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0921.pdf/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審知新之理。黜諸子百家之紊。必三王四代之惟。就而正兮。靡有它適。主于一兮。未嘗皆馳。求之有餘也。無蹈不求之病。善之無常也。當明

主善之為。去累塞違兮。深得擇從之意。循行放趍兮。動虞徃背之私。說以反約。問而近思。就而正焉。猶受繩之直。問以辯之。如攻木之堅。

寧論生吾前而生吾後。必求以先知而以先覺。在擇從之。惟取三人之善。必立之也。敢輕一卷之書。見於孟子。美殿館之曹交。從乃田何。嘉歸

東之丁氏。嚴而後尊。目擊仰門墻之峻。循然善誘。器成皆瑚璉之珍。唐宗召以為官。徒侈講經之盛。武帝詔嘉有我。曷来郡國之人。令後學

之宗子。吾無隱爾。俾童家之類我。乆則肖之。假館曹交。願師醇于孟子。攀鱗顔氏。常苦卓于宣尼。攔江網範模。領袖。博習。主善。教導。講誦。

馬帳。鱣堂。正禮。端儀。罔不祗。無不教。經行。言行。宜尊。不純。模範。標凖。無犯。有道。有道。有才。通書。觧經。讀易。受書。擇善。為學。

重道。崇禮。重學。貴道。皆就。當為。君大匠之規我。甚良工之正汝。考淵源之慚。而求以信道。謹言動之非。而以之律身。湯檢何所立。惟

懋湯敬。武範何所設。但遵武彛。五篇述帝治之源流。一理本心傳之規矩。業有可受。道必先王之法。軌為足遵。學為君子之師。因其守一。則

抱以為式。法彼盡善。則主之曰師。非豕而問道。道靡外於下帶。非擇而從善。善不。離於服膺。成小成大。領袖羣彦。教詩教禮。範模一時。雖不

下帶。而常若樞衣之敬。雖設虚位。而有如凾丈之親。耳提靣命一謹授受。心會神悟六嚴祗敬。使成后再生。作弗外於常典。使高宗。復起。監莫

違於成憲。執禹一中乃禹立訓。銘湯九字即湯檢身。禮奚預於賔。而賔以禮寓。義何關於朋。而朋由義為。是彛是訓。道行箕範之疇。日祗日

嚴。佩服臯謨之敬。使規之循者。孰離繩凖之内。使教之成者。盡出甄陶之力。後韓凡幾載。猶有仰韓之願。去藺數百年。尚用慕藺之思。

擇師禮記内則。必求其寛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注。子師。教示以善道者。孫𡖖子干將莫耶。鉅闕辟閭。此皆古之

良劔也。然而不加砥礪。則不能利。不得人力。則不能斷。驊騮騏驥。纖離緑耳。此皆古之良馬也。然而必前有銜轡之制。後有鞭策之戚。加之造父之

御。然後一日而致千里。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智。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東莱雜說從師問學。當知輕重。既知輕重。然後慎擇而謹

守之可也。所謂知輕重者。如七十子之徒從孔子。則當事事模範。不當少異。然有不安於心者。尤當詳問以釋其疑。疑釋心安。而後從之。如子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