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廬陽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和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一年來,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3411」發展思路為引領,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較好完成了四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初步核算,全區地區生產總值123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1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0億元,同比增幅均達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3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9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進出口總額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萬元,增長10%,跑贏GDP增速。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厚積發展動能,產業體系揚優升級。不斷推進主導產業優化提升、擴大引領優勢,促進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形成規模效應,加快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金融業集聚態勢進一步夯實。合肥金融廣場一期、東怡廣場C座等14萬平方米高品質樓宇投入使用,中財保理等8家金融總部相繼落戶。全區金融機構331家,其中,省級以上總部53家,金融業增加值和稅收占全市比重三成以上。商貿業核心優勢進一步凸顯。淮河路國家級示範步行街創建紮實推進,主街及15條后街小巷完成改造,年銷售額突破110億元,作為全國11家特邀街區之一亮相上海進博會,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宜家家居、銀泰二期等旗艦級商業綜合體加快建設,一批老字號新店開業。全區限上零售額突破530億元,穩居全省首位。建築業向好形勢進一步鞏固。中安華力總部竣工在即,中鐵四局一公司、安徽交建、市規劃院等建築業樓宇完成供地,中建一局、安徽水安等區域總部駐區發展。全區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219家,建築業產值同比增長20%以上。新興產業成長趨勢進一步加快。字節跳動、竹雲科技等一批大數據企業落地運營,市級數字經濟產業創新試驗區建設有序推進,大數據產業園獲批省級科技服務集聚區。志邦家居入選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安信瑞德等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大恆能源獲評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85%以上。

(二)主動服務大局,科技創新蓄勢賦能。在服務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中,把創新當使命,抓創新像拼命,着力將科技創新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落實保障任務堅決有力。緊密對接濱湖科學城管委會,靠前服務大科學裝置集中區規劃建設,保障聚變堆園區工程建設竣工,啟動科學小鎮(南園)路網征遷,完成滁河幹渠道路改造提升,用時138天實現G206連接線一期工程(原三國城路)全線貫通,刷新全區道路建設最快紀錄。推進成果轉化精準發力。新增2支科創投資基金,與中國科技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深化合作,促成氫璞創能、邁諾儀器等一批項目轉化應用。中科太赫茲測試投產,成為科技成果轉化「三就地」的經典案例。建立區級知識產權運營平台,促進產學研精準對接,全區新登記科技成果260項,技術合同交易額40億元,有效發明專利突破1400件、同比增長30%以上。培育創新主體釋放活力。實施國家高企倍增行動和高成長企業培育計劃,全年淨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5家、同比增長53%,新增瞪羚企業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1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以上。恆爍半導體申報科創板上市。安龍基因等3家企業入選中國隱形獨角獸企業500強,數量位居城區第一。

(三)積極向東看齊,融入長三角步伐加快。主動拓寬視野、拉升標杆,跳出省內競爭「舒適圈」,在更高平台、更寬領域謀求追趕跨越。重點領域合作全面展開。與上海黃浦、杭州上城等緊密對接,共同發起成立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聯盟,簽約科技創新、文化旅遊等11個跨區域重點合作項目,在人才交流、城市更新等多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基本公共服務率先並軌。持續深化教育、文化、衛生等優質資源共建互通,探索人才認定、公共服務和住房保障等政策「雙跨雙享」。在全省率先開設長三角政務服務專區,實現首批74個事項跨區域辦理,得到央視新聞聯播欄目關注。產業協同發展多點突破。對標上海臨港新片區,謀劃長三角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高標準編制廬陽北部中心產業及空間規劃。合肥國際陸港、中外運供銷物流園開工建設,廬州海關即將駐區辦公,中歐班列年內預計開行668列、位居長三角第2位。中韓人壽保險、秦森園林等67家長三角企業簽約落戶,占全區招商投資總額超八成。繼金融廣場和大數據產業園之後,IE果園獲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區」,廬陽在金融科技、工業互聯網、產融結合等賽道實現長三角「並跑領跑」。

