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0908.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下。相隨于蒍過樓前。亂離後。追書承平事。未有悲哀警策於此句者晁氏家世顯貴。而叔用不肯於此時陪伊優之列。而甘隨于蒍之後可謂賢矣。

他作皆激烈慷慨。南渡放翁。可以繼之。逺遊堂詩。文獻通考逺遊堂集二卷陳氏曰。知江州蘄春夏倪均父撰。後村劉氏曰。均父竦之諸孫集

中如擬陶韋五言。亹亹逼眞。律詩用事琢句。超出繩墨。言近㫖逺可以諷味。盖用功於詩。而非所謂無意於文之文也。陳留詩文獻通考陳留集

一卷陳氏曰。開封江端本子之撰。以上至林子仁。皆入詩泒。後村劉氏曰。子我。弟也。子我詩多而工。江西泒乃舎兄而取弟。亦不可曉豈子我自

為家。不肯入杜。如韓子蒼耶。邵茂誠詩文獻通考邵茂誠詩集邵迎茂誠撰。東坡序略曰。茂誠出其詩數百篇。余讀之弥月不厭。其文清和妙

麗如𣈆宋間人。而詩尤可愛咀嚼有味。雜以江左唐人之風王定國詩文獻通考王定國詩集王鞏定國撰東坡序畧曰。古今詩人衆矣。而杜

子羙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飢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甞忘君也歟。今定國以余故得罪貶海上三年。一子死貶所。一子死于家定國亦病幾死。余意

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而定國歸至江西以其嶺外所作詩數百首寄余。皆清平豐融藹有治世之音其言與志得道行者無異幽憂憤歎之作

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嶺外。而天子之恩不及報。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圖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後廢卷而歎。自恨知其人

之淺也。又念昔者定國與顔復長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飲酒。乘月而歸。余亦置酒黄樓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無此樂。三百年矣。今余老不復

作詩。又以病止酒。閉門不出。門外數步即大江。經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眞一老農夫也。而定國詩益工。飲酒不衰。所至窮山水之勝。不以厄窮衰老

改其度。今而後。余之所畏服於定國者。不獨其詩也。山谷序略曰定國生長富貴。其嗜好皆老書生事。而不寒乞。諸公多下之。其為文章。初不自貴珍

如落涕唾時出奇壯語。驚天下士。及流落嶺南。史折節自刻苦讀諸經頗立訓傳以示意。得其作詩。及他文章。不守近世師儒繩尺。規模逺大。必有

為而後作欲以長雄一時雖未盡如意。要不随人後。至其合處便不减古人。胡宗元詩集文獻通考胡宗元詩集清江胡宗元撰。山谷序畧曰。

君自結髮至白首。未甞廢書。其胷次所藏。未肯下一世事也。前莫輓。後莫推。是以窮於丘壑。然以其嗜老於翰墨。故後生晚出。無不讀書而好文其

卒也子弟門人次其詩為若干卷。觀宗元之詩。好賢而樂善。安土而俟時。寡怨之言也。可以追次其平生。見其少長不倦。忠信之士也。至於遇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