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魯西先生遺稿/續卷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續卷一 魯西先生遺稿
續卷之二
作者:尹宣擧
1712年
續卷三

雜著[编辑]

書松江邪正辨後示宋李諸益[编辑]

鄭龍安晏叔得一冊子名曰松江邪正辨者示之。閱其首尾。則蓋設爲問答。以明松江殺士之誣者也。第其中黃正言論李山海事一款。失實傳訛。反爲松江之累而延及於牛溪先生。其他說話。又多有可疑處。余乃駭然。持質于愼齋函丈。則曰。此錄聞出於此鄕人云。余乃唯唯而退。旣而思之。則此錄實引沙溪老先生而爲言。似不可以鄕人之記置之也。況後生輩所聞差繆。而不加裁正。則其流之惑。滋益甚焉。安得不溯其源委而明卞之乎。大槩黃正言論山海銓官時事之說。本出於老先生所述松江狀草中。而亦未免與實迹相左。請爲僉兄誦之。

松狀草曰。己丑十月。公在高陽。聞逆變起。貽書招余。余往見。公曰。吾欲肅拜。何如。余曰。自上命召則可也。此時肅拜。迹涉乘時。極爲不可。公曰。逆賊欲害君父。吾爲重臣。在外觀變不入。於人臣之義何如。君言乃避嫌也云。仍與之同入京。其後牛溪及諸公皆勸肅拜。三四日後。入闕肅拜。政院玉堂諸入番之人。皆驚駭云云。

竊按坡山書蹟。則有己丑十月十二日。峒隱答牛溪書曰。昨夕又奉惠札。松江進退已決謝恩。故不敢承諭。今日午後。袖箚赴闕。若蒙引見。多有陳達之辭。然何可必乎。賊魁尙未就擒。痛心痛心。大逆已定。朝臣無一人獻策捕賊。不勝骨寒云云。以此觀之。牛溪書中似有不可謝恩之意。故以不敢承諭答之也。與夫牛溪勸公肅拜之說相左。◑曾在丁丑年仁聖王后喪時。松江在高陽。詢其進退。牛溪則引司馬溫公事。謂不必入赴。宋龜峯則以爲當入。說見龜峯簡牘中。故松江用宋言而入赴焉。己丑之入。亦丁丑之義也。牛溪之勸勿謝恩。蓋主於進退大節。亦不爲利害避嫌之計也明矣。而狀草及畸疏中。甲子伸冤疏。皆以牛溪勸入爲言。眞使松江不當入而入。則雖諉之於牛溪之勸入。惡能免幸災之謗也。疏狀記事。或緣傳述之誤耶。

松狀草曰。公爲推官時。余晨往公所。公曰。擬汝立黃海都事及金堤郡守之銓官。糾正何如。余曰。吏曹何能逆知賊狀。此不過公罪耳。公曰。以公罪罷職奪告身。比比有之。鄭賊若得領兵之任。爲國之害不細。論啓何害也。余再三論其不可。公曰。此乃牛溪所主張也。余曰。雖牛溪之言。不可施行。未久。正言黃愼竟論吏曹。上怒斥公。黜黃愼爲高山縣監。○余見松江之夕。宋龜峯往見李山海。還謂余曰。李相憂愁。有將死之形。怪問之。則李曰。吾將死矣。季涵則不然也。有一長者必欲殺我也云。山海爲吏判時。三擬汝立金堤郡守。又擬黃海都事並首望。必欲爲之而不得。牛溪非之。欲論劾。言于松江議之。松江以爲不可。牛溪必欲論之。座中李希參聞之。卽傳于李家。李聞而懼之。疑必至於死地。欲圖自免。適其時有建儲之議。以此爲傾陷松江,牛溪之計。以不測意外之言。因宮掖讒間。上意大疑松江云云。