(四)激發市場活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對標國際一流標準,以開放、服務、創新、高效的發展環境吸引人才和企業安家落戶,與企業相伴相行、相互成就。惠企政策更精準。修訂完善以高質量發展政策為基礎、「商八條」等為補充的「1+N」產業政策體系,出台精準支持高端服務業發展政策,兌現各類政策獎補資金2.9億元、惠及企業789戶次。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減輕市場主體負擔20億元。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財政金融產品解決企業融資需求9.6億元,廬陽融創項目資本對接會助力企業融資5億元。服務企業更精心。推動7027個政務服務事項 「一網運行」,實現區級1132個事項「一窗通辦」。掛牌成立全程代辦工作室,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等各類活動,走訪企業3500餘次,解決實際困難369個。10家企業入選全省民營企業百強榜。項目推進更精細。完善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和稅源管理服務機制,構建項目從簽約落地到建設運營的全鏈條服務保障體系。融通地產等43個億元項目簽約落地,中環環保等58個項目開工建設,廬州意庫等40個項目竣工運營。廬陽經開區在全市率先完成開發區區域評估,在省級開發區中率先實現「標準地」模式供地。

(五)堅持精工細築,城市更新系統推進。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循序漸進、因地制宜開展有機更新,打造更具特色和魅力的高品質城區。老城底蘊更加厚重。深入開展合肥歷史文化溯源研究,延續老城人文記憶。逍遙津公園煥新回歸,修舊如舊盡顯文化韻味,「逍遙八景」收穫好評如潮,單日接待遊客峰值超18萬人次,持續彰顯人民公園的本色魅力。拱辰鄰里中心、未來社集合等8個項目竣工亮相,藕東·塘西、勤勞巷等15條特色街巷華麗現身。城市空間更加通透。楊沖、何大郢等9個項目啟動征遷,山林崗、韓小店等6個征遷項目完成掃尾,全年征遷72萬平方米,電子16所、中澳學院西側等8宗601畝土地順利上市。全面拆除違法建設125萬平方米,完成桐城路、益民街等6條道路架空線整治。公共配套更加完善。保障軌道交通5號、8號、S1號線等重點工程高效推進,五河路、清源路等斷頭路即將打通,平圩路、謝集路等11條道路建成通車,16個公共停車場完成建設,新增車位2164個,市民出行和停車難題逐步化解。廬陽市民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榮獲國家建築工程裝飾獎、全省建設工程「黃山杯」。農村地區水環境綜合治理等4個鄉村振興項目完工,18個項目有序推進。

(六)踐行「兩山」理念,生態環境秀美宜居。啟動省級生態文明示範區創建,以「包公」精神鐵腕治污,以「愚公」精神久久為功,獲得生態補償獎勵位居全市前列。「零容忍」治污保護環境。河長制、林長制深入實施,環境專項監督長制試點推行,121件中央、省環保督察轉辦問題完成銷號,960件市、區自查問題限期整改驗收,環境保護嚴管高壓態勢進一步強化。水源地環境問題「清零行動」深入開展,四里河水體達標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三河兩庫」水質100%達標。嚴控建築工地、裸露地塊等揚塵污染和企業排污,全區PM2.5均值濃度同比下降12%,空氣優良率84%。「立體式」增綠刷新顏值。四里渠東路公園主體竣工,3處口袋公園建成開放,城區垂直綠化、郊野環境整治等7個項目陸續完工,全區新增提升綠化91萬平方米,新建綠道9.2公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穩步實施,植樹造林2100餘畝。三十崗鄉獲批全省首批特色旅遊名鎮,3個村獲評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精細化」管理提升品質。廬陽城市管理標準在全省率先通過ISO9001認證,覆蓋範圍由老城區拓展至北二環。建成621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交通秩序、集貿市場等環境提升工作深入推進,丁家巷整治經驗入選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治理案例。

(七)促進優質均衡,民生幸福更有質感。堅持發展為民、發展惠民,不斷推動民生事業提質量、上檔次。公共服務持續優化。全面落實「雙減」政策,穩步推進「雙區」創建,啟動百年教育傳承行動,1所中學和4所「國企辦園」投入使用,新增學位4050個,學前教育公辦率、普惠率分別達到54%和87%,位居全省前列。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成「省級社區醫院」,占全市比重超四成。緊密型醫聯體、嬰幼兒照護等衛生健康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67%和95%。廬陽劇院、新文化館陸續開放,第二屆文化旅遊藝術活動季精彩上演。成功承辦第十四屆全運會群眾比賽圍棋項目決賽,榮獲「全國圍棋之鄉」稱號。社會保障堅實有力。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推廣「智慧就業」平台,助力1.8萬人精準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2600餘個,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實施「夕陽關愛」工程,全面建成城鄉養老服務「三級中心」體系,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50.4張,位居全市第一。加大住房保障供給,建成桃花片區、美麗景灣B地塊等復建點27.6萬平方米,分配安置房2581套,發放人才住房補貼2097萬元。民生實事溫暖人心。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深做實「四步走」群眾工作法,打造「廬大姐」幫您忙志願服務品牌,全力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有力化解上樓難、辦證難等「急難愁盼」問題,增添了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八)提升治理效能,社會大局平穩有序。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強化風險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築牢城區發展的安全基石。基層治理抓實抓細。智慧廬陽應用平台不斷升級,高效辦結「街鎮吹哨、部門報到」事件2870起,廬陽上榜中國智慧城市百佳縣區。「廬州街坊」成為全省基層治理創新典型案例,崔崗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主動預防、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9500餘起,新建智慧平安小區307個,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位列城區第一。安全防線築穩築牢。紮實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強力推進非法經營成品油、道路交通突出問題等專項整治,全區事故起數同比下降23%。高效建成廬陽臨工勞務市場,馬路招工等安全隱患大幅消減。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堅持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策略,摸排中高風險地區來(返)廬人員1.5萬人,開展核酸檢測44萬人次,疫苗接種任務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一,組建5000餘人核酸採樣隊伍,應急狀態下全員核酸檢測體系構建完成。

