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伊川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 2020年伊川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21年伊川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袁剑 |
2022年伊川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21年2月2日在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回顾2020及“十三五”,我们砥砺奋进,步履铿锵育先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是伊川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常抓不懈固防线,疫情防控有序有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群策群力、联防联控,构筑了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持续保持零疑似、零感染的平稳态势,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抗疫答卷”。坚定不移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戴着口罩抓发展,各行业迅速复工复产,经济运行快速重启,短时间内止跌转升、回稳向好,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
(二)调优结构增效益,产业支撑更加有力。聚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铝及铝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平稳增长,耐火材料产业逆势上扬,伊电控股、洛耐希利科等31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8.7亿元,带动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实施“三大改造” 项目18个,洛阳利尔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中赫非晶成为市“隐形冠军”企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建设高标准农田13.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4.1亿公斤;富硒农业呈现规模化、品牌化态势,发展富硒谷子、红薯等特色种植30万亩,省富硒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基本建成,伊川小米被授予“名优特新”农产品荣誉称号。文旅产业破题起势,建业绿色基地获评3A景区,龙凤山景区基本完工,银基文旅项目签约落地。正商集团、河南建业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7.6%、78.4%;中原银行入驻伊川,全县贷款余额增长8.5%;长申国际投入运营,万海国际主体完工,华晟物流港成为洛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基地。
(三)创新驱动添活力,发展动能加速转换。重点改革精准落地,政府系统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实施,产业集聚区体制改革、农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办理行政许可16.2万件;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开办“一天办结”,新注册市场主体7168户。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建成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1家,王放团队科研项目入选“河洛英才计划”,盛铁耐材成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重点项目104个,达产见效26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129.8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0.05亿元;完成资本市场融资8.2亿元,发行债券5.75亿元;中钢耐火材料产业园、白沙绿色铸造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园成为洛阳自创区伊川自主创新园。
(四)夯实基础提内涵,城乡融合提速发展。城市功能更加完备,彦博大道(文化路北延)、南环路、文正大道建成通车,伊龙大道(滨河东路)开工建设,县城快速环线雏形显现;改造老旧小区39个,新增停车位1350个,新建社区游园6个、公厕5座,人民广场、浥涧河湿地公园建成开放;敷设城区天然气管网100公里、热力管网7公里,划设便民服务摊位14处,投放共享单车1900辆,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4座,第三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改厕1.5万户,整治违法占地、私搭乱建1200余处,半坡、鸦岭等镇区面貌显著提升。郭木线改建竣工通车,省道319(夏宜线)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顺利推进;农配网改造、110千伏城西输变电项目建成投用。
(五)聚力攻坚创佳绩,生态环境更加靓丽。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伊电控股“公改铁”主体完工,按时完成黄标车淘汰、控煤、“双替代”等市定任务,PM10、PM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主要指标实现“六降一升”。全面落实“河长制”,河道“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源头治理,万安山矿山环境修复、半坡矿山生态修复如期完工;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依托国储林项目,完成荒山、廊道等绿化造林6.39万亩,发展苗木花卉1.4万亩,绿化美化村庄66个。
(六)以人为本守底线,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过“紧日子”,集中财力用于民生,县财政民生支出36.6亿元,占总支出的80.9%。办理省市民生实事38项,城乡低保完成提标提补,发放社保金7.2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4252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整合资金2.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96个,实现剩余人口全部脱贫。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59所,新区实验小学实现秋季招生,老年体育公园建成开放,职教中心新校区快速推进,高考本科上线突破3000人;县医院扩容竣工投用,中医院迁建加快实施,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7个,“互联网+远程医疗”实现镇村全覆盖,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明显提升;改造村图书室75个,县博物馆局部具备开放条件。“扫黑除恶”、安全稳定、社会治理、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七)守正创新转作风,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持续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扛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狠抓省委巡视问题整改,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政府部门作风明显好转。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宪法宣誓、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办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43起,废止(修订)规范性文件80个。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建议、提案336件;用好110联动、百姓问政、营商环境测评等平台载体,公开信息211条,办理群众诉求1.3万件。与此同时,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第七次人口普查高质量完成,统计、气象、人防、邮政、通信、地方志、广播电视、防震减灾、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三五”的圆满收官。五年来,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抢抓伊川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先后获得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荣誉称号,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这五年是经济运行健康平稳,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县域经济实力连年攀升,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长7.6%,较“十二五”末增长4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5.7亿元,年均增长7%;财政收入达到19.86亿元,年均增长3.08%。