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農桑輯要/卷之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耕墾

[编辑]

耕地

[编辑]

【《齊民要術》】:春耕尋手勞,郎到反。古曰「櫌」,今曰「勞」。《說文》曰:「櫌,摩田器。」今人亦名「勞」曰 「摩」。秋耕待白背勞。秋既多風,若不尋勞,地必虛燥。秋田㙷實,濕勞令地硬。諺曰:「耕而不勞,不如竹暴。」蓋言澤難遇,喜天時故也。桓寬《鹽鐵論》曰:「茂木之下無豐草,大塊之間無美苗。」○㙷,直輒反,田實也。暴,音曝,耗也。

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淺。犂欲廉,勞欲再。犂廉耕細,牛復不疲;再勞地熟,旱亦保澤也。秋耕䅖掩同,青者爲上,比至冬月,青草復生者,其美與小豆同,初耕欲深,轉地欲淺,耕不深,地不熟;轉不淺,動生土也,菅茅之地,宜縱牛羊踐之,踐則根浮。七月耕之則死。非七月,復生矣。

凡美田之法,緑豆爲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䆊羹懿反,漫種也。種,七月、八月犂䅖殺之,爲春穀田,則畝收十石,一石大約今二斗七升,十石今二石七斗有餘也。後《齊民要術》中石斗倣此。其美與蠶矢、熟糞同。

○《氾勝之書》曰:凡耕之本,在於趨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穫。

春凍解,地氣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氣始暑,陰氣始盛,土復解;夏至後九十日,晝夜分,天地氣和:以此時耕田,一而當五,名曰「膏澤」,皆得時功。

春地氣通,可耕堅硬强地黑壚土,輒平摩其塊以生草;草生,復耕之;天有小雨,復耕和之,勿令有塊,以待時。所謂强土而弱之。

春候地氣始通:土塊散,陳根可拔。此時二十日以後,和氣去,卽土岡。以此時耕,一而當四;和氣去耕,四不當一。

杏始華榮,輒耕輕土、弱土。望杏花落,復耕。耕輒勞之,草生,有雨澤,耕,重勞之。土甚輕者,以牛羊踐之。如此則土强。此謂弱土而强之也。

○《雜說》:凡人家營田,須量己力,寧可少好,不可多惡。

凡地有薄者,卽須加糞糞之。

其踏糞法:秋收治田後,場上所有穀穰等,並須收貯一處。每日布牛脚下,三寸厚;古一尺,大約今一尺三寸有餘。後《齊民要術》尺寸倣此。每平旦收聚堆積之;還依前布之,經宿卽堆聚。至十二月、正月之間,卽載糞糞地。

【《種蒔直說》】:古農法,犂一𣞻六。今人只知犂深爲功,不知𣞻細爲全功。𣞻功不到,土麤不實。下種後,雖見苗,立根在麤土,根土不相着,不耐旱,有懸死、蟲咬、乾死等諸病。𣞻功到,土細又實,立根在細實土中。又碾過,根土相着,自耐旱,不生諸病。

【《韓氏直說》】:爲農大綱,一則牛欺地,二則人欺苗。牛欺地,則所種不失其時;人欺苗,則省力易辦;反是則徒勞無益矣。

凡地除種麥外,並宜秋耕。先以鐵齒𣞻縱橫𣞻之,然後插犂細耕,隨耕隨撈。至地大白背時,更𣞻兩徧。至來春地氣透時,待日高復𣞻四五徧:其地爽潤,上有油土四指許,春雖無雨,時至便可下種;秋耕之地,荒草自少,極省鋤工。如牛力不及,不能盡秋耕者,除種粟地外,其餘黍、豆等地,春耕亦可。

大抵秋耕宜早,春耕宜遲。秋耕宜早者,乘天氣未寒,將陽和之氣掩在地中,其苗易榮,過秋天氣寒冷,有霜時,必待日高,方可耕地,恐掩寒氣在內,令地薄不收子粒。春耕宜遲者,亦待春氣和暖,日高時依前耕𣞻。

播種

[编辑]

收九穀種黍、稷、稗、稻、麻、大麥、小麥、大豆、小豆

[编辑]

【《齊民要術》】:凡五穀種子,浥鬱則不生,生者亦尋死。種雜者,禾則早晚不均,舂復減而難熟,糶賣以雜糅見疵,炊爨失生熟之節:所以特宜存意,不可徒然。

粟、黍、穄、粱、秫,常歲別收:選好穗純色者,劁才彫反。刈高懸之,以擬明年種子。將種前二十許日,開,水洮,浮秕去則無莠。卽曬令燥,種之。

○《氾勝之書》曰:牽馬令就穀堆食數口,以馬踐過爲種,無虸蚄等蟲也。

又,種傷濕鬱熱則生蟲也。

又,薄田不能糞者,以原蠶矢雜禾種種之,則禾不蟲。

又,取馬骨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漬附子五枚。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蠶矢、羊矢各等分,撓呼老反,攪也。令洞洞如稠粥。先種二十日時,以溲疎有反。種,如麥飯狀。常天旱燥時溲之,立乾;薄布,數撓,令乾。明日復溲。天陰雨則勿溲。六七溲而止。輒曝,謹藏,勿令復濕。至可種時,以餘汁溲而種之,則禾稼不蝗蟲。無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者,五穀之精也,使稼耐旱。常以冬藏雪汁,器盛,埋於地中。治種如此,則收常倍。

