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15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4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本作品收錄於《灵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四大战略定位”、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灵宝的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深化“四大一高”和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强支撑、控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1.7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2亿元,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3.1亿元,增长1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93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2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26.3元,分别增长8.5%、11.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主要呈现出以下六大亮点:

  ——发展载体得到新提升。金城黄金冶炼项目加快推进,汇源果汁杜仲饮料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项目即将落地建设、产生效益;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的规模、效益、就业能力显著提升,载体作用更加明显,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工业生产彰显新作为。引导大中型企业“抱团取暖”、共克时艰,企业应对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组织职能部门帮扶重点工业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解决实际困难52个,争取资金3.97亿元;大力推进政银企合作共赢,率先在三门峡开展“政保贷”、“助保贷”,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200万元。

  ——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农业标准化生产、专业化运作水平不断提高,果品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食用菌规模迅猛扩张,设施蔬菜加快发展,樱桃等小杂水果效益明显,农民收入支撑更加有力。

  ——城市空间实现新拓展。中航星城、华岸春天等首批地产商贸项目启动实施,安兴小区保障性住房项目主体建成,新医院开工建设,长安东路建成通车,城市东拓展区拉开了与城市北区联动发展、与中心城区有机连接、与产业集聚区产城互动的新帷幕。

  ——“大交通”建设迈出新步伐。灵宝新公交投入运营;省道250线灵宝至朱阳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蒙华铁路、运宝高速开工在即,以“三纵四横”为主框架,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有机连接、一体化发展的大交通网络加速形成。

  ——作风建设呈现新气象。坚持以上带下、上下联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始有终、有声有色,集中整治“四风”问题,实施了109条具体整改措施,整改各类问题73项,政府系统工作作风持续转变,行政效能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载体更加牢固。产业集聚区支撑能力不断提升。持续推进项目入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了服务管理、统计监测等机制,产业集聚区综合载体功能和带动效应日益增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6亿元,新建续建项目15个,累计入驻89个,78个建成运营;实现增加值55亿元、税收4.4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2万人。特色商业街区初具规模。全年实施重点商贸项目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金都新天地项目各分区建设顺利推进,解放菜市场改造提升项目主体建成,重庆友谊商贸楼、美美百货等4个项目建成运营。新灵西街、桃林街示范性街区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区内从业人员达到2500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到27家,实现税收4977万元。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全年确定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7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2.88亿元,33个建成投产投用;30个前期项目全面启动,4个已建成。全年获上级批复投资项目66个,争取扶持资金9.2亿元。

  (二)突出“一高两化”,优化结构,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围绕打造三千亿元主导产业集群,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91.86亿元,增长12.3%;实现利税175.3亿元、利润167.3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完成探矿进尺15.8万米,新增金金属储量10.09吨。多金属综合利用规模持续扩大,金城黄金冶炼项目加快推进,鑫发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建成投产;铜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4万吨锂电铜箔项目与洛阳大业太阳能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朝辉铜业万吨压延铜箔一期工程实现试生产,华鑫铜箔万吨技改、鸿宇电子环保型覆铜板一期建成投产。林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汇源果汁杜仲饮料项目完成投资4.2亿元,一期工程主体建成,正在安装设备。远村食品加工项目两条生产线实现试生产,好运来香菇杏仁制品项目完成厂房建设,闽钱香菇加工、宏源果蔬出口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全市果蔬精深加工能力持续增强。高成长性接续产业集群,宝一讯电脑连接线及手机配件生产、金太阳太阳能示范等项目建成投产,力源锂离子动力蓄电池项目正在进购设备,万达石材产业园厂区土建工程开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三)着力夯实基础,提质增效,农业转型步伐加快。特色农业规模效益巩固提升。全年补植补栽苹果3.1万亩,核桃、大枣、中药材、蔬菜总面积分别达到34.3万亩、14.5万亩、10.3万亩、12.2万亩;食用菌核心示范基地达到45个,生产总规模达到9634万袋,销售收入突破7亿元;合同种植烟叶5.5万亩,实现税收3109万元。产业化水平持续提高。新增工商注册家庭农场25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晋升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业龙头企业总数稳定在65家以上;灵宝苹果品牌价值上升到46.22亿元,连续五年稳居中国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县级第一位。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白虎潭水库、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13个水利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建饮水安全工程51处,解决了6.1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65个,完成投资1654.8万元。劳务经济发展壮大。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9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93亿元。

