何臣聞

天下之君子以禮耻之而有餘至於小人以刑威

之而不足則必有不測甚大之威而後可蓋嘗見

士大夫為臣言有上官嘗提舶於海邦者而以賄

聞鞫之得實覆奏於朝有命笞其背而黥焉其同

列者念其非所以示所臨之吏民也則論之使自

裁而其人曰免死幸矣笞而黥不足怍也小人之

不畏刑如此頃者

聖天子臨御之初蓋嘗笞一郡守之𧷢者矣而天

下至今贓吏愈多也則不測甚大之威不可不用

也㳟聞

太祖皇帝初平嶺表有守英州而贓七十万者特

詔弃市又有知衡州而𧷢得實者令伏法於衡州

臣願

天子奮不測甚大之威不間吏之小大取其敗而

尤者一二人殺之則天下之人震慄而莫敢為矣

夫贓者千而敗者一幸而敗矣又曰不忍殺也夫

固不畏刑而畏死也不懲以所甚畏而投之以所

不畏天下何憚而不為𧷢吏乎臣故曰天下心服

而後法可盡行𧷢可盡禁也

   馭吏下

臣聞堯舜在上亦不能使天下必不為𢙣夫欲使

天下必不為𢙣者止於嚴刑而已矣過是則無術

焉而嚴刑者又不可以常用時用則王常用則亡

蓋刑者聖人不得已之具而嚴刑者又天下所甚

不樂之政以吾之不得已而行天下之所甚不樂

雖堯舜能不究耶故夫流放竄殛者堯舜之刑也

此非不嚴也然使堯舜朝行之又暮行之臣恐有

如武王數紂之虐者議其後矣是故堯舜亦不能

使天下必不為𢙣何者嚴刑不可以常用也然而

堯舜刑殺一二人而天下治此獨何術也蓋堯舜

之所以治有所不殺而甚於殺有所不刑而甚於

刑忠肅㳟懿者堯舜既相之明允篤誠者堯舜又

相之則夫不肅不篤不誠者何必盡殺而盡刑也

哉屏而弃之足矣夫人之情豈願於永弃今弃於

堯舜之世則是不如刑殺者之速死何則身雖不

死而望於世者已絶求歯於士君子而不可復也

此其心必有以自悔而其迁於善也必有以自力

則是不使天下之必不為𢙣者乃所以必之歟臣

前之二䇿其一說曰治𧷢吏自大吏始其一說

先之以均吏禄後之不測甚大之威此其為術足

以使天下之懼於貪而未足以使天下之樂於廉

蓋威之狎則必習而為不威懼之怠則必反而為

不懼何則不勝其貪則不勝其刑不勝其刑則不

勝其究夫惟使之樂於廉則誰能奪其樂者臣聞

天不能為無春之秋聖人不能行無賞之刑蓋生

而後殺則殺者不怨刑而不賞則生者不𭄿今夫

某貪吏某非貪吏天子曰爾曷爲貪吾殺尓至非

貪者則不殺焉貪老死而非貪者生則吏之爲貪

者將曰貪不可爲也於是相率而不爲貪今夫某

廉吏某非廉吏天子曰尓非廉吏吾不用尓至於

廉吏則亦不用焉非廉吏者不用而廉吏亦同乎

不用則吏之非廉者將曰彼矯而廉以異我也竟

何以異於我於是相戒而不爲廉天下之俗生於

勝勝生於衆衆生於尚上之人不尚廉吏則廉吏

寡矣以至寡之廉而欲勝至衆之貪難哉臣願

朝廷内委宰相待從䑓諌外委監司太守𡻕举廉

吏一人而天子親擇其尤者不測擢之為䑓省之

職雖未至如唐之相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綰亦庻乎廉吏之俗勝貪

吏之俗衰俗所尚而樂趨之不過數年𧷢吏之刑

亦不必用矣


   嘉定元年春三月男   長孺 編定

   端平元年夏五月門人羅 茂良 校正


誠齋集卷第八十八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