與此同時,國防動員和退役軍人工作取得新進展,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事務、人防民防、防震減災、機關事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總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群團工作實現新進步。

各位代表!

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我區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區域競爭的激烈態勢、自身發展轉型的嚴峻挑戰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驗,我們積極作為破難題,搶抓機遇謀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重大成就。

——這五年,我們在爬坡過坎中砥礪奮進,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地區生產總值、服務業增加值雙雙突破「千億」大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9%,服務業占GDP和全區稅收比重均超八成,人均GDP突破16萬元、穩居城區之首,發展質量效益全面彰顯。累計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53個,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250億元,完成招商引資1275億元,淨增市場主體6.6萬戶,發展活力動能始終充沛。先後獲得省級金融總部集聚區、科技服務集聚區等榮譽。連續包攬綜合實力、投資潛力、科技創新等5個「全國百強區」稱號,綜合實力四年超越14個城區,提升至全國第85位。

——這五年,我們在機遇變革中乘勢而上,全域轉型取得突破性進展。大科學裝置集中區落戶廬陽,聚變堆主機裝置等一批「國之重器」規劃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組建運行,董鋪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通過省級驗收,中國最美科研聖地建設拉開框架。淮河路步行街入選國家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名單,修葺一新的長江中路再現「安徽第一路」百年風采,提檔升級後的老報館、紅星路等60條特色街巷華麗蝶變,103家一線品牌和區域首店紛至沓來,全省消費核心樞紐建設步履堅實。廬陽北部中心納入全市國土空間規劃,中歐班列開行量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合肥國際陸港全省唯一獲批「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臨港、新能源、新興科技等產業集群逐步成形,長三角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氣勢恢弘。

——這五年,我們在攻堅克難中先行先試,城市更新邁出關鍵性步伐。在全國率先組建區級城市更新專職部門,系統提出老城保護更新戰略和「四態融合」目標路徑,完成改造提升項目241個,老城風貌加快系統性重塑。軌道交通2號線、3號線和暢通二環高架、合淮路等一批城市骨幹交通工程陸續通車,新建33條城市支路、9000多個停車泊位,改造47條道路慢行系統,城市基建短板加快補齊。實施城中村、危舊房改造項目17個,完成征遷493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4.3萬套、530萬平方米;開展163個老舊小區整治,186棟老樓加裝電梯,新建9個公園遊園,城區宜居品質提檔升級。完成水源地、涉河城中村搬遷3萬人,實施雨污混接點改造1.1萬處,關停「散亂污」企業53家,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取得明顯成效。

——這五年,我們在共建共享中踐行初心,民生福祉獲得顯著性改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85%的財政資金用於民生,滾動實施民生工程103項次。在全省率先探索集團化辦學、緊密型醫聯體、嵌入式養老等公共服務新模式,新建改擴建學校4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家、養老機構12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3.1萬個、醫療和養老機構床位3065張,連續10年榮獲全省教育工作督導考核、全市衛健工作考核優秀等次,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的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新增城市閱讀空間12處、全民健身場地93個、社區服務用房4.1萬平方米,改造提升農貿市場24個,居民15分鐘生活圈更加完善。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次,居民醫保、職工社保參保率均達到99%,民政救急助困惠及群眾15.4萬人次,社會民生保障紮實有效。紮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圓滿完成「四經普」「七人普」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任務。先後榮獲全國老年工作先進區、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等98個國字號獎項,摘得全省教育強區、全省體育強區示範區等270個省級榮譽。

