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0555.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他雖如此。又却不念舊惡。曰。亦不相似。文王善養老。他便盍歸乎來。及至武王伐紂。他又自不從而去。只此便見他中立而不倚處。文蔚 問國有

道不變塞。焉。國無道。至死不變。注云云曰。國有道。則有達之理故不變其未達之所守。若國無道。則有不幸而死之理。故不變其平生之所守。不變

其未達之所守易。不變其平生之所守難。僴 國有道。不變塞焉。塞未達也。未達時。要行其所學。旣達了。却變其所學。當不變未達之所守也。詠朱

子語續録強哉矯。矯。強貌。非矯揉之矯。詞不如此。 中立而不倚。凡或勇或辨。或聲色貨利。執著一邊。便是倚著。立到中間。乆乆而不偏倚。非強者

不能。朱晦庵大全集答萬正淳。 吕云。剛而寡欲。故能中立而不倚。夫中立不倚者。湛然在中。無所偏倚。而義理全具者也。剛而寡欲。恐不足以言

之。引栁下惠之行爲和而不流。夫下惠圉聖之和矣。然孟子推其有不恭之弊。則與中庸所謂和而不流者亦異矣。又引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與夫獨立不懼。遯世無悶者。爲中立而不倚。夫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是乃清者之德。豈可便謂之中立不倚哉。獨立不懼。遯世無悶。固是有中

庸之德。而窮困在下者如此。然專以此事解釋中立不倚之義。則名義非所當矣。盖獨立不懼。遯世無悶者。以操。行言。中立而不倚。以理義言也。

中立不倚。亦只是以行言。所引獨立不懼者近之。不倚。是無所阿附之意 答潘謙之。 和而不流。則非不恭之和。中而不倚。則非執一之中。中和

而不流不倚者。擇之精。有道而不變者。守之固。擇之精。則不患乎道之難明。守之固。則不患乎道之不行。能勉乎此。則無賢智之過矣。章句中謂四

者各有次序。不知如何。豈不流尚易。而不倚爲難。如冨而無驕易。貧而無怨難乎。 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須就強字上看。如此說無功夫矣。祝洙

附録當中而立。自是不倚。然人多有所倚靠。如倚於勇。倚於知。皆是偏倚處。若中道而立。無所偏倚。若把捉不定。乆后畢竟又靠取一偏處。此所以

要強矯工夫硬在中立無所倚也。廖謙問此四者。勇之事。必如此乃能擇中庸而守之否。曰。非也。此乃能擇后工夫。大知之人。無俟乎守。只是安行。

賢者能擇能守。無俟乎強勇至此樣資質人。則能擇能守后。須用如此自勝。方能徹頭徹尾不失。董銖 強哉矯。贊美之辭。 詩傳。矯矯。武貌。緫論

三章之㫖。問南方之強。是以風土言。君子強者居之。是以氣質言。和而不流以下。是學問做出來。曰。是。林夔孫張栻南軒集強哉矯。矯強貌。詩曰。矯

矯。虎臣是也。每句言之。所以深歎美之辭。雖煩而不殺也。此說初讀之似好。已而思之。恐不平隱。疑聖人之辭氣不爾也。然此句終難說。吕楊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