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龜川先生遺稿/卷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九 龜川先生遺稿
卷之十
作者:李世弼
卷十一

喪禮[编辑]

次子奉祀[编辑]

答再從侄震佐[编辑]

問。隣有尙生純。其兄乃小宗適子。而有二子雲澤,龍澤矣。雲澤先亡。無可以立後者。而其兄又亡。故禀于門下。以龍澤主喪題主。以爲立後歸宗之計矣。今尙生又遭母喪。而長子長孫皆已先歿。次子次孫之中。誰當主喪而題主耶。或云龍澤亦可權奉兩代。喪一節。似爲難處。或云尙生當權奉。以待長孫立後。其家未知所處。幸望剖判回敎。且雲澤之妻沈氏。欲爲代喪之制。以其夫之未及承重早歿爲疑。時未服喪。此於禮意如何。亦並定敎。

凡主喪祭。以宗爲重。而尙生卽宗子之弟。龍澤卽宗子之子。以此言之。龍澤似當主之。神主不書孝字。只書孫字。以待宗婦之立後。歸宗改正。似合禮意。通典。徐邈有次孫以期臨祭之論。今亦依此行之。亦有所據。且承重則妻從而又有承重之義矣。今此沈氏。雖是嫡孫婦。夫旣早死而又無子。則爲祖母服重。誠無可據之禮。小記曰。嫡婦不爲舅後。姑爲小功。鄭註云夫若死而無子不受重。則不大功云云。槩姑之於冢婦。本服大功。而夫不傳重。且無子。故降爲小功。則嫡孫婦無承重之義者。不服三年。又可以推知耳。

答明齋[编辑]

人家長子無子。則次子承重。待長子立後。還其重于所後之子。此禮世多行之。而或有疑之者。未知果如何。幸詳攷古今可據之文而示之。

適子死無子。又無立後人。則不得已次子當奉祀矣。然祖禰神主旁題。不書孝字。以存避適之意。則宗適正統。不移於奉祀次子。而猶存於已死適子矣。喪畢禫吉之後。入祖廟正龕。似是次第事耳。但適子若是繼曾祖之宗。則雖入正龕。曾祖不過陞爲高祖。遆遷之事非可論。若是繼高祖之宗。則高祖陞爲五代祖。禮當遆遷矣。雖曰次子不用孝字。而有攝行之義。以奉祀世數言之。則遷主於次子爲高祖。次子於遷主爲玄孫矣。如曰未親盡高祖。不可遆遷。則勢將直用兄亡弟及之禮。以次子當孝字。而姑奪宗統。適子爲祔位而不入正龕。待兄嫂之立後。具由告廟。改正擧行爲可耶。然嫡子卽承高祖之重。則卽喪服所謂父服三年之長子。以旁親例便爲祔位。其在事禮。亦甚不安。無已則高祖出置別室。以待祭限之盡。適子則依禮入廟正龕。爲得宜耶。然爲適子入龕。出置高祖於別室。亦未知如何耶。此則禮家大節目。而先儒別無言及處。竊想門下有所定論。玆敢仰禀。宋服制令曰。嫡子兄弟未終喪而亡。嫡孫亦爲承重。此段。指其嫡子死則適子之弟承重。適子之弟又死則不許其子承重。而必使嫡孫承重也。服令又曰。無適孫則適孫同母弟。無同母弟則衆長孫承重。盖嫡子之弟承重死。無本宗之嫡孫。則必立適孫之同母弟。無適孫之同母弟。然後始立衆孫。雖在宋制兄亡弟及之時。嫡子之家。若有承重之人。無論適孫與適次孫。必移重本宗。使適子入處祖廟之意。亦甚明白。此一欵。豈不爲今日之證語耶。

二程子全書。胡氏本拾遺曰。伊川先生屬纊時。謂端中曰立子。盖指其適子端彦也。語絶而沒。旣除喪。明道之長孫昂。自以當立。侯師聖不可。昂曰。明道不得入廟耶。師聖曰。我不敢容私。明道先太中而卒。繼太中主祭者伊川也。今繼伊川。非端彦而何。儀始定。或謂師聖曰。明道旣死。其長子不當立乎。曰。立廟自伊川始。又明道長子死已久。况古者有諸侯奪宗。庶姓奪嫡之說。可以義起矣。况立廟自伊川始乎。尹子親註云此一段差誤見全書卷之三十二六張。又見五先生禮說宗法條。

其曰尹子親註。似言和靖之親註也。其曰此段差誤。似言明道長孫不得承重之差誤也。盖太中卒後。伊川代明道而承重。雖非正禮。揆諸時王之制。亦不害爲一義。而伊川卒後。歸宗于明道長孫。又不悖於服制令所謂適孫承重之義也。然伊川屬纊時。只曰立子。而歸宗之說。旣不言及。明道長孫自謂當立之時。侯師聖乃以不經之論。多般遮障。其曰。明道先太中而卒。繼太中主祭者伊川也。今繼伊川。非端彦而何者。此言似爲未然。盖明道先太中而卒。繼太中主祀者。以禮經言之。則卽明道之適子或嫡孫耳。正是喪服傳所謂父卒然後爲祖後服斬者也。據此則伊川似不主太中之祀矣。然兄弟相繼。旣是宋制。適孫移宗。又是宋制則伊川之主祀。固有所據。而端彦之承重。亦何所執耶。况夫諸侯奪宗等說。論其曲折。非所比倫於此。引而爲証。亦所未曉。至使太中適子適孫當處祖廟之正龕者。皆不免庶子庶孫之例。而終不得入廟。此則服制令之所不言。而求之禮意人情。亦甚不安。尹子是以於此段。必以差誤註之。朱子修正全書。不刪尹子之註語。則其意所在。又可知矣。然則次子初雖承重。適婦立後而仍不歸宗。使適庶易置。宗統大壞。則恐非尹子親註戒後之意。未知如何。