竊按鄭龍安家藏己庚辛三年朝報。則黃正言之黜補高山。以救洪聖民而斥李山海故也。與夫彈銓補外之說相左。又按李陽元爲吏判時。擬汝立黃海都事。李山海爲吏判時。擬汝立金堤郡守。故己丑十一月。梁千會疏中。已陳汝立圖擬海西幕佐之說。李陽元時爲銓相。上疏待罪。疏見癸甲錄。上批慰諭。庚寅四月初一日。諫院論銓官擬汝立之失。堂上郞廳幷請罷職不敍。上批騷擾不允。再啓而停。以此觀之。與夫李山海並首擬海佐金堤。故牛溪非之欲論之說相左。○牛溪設惡山海。使黃論之。則直斥山海之罪可也。泛指銓官。銓官非一。則欲陷山海。並中多人。寧有是理乎。夫因其罪而治其人者。雖或過重。猶不至大錯。苟惡其人而求其罪。則雖以至微之律。加諸極惡之人。實非君子之用心也。黃公亦不忍爲。而謂牛溪爲之乎。此不待明者而可曉也。且夫李希參雖狎於牛溪,松江。而實山海之六寸親也。果是爲牛溪者。則必不傳其密議於山海。果是爲山海者。則必不得與聞於密議也。松議李傳。節節可疑也。抑覵松狀。則龜峯之見山海。在老先生見松江之夕云。此句似可推測而論之矣。大凡邸報之播也。上司及三司。則卽日逐條以告之。所謂分發。各司及庶官。則翌朝都書一張而輪之所謂奇別。例也。是日諫啓之發。松江,山海卽已知之。而龜峯及老先生或未及聞矣。莫是龜峯所見。在彈銓之卽夕。故山海聞諫論出於黃。完席某發之論。或有密通之弊。疑其爲師門之旨。而詭辯以喝之。冀其停啓也。老先生之見松江。在彈銓翌曉邸報未播之前。故松江欲探老先生之意。歸重於牛溪而設辭以難之耶。俱未可知也。蓋松狀中年月事實。多有舛誤處。如李誠中之特授湖伯。在辛卯春。而若在於庚寅夏之類是也。松江,龜峯,李希參之說。亦或有先後久近。傳聞之錯者歟。老先生錄此狀草。在於辛酉秋。而鄭畸翁與之同處云。數十年前之事。不無茫昧之端。或容畸翁之贊辭耶。畸翁之聞見。則實多有未盡實處矣。

松狀草曰。黃愼,成文濬不知此禍之作。專由於牛溪使黃愼論吏曹之故也。反與彼輩歷數公之所失。迎合其意云云。

竊按己丑十二月十四日。丁巖壽等上疏斥李山海等。上命下巖壽等于獄。十五日。趙重峯,梁山璹幷上疏斥山海等。上峻批曰。此人等獨贊鄭澈。可哂。趙憲奸鬼。欲再踰磨天嶺耶。又傳曰。趙憲之疏。私奴宋翼弼所指嗾云。命囚重治云云。以此觀之。山海之入于左腹。非一日也。謂松江館龜峯而嗾重峯之讒。已作於己丑冬。則與夫禍作專由於黃愼論銓之說相左。○蓋己丑治獄。如潑,讓等屢出賊招者。上皆刑訊之矣。其他崇奸黨惡者。上亦必罪之。故盧蘇齋以甲申冬薦汝立之故。兩司俱發重論。終未免削罷之罰。則諫院之彈銓。亦此例也。黃論之中與不中。元不暇論。而若謂牛溪使之論。則恐失其實也。昔宋朱光庭之劾蘇軾也。軾黨則謂伊川使之也。故孔文仲彈伊川曰。意氣役臺諫云。豈其伊川喩朱攻蘇乎。牛溪使黃論銓之言。亦猶是也。成滄浪在辛丑年。以松江答牛溪書。示曹次石。戊申年。申廣州伸牛溪疏中。不伸松江之故。致有許多謗言。事見滄浪上海平書中。

竊嘗論己丑之事。汝立譬則郉恕也。潑等譬則章,蔡也。假使郉恕作逆。而如呂申公諸相方在都城之外。則其以情迹之嫌。不赴國亂乎。章,蔡辭連於恕獄。則其可不審情狀而一一伸解之乎。雖有伸解。亦非私其人也。則是廷尉之當也。至於章,蔡之黨。則縱非犯於逆獄者。其可不次第論斥之乎。旣當論斥之。則明指其誣賢黨惡之實者。必然之理也。論斥之際。臺論之或過或激。亦勢之所不能無也。己卯諸人之已事。可類而觀之耳。不幸辛卯以後。士類屛黜。奸黨專國。謂奸非奸。謂逆非逆。謂賢非賢。謂正非正。此乃陰陽黑白不容兩立之論。第觀松狀中主意。則首敍松江不當入赴之義。繼敍松江伸救潑等之事。蓋欲以此發明松江之心迹。則愚恐其不可得也。誠使松江之入赴。爲非義而妄動也。則始初旣已錯了。彼讒所謂樂禍云者。惡能卞之乎。旣謂樂禍而逞志。則其曰論救云者。適足爲操縱重輕之證而已。其能免搆陷之謗乎。嗚呼。松江進退之節審克之道。明有其義。不可誣也。則松狀云云。非徒無益於松江。乃反有害於士論矣。況以衮,貞之行讒。歸咎於奇子敬,金老泉諸公則可乎。奇,金亦不可咎也。而又加一層。果何如也。愚故曰伸牛溪而不伸松江者。猶不可說也。伸松江而反咎牛溪。則似不成說話也。若欲歸咎於牛溪。則唯癸未之事爲然。非但牛溪爲可咎。栗谷爲眞可咎也。栗谷欲行大道。而爲群小所嫉。牛溪疏斥朋奸。松江贊決三竄。故群小之怨兩賢而不售之者。必先下手於松江。松江非禍兩賢。兩賢實禍松江。此所謂牛溪之咎也。欲辨松江之邪正者。必先明此理然後。可得其論議之正矣。○觀邪正卞中。主人之意。旣以入赴國變爲可疑。故於客之攘臂入城之說。不能復卞其正義。旣以伸救諸人爲大節。故於客之再鞫永慶之說。亦不能辨其本實。崔永慶自陷逆獄之由。詳在抵思誠別紙中。良可笑也。松江之入相也。上敎曰。卿可輿疾討賊云云。討賊不可不急者。當時之義然也。永慶之再鞫也。兩司之俱發者。實緣上敎而激也。梁千頃之被刑誣服。在松江旣竄之後。則奸黨虐威。亦何所不至乎。此不可不知也。其他論說。專昧首末。太半失實。詳於謗毀而略於辨正。反未免爲士論之讒賊。極可慨也。兪武仲嘗曰。邪說之無理者。闢之甚易。士論中訛傳者。辨之極難云。此眞確論也。未知僉兄以爲何如。