——這五年,我們在改革創新中擔當奮進,自身建設得到持續性加強。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方針,持續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嚴格執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和街道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督查考核體系,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政府團隊的作風狀態、履職能力明顯增強。堅持政府常務會議集中學法、重大決議事前合法性審查,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辦理各級人大議案建議、政協提案1627件;持續強化審計監督,嚴格落實預算績效管理,逐年壓減一般性預算和「三公」經費支出;圓滿完成國家級基層政務公開試點工作,主動公開政務信息13.2萬條,政府工作的法治化、規範性、透明度進一步提升。不斷深化「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政務服務「家門口辦」等典型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調整組建廬陽文旅集團、廬陽科創集團,國企平台的運營管理和產業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堅持事不避難、主動作為,四河片區安置等歷史遺留問題和一批信訪積案平穩妥善化解。深化縣區結對合作,與廬江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助力臨泉縣脫貧摘帽,臨廬產業園連續4年位列全省南北合作共建考核援建方第一名。

各位代表!

回顧五年曆程,最激動人心的消息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疊加交匯,讓廬陽更加意氣風發地挺立在時代潮頭;最讓人難忘的歲月是突擊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戰大考,我們風雨同舟、精準施策,成為全市最早列入並一直保持低風險的地區;最溫暖人心的畫面是「夜訪萬家」時盞盞燈光點亮,各類活動舉辦時志願者「紅」動大街小巷,廬陽幹部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在一起;最催人奮進的力量是全區人民在廬陽建設發展中給予我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推動首善之區行穩致遠。

各位代表!

五年成就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統攬全局、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同心聚力的結果,是全區廣大幹部群眾團結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在各條戰線、各個崗位辛勤工作、無私奉獻的全區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廬陽建設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廬陽未來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科學新城的建設保障任務依然艱巨,服務的主動意識和能力水平還有待加強;老城區資源與環境承載壓力較大,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不夠充分,歷史文化資源挖掘不足;廬陽北部片區畝均效益不夠高,城市功能、產業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在建設高品質城區、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亟待推動;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部分幹部的創新理念、服務意識、工作標準與廬陽發展的需要還不完全匹配。對此,我們高度重視,將採取有力可行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取得的成就讓我們更加堅定了未來發展的信心。今後五年,作為合肥「長子」,主城廬陽要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務實的作風,在加快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勇闖新路。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區第五次黨代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扛起「一保障兩建成」的新使命新任務,以「3411」發展思路為引領,構築「一核一地一中心」城區發展新格局,在合肥勇當「兩個開路先鋒」、加快實現「五高」、聚力建設「七城」征程中主動作為,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區和長三角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首善之區。

主要奮鬥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4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3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於GDP增速,經濟總量在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市轄區挺進前十,在全國百強區排名位次不斷攀升。

以更大力度推進全省消費核心樞紐建設。搶抓合肥爭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契機,大力發展以體驗消費、線上線下融合消費為核心的新業態新模式,推進以淮河路步行街為核心的老城中心商圈提檔升級,加快北部新商圈建設,持續提升商貿業輻射影響力;不斷提升樓宇品質,豐富金融業態,集聚新興金融頭部企業,構建全省最優金融生態圈,打造長三角金融副中心核心區;深入推進老城保護更新,實施老城「減法」行動,科學謀劃歷史建築開發利用,實施城市歷史風貌提升工程,激活「非遺」、老字號等歷史人文記憶,全面煥發老城區人文魅力、消費潛力和商業活力,聚力打造金融商貿最繁榮、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全省消費核心樞紐。

以更高站位推進中國最美科研聖地建設。全力服務保障世界級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吸引一批全球知名科研機構和人才匯聚。大力支持能源研究院等創新平台建設,加快科研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助力打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航母級」研究平台;加強與省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協同創新研究平台和新型研發機構,力爭新增國家級實驗室1家,省級實驗室10家,新型研發機構10家,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0家;有序推進高品質山河綠化、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建設董鋪國家濕地公園等一批生態公園,聚力打造大科學裝置最集中、生態環境最自然的中國最美科研聖地。

以更寬視野推進長三角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加快廬陽北部中心建設,實施「12310」產業發展工程,打造以臨港產業為主導,新能源、新興科技兩翼協同的產業發展格局,圍繞「數智芯光」產業發展方向,做大做強3個龍頭企業、培育發展10個以上骨幹企業,實現廬陽北部中心經濟總量與畝均效益「雙提升、雙跨越」。依託合肥國際陸港積極申建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爭取安徽自貿試驗區和國家口岸開放政策,與空港新城、新站高新區高質量聯動發展,着力建設產城融合、生態宜居的示範區,聚力打造產業特色最明顯、內陸開放最前沿的長三角國際貿易中心。