  (四)全力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市建设管理深入开展。全年实施城市重点工程23项,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中航星城、华岸春天商业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长安东路建成通车,城市东拓展区建设全面铺开。弘农涧河北田至牛庄段治理工程两岸河堤修筑完成80%;断密涧河河道治理工程竣工,新增水域面积450余亩。创业路、车站路改建等12项基础设施工程全部竣工,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加大违法违章建筑查处力度,制定出台了《城中村村民宅基地改建管理办法》,城市面貌、市容秩序持续改善。城市西区、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城市西区相关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与河南城建集团公司达成了基础设施合作框架协议;豫灵、川口产城融合互动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启动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6个,全年完成投资1.09亿元,故县镇河西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水、大气、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辖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完成省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9万亩、通道绿化91.5公里,创建绿化模范乡镇1个、绿化模范村4个,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

  (五)深化“四大一高”,释放动力,竞争优势日益显现。“大通关”能力持续增强。国家级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对美苹果出口基地顺利通过验收,全年新增进出口自营权企业7家,实现进出口总额1.38亿美元。“大交通”网络持续完善。积极服务连霍高速改扩建、三淅高速、三灵快速通道等重点交通枢纽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十、百、千”示范工程61.2公里,建设县乡公路32.5公里,城乡道路通行条件不断改善。“大商贸”格局持续发展。全年新建、续建商贸物流项目23个,累计完成投资40.3亿元,黄金珠宝园等5个项目竣工投用。金银岛项目尹庄、豫灵交割库建成运营,为企业融资2.1亿元、采购原料1.4亿元。“大旅游”品牌持续提升。深入开展大旅游“开发建设年”活动,全年实施景区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0项,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函谷关景区设施功能更加完善,道文化养生园项目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燕子山、娘娘山-阳光山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通过省级初审,汉山景区扩建提升工程、明清古枣林开发项目与客商达成合作协议,市旅游服务中心主体建成。在运城、洛阳等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6次,组织开行了“娘娘山”号高铁旅游专列,成功举办了“千人穿越函关古道”等活动,灵宝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年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37项,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个;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新增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家。成功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20.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3%。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以创建智慧城市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与北京易华录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展智慧安监建设,完成矿山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积极推进宽带互联网建设,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宽带中原”示范市。

  (六)全面推进改革,扩大开放,转型活力不断激发。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启动了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认真衔接落实上级取消和下放的各项审批事项,减少行政审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9项。国企改革持续深化,金源公司实现优质资产重组,黄金机械公司改制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市直医院和乡村两级卫生组织逐步实现药品供应零差率销售。大王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5万亩。信用联社农商行改制工作稳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创新融资方式,依托教育、卫生资源融资1.45亿元。开放招商成效显著。组团参加了黄河旅游节、特博会等大型招商活动10次,成功举办2014新能源-锂电池技术创新论坛等大型活动5次,吸引中信裕联、正和岛河南岛邻等20余批次客商来灵考察。全年引进项目38个,投资总额160亿元,26个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6.2亿元;引进省外资金69.6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8亿美元,位居三门峡市前列。

  (七)致力改善民生,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和谐进步。惠民成果不断扩大。省、三门峡及我市确定的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全年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达24.3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4%。发放城乡低保4472.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076人、下岗失业再就业6188人。完成4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工程启动实施。新开工建设保障房614套,基本建成900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7%、99.62%,社会保障网络持续健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所寄宿制和薄弱学校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市第四小学主体工程封顶;完成送戏下乡325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172场,“老子传说”入选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核验收;成功举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市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市新医院中医楼主体工程封顶,120急救指挥中心及卫生监督所项目建成;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被评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强力推进“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黄金矿山安全生产攻坚克难工作,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市安全形势保持平稳。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8件、政协委员提案109件。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信访、维稳、综治等各项制度全面落实,全市刑事案件、信访案件大幅减少,命案发案率降至三十年来最低,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深化国防教育,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持续开展双拥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统计、广播电视、审计、物价、民族宗教、妇女儿童、黄河河务及移民、农机、气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黄金价格持续低迷、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等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我们迎难而上,远谋近施,统筹兼顾,积极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迈出了艰辛而坚实的一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干部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济、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向监督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灵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广大客商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灵宝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面临着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的双重压力,部分行业企业运转困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难度加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城市转型任重道远;三是城市管理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任务艰巨;四是改善民生、治理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任务依然繁重,一些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仍需巩固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是长期任务。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不回避,勇于担当不退缩,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市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凸显,但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总体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制定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快启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四大一高”战略持续推进,这些都将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难得机遇。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主动的担当、更加有效的作为,奋力谱写转型发展、富民强市新篇章。

