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澄迈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澄迈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局之年,是过去五年中经济总量提升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乘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西部地区开发的东风,主动作为,创新实干,用产业支撑国际旅游岛建设,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承办欢乐节、抗洪救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圆满完成了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局之年的阶段目标,开创了澄迈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不含农垦)106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5.6%。其中,一产30.03亿元,增长12.3%;二产49.31亿元,增长26.4%;三产26.66亿元,增长41.0%。全口径财政收入28.17亿元,同比增长105.6%,其中县级各项收入21.47亿元,突破20亿元,增长15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6亿元,突破10亿元,增长8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73亿元,同比增长100.2%。全口径财政收入、县级各项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均翻一番。全县旅游接待人数76万人次,同比增长50.0%,累计旅游收入3.10亿元,同比增长5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7亿元,增长1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8元,增长2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85元,增长12.2%。

刚刚过去的2010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三县一地”(生态现代化建设县、新型工业县、休闲低碳旅游县、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经济总量跨跃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初步核算,“十一五”期末,全县生产总值(不含农垦)106亿元,是2005年的2.81倍,年均增长23.0%,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8.1%。人均生产总值23785元,突破3000美元大关,是2005年2.56倍,年均增长20.6%,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5.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中,一产年均增长9.6%;二产年均增长21.9%;三产年均增长21.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4.5:43.6:21.9调整为28.3:46.5:25.2。全口径财政收入是2005年的5.74倍,年均增长41.8%,其中县级各项收入是2005年的11.12倍,年均增长6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6.04倍,年均增长43.3%。五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25亿元,是“十五”的4.14倍,年均增长3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5年的2.14倍,年均增长1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5年的2.11倍,年均增长16.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2005年的1.75倍,年均增长11.8%。在2006年至2009年全省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考核中,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三等奖、二等奖,2010年将获得更高的奖次。

五年来,我县先后获得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20强开发区、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福橙之乡、中国无核荔枝之乡、中国绿色名县、中国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县、中国低碳生态先进县、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中国富硒产业示范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国家商标实施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20多项全国性殊荣。

(二)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产业支撑力持续增强。“十一五”期间,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高科技的重点项目相继上马和顺利投产。全省技术最先进的水产品加工厂通威水产、全省规模最大的包装印刷厂永凯包装材料厂、中国最大的高端玻璃制造基地中航特玻、填补国内空白的海胶集团乳胶丝等项目建成投产。“三港合一”马村中心港区一期工程完成。列为省“一岛一区两园”发展战略项目的海南生态软件园已开园,吸引了东软集团等143家知名IT企业入驻,2010年实现产值15亿元。作为全国第四个综合保税区的海口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

第十一届海南岛欢乐节主会场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中心区建设按时竣工并交付使用,80多天建成20多万平方米的街馆、广场、道路和绿地等,创造了“澄迈速度”,塑造了真抓实干、敢为人先的“澄迈精神”,被《海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填补海南海上娱乐项目空白的梦幻岛海上竞技运动项目开工建设。历时七年的中国最大面积的单体佛苑永庆寺落成。

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实现飞跃发展,至2010年,全区入驻企业613家项目836个,实际投资总额达276.9亿元,其中投资或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0多家。2010年老城开发区企业总产值(不含老城镇)211.7亿元,突破200亿元,比上年增长52.8%;国内生产总值64.71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全口径财政收入1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3%,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5.0%。

(三)品牌示范效应凸显,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十一五”期间,创建“商标富农工程示范县”,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唯一“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有标识可追溯农产品示范县”、“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县”、“农业生产现代化示范县”和“富硒农产品示范县”建设效果明显。福山咖啡、澄迈福橙、桥头地瓜、无籽蜜柚、无核荔枝、白莲鹅、文儒山寮鸡、澄迈福牛、新吴鸭等农产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精品。其中,苦丁茶、福山咖啡等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澄迈福橙获“中国十大名橙”、“中国国宴果品”等荣誉。五年来,有效处置了香蕉、豇豆等市场风波,建成国家农业部认证的19个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冬季瓜菜种植面积、总产量、出岛量、出口量、单项人均收入等五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2009年,全省第一家供港澳瓜菜加工厂惠民农产品出口配送中心建成运营,瓜菜和水产品加工出口总量达到23万吨,全省排名第一,其中瓜菜供港澳和出口中亚5国13万吨,水产品加工出口美国、欧盟等10万吨。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达到45.59亿元,是2005年的1.64倍,年均增长10.4%。