取麥種,候熟可穫,擇穗大强者斬,束,立場中之高燥處,曝使極燥。無令有白魚,有輒揚治之,取乾艾雜藏之,麥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順時種之,則收常倍。

取禾種,擇高大者,斬一節下,把懸高燥處,苗則不敗。

欲知歲所宜,以布囊盛粟等諸物種,平量之,埋陰地,——冬至日窖埋,冬至後五十日,發取量之,息最多者,歲所宜也。

○崔寔曰:平量五穀各一升,小罌盛,埋墻陰下。餘法同上。

○《師曠占術》曰:五木者,五穀之先;欲知五穀,但視五木。擇其木盛者,來年多種之,萬不一失也。

○《雜陰陽書》曰:禾生於棗或楊,大麥生於杏,小麥生於桃,稻生於柳或楊,黍生於榆,大豆生於槐,小豆生於李,麻生於楊或荊。

又,凡種禾,宜寅、午、申,忌乙、丑、壬、癸;秫忌寅;晚禾忌丙。大麥宜亥、卯、辰,忌子、丑、戊、己;小麥忌與大麥同。稻宜戊、己、四季日,忌寅、卯、辰、甲、乙。黍宜己、酉、戌,忌寅、卯、丙、午;穄忌未、寅。大豆宜申、子、壬,忌卯、午、丙、子、甲、乙。小豆忌與大豆同。麻忌四季日、戊、己。

凡五穀,大判宜上旬,次中旬。

○《史記》曰:「陰陽之家,拘而多忌。」止可知其梗概,不可委曲從之。諺曰:「以時及澤,爲上策」也。

種穀

[编辑]

【《齊民要術》】:凡穀成熟有早晚,苗稈有高下,收實有多少,質性有彊弱,米味有美惡,粒實有息耗。早熟者苗短而收多,晚熟者苗長而收少。彊苗者短,黃穀之屬是也;弱苗者長,青、白、黑者是也。收少者美而耗,收多者惡而息也。地勢有良薄,良田宜種晚,薄田宜種早。良田非獨宜晚,早亦無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實也。崔寔曰:美田欲稠,薄田欲稀。山、澤有異宜,山田種彊苗,以避風霜,澤田種弱苗,以求華實也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

凡穀田,菉豆、小豆底爲上,麻、黍、胡麻次之,蕪菁、大豆爲下。常見瓜底,不減菉豆,本既不論,聊復記之。

凡春種欲深,夏種欲淺。凡種穀,雨後爲佳。遇小雨,宜接濕種;遇大雨,待薉音穢。生。小雨不接濕,無以生禾苗;大雨不待白背,濕轆則令苗瘦。薉若盛者,先鋤一徧,然後納種乃佳也。春若遇早,秋耕之地,得仰壟待雨。春耕者,不中也。夏若仰壟,匪直蕩汰不生,兼與草薉俱出。

凡田欲早晚相雜。防歲道有所宜。有閏之歲,節氣近後,宜晚田。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於晚。早田浄而易治,晚者蕪穢難治。其收之多少,從歲所宜,非關早晚。然早穀皮薄,米實而多;晚穀皮厚,米少而虛也。

苗生如馬耳則鏃初角反。鋤。諺曰:「欲得穀,馬耳鏃。」稀豁之處,鋤而補之。凡五穀,唯小鋤之爲良。小鋤者,非直省功。穀亦倍勝。大鋤者,草根繁茂,用功多而收益少。苗出壠則深鋤。鋤不厭數,周而復始,勿以無草而暫停。鋤者,非止除草,乃熟地而實多,糠薄,米息。鋤得十徧,便得「八米」也。

春鋤起地,夏爲除草,故春鋤不用觸濕。六月已後,雖濕亦無嫌。春苗既淺,陰未覆地,濕鋤則地堅。夏苗陰厚,地不見日,故雖濕亦無害矣。《管子》曰:「爲國者,使農寒耕而熱芸。」芸,除草也。

凡種,欲牛遲緩行,種人令促步以足躡壠底。牛遲卽子勻,足躡則苗茂。足跡相接者,亦不煩撻也。

熟,速刈。乾,速積。刈早則鐮傷,刈晚則穗折,遇風則收減。濕積則藁爛,積晚則損耗,連雨則生耳。

○《呂氏春秋》曰:苗,其弱也欲孤,弱,小也。苗始生小時,欲得孤特,疏數適,則茂好也。其長也欲相與俱,言相依植,不偃仆。其熟也欲相扶。相扶持,不傷折。是故三以爲族,乃多粟。族,聚也。