  根据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5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八次全会、三门峡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稳增长保态势、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以项目和“两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四大一高”和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着力深化改革攻坚,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强风险防控,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在打造“四大战略定位”、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灵宝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各位代表,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必须牢牢把握中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个大逻辑,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扩大增长点、转化拖累点、抓好关键点、稳控风险点、抢占制高点”这个总要求,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全面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一要适应速度变化,坚定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正确处理稳中求进与加快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二要推进结构优化,坚定产业调整不动摇。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握产业发展规律,为主导产业嫁接延伸、为支柱产业挖潜增效、为高成长性产业培土施肥,统筹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三要加快动力转换,坚定改革创新不动摇。要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释放动力,着力破解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机制性问题,形成发展长久支撑;要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四要注重民生改善,坚定以人为本不动摇。要始终把人民冷暖放在心上,把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三、2015年的主要工作

  (一)以项目、“两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投资拉动,着力强化发展支撑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挖掘社会投资潜力,持续完善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

  “两区”产业承接平台,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吸引各界资金投入经济社会建设,以更大规模、更优结构、更高效益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国家投资导向、立足现有产业、依托优势资源,通过外引内联,积极论证建设储备一批投资影响大、产业带动强的重大项目。全年安排重点项目65个,其中亿元以上26个,计划总投资203.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00.8亿元;动态储备重点项目64个,投资总额保持在200亿元以上。

  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坚持产业集聚区建设“一号工程”地位,持续抓项目促集群,抓基础提功能,抓保障强服务,推进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启动产业集聚区内相关村庄搬迁工程,加快路网、污水处理厂、中小企业孵化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综合服务中心、聚宝投资公司等平台作用,严格落实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全年新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基础设施项目1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增加值63亿元、税收4.7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

  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商业街区。以拓展空间范围、突出功能定位、加强规划衔接为基础,完成规划调整工作。加快金都新天地项目各分区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5亿元。积极推进桃林街地下人防商业街和各重点地块改造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0.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000人以上;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10家,实现税收1亿元。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蒙华铁路、运宝高速、连霍高速改扩建等重点交通枢纽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国道310线、209线及省道245线部分路段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十、百、千”示范工程,新改建县乡公路30.5公里,持续提升道路通达能力。完成白虎潭水库、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10项重点水利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力争年内实现白虎潭水库向城区供水。加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村镇发展基础。

  (二)以工业转型为主导,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巩固提升产业集群

  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加快将三千亿元主导产业集群打造成为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的现代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工业发展新格局。

  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强深部探矿、区外资源并购和国际原料市场开拓,全年完成探矿进尺15万米,新增金金属量9.5吨。强化志成、新凌、鑫华等铅冶炼企业技术改造,加快金城黄金冶炼项目建设,提升多金属综合利用水平。推动鸿宇电子环保型覆铜板一期、朝辉铜业万吨压延铜箔一期、华鑫铜箔万吨技改等项目达产达标,力争4万吨锂电铜箔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铜精深加工实现新突破。

  林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好运来香菇杏仁制品、闽钱二期黄花菜出口等在建项目,远村食品加工项目完成新生产线建设;汇源果汁杜仲饮料项目一期工程上半年建成投产,二期杜仲雄花茶、软胶囊等系列产品开发工程年底前完成主体建设,加快果品生产大市向果食品加工强市转变。

  高成长性接续产业集群。加快宝一讯公司扩建、力源公司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万达石材加工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豫西轴承技改出口生产、金尧机械复合材料管道生产项目建成投产,持续壮大接续产业规模。

