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庐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及2020年主要工作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1341”发展思路,深入实施老城保护更新、园区升级、乡村振兴三大战略,在对标争先中改革创新,在接续奋斗中跨越提升,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抓大事谋全局,发展转型再启新程。深刻把握合肥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的趋势,聚焦老城区这一核心资源,坚持系统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以“多新合一”为特点的城市更新。设立区老城保护更新中心,组建区城市更新集团,滚动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235个,淮河路入选国家级步行街创建试点,长江中路建管品质重塑“安徽第一路”标杆,城区精细化管理模式成为全省典范,稳固了老城区“担当城市颜值、代言合肥气质”的重要地位。

我们抢抓《合肥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政策契机,组建产业园转型升级工作专班,以城市副中心规划为引领,多部门综合执法为手段,在全省率先试水园区土地整体盘活利用,先后腾挪发展空间1000余亩,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个,庐阳经开区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产业园区创新力百强,构建了以大数据、跨境物流、智能制造、新能源、大健康等产业为基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完备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我们紧紧围绕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系统谋划以成果转化、产业承接、人才服务为重点的片区发展策略,精心构筑以郊野公园、董铺国家湿地公园为底色的生态基调,持续打造以岗上桃蹊、崔岗艺术小镇和一批节庆活动为特色的文旅品牌,逐步形成科技、生态、文旅互动融合发展的庐阳乡村振兴路径,开启了“最美科研圣地”建设的新篇章。

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稳增长强信心,经济发展提质增量。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GDP提前一年跨过千亿大关,千亿城区的体量给了我们更大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预计社消零完成790亿元,年均增长6%,其中限上零售额稳居全省各县区之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2亿元,年均增长11.4%。服务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占GDP比重超八成,金融业增加值和金融业税收占全区比重均达三成以上。人均GDP在全省率先突破2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9万元提高到5.6万元。规上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分别超过20%和25%。五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6万户,新培育本土上市企业3家,新引进国际一线品牌17个,新落户全国和安徽首店65个,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2户,先后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8个。我区荣获省级中央商务区、金融总部集聚区、保险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等称号,连续三年包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5个“全国百强区”称号,蝉联全市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夺得综合考核和经济发展“双冠王”。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建管并重,提品质优环境,功能形象显著提升。紧密对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高标准修编老城区城市更新规划、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三十岗乡总体规划。先后实施20个城中村改造,完成34个水源地村庄搬迁,累计征收房屋421万平米、拆除违法建设16.5万平米、完成土地上市2108亩。随着电厂周边城中村完成搬迁,小桥湾、后湾地块启动改造,庐阳二环以内将再无城中村。全力保障阜阳路北延、北二环畅通等重点工程,竣工50条城市支路和34条农村道路,建成79处停车场、9000余个泊位,完成30条街巷改造和48条道路慢行系统建设。随着轨道交通1、2、3号线投入运营,5、8、S1号线加快建设,全区地铁里程达到34公里、站点增至22个,庐阳全面进入地铁时代。建成公园游园14个,新增绿道26.5公里,实施立体绿化82处,累计完成绿化面积364万平米,植树造林近4000亩,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7%和45%。扎实推进环保督察突出问题整改,深入开展污水直排、餐饮油烟、裸土扬尘等问题治理,累计关停污染企业135家,新建雨污管网213公里,完成雨污混接改造1.1万处,“三河两库”水质指标达到历年最好水平,大气环境优良率达85%,“水清、岸绿、天蓝”成为庐阳的背景底色。