三、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GDP增速;單位GDP能耗、PM2.5和PM10均值濃度完成市控目標。圍繞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着力實施六大工程,辦好十件為民實事。

(一)實施「創新驅動」工程,塑造區域競爭新優勢。堅定不移地下好創新先手棋,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努力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全力保障科學新城建設。積極對接濱湖科學城管委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推進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土地徵收報批等前期工作,開工建設科學小鎮(南園)等項目,服務保障楊崗路、魏武路、譚崗路等配套路網建設,不斷完善大科學裝置集中區以 及科學島周邊交通環境。全力保障聚變堆主機裝置設備安裝、調試運行。謀劃布局一批教育醫療、社區配套等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科學新城綜合配套服務區。實施河道整治、景觀打造等配套項目,構建景色優美、環境宜人的綠色生態空間。

激發企業創新主體活力。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開放式創新服務體系,拓展深化IE果園創業孵化理念和培育模式,提供精準、專業、全面的政策扶持,支持中小微企業成長壯大。深入實施國家高企倍增行動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行動,助力潛力企業突破瓶頸、實現蝶變,全年新增「專精特新」企業10家以上,培育高成長企業20家以上、隱形獨角獸不少於2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總量突破270家。

構建最優創新生態環境。圍繞重大產業化科研成果,量身定製成果轉化場地,加快啟動中試基地和專業化園區建設,打通「研發—成果轉移轉化—中試—產業化」的梗阻,努力將廬陽打造成為全市「三就地」的先行區。運用平台思維、資本力量,強化政策和金融支持,充分發揮廬陽天使基金等作用「投早投小投優」,促成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個以上。建立以需求為牽引、產業化為目的、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成果轉化應用機制,支持轄區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創新聯合體,全年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不少於2家,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15%以上、有效發明專利增長20%以上。

(二)實施「產業強區」工程,培育壯大經濟新動能。將加快推進產業升級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和動力源,不斷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穩步提升產業規模效益。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修訂完善2022年高質量發展政策,全年安排獎補資金3億元扶持產業發展。加快金融廣場二期、三期建設,發揮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安徽基地等品牌優勢,全年引進金融機構總部不少於6家。建立「股權+債權」的財政金融支持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加快股改步伐,全年培育上市掛牌企業不少於2家。力促宜家家居、銀泰二期建成開業,推動商之都、百大系等重點商貿企業轉型升級,積極引入國際國內知名高端商貿綜合體入駐,引入國內外一線名牌和知名首店10家以上,全年限上企業線上零售額突破4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930億元,不斷提高廬陽消費貢獻度、品牌集聚度和時尚引領度。加快中鐵四局一公司、市規劃院總部新址建設,支持中安華力、安徽交建等企業發展壯大,力爭全年引進建築業總部不少於4家、建築業總產值突破650億元。

打造新興產業增長極。大力發展臨港產業,積極申報合肥國際陸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和出入境指定監管場所,支持安糧國際等重點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全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15%以上。聚焦能源研究院科研方向,規劃布局「未來能源谷」,加快皖電能源總部建設,支持大恆能源打造光伏產業園區,着力招引一批新能源企業研發總部落戶。大力發展新興科技產業,依託大數據產業園、工投創智天地、科大創新園等載體,加快大數據、智能製造、芯片、光學等產業集群發展。支持恆爍半導體成為全省首家芯片設計上市公司。全年新增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5%以上。

提升文旅產業影響力。積極引入文旅產業龍頭企業,加快省文化產權交易所項目落戶,支持文創園區集聚發展,力爭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突破230億元。實施地域文化傳承利用工程,鼓勵創作一批反映廬陽歷史文化題材的影視作品,建成開放廬陽非遺館,支持馬派皮影爭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參與C9聯盟「老字號」新活力專項行動。實施全域旅遊開發,力促逍遙津公園創成國家4A級景區,加強三國新城遺址保護利用,加快廬州學宮、李鴻章家族當鋪保護修繕,實施原省、市機關辦公區改造,打造地標性的主題街區,建成開放合肥城市記憶館,打響廬陽文化品牌。

(三)實施「對標看齊」工程,激發跨越趕超新活力。積極學習借鑑先發地區先進經驗,深度參與長三角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聯盟交流合作,在一體化進程中謀求新的更大發展。