吾苗有行,故速長;弱不相害,故速大。橫行必得,從行必術,正其行,通其風。行,行列也。

○《孝經援神契》曰:黃白土宜禾。

○《氾勝之書》曰:種無期,因地爲時。三月榆莢時雨,膏地強可種禾。

稙禾,夏至後八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明時,令兩人持長索,相對各持一端,以槩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穀不傷矣。

○《漢‧食貨志》曰:種穀必雜五種,以備災害。田中不得有樹,用妨五穀。力耕數耘,收穫如盜寇之至。

董仲舒曰:《春秋》他穀不書,至於麥、禾不成則書之,以此見聖人於五穀最重麥、禾也。

趙過爲搜粟都尉。過能爲代田,一畮三甽,歲代處,故曰「代田」。師古曰:「代,易也。」古法也。

后稷始甽田:以二耜爲耦,師古曰︰「併兩耜而耕。」廣尺深尺曰甽,長終畮,一畮三甽,一夫三百甽,而播種於甽中。苗生葉以上,稍耨壠草,師古曰:「耨,鋤也。」因隤其土,以附苗根。師古曰:「隤,謂下之也。音穨。」比盛暑,壠盡而根深,能風與旱。師古曰:「能讀曰耐。」

其耕、耘、下種田器,皆有便巧。率十二夫爲田一井一屋,故畮五頃。鄧展曰:「九夫爲井,三夫爲屋,夫百畮,於古爲十二頃。古百步爲畮,漢時二百四十步爲畮,古千二百畮,則得今五頃。」用耦犂:二牛三人。一歲之收,常過縵田畮一斛以上,師古曰:「縵田,謂不爲甽者也。」○縵,莫幹反。善者倍之。師古曰:「善爲甽者,又過縵田二斛已上也。」

過使教田太常、三輔。蘇林曰:「太常,主諸陵,有民,故亦課田種。」大農置工巧奴與從事,爲作田器。二千石遣令、長、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學耕種養苗狀。蘇林曰:「爲法意狀也。」

民或苦少牛,亡以趨澤。師古曰:「趨,讀曰趣。趣,及也。澤,雨之潤澤也。」故平都令光,教過以人輓犂。師古曰:「輓,引也。音晚。」過奏光以爲丞,教民相與庸輓犂,師古曰:「庸,功也,言換功共作也。義亦與庸賃同。」率多人者,田曰三十畝,少者十三畝。以故田多墾辟。

是後,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穀多。

○崔寔曰:趙過教民耕殖,其法三犂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據齊地大畝,一頃爲三十五畝也。至今三輔猶賴其利。今遼東耕犂,轅長四尺,迴轉相妨,既用兩牛,兩人牽之,一人將耕,一人下種,二人挽耬:凡用兩牛六人,一日纔種二十五畝。其懸絶如此。案三犂共一牛,若今三脚耬矣。今自濟州已西,猶用長轅犂、兩脚耬。長轅耕平地尚可,於山澗之間則不任用,且回轉至難,費力,未如齊人蔚犂之柔便也。兩脚耬種,壠穊,亦不如一脚耬之得中也。

【《種蒔直說》】:芸苗之法,其凡有四:第一次曰撮苗,第二次曰布,第三次曰擁,第四次曰復。俗曰「添米」。一功不至,則稂莠之害,秕糠之雜入之矣。

今之器以鋤,營州之東以鏟。爰有一器,出自海壖,號曰「耬鋤」。耬樣一如下種耬,但獨脚無耬斗耳。於獨脚下端,從後向上斜鑿一竅,兩轅中央近後舊安耬斗處橫桄中,亦鑿一竅。鋤制:柄項彎曲,一如芸苗鋤,但其柄純以鐵爲之,麁細上下若一;鋤刃尖圓,如杏葉樣。用時,將鋤柄於耬脚下端斜竅中穿過,其柄末上出橫桄竅中,其鋤刃橫冒於耬脚下端。撮苗後,用一驢帶籠觜挽之,初用一人撁,慣熟不用人,止一人輕扶。入土二三寸,其深痛過鋤力三倍,所辦之田,日不啻二十畝。今燕、趙多用之,名曰「劐子」。劐子之制,又少異於此。劐子第一徧卽成溝子,穀根未成,不耐旱。耬鋤刃在土中,故不成溝子;第二徧加擗土木鴈翅,方成溝子,其土分壅穀根。擗土:用木,厚三寸,闊三寸,長七寸,取成三角樣,前爲尖;中鑿一竅,長一寸,闊半寸,穿於鐵鋤柄上,壓鋤刃上。

【《韓氏直說》】:如耬鋤過,苗間有小豁不到處,用鋤理撥一徧。如種黍、粟、大小等田,當用一尺三寸寬脚「種蒔」下種;易使鋤耬故也。如種麻、麥,用狹脚「種蒔」則可。

大、小麥青稞附

[编辑]