五年来,我们持续聚焦人民关切,促均衡创优势,民生答卷温暖厚重。滚动实施民生工程116项,累计支出民生资金133亿元,总投入是“十二五”期间的2倍。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新改建学校和幼儿园54所,新增学位26000多个;组建18个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8%以上,基本实现“庐阳皆名校”的目标。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组建城市医联体8个,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新建270多万平米安置房,完成144个老旧小区整治,实施112栋老楼加装电梯,建成阅读空间12家、全民健身场地93处。我区连续四次获评安徽省教育强区,先后荣获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老年工作先进区、省卫生城区、省健康促进区等称号,庐阳社会事业发展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政府建设,转作风提效能,初心使命深入践行。平稳实施政府机构和街道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圆满完成国家级基层政务公开试点任务,77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运行”,市场监管机构在全省率先划转街镇,区属单一国企平台拓展为以资产管理、产业招商、街区运营为统揽,金融招商、乡村振兴、学前教育、大数据等多点发力的“3+X”国资运营体系。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全区统一的协同办公系统、任务督办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完成升级,全省首个楼宇服务平台、政策发布云平台先后上线,融合政府运行与社会治理的智慧庐阳平台建成试运行。强化履职尽责,不断完善目标考核、过程督查和责任追究机制,全面办结人大议案建议473件、政协提案建议898件,如期完成重点督办事项529件,公文平均办理时间缩短60%,发文办会总量精简50%,一般性支出压减18.5%,三公经费年均下降17.7%,树立了规范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回顾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百年未遇的特大汛情,我们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庐阳区经济造成较大冲击,我们沉着应对困难挑战,坚决抓好“两统筹”,全力确保“双胜利”。迅速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果断实施小区封闭管理、集中隔离、清仓统计等举措,实现23天新增确诊病例归零、58天在院确诊病例清零,在全市率先转为低风险地区。同时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加快经济复苏。强化政策扶持,修订完善“金十条”“商八条”“建六条”等高质量发展政策,出台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十条措施,全年减税降费超12亿元,兑现各类政策奖补资金2.7亿元,减免国有房产租金近6000万元,率先发放消费券2200万元,带动交易额超66亿元。强化投资带动,举办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现场会,8个项目集中签约、21个项目同步开工,总投资额超420亿元。强化资金保障,紧抓中央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契机,争取中央直达资金近2亿元、专项债券超12亿元,有力支撑了重点项目建设,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社消零增长0.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4%,进出口总额增长7%。

(二)加快推动产业提质扩容。立足千亿GDP的新起点,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金融、商贸、建筑和战新产业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建信租赁、华泰证券等14个金融总部项目相继落地,国家金融实验室安徽基地注册入驻,长三角G60金融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挂牌成立。智慧街区“线上淮河路”平台发布运行,“四店经济”开启多元化消费新模式,老城商圈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宜家家居开工建设、苏宁广场结构封顶、庐州意库建成运营,以华润万象汇、万科广场为核心的北部新商圈成为品质消费新高地。预计去年全区限上零售额完成495亿元,稳居全省各县区之首。华力中心加快建设、安徽交建签约入驻、中铁四局一公司总部项目规划获批,全区集聚建筑企业总部219家,建筑业以15%的贡献度位列全区第三大产业。聚变堆装置主体建筑封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理工高等研究院两大航母级研究平台签约揭牌,带来能源产业发展新机遇;中欧班列年内开行568列,位居长三角第2名、全国第8名;安龙基因、莫尼克等大健康企业在疫情考验下实现技术产能双升级,志邦家居、长庚光学等制造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加快转型,新增26家人工智能、云计算企业进驻庐阳大数据产业园;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全面启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70家,不断壮大的战新产业生力军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持续激发发展活力。紧扣发展第一要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大招商力度,以高效率服务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合肥市创优营商环境165项攻坚任务,在全省率先推行个体工商户登记等101项个人事项下沉街镇办理,政务服务“就近办”试点经验在全市复制推广。建立健全产业“链长制”和项目“包联制”,9名区级负责同志对接包保9个产业、97个招商项目和164个建设项目,将优质服务贯穿于项目推进全生命周期;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周调度”“红黄牌”制度,以最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推动任务高效落实,各类项目督办节点按期完成率达90%以上。我区获批合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庐阳经开区入选全省开发区标准地改革试点,崔岗艺术小镇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小镇,中国声谷·庐阳大数据产业园和长三角G60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揭牌运行,庐阳大数据产业基地被评为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四)统筹实施城市更新。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坚持全方位谋划、大力度推进老城保护更新。围绕形态更新,全速推进淮河路步行街综合改造工程,撮造山巷、鼓楼巷等老街巷改造后成为网红景点。备受关注的逍遥津公园、拱辰片区启动改造,预计今年7月基本完成。围绕业态更新,通过回购、竞拍、划转等方式,扎实推进绿都商城、中市逍遥街等经营性资产整合,深度谋划老城商圈提升,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老报馆、藕东塘西等街区扩容升级,联合国内一线团队打造原省建设厅办公楼、泰格大厦等“未来社集合”。围绕管理更新,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统筹实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集贸市场等综合环境提升工程,全面完成17条道路架空线入地和11条道路合杆整治,长江中路、北一环等5条区级示范道路持续提标,临泉路以南全部纳入精细化管理标准区域。围绕信息化更新,以构建“城市大脑”为目标,聚焦政府运行、政务服务、城市管理、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全面整合23个应用系统、657类政务数据、86万条基础信息,系统推进智慧庐阳建设,探索形成事件上报、调度处置、反馈评价、绩效考核的闭环管理。围绕机制更新,坚持以区老城保护更新中心为统筹,依托区城市更新集团,突出项目融资、街区改造、资产整合、商业运营、物业管理等环节,推行“三管合一”,构建了市区街三级联动的城市更新推进机制。