兩先生師友錄目錄[编辑]

聽松 栗谷門人 牛溪門人
退溪 趙重峯 申承旨應榘
白休庵 金沙溪 吳楸灘允謙
李土亭 許直長 黃秋浦
奇高峯大升 李翰林
柳眉巖希春 金淸風 鄭華谷起溟
朴思庵 河師傅 鄭江陵宗溟
閔杏村 李延平 李奉事愼誠
韓都正 姜參議 權敎官克中
李靑蓮後白 應休 趙平澤守倫
盧玉溪 培達 金仙源尙容
吳德溪 有慶 李體素春英
金黃岡繼輝 希舜 尹海昌
李鳴谷山甫 汝龍 宗儒
辛白麓應時 光玹 安參議邦俊
具大憲鳳齡 景震 宋監司英耉
鄭松江 振綱 呂右尹裕吉
尹海原斗壽 洪進士錫胤 壽俊
尹海平根壽 廷立 尹參議民獻
尹判校 徐忠肅 尹都正民逸
李藥圃海壽 崔永興起南
李判書俊民 趙知事存性
李淸江濟臣 金正郞終男
朴參議 興宇 朴端川孝誠
朴大憲應男 尹八松
洪參議天民 師善 尹弼善
洪益城聖民 宋榮川爾昌 晉暉
金倡義千鎰 成茂朱 晉昇
成板谷允諧 申大成敏一
李峒隱義健 宋珍山
希參 邊望庵以中
宋龜峯翼弼
翰弼 弘重
安僉正敏學 大進
大立 李參判命俊
高霽峯敬命 繼祖
權習齋 慶胤
金同知殷輝 柳承旨拱辰
義寧監 金愼獨齋
南東岡彥經 韓谷山
宋礪城 尹監司
韓師傅胤明 孝祥
徐義州 宗敏
沈靑陽義謙 李參判
李判書誠中 復春
李月川廷馣 山璹
白承旨惟咸
鄭寒岡
別錄
盧蘇齋守愼 李延陽時白
許草堂 成滄浪
柳西厓成龍
金大憲宇顒
沈一松喜壽
崔司畜永慶
李山海
李潑

讀書程課[编辑]

啓蒙 朱子大全 春秋四傳
皇極經世書春夏 節要 綱目
周禮 周子全書 宋鑑名臣言行錄
近思續別 二程全書 皇明紀
心經 秋冬 張子全書
或問 小學 邵子全書
或問 延平答問
通解 春夏 性理大全
伊洛淵源錄
家禮 理學通錄
語類

濡首箴[编辑]

親戚情話。故舊歡會。曰無傷者。是大錯也

書硯匣[编辑]

恭默溫恭朝夕。執事有恪。責人無難。受責惟艱。行而後言。問而後告。信而後正。

長湍宗中完議[编辑]

右同成均先祖考親盡當祧。玄孫數人猶在。禮將遷奉于長房。而長房各在他方。不可就次數遷。故宗中通議爲立一間祠宇于墓下。以爲輪次精禋之地。茲定祭儀。列于後端。永爲恒式事。