(四)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全面提速。“十一五”期间,澄迈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老城片区总体规划、第二轮澄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修编获省政府批准,金马片区、县城旧城区、老城片区和各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完成,金马物流中心规划、金山寺佛教文化公园总体规划、各镇的土地利用规划、金江休闲娱乐之都和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规划等已完成。县城环城西路、解放路、立新路等县城“三纵三横”主干道改造工程、金江中心市场改造、金江污水处理厂、老城开发区供水厂、西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成。老城开发区建成道路69公里,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的国际优良开发条件。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活动,整治城乡“脏乱差”,硬化县城小巷230多条,完成金江、福山、老城等街道立面改造,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五)全力改善保障民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快速提高。“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为民办好事实事,逐年加大民生投入,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推动“8+2”工程的深入开展。一是教育方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职中免费教育,落实“三免四补”政策,投资7500万元建设县职教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澄迈中学改造工程,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中小学校舍安全、生态循环型学校建设等工程,加快建设思源学校、孤儿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品位不断提升;二是医疗卫生方面。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立健全全县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遏制,投入近1亿元完成县医院迁建工程并投入使用,建设农村卫生室226个,率先全省实现村村有卫生室目标。大力实施“健康澄迈”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示范县建设。农村卫生试点改革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作为“澄迈模式”宣传推广;三是社会保障方面。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医保、社保和城乡低保制度等四大保障体系,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全县。大力推行新农保, 60周岁以上人口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城市4539户11154人和农村6590户10426人纳入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给80岁以上老人按每月60元、200元、500元等标准发放长寿补贴,被评为海南第一个“中国长寿之乡”。全面启动华侨农场1.37万名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工程;四是就业方面。通过加大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组织劳力输出,五年间累计新增就业1725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39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236人,做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五是住房方面。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号民生工程,2003年率先全省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建设经济适用房4899套、廉租房1460套和农村危房改造842间,解决了一大批公职人员和困难家庭住房难问题。全面完成华侨农场危房改造,得到国侨办的充分肯定;六是电信金融服务方面。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宽带和安装POS机(刷卡消费终端);七是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农村“一站一室两场”文化设施建设,全县11个镇都建有文化站;建设226个农村文化室、156个农家书屋和232个篮(排)球场。县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金江影剧院、广播电视演艺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投付使用。新编《澄迈县志》出版发行。“花瑰艺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八是农民增收方面。大力实施橡胶槟榔富民、特色农业富民、商标富民、打工经济富民等四个富民工程,加大对农民的各类直补力度,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28种补贴资金通过银行卡集中发放;九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妥善处理土地纠纷问题,累计处理土地纠纷案件313宗,面积2.9万亩。全县累计投入4300万元,建设449个文明生态村,占自然村总数的51.8%。基本完成176个村(居)委会共669公里的农村通畅工程项目建设,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硬化道路;1000人以上自然村通畅工程正抓紧实施。投入1.45亿元,建成147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432个自然村23.28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十是县城首次开通公交线路。结束我县无公交车的历史,发展公交模式被《海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六)改革创新有新的突破,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投入近3亿元完成国有企业改革86家, 安置职工7216人。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帮助涉农中小企业贷款五年累计8030万元。农业保险试点改革取得新进展,新增水稻保险等7个险种。全面完成集体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确权发证面积61万亩。华侨农场改革不断深入,设置大丰镇,同时保留华侨农场, 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改革津贴发放方式,将全县公务员阳光津贴的40%和机关工作人员交通补贴的50%,按工作绩效发放。积极配合农垦社会职能改革,接收教职工1282人,农垦居民参保32045人。加强政府职能改革,成立招商局、城市管理局等。加大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国库集中支付全面铺开。成立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城乡建设有限公司、老城开发区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宽我县经济发展投融资渠道,成功采用BT模式建设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和城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省下放权力的衔接落实工作,用好用活用足省下放我县172项事权。强化行政效能监察,政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切实改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开展制度“廉审”,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和“一岗双责”制度,实行廉政维稳保证金制度,深入开展“三联”(联村、联户、联企)活动。推行无纸化和手机办公系统,提高了行政机关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2006年以来,立案73宗,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4人,收缴违纪资金和挽回经济损失近400万元,促进了干部勤政廉政。