把雙招雙引作為「第一戰場」。大力發揚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三到」招商精神,為項目招引提供從謀劃到落地的全流程閉環服務。充分發揮「鏈長制」和產業招商小組作用,依託大數據產業園、聯合大廈等高品質樓宇載體,重點圍繞世界500強、央企招大引強,着力招引獨角獸、細分行業單打冠軍駐區發展,全年新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2個,投資總額超140億元,力爭引進一個企業,壯大一個產業,形成一個集群。依託「智匯合肥高校行」等平台招才引智,確保廬陽人才公寓年內主體竣工,全力做好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服務保障,打造長三角最具吸引力的人才高地之一。

把營商環境作為「頭等要事」。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家門口辦、跨省通辦」創新做法,推深做實「全程代辦」服務模式,開展高頻服務事項「免證辦」試點,爭創長三角營商環境一流城區。開展安商穩商專項行動,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心底無私為企業「解難」,心清如水為企業「站台」。升級廬陽政策雲平台功能,進一步優化為企服務體系,聚焦項目審批、融資需求等市場主體關切,提供更加精準的專屬服務,力促全年淨增市場主體2.7萬戶以上。

把深化改革作為「最強動力」。堅持「不是最好就學習最好」的理念,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制定廬陽區畝均效益評價實施方案,確保開發園區畝均稅收、畝均營業收入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推行開發園區「標準地」制度,清理閒置建設用地、工業低效土地不少於200畝,支持鋼構、印刷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推進園區「騰籠換鳥」。深入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持續深化與安徽國控資本、合肥興泰集團等國企合作,力爭到2022年底國有企業資產規模超80億元、較改革前增長50%以上,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區屬國企平台。

(四)實施「品質升級」工程,彰顯美麗城區新面貌。不斷提升城市建管水平,持續加強生態環境治理,以繡花功夫扮靚主城顏值。

聚焦城區功能形象提升。深入推進老城「減法」行動,實施老城改造「1210」工程,讓老城區變得更加透氣舒適,讓歷史建築存留城市記憶,讓城市更新「減法」變成老百姓獲得感的「加法」。加快臨泉路、壽春路精品路改造,推進固鎮路等斷頭路打通,完成肥西路上跨工程,新增公共停車場15個、車位2000個,讓往來老城區的市民出行通暢、心情舒暢。實施徽商宿舍、鐵路工區等地塊改造,全年完成征遷50萬平方米以上,三年以內全面消除D級危房安全隱患。推進大楊產業園二期、杏花印務等地塊上市,加快童大郢、韓小店等9個復建點建設,完成花園賓館、美麗景灣B地塊等7個項目安置。加快榮城花園南苑二期、桃花片區等安置房辦證,全年辦證量不少於4000套。

聚焦城區管理水平提標。高標準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和文明創建工作,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品質。着力做好全區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運行監管維護工作。持續開展違法建設整治。建成綠化管養「五佳道路」、市政設施管養示範路4條以上。探索城市數字化治理新模式,上線運行「廬陽大腦」2.0版本,打破城市數據壁壘,推深做實「街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辦好為民服務「微實事」,努力將廬陽打造成為全省最智慧、長三角領先的城區樣板。

聚焦城區生態環境提質。持續鞏固水環境治理成果,推動轄區南淝河、板橋河、四里河水質持續向好。加快廬州公園二期施工,推進六中新校區周邊綠化品質提升、高壓走廊環境整治等重點工程,新建公園不少於2個,建成開放廬陽鐵線公園(北段),全年新增綠化面積不少於30萬平方米,讓「推門見綠、移步見景」成為廬陽群眾共享的綠色福利。加快省級鄉村振興先行示範區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推動結對幫扶三十崗鄉工作落地見效,在促進共同富裕中提升鄉村氣質。常態化開展建築工地、道路揚塵等專項治理,壓實能耗雙控責任,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力爭2023年創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五)實施「民生優先」工程,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持續推動解決群眾關心的教育、醫療、就業等問題,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提供更加優質的首善教育。深入推進名校倍增計劃,精心實施廬陽百年教育傳承行動,推動合肥一中回歸廬陽老城區辦學,新建中小學校6所、新增學位5160個,新增公辦園、託管民辦園不少於12所,2023年在全省率先創成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深化與上海黃浦區、蘇州姑蘇區等教育強區戰略合作,實施「百名教師交流學習計劃」,選派一批優秀青年教師到先發地區跟班學習。深入落實「雙減」政策,加大校外培訓機構整治力度,引入社會公益機構開展個性化實踐活動,讓轄區百姓真正享受到教育改革的紅利。

提供更有品質的健康服務。加快推進疫情防控體系和能力建設,組建區級疫防辦專職工作隊伍,毫不鬆懈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實施公共衛生管理中心升級改造,啟動林店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和四里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建工程,力爭社區醫院建成率達65%以上。加快創成國家級慢病綜合防控示範區。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和分級診療,推動基層首診率達60%以上,讓轄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健康服務。