(五)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全力保障合安高铁、畅通二环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龙王路、淮王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凤城路、永青路等30条道路加快建设,五金二厂、海棠花园等12个停车场投入使用,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5个月完成轨道8号线攻坚任务,20天实现S1号线净地交付,中外运、韩小店等7个项目扫尾清零,合钢三厂、建工集团等6个片区加快改造,全年征迁各类房屋75万平米、拆除各类违建5.3万平米,科研所、舒大郢、望城、固镇路等6宗地块供应上市。庐州公园二期、四里渠东路公园加快建设,大房郢公园建成开放,全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5平米,“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愿景逐步实现。聚焦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充分发挥智慧庐阳环保模块及大气监测点、水质指纹库等作用,不断提升环保信息化监管水平,建立健全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制度,持续开展夜查暗访系列行动,新建621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和6个末端处理站,796个居民小区完成撤桶并点,PM2.5、PM10均值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0.4%、16.9%,市级考核断面全面达到市控目标,我区连续三届获评省级文明城区。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我们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8%用于民生,让发展成果均衡共享。举办各类就业服务活动72场次,新增就业2.7万人。完善帮困救助体系,直接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6200多万元。合肥六中新校区开工建设,淮三小映月校区等5所校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760个,我区连续9年获得全省党政干部教育督导考核优秀等次。成立庐阳学前教育发展集团,拓宽公办园供给渠道,全区幼儿园公办率、普惠率分别达到53.1%和83%,全国首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通过省级评审。与省妇幼保健院共建妇幼专科联盟,与市一院结成紧密型医联体,高标准完成杏林中心和三十岗卫生院改建,5家中心通过全省首批社区医院评估,高效优质的分级诊疗和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加快建设,庐阳市民中心竣工交付,“三个一”体育场地实现全覆盖,“10分钟健身圈”全面形成。助力临泉县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临庐产业园在全省援建考核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

(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成150个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全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43%。出台商业街区运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强化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清理整顿P2P等风险企业7家,4起非法集资案件办结销案。调解处理各类纠纷8000余件,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修订完善“1+8”应急预案体系,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8个社区获评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圆满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顺利通过国家人普办质量抽检。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推动医疗保障、军民共建、机关事务、人防民防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三五”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统揽全局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庐阳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产业升级的步伐还不够快,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仍然不足;“一核一地一中心”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土地资源趋紧、环境容量有限的困局依然存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还需常抓不懈;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与群众期盼尚有较大差距,增进民生福祉还需付出更大努力;部分干部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特别是在发展理念、创新意识、工作标准、知识储备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妥善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是庐阳跨越赶超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合肥国际陆港建设和淮河路国家级步行街创建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国家战略叠加中找准自身定位,在区域竞争合作中发挥比较优势,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战略思维”驱动“加速领跑”,积极把握新阶段,深入践行新理念,奋力开启新篇章。