  (三)以培强三产为重点,持续推进消费带动,积极挖掘转型潜力

  抢抓河南省建设高成长性服务业大省机遇,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水平提高,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壮大提升旅游业。加快函谷关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大函谷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力度,打造区域龙头景区。实施景区提升工程9项,推进汉山、亚武山等景区深度开发,争取燕子山、娘娘山-阳光山庄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强化旅游招商合作,力争道文化养生园、明清古枣林开发项目开工建设。继续实施旅游大营销活动,大幅提高来灵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

  繁荣发展商贸业。加快推进威佳集团灵宝多功能汽车园区、中轻物流园、中石油大王综合气站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恒隆广场完成投资3亿元,万盟汇达工商贸项目建成投用;金银岛灵宝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项目完成交易额4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新增阿里巴巴上线企业30家。

  培育扶持文化产业。着力培育大中型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开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通过政策奖励、税收减免等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实体集群发展。深度开发“骂社火”、剪纸、皮影等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优势特色文化品牌。

  积极培育新型业态。紧跟现代消费趋势变化,大力培育发展信息、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家政、养老、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以新型业态的突破促进新兴产业的繁荣,不断丰富三产业态层次,构建多元活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四)以现代农业为方向,持续推进农民增收,不断壮大农村经济

  以农业提质增效为核心,紧盯农业发展前沿高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努力使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推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寺河山优质苹果品牌生产核心示范园巩固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矮化砧木密植模式,不断提升灵宝苹果核心竞争力。全年新发展苹果3万亩、大枣1万亩、核桃4万亩;新建香菇核心基地5个,食用菌总规模达到1亿袋以上;合同种植烟叶6万亩;新发展高标准设施蔬菜2000亩,完成蔬菜总产量4.5亿公斤。着力抓好万亩高标准国家级烟叶核心示范区、1000亩设施冬枣生产示范村等8大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特色农业转型新亮点。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融合发展,全年完成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000人次以上;新培植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新发展家庭农场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总数分别达到100家、40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全市流转总面积达到20万亩。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持续提升地域品牌,培育壮大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不断扩大“灵宝苹果、灵宝香菇、灵宝大枣、灵宝蔬菜、灵宝核桃”五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建立完善与大型会展中心、知名商超卖场、电商公司等销售平台的长效合作机制,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灵宝苹果”实现电商销售10万公斤,直接出口50万吨;“灵宝食用菌”完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

  (五)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持续推进扩城提位,统筹协调城乡发展

  按照打造“黄河金三角地区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建管并重,推动人口、产业集聚,着力构建中心城区、城市西区、小城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提升完善中心城区。投资12.65亿元,实施城市重点工程17项。中航星城全年完成投资1亿元,华岸春天商业综合体10月底前投入运营;开工建设五龙路断密涧河桥、五龙路东段等基础设施工程,推动城市北区、东拓展区一体联动发展。实施弘农涧河、断密涧河、灞底河三大区域治理;加强道南工业区环境整治,争取新涧大道具备通车条件;加大城区美化、绿化、亮化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加快城市西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客站周边商业地段开发利用,提升城市西区承载服务能力。

  加强城市规范管理。突出城市规划刚性,严格落实《城市管理细则》,重拳整治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市场,完成星期天马路市场搬迁。加强重点区域交通疏导管理,加大城市出租汽车市场整治力度,不断规范城市交通秩序。探索建立卫生责任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整洁有序、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强化小城镇节点支撑作用。引导豫灵、朱阳、西闫等乡镇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城镇扩容提质,建设区域中心城镇;依托城东产业集聚区和“大商贸”带动效应,推动川口、焦村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依托函谷关文化产业园和古镇开发,促进函谷关镇区、景区与城市北区有机对接;加快阳店小城镇建设,积极对接蒙华铁路三阳站规划,打造城市东部新门户。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五年专项治理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创建活动,力争30%以上行政村建成达标村。巩固提升1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成效,确保示范村在乡村风貌、公用设施、生活宜居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新申报省级试点村1-2个。