【《齊民要術》】:大小麥皆須五月、六月暵地。不暵地而種者,其收倍薄。崔寔曰:五月、六月菑麥田也。

○《孝經援神契》云:黑墳宜麥。

○《氾勝之書》曰:種麥得時,無不善。早種則蟲而有節,晚則穗小而少實。

當種麥,若天旱無雨澤,則薄漬麥種以酢且故反,與醋字同。漿并蠶矢,夜半漬,向晨速投之,令與白露俱下。酢漿令麥耐旱,蠶矢令麥忍寒。

麥生黃色,傷於太稠;稠者鋤而稀之。

○崔寔曰:凡種大小麥,得白露節,可種薄田;秋分,種中田;後十日,種美田。唯𪍿古猛反,大麥類。麥,早晚無常。正月,可種春麥,盡二月止。

青稞苦禾反,麥名。麥:治打時稍難,唯快日用碌碡碾。與大麥同時熟。麪堪作麨及餅飥,甚美。磨,盡無麩。鋤一徧佳,不鋤亦得。

【《四時類要》】:曬大小麥,今年收者,於六月掃庭除,候地毒熱,衆手出麥,薄攤,取蒼耳碎剉拌曬之。至未時,及熱收,可以二年不蛀。音注,蟲也。若有陳麥,亦須依此法更曬。須在立秋前;秋後則蟲生,恐無益矣。

【《士農必用》】:古農語云︰「彭祖壽年八百,不可忘了稙蠶、稙麥。」又云︰「社後種麥争回耬。」又云︰「社後種麥争回牛。」言奪時甚急也,如此之甚也。

【《韓氏直說》】:五六月麥熟,帶青收一半,合熟收一半,若過熟則拋費。每日至晚,卽便載麥上場堆積,用苫繳覆,以防雨作。苫須於以前農隙時備下。如般載不及,卽於地內苫積;天晴,乘夜載上場。卽攤一二車;薄則易乾。碾過一徧,翻過,又一徧;起稭下場,揚子收起。雖未浄,直待所收麥都碾盡,然後將未浄稭稈再碾。如此,可一日一場,比至麥收盡,已碾訖三之二。農家忙併,無似蠶麥。古語云︰「收麥如救火。」若少遲慢,一值陰雨,卽爲灾傷;遷延過時,秋苗亦誤鋤治。

水稻

[编辑]

【《齊民要術》】:稻無所緣,唯歲易爲良。選地欲近上流。地無良薄,水清則稻美也。

三月種者爲上時,四月上旬爲中時,中旬爲下時。

先放水,十日後,曳轆軸十徧。徧數唯多爲良。地既熟,浄淘種子,浮者不去,秋則生稗。漬經三宿,漉出,內草篅市專反。判竹,圜以盛穀。中裛之。復經三宿,牙長二分,一畝三斗擲。三日之中,令人驅鳥。

稻苗長七八寸,陳草復起,以鐮侵水芟之,草悉膿死。稻苗漸長,復須薅,拔草曰薅。虎高反。薅訖,決去水,曝根令堅。量時水旱而溉之。將熟,又去水。

霜降穫之。早刈米青而不堅,晚刈零落而損收。

北土高原,本無陂澤,隨逐隈曲而田者,二月冰解,地乾,燒而耕之,仍卽下水。十日,塊既散液,持木斫平之。納種如前法。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既非歲易,草、稗俱生,芟亦不死,故須栽而薅之。溉灌,收刈,一如前法。

畦㽟音劣,堤厓也。大小無定,須量地宜,取水均而已。

藏稻必須用簞。此既水穀,窖埋得地氣則爛敗也。

舂稻,必須冬時積日燥曝,一夜置霜露中,卽舂。若冬舂不乾,卽米青赤脉起。不經霜,不燥曝,則米碎矣。

秫稻法,一切同。

○《周官》曰:「稻人」掌稼下地。以水澤之地種穀也。謂之稼者,有似嫁女相生。以瀦畜水,以防止水,以溝蕩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澮寫水。以涉揚其芟,作田。鄭司農說「瀦」、「防」:以《春秋傳》曰:「町原防,規偃瀦。」「以列舍水」:「列者,非一道以去水也。」「以涉揚其芟」:「以其水寫,故得行其田中,舉其芟鉤也。」杜子春讀「蕩」爲「和蕩」,謂「以溝行水也。」玄謂偃瀦者,畜流水之陂也。防,瀦旁隄也。遂,田首受水小溝也。列,田之畦㽟也。澮,田尾去水大溝。作,猶治也,開遂舍水於列中,因涉之,揚去前年所芟之草,而治田種稻。

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殄,病也,絶也。鄭司農說「芟夷」:以《春秋傳》曰:「『芟夷、蘊崇之。』今時謂禾下麥爲『夷下麥』,言芟刈其禾,於下種麥也。」玄謂將以澤地爲稼者,必於夏六月之時,大雨時行,以水病絶草之後生者,至秋水涸,芟之,明年乃稼。澤草所生,種之芒種。鄭司農云︰「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