語類。問伊川奪適之說。不合禮經。是當時有遺命。抑後人爲之耶。先生曰。亦不見得。如何。只侯師聖如此說。問此說是否。亦不見是如何。

明道長孫不得移宗是非。朱子豈有不知之理耶。然而以不見是如何答之。抑或大賢家事。不欲輕論之故耶。然終不許可之意。亦未甞不在其中矣。

退溪答鄭寒崗書。長子妻立後則不可不歸宗之意。亦甞眷眷。沙溪答趙竹陰書。雖有國典。古例如何之言。亦以爲後子奉祀爲主。玄石答人書則曰。夫爲長子成人而死者。不立後非古也。旣立後矣而不承先世之祀。又無於禮者也。又曰。有次子而無嫡孫者。自當以此姑使攝主喪祭。以待他日適孫立後。而始爲承重奉祀之人。乃不易之義也云云。雖以此三賢所言見之。或者終不歸宗之論。似不可從矣。而况適孫之必承祖重服。今已有明証。程門之不許移重。尹子註以差誤者耶。

答曰。此段所引服制令,二程全書,語類所敎。皆是無可疑矣。但鄙人所問者。乃次子承重之禮也。次子承重。世多行之。而禮無明文。故或有疑之者。幸望詳考古今可據之文而更示之。如何。

禮經註䟽及通典諸書。只云適子適孫無後死。次子次孫承重奉祀。而更無其妻立後歸其宗祀之文。以此言之則移重於立後子。果無古禮之可據。或者之有疑。似出於此也。然服制令及二程全書中一條語。庶可爲歸宗之証文。故玆敢錄呈。兼陳淺說。伏望商量可否。指敎如何。

答曰。此段正是鄙人疑晦處也。所以欲聞次子承重之禮者也。次子承重。則適子之妻。次子之妻。並服承重之服。一疑也。喪畢後遞遷及適子爲祔位。如來敎所云。二疑也。若次子承重一如適子。則宗適之統。姑移於次子。適子妻不得服承重之服。適子之主。姑爲班祔矣。若只以攝主爲準。則嫡子之妻與承重者之妻。並服承重之服。適子主當入於正龕。而高祖當祧矣。如此則高祖當祭於別室。如來示矣。此等疑晦多端。而未得先儒所論。幸望詳攷古今可據之文而回敎如何。

上明齋[编辑]

次子攝主之禮。世弼未有明據。所以前日奉告於門下耳。近日又更思之。鄙說所禀。語多未瑩。退溪答寒岡。亦有未曉。玆將淺見更質可乎。夫攝主之說。發源於曾子問。復詳於朱子答陳安卿書。以曾子問見之。旣有宗子則雖在他國。祖禰傳重。在於宗子而不在於攝主矣。以朱子書見之。旣有長孫。則雖未長成。祖禰傳重。寓於長孫。而又不在於攝主也。據此兩文。皆有主之攝。元非無主而次子奉祀之比也。若夫寒岡之攝。自是無主之攝。當兼言承重耶。抑只言攝主耶。如曰兼言承重。則奉祖禰祀。便是爲後。其何以復爲之攝耶。如曰只言攝主。則宗子歿而傳重無人。次子攝而又不承重。其將以誰爲祖禰後耶。其未曉者一也。寒崗兄弟皆無子。生子與否旣難知。則立後早晩。無有期限。等待未生之子。長用攝主之儀。使祭禮輒有所不備。曾子問。曰攝主不厭祭不旅不假不綏祭不配。正儀曰。庶子旣爲攝祭。不敢備禮。故於祭不爲陽厭之祭。朱子答李繼善書。又曰。庶子祭時。其禮降殺。不得同宗子。宗廟久無正主。宗子繼後。雖曰重事。此等禮節。又反有碍。其未曉者二也。退翁答寒崗書曰。未立後前。以季爲攝主。不稱孝。只書名云云。此卽曾子問所謂稱名不言孝之意也。但宗子身歿。又必無後。然後當爲寒崗家証文。而宗子之歿。雖或相類。無後之說。經文不言則安知非宗子諸孫猶在他國。所承宗統。未甞移改。故宗子生時。庶子得爲攝主。宗子歿後。庶子又不言孝。避其宗子與宗孫之故耶。曾子問註曰。至子稱孝。正儀曰。庶子身死。其適子祭庶子之時。可以稱孝。據此庶子之有子可知矣。已死之宗子果無子。何不以庶子之子爲後耶。以其庶子之子不爲後者。推知宗子有子而當承統。似無可疑矣。果爾曾子問之有宗孫。旣異於寒崗家。則其不言孝。獨可以爲證耶。其未曉者三也。凡宗子死則立宗孫。無宗孫則以同宗爲後。卽禮也。如或旣無宗孫。又無同宗。則立次子爲後承統。亦禮也。若夫見存之次子不得傳重。未生之後嗣以俟他日。則考之經傳。未見是例。曷若以次子依古禮爲後。使宗廟之正統有主。未備之攝禮不行。或兄弟及同宗幸而生子。卽爲立後。告廟歸宗之爲順耶。此於嚴適重宗之道。亦可以並行而不悖矣。

答曰。以直截之禮言之。只宜如此。而不得容易變改。誠如下文所言。

或云旣承重。復還宗。古禮無文。應之曰。次子承重而終移適孫。服制令言之。太中宗統之不歸程昂。尹子譏之。烏在旣承重而不復還宗之義耶。疑禮問解。趙竹陰問孤哀不幸。父母未歿之前。伯仲兩兄先死。後四年。先君卽世。親朋皆以孤哀主喪。神主旁題。亦以孤哀名書之。後三歲。祖妣繼歿。孤哀亦服喪。此服喪。卽服承重喪三年之謂也。旣服承重喪則其神主當書孝字。可知也。神主題名亦如之。今長嫂欲取孤哀之子。或舍弟之子爲後。以奉大宗。爲孤哀及舍弟者。當聽從其言。一以遠嫌爲重歟。其曰先君卽世。主喪旁題。其曰祖妣繼歿。亦服喪題主者。卽次子奪宗爲後也。然因長嫂之欲立後。禀于沙溪者如此。則此又歸宗之一明証云云。未知如何。