(七)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谐澄迈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强社会管理,坚持不懈抓好维稳工作,深入开展打击吸贩毒、两抢一盗等各类专项严打活动,连续3年荣获“全省优秀禁毒市县”称号。强化信访工作,坚持开展“大接访”和网上信访,开通政风行风热线,促进了退役士兵安置、工商分流人员、失地农民保障、土地纠纷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为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国防动员和战备力量建设,民兵预备役建设、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有新的进展,连续4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生育责任管理目标任务。统计、审计、档案、民族宗教、法制、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口岸、对台、气象、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步。

2010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袭击,全县党政军民奋起抗灾,及时安全转移10.8万人,拨付1437万元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显著。广大干部群众在抗击强降雨灾害中表现出来的团结拼搏、迎难而上、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推动澄迈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驻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关心支持澄迈建设事业的国内外投资者、广大建设者和各族人民表示诚挚的谢意!

“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做好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我们继续开拓前进的信心,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取得的成绩关健在于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先、发展为重、发展为大,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适合县情的科学发展之路;二是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大胆承担责任,积极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坚持产业兴县、产业强县,坚定不移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产业项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百姓,赢得了全县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五是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经济和社会管理,转变作风,用团结的力量推动发展,形成了真抓实干、奋力进取的良好工作局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三产比重还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环境资源压力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项目运作和资本运作水平低,工作作风和能力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等。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五年里,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乘借海南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东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的重要五年。县政府根据《中共澄迈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依据发展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各方智慧,制定了《澄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五届九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西部地区开发和澄迈实际,继续实施“三县一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用产业支撑国际旅游岛建设,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澄迈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左右;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目标,生态现代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纲要》已作了详细规划,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方面:

(一)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以产业支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生态现代化、农业精致化、工业新型化、物流集约化、旅游休闲化、房地产高端化为方向,加快传统产业向新型低碳产业转换,进一步构建强大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推动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是打造“三大产业经济功能区”。立足北部地区的地缘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打造以新型工业、现代物流业、休闲低碳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旅游房地产业为重点的北部产业经济功能区;立足南部山区条件,打造以橡胶与槟榔产业、水产畜牧业、生态林业为重点的南部产业经济功能区;立足南渡江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以无公害绿色生态农业、休闲娱乐旅游业、生态旅游房地产业为重点的南渡江两岸产业经济功能区。

二是积极构建“六大产业体系”。以完善有标识可追溯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生态农业;以推进高新技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以金马现代物流中心和粤海铁路南站物流中心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特色农家游、特色休闲娱乐游、风情镇休闲游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低碳旅游业;以澄迈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和“中国长寿之乡”为基础,加快发展历史福寿文化产业;以盈滨半岛、太阳湾地区和南渡江两岸的房地产开发中注入生态旅游概念为主要内容,积极培育生态旅游房地产业。

三是加快“一都二中心三区四镇”建设步伐。大力打造金江休闲娱乐之都,金马现代物流中心、粤海铁路南站物流中心,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盈滨半岛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加笼坪热带季雨林生态旅游区,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海南欧洲风情镇、海南地中海风情镇、台湾民俗文化风情镇。

四是着力发展一批有支撑力的现代产业项目。加快项目引进孵化,依托重点项目优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海南生态软件园、福山油田LNG储备库项目、福山油田年产20万吨工程建设项目、中航特玻、海胶集团乳胶丝项目、梦幻岛海上竞技运动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