○《氾勝之書》曰:種稻,春凍解,耕反其土。種稻區,不欲大,大則水深淺不適。冬至後一百一十日可種稻。始種,稻欲濕,濕者,缺其堘,食陵反,畦畔也。令水道相直。夏至後,大熱,令水道錯。

○崔寔曰:三月,可種粳稻。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

旱稻

[编辑]

【《齊民要術》】:旱稻用下田,白土勝黑土。非言下田勝高原,但下停水者,不得禾、豆、麥;稻田種,雖澇亦收,所謂彼此俱穫,不失地利故也,下田種者,用功多;高原種者,與禾同等也。凡下田停水處,燥則堅垎,胡格反,土乾也。濕則汙泥,難治而易荒,墝口交反。音殼。而殺種——其春耕者,殺種尤甚——故宜五六月暵之,以擬大麥。麥時水澇,不得納種者,九月中復一轉,至春種稻,萬不失一。春耕者十不收五,蓋誤人耳。

凡種下田,不問秋夏,候水盡地白背時,速耕,杷、勞杷,白駕反。頻翻令熟。過燥則堅,遇雨則泥,所以宜速耕也。

二月半種稻爲上時,三月爲中時,四月初及半爲下時。

漬種如法,裛令開口。耬耩䅖種之,耩,故項反。䅖,烏感反。䅖種者,省種而生科,又勝擲者。卽再徧勞。若歲寒早種——慮時晚——卽不漬種,恐牙焦也。其土黑堅彊之地,種未生前遇旱者,欲得令牛羊及人踐履之;濕則不用一迹入也。稻既生,猶欲令人踐壠背。踐者茂而多實也。

苗長三寸,杷、勞而鋤之。鋤唯欲速。稻苗性弱,不能扇草,故宜數鋤之。每經一雨,輒欲杷、勞。苗高尺許則鋒。古農器。天雨無所作,宜冒雨薅之。科大,如穊者,五、六月中霖雨時,拔而栽之。栽法欲淺,令其根鬚四散,則滋茂;深而直下者,聚而不科。其苗長者,亦可拔去葉端數寸,勿傷其心也。入七月,不復任栽。七月百草成,時晚故也。

其高田種者,不求極良,唯須廢地。過良則苗折,廢地則無草。亦秋耕、杷、勞令熟,至春,黃塲始章反。納種。不宜濕下。餘法悉與下田同。

黍穄稗附

[编辑]

【《齊民要術》】:凡黍、穄田,新開荒爲上,大豆底爲次,穀底爲下。

地必欲熟。再轉乃佳。若春夏耕者,下種後再勞爲良。

一畝用子四升。

三月上旬種者爲上時,四月上旬爲中時,五月上旬爲下時。夏種黍穄,與稙穀同時;非夏者,大率以椹赤爲候。諺曰:「椹釐釐,種黍時。」燥濕候黃塲,種訖不曳撻。今時「屯子」也。常記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凍樹日種之,萬不失一。凍樹者,凝霜封著木條也。假令月三日凍樹,還以月三日種黍;他皆倣此。十月凍樹宜早黍,十一月凍樹宜中黍,十二月凍樹宜晚黍。若從十月至正月皆凍樹者,早、晚黍悉宜也。

刈穄欲早,黍欲晚。穄晚多零落,黍早米不成。諺曰:「穄青喉,黍折頭。」皆卽濕踐。久漬則浥鬱,燥踐多兜牟。穄,踐訖卽蒸而裛於劫反。不蒸者難舂,米碎,至春又土臭;蒸則易舂,米堅,香氣經夏不歇也。黍,宜曬之令燥。濕聚則鬱。

凡黍,黏者收薄。穄,味美者亦收薄,難舂。

○《孝經援神契》云︰黑墳宜黍。

○《氾勝之書》曰:黍者,暑也,種者必待暑。

黍心未生,雨灌其心,心傷無實。

黍心初生,畏天露。令兩人對持長索,槩去其露,日出乃止。

凡種黍,覆土鋤治,皆如禾法。

○稗,既堪水旱,種無不熟之時,又特滋茂宜種之,備凶年。

稗中有米,熟時擣取米,炊食之,不減粱米。又可釀作酒。酒甚美釅,尤踰黍、秫。魏武使典農種之,頃收二千斛,斛得米三四斗。大儉可磨食之。若值豐年,可以飯牛、馬、豬、羊。

【《務本新書》】:種「糯不換」:糯米價直比黃米價高。今有與糯米相類者,白黃米是也,舊呼「糯不換」,宜多種之,造酒爲佳。

粱秫

[编辑]

【《齊民要術》】:粱、秫並欲薄地而稀。種與稙穀同時。晚者全不收也。

燥濕之宜,杷勞之法,一同穀苗。

收刈欲晚。性不零落,早刈損實。

大豆豍豆附

[编辑]

