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1200.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其明夷之謂乎。所曰。剛柔錯雜以下。見前張横渠說。楊萬里傳前章言易興於中古。作於憂

患。仲尼之意。已屬文王矣。以為未足也。此章又明言易與於殷之末世。周之盛德。猶以為未足也。又指而名之曰。當文王與紂之事。則元役秋毫隱

情矣。嗟乎。千載之屈。有幸逢一朝之伸。一家之私。有不没天下之公。文王无遇於紂。而有遇於仲尼。其千載之屈。一朝之伸歟。紂。殷王也。仲尼。殷後

也。而仲尼貶殷為末世。褒周為盛德。指紂之名而不諱。稱文王之王而不抑。其不以一家之私。没天下之公歟。大哉文王之聖歟。大哉仲尼之公歟。

大抵元寇言備寇者。不若遭寇言備寇者之為周。先虎言防虎者。不若遇虎言防虎者之為工。何者意之者不若履之者也。文王遭紂美里之禍而

演易。不以已之憂患。忘天下後世之憂患。乃推已之憂患。慮天下後世之憂患。其於憂患。可謂親履而備嘗之矣。其心危。故其辭亦危。此无他。以吾

身之危。欲使後世之危者平。以吾心之不慢易。恐後世之。易者傾。其慮患之道甚大。故某取喻於物也甚詳。日吳月望。盖取諸天。山泉水風。盖取諸

地。右肱左股。盖取諸身。金天玉鉉。盖取諸器。莧陸爪隕。盖取諸草。棟隆牀辨。盖取諸木。鶴鳴鴻漸。盖取諸禽。牯牛獲狐。盖取諸獸。天下之物。苟可為

得失吉凶之象者有一物之廢者乎。後之觀吾易者。以百物求大道。以危辭求安平。懼之於始懼之於終。則其要。歸於吉而无咎矣。然則文王以易

之道。免一己之憂患。未聖也。以易之道。免天下後世之憂患。斯聖矣。故仲尼賛之曰。此之謂易之道也。張南軒說道污則從而污。此啇之末世也。道

隆則從而隆。此周之盛德也。觀諸文王與紂。則危者使平。易者使傾。盖可知矣。文王囚于美里。望道未見。以其小心翼翼而遵其易。故危者使平也

紂貴為天子。以其殺戮無辜而悖於易。故。易者使傾也。其道甚大世之百物所以不廢者。易有以行乎天地之中。故無廢墜也既懼其始。使人防㣲

杜漸。又懼其終。使人持盈守成。其要之以無咎而補過。乃易之道也。林粟集解前三章言易之為書備矣。此章遂申明是書作於文王而成於周公。

夫周公既已作禮樂。以維持當世。措之於泰和之域。而是書盖衰世憂患之意。辭㫖淵奥。非中材小智所可窺測。故存其書而不著其人。將有待於

後聖。而世或未之知也歟。夫子是以三歎而言之也。然則夫子何以知之。以其辭危而知之也。夫殷之未亡。賢聖之君六七作。周自后稷公劉積德

累仁。至于古公季歷肇基王業。而傳之文王。紂為天子。今行禁止。脯醢諸侯莫敢不聴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而北面為臣。脱於囚虜當比之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