三次产业结构由8.9:54.7:36.4调整为7.1:44.7:48.2,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7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开发县之一,特别是我县被纳入洛阳都市圈产业紧密圈,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这五年是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的五年。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090个,解决饮水安全12.5万人,改造危房4.7万户,建成就业帮扶基地216个,“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完成,60个贫困村、6961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72亿元,新增医疗、养老床位2600余张,建成保障性住房2200余套;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205所,新增学位近4万个,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重大突破,高考成绩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发放创业贷款7.24亿元,新增城镇就业4.22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1%、8.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这五年是创新驱动持续发力,产业转型提速增效的五年。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向创新要活力,高新技术企业从1家增长到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无到有、达到350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52个。政府机构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等重点改革落地见效,“一门式”政务服务创新体系建设成为省市样板。耐火材料产业转型跑出“加速度”,新增高端耐材产能35万吨、产值20亿元;铝精深加工、智能装备等产业集聚发展势头强劲,千亿级新材料、百亿级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坚持科技兴农,初步形成“富硒种植、畜牧养殖、高档林果”三大农业体系;房地产市场增势强劲,文旅产业高起点开局,成为洛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支撑。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的五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40%跃升至51%。实施百城提质工程196个,新建城市道路28公里、绿地307万平方米,供热能力达到870万平方米。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改造村庄72个,乡镇镇区面貌明显提升;新增干线公路31公里,打造“四好农村路”122公里,完成便民通行工程500公里,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全覆盖;着力建设“气化伊川”,敷设城乡燃气管网395公里,县城及产业集聚区实现供气全覆盖,乡镇镇区主管网全部贯通,三分之一的村庄用上清洁能源。“北控东聚、西居东产”的城市发展思路更加明晰,老城区更舒适、更宜居,滨河新区高标准建设,伊东新区开发、城南片区提升全面提速,我县正式步入跨伊河发展时代。
这五年是污染防治奋力攻坚,生态底色愈发靓丽的五年。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根治污染,大力推进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耐火材料、磨料磨具等产业低端产能淘汰退出,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0万吨,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取缔“散乱污”企业439家,完成“双替代”3.2万户,累计减煤58万吨,“四大结构”调整实现转折性变化。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伊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工,伊河湿地公园晋升国家级,新增造林绿化28.2万亩,“一轴两带多廊”生态格局加速形成,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先进县。
这五年是依法治县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更加高效的五年。加快推进“法治伊川、和谐伊川”建设,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持续开展普法教育。城市区“两违”问题、小产权房乱象得到根本性遏制,“规划即法”的刚性约束更加有力,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乱占耕地建房等违法违规行为,高效处置伊川农商行事件,严格落实矛盾纠纷调解处置、安全生产责任制、社会综合治理、人事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人民群众的规矩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提高,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更加浓厚。
总体上看,过去五年是我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多的五年,也是发展思路更加明晰,规矩意识重整重塑的五年,特别是经受住了新冠疫情防控的“大战”和“大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定了我们攻坚克难的信心决心,凝聚了全县上下同心共筑中国梦、绘就伊川新画卷的强大力量。五年的成绩令人欣喜,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十三五”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个核心地位。坚决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始终坚持在县委统一领导、科学决策下,高举旗帜、对标定向,以党建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坚持系统观念,胸怀“两个大局”,抓住用好洛阳都市圈发展机遇,深化提升“9+2”工作布局,在实践中完善工作思路,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使伊川发展更加符合新的赋能定位。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个根本动力。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升创新能力,打破体制藩篱,破除思维定势,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在加快推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厚植优势,抢占先机。必须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本质要求。始终牢记宗旨,恪守初心,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幸福更有质感,以勤政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必须牢牢把握改进作风这个重要路径。大力弘扬“伊川精神”,营造团结奋进的主流舆论强势,凡事争一流,一线抓落实,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持续巩固良好的政治生态,让“尊法守信、崇文尚礼、开放创新、务实重干”成为伊川大地的最强音。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悉心指导的结果,是县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人民群众,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工商联、民主党派人士,向驻伊部队官兵、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伊川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虽然产业转型方向明晰,但重大延链补链项目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产业转型速度和效果尚未显现;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与我县区位条件优越的地位还不相称;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发展规模和效益亟待进一步提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镇村基础设施短板明显;金融风险、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化解任务依然艰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民生欠账较多;法治政府建设有待加强,政府部门服务效能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正视矛盾、直面困难,勇于担当、务实重干,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殷殷重托!