答曰。此段元無可疑。或人之疑之者。似未之考也。

又有一說。不敢不告。盖宗子卽禰之正正。統也。若死而無子。又不立後。則本雖正統。當班祔祖廟矣。庶子卽祖禰之旁支也。若移重奪宗。爲祖禰後。則本雖旁支。當入處正龕矣。然則適庶倒置。廟位變易。豈非禮家之大變。而亦豈是宗法之本意耶。此退翁所以無宗孫雖如寒崗家。而不立次子。必以繼後。眷眷爲說者也。然按喪服小記曰。嫡婦不爲舅後者。姑爲之小功。鄭註曰。夫有廢疾若他故。若死而無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婦之服也。由是見之。適婦若夫死。無可受重。以同宗子立爲其後。則舅姑猶待以嫡婦。禮所當然。而必用庶婦小功之例者。恐是同宗無可繼後。故庶子移重爲後。可知也。又按四種說曰。三則軆而不正。立庶子爲後是也。此亦適子有廢疾或無子。而庶子移重爲後。又可知也。盖以庶子爲後。雖非正禮。豈不以宗子死無後。等待未生之子。則使宗廟無主而祖重靡傳。攝禮久行而祭儀不備。反有損於尊祖之大軆。故不得已以庶子爲後耶。此又不可不察也。雖然。次子攝主而等待後嗣。京外講禮之家。擧皆遵行。設有疑難之端如上所陳。今不可容易變改也。

頃年。士人姜允升遭父喪。其兄則未及承重。早死無後。姜友以次子當喪。神主旁題。問于世弼。以退溪答寒崗書。去孝字。子某奉祀之說答之矣。喪家終以先死長子之婦題主。及其喪畢。將行吉祭。士論或以爲長子之妻旣奉祀。則祖禰宗嫡之統。不移次房。長子雖早死無後。當入處禰龕。高祖陞爲五代祖。亦當遞遷云云。鄙意以爲玄孫婦奉祀。高祖出廟。揆諸事禮。殊甚不安。姑藏之別室。以待玄孫之婦立後。依禮移遷之意。言于姜友處。前書又以此說有所奉禀矣。大槩姜友之父與兄。兩世俱歿。故遆遷兩世先祖神主。然後兩新主次第當入兩龕矣。姜友父之高祖。其於姜友及奉祀兄嫂。便是親盡五代祖。吉祭後卽爲遆遷。而曾祖禰三位。次次陞遷。禰龕遂空則姜友之父。入處其禰龕。禮無可疑也。至於姜友之兄有子爲後。則姜友兄弟之高祖。於爲後子。亦爲五代祖。又當遆遷出廟。而姜友之兄。亦入禰龕。禮所當然也。今乃不然。奉祀者卽姜友之兄嫂也。夫之高祖。以本服言之。緦麻也。以承重言之。從夫而三年也。雖曰玄孫已亡。玄孫婦主祭。遆遷有服之祖舅。事禮不當。遆遷一欵。旣不得行。則禰龕不空。而已死之玄孫。亦不得入龕也。盖有男主則女不當爲主。先儒已言之。惟當以次子姜友主喪主祭。待其同宗生子。以爲宗孫繼後之地。於禮然也。但姜友於當遷之主。亦玄孫之行。遆遷之事。亦難擧論則宗孫姑無入龕之路。班祔祖廟以待立後。則姜友難免奪宗之謗。玆進退兩難。不知所處云矣。

答曰。問解。旣以班祔爲無疑。則恐未必遽有廢適之謗矣。

上明齋[编辑]

宗子身死無後。同宗無可後。則依四種等說。以庶子承重爲後。早晩待其繼後。告廟歸重。卽淺見也。退老答鄭寒崗書。姑使次子攝主。等待未生子之說。雖於古禮無可據。亦吾東大賢之定論。不可以一時私見妄有改易。故上項鄙說兩條。不過就其說而論之如此。亦無大段不通處否。並乞指敎。

答曰。以上多少致疑處。皆與鄙意同。此外更無他可據者。則勢不得不終歸於此矣。與上文不可容易變改一段同。

上明齋[编辑]

姜友府君。祥禫過已久。而吉祭改遷。尙未擧行。以至姜友祖以上神主。其府君奉祀。猶存不改。幽明之間。名實不稱。有悖禮意。莫此爲甚。若夫每年每位之祭。祝旁題又各不同。其損傷祭儀亦如何哉。大全曰。旣祥而撤几筵。其主當祔於高祖之廟。祔于東邊西向。俟祫祭畢然後遷。盖吉祭前則禰位猶在禰龕。祖曾高祖。各處諸龕。故祥後新主雖入廟。姑祔祠堂內東邊。待吉祭高祖之出廟。而新主方遷而入龕。卽朱子之意也。姜友於其府君祥日。想必神主姑祔祠堂內東邊。以待祫畢而遷矣。今宜擇日行吉祭。姜友府君之高祖神主。先遷長房。姜友府君神主。亦陞禰龕。則先死之宗孫。又移安祠堂內東邊。如府君祥日之奉安。雖在行吉之後。仍在東邊則今雖未入禰龕。他日繼後之後。如禮入龕之義。亦似明白。此實合於變通之道也。宗孫新主旣不入龕。則更無遆遷難處之事。又不班祔則亦無廢宗奪適之嫌。各位神主去孝字。亦以姜友名書之。則祭時旁題祝名。自無相違之弊矣。其於禮節。無甚有缺。伏未知如何。盖姜友所遭。卽禮之大段節目。亦人家所當有之變禮。一番講定。在所不已。伏乞詳覽鄙說後。其謬妄處。逐條指敎。仍使姜友以爲吉後擧行之地。如何。

答曰。此段最爲得宜。旣有據又無捱。可行無疑。攝行之禮。恐當止此。上文諸疑。可以倚閣矣。如何如何。攝主之禮。嫡子之妻。次子之妻。當並服承重之服。嫡子之神主。當祔於祠堂東邊。而不行祧遷之禮。宗子立後之前。只得如此行之。雖久攝未安。而無如之何耶。

[编辑]

有一士人。有兩子而長子廢明。故依禮經傳重於次子矣。士人死。次子依父命承重。厥後長兄生子而年長。或以歸宗于長孫爲可云。次子之意亦然。問于閔彦暉。則以爲禮經長子廢疾則有傳重次子之文。父旣已傳重。不可任意歸宗云。故遂寢其議。未幾次子死。次子之子仍爲承重。昨年。士人妻又死。次子之子。承重代服。鄕中之人。以不爲歸宗。大段非斥。至比於奪宗。故次子之子。極以爲悶。方欲歸宗。因人來問于侄。對以次子生時。若依趙參判希逸家之事。呈官歸宗似好。而到今次子之子則祖父傳重于父。父又傳重于我。承祖與父之命而奉祀。名正言順。小無所嫌。况傳重歸宗。俱是重事。何可捨父祖之治命而動鄕人之浮議。任意歸宗云云。未知如何。