忌祭三巡及逐時節祀等。墓田典守之家。專掌設行。

四時殷祭。勢有未逮。揆以古義。亦有疏數之不同。茲體享嘗乃止之論。只行春秋二祭。而祭日則定以二分。雖有他故。勿爲前却。

四時墓祭。乃是世俗通例。而栗谷先生擊蒙要訣。寒食秋夕則設行正祭。正朝端午則用節祀例。茲亦倣要訣。只行寒食秋夕二祭。

殷祭墓祭四次祭事。則長房八人。以次輪行。待親盡埋主後乃輟。

長湍宗家立議[编辑]

家禮置祭田註。親盡則以爲墓田。宗子主之。以給祭用云云。

墓田及墓奴。皆宗子主之。墓所不同一處。則宗子皆當置奴以直之也。而墓奴之所從傳來。則無論眞邊外邊前室邊後室邊。皆係於宗子之處分矣。支子則不得輒主張之也。今以蜻院代谷言之。代谷墓下無直奴。則蜻院墓奴可以分直之矣。亦唯宗子之號令而已。支子之在代谷者。不可任意使喚也。宗子有故或遠出。則不得已支子當代行祭祀。使喚墓奴。而亦唯祭祀而已。不可使喚於自家事也。

家禮告遷于祠堂註。族人有親未盡者。則告畢。遷于最長之房。使主其祭云云。

親未盡之主。遷于最長房之意。無他也。只是親未盡之孫尙在。而遽然埋主。有所不忍故也。是則長房只遷祧主。奉安於其家。祭之終其身。只遷主而奉之而已。宗家祭條田民則不復動矣。又遷于次長房禮也。婦人雖在不與於長房矣長房或各異居。則奉主遷次。實有未安。故構一間祠於墓下。長房迭主其墓田而共祭之者。乃是吾宗尊祖敬祀。量勢通變之義也。季擧所當備價還退墓田。所構一間祠宇。幷手修葺。而奉主以安之。相率而祭之。則吾宗之一大事也。

永思堂墓田世守勿分事成文[编辑]

右文。家禮置祭田條。計見田。每龕取其二十之一。以爲祭田。親盡則以爲墓田。以爲歲一祭之之地矣。見今國俗四時墓祭。與家廟四時祭無減。而墓田則無每龕別置之規。故四節日墓祭。常患不給。或未免輪行於支子。此乃士族家通病者也。吾宗爲是之懼。就先世置田之外。又圖所以增益之。適我諸兄弟連宰郡縣。四節祭需。自官備送。墓田所收。稍得嬴餘。故嗣晢主幹此事。前後蓄儲。乃能買田若干。則幷本置祭田。恰爲五石許地。庶可不乏於墓祭矣。我家廟忌祭。例俗輪行。亦非可傳者。故蓋將益有所置。並供其需。如墓祭之爲。而未及終成之也。茲將先世本置墓田及後來增置新田條列于左。子孫世守。勿分勿賣。若田之所出。用有餘儲。則依前之規。不住其買。更得五石許地。可以供忌祭罷輪行然後。親盡後則子孫之在墓下者迭掌之。以爲歲一祭之。百歲勿廢之計。又有餘買。則倂歸之宗契。屬於義田。勿限多少。視此爲式事。

尼山鄕校明倫堂建設時告先聖文代地主作[编辑]

學校之制。有廟有堂。廟以妥侑。堂以修藏。內自國庠。外及州黌。必立前堂。名曰明倫。于以居業。于以樂群。于以作人。于以化民。不有斯搆。何以喩善。唯茲下邑。十室忠信。錫號爲魯。聖非云遠。敎學成俗。只在興起。氓弊時艱。不遑此事。風化攸關。士林咸恥。假守是邦。謀我儒服。同聲一力。乃興斯作。庶民子來。役非贏屈。卜日惟勤。爰始經營。尙冀啓迪。畀以有成。卽事之初。敢告以誠。

滄江書院重修通文[编辑]

右爲滄江書院祠宇講堂齋室重脩事也。蓋此院之設。僅數十年。而始謀不周。工作多闕。祠宇一間。未盡體制。講堂齋室。不成模樣。已有苟完之歎。重罹災燬之患。幾致翦傾。不遑脩繕。久爲吾黨之羞矣。頃年以來。乃復經始。遠近同聲。公私齊力。而適値歲凶。役未半就。此誠士林之不可不深戒而相趨者也。噫。惟我秋浦黃先生。以聰明特達之姿。得斯文淵源之正。博洽之識。超詣之見。同門者莫之先焉。早歲蜚英。獨持風裁。垂紳整笏。見者肅然。則庶幾乎朱公掞,游定夫之倫矣。辛卯孼臣之搆禍。善類悉斥。壬寅奸兇之逞惡。師道被誣。邪說橫流。士氣摧敗。而秉直守正。莫之撓奪。前削後黜。不少挫屈。進退大節。較然可觀。則無愧夫胡康侯,尹和靖之義矣。至於奉使豺虎之窟。無變於死生。受命戎馬之間。不擇其夷險。及當經濟之任也。則輕徭薄賦之策。一本於石潭之遺規。不容昏亂之朝也。則流竄阨困之迹。不減於重峯之苦節。推此以觀。眞可謂不負其所學。而見推於士論之公者。不翅隆重。儒賢之簡書。先正之哀詞。皆可以徵之矣。其正學直道。淸風峻節。實爲千里之所共誦義。而百代之所共尊慕者。則凡在吾道中人。其於相斯役也。必不待辭之畢矣。茲敢悉暴心腹。惟願諸君子大小共助。以完此事。以幸斯文。不勝幸甚。