【《齊民要術》】:春大豆,次稙穀之後。二月中旬爲上時,三月上旬爲中時,四月上旬爲下時。歲宜晚者,五、六月亦得;然稍晚稍加種子。

地不求熟。地過熟者,苗茂而實少。

收刈欲晚。此不零落,刈早損實。

鋤不過再。

葉落盡,然後刈。葉不盡則難治。刈訖則速耕。大豆性溫,秋不耕則無澤也。

○《孝經援神契》曰:赤土宜菽也。

○《氾勝之書》曰:大豆保歲易爲,宜古之所以備凶年也。謹計家口數,種大豆,率人五畝,此田之本也。

三月榆莢時,有雨,高田可種大豆。土和無塊,畝五升;土不和,則益之。種大豆,夏至後二十日尚可種。戴甲而生,不用深耕。大豆須均而稀。

豆花憎見日,見日則黃爛而根焦也。

穫豆之法,莢黑而莖倉,輒收無疑;其實將落,反失之。故曰:豆熟於場。

○崔寔曰:正月可種豍豆。二月可種大豆。又曰:三月,昏,參夕,杏花盛,桑椹赤,可種大豆。四月,時雨降,可種大、小豆。美田欲稀,薄田欲稠。

小豆菉豆、白豆附

[编辑]

【《齊民要術》】:小豆,大率用麥底。然恐小晚,有地者,常須兼留去歲穀下以擬之。

○《氾勝之書》曰:小豆不保歲,難得。

椹黑時,注雨,種。豆生布葉,鋤之;生五、六葉,又鋤之。

大豆、小豆,不可盡治也。古所以不盡治者,豆生布葉,豆有膏,盡治之則傷膏,傷則不成。而民盡治,故其收耗折也。

菉豆、白豆,種法與小豆同。

豌豆

[编辑]

【《務本新書》】:豌豆,二、三月種。

諸豆之中,豌豆最爲耐陳;又收多,熟早。如近城郭,摘豆角賣,先可變物。舊時㽵農往往獻此豆,以爲嘗新,蓋一歲之中,貴其先也。

又,熟時少有人馬傷踐。以此挍之,甚宜多種。

薥黍

[编辑]

【《務本新書》】:薥黍,宜下地。春月早種。省工,收多,耐用。

人食之餘,擸碎,多拌麩糠,以飼五牸。外稭稈織箔、夾籬寨、作燒柴,城郭貨賣亦可變物。

蕎麥

[编辑]

【《齊民要術》】:凡蕎麥,五月耕;經二十五日,草爛,得轉;并種,耕三徧。

立秋前後,皆十日內種之。

假如地耕三徧,卽三重著子。下兩重子黑,上一重子白,皆有白汁,滿似如濃,卽須收刈之。但對梢相荅鋪之,其白者日漸盡變爲黑,如此乃爲得所。若待上頭總黑,半已下黑子,盡落矣。

胡麻《本草衍義》曰:「止是脂麻也。」

[编辑]

【《齊民要術》】:胡麻:《漢書》︰張騫外國得胡麻子。今俗人呼爲「烏麻」,非也。案今世有白胡麻、八稜胡麻。白者油多,而又可以爲飯。

此宜於白地種。二、三月爲上時,四月上旬爲中時,五月上旬爲下時。月半前種者,實多而成;月半後種者,少子而多秕也。

種欲截雨脚。若不緣濕,融而不生。一畝用子二升。漫種者,先以耬耩,然後散子,空曳勞。勞上加人,則土厚不生。耬耩者,炒沙令燥,中半和之。不和沙,下不均。壟種若荒,得用鋒、耬。

鋤不過三徧。

刈束欲小。束大則難燥;打,手復不勝。以五六束爲一藂,斜倚之。不爾,則風吹倒,損收也。候口開,乘車詣田抖擻,倒竪,以小杖微打之。還藂之。三日一打。四五徧乃盡耳。若乘濕橫積,蒸熱速乾,雖鬱裛,無風吹虧損又慮。裛者,不中爲種子,然油無損也。

【《四時類要》】:每科相去一尺爲法。

麻子蘇子附

[编辑]

【《齊民要術》】:止取實者,種斑黑麻子。斑黑者實饒。崔寔曰:「苴麻,子黑,又實而重。擣治作燭,不作麻。」

耕須再徧。一畝用子二升。三月種者爲上時,四月爲中時,五月初爲下時。

大率二尺留一根。穊則不成。鋤常令浄。荒則少實。既放勃,拔去雄。若未放勃去雄者,則不成子實。

凡五穀地畔近道者,多爲六畜所犯,宜種胡麻、麻子以遮之。胡麻,六畜不食;麻子,齧頭則科大。收此二實,足供美燭之費也。慎勿於大豆地中雜種麻子。扇地兩損,而收並薄。六月中,可於麻子地間散蕪菁子而鋤之,擬收其根。

○《氾勝之書》曰:樹高一尺,以蠶矢糞之;無蠶矢,以溷中熟糞亦善,樹一升。

天旱,以流水澆之;無流水,曝井水,殺其寒氣以澆之。雨澤時適,勿澆。澆不欲數。

霜下實成,速斫之;其樹大者,以鋸鋸之。

【《務本新書》】:凡種五穀,如地畔近道者,亦可另種蘇子,以遮六畜傷踐。收子打油,燃燈甚明,或熬油以油諸物。

[编辑]

