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庐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3411”发展思路为引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较好完成了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23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0亿元,同比增幅均达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增长10%,跑赢GDP增速。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厚积发展动能,产业体系扬优升级。不断推进主导产业优化提升、扩大引领优势,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金融业集聚态势进一步夯实。合肥金融广场一期、东怡广场C座等14万平方米高品质楼宇投入使用,中财保理等8家金融总部相继落户。全区金融机构331家,其中,省级以上总部53家,金融业增加值和税收占全市比重三成以上。商贸业核心优势进一步凸显。淮河路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创建扎实推进,主街及15条后街小巷完成改造,年销售额突破110亿元,作为全国11家特邀街区之一亮相上海进博会,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宜家家居、银泰二期等旗舰级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一批老字号新店开业。全区限上零售额突破530亿元,稳居全省首位。建筑业向好形势进一步巩固。中安华力总部竣工在即,中铁四局一公司、安徽交建、市规划院等建筑业楼宇完成供地,中建一局、安徽水安等区域总部驻区发展。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19家,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新兴产业成长趋势进一步加快。字节跳动、竹云科技等一批大数据企业落地运营,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大数据产业园获批省级科技服务集聚区。志邦家居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安信瑞德等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大恒能源获评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5%以上。

(二)主动服务大局,科技创新蓄势赋能。在服务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中,把创新当使命,抓创新像拼命,着力将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落实保障任务坚决有力。紧密对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靠前服务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规划建设,保障聚变堆园区工程建设竣工,启动科学小镇(南园)路网征迁,完成滁河干渠道路改造提升,用时138天实现G206连接线一期工程(原三国城路)全线贯通,刷新全区道路建设最快纪录。推进成果转化精准发力。新增2支科创投资基金,与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深化合作,促成氢璞创能、迈诺仪器等一批项目转化应用。中科太赫兹测试投产,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三就地”的经典案例。建立区级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促进产学研精准对接,全区新登记科技成果26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4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突破1400件、同比增长30%以上。培育创新主体释放活力。实施国家高企倍增行动和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同比增长53%,新增瞪羚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以上。恒烁半导体申报科创板上市。安龙基因等3家企业入选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数量位居城区第一。

(三)积极向东看齐,融入长三角步伐加快。主动拓宽视野、拉升标杆,跳出省内竞争“舒适圈”,在更高平台、更宽领域谋求追赶跨越。重点领域合作全面展开。与上海黄浦、杭州上城等紧密对接,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签约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11个跨区域重点合作项目,在人才交流、城市更新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基本公共服务率先并轨。持续深化教育、文化、卫生等优质资源共建互通,探索人才认定、公共服务和住房保障等政策“双跨双享”。在全省率先开设长三角政务服务专区,实现首批74个事项跨区域办理,得到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关注。产业协同发展多点突破。对标上海临港新片区,谋划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高标准编制庐阳北部中心产业及空间规划。合肥国际陆港、中外运供销物流园开工建设,庐州海关即将驻区办公,中欧班列年内预计开行668列、位居长三角第2位。中韩人寿保险、秦森园林等67家长三角企业签约落户,占全区招商投资总额超八成。继金融广场和大数据产业园之后,IE果园获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庐阳在金融科技、工业互联网、产融结合等赛道实现长三角“并跑领跑”。

(四)激发市场活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与企业相伴相行、相互成就。惠企政策更精准。修订完善以高质量发展政策为基础、“商八条”等为补充的“1+N”产业政策体系,出台精准支持高端服务业发展政策,兑现各类政策奖补资金2.9亿元、惠及企业789户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市场主体负担20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财政金融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需求9.6亿元,庐阳融创项目资本对接会助力企业融资5亿元。服务企业更精心。推动7027个政务服务事项 “一网运行”,实现区级1132个事项“一窗通办”。挂牌成立全程代办工作室,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等各类活动,走访企业3500余次,解决实际困难369个。10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榜。项目推进更精细。完善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和税源管理服务机制,构建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建设运营的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融通地产等43个亿元项目签约落地,中环环保等58个项目开工建设,庐州意库等40个项目竣工运营。庐阳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开发区区域评估,在省级开发区中率先实现“标准地”模式供地。