嫡子有廢疾。不得傳重。卽禮也。士人生時。旣據禮廢適立庶。傳重已至子與孫兩世。則來說云云。似亦有執也。然傳重于長子。禮之常也。傳重于次子。禮之變也。次子承重而終移嫡孫。服制令言之。太中宗統之不歸程昂。尹子譏之。烏在旣承重而不復還宗之義耶。

答安載叔處垕[编辑]

問。長子及子婦俱亡。長孫亦無後身死。只有長孫婦及次孫。其祖父之喪。長孫婦當服承重服耶。女子奉祀。禮經無文。次孫當服承重服耶。幸考据的敎。

婦人奉祀。禮經本無可據。故退溪答李仲久書曰。喪不可不終三年。而又無無主之喪。其於祝文。不可以無名行之。又禮無婦人主喪之文。則冢婦主喪之說。又不可行也。據此長孫婦不得主喪明矣。次孫又以兄嫂之生存。不爲承重。則旁題祝文。虞,卒,祥,禫。主管無人。有同無後之喪。正是徐邈所謂今見有諸孫而祖無後。甚非禮意也。昔有問范宣云人有二兒。大兒無子。小兒有子。疑於傳重。宣答小兒之子應服三年。此亦可依。庾蔚之謂嫡孫亡。無爲後者。今祖有衆孫。不可傳重無主。次子之子。居然爲持重。范宣議是也。觀此所論則次孫之爲祖後。似無可疑也。雖然。我國專用宗法。其子侄之行如有爲後者。則兄嫂取而爲子。使之主喪可也。如其不然則一依范庾議施行。而兄嫂繼後告廟。歸宗改正似當。

一士人長子。以廢疾不得成人。次子娶妻生子。而先亡於其父母未死之前。故士人欲以次子之子奉祀。而士人之亡。長子未成人者。以嫡子承重。其時則長子者年尙少。或有治病得妻之望。今則年過六十。已無可望。他日其母之喪。亦當依前以長子承重耶。使次子之子承重耶。伏乞指敎。

小記曰。嫡婦不爲舅後者。姑爲之小功。鄭註曰。夫有廢疾若他故。若死而無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婦之服也。父母於子。舅姑於婦。將不傳重於適。服之如庶子庶婦也。喪服長子條。賈䟽引四種說而曰。一則正體不得傳重。謂嫡子有廢疾。不敢主宗廟也。由是見之。適子雖已娶妻。若有廢疾或他故。則禮不得承重。况來敎所謂士人之長子旣有廢疾。又不娶妻。則當初士人之死。捨其無故次孫。傳重於廢疾之人。已是違禮。况他日其母之喪。又豈可復蹈前失。使之承重奉祀耶。夫所謂承重者。受祖禰之統。主祖禰之祭也。只使廢疾無妻子之子。承統而主祭。於禮無可據。於事無所當。其不使次孫承重而誰可哉。其父平日之志如此與否。元非可論。但旣使之承重。又無端奪之。其在爲姪之道。亦甚爲碍。門長呈禮曹處决。似無後弊也。

答李士亨[编辑]

堂兄不幸捐世。而長子道原先亡。長孫時範又先亡而無後。時範兄弟中。只時鼎有一幼兒。生纔數旬。當以此兒立後。題主承重。以堂兄之第二子道載。告辭攝主耶。抑當以道載攝主。而姑不書題主。以待幼兒之長成耶。

時鼎所生乳下兒。若是嫡長孫。依先儒定論。雖生纔數旬。定名題于祖主。固無不可。而幼兒卽庶孫非宗孫也。他日呈禮曹受立案。然後方繼後而承重。事體與宗孫。逈然不同。勢將姑以次喪人道載攝主。以待幼兒之成長。恐或得宜。惟在量處。

與姜子猷[编辑]

寒岡伯兄。早死無子。而寡嫂獨存。退溪以爲未立後前。以季爲攝。只稱子不書孝而行事云。此意曾於左右家書問時。已爲略及。今不必更爲提說。而人有問同春曰。兄亡而有嫂無子。遭祖母喪則主喪題主。何以爲之。答曰。弟爲攝主。以待其立後恐當。又有問玄石曰。先兄早死。寡嫂獨存無後。今遭大故。題主無所適從。答曰。曾子問有云宗子死而庶子祭於家。稱名不稱孝。退溪又有攝祀子某之說。尤似無嫌。以此數條言之。則長子早死。妻存無後。而有父母之喪。姑使次子主喪攝祀。待立後。依禮改正。卽禮家不易之定論也。周元陽祭錄曰。無男主而婦祭舅姑。玄石答人書又曰。甞考備要諸書之意。無男主然後女主。父兄弟侄。皆可爲男主。又曰。所謂顯辟者。實從其無父兄弟侄男子爲主而言。又曰。喪禮備要題主祝。必先言叔侄兄弟。而後別錄。顯辟之意。皆可考也。盖以子婦題主主祭。全出於無男主不得已之致。而頃年尊府君之喪。則有左右在焉。正是祭錄所謂有男主者也。題主攝祀。名正言順。更無可疑。而退溪定論。不爲取用。以祭錄爲據。終致失禮。不成㒵㨾。殊非細故。在今之道。速行吉祭。府君及祖以上神主。依退溪說。以左右名改題旁註。府君高祖則於左右爲親盡五代祖。故當遆遷于最長房。府君曾祖則於左右爲未親盡高祖。故亦當遷奉于高祖龕。雖云攝主異於正主。以禮推之。恐或如此。伯氏神主則書以顯兄。無旁註。仍安祠堂內東邊。以待立後。遷其高祖而又當入龕。盖長孫之於其父高祖。方爲親盡五代孫。故始行遆遷之禮耳。未立後前則或長婦爲女主。或次子爲男主。此兩人均是有服於高祖。故遞遷之事。不得擧論。長子雖是應入龕之人。拘於無後與遆遷。自不得不姑安于祠堂內以待立後也。玄石答人書又曰。未立後前。先遆遷。甚不便。亦此意也。