代雲溪院儒呈院長文[编辑]

伏以葆眞庵趙先生之壽藏。在龍門山下舊隱之北。而墓前短碣。迄未治豎。茲乃德鄕之欠事。而斯文之可慨者也。蓋在乙丑年間。先生之孫直長震生公。與諸宗人伐石於忠州。運入於墓下。而文字未有所託。事功因而遷就。死喪相因。至于今日。斯役之不遑。抑亦勢使之然也。今者先生曾孫門煥,玄孫邦彥等。不量力少。銳意擧贏。將以是年春。圖興磨刻之役。請銘求筆于賢人君子。聚謀已定。至誠可見。子孫如線。完就無期。誠我士林不容恝視處也。噫。我先生遺敎餘澤。尙不泯於山林水石之間。而十室之邑。士氣不振。百餘年來。揭虔無所。遠近瞻聽。深嗟永歎。相與經始。僅立廟貌。而墓道石役。終不可闕。事鉅力綿。誰任其責。吾黨之人。欲擬倂手共濟。而院事未了。餘力靡遺。人夫之許大。財用之浩繁。有非二三子之所能辦得者也。凡在慕義。苟知乎此。則想應樂聞而專趨。必不待辭之畢矣。乃敢於正歲之會。議發通告之文。而齋論咸曰。斯事體大。人不重則言不信。言不信則事不諧。莫如赴愬於高明。冀幸籍手而成務。故不避煩冒。敢此陳慁。伏願僉尊執事輕重可否。公私商量。俾我先賢遺裔。得成將墜之緖業。窮鄕末學。克樹永世之風聲。千萬幸甚。

贈金起之壽興[编辑]

起之委禽于南尹。尹我姊兄也。不佞始來候尹。起之在東床矣。余觀其外。玉貌也。叩其內。金聲也。玩其文。大雅也。訊其業。周南也。余竊口自贊曰。其外易得也。其內不易得也。其文可量也。其業不可量也。金聲質也。周南學也。旣有其質。又有其學。若起之者。百人可見。而況燕爾新婚。琴瑟在御。所講誦者。二南之化。則是於正始之道。知所本矣。其志可謂大且遠矣。起之起之。我老先生之敎四方。將於子乎觀矣。旣又勉之曰。子讀周南有味乎之言也。以聖德得賢配。文王之幸也。今以子才。見此粲者。亦豈非子之幸耶。然而摯而有別。雎鳩在彼。由房中及天下。文王我師也。起之其亦有得於斯也耶。古人有言曰。晝觀諸妻子。妻子非所觀。所觀者吾之刑也。孟氏述詩曰。刑于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此言加彼之則實在於斯也。曾子傳文。亦三引詩以詠歎之曰。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敎國人。是知齊家之首。不過乎家人而已。因是引之。以至於敎國人之善。則亦在起之自修之如何耳。可不勉哉。可不勉哉。余從起之遊浹旬矣。於其歸也。求我言。余不獲辭。乃演讀詩之意。始贊而終勉之云。

祭兪季方[编辑]

達人知命。君子不貳。已乎元賓。吾無怨是。人有父母。子失怙恃。人有子女。子絶後嗣。嗚呼哀哉。東峽誅茅。西山啖薺。我有賢兄。君爲難弟。同道同病。曰詩曰禮。幽明此別。永失心契。嗚呼哀哉。詩留籬菊。夢疑屋樑。薤朝槿夕。玉埋琴亡。澆土有淚。薦誠非潢。心香一瓣。哀誄三章。嗚呼哀哉。尙饗。

擬祭申鍾城[编辑]