(五)坚持精工细筑,城市更新系统推进。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开展有机更新,打造更具特色和魅力的高品质城区。老城底蕴更加厚重。深入开展合肥历史文化溯源研究,延续老城人文记忆。逍遥津公园焕新回归,修旧如旧尽显文化韵味,“逍遥八景”收获好评如潮,单日接待游客峰值超18万人次,持续彰显人民公园的本色魅力。拱辰邻里中心、未来社集合等8个项目竣工亮相,藕东·塘西、勤劳巷等15条特色街巷华丽现身。城市空间更加通透。杨冲、何大郢等9个项目启动征迁,山林岗、韩小店等6个征迁项目完成扫尾,全年征迁72万平方米,电子16所、中澳学院西侧等8宗601亩土地顺利上市。全面拆除违法建设125万平方米,完成桐城路、益民街等6条道路架空线整治。公共配套更加完善。保障轨道交通5号、8号、S1号线等重点工程高效推进,五河路、清源路等断头路即将打通,平圩路、谢集路等11条道路建成通车,16个公共停车场完成建设,新增车位2164个,市民出行和停车难题逐步化解。庐阳市民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荣获国家建筑工程装饰奖、全省建设工程“黄山杯”。农村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等4个乡村振兴项目完工,18个项目有序推进。

(六)践行“两山”理念,生态环境秀美宜居。启动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以“包公”精神铁腕治污,以“愚公”精神久久为功,获得生态补偿奖励位居全市前列。“零容忍”治污保护环境。河长制、林长制深入实施,环境专项监督长制试点推行,121件中央、省环保督察转办问题完成销号,960件市、区自查问题限期整改验收,环境保护严管高压态势进一步强化。水源地环境问题“清零行动”深入开展,四里河水体达标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三河两库”水质100%达标。严控建筑工地、裸露地块等扬尘污染和企业排污,全区PM2.5均值浓度同比下降12%,空气优良率84%。“立体式”增绿刷新颜值。四里渠东路公园主体竣工,3处口袋公园建成开放,城区垂直绿化、郊野环境整治等7个项目陆续完工,全区新增提升绿化91万平方米,新建绿道9.2公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稳步实施,植树造林2100余亩。三十岗乡获批全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3个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精细化”管理提升品质。庐阳城市管理标准在全省率先通过ISO9001认证,覆盖范围由老城区拓展至北二环。建成621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交通秩序、集贸市场等环境提升工作深入推进,丁家巷整治经验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治理案例。

(七)促进优质均衡,民生幸福更有质感。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不断推动民生事业提质量、上档次。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稳步推进“双区”创建,启动百年教育传承行动,1所中学和4所“国企办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4050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分别达到54%和87%,位居全省前列。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成“省级社区医院”,占全市比重超四成。紧密型医联体、婴幼儿照护等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67%和95%。庐阳剧院、新文化馆陆续开放,第二届文化旅游艺术活动季精彩上演。成功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比赛围棋项目决赛,荣获“全国围棋之乡”称号。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推广“智慧就业”平台,助力1.8万人精准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2600余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夕阳关爱”工程,全面建成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体系,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50.4张,位居全市第一。加大住房保障供给,建成桃花片区、美丽景湾B地块等复建点27.6万平方米,分配安置房2581套,发放人才住房补贴2097万元。民生实事温暖人心。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深做实“四步走”群众工作法,打造“庐大姐”帮您忙志愿服务品牌,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有力化解上楼难、办证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增添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八)提升治理效能,社会大局平稳有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强化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筑牢城区发展的安全基石。基层治理抓实抓细。智慧庐阳应用平台不断升级,高效办结“街镇吹哨、部门报到”事件2870起,庐阳上榜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区。“庐州街坊”成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崔岗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主动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9500余起,新建智慧平安小区307个,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列城区第一。安全防线筑稳筑牢。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强力推进非法经营成品油、道路交通突出问题等专项整治,全区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3%。高效建成庐阳临工劳务市场,马路招工等安全隐患大幅消减。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坚持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摸排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庐人员1.5万人,开展核酸检测44万人次,疫苗接种任务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一,组建5000余人核酸采样队伍,应急状态下全员核酸检测体系构建完成。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和退役军人工作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人防民防、防震减灾、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

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区域竞争的激烈态势、自身发展转型的严峻挑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我们积极作为破难题,抢抓机遇谋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重大成就。