(二)以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为目标,推进热带高效农业持续发展。加快创建农业“三化”“四县”,优化北部沿海渔业、北部沿路特色水果、中部沿江粮菜、南部丘陵生态农业4大功能区。壮大绿色品牌农业,把福橙、福牛、福山咖啡等优质农产品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的驰名品牌。大力发展沿海的海淡水养殖业,壮大鸭、鹅、牛、猪饲养业,进一步提高渔业和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扶持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业合作,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对兴农增收的支撑作用。争取实现基础性农业保温饱、增收性农业促小康的战略目标。

(三)以高新技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要求,打造新型工业强县。全力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的发展战略,坚持“三不”原则,积极引进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和带动力强的大型特大型项目,着力发展生态、低能耗、新材料、新能源、高科技工业。推进工业园区化,以中航特玻为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光伏等后续产业,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壮大发展软件园、综合保税区、物流园、中小企业园、橡胶加工基地等。建设三大工业基地,培育新的工业增长极。海南老城开发区依托省城辐射带动和港口、铁路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工业、高科技工业、现代制造业、建材工业、水产品加工业、临港工业等。福山油气化工基地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勘探开发、加工和天然气开采产业,努力建成全省新兴原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生产基地。金江铁路与港口物流加工区依托县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努力建成解决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工业加工区。

(四)以旅游休闲化、物流集约化、房地产高端化为方向,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大力发展休闲低碳旅游业。与西部市县联手打造相对东海岸具有互补性、独特性的旅游产业;依托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佛教文化等资源,开发名镇名村老城镇、石石矍村旅游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提升九乐宫温泉等景点档次;加快建设加笼坪热带季雨林生态旅游区;努力把盈滨半岛建成集佛教文化、旅游观光、体育健身、会议展览、休闲度假、生活居住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二是全力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发挥澄迈水陆空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重点要抓好金马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催发物流中心周边的服务业,努力把老城地区建成全省最便捷的海陆空联运物流中心;三是做大生态旅游房地产业。依照澄迈城市发展规划,县城北面以金马大道两侧为开发地带,打造海口中心城市“后花园”,实现“一条大道托起一片新城”;改造南渡江金江段两岸,达到“两岸改造扮靓一个旧城”。盈滨半岛将以发展高端房地产项目为重点,推出滨海型、生态型房产,着力打造高品位的宜居城区。

(五)以重点区镇建设为中心,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重点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规划澄迈县旅游观光路,加快推进马村至桥头沿海景观大道、金江镇南北堤沿江大道、金山寺公园、金江南渡江滚水坝、老城开发区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提升重点区镇建设品位。二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比较完善的路网系统,完成马村疏港公路建设,全线贯通金马大道,加快推进金江镇环城东路、二环路、三环路、中线高速美向出口至西线高速大丰出口连接公路、中线高速澄迈出口路、文儒至仁兴公路等项目,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力度,基本实现所有自然村通硬化公路的目标。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19160间土坯房改造。实现所有自然村通宽带。着力抓好4宗中型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32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防渗建设和瑞溪、桥头堤防建设。通过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我县防灾减灾能力。

(六)以改善群众生活为主要任务,大力发展民生事业。

按《澄迈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2011-2015)》,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一是加快发展各类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职中免费教育,继续落实“三免四补”政策;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思源学校、思源高中、孤儿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善义务教育体系。二是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健全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巩固和完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全面实施“健康澄迈”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示范县建设。三是加快发展文体事业。逐步完善文化体育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体育馆、游泳馆、科技馆、田径场、灯光球场、体育公园等现代化标志性文体设施。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完成美榔双塔、大成殿开发保护等特色文化工程项目,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四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快深化与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公平化、社会保障平等化、收入分配秩序规范化和劳动关系调节法制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劳务输出,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扩大社会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廉租房、经适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解决老百姓住房难问题。六是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推进农村电信服务、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完善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工作,加大POS机在农村和乡镇的覆盖面,确保支农惠农惠民资金及时落实到位。七是继续实施富民工程。继续抓好橡胶槟榔富民、特色农业富民、商标富民和打工经济富民等“四个富民工程”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八是加强综治维稳工作。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严打整治斗争”四项重点工作,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水利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二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鞭打慢牛”的竞争机制,实行“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促进各镇由靠“输血”运转的财政向“造血”财政转变,增强镇域经济发展活力。支持农垦改革,进一步推动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保证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争取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完善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管委会和金马现代物流中心管委会机构设置、体制机制和运作方式,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创新融资模式。规范三个融资公司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引进资金加快我县的基础设施建设。

