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1200.pdf/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謂易之道者。言易之為道。若能終始之懼。則无凶咎。此謂易之所用之道其大體如此也。要義其辭危。周謂危而不正。韓謂憂危。見前正義李鼎祚

集解易之興也止當文王與紂之事耶。虞翻曰。謂文王書易六爻之辭也。末世乾上盛德。乾三也。文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以服事殷。周德其丁

謂至德矣。故周之盛德。紂窮否上。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䘮。終以死。故殷之末世也。而馬荀鄭君從俗以文王為中古。失之逺矣。是故其

辭危。虞翻曰。危。謂乾三夕愓若厲。故辭危也。危者使平。陸續曰。文王在紂世。有危亡之患。故於易辭多趨危亡。本自免濟。建成王業。故易爻

辭。危者使平。以象其事。否卦九五其亡其亡繫于包桑之屬是。易者使傾。陸績曰。易平易也。紂安其位。自謂平。易。而本傾覆。故易爻辭易者使。

傾。以象其事。明夷上六初登于天。後入于地之屬是。其道甚大。百物不廢。虞翻曰。大。謂乾道乾三爻。三十六物。故百物不廢略。其竒。八。與大衍

之五十同義。懼以終始。其要元咎。此之謂易之道也。虞翻曰。乾稱易道終日乾乾。故元咎。危者使平。易者使傾惡盈福謙。故易之道者也。張横

渠說易之興也止當文王與紂之事邪。剛柔錯雜美惡渾淆文王與紂常之矣。是故其辭危止此之謂易之道也。不齋戒其心則雜而著也。百

不廢。細无不察也。司馬温公說其辭危。惡直醜正。實繁有徒。易者使韓曰易。慢易也。其要无咎。福莫長於無禍。蘇軾傳易之興也。止此之細

易之道也。得其大者。縱横逆順。无施不可。而天下元廢物矣。得其小者懼以終始。猶可以元咎。張紫巖傳鳴呼。讀易而聖人之心可見矣。聖人憂天

下後世之為君臣。與夫凡有生於天地間。不知欽畏修已。以自蹈安平元事之域。是故辭不得不危。知危而危之。則平於危。而易之則傾。平故吉。傾

故凶。其道甚大心法之一。與天地並。盖周流於太虚之間。而莫知其紀極者也。而象之所示。百物不遺。因象求意。道可得焉。若夫爻之終始吉凶微

著。悉具其中。一失厥理。凶吝隨生。考象玩爻。以危為懼。易道之大得之在我。斯可與天下同其憂患吉凶矣。用顧不大邪。徐總幹傳燈百物易道

甚大。百物不廢。凡易爻言魚豕牛之類。如黄牛。童牛。豶豕。羸豕。牛。䐁魚䘮牛。包有魚。包元魚。貫魚。馬。豕負塗。月幾望之類者。皆象陰柔物類也

凡易爻言羊馬之類。羝羊。䘮羊。牽羊。末馬䘮馬。鼫鼠者。皆象陽剛物類也其他以物為象。介于石。困于石繫于包桑。據于蒺藜。困于葛藟。皆以物之

剛柔為象也。故姤初六繫于金枙者。言繫身於剛。得所依也。觧九二得黄天者言九二田得中直之道也噬嗑九四得金天者噬者剛直之道也。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