  (六)以生态文明为导向,持续推进环境改善,加快打造美丽灵宝

  围绕生态宜居目标,严格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标本兼治,多管齐下,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总量预算管理机制,依法严惩违法排污行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全面完成减排目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深入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和城市河流清洁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施无主废渣无害化处理处置等重点环境治理项目,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不断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占补平衡;继续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持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完成林业生态造林5.89万亩、森林抚育7万亩,创建绿化模范乡镇1个、模范村5个,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持续推进创新驱动,激发释放发展活力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在改革创新中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开放合作中拓宽发展空间,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探索人事动态管理、管理人员薪酬、重大信息公开等制度改革;加快股权制度改革,鼓励员工持股、民企参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工作,力争年底前达到农商行组建标准;加强融资模式创新,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主要投资于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产业投资资金;积极引导支持各类企业加快A股上市、新三板股权直接融资步伐;加强政银企合作,积极推广“政保贷”、“助保贷”等融资模式,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金融服务。深化公共交通体制改革,规范城市公交、出租汽车运营及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全年完成总任务的50%以上。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区、城镇转移。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制,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能力。积极推进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以人才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力。深入开展“人才培训提升年”活动,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用好留住本土人才,为转型发展提供长期稳定智力支持。瞄准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筹建河南省黄金产业创新联盟,全年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实施三门峡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2项;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0%以上。

  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编制全市信息化建设规划,启动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政务、交通、安监、教育等领域的“智慧”创建活动,着力探索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全方位发挥信息化带动提升作用。

  扩大开放招商。积极挖掘出口潜力,培育壮大出口企业,巩固扩大铜箔、轴承配件、果汁、食用菌等优势产品出口,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借助黄河旅游节、特博会载体平台,持续发挥北京、广州等经济文化促进会作用,全年举办灵宝专题推介会2-3次,力争引进一批龙头项目、重大项目,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全年引进省外资金79亿元,利用外资1.7亿美元,项目签约资金150亿元。

  (八)以惠民利民为根本,持续推进社会事业,全力维护社会和谐

  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加大民生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市本级年度财政预算民生支出12.39亿元,较上年增加6785万元,人均增加90元。

  倾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为群众办好十项重点工程:

  1、完成西华小学综合楼建设工程、实验二中宿舍楼建设工程、第四小学续建工程。

  2、完成市新医院年度建设工程。

  3、完成移民后期扶持工程,在110个村新建项目125个;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工程,在朱阳镇东区安置542户群众。

  4、解决8.23万群众及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5、完成白虎潭城区供水年度建设工程。

  6、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送戏下乡300场、农村公益电影播放5136场;逐步完善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并免费开放。

  7、实施五龙路断密涧河桥、五龙路东段、新涧大道、道南富士路引线等城乡道路建设工程。

  8、为小微企业提供“政保贷”贷款5000万元、“助保贷”贷款6000万元;为香菇种植户提供贷款3000万元,为苹果仓储户提供贷款5000万元。

  9、实施弘农涧河重金属污染防治一期工程、弘农涧河牛庄村段治理工程、好阳河治理工程。

  10、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就业稳定增长,新增城镇就业9500人以上,下岗失业再就业5200人以上,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000万元。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8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启动实施市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和光荣院建设工程,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做好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兜住民生底线。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快安兴小区廉租房、公租房建设,缓解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优化配置城区教育资源,加强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构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教育体系。加快市新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强西坡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力争成功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市。

  全面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加快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建立完善市乡村三级调解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落实依法逐级走访、诉访分离和积案化解制度,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风险防控,积极防范化解管控困难行业、房地产、金融、非法集资等领域风险。强化非煤矿山、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综合监管整治,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应急管理,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做好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气象、防震减灾等其他各项工作。

  科学编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广泛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意见,谋划好全局性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政策措施,争取一批全局性事项列入国家、省、市规划,增强发展后劲。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持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突出“新”的转变,建设开明开放的创新政府。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调整规范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加快形成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持续解放思想,立足新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增强新常态下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彰显“法”的精神,建设依法依规的法治政府。严格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积极履行行政复议法定职责,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备案,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树牢“实”的作风,建设为民便民的服务政府。持续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以作风转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加大公共支出,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规模,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持续改善民计民生;妥善公平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强化“廉”的操守,建设清廉清正的廉洁政府。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完善政府系统惩防体系,加强权力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健全完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落实公车制度改革,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始终保持政府清廉本色。

  各位代表!改革催人奋进,发展任重道远。让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倍加珍惜深化改革的难得机遇,倍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灵宝而努力奋斗!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