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0555.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強則至死而不變。與夫四者所當強之語異矣。曰然。不流不倚不變須於臨事接物對境時見之。無緣至此時。而後思所以爲強也。夫強。非一日所

 能。不流不倚不變乃強之得力處故予有積學養成之說。晦庵先生之說本自明白然或恐讀者不無以文害辭之病。今細玩或問中所答。以證章

 句所釋。則意亦明矣。或問中所答曰。強者力有以勝人之名也。凡人和而無節。必至於流。中立而不依必至於倚。國有道。而冨貴或不能不改其平

 素。國無道而貧賤或不能乆處乎窮約。非持守之力有以勝人者。其孰能及之先生所謂持守之力有以勝人者。可謂非一日所能。而臨事接物對

 境之時。乃見其得力也。然則強其所當強。以爲此四者之地。先生之意。恐合如此思之。 國朝答禄與權集子路問強。承上章中庸不可能也而言

 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二者雖就風氣而言。然人之資禀亦在其中。南方之強不及然其能忍。亦人之所難也。故謂之強。而君子居之。孔子

 曰小不忍。則亂大謀。是以君子貴乎犯而不校也。故曰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則勇士輕生者之所爲也。故曰強者居之。南方之強雖不及。猶

 近於君子。北方之強雖云過。然終於勇士而已。未若由擇善固執之功。而進於中庸者潙尤難也。故君子和而不流以下四者。合乎中庸者也。然一

 節難於一節。和而不流。凡和者易於流故以不流爲強中立而不倚凡中者乆則力。疲。必至於倚。故以不倚爲強先和而後中者先其用而後其體

 也國有道不變塞焉凡國有道則野無遺賢君子皆達而在上矣達而在上則素冨貴行乎冨貴。或有忘其窮而在下貧冨之節者。人能貧賤一心

 貴賤一致。而窮達不易其所守。斯亦人所難能也故以不變塞爲強國無道至死不變。則有龍德而隱遯世無悶確乎其不可㧞之意。而死生窮

 達夷險一節。非聖人不能也此其最難而能之故尤以爲強也通上四節皆其勇之中者也。非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其能若是乎。此章言勇而下章

 亦言勇以終首章之義蕭鎰待問南方之強與強哉矯不同何以皆稱君子上君子。以氣禀言下君子以學力言氣禀者風土之所生。學力者義

 理之所就。 氣禀柔弱而能以含忍之力勝人。亦君子之道。四者之強乃中庸之不可能者。所謂君子之強也前君子是平說。如君子長者之謂後

 君子。乃是成德之名。 和與物同。故疑於流。而以不流爲強。中立自是不倚。何疑於倚而以不倚爲強哉。 中立固無倚。然凡物之情唯強者爲能

 無所倚而獨立弱而無所倚。則其不傾側而偃仆者幾希矣此中立之所以疑於必倚而以不倚爲強也 中立者四邊虚。剛立不住易得求倚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