——这五年,我们在爬坡过坎中砥砺奋进,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双双突破“千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9%,服务业占GDP和全区税收比重均超八成,人均GDP突破16万元、稳居城区之首,发展质量效益全面彰显。累计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3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250亿元,完成招商引资1275亿元,净增市场主体6.6万户,发展活力动能始终充沛。先后获得省级金融总部集聚区、科技服务集聚区等荣誉。连续包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等5个“全国百强区”称号,综合实力四年超越14个城区,提升至全国第85位。

——这五年,我们在机遇变革中乘势而上,全域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落户庐阳,聚变堆主机装置等一批“国之重器”规划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组建运行,董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省级验收,中国最美科研圣地建设拉开框架。淮河路步行街入选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名单,修葺一新的长江中路再现“安徽第一路”百年风采,提档升级后的老报馆、红星路等60条特色街巷华丽蝶变,103家一线品牌和区域首店纷至沓来,全省消费核心枢纽建设步履坚实。庐阳北部中心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中欧班列开行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合肥国际陆港全省唯一获批“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临港、新能源、新兴科技等产业集群逐步成形,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气势恢弘。

——这五年,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先行先试,城市更新迈出关键性步伐。在全国率先组建区级城市更新专职部门,系统提出老城保护更新战略和“四态融合”目标路径,完成改造提升项目241个,老城风貌加快系统性重塑。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和畅通二环高架、合淮路等一批城市骨干交通工程陆续通车,新建33条城市支路、9000多个停车泊位,改造47条道路慢行系统,城市基建短板加快补齐。实施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项目17个,完成征迁493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4.3万套、530万平方米;开展163个老旧小区整治,186栋老楼加装电梯,新建9个公园游园,城区宜居品质提档升级。完成水源地、涉河城中村搬迁3万人,实施雨污混接点改造1.1万处,关停“散乱污”企业53家,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

——这五年,我们在共建共享中践行初心,民生福祉获得显著性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85%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滚动实施民生工程103项次。在全省率先探索集团化办学、紧密型医联体、嵌入式养老等公共服务新模式,新建改扩建学校4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养老机构12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1万个、医疗和养老机构床位3065张,连续10年荣获全省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全市卫健工作考核优秀等次,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增城市阅读空间12处、全民健身场地93个、社区服务用房4.1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4个,居民15分钟生活圈更加完善。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次,居民医保、职工社保参保率均达到99%,民政救急助困惠及群众15.4万人次,社会民生保障扎实有效。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完成“四经普”“七人普”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任务。先后荣获全国老年工作先进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98个国字号奖项,摘得全省教育强区、全省体育强区示范区等270个省级荣誉。

——这五年,我们在改革创新中担当奋进,自身建设得到持续性加强。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和街道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督查考核体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团队的作风状态、履职能力明显增强。坚持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法、重大决议事前合法性审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各级人大议案建议、政协提案1627件;持续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落实预算绩效管理,逐年压减一般性预算和“三公”经费支出;圆满完成国家级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主动公开政务信息13.2万条,政府工作的法治化、规范性、透明度进一步提升。不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政务服务“家门口办”等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调整组建庐阳文旅集团、庐阳科创集团,国企平台的运营管理和产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坚持事不避难、主动作为,四河片区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和一批信访积案平稳妥善化解。深化县区结对合作,与庐江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临泉县脱贫摘帽,临庐产业园连续4年位列全省南北合作共建考核援建方第一名。

各位代表!

回顾五年历程,最激动人心的消息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叠加交汇,让庐阳更加意气风发地挺立在时代潮头;最让人难忘的岁月是突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战大考,我们风雨同舟、精准施策,成为全市最早列入并一直保持低风险的地区;最温暖人心的画面是“夜访万家”时盏盏灯光点亮,各类活动举办时志愿者“红”动大街小巷,庐阳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最催人奋进的力量是全区人民在庐阳建设发展中给予我们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推动首善之区行稳致远。

各位代表!