提供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加大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力度,完善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提供創業擔保貸款3000萬元,新增公益性崗位2700個,新增城鎮就業2.7萬人。實施33個老舊小區整治,加裝電梯不少於100部。堅持「紅色物業」引領,着力提升老舊小區、安置小區物業管理精細化水平。深化「街所聯動、聯防聯控」機制,推廣「廬州街坊」社區治理模式,放大「廬大姐」「廬小志」等志願服務品牌效應,切實辦好群眾有感的關鍵小事。落實全民參保計劃,開展「智慧養老」「鄰里互助」等社區治理項目,實施助老助殘家庭設施改造工程,新增為老服務場所不少於8000平方米。打造「書香廬陽」閱讀圈,全年組織千場文體活動。建成開放廬陽區全民健身體育中心,新建健身場地不少於25個,新增健身步道、騎行道10公里以上。

(六)實施「提速增效」工程,增強履職盡責新成效。時代的召喚、發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對新一屆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嚴的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一以貫之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切實抓好意識形態工作,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推動政府各項工作提速增效。

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堅持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積極支持政協履行職責,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高質量辦好人大議案建議、政協提案。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不斷提高行政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法治化水平,用我們的法治指數換取群眾的滿意指數。

深入推進高效政府建設。牢固樹立以實績論英雄的鮮明導向,把2022年作為政府「提速增效」建設啟動年,進一步完善督查激勵、容錯糾錯機制,讓全區廣大黨員幹部主動到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征遷信訪等一線攻堅克難、展現作為,推動全區各項工作再提速,推動政府效能再提升,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點讚次數。

深入推進廉潔政府建設。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切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堅持不懈糾正「四風」。加強對重要崗位、關鍵領域、重點環節的監管,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在全區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用我們的清廉指數贏得群眾的認可指數。

各位代表!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承載着全區人民的殷切期盼,擔負着跨越發展的光榮使命,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區人民,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勤勉做事,以更加自信的姿態闊步前行,奮力譜寫全省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區和長三角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首善之區建設新篇章,交出一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高分答卷,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附件


名 詞 解 釋


1.十件為民實事:

深入推進老城「減法」行動,實施老城改造「1210」工程;

完成花園賓館、美麗景灣B地塊等7個項目安置;

實施老舊小區整治33個;

加裝電梯不少於100部;

新增公共停車場15個、車位2000個;

建成開放合肥城市記憶館;

建成開放廬陽區全民健身體育中心;

建成開放廬陽鐵線公園(北段);

新建中小學校6所、新增學位5160個;

提供創業擔保貸款3000萬元,新增公益性崗位2700個。

2.「3411」發展思路:《廬陽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的「十四五」期間廬陽區「3411」發展思路。即構築「一核一地一中心」城區發展新格局,聚焦金融業、現代商貿業、建築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四大產業,聚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區和長三角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首善之區。其中,「一核一地一中心」是指:金融商貿最繁榮、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全省消費核心樞紐,大科學裝置最集中、生態環境最自然的中國最美科研聖地,產業特色最明顯、內陸開放最前沿的長三角國際貿易中心。

3.進博會: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2021年11月在上海舉辦。

4.兩化融合貫標:企業貫徹國家制定的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

5.「專精特新」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

6.國家高企倍增行動:用3年時間實現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19年132戶增長到2022年264戶以上。

7.高成長企業培育計劃:重點圍繞大數據等戰新產業,搭建「種子瞪羚—潛在瞪羚—瞪羚—種子獨角獸—潛在獨角獸—獨角獸」六大梯度培育體系,健全支持高成長企業發展配套政策,助力企業快速成長。

8.瞪羚企業:具有「瞪羚」特徵(個頭不大、跑得快、跳得高)的高成長企業。

9.獨角獸企業:投資行業術語,一般指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創業公司。「隱形獨角獸」是獨角獸企業的後備力量,通常擁有獨創性、顛覆性技術或難以複製的商業模式,公司估值一般在2億元人民幣以上(不超過70億元人民幣)。

10.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聯盟(C9聯盟):為充分發揮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區功能引領、資源配置、專業服務、開放合作等比較優勢,上海市黃浦區、南京市鼓樓區、蘇州市姑蘇區、杭州市上城區、寧波市鄞州區、合肥市廬陽區、合肥市蜀山區、無錫市梁溪區、南通市崇川區9個中心城區共同組建聯盟,合力打造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11.「1+N」產業政策體系:「1」是指《2021年廬陽區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N」包括《關於進一步吸引優秀人才支持重點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廬陽區推動金融業發展扶持政策》《廬陽區推動商貿零售業轉型發展扶持政策》《廬陽區建築業轉型升級發展扶持政策(試行)》《廬陽區精準支持高端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等。