“十四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加快建设“一核一地一中心”,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在安徽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合肥打造“五高地一示范”进程中交出庐阳高分答卷。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贡献度稳中有升、在全省县区位居前列、在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市辖区挺进前十、在全国百强区排名不断攀升。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要积极承接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一核一地一中心”。

推动老城保护更新再升级,加快建设全省消费核心枢纽。要加速推动城市“新经济”,呼应国家扩大内需战略,依托丰富的金融商贸资源,聚焦驱动消费升级,出台系列针对性扶持政策,促进商旅文深度融合发展,全面焕发老城区人文魅力、消费潜力和商业活力;要重构发展城市“新功能”,聚焦基础设施老化、功能布局失衡、承载能力不足等“城市病”,全面开展“城市双修”,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打造城市空间“新意境”,深挖老城历史文化资源,全面落实淮河路国家级步行街创建任务,持续提升一批特色街区及历史街巷,策划打造一批历史地标和文化IP;要引领城市建设“新科技”,建好“城市大脑”,深化大数据和智能终端在经济活动、城市管理、街区运营、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实现高效有序治理。

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最美科研圣地。要积极构筑创新生态,勇担省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一号重任,系统编制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专项规划,高标准建设综合配套区,吸引国际顶级科研机构和人才汇聚,带动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形成集聚全球资源的“强磁场”;要积极构筑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转化平台,做好产业承接,推动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孵化”;要积极构筑最美自然生态,全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谋划实施水库片区高品质山河绿化工程,完善交通路网、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加快形成联动发展、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推动园区升级迈入新阶段,加快建设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抢抓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利契机,以合肥国际陆港为核心,积极构建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强化区域联动发展,打造产业创新和内陆开放新高地。把握庐阳北部中心发展定位,深化园区体制改革,加快闲置低效用地清理与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以产城融合的理念,推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全面升级,打造园区转型发展的示范区。立足现有发展基础,依托各类产业平台载体,扎实推进全省开发区标准地改革试点,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推动园区经济优存量、促增量,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地。

三、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社消零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单位GDP能耗完成市控目标;PM2.5和PM10均值浓度下降。

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战略机遇,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迈出更大步伐。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和合肥国际陆港建设带来的深远影响和产业革新作用,在持续夯实金融商贸优势产业地位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构建比较优势明显、集聚效应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

一要夯实金融产业首位优势。金融业是我区税源主力军和GDP的最大贡献者。在传统金融资源布局趋于稳定、新兴金融业态发展日新月异、金融与大数据融合发展不断提速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以“金十条”等相关政策构筑金融业发展的政策高地,坚持引增量和稳存量并举,加快推动金融广场、东怡C座、联合大厦等甲级楼宇建设,不断提升金融楼宇品质,促进楼宇资源和项目资源精准对接、高效配置,力争安信证券、美的消费金融等一批重点企业签约入驻,全年引进金融总部机构不少于8家。抢抓长三角G60金融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园创建契机,发挥国家金融实验室安徽基地等平台作用,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消费金融、股权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业态,努力形成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竞相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服务徽商银行A股上市、恒烁半导体科创板上市,定期举办高规格融创项目资本对接会,充分发挥数据贷、政银担、税融通等财政金融产品的撬动作用,探索通过“信用庐阳”建设为金融赋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擦亮全省金融第一区品牌。