五年成就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同心聚力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庐阳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庐阳未来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科学新城的建设保障任务依然艰巨,服务的主动意识和能力水平还有待加强;老城区资源与环境承载压力较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不够充分,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庐阳北部片区亩均效益不够高,城市功能、产业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建设高品质城区、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亟待推动;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部分干部的创新理念、服务意识、工作标准与庐阳发展的需要还不完全匹配。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未来发展的信心。今后五年,作为合肥“长子”,主城庐阳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在加快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勇闯新路。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起“一保障两建成”的新使命新任务,以“3411”发展思路为引领,构筑“一核一地一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在合肥勇当“两个开路先锋”、加快实现“五高”、聚力建设“七城”征程中主动作为,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和长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善之区。

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3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经济总量在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市辖区挺进前十,在全国百强区排名位次不断攀升。

以更大力度推进全省消费核心枢纽建设。抢抓合肥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契机,大力发展以体验消费、线上线下融合消费为核心的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以淮河路步行街为核心的老城中心商圈提档升级,加快北部新商圈建设,持续提升商贸业辐射影响力;不断提升楼宇品质,丰富金融业态,集聚新兴金融头部企业,构建全省最优金融生态圈,打造长三角金融副中心核心区;深入推进老城保护更新,实施老城“减法”行动,科学谋划历史建筑开发利用,实施城市历史风貌提升工程,激活“非遗”、老字号等历史人文记忆,全面焕发老城区人文魅力、消费潜力和商业活力,聚力打造金融商贸最繁荣、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全省消费核心枢纽。

以更高站位推进中国最美科研圣地建设。全力服务保障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吸引一批全球知名科研机构和人才汇聚。大力支持能源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研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助力打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航母级”研究平台;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力争新增国家级实验室1家,省级实验室10家,新型研发机构10家,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有序推进高品质山河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董铺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公园,聚力打造大科学装置最集中、生态环境最自然的中国最美科研圣地。

以更宽视野推进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加快庐阳北部中心建设,实施“12310”产业发展工程,打造以临港产业为主导,新能源、新兴科技两翼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围绕“数智芯光”产业发展方向,做大做强3个龙头企业、培育发展10个以上骨干企业,实现庐阳北部中心经济总量与亩均效益“双提升、双跨越”。依托合肥国际陆港积极申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争取安徽自贸试验区和国家口岸开放政策,与空港新城、新站高新区高质量联动发展,着力建设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示范区,聚力打造产业特色最明显、内陆开放最前沿的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

三、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单位GDP能耗、PM2.5和PM10均值浓度完成市控目标。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实施六大工程,办好十件为民实事。

(一)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坚定不移地下好创新先手棋,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全力保障科学新城建设。积极对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推进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土地征收报批等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科学小镇(南园)等项目,服务保障杨岗路、魏武路、谭岗路等配套路网建设,不断完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以 及科学岛周边交通环境。全力保障聚变堆主机装置设备安装、调试运行。谋划布局一批教育医疗、社区配套等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科学新城综合配套服务区。实施河道整治、景观打造等配套项目,构建景色优美、环境宜人的绿色生态空间。

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式创新服务体系,拓展深化IE果园创业孵化理念和培育模式,提供精准、专业、全面的政策扶持,支持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深入实施国家高企倍增行动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助力潜力企业突破瓶颈、实现蝶变,全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培育高成长企业20家以上、隐形独角兽不少于2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总量突破270家。

构建最优创新生态环境。围绕重大产业化科研成果,量身定制成果转化场地,加快启动中试基地和专业化园区建设,打通“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中试—产业化”的梗阻,努力将庐阳打造成为全市“三就地”的先行区。运用平台思维、资本力量,强化政策和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庐阳天使基金等作用“投早投小投优”,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个以上。建立以需求为牵引、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支持辖区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全年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不少于2家,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5%以上、有效发明专利增长20%以上。

(二)实施“产业强区”工程,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将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和动力源,不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稳步提升产业规模效益。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修订完善2022年高质量发展政策,全年安排奖补资金3亿元扶持产业发展。加快金融广场二期、三期建设,发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安徽基地等品牌优势,全年引进金融机构总部不少于6家。建立“股权+债权”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快股改步伐,全年培育上市挂牌企业不少于2家。力促宜家家居、银泰二期建成开业,推动商之都、百大系等重点商贸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入国际国内知名高端商贸综合体入驻,引入国内外一线名牌和知名首店10家以上,全年限上企业线上零售额突破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30亿元,不断提高庐阳消费贡献度、品牌集聚度和时尚引领度。加快中铁四局一公司、市规划院总部新址建设,支持中安华力、安徽交建等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全年引进建筑业总部不少于4家、建筑业总产值突破650亿元。