(八)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推进生态现代化建设,继续加大发展生态林业、公益林保护与“三边”防护林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发展高新技术、低能耗、低排放项目。大力推进马村电厂“上大压小”技改工程、颜春岭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中海油气二期技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建设各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环境监管保护能力。利用福山油田燃气,推进县城管道燃气建设。“十二五”期末,完成老城开发区东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污水处理设施。

各位代表,“十二五”规划(草案)经本次大会审议通过后,县政府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年度组织实施。


三、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全面展开、加快推进的一年,也是建党90周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2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3.9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节能减排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 扩大投资上项目,加快现代产业发展 。我县正处于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西部地区开发的关键阶段,保持较大的投资强度至关重要。一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投资。紧跟国家和省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研究国债资金和省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积极争取一批国家和省有资金安排的投资项目。同时,创新招商模式,拓展招商思路,广开招商渠道,努力实现招商引资规模、质量新突破,还要重点培育用地规模小、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的项目。二是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建设省县重点项目65个,其中,新建37个,续建28个,总投资102亿元。继续推进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综合保税区、马村中心港区扩建、中海油两基地、中航特玻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健全项目建设服务机制。落实重大项目跟踪责任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在征地、搬迁等环节提供周全高效优质的服务,通过抓开工、促在建、保投产,缩短项目落地生效时间。

(二)夯实“三农”基础,提高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强瓜菜基地化建设。抓好罗浮洋、大东洋等19个大田洋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建设,特别是要抓好供港瓜菜基地、供沪瓜菜基地建设,同时,结合农田综合改造,发展新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积极推进商标富农工程建设,进一步壮大福橙、福山咖啡、无籽蜜柚、无核荔枝、苦丁茶、白莲鹅、澄迈福牛、新吴鸭、海淡水养殖和加工等优势特色农业品牌。三是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制定无公害瓜菜种植标准,指导瓜菜生产,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抓好种植业、畜牧业、海洋渔业等三大农产品有标识可追溯,建设预冷库1万吨。四是动工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预警中心。全面加强瓜菜质量监管,对出岛的产品实行100%检测。五是抓好水利设施建设。借助今年中央和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的机遇,对大中型水库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继续实施第三批县重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南渡江瑞溪段防洪堤、新兴港防潮堤,水库除险加固小(一)型水库2宗,小(二)型水库6宗,更好地服务农业灌溉,全面提高防灾抗灾的能力。

(三)拓展三产发展空间,壮大现代旅游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低碳休闲旅游业。加快推进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海南欧洲风情镇、海南地中海风情镇、台湾民俗文化风情镇等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打造盈滨半岛4A级景区、加笼坪热带季雨林生态旅游区等精品景区,开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老城镇、石石矍村旅游项目,提升九乐宫温泉等景点档次。二是全力加快现代物流中心开发建设。紧抓国务院实施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海口综合保税区、马村中心港扩建的契机,通过加大征地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马现代物流中心的开发建设,努力把老城地区建成全省港口与铁路现代物流中心。三是着力做大生态房地产业。推进金马大道两侧的开发,启动搬迁安置工作,加快南渡江金江段两岸改造。逐步把盈滨半岛打造成高品位的宜居城区。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建设规划。尽快完成《老城开发区片区总体规划修编》、《澄迈县城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南老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县城建、县城投、老城开发区发展公司等三大融资平台,完善建设金马生活片区基础设施,做好县城金江二环路、中线高速美向出口至西线高速大丰出口连接公路、中线高速澄迈出口路等前期工作,完成老城开发区北一环、二环、南二环、马村港疏港公路、金永线长安至永发段改造工程,努力完成福桥线福山立交桥至桥头段建设,完成农村公路100公里硬化和12座危桥改造任务,全力做好中线高速、西环高速铁路等经我县段的服务协调工作。继续创建全国卫生县城活动,加大旅游公厕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城乡建设水平。三是加强城市管理。严格执行规划监察,严厉查处各类未报先建的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狠抓卫生环境管理,加大“脏乱差”整治力度,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增加城乡绿化景观功能,提升园林绿化品位。