答或人[编辑]

退溪答寒岡曰。宗子未立後之前。不得已權以季爲攝主。不稱孝只書名。攝而行之爲可。寒岡又問。旣有攝主。祝文攝之之意。當書於何處。答曰。宗子未立後。已爲攝主之意。當告於攝行之初祭。其後則年月日下。只當云攝祀子某敢告云云。

謹按。葬後題主奠及虞祭諸祝。始書喪人之名。卽禮也。退翁所謂攝主之意。當告於攝行之初祭云者。似指葬後諸祭而言也。第念贈玄纁一欵。卽葬禮中最重者。告攝之意。若在葬後。則贈玄纁時。無故攝行。甚爲未安。若於發靷前一日。使執事者告于後喪几筵。若曰。嫡子某身歿無嗣。以子某之子某議定繼後。而該曹立案未下之前。不敢承重。服喪姑以次子某權攝葬祭諸禮。敢告云則自未葬至葬後。並攝主其禮。贈玄纁之節。自無妨掣之患矣。自題主奠祝爲始。書以攝祀子某云云。未知如何。

退溪之禮。攝祀諸祝。當曰攝祀子某云。而淺見則以爲次子稱孝。誠有宗適之嫌。固不敢矣。至若孤哀子字。本無嫌逼之端。題主奠以下諸祝。似當曰攝祀孤哀子某云。未知如何。盖不擧孤哀字。則當喪之意。恐或欠明故耳。

答或人[编辑]

備要題主祝文式註。周元陽祭錄。無男主婦祭舅姑。然婦祭舅姑。必待無男主然後爲之。婦人之不當祭。退沙諸賢屢言之矣。盖祝主上改。先言期大功之親。皆主無後之喪祭。下段又言姪孫及餘親皆倣此。所謂餘親。及於緦小功之親。來示此喪雖曰無後。旣有小功之親。則使之主喪祭。似無疑。何可謂無男主耶。然則初喪飯含。葬時贈幣。虞,卒,練,祥等事。使小功之親行之。至於題主。則曰顯從祖伯母或叔母某封某氏。無旁註。三年後祖廟諸位神主。又不可以亡者名仍存。吉祭時。以主祭者。除孝字改題攝主。以待宗婦立後。告辭改題。亦似爲宜。盖所謂小功之親。以亡人宗婦言之。雖云旁親。以祠堂最尊之主言之。自是衆曾孫。宗家未立後前。題主攝祀。禮不可已矣。小記曰。士不攝大夫。士攝大夫惟宗子。䟽曰。士喪無主。不敢使大夫兼攝爲主。士卑故也。若宗子爲士而無立後者。可使大夫攝主之。宗子尊則可以攝之也。按此則古人尊祖敬宗之義。亦可見矣。小宗雖與大宗有別。宗子妻又與宗子不同。宗人之爲祖尊宗之義。亦不甚相遠。有服之親爲宗婦攝主。非他旁親無後攝主之比。此義亦不可不察也。

答尹一正明佐[编辑]

曾子問。考其本文。盖宗子有罪去國。廟雖在而庶子無爵卑賤。不敢祭於廟。故望墓爲壇以祭之。及宗子死。乃告於墓而祭於家。然宗子雖死。宗子之子孫。未必盡無。則此庶子雖一時攝祭。而終不敢當宗子之禮。故稱名不稱孝者。乃事理之當然也。若寒崗家事。盖其伯兄之死。在於外憂終制之後。則似不可以其無子而遽行改題移宗之禮。欲待其立後傳重。而姑爲權奉祀事者。亦必然之勢也。其與孤子家當喪而不可不立喪主。緩急不同。亦難援例。盖子爲父爲攝喪主之文。不著於禮經。若通典所記范宣,司馬之論。則雖適孫已承重。若死於喪中而無後。則必令次孫傳重服喪。是喪不可攝主也。盖雖衆子。旣曰主喪。則是兄亡弟及而傳父之重也。非攝也。其未及立後之前。則已是傳重之子。不可謂之攝也。喪而攝則是無主人也。有子而不能主喪。則雖謂之無後可也。且以寒岡家事觀之。其仲兄出後大宗。故寒岡得以攝其祀。其仲兄不爲人後。或死而有子者。寒岡必不得攝主矣。然則設有攝主之禮。亦不當越次而爲之也。孤子家則伯兄雖無後。仲兄旣有子。則明佐何敢越次而當攝主之禮也。幸乞更賜商敎。