展望2035及“十四五”,我们继往开来,开启奋进新征程
刚刚闭幕的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科学分析了我县面临的发展形势和机遇挑战,确定了“一基地、一节点、两示范”的“四大定位”,即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创新绿色发展示范基地、洛阳国家物流枢纽重要节点、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洛阳近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明确了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思路,擘画了我县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蓝图。当前,我县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的叠加期、转型发展的攻坚期、特色优势的彰显期、风险挑战的交织期,“四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现阶段面临的困境是危机更是契机,是风险也是机遇。
政策红利交汇叠加,发展机遇千载难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洛西高质量合作带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洛阳都市圈建设的全面提速,将加快区域间要素流动及经济互动,有利于我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文旅资源共享共振,全面接受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加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位优势越发凸显,发展要素加速集聚。伊川位于洛阳都市圈中产业紧密圈的核心地带,是连接南部生态县、辐射豫西南的枢纽城市,是洛汝平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建设空间充足,随着新伊高速、伊偃高速、国道208改线(洛伊快速通道东线)、洛阳“大西环”的开工建设,三洋铁路和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的落地实施,必将迎来乘势而上的崭新发展局面。
思想共识更加凝聚,求新思变风气正浓。县委以战略眼光明晰定位、谋篇布局,明确了“四大定位”,找准了伊川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经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伊川要发展,我能做什么”思想大讨论的洗礼,通过疫情防控、引热入城、彭婆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南环路拆迁、小产权房和违法占地行为整治等大仗硬仗苦仗的磨炼,团结一致、齐心合力抓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要我们在县委坚强领导下,胸怀“两个大局”,锚定目标不放松,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育先机、开新局。根据《中共伊川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伊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会议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县域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基本建成“三个强县、一个高地、两个家园”的现代化伊川。在经济强县建设方面,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产总值在“十四五”基础上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省市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走在全市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前列。在文化强县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理学文化”“范仲淹忧乐思想”进一步弘扬。在教育强县建设方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强普惠性、高质量幼教资源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伊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方面,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指标稳居全市前列,创新链产业链高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行业领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绿色美丽家园建设方面,坚定不移地举生态旗、打环保牌、走绿色路,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在幸福和谐家园建设方面,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实施教育、医疗、就业、康养等重大民生工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遵循,深化提升“9+2”工作布局,“奋战十四五、建功都市圈、争进百强县”,在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中勇于担当、贡献力量,奋力绘就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伊川画卷。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十四五”期间,力争将我县打造成为全省工业发展强县、现代农业强县、文化旅游强县、商贸物流强县,争当全国百强县。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新发展定位,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25年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县域综合竞争优势大幅提升,成为洛阳都市圈重要经济增长极。
(二)坚持调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千亿级新材料、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全面建成,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创新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做大做强“富硒种植、畜牧养殖、高档林果”三大农业体系,创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依托过境铁路、干线公路,高标准建设华晟物流港、南部物流园区,打造洛阳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节点;加快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建设洛阳近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叫响伊川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三)坚持双轮驱动战略,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汇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载体,引进创新人才,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到2025年,企业创新能力更强,经济增长动力更足,科技创新氛围更浓,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以上,新建企业研发平台70个以上,各级研发机构达到150个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4%,成为洛阳都市圈组团县最具活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四)坚持生态文明优先,环境改善取得新进步。严守国土空间“三条红线”,持续调整“四大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各项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部达到国家和省市标准;加强伊河全流域和龙凤山、万安山区域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建成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宜居伊川。
(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城乡面貌得到新改善。加快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增强中心城区和乡镇镇区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到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北城区内涵品质显著提升,伊东新区、城南片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乡镇镇区形象全面改善,乡村建设行动取得重大进展,以城带乡、产城融合、多级联动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六)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健全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巩固扶贫成效,实现更加充分就业,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到2025年,新增城镇就业累计4.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强、获得感成色更足。
“十四五”规划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凝聚了各方智慧,承载着人民期盼,集中体现了县委的战略意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推动伊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心。各位代表!展望“十四五”,我们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砥砺奋进、苦干实干,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新征程!
