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pdf/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页已校对

提高生态服务质量。围绕绿色空间,修复本地生物谱系,提高本地动植物种类和多样性,选择以长寿、抗逆、食源、美观为主的乡土树种,营造以乔木为主、树种多元、层次多样、色彩多变的复合稳定的植物群落,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品质。

第三节 建设文化传承的人文城市

担当起塑造新时代城市副中心文化之魂的历史使命,保护并利用好以大运河为核心、多类型文化并存的历史文化资源,构筑全面覆盖、亘古及今的历史文化传承体系,高质量保护利用文物,保护展示文物本体,控制文物周边环境,为公众提供高质量文化交流场所,提升文化品质、激发文化活力,增强文化创新驱动力,充分展现城市副中心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第22条 构建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

完善历史文化整体保护格局。深入挖掘通州历史文化底蕴,以大运河、燕山南麓大道水陆两线串连各类历史文化遗存,构建一河三城、一道多点的整体保护格局。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严格控制历史文化保护重点管控区的建筑高度与建设强度,保障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本体安全,营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环境。健全历史文化保护线的划定机制,逐步扩大管控范围,到2035年历史文化保护重点管控区占城市副中心总面积的比例达到8%以上。

一河指贯穿城市副中心南北的大运河;三城指路县故城(西汉)、通州古城(北齐)和张家湾古镇(明嘉靖);一道指东西向燕山南麓大道(历史上北京地区沿燕山山前通往辽东地区的一条交通廊道,包括秦驰道、清御道等);多点包括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地下文物埋藏区、传统村落等各类历史文化资源。

形成全覆盖的运河文化传承体系。强化历史景观营造,丰富民俗文化展示,促进文化设施建设,引导公众自觉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凸显运河记忆的文化魅力场所,利用城市绿道和文化景观廊道组织文化探访路,依托特色景观与历史文化遗存划定文化精华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副中心历史文化景观体系。围绕各级文化设施植入丰富的文化活动,广泛收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运河故事。

第23条 加强一河三城整体保护

1.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古运国脉的文化精髓

严格落实大运河遗产保护要求。认真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三篇文章,重点加强通惠河通州段、北运河的保护与传承,提升历史水系的景观品质与文化内涵,进一步擦亮大运河金名片。保护好永通桥、通运桥、虹桥、东门桥、广利桥、张家湾石桥(善人桥)等历史桥闸,合理疏解过桥交通功能、修复周边历史环境,为桥闸预留展示空间。全面落实河长制,完善大运河保护实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