竊覸此段所論。一則以爲攝者非主人之稱。喪而攝則是無主人也。一則以爲第二子若在。或死而有子。皆可攝主。不可越次第三子爲攝也者。卽來說之大旨也。盖曾子問所謂攝主。宗子有罪。在於他國。而庶子得爲攝主者也。退溪所謂攝主。宗子死。宗子妻在。而庶子得爲攝主者也。以曾子問攝主言之。則宗子生存而庶子爲攝。雖謂之攝非主人。猶可爲說也。以寒崗家攝主言之。則宗子不在而庶子爲攝。此亦謂攝非主人。而以其所祭之祭。將謂之無主之祭乎。寒崗兄弟。俱未有子。立後早晩。姑無其期。如或以攝謂之無主。則其未及立後之前。長爲無主之祭矣。夫以寒崗,退老之賢。其於處此。必有得其義者。何不直爲移宗於第三房。使其宗祀得以有主如哀之所云。而爲此攝主而無主之禮。徒自眷眷於立後耶。盖旣曰攝。則避正之意在其中。而無奪宗犯分之嫌矣。旣曰主。則爲主之意在其中。而無奉祀無後之慮矣。以此以彼。寧有一毫之遺憾耶。至於稱名不稱孝之文。此盖宗子死。庶子代祭之禮也。與今日所卞。其義尤爲襯切。宗子之有子無子。註䟽不言。其間實狀。雖未的知。若庶子祭其父。則當稱考而稱子矣。又當稱名而不稱孝矣。不稱孝者。避宗子也。稱其名者。示有子也。題主書祝。皆可用此則何慮乎宗統之或亂。又何疑乎祭祀之無主乎。退溪,寒岡。深有見於此義。故一遇變禮。引此爲斷。此實古今宗子死無後者。次子姑爲主祭主喪之一大公案也。來說又以爲哀家與寒岡家事。緩急不同者。恐亦未安。喪與祭。雖有緩急之殊。若夫攝喪攝祭之際。豈以緩急故。亦有爲主不爲主之分乎。如曰寒岡攝祭。自是無主。以此難爲援例。則猶或成說矣。寒岡攝祭。不以無主斥之。則何獨於哀之攝喪。反以無主爲慮乎。哀家宗子之無後。與寒岡家一也。次子之攝主。與寒岡家一也。而只以喪祭緩急有殊之故。分其祭有主而喪無主。終至庶孫得以承重而奪宗。則其於禮意。未知如何也。今哀若主喪則神主當以顯考書之矣。旁註又當以子某奉祀書之矣。虞卒祥禫。亦如寒岡家所行之祭禮矣。其於主喪主祭。無所欠闕。喪而攝則是爲無主云者。未知何所據而爲言耶。來說又曰。仲兄旣有子。則明佐何敢越次而當攝主之禮者。亦所未曉。夫庶子代主父母之喪。則此庶子亦應服三年者也。當有杖廬矣。又有祥禫矣。其所以爲喪禮之義者。與宗子無異。而至於神主旁註。特不書孝字而以避宗子。不至犯分奪宗之地矣。庶孫則不爲宗子後。而只自主喪。則爲祖父母。本不杖期耳。無杖廬。無祥禫。於其喪禮。不成貌㨾。正是哀所謂無主之喪者也。故自不得不服承重之服。旣服重服則又不得不書孝字於旁註。盖承重與書孝。自是一串事。本非分而爲二者故耳。旣服重服。又書孝字。如是則便是奪宗越分。而此豈曾子問所謂宗子死。稱名不稱孝之意耶。故宗子死。庶子之主喪。以其倫序之次第者。卽禮之常也。或第二庶子先死。第三庶子越次主喪者。卽禮之變也。今遇其變而必欲守常。則其弊自不免庶孫主喪服重奪宗之歸矣。與其斷絶適統。壞廢禮家之大防。莫如依曾子問例。哀侍姑主喪祭。俾無犯分奪宗之失矣。其是非得失之分。不待明卞而可知也。來說又曰。盖雖衆子。旣曰主其喪。則是兄亡弟及而傳父之重也。非攝也云云。凡父母之喪。無長子長孫之主者。則尤齋,玄石必使次子主之。旁註不書孝字。以避奪宗承重之嫌。亦以此謂之承重而非攝。則豈兩丈皆不察其非攝。而前後答人之問。若是之明白耶。當初哀若主喪。百事皆順。寧有許多難處之端。而今乃不然。次孫旣變期而服重。又書孝於旁註。哀之主喪一欵。今難更論。至於次孫則具由呈禮曹。爲後宗家。名正言順。本不有碍。唯以程子之論。謂之非禮之正。則亦難據此而爲證於今日。亦奈何。

答權汝柔[编辑]

士亨說曰。嫡孫雖亡。日後如可立後。則衆孫不可據爾承重。宜以徐說爲主。使次孫攝主行祭。必如是而後宗統方嚴。豈可以宗子之不在謂不可攝。而必直爲承重代斬。然後方合禮意耶。嫡孫若未成長而亡。庶孫不可不代服。則當依范宣論爲正。而下段服制條。貴論亦似明覈。如何。

愚按。晉人問徐邈。嫡孫承重。在喪中亡。又未有子侄相繼。疑於祭祀。徐答曰。有諸孫而祖無後。甚非禮意。見其未有子侄之語。其無爲嫡孫後可知。次孫旣爲後則代承祖重。有何不可耶。范宣之說。亦不過嫡孫亡無後。次孫當爲後。而傳重於其子孫云矣。范意與余言亦同也。

答權汝柔[编辑]

有人長子及長孫死。而長孫無子。且長子之弟。長孫之弟皆有之。其祖奉祀。以次子爲之耶。抑以長孫之弟爲之耶。正當道理則令長孫之妻。立後奉祀。乃可無弊。而門中無可立之人。故其祖欲令長孫之弟奉祀。若他日長孫妻立後之後。則不無承重爭端。如何而得其處變之道耶。然其祖在時。令長孫之弟。遺言奉祀。則長孫妻雖或立後於他日。更無爭患耶。

長子。卽祖禰之正統。父死當爲承重者也。雖曰次孫異於長孫。旣是長子之子。則其祖奉祀。當以次孫爲之。而祖主旁題及祭時祝辭。依曾子問宗子死庶子祭。稱名不言孝之例及退溪答鄭寒岡。其未立後之前。權以季也爲攝之說。只曰次孫某奉祀。以存不敢當適之意。及其長孫婦立後。告祖廟歸宗改正。似合於情禮。此正退溪所謂一擧而百事皆順者也。祖父在時。欲令次孫遺言奉祀者。長孫婦無可繼後之人故耳。他日雖或立後。亦以其遺言爲重。不起訟端則固無弊矣。如其不然。終若起訟。立後而歸宗。本合宗法。爲訟官者。或據宗法而處决。今雖遺言。安知他日不爲一塲空言耶。然則其祖欲得善處之策。遺言于次孫。待其立後。使之歸宗之外。恐無他義也。

答尹志[编辑]

告辭。妄以己見搆送。覽後刪潤以用。爲好。

子某。敢昭告于顯考某官府君。顯妣某封某氏。孝孫某。某年某月某日。因病不起。考妣宗事。不可無主。子某式遵古訓。今將攝事。顯考顯妣神主。禮當改題。謹以酒果。用伸虔告謹告。

旁註去孝字。只曰子奉祀。以存不敢當適之意。盖兄亡無子。以待早晩繼後者。則其弟雖奉祀。不得書孝字。其所爲據。本出曾子問。而我東諸賢。亦皆用此禮。弟某。敢昭告于顯兄某官府君。顯嫂某封某氏。孝子某。某年某月某日。因病不起。考妣宗事。不可無主。弟某式遵古訓。今將攝祀。顯兄顯嫂神主。禮當一軆改題。謹以酒果。用伸虔告謹告。

沙溪曰。旁親雖尊。亦不必書旁註。據此則雖是親兄。亦是旁親。旁註不當書。而但沙溪此說。揆之以朱子旁親施於所尊之旨。終不知其的當。且此則考妣之長子。祠堂之正位。與他旁親祔位者有異。以弟某奉祀別書。似或得宜。惟在量處。