喜迎2021,我们接续奋斗,奋力绘就新画卷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争创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今年,我们将围绕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落实新定位,抓统筹、抓转型、抓落实,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动能转换,高质量构筑产业转型平台。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统筹抓好主导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县。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伊电控股、中钢耐火、国机精工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持续优化产业链、提升创新链,做大做强铝及铝精深加工、耐火材料、磨料磨具等优势产业。铝产业方面,巩固电解铝原材料保障基础,提升铝板带箔中端产业,大力发展电子铝箔、铝镁合金等后端产业,长景铝业建成投产,洛阳宇信民用铝型材项目主体完工,抓好忠旺高端铝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盘活停工、半停工铝产业项目,力争2025年,铝精深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耐火材料方面,全面推进中钢耐火材料产业园建设,洛耐希利科形成产能10万吨,中钢耐火上市融资,支持盛铁耐材、永财耐材进行环保技术改造,力争2023年形成“百万吨产能、百亿级产值”的耐火材料产业集群。磨料磨具方面,国机精工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建成达产,宝研金刚石技改项目竣工投用,打造百亿级超硬材料产业基地。支持拜波赫光电、北航无人机等企业加快发展,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打造百亿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紧盯传统产业提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0个以上,以5G应用为重点推进智能化改造,支持龙跃机械、钢峰铸造等企业提品质、创品牌。聚焦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华晟物流港、中国供销(洛阳)智慧产业物流园建设,打造豫西重要的生产服务和商贸服务物流基地。围绕龙凤山、万安山、伊河三条生态文旅产业带,做足山水文章,构筑生态基底,深挖文化内涵,推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实施建业绿色基地二期、万安山春风桃源康养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洛阳近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构建场域载体“强磁场”。更加注重场域打造,加大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力度,深化与洛阳自创区的对接合作,建设孵化功能完备、创新能力突出的伊川自主创新园,全年入驻企业30家以上;加快实施白沙绿色铸造产业园、吕店钢结构制造等乡镇园区建设,推动企业入园发展;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深入开展“百园增效”行动,巩固改革改制成果,盘活标准化厂房等闲置资源,实施道路提质、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加快园区扩容升级,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
(二)持续深化改革,高水平开拓创新发展高地。突出创新驱动的核心作用,深化提升现代创新体系,全面推进改革改制,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巩固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成果。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重复、变相和违规审批,广泛推行告知承诺制。加快推进数字化政府建设,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作用,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掌上可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统筹推进统计管理体制、财政事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各领域改革。加速汇聚创新资源。推进新一轮“双倍增”行动,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复核100家;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0个,组建产业创新联盟2个以上。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主动与河科大、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人才强县工程,持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坚持“县外即域外、市外即开放”,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现代开放体系;实施外贸企业集群培育工程,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聚焦智能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领域,精准招商、靶向招商,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120亿元。
(三)突出“六稳”“六保”,高站位推进经济平稳运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厚植优势、蓄势赋能,稳住经济基本盘。扩大合理有效投资。统筹好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围绕工业发展、高效农业、城市提升、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实施“97283”合理有效投资计划,安排重点项目109个,总投资355.3亿元;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完善项目台账,加强督导督查,确保全年完成投资139亿元以上,竣工达产40个以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开展重点企业分类管理、企业家素质提升等活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厉打击涉企违法违规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资金保障和政银企合作,新增企业贷款50亿元以上,实现资本市场融资11亿元。创新土地供应机制,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依托长申国际、丹尼斯百货等知名商业综合体,形成一批符合新消费理念的城市商圈。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壮大网络消费、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长租房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风险隐患动态监测预警,组织开展金融市场专项整顿活动,依法处置非法集资,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四)聚焦农业农村,高起点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举全县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政策稳定,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和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不断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入贫;落实5年过渡期要求,完善配套政策,推进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政策平稳过渡,措施接续发力。增强农业发展优势。加强耕地保护和安全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千亿斤粮食提升、耕地提质改造等农田水利工程,粮食总产稳定在4亿公斤左右。抓好“2+N”富硒产业规划,稳步实施优质谷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岭上硒薯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发展谷子20万亩、红薯10万亩,加快培育富硒功能农业产业集群;发挥富硒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作用,探索制定行业标准,创建富硒农业示范县。