嗚呼。君之於余。以親懿則爲再從舅甥也。我舅滄浪公。卽君之外祖考耳。以年紀則爲肩隨兄事也。君生於戊戌。而余生於庚戌矣。以友道則小少情親也。攘臂交遊於洛城之中者。今幾年矣。君之先大夫大成公委禽滄浪門下。少受業于牛溪先生。忠信篤實之資。大被先生之賞許。君之先夫人生長于禮法之家。有仁孝淑愼之德。通古經謹女敎。醇然爲女中君子。君旣有是父是母。則樸直之資。淸介之操。宜其得之於家庭也。滄浪公文章德業。克紹先烈。作人之方。最得其法。君之自少至長。薰陶將就之功。亦且有異乎人者矣。早歲卽榜蓮桂。盛之於翰苑。臺端直聲。振于朝著。乃父乃母。於是乎有子。而滄浪宅相。亦於是乎成之矣。及至丙子之歲。君以諫議。直斥主和之臣。黜之爲松京官。奴寇之深也。轉入江都。余亦擧家避兵于斯。君親寄在南漢圍中。唯日夜相對啜泣。以死自厲。虜兵渡江。城且陷矣。君與余相携。入見於孝宗潛邸。出而謂余曰。到此唯當各自靖。以報君親可矣。旣而宮行自江都向南漢。則君與余亦隨之而行。還入于漢城。是時大成公自南漢從大駕而出。迎拜于東門之前。大成公謂君曰。汝雖不及宋,李之死。生而得相見。亦幸矣。噫。余自陷賊以來。憂怖褫奪。便失常性。已作一行走之屍。而君則言貌自若。不驚不懼。笑謂余曰。吾輩此行。可謂被擄之潔者也。頃刻死地。亦不動心。視諸平日。略無少變。見者感歎以爲人能不變於生死路頭然後。方可以服節死義期之矣。余亦倚君以自矢心。信君之平生所守。有以加於人矣。及乎此日。又得聞大成公之言。則余乃大驚惕激昂。不翅若喚死人而覺醉漢也。經歷喪亂之餘。骨肉死生相遇。人無不悲哀泣涕。雖鼠竄禽息。徒幸其苟全而已。而若君父子。則非但不有慼容。其造次相勉之言。若是峻正。余於是乎益信君之向來堅定之力。實有所受於乃翁者也。且非我大成公親炙於先生長者之門。則抑何以辦此義於顚沛之日也。欽歎之服膺之。至于今誦之不衰。然此可與知者道。不可與俗人言也。嗚呼。君之兩世。已作古人。世道日僞。人心日巧。無華之風。不欺之行。不可復見於今日矣。痛矣痛矣。柰何柰何。用酒爲迹。而壽過周甲。與俗不諧。而位至緋銀。君之於世。不可謂不遇也。二子扶輤。歸祔先兆。人生寄也。客死何傷。余知君之心。故能道君之志。且將俯仰懷舊之淚。沾洒於坡山墓樹而歸。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附與申棘人命圭書別幅[编辑]

宣擧聞先令監輤行將到坡山。此時適在西圻。擬將迎哭於道。爲具此文以待之矣。旋聞輤行向于原州。未果申誠。今承哀示。敢取其草本以呈。亂時事實。略敍於這中矣。虜入江都城中以後。至宮行到陽川以前。宣擧與先令監不得同處。蓋以宣擧隨珍原君先向南漢故也。陽川以後。至還入都城後。則宣擧所詳。故賓廳抄啓十人被罪傳旨。亦書于紙末以呈。

附與申棘人命圭書別幅[编辑]

申鍾城丈。生平慕之。今得下帖。知已客泉下。不覺一慟。江都時事。何忍記得。若爲此丈爲不朽。則請言一二。虜入居城之東。其將九王也據行宮有言。將殺盡士夫。士夫之在圍中者。盡換着奴服。爲免死計。獨鍾城丈不改其服。往來望見。知鍾城丈也。虜渡水圍城。其夜呼城中人使降。城中遣一人請降。虜使書城中人多少及士夫有官爵者姓名而來。其曉盡籍居人及仕宦者姓名投之。及入據行宮。使仕宦者入謁。旋遣二虜督之甚急。鍾城丈同坐於先人席上。先人謂鍾城曰。吾不忍拜虜。自經圍中救以治法。語纔通。呼鍾城曰。欲何以處之也。時呼聚諸仕宦者之在城西者。故未及入拜。諸人簇立之中。二虜杖劍。左右督之。鍾城應先人曰。吾不可拜虜。虜若殺之則死而已。堅坐不起。先人與之同坐。得免脅拜。至通津城下。虜酋遣一胡稱問安。胡言吾皇帝使也。姜氏當出拜。姜氏在輦中。我國人在行中者。皆恐違胡意。禍及於己。繞輦請姜氏出拜。姜氏號泣曰。吾死而已。先人呼鄭善興索火。初離江都時。先人與呂參判爾徵密進火藥。裹於輦中故也。鍾城丈大聲如吼虎。喝某某輩曰。君等雖在被擄。何迫女君出見胡虜乎。時胡使在輦前一丈許地。因隔立其間。探囊中火具。火鐵類也。給鄭善興。胡笑之。揮手止之。退出他處。如此事。非素操卓立。安能辦乎。先人遁世絶與交。獨念鍾城曰。此人確然。眞立節之君子云。