二要提升商贸辐射影响力。我们要将全省消费核心枢纽建设作为提升老城商圈活力的重要举措与核心抓手,在“一核”建设中体现核心担当、展现核心实力,要确保全面如期完成淮河路步行街主街及周边后街群落的改造,复活一批老字号,培育一批特色店,引进一批品牌店,实现街区形态更新、业态提升;实施步行街西延,激活老市府广场,利用原市政府办公楼打造城市记忆博物馆,联动逍遥津公园改造提升,启动明教寺北广场、百盛地下停车场改造,实现街区空间拓展、交通优化;深化智慧街区“线上淮河路”建设,打响“庐阳欢乐购”等活动品牌,实现街区商气汇聚、活力焕发,全面完成老城保护更新第一阶段战略任务,向全市人民展现一条最人文、最人气、最时尚、最智慧的江淮国际名街,夯实庐阳商贸第一区无可撼动的地位。推动绿都商城、中市逍遥街等资产整合,支持百大系、商之都等大型综合体消费升级,建成银泰中心二期并投入使用,加快国际一线品牌集聚,占据全省品牌消费最前沿;大力发展夜色经济,积极培育直播带货、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推动哔哩哔哩全球首家线下体验店开业引流,稳固城隍庙、逍遥津、三孝口作为合肥城市传统文化IP的引领地位,让老城商圈成为一线品牌集聚区、消费升级前沿体验区、夜色经济旗舰区,在全市各大商圈中份额逐年提升。进一步加快宜家家居、苏宁广场、恒信汽车城二期建设,支持万科广场、华润万象汇、红星美凯龙业态提升,加快新零售连锁品牌布点,完善社区商业配套,打造特色更鲜明、功能更完善的北部新商圈。

三要培育产业发展新兴增长极。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建设,将庐阳推到了合肥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舞台中央,赋予我们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能否在合肥科技创新的历史进程中留下庐阳浓墨重彩的一笔,能否在国家创新资源分配布局中争取更大的发展机遇,取决于庐阳自身的努力和作为。站在重大战略机遇的历史交汇路口,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犹豫和懈怠,唯有奋力一搏、抢抓机遇,方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未来。我们要加快推进聚变堆主机项目建设,依托大科学中心招才引智、招大引强,推动战新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研发经费占比和科研人员总量实现翻番,不断凸显庐阳在合肥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庐阳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创新发展的主引擎之一。积极承接能源研究院、安理工高等研究院等院所重大科研成果,全面加强与安徽创新馆等平台的沟通合作,力促一批产业化项目落地。支持安信瑞德、普泛能源等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国网安徽电力建设公司、省能源集团电力运行服务板块等项目落地,大力培育集传统能源生产、新能源制造和未来能源科创相融合的综合能源产业,抢占能源产业发展制高点。发挥长三角G60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和合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优势,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发展跨境物流、智能语音、智能环保等新技术新业态,支持企业参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商贸等应用场景建设,打造全省领先的中国声谷分园和数字经济发展区。以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国家高企三年倍增计划为抓手,力争全年新增瞪羚企业2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形成优质企业梯次成长的格局。

(二)聚焦项目建设,在增强发展后劲上谋求更大突破。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强化项目招引、加快项目推进、建好平台载体,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一要招商引资再发力。目前招商引资的区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我们必须在招商竞争中不畏挑战,沉着高效应对,对好项目必须紧抓不放、势在必得!做到出手快、下手狠、联手干!要进一步健全招商机制,围绕重点招商目标企业库和重大项目推进平台,实施精准调度,不断强化各责任单位“入库项目少就说明招商成绩小”的工作压力感。要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招商小分队和平台招商、顾问招商、驻外招商作用,瞄准世界500强、大型央企、行业领军企业、知名民企和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招大引强。优化建筑业发展政策,着力引进一批行业总部,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力争区域内十亿级建筑企业达10家以上,全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高效做好信息搜集、项目尽调和投资洽谈,与竞争对手拼速度、拼效率、拼服务、拼环境,一定要将好项目拼到手!加快推动国际知名事务所、国际新媒体龙头、国内教育机构航母等一批重点项目入驻,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投资总额80亿元。坚持招才与招商并重,发挥庐阳教育、医疗、政策和服务优势,制定高层次人才全周期服务计划,全年引进和培育不少于5个高层次人才团队。