做大做强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带贫养殖合作社,年底前肉牛、肉羊、肉兔、生猪存栏量分别达到4万头、15万只、40万只、35万头。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加快实施紫荆山花卉苗木基地、万亩花椒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推动现代农业提速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提升荒宅、村庄空闲土地利用率,大力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厕1.5万座,巩固提升垃圾分类试点村111个,依托东坡宜人谷、烟涧淘宝村建设等项目,创建市级美丽乡村10个、县级美丽乡村20个;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五)坚持城乡统筹,高品质打造宜居生活空间。深化提升新型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以县城为核心、重点镇为节点、其他乡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优化城区功能定位。老城区持续抓好城市“双修”,康乐街棚户区改造、人民路提升、新型智慧停车场、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竣工投用;城南片区重点完善道路、学校、公园等配套基础设施,南环路公园3月底建成开放,带动片区整体开发。北城区重点提升内涵品质,开工建设滨河新区路网、北控水务管线迁移等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滨河生态休闲产业带,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伊东新区持续提升承载能力,实施产城融合综合治理、省道238提升改造等工程,洛耐主题公园年底前建成开放,银基文旅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城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气化伊川”,新敷设天然气管网150公里以上;开工建设伊东水厂、南苑水厂扩建项目,实施南环路供热管网、一污三期扩建工程,完成三污及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提升城乡供水、供气、供暖等综合保障能力;全面完成13个乡镇镇区提升工程,推动彭婆、平等、水寨与城区同步规划、融合发展,提升鸣皋、白沙、吕店等重点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夯实基础保障能力。伊龙大道(滨河东路)7月底建成通车,国道208改线(洛伊快速通道东线)、文正大道东延开工建设,持续做好新伊高速、伊偃高速、新丰伊“大西环”等重点工程保障服务,加快构建滨河内环、高速外环、快速连接环三大城市交通环线,在全市率先实现双线环绕、高速绕城;加快实施省道240(济邓线)、省道319(夏宜线)改扩建、东南环线等项目,东西环线竣工通车,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力配合好三洋铁路、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焦柳铁路改线规划建设工作,打造“两纵一横”铁路网,构建功能完善、内通外畅、运作高效的现代交通网络。伊川北(耕莘)220千伏输变电工程11月底竣工投用,做好陕湖±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嘉和500千伏变电站扩建等工程协调服务工作,提升电网综合保障能力。实施县域5G网络运营中心建设,实现县城及乡镇镇区5G网络全覆盖。
(六)厚植生态优势,高效率推进美丽伊川建设。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构建现代生态文明体系,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伊川。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和农业投入结构,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推动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转型发展;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统筹抓好“双替代”“散煤禁烧”等工作;伊电控股“公改铁”上半年竣工投运,有效扩大铁路货运比例;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降低能源、土地、水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持续开展环境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六控”措施,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整治,伊电控股所属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空气质量主要指标位次前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力推进“五治”行动,加强城区污水管网、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地表水达到三类水质标准,饮用水达标率保持在100%。坚持全流域系统治理思路,持续加强伊河生态保护,实施白降河、顺阳渠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让伊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强化土壤环境管理、土壤污染治理,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涉镉重金属排查;加快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运行,提升固体废弃物处置能力。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持续实施生态修复行动,完成废弃矿区、露天矿山生态治理工程;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实施国储林一期、荒山荒坡绿化等项目,完成造林4.6万亩、村庄绿化30个、“四好农村路”绿化提升57公里,构筑伊河、万安山、龙凤山三条绿色生态屏障,全力打造“一轴两带多廊”的生态格局。
(七)紧盯实事要事,高标准纾难解困惠及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实施教育事业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中小学校23所,开工建设南环路小学,加快推进新时代精英学校一期、滨河高中二期建设,新区实验小学全面投用,职教中心新校区一期实现秋季招生。统筹抓好教育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夯实义务教育基础,办好职业教育,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品牌化、特色化。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络,严格落实低保、五保等惠民政策;多渠道多举措做好稳岗就业,发放创业贷款1亿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83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积极探索伊河与洛河旅游资源共建共享,讲好伊川故事,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规划展览馆4月底前建成开放;加大历史文化遗址发掘保护力度,推动范仲淹忧乐园、青铜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启动陆浑戎国家遗址公园论证工作;加快“书香伊川”建设,用活用好城市书房、镇村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类文化阵地,积极开展全民阅读、图书下乡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强“人物同防”,把农村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医疗队伍建设,提高监测救治能力,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水平;把“以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实施县中医院迁建、农村医疗设施提升项目,配合做好豫西公共卫生中心建设,严格落实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集中配送制度,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提高减灾防灾救灾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机关事务、气象、供销、邮政、通信、体育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强本固基,行稳致远开新局