打造新兴产业增长极。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积极申报合肥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出入境指定监管场所,支持安粮国际等重点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全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5%以上。聚焦能源研究院科研方向,规划布局“未来能源谷”,加快皖电能源总部建设,支持大恒能源打造光伏产业园区,着力招引一批新能源企业研发总部落户。大力发展新兴科技产业,依托大数据产业园、工投创智天地、科大创新园等载体,加快大数据、智能制造、芯片、光学等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恒烁半导体成为全省首家芯片设计上市公司。全年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

提升文旅产业影响力。积极引入文旅产业龙头企业,加快省文化产权交易所项目落户,支持文创园区集聚发展,力争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30亿元。实施地域文化传承利用工程,鼓励创作一批反映庐阳历史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建成开放庐阳非遗馆,支持马派皮影争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参与C9联盟“老字号”新活力专项行动。实施全域旅游开发,力促逍遥津公园创成国家4A级景区,加强三国新城遗址保护利用,加快庐州学宫、李鸿章家族当铺保护修缮,实施原省、市机关办公区改造,打造地标性的主题街区,建成开放合肥城市记忆馆,打响庐阳文化品牌。

(三)实施“对标看齐”工程,激发跨越赶超新活力。积极学习借鉴先发地区先进经验,深度参与长三角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交流合作,在一体化进程中谋求新的更大发展。

把双招双引作为“第一战场”。大力发扬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三到”招商精神,为项目招引提供从谋划到落地的全流程闭环服务。充分发挥“链长制”和产业招商小组作用,依托大数据产业园、联合大厦等高品质楼宇载体,重点围绕世界500强、央企招大引强,着力招引独角兽、细分行业单打冠军驻区发展,全年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投资总额超140亿元,力争引进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依托“智汇合肥高校行”等平台招才引智,确保庐阳人才公寓年内主体竣工,全力做好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打造长三角最具吸引力的人才高地之一。

把营商环境作为“头等要事”。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家门口办、跨省通办”创新做法,推深做实“全程代办”服务模式,开展高频服务事项“免证办”试点,争创长三角营商环境一流城区。开展安商稳商专项行动,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心底无私为企业“解难”,心清如水为企业“站台”。升级庐阳政策云平台功能,进一步优化为企服务体系,聚焦项目审批、融资需求等市场主体关切,提供更加精准的专属服务,力促全年净增市场主体2.7万户以上。

把深化改革作为“最强动力”。坚持“不是最好就学习最好”的理念,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制定庐阳区亩均效益评价实施方案,确保开发园区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推行开发园区“标准地”制度,清理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不少于200亩,支持钢构、印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园区“腾笼换鸟”。深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深化与安徽国控资本、合肥兴泰集团等国企合作,力争到2022年底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超80亿元、较改革前增长50%以上,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属国企平台。

(四)实施“品质升级”工程,彰显美丽城区新面貌。不断提升城市建管水平,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以绣花功夫扮靓主城颜值。

聚焦城区功能形象提升。深入推进老城“减法”行动,实施老城改造“1210”工程,让老城区变得更加透气舒适,让历史建筑存留城市记忆,让城市更新“减法”变成老百姓获得感的“加法”。加快临泉路、寿春路精品路改造,推进固镇路等断头路打通,完成肥西路上跨工程,新增公共停车场15个、车位2000个,让往来老城区的市民出行通畅、心情舒畅。实施徽商宿舍、铁路工区等地块改造,全年完成征迁50万平方米以上,三年以内全面消除D级危房安全隐患。推进大杨产业园二期、杏花印务等地块上市,加快童大郢、韩小店等9个复建点建设,完成花园宾馆、美丽景湾B地块等7个项目安置。加快荣城花园南苑二期、桃花片区等安置房办证,全年办证量不少于4000套。

聚焦城区管理水平提标。高标准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品质。着力做好全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运行监管维护工作。持续开展违法建设整治。建成绿化管养“五佳道路”、市政设施管养示范路4条以上。探索城市数字化治理新模式,上线运行“庐阳大脑”2.0版本,打破城市数据壁垒,推深做实“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办好为民服务“微实事”,努力将庐阳打造成为全省最智慧、长三角领先的城区样板。