此錄。乃申洗馬翊隆子曼之所記。雖不詳。只此數段。亦可傳信。惟僉哀之察之也。自虜入江都城中以後。至宮行到陽川以前。宣擧所未見。而申洗馬父子所見而知者也。申洗馬常對人稱。

宣擧慣聽之矣。曼甫此錄。乃實記也。

祭金子彬益炯[编辑]

惟靈精介之資則得之於世德也。醇謹之操則成之於蒙養也。在家庭則愉愉也。處鄕黨則恂恂也。喪則能致其哀也。祭則能盡其誠也。蓋生世六十餘年。而無有過言過行之聞於人。斯亦可謂難矣。而迹不涉仕進之塗。壽不得耆耋之享。奄然以沒其生也。命矣命矣。哀哉哀哉。宣擧義當執紼於出堩之際。臨慟於入地之日。而適値喪威。奔走悲悴。竟不能扶曳病軀以永訣於柩前也。情不可窮。言不假文。惟靈不昧。庶有以諒我之意而歆我之觴也。嗚呼哀哉。尙饗。

祭金南原益烈乙巳[编辑]

道學淵源。文章家世。風氣一斑。奕奕昆弟。子之彥兮。最長行第。實主宗祀。以惇孝悌。敎誨爾子。式穀勿替。旁尊三達。國優以禮。使子爲宰。得供甘脆。百里去家。三牲常繼。左右就養。前後幾歲。敎以孝興。政以剛制。宗族稱愛。吏民知惠。遯院朋來。函席文會。周旋禮樂。吉凶喪祭。主賓酬酢。繄子是賴。亦有精君。以內以外。何蠱不幹。有業同濟。斯文是役。士友至計。如何不幸。並喪此際。吾黨咸嗟。太事誰解。鄒魯鄕隣。伯仲交契。疾病暑阻。斂殯雨滯。一哀帷堂。有愧增涕。門館如昨。精爽不昧。銜情敍誄。薄薦敬酹。嗚呼哀哉。尙饗。

祭叔兄文戊申[编辑]

嗚呼。父母生我兄弟八人。季也長殤。伯氏中身。不幸夭椓。痛結于天。餘皆無故。到老相憐。形分道殊。別易會難。或入京國。或滯鄕園。宦學之際。榮辱之間。迭有沈浮。雖甚顚連。音書饋贐。往來相因。戚欣情同。饑飽勢均。暮途人事。相期百年。怙恃喪後。伯姊幸存。事之如母。年高七旬。不意頃歲。奄忽棄捐。白首餘齡。痛切天倫。曾未數載。又罹此艱。雁行中虧。半已歸眞。尼西訃至。洛下喪奔。音容僾然。孤寡慘然。江頭送輤。山次迎魂。仲兮叔兮。華髮盈顚。哀我昆弟。痛哭何言。嗚呼。溪上舊業。亭茲水雲。滄浪守道。斅我後昆。兄早從舅。學得曾篇。舅曰此甥。可成吾門。及就東岳。從事詞源。詩工筆法。莫之或先。延譽名勝。鶴立鷄群。黑豕年來。大鳴以文。升沈有數。身名終屯。始仕以蔭。晩榜于蓮。同時儕友。並皆騰騫。以公以卿。靑紫比肩。兄獨棲遲。屈迹小官。三邑之治。政尙寬仁。世人不知。親朋爲嘆。小尹京兆。末疾沈綿。前冬入省。言語諄諄。少女未嫁。驥子難馴。歸田之計。定在明春。那知此夕。便訣重泉。佳城卜吉。治命是遵。永爲族葬。新舊同阡。幽明無憾。骨肉歸安。窀穸之事。嗚呼卽辰。兩弟隨後。孤兒在前。哭徹終天。淚落九原。此生幾何。而不從焉。痛矣如剡。情不盡伸。嗚呼哀哉。尙饗。

祭庶兄參奉民擧戊申[编辑]