二要项目推进再提效。严格执行“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要求,将项目推进作为政府对各责任单位工作评价的核心指标,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和地方专项债券申报、用地审批权下放等机遇,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利全局的重大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的“大盘子”;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抓好土地报批、规划审批等环节,确保环环相扣、压茬推进;健全区领导联系调度推进重大项目机制,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三比一增”,力争更多项目提前竣工交付使用。全力保障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合安高铁、轨道交通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开工建设G206连接线一期、固镇路贯通、肥西路上跨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寿春路等精品道路建设,努力将临泉路打造成为最繁华的合肥中环。启动徽商宿舍等地块征迁改造,推动中澳学院西侧地块、电子十六所、产业园盘活区域等地块挂牌上市,全年经营性用地出让面积600亩以上。

三要升级平台载体。启动庐阳楼宇升级计划,通过政府有效参与和引导,不断提升商务楼宇的坪效和产业能级。加快时代出版产业园、创智天地三期、联东U谷示范园等“园中园”的建设,推动庐阳经开区、大杨产业园低效用地收储再开发,形成成熟产业园区、加速器、孵化器梯次发展的格局。做大做强庐阳国投、城新、产发三大国企平台,优化国企人才团队,在国资运营、街区管理、基金投资等领域加快市场拓展,以国资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企业规模和效益双提升。深挖老城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未来社集合、庐州意库、建华文创园等载体,深化与省文投基金合作,大力实施“文化+”战略,重点培育文创产品研发、文化产品交易等业态,塑造城市文创新地标,让老城区成为都市文创产业发展的繁荣地带。

(三)聚焦改革创新,在激活内生动力、推进开放合作上拓展更大空间。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一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标沪宁杭,构建信息互通、干部互派、指标互鉴、理念互融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在制度创新、环境优化、要素配置等方面实现等高对接。积极融入长三角,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聚焦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打造长三角金融副中心,牵手上海豫园强化两地城隍庙交流合作,对接G60松江安徽科创园设立区级协同创新中心,不断探索和引领区域合作联动。全力助推一体化,依托合肥都市圈,全面落实省市与长三角城市协同合作事项,承接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各项任务,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码通域”。

二要加快发展庐阳外向型经济。积极把握中欧投资协定达成和RCEP签署对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以合肥国际陆港建设为依托,积极承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溢出效应,在联动发展区域建设中抢抓先机、展现作为。对接庐州海关监管服务平台,发挥中欧班列西向大通道作用,加快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申报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入境指定监管场所,积极争创海关一类口岸。加强外贸企业与生产型企业对接合作,支持志邦家居、大恒能源等重点企业“走出去”,助力华力建设、正奇金融等贸易服务企业拓展离岸业务。组织辖区企业积极参与广交会、进博会、G60科创走廊论坛等展会活动,力争引进一批贸易型企业总部入驻,全年外向型经济规模跃上10亿美元台阶。

三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城市治理和政府运行的信息化改造之路虽然艰难,但必须坚持走下去。我们将不断完善智慧庐阳平台功能,打破部门信息资源的孤岛,加快数据资源深度整合,全面提升政府管理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一网统管”目标,将庐阳打造成为全省智慧城市示范城区。深入推进国资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区属平台公司KPI考核机制,充分激发国有企业的内生动力。开展庐阳经开区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畅通人员交流渠道,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为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扎实推进创优营商环境攻坚行动,以政务服务大厅搬迁为契机,推动更多服务事项集成办理,深化全程领代办制度和个人类政务服务事项下沉,推广“7×24小时政务服务”,争创长三角营商环境最优城区。

(四)聚焦功能品质,在改善人居环境上取得更大成果。围绕提品质、抓长效,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生态治理,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美丽庐阳。

一要以全域思维优化空间布局。深入对接合肥市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围绕“一核一地一中心”战略布局,深度谋划片区规划发展。紧扣全省消费核心枢纽的功能定位,完善老城区城市更新规划,围绕历史人文、产业布局、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等课题,完善中长期建设项目库,通过立体空间改造、地下空间开发、闲置资源整合,推动老城焕发生机活力。围绕最美科研圣地建设目标,成立工作专班,对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规划,启动综合配套区规划建设,构建服务配套和成果转化的承载地,形成庐阳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抢抓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规划建设契机,编制庐阳经开区转型升级年度计划,调整庐阳经开区及大杨产业园控规,推进低效闲置用地高效利用,不断完善园区布局,提升综合配套功能,让庐阳北部中心成为合肥重要的形象展示窗口。

