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0552.pdf/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過之。知者知之過。則以道爲不足行。愚者不及也。愚者不及知。又不知所以行。道之不明也。道之所以常不明者。我知之矣。知其所以不明。賢者過

之。賢者行之過。則以道爲不足知。不肖者不及也。不肖者不及行。又不求所以知。人莫不飲食也鮮能

知味也。朱子章句道不可離。人自不察是以有過不及之弊。朱晦庵大全集答江德功 竊謂此兩句大意。言百姓日用而不知。

程先生牲牢之譬。却是不曾飲食。而不知 非日用不知也。據程先生所言。只譬如道者。如人食牲牢。湏曾喫了方知。非爲此章至於吕與叔。謂必察

於芻豢之牲。草木之滋。火齊之節。調飫之宜。恐非本㫖。默竊謂味。即指飲食而言。若曰人莫不飲食。鮮能知味也即飲食則行之而著。習矣而察者

也味與飲食。只是作互用文耳。不知如何直翁以飲食譬日用。味譬理。此說亦似當。不知是否。 直翁說是趙順孫纂䟽三山陳氏曰。道曷嘗離人

哉。特百姓日用而不知耳。陳櫟發明道不可離。人自不察。如飲食而不知味。是以有過不及之弊。智者。禀氣之清。而質欠粹。故如之過而行不及。賢

者。禀質之粹。而氣欠清。故行之過而知不及。然爲學之序。知必在先。此結語所以取譬於飲食知味。盖以知味喻知道。能眞知之則必求以行之而

後道之中庶畿其能明且能行也。晏氏曰。智愚之過不及。宜曰道之不明。賢不肖之過不及。冝曰道之不行。今反言之何也曰智者專於明道。或怠

於行道賢者專於行道。或忽於明道。故云爾。不能知味。以喻不能知道。道既不能知。安能行乎。專言知味。以見明道爲先。惟不明故在行也。朱氏伸

曰。知者遇於知。以爲不必行。賢者過於行。以爲不必知。飲食而知味則不厭。不必行則夫於仁。不必知則失於。知。不知味則失於勇。愚不省又不及

於知仁勇。所以民鮮能乆矣陳櫟詳觧人莫不飲食也。人無不飲食者。鮮能知味也。少有能眞知其味。以喻道不可離。人自不察故百姓日用而不

知。是以有過不及之弊耳。馬豫緝義道不可離。人自不察。陳氏曰。百姓日用而不知也。是以有過不及之弊。章句譬如飲食是日用之不可闕者。但

少能知其味耳。知味之正。則必嗜之而不厭矣。知道之中。則必守之而不夫矣。吳氏曰。盖不能知味。喻不能知道。道不能知安能行道云趙德纂要

鮮能知味也。䟽案異議云。張華辯鮓。師曠别薪。符郎爲青州刺史。善能知味。食鷄知棲半露。食鵝知其黑白。此皆晋書文也。陽字溪先生集物不細

嚼。何以知其味之美。中庸不子細玩味。何以知其理之妙。魏公著句觧人莫不飲食也。譬如人無不飲食者。鮮能知味也。但少眞知味耳。日用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