【《齊民要術》】:凡種麻,用白麻子。白麻子爲雄麻。顏色雖白,齧破枯燥無膏潤者,秕子也,亦不中種。市糴者,口含少時,顏色如舊者,佳;如變黑者,裛。

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故墟亦良,有夥葉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夥,丁破反,草葉壞也。地薄者糞之。糞宜熟;無熟者,用小豆底亦得。崔寔曰:「正月糞疇。疇,麻田也。」耕不厭熟。縱橫七徧已上,則麻無葉也。田欲歲易。拋子種,則節高。

良田一畝,用子三升;薄田二升。穊則細而不長,稀則麁而皮惡。夏至前十日爲上時,至日爲中時,至後十日爲下時。「麥黃種麻,麻黃種麥」,亦良候也。諺曰:「夏至後,不没狗。」或答曰:「但雨多,没橐駞。」又諺曰:「五月及澤,父子不相借。」言及澤急,說非辭也。夏至後者,匪唯淺短,皮亦輕薄。此亦趨時不可失也。父子之間,尚不相假借,而況他人者也?

澤多者,先漬麻子令芽生。取雨水浸之,生牙疾;用井水則生遲。浸法:著水中,如炊兩石米頃,漉出。著席上,布令厚三四寸,數攪之。令均得地氣。一宿卽芽出。水若滂沛,十日亦不生。待地白背,耬耩,漫擲子,空曳勞。截雨脚卽種者,地濕,麻生瘦;待白背者,麻生肥。澤少者,暫浸卽出,不得待生芽,耬頭中下之。不勞曳撻。

麻生數日中,常驅雀。葉青乃止。布葉而鋤。頻翻再徧止。高而鋤者,便傷麻。稠弱不堪者拔去。

勃如灰便刈。刈、拔,各隨鄉法。未勃者收,皮不成;放勃不收卽驪。𢆞古典反,小束也。欲小,𥠵普胡反欲薄。爲其易乾一宿輒翻之。得霜露則皮黃也。

穫欲浄。有葉者易爛。漚欲清水,生熟合宜。濁水則麻黑,水少則麻脆。生則難剥,大爛則不任。暖泉不冰凍,冬日漚者,最爲柔肕也。

○《氾勝之書》曰:種枲太早,則剛堅、厚皮、多節;晚則皮不堅。寧失於早,不失於晚。夏至後二十日漚枲,枲和如絲。

苧麻

[编辑]

【《圖經》】:苧根,舊不載所出州土,今閩、蜀、江、浙有之。其皮可以績布。苗高七八尺。葉如楮葉,面青背白,有短毛。夏秋間,著細穗青花。其根黃白而輕虛。二月、八月採。

又有一種山苧,亦相似。

謹按陸璣《草木疏》云︰「苧,一科數十莖。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須栽種。荊、揚間,歲三刈。官令諸園種之。剥取其皮,以竹刮其表,厚處自脫,得裏如筋者,煮之,用緝。」今江、浙、閩中,尚復如此。

孕婦胎損方所須。又主「白丹」,濃煮水浴之,日三四,差。韋宙療癰疽、發背:初覺未成膿者,以苧根、葉熟擣,傅上,日夜數易之,腫消則差矣。

○陶隱居云︰苧,卽今績麻也。

【新添】栽種苧麻法:

三、四月種子者,初用沙薄地爲上,兩和地爲次,園圃內種之;如無園者,瀕河、近井處亦得。

先倒斸土一二徧,然後作畦:闊半步,長四步。再斸一徧,用脚浮躡,或杴背浮按稍實,不然,著水虛懸。再杷蒲巴反。平。隔宿,用水飲畦。明旦,細齒杷浮耬起土,再杷平。隨時用濕潤畦土半升,子粒一合,相和勻撒子。一合可種六七畦。撒畢,不用覆土;覆土則不出。於畦內用極細梢杖三四根,撥剌令平可。

畦搭二三尺高棚,上用細箔遮蓋。五、六月內炎熱時,箔上加苫重蓋,惟要陰密,不致曬死。但地皮稍乾,用炊箒細灑水於棚上,常令其下濕潤。緣子未生芽,或苗出力弱,而不禁注水徒澆故也。遇天陰及早、夜,撤去覆箔。至十日後,苗出,有草卽拔。苗高三指,不須用棚。如地稍乾,用微水輕澆。約長三寸,却擇比前稍壯地,別作畦移栽。

臨移時,隔宿先將有苗畦澆過;明旦,亦將做下空畦澆過。將苧麻苗用刃器帶土掘出,轉移在內,相離四寸一栽。務要頻鋤。三五日一澆。如此將護二十日之後,十日、半月一澆。至十月後,用牛、驢、馬生糞蓋,厚一尺。