答羅顯道[编辑]

妻祭夫稱辟。出於禮記。周元陽祭錄亦曰。無男主而婦祭舅姑者。祝辭云新婦某氏。祭顯舅某官某封。顯姑某氏。妻祭夫曰。主婦某氏祭顯辟某官某封。據此則婦人主祭之證。不可謂全無矣。然如此者。支嫡子孫及旁親中俱無可主之人。然後不得已使婦人代之。此非可行之常法也。故我東先儒。如退溪答夫亡無子題主之問曰。都下有一家書顯辟。盖依禮記夫曰皇辟之語。未知是否。愼齋答亡者無子題主之問曰。周元陽祭錄。以婦人題主。然此非古禮而出於不得已也。寒崗答妻存夫亡書主之問曰。曾見宋朝有一祭禮。書嬪於妻。書辟於夫者矣。今則好禮之家。非不欲倣焉。而嬪嫌於宮中所用。辟亦嫌於惟辟之辟。所以皆不用也。退溪答李仲久曰。禮無婦人主喪之文。龜峰答松江曰。婦人無主祭之文。沙溪答李以恂曰。婦人無奉祀之義。見此則可知其婦人不當主祭也。又按通典。徐邈曰。今見有諸孫而祖無後。甚非禮意。何承天曰。旣有孫。不得無服。次孫宜持重也。裵松之曰。次孫宜爲喪者終竟三年。庾蔚之曰。適孫亡。無爲後者。今祖有衆孫。不可傳重無主。次孫攝祭。如徐邈所答。見此則可知嫡孫亡而無後。次孫固當主祭也。雖然。次孫主祭。亦非正禮。本出於不得已也。曾子問。孔子曰。若宗子死。告於廟而祭於家。宗子死。稱名不稱孝。鄭註曰。孝宗子之稱。不敢與之同其辭。但言子某薦常事。然則次孫雖奉祀。題主及祝辭。皆去孝字。以存遠嫌重宗之義。實合於禮意也。此等說。與前日慶恩家事相類。故玆敢書呈。以備裁擇。至於慶恩考妣位改題。亦有曲折可商量者。盖以親踈言之則慶恩。子也。趾衍。孫也。其改題。似當以慶恩爲主。而以宗家言之則慶恩。宗子之弟也。趾衍。宗子之子也。雖曰趾衍非嫡長。慶恩考妣位神主。當傳于宗子之子。不當傳於宗子之弟也。無可疑矣。且以今存宗寡。言其奉祀之世數。則禮所謂繼祖之宗也。祖與考神主旁註。旣難以已亡之孫仍存。又難以宗孫之寡妻改題。則當題其旁註者。次孫趾衍一人而已也。若於其祖考妣位。以慶恩旁題。而其考妣位則又以趾衍旁題。前日繼祖之一宗。今分爲祖禰之二宗。慶恩及趾衍。各祭禰位矣。事體之乖舛。莫此爲甚。淺見其祖與考兩位神主。皆當以趾衍改註。而去其孝字。只書孫與子字。宗孫神主則書以顯兄而無旁註。以待日後之立宗。如此處置。然後可無一宗分爲二宗之弊矣。如何如何。兄之別紙所謂爲宗寡。別營家舍於令家近處。建立祠宇。且備給祭田。以爲永久奉祀之地者。甚善甚善。但念雖以慶恩家力。猝難辦此。且神位旁題。若以趾衍書之。祭時祝辭。又塡以趾衍名。則姑爲權奉於慶恩之家。豈有移宗之嫌哉。第祭祀之所。非其當祭之所。此則誠爲未安。而前頭處置。終若得正。一時移奉。與出宰而奉往者。同一意例。無甚有損於禮律。未知如何。

上明齋[编辑]

廟中神主旁題。當以姜友書之。雖去孝字。旣書以某奉祀則便近承重也。奉祀字。似當改之曰子某攝祀。未知如何。退翁雖以攝祀言于祝文。獨不可用於旁題耶。旁題旣用攝祀則次子只止攝主。而更無承重之義。次子妻則不過衆子之妻。又豈論承重之服哉。至於生存之宗嫂。雖曰夫死而無子。方謀繼後。等待次子之生子。故夫主旣處堂內東邊。不爲班祔祖龕。則冢婦之服。似當自若也。亦如何。

答曰。旣稱子不稱孝。則奉祀字雖不改。恐無妨。然稱攝則尤分明矣。○雖攝祀。旣主其喪而服承重服。則其妻何可不爲從夫服乎。

答李嗣慶[编辑]

有人身死將葬。而其長子旣娶而死無後。其次子皆未成人。神主旁題。當以次子書之歟。抑依周元陽祭錄。以長子婦書之歟。

周元陽祭錄所云婦祭舅者。父子兄弟叔姪皆不在。無男可主然後不得已行此禮也。今日此喪。雖曰未及成人。旣有次子。以此題主。無復可疑。有何婦主喪之義耶。沙溪問解曰。若有乳下兒。定其名。卽書旁題。此卽可據明文也。今雖以次兒題主。此非適長子。當去其孝字。只書子字。待冢婦立後。改書旁題。似合禮意也。題主奠及初虞祝文。則兒若隨喪。以其名書之而行事。不然則以近親代行無妨。近親代行則題主奠祝文起頭曰。子某幼。不能卽禮。某親某攝事。敢昭告于云云。虞祝亦然。

妾子奉祀[编辑]

答李士珍[编辑]

下答黃鏶問尹師道爲長子服條。以斬衰爲答。而師道之父。卽庶子承重者。而師道又是其父之庶子而承重。世世以庶承重。則正所謂軆而不正者也。想應未及俯燭而有此答矣。

前日黃生問尹生長子之服。吾以斬衰爲答。而其間曲折之如來示者則今始知矣。然祖禰與己三世。雖支子。所後子相間承重。而已死之子。若是己之第一子。則父爲之斬矣。祖禰與己三世。雖正軆相承。而已死之子。若是支妾或所後子。則父不服斬。亦禮也。然則己以上正軆與否。非所可論。就其已死者之身。論其正軆非正軆。故所謂軆而不正者。亦據子身而言。非據己以上祖禰而言也。但尹生之父。卽庶子承重。而尹生又是其父之庶子承重。則尹生已死之子。雖是尹生之正軆。於其父與祖。不可謂爲正軆。與長子條傳文所謂正軆于上者。上者卽祖禰也義似有不通。歸於不正之科。只服期年之言。亦不無所執矣。第妾子奉祀。龜峰,愼齋。皆云當書孝字。玄石亦云當入正龕。愼齋云雖入祖廟。不可幷坐。盖有貶意。此卽喪服傳文。與尊者爲一軆之義也。