嗚呼。兄之質醇矣。兄之才周矣。與人皆善。當事能辦。觀其貌則粥粥。考其行則斤斤。自幼勤于學。同隊莫之先。朝夕行餘。誦經書不輟。及長益自劬業。同我兄弟。並選癸酉司馬。鼓篋而入泮。周旋於胄子之列。尊卑禮均。出入儀恭。太學諸生。咸以兄爲能持身而守分也。逮乎丁丑以後。兄卽擧家入于深峽。欲以一身經營福地。爲臨亂保族之計。蓄穀以裕食。推誠以結歡。峽中人人稱兄曰仁人也。遠近士友。亦莫不以兄爲能知時而識勢也。兄之質美才贍。若可以有用於世。而三躍龍門。未達一級。晩沾一命。亦不終遂。命矣命矣。嗚呼。兄之氣健矣。兄之性裕矣。與余同庚。少壯至老。飮啖不少減。聰明不少衰。處窮而不必戚戚。營生而亦不耽耽。未積而能散。好賙而不吝。子女詵詵。勤儉爲務。隨分生業。到處成家。自喜益人。故又能受益於人。自喜急人。故又能見急於人。新居草創。隣里共濟。前廊後堂。菜畦花壇。自樂爲山中逸民。宗族鄕黨。皆謂兄順天因地。能豐能約。福可以保家室。壽可以躋耆耇。豈料一朝遘疾。數日而危。子姪環坐而莫之藥。昆弟奔走而未及訣。痛哉痛哉。嗚呼。吾家伯仲姊妹十人。晩景皆得無恙。此蓋人世之所罕有也。不幸頃歲伯姊喪。今春叔氏又喪。未數月而兄又奄忽。挺婦㨷姪。又從而天。一家大小喪禍隨續。哭泣相弔。殆無虛月。天乎天乎。胡椓我家。至此之極耶。慟不成聲。哀不盡辭。一觴送兄。兄其知否。嗚呼痛哉。尙饗。

日記七條[编辑]

浦渚看趙重峯丙戌疏曰。重峯之論鄭松江處。稱許太重。幾於無過者。以我所聞。松江雖是正人。多有過失矣。昔嘗問於金沙溪曰。松江己丑事。有甚過擧乎。沙溪曰。松江別無過擧。只有一事可欠。梁千會上疏。松江不自爲之。而使千會爲之。似不韙矣云云。余聞是言。心語口曰。松江果不自疏而使人則大錯。千會疏辭請罪若干人。乞召趙重峯。士林公正之通論也。果使松江命之而千會聽命焉。則雖公亦私。雖正亦邪。沈喜壽之立證於松江之陷人者。亦非無據也。此甚可疑也。妄意老先生此言。亦與黃正言彈銓事一樣也。着一使字。似失本實。聊書所聞。以俟考信。壬辰下仝

南宮挺直卿,白以永汝久兩生。來讀大學及或問。余曾讀大學。不得仔細。或問尤生受而強應人求。難免魚魯之訛。可愧可懼。南宮先歸。白又辭去。兩生皆賢且才。讀書勤謹。大有益於余矣。直卿卽我姨兄之子也。汝久白承旨曾孫。可以世其家聲。而顧余無相長之實。自歎自歎。南宮後改名礎。字國柱。

閏月初。泰之自錦峽至。阻闊邂逅。穩討數日。仍及余所聞於浦相說話。泰之曰。老先生言語。未知何所主意。而槩非以松江爲知之而使之也。若曰可言則自言可也。不可言則門下俾無如許之擧可也。而不能鎭定。似乎未盡云云耶。余乃領解。泰言極有契悟處。令人歆服。癸巳

耕擧自隋來。與拯兒等敍話。語及愼副學之事。余不覺辭之太露。耕曰。臧否之論。顯發諸口可乎。諸賢之道。未知如何。余應之曰。因此問難。不免云云。懷川諸友。亦不過如此酬酢而已。耕意蓋以處草野談世事爲不可。懷川之道。似可怕也云尒。余謾語以應之。而實有愧于中。耕言有倫矣。書以爲戒。九月識。甲午

朴金兩生來。余於去冬鄕人之事。始不能先事而止之。終未免纓冠而救鬪。以致鄕人之不安者多。可愧可懼。推兒初謂余不可與其事。閉戶可也。余不信聽。今果然矣。書以識悔。丁酉

二月。趙弘重亦遠來請學。余非知道者。而虛名橫被爵命。以致外人之求。可愧也已。對討大學或問。而病不能酬酢。月餘日而返。趙後改名得重。字士威。

推兒送會益院奉安之禮。院儒使推執禮。于後有完山儒戰之故。或有咎推之論。蓋完儒之戰。非必因推。而推爲執禮。當主其祭之事。院中諸事。宜不得辭其責也。以余有虛名之故。多士任推以執禮。而完儒之戰。至歸咎於推。推雖不與。他人之責之也則宜。虛名旣誤余。又誤子。可不懼哉。旣以自責。又將責子。書之以爲後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