預選秋耕𣞻熟肥土,更用細糞糞過。來年春首,移栽:地氣已動爲上時,芽動爲中時,苗長爲下時。栽法:掘區成行,方圍相去一尺五寸。將畦中科苗移出,栽於區內;擁土區中,以水湮之。若夏秋移栽,須趁雨水地濕。

分根:連土於側近地內分栽,亦可。其移栽年深宿根者,移時用刀斧將根截斷,長可三四指。栽時成行作區,方圍各離一尺五寸,每區卧栽三二根,棊盤相對。擁土畢,然後下水。候三五日,復澆。苗高,勤鋤。旱則澆之。

若地遠移栽者,須根科少帶元土,蒲包封裹,外復用席包掩合,勿透風日,雖數百里外,栽之亦活。栽培法如前。

初年長約一尺,便割一鐮,麻未堪用。再候長成,所割卽堪績用。

至十月,卽將割過根楂,用驢馬糞蓋,厚一尺,不致凍死。至二月初,杷去糞,令苗出。以後歲歲如此。壓條滋胤,如桑法移栽亦可。

第三年,根科交結稠密,不移必漸不旺,卽將本科周圍稠密新科,再依前法分栽。

每歲可割三鐮。每割時,須根傍小芽出土約高五分,其大麻卽爲可割。大麻既割,其小芽榮長,便是下次再割麻也。若小芽過高,大麻不割,不唯小芽不旺,又損已成之麻。大約五月初一鐮,六月半一鐮,八月半一鐮,唯中間一鐮長疾,麻亦最好。

刈倒時,隨卽用竹刀或鐵刀,從梢分批開,用手剥下皮,卽以刀刮其白瓤,其浮上皴皮自去。縛作校,搭於房上,夜露晝曝。如此五七日,其麻自然潔白,然後收之,若值陰雨,卽於屋底風道內搭涼,去聲。恐經雨黑漬故也。

所剥之麻,春、夏、秋溫暖時分績,與常法同;若於冬月,用溫水潤濕,易爲分擘,不然,乾硬難分。

其績既成,纏作纓子,於水甕內浸一宿。紡車紡訖,用桑柴灰淋下水內浸一宿,撈出。每纑五兩,可用一浄水盞細石灰拌勻,置於器內,停放一宿。至來日,擇去石灰,却用黍稭灰淋水煮過,自然白輭。曬乾,再用清水煮一度,別用水擺拔極浄,曬乾。逗成纑鋪,經胤織造,與常法同。

此麻一歲三割,每畝得麻三十斤,少不下二十斤。目今陳、蔡間每斤價鈔三百文,已過常麻數倍。善績者,麻皮一斤,得織一斤。細者,有一斤織布一匹;次,一斤半一匹;又次,二斤、三斤一匹。其布柔肕潔白,比之常布,又價高一二倍。然則此麻,但栽植有成,便自宿根,可謂暫勞永利矣。

木綿

[编辑]

【新添】栽木綿法:

擇兩和不下濕肥地,於正月地氣透時,深耕三徧,擺蓋調熟,然後作成畦畛。每畦長八步,闊一步,內半步作畦面,半步作畦背。深斸二徧,用杷耬平;起出覆土,於畦背上堆積。

至穀雨前後,揀好天氣日下種。先一日,將已成畦畛,連澆三水。用水淘過子粒,堆於濕地上,瓦盆覆一夜。次日,取出,用小灰搓得伶俐,看稀稠;撒於澆過畦內。將元起取出覆土,覆厚一指。再勿澆。

待六七日,苗出齊時,旱則澆溉。鋤治常要潔浄。穊則移栽,稀則不須。每步只留兩苗;稠則不結實。苗長高二尺之上,打去衝天心,旁條長尺半,亦打去心。葉葉不空開花結實。

直待綿欲落時爲熟。旋熟旋摘,隨卽攤於箔上,日曝夜露。

待子粒乾,取下。用鐵杖一條,長二尺,麤如指,兩端漸細如趕餅杖樣;用梨木板長三尺,闊五寸,厚二寸,做成床子。逐旋取綿子置於板上,用鐵杖旋旋趕出子粒,卽爲浄綿。撚織毛絲,或綿裝衣服,特爲輕暖。

區田

[编辑]

【《齊民要術》】:《氾勝之書》「區種法」曰:湯有旱災,伊尹作爲「區田」,教民糞種,負水澆稼。區田以糞氣爲美,非必須良田也;諸山、陵、近邑高危傾阪及丘、城上,皆可爲區田。區田不耕旁地、庶盡地力。

【《務本新書》】:夫豐儉不常者,天之道也。故君子貴於思患而豫防之,湯有七年之旱,伊尹制此法,大槩與今時種瓜相類。

區,當於閑時旋旋掘下。正月種春大麥;二、三月種山藥、芋子;三、四、五月種穀、大小江、菉豆;八月種二麥、豌豆:節次爲之,亦不可貪多。穀、豆、二麥,各料百餘區;山藥、芋子,各一十區:通約收四、五十石。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壬辰、戊戌之際,但能區種三五畝者,皆免飢殍。

農桑輯要卷第二

  ↑返回頂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