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pdf/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页已校对

第34条 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层次对外交通系统

发挥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门户作用。依托京唐(滨)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在京津冀地区构建与河北雄安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及枢纽机场之间直连直通的城际铁路网络,实现城市副中心1小时直达河北雄安新区,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廊坊北三县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优化中心城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之间的出行结构,以速度快、站距大的城际铁路、区域快线等方式满足出行需求。加强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之间的交通联系,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地面公交为辅的公交体系,建设两条地铁快线、三条地铁普线、一条市郊铁路,在广渠路和朝阳路开行大容量快速公交(BRT)。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的互联互通,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为主导的交通体系,加强规划控制,预留轨道交通连通条件。

提高城市副中心对东部各区的交通辐射能力。加强南北向交通联系,建设城际铁路联络线、M21线(原区域快线S6线)和M22线(平谷线)。完善对外道路系统,设置快速公交走廊,实现城市副中心与密云、怀柔、平谷、顺义、亦庄、大兴主要产业功能节点的快速便捷连接,引导东部各区的功能分工协作和良性互动发展。

优化过境交通组织。采用道路降级、线位调整、入地改造等措施,弱化城市副中心过境通道功能,将过境交通疏导至外围高速公路、快速路系统。加快城市副中心境内六环路部分路段入地改造,通过货运交通外移、客运交通入地,有效缝合城市空间,同步推动六环公园建设,做好精细化设计,加强安全、环保、交通、景观、运营、成本等方面的论证工作。充分发挥千年之城历史性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份独特城市遗产,体现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决心。

第35条 建立差别化的交通需求和停车管理体系

实行小客车拥有和使用双控。综合利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分区制定拥车、用车管理策略。

适度满足居住停车需求。老城区采用共享车位、适量施划路内停车位、建设公共停车场等方式缓解居住停车压力,新建区以建筑物配建停车位为主。

从严控制出行停车需求。降低出行车位配建标准,将公共建筑类机动车停车配建标准由下限控制转变为上限控制。

坚持挖潜、建设、管理、执法并举,构建科学合理的停车管理体系。鼓励公共停车场与其他用地的复合利用,利用智能科技手段提升停车位使用效率。提高公共停车场内共享汽车车位配置比例,制定车位共享政策,搭建共享车位数据平台,逐步推动个人或单位停车位有偿错时共享。全面整治停车环境,严格管理路内停车。医院、学校、交通客运枢纽及其他客流集中的公共场所,在用地内设置上下客、装卸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