二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城市治理水平是我们和沪宁杭相比最大的短板之一,我们要以绣花功夫做靓主城颜值、提升城市品位,让庐阳在全市率先成为在城市管理方面与长三角先发城区等高对接的“上进生”。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结合智慧庐阳居民端和企业端上线运行,借助社会公众力量,让城市管理更人性化、智慧化。围绕“提标、提档、提品、提效”目标,铁腕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全面实施一环内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不断完善居民小区和主次干道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从解决窨井破损、杨树飞絮、共享单车定点停放等小事入手,将精细化管理不断向纵深推进、向北部拓展,并尽早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以一流治理成就一流城区。

三要以系统举措守牢生态底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四里河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涉河城中村搬迁后环境整治,进一步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推动南淝河流域水质持续向好。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强化环保执法,持续开展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秸秆禁烧等专项整治,确保实现PM2.5、PM10及优良天数“两降一升”。加快推进林长制重点项目建设和国土绿化提升行动,高标准实施董铺国家湿地公园、庐州公园二期等建设改造,利用零星地块布局街头游园、垂直绿化、复合型绿地等增绿工程,全年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米以上,精心打造“公园里的城区”。

(五)聚焦优质均衡,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更大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民生基础,打造民生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一要织密民生保障网。坚持就业优先,实施精准就业服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强化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完善“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布局,新建栢景湾、五河路等6家社区养老服务站,规划建设为民养老公寓等一批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床位1000张以上。加快山林岗二期、童大郢等复建点建设,建成美丽景湾、小钱郢等复建点,确保2500户居民如期回迁安置。完成宿州路小区、省林业厅小区等26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老楼加装电梯50部以上,确保老旧小区整治比例和电梯加装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推动庐阳市民中心投入使用,加快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提升三国围棋赛、桃花节、乡村半程马拉松等品牌节庆赛事的影响力,打造15分钟“书香庐阳”阅读圈,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要擦亮首善教育名片。新改建固镇路中学、蒙城路小学、淮北路幼儿园等7所校园,新增班级144个、学位5760个,加快化解“两大两小”问题。通过国企办园方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全面完成无证园整治,确保幼儿园公办率、普惠率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创成全国首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实施名校倍增计划、名校文化传承行动,进一步拓宽人才绿色通道,强化校际交流机制,全年引进优秀人才40名以上,交流骨干教师不少于600人,促进名校数量与质量双提升。推动合肥六中新校区建成安徽标杆,庐阳高中打造全省艺体特色强校,实现高中教育品牌化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与先发地区学校结成互助联盟,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力争在全省率先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让“学在庐阳”成为首善之区最亮丽的名片。

三要做实健康庐阳品牌。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持续强化公共场所防控和冷链食品管理,突出抓好境外返回等重点人员疫情监测,推广疫苗接种,科学应对疫情。统筹推进区疾控中心、四里河中心、逍遥津中心扩容升级和亳州路中心原地复建,新建林店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争千人床位数、千人医生数分别达到14.5和9以上,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与省市医联体医院合作,重点打造心血管、慢病管理、老年病等特色门诊,积极探索号源专有、专家共享、远程诊疗等紧密型合作模式,力争社区医院建成率达70%以上,基层首诊率达50%以上,推动基层社区卫生中心诊疗水平大幅提升,当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六)聚焦政府建设,在增强履职实效上展现更大作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主动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严格执行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深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全面启动“八五”普法,争创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单位。深化政府效能建设,依托各类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推进政府内部流程优化、部门业务协同,完善政务督查督办体系,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工作落地见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不懈整治庸懒散慢,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局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一核一地一中心”建设给庐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赋予我们前所未有的历史责任。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高扬奋斗之帆,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韧劲、真抓实干的作风,奋力谱写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建设新篇章!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多新合一”:在老城保护更新战略实施过程中,坚持公共基础设施更新、产业业态层级更新、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模式更新以及城市发展理念更新等“多新合一”。