聚焦城区生态环境提质。持续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推动辖区南淝河、板桥河、四里河水质持续向好。加快庐州公园二期施工,推进六中新校区周边绿化品质提升、高压走廊环境整治等重点工程,新建公园不少于2个,建成开放庐阳铁线公园(北段),全年新增绿化面积不少于30万平方米,让“推门见绿、移步见景”成为庐阳群众共享的绿色福利。加快省级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动结对帮扶三十岗乡工作落地见效,在促进共同富裕中提升乡村气质。常态化开展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专项治理,压实能耗双控责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力争2023年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五)实施“民生优先”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持续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提供更加优质的首善教育。深入推进名校倍增计划,精心实施庐阳百年教育传承行动,推动合肥一中回归庐阳老城区办学,新建中小学校6所、新增学位5160个,新增公办园、托管民办园不少于12所,2023年在全省率先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与上海黄浦区、苏州姑苏区等教育强区战略合作,实施“百名教师交流学习计划”,选派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到先发地区跟班学习。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力度,引入社会公益机构开展个性化实践活动,让辖区百姓真正享受到教育改革的红利。

提供更有品质的健康服务。加快推进疫情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组建区级疫防办专职工作队伍,毫不松懈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实施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升级改造,启动林店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四里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工程,力争社区医院建成率达65%以上。加快创成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推动基层首诊率达60%以上,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健康服务。

提供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提供创业担保贷款3000万元,新增公益性岗位2700个,新增城镇就业2.7万人。实施33个老旧小区整治,加装电梯不少于100部。坚持“红色物业”引领,着力提升老旧小区、安置小区物业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化“街所联动、联防联控”机制,推广“庐州街坊”社区治理模式,放大“庐大姐”“庐小志”等志愿服务品牌效应,切实办好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开展“智慧养老”“邻里互助”等社区治理项目,实施助老助残家庭设施改造工程,新增为老服务场所不少于8000平方米。打造“书香庐阳”阅读圈,全年组织千场文体活动。建成开放庐阳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新建健身场地不少于25个,新增健身步道、骑行道10公里以上。

(六)实施“提速增效”工程,增强履职尽责新成效。时代的召唤、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对新一届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以贯之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提速增效。

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议案建议、政协提案。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不断提高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用我们的法治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

深入推进高效政府建设。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把2022年作为政府“提速增效”建设启动年,进一步完善督查激励、容错纠错机制,让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征迁信访等一线攻坚克难、展现作为,推动全区各项工作再提速,推动政府效能再提升,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点赞次数。

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加强对重要岗位、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管,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在全区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用我们的清廉指数赢得群众的认可指数。

各位代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承载着全区人民的殷切期盼,担负着跨越发展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勉做事,以更加自信的姿态阔步前行,奋力谱写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和长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善之区建设新篇章,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高分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十件为民实事:

深入推进老城“减法”行动,实施老城改造“1210”工程;

完成花园宾馆、美丽景湾B地块等7个项目安置;

实施老旧小区整治33个;

加装电梯不少于100部;

新增公共停车场15个、车位2000个;

建成开放合肥城市记忆馆;

建成开放庐阳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

建成开放庐阳铁线公园(北段);

新建中小学校6所、新增学位5160个;

提供创业担保贷款3000万元,新增公益性岗位2700个。

2.“3411”发展思路:《庐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十四五”期间庐阳区“3411”发展思路。即构筑“一核一地一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聚焦金融业、现代商贸业、建筑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产业,聚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和长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善之区。其中,“一核一地一中心”是指:金融商贸最繁荣、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全省消费核心枢纽,大科学装置最集中、生态环境最自然的中国最美科研圣地,产业特色最明显、内陆开放最前沿的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

3.进博会: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1年11月在上海举办。

4.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贯彻国家制定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5.“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

6.国家高企倍增行动:用3年时间实现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9年132户增长到2022年264户以上。

7.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围绕大数据等战新产业,搭建“种子瞪羚—潜在瞪羚—瞪羚—种子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独角兽”六大梯度培育体系,健全支持高成长企业发展配套政策,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8.瞪羚企业:具有“瞪羚”特征(个头不大、跑得快、跳得高)的高成长企业。

9.独角兽企业:投资行业术语,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隐形独角兽”是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力量,通常拥有独创性、颠覆性技术或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公司估值一般在2亿元人民币以上(不超过70亿元人民币)。