12.標準地:在完成區域評估的基礎上,明確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稅收、容積率、環境標準等控制性指標作為「標準」的擬出讓宗地,一般是工業用途的國有建設用地。

13.城市有機更新:是一種城市規劃理論,認為城市局部與整體之間是有機聯繫的,開展城市更新應達到經濟、社會、文化等目標動態平衡和綜合效益最優。

14.未來社集合:在老城「減法」行動中,利用省市部門遺留在老城區的閒置或低效資產,打造吸引青少年群體的文創、文旅業態集合,包括省建設廳原辦公區、泰格大廈等。

15.三河兩庫:廬陽轄區範圍內南淝河、板橋河、四里河三條主要河道,以及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兩大水庫。

16.百年教育傳承行動:以「讓廬陽教育發展與歷史有根可循、有源可溯、有據可考」為思路,通過實施廬陽教育發展歷史編纂工程、特色文化提煉工程、教育文化「留根」工程,力爭在1-2年內研究好廬陽教育發展歷史,總結好廬陽教育改革創新成果,傳承好100多年的教育文化,推動廬陽教育高質量發展。

17.緊密型醫聯體:在醫聯體的基礎上,三級綜合醫院在能力提升、人才培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重點扶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形成的責任共同體和經濟利益共同體。

18.「四步走」群眾工作法:2019年,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廬陽區創新推出「讓群眾知曉、請群眾出題、解群眾難題、由群眾評判」的「四步走」群眾工作法。

19.廬州街坊:逍遙津街道探索基層治理創新,試點開展黨群共治、以專帶群、專群結合、群防群治的居民自治組織。

20.四態融合:建築形態、產業業態、歷史文態和區域生態「四態融合」。

21.嵌入式養老:通過打造「嵌入」社區的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長短期托養、日間照料、文體娛樂、精神慰藉、助餐助浴、居家照料等生活服務。

22.「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企業和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

23.科學新城:《合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大科學裝置集中區要建設基礎設施、商業休閒、公寓住宅、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完善科學研究、創新創業、城市服務等功能,建設「聚變小鎮」、智慧農業谷等特色創新載體,打造國際一流的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研究建設創新策源強勁、成果轉化高效、生活服務完備、生態環境優美的科學新城。

24.「一保障兩建成」:合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廬陽區要全力服務保障世界級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着力建成彰顯合肥歷史文化核心區、現代服務業聚集區。

25.「兩個開路先鋒」「五高」「七城」: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今後五年合肥市奮鬥目標。勇當「兩個開路先鋒」:勇當科技創新的開路先鋒、勇當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加快實現「五高」: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高品質生活實現新突破、高顏值生態實現新突破、高效能治理實現新突破、高水平黨建實現新突破。聚力建設「七城」: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名城,新興產業集聚的產業名城,城湖共生、宜居宜業的生態名城,勇闖改革開放新路的活力之城,城鄉融合發展的示範之城,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的文化之城,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幸福之城。

26.「12310」產業發展工程:「1」是打造臨港產業1個主導產業集群,「2」是構建新能源、新興科技2個新興產業集群,「3」是做大做強3個產值或營業收入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10」是培育發展10個產值或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骨幹企業。

27.老城「減法」:全面摸排老城區閒置公房和工業廠房,堅持「留改拆」並舉,降低建築密度,優先補充公共停車場、社區服務中心、公共廁所、街頭遊園等配套服務設施,完善15分鐘便民生活圈,讓老城區更加透氣舒適。老城改造「1210」即對位於廬陽區的12處省直閒置公房、10處市直閒置公房實施改造,是推進老城「減法」專項行動的重要抓手。

28.中試基地:中試指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是產品在大規模量產前的較小規模試驗。中試基地即圍繞前沿產品創製、概念產品試製、產學研聯合攻關等中試需求,對科技成果熟化、二次開發、工程化、工藝化等提供中試服務的產業化開放型載體。

29.廬陽大腦:利用在線數據和智能方法,通過數據賦能和多維協同,實現綜合態勢全面感知、事件趨勢智能研判、區域資源統籌調度,城市治理「觀、管、防」有機統一,着眼高效處置一件事,努力打造全過程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全方位整合城市運行力量、全鏈條貫通社會治理體系、全要素建立協同高效模式,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