各位代表,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将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守正创新,转变职能,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一)以忠诚为魂,始终扛牢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干事创业本领,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二)以法治为先,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坚定制度自信,坚决维护县委权威,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舆论监督,积极配合监察机关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养成在监督和约束下履职的习惯和意识。坚持把依宪执政、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权责清单、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健全信用体系,强化政务公开,公正文明执法,建设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政府。
(三)以人民为本,始终牢记施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社会关切,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切实解决好就学、就医、就业、社会保障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坚持厉行节约、带头过紧日子,把钱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财力更加高效地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四)以担当为要,始终做到实干兴伊。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作风,克服“三种心态”,强化“三种精神”,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让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岗位上。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五比五不比”导向,充分发扬“伊川精神”,全面提升政府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营造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五)以廉洁为基,始终自觉勤政廉政。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强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监督管理,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围绕脱贫攻坚、社保兜底保障等重点领域,持续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伊川新征程,奋力绘就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伊川画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两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六稳”“六保”: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
“9+2”工作布局: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现代生态文明体系、现代开放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深化改革。
“四大定位”: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创新绿色发展示范基地、洛阳国家物流枢纽重要节点、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洛阳近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三大改造”:工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
“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即专业化,“精”即精细化,“特”即特色化,“新”即新颖化。
“散乱污”企业:“散”是指不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工业企业。“乱”是指违法违规建设、违规生产经营的,以及使用闲置设施农业用房、教育、农房等非工业用房进行非法生产的工业企业。“污”是指违法违规排放、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的工业企业。
“六降一升”:2020年,我县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8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7%;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86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8.8%;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0天,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59天。
“一区八园三带三基地”:一区是指以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八园是指耐火材料产业园、白沙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白沙绿色铸造产业园等八个专业园区。三带是指万安山、龙凤山、伊河三条文旅融合产业带。三基地是指水寨、城南、鸣皋三大物流产业基地。
“9728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围绕9大产业体系近70个重大专项,推进实施200多个、总投资超8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
国土空间“三条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四乱”: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
“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伊川精神”:尊法守信、崇文尚礼、开放创新、务实重干。
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分包领导、一名首席服务官、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属地配合单位的“五个一”制度。
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能够吸引各类发展资源、环境要素集聚的载体平台,既包括专业园区等有形载体平台,也包括荣誉称号等无形载体平台。
“好差评”制度: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
“双倍增”行动: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倍增行动。
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新丰伊“大西环”:洛阳市规划的新安县磁涧镇至高新区丰李镇至伊川鸦岭镇的一级公路建设。
“六控”: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烧、控排。
“四大结构”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调整。
“双替代”:冬季清洁能源电代煤、气代煤。
“五治”行动:县级城市“治乱、治脏、治污、治违、治差”专项行动。
“三种心态”:自满、等靠、安逸。
“三种精神”:进取、拼抢、攻坚。
“五比五不比”导向:比谁对中央精神吃得更透、把得更准,不比谁会开得最快、材料报得最早;比谁的增长点多,不比谁的“亮点”多;比谁的工作抓手多、载体实、方法新,不比谁的口号响、表态多;比领导班子整体合力,不只比个人能力;比攻坚克难的战斗力、解决矛盾的执行力,不比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以领导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推动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
滨河内环:伊龙大道(滨河东路)建成通车,与鹤鸣大道(滨河大道)闭合,形成城市滨河内环。
高速外环:加快新伊高速、伊偃高速建设,与洛栾高速、宁洛高速互联互通,在全市率先实现高速环城。
城市快速连接环:实施G208国道改线(洛伊快速通道东线)、文正大道东延、南环路西段等工程,与龙凤大道以及规划中的洛阳城市“大西环”,构建连接伊滨、高新、洛龙三条快速通道,形成县城快速环线。
“两纵一横”铁路网:三洋铁路、呼南高铁、焦柳铁路改线工程以及三洋铁路伊川南站、呼南高铁伊川西站、焦柳铁路伊川站建设,构建连南贯北、通江达海的铁路运输格局。
“一轴两带多廊”生态格局:“一轴”是伊河生态轴线,“两带”是万安山绿色产业带、龙凤山文化生态带,“多廊”指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河流等生态廊道。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