禮書妾子奉祀者。又無不斬長子之文。而尹生服子斬。已屢朔矣。無明文而卒然降期。亦涉重難。今姑置之。未知如何。

外孫奉祀[编辑]

與金士直[编辑]

玄石書曰。今有一家曾孫奉祀。而其祖實爲奉外家祀者。然則其祖之外曾祖。必遷無疑。第其祖行一人在。則於所謂外曾祖。亦爲曾孫。姑安於其室。以待後日而永遷之。未知如何。盖外家奉祀。旣無迭遷長房之義。且本家祭四代則外家祀。當减一代。然外曾孫一人尙在。而永遷埋墓。情理有所不忍。敢此。

按。程子曰。高祖有服。不可不祭。朱子謂之深得報本追遠之誠。由是見之。有服則祭。無服則不祭。卽程朱之定論也。外孫之於外祖。本非奉祀之人。其有服無服。非所可言。而如或奉祀。揆之以程朱定論。其祭當及於有服之外孫。不當及於無服之外曾孫也。然人家拘於俗禮。人情傳之外孫。祭或及於外玄孫。而與本宗祭限。無甚有別。則其在禮意。尤不未安耶。今以祭限非本宗。减以一代。則實出參酌之意也。然以外支曾孫一人尙在之故。祭限旣過而不欲遷埋。則恐或未安。設若使外支曾孫一人長壽久在。而奉外祀曾玄孫不幸短命。則祭限之過雖久。而終無遷埋之禮耶。盖外支曾元非有服之人。外家祀又無遆遷之義。當祧之主。因此而不祧。則有碍於禮意。亦似非細。幸於此亦爲商量處之也。

答權汝柔[编辑]

至於外祖父母神主。則無論侍養與否。旣爲奉祀則神主曰顯外祖考妣。旁註亦曰外孫某奉祀。未知如何。寒崗,玄石則外孫奉祀。當無旁註云矣。

答李泰鎭[编辑]

外祖奉祀家。神主題式。其䂓不一云。何以則得禮之宜耶。

論外孫奉祀者。多云不書顯字。不書屬稱。直書官啣。又不書奉祀。盖牛溪宅奉外祖祀。而其神主所題如此。故後人據此而言之耶。愚意竊有不然者。夫外孫奉祀。雖非禮經所言。而外孫之於外祖爲血屬。外祖之於外孫是祖先。初不奉祀則已。旣爲奉祀則亦何可如是書之。似當曰顯外祖考某官府君神主。旁題亦當曰外孫姓名奉祀。則似或無姑。而此是臆見。不敢質言。寒岡又曰。外孫奉祀。當不書旁註。盖其意欲與本宗祖先神主有別故耳。然大全朱子曰。旁註施於所尊。以下則不必書。沙溪又曰。旁親雖尊。不必書旁註。以此見之。不書旁註。有同旁親。殊欠所尊之義矣。然寒岡說旣如此。沙溪書又有是意。姑依兩賢之論。似或無妨。

答尹長文行敎[编辑]

有人奉外家祭祀。而渠是繼祖之小宗。故使其弟主之。厥後其弟無嫡子而身死。其妾子免喪後。埋主於渠之先山內。或以爲還出其主。祭至玄孫。代盡後埋于本山爲宜云。未知何以處之耶。

俯詢禮疑。何敢輕議。然溫公以前。只祭曾祖。至程子。以爲高祖有服。不可不祭。朱子從程子之說。家禮。祭祀限以高祖。若使高祖無服。祭豈至高祖耶。外孫奉祀。雖曰非禮。外祖有服。祭之猶或可也。外曾高祖則無服。使外曾玄孫祭之。以何義也。恐非程朱有服當祭之遺意也。某人之埋其主。雖出於無知妄作。律之以禮之本意則亦得也。至於神主埋于不當埋之山。又甚未安。但其埋處。若是外孫之墓傍。又與直埋他人之山有別。况家禮大祥章。遷主雖有埋于墓山之文。語類。有但擇淨處埋之可也之言。雖或不埋本山。無甚悖於朱子之旨矣。已埋之主。爲移本山。今復出土。終似重難。恐不如如前置之之爲得。亦如何。

答權汝柔[编辑]

前夏。往復外祖奉祀者書屬稱與否。當以酉峰門下所奉外祀神主書例爲準。故今奉示。○成均進士李公神主。○牛溪先生亦奉外祀。其必有來歷考據而然矣。準之爲法。未知如何。○祝辭則具書屬稱。伯胤長文氏。爲洪牧時。奉歸祠堂。先生書外孫尹某使外曾孫行敎。敢昭告于顯外祖考云云。

外祖奉祀。雖非禮之正。旣奉祀則與他旁親有別。神主當書顯考妣。旁註當書曰外孫某奉祀。今見明齋所書祝辭。大意與鄙見相近矣。

[编辑]

答權汝柔[编辑]

問。人或暴死於人家或野次者。若是家邊至近則卽當以尸軆還家而復之。若在稍間則據曾子問奉使者死於途中。升乘車而復之禮。當於所死處復之。未知如何。

來說恐是。

答全▣▣壽長[编辑]

家禮初喪條曰復。此復字何義耶。

士喪禮鄭註曰。復者。招魂復魄也。賈䟽曰。出入之氣。謂之魂。耳目聦明。謂之魄。魂神去離於魄。今欲招取魂。復歸乎魄。故招魂復魄也。

劉氏曰。復聲必三者。禮成於三。復之所以成三之義。可聞耶。

喪大記孔䟽曰。北面三號復者。北面求陰之義也。鬼神所嚮也。三號號呼之聲三徧也。必三者。一號於上。冀神在天而來也。一號於下。冀神在地而來也。一號於中。冀神在天地之間而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