10.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C9联盟):为充分发挥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引领、资源配置、专业服务、开放合作等比较优势,上海市黄浦区、南京市鼓楼区、苏州市姑苏区、杭州市上城区、宁波市鄞州区、合肥市庐阳区、合肥市蜀山区、无锡市梁溪区、南通市崇川区9个中心城区共同组建联盟,合力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11.“1+N”产业政策体系:“1”是指《2021年庐阳区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N”包括《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庐阳区推动金融业发展扶持政策》《庐阳区推动商贸零售业转型发展扶持政策》《庐阳区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庐阳区精准支持高端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等。

12.标准地:在完成区域评估的基础上,明确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环境标准等控制性指标作为“标准”的拟出让宗地,一般是工业用途的国有建设用地。

13.城市有机更新:是一种城市规划理论,认为城市局部与整体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开展城市更新应达到经济、社会、文化等目标动态平衡和综合效益最优。

14.未来社集合:在老城“减法”行动中,利用省市部门遗留在老城区的闲置或低效资产,打造吸引青少年群体的文创、文旅业态集合,包括省建设厅原办公区、泰格大厦等。

15.三河两库:庐阳辖区范围内南淝河、板桥河、四里河三条主要河道,以及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两大水库。

16.百年教育传承行动:以“让庐阳教育发展与历史有根可循、有源可溯、有据可考”为思路,通过实施庐阳教育发展历史编纂工程、特色文化提炼工程、教育文化“留根”工程,力争在1-2年内研究好庐阳教育发展历史,总结好庐阳教育改革创新成果,传承好100多年的教育文化,推动庐阳教育高质量发展。

17.紧密型医联体:在医联体的基础上,三级综合医院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重点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的责任共同体和经济利益共同体。

18.“四步走”群众工作法:2019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庐阳区创新推出“让群众知晓、请群众出题、解群众难题、由群众评判”的“四步走”群众工作法。

19.庐州街坊:逍遥津街道探索基层治理创新,试点开展党群共治、以专带群、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居民自治组织。

20.四态融合:建筑形态、产业业态、历史文态和区域生态“四态融合”。

21.嵌入式养老:通过打造“嵌入”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长短期托养、日间照料、文体娱乐、精神慰藉、助餐助浴、居家照料等生活服务。

22.“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23.科学新城:《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要建设基础设施、商业休闲、公寓住宅、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完善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城市服务等功能,建设“聚变小镇”、智慧农业谷等特色创新载体,打造国际一流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研究建设创新策源强劲、成果转化高效、生活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科学新城。

24.“一保障两建成”: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庐阳区要全力服务保障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着力建成彰显合肥历史文化核心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25.“两个开路先锋”“五高”“七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合肥市奋斗目标。勇当“两个开路先锋”:勇当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勇当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实现“五高”: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高品质生活实现新突破、高颜值生态实现新突破、高效能治理实现新突破、高水平党建实现新突破。聚力建设“七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名城,新兴产业集聚的产业名城,城湖共生、宜居宜业的生态名城,勇闯改革开放新路的活力之城,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之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的文化之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幸福之城。

26.“12310”产业发展工程:“1”是打造临港产业1个主导产业集群,“2”是构建新能源、新兴科技2个新兴产业集群,“3”是做大做强3个产值或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10”是培育发展10个产值或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

27.老城“减法”:全面摸排老城区闲置公房和工业厂房,坚持“留改拆”并举,降低建筑密度,优先补充公共停车场、社区服务中心、公共厕所、街头游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老城区更加透气舒适。老城改造“1210”即对位于庐阳区的12处省直闲置公房、10处市直闲置公房实施改造,是推进老城“减法”专项行动的重要抓手。

28.中试基地:中试指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中试基地即围绕前沿产品创制、概念产品试制、产学研联合攻关等中试需求,对科技成果熟化、二次开发、工程化、工艺化等提供中试服务的产业化开放型载体。

29.庐阳大脑:利用在线数据和智能方法,通过数据赋能和多维协同,实现综合态势全面感知、事件趋势智能研判、区域资源统筹调度,城市治理“观、管、防”有机统一,着眼高效处置一件事,努力打造全过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方位整合城市运行力量、全链条贯通社会治理体系、全要素建立协同高效模式,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