  (五)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推进生态现代化建设。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发展高新技术、低能耗、低排放项目。鼓励支持企业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广应用新型建筑材料,控制生产、使用实心粘土砖。二是抓好节能减排综合治理。加强公共机构的节能管理,对重点行业、企业排放实施重点监控和治理,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大力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降低传统能源在农村生活用能的比重。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继续推进海防林恢复和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三是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加快11个镇垃圾处理中转站项目和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抓好金江污水处理厂、老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和福山、瑞溪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努力实现南渡江沿岸污水达标排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继续推行改水改厕。加强海岸线管理,确保海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四是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完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倡导健康节约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六)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加快发展内生动力。一是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二是完成社保费、地税、农税征管“三项体制”改革;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四是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制度改革,建立医疗保险支付方对医疗服务价格约束机制;五是抓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六是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启动老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工作,完善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管委会和金马现代物流中心管委会机构设置、体制机制和运作方式,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七是实行财政分成比例改革。县财政向基层倾斜,调动基层积极性;八是积极支持农垦国营农场剥离社会职能改革,妥善处理地方和农场土地纠纷,促进农场和地方和谐发展。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重点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澄迈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民生项目2011年至2015年发展规划提出的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最为突出的民生问题,今年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干成一批百姓直接受益的实事。一是保障性住房还是今年的一号民生工程。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2360套。完成6000间土坯房改造;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启动60周岁以上从末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三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组织劳务输出,认真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问题,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四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突出抓好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利用两年时间改造和新建全县乡镇中心幼儿园。推进思源学校、孤儿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做好思源学校高中部跟踪服务工作;五是完成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巩固和提高县乡村一体化卫生管理水平,继续实施卫生院、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村卫生室配备护士。做好县中医院迁建前期准备工作;六是加快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等六大文化惠民工程项目;七是加强物价监管,重点保障主要农产品特别是蔬菜、肉禽蛋、水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加强食品、建材、农资等商品的价格监管,继续完善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体等的基本生活;八是落实农机具、良种、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惠农补贴;九是继续为解决“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十是增加县城公交线路,开通老城开发区公交;十一是全面完成农村供水工程126宗,解决全县10.78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

(八)扎实推进和谐澄迈建设,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一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严打工作力度,重点打击行凶作案、“两抢一盗”、贩毒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创建“平安澄迈”,巩固和发展“全省优秀禁毒市县”成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学校、企业、机关、社区、单位等“法律六进”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二是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大接访”活动,进一步完善网上信访,执行领导包案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三是加强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强化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安全监管,认真排查和治理各种安全隐患,加大执法检查和综合整治力度,坚决从源头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继续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提升我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对药品的监管,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四是紧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五是抓好老龄、妇女儿童工作。确保实现“两纲两规”工作目标;做好老年人长寿补贴发放工作,维护老年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六是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和人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继续巩固和发展“全国双拥模范县”工作成果。


四、全面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完成今年工作任务,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将按照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努力建设务实、创新、廉洁、高效政府。

坚持执政为民,维护群众利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体察民情,倾听群众呼声,主动为企业、为群众排忧解难。

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政府执行力,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配合不协调、工作不落实等不良行为,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真抓实干,确保政令畅通、工作落实到位。拓展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加强督查通报制度,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务管理。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环节。强化行政复议职能,加强政府内部监督,落实行政问责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务”。科学合理安排财政预算,加强预算执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察,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权力运行的制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廉洁从政。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将更多的财力用在支持发展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新形势催人奋进,新使命光荣艰巨。让我们在县委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西部地区开发,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开创“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