2.三河两库:指庐阳辖区范围内南淝河、板桥河、四里河三条主要河道,以及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两大水库。

3.“两统筹”“双胜利”: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

4.清仓统计:2020年2月16日,庐阳区在全市率先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清仓统计,依托自行研发的居民信息采集系统,全面摸排在庐人员健康状况,重点排查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发热病人、留观和隔离医学观察者、返庐来庐人员、流动人员“五类人群”,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有效切断疫情传染源。

5.“金十条”“商八条”“建六条”: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区政府出台的支持金融产业、商贸零售业、建筑业等主导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

6.“四店经济”:四店是指首店、老店、小店、夜间店铺。根据《庐阳区推动商贸零售业转型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引进知名品牌首店、振兴发展老字号、支持特色小店转型升级、打造夜间经济示范点,大力发展“四店经济”。

7.水质指纹库:围绕存在污染隐患的重点企业,运用大数据手段,深度分析水环境监管数据,及时预警水质异常变化,快速找准水质变化原因、识别污染源头,为快速执法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平台。

8.“三个一”体育场地:按照《合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合政〔2016〕190号)和《关于印发合肥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合政办〔2018〕42号)工作要求,每个乡镇街道均建成一个小型室内健身中心、一个全民健身广场、一个笼式多功能健身场(含笼式足球场)。

9.“两个坚持”“两个更大”: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明确提出的目标要求。“两个坚持”,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两个更大”,即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10.“五高地一示范”:2020年5月,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合肥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指出,合肥市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着力打造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着力打造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着力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当好示范”。

11.“沿途下蛋”“就地孵化”:“沿途下蛋”是对“科研—转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创新生态链的形象比喻,指科研成果转化不一定要等到研究全部结束才能进行,一些阶段性成果和中间技术可以边研发边转化。“就地孵化”是指推动科研成果在本地实现产业转化,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12.亩均论英雄:以提高“亩产效益”为核心,围绕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等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转变。

13.文化IP:IP指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文化IP特指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是有着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

14.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2020年12月,庐阳区启动瞪羚、独角兽等两类高成长企业培育工作,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物流等战新产业,搭建“种子瞪羚—潜在瞪羚—瞪羚—种子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独角兽”六大梯度培育体系,健全支持高成长企业发展配套政策,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为区域发展积蓄更多引领未来和引爆增长的新动能。

15.瞪羚企业:这一名称最早来源于硅谷,其本质反映的是一种高成长企业的类型。是指极具创新活力,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很像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的高科技企业。

16.三比一增:比创新、比创业、比创造、增动能。

17.两心共创:《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以合肥、上海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推动原始创新”。

18.一码通域:是指在长三角城市公共交通、园林旅游、公共卫生医疗、文体设施服务等民生热点领域,通过搭建“一码通域”平台,居民只需出示一个二维码,即可方便快捷地享受各服务场景身份验证、城市优惠及快捷支付等服务。

19.中欧投资协定:2020年底,中国与欧盟完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谈判,该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20.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由东盟发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共同制定。该协议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订,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21.KPI考核:即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指根据宏观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之后提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并将其转化为若干个考核指标,然后借用这些指标,从多个维度对单位或个人的绩效进行考核的一种方法。

22.“两大两小”:指大班额、大校额、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小、生均教辅用房面积小问题。一般情况下,小学每班人数超过45人、初中超过50人为“大班额”,普通小学、初中人数规模超过2000人为“大校额”,小学生均运动场馆面积不足7.5平米、初中不足10.2平米为“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小”,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足4.5平米、初中不足5.8平米为“生均教辅用房面积小”。

23.名校倍增计划:挑选一批基础较好的学校精心培育,通过管理、课程、师资、教研、资源配置等一体化举措,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本部同等办学水平。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