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276.pdf/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二都七所 十三都十七所 十四都三所 十五都二所 十六都二所 十七都四所 十八都二所 十九都二所 二十都七所 二十

一都六所 二十二都十所 二十三都二所 二十四都十三所 二十五都三所 二十六都七所 二十七都六所 二十八都一所 二

十九都七所三十都四所三十一都七所三十二都十所三十三都七所三十四都九所三十六都二所施渚橋。在歸安縣廣德

鄉。 東林橋。在歸安縣豐樂鄉。 西吳橋。在歸安縣長壽鄉。 射村橋。在歸安縣崇禮鄉。 璉市橋在歸安縣郎耶鄉。 以上五橋見舊經。又舊編

載東尉橋在東門外尉司前。望州橋在思溪。有回仙橋。而無東林橋。及三里橋等在烏程縣。其在城界分有駱駞橋。甘棠橋。倉橋。人依橋。望州橋。迎

春橋。楚帝橋。等並在郡志。其他鄉村跨港之橋多矣卒𤨏𤨏不足記云。長興縣橋梁。吳興續志舊志。廣利。陵陽。回溪。鳳凰。熈寧。許公。觀卞。招橋。凡

八。鳳凰。許公。二橋仍舊。兹不復録。廣利更名平政。自宋歷元。增建橋十五。存者八。已廢而

皇朝重建者七。又新建橋一。 平政橋。在百户所譙樓前。即古程氏橋。舊名廣利。元改今名。興賢橋。在文昌坊元建。舊名太平。洪武六年改今名。 西

成橋。在武定坊元建。舊名西石。洪武六年改今名 祥符橋。在和義坊元建。舊名麟瑞。洪武六年改今名。安貞橋。在大椎關内元建舊名德成。洪

武六年改今名。 畫溪橋。舊名西溪在縣西七里。罨畫溪之别𣲖。至正壬辰居民斷橋以阻盗兵。遂致傾圮洪武八年重建。 跨塘橋在縣東南九

里。舊廢于兵。洪武五年邑人重建。林城橋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午山橋。在縣西南三十里。 畎橋。在縣西南五十里。舊廢于兵。洪武七年鄉民

重建。 紅星橋。在縣南二十五里。舊廢于兵。洪武六年重建。 欽匯橋。在縣南二十里。 蠡塘橋在縣南三十五里。舊廢于兵。洪武七年重建。 新

塘橋在縣南三十五里。廢于兵洪武八年建。 葛公橋。在縣西二十五里。右自興賢橋至此。舊志無創建之始無考。 五里牌橋。在縣南五里。宋紹

定庚寅。邑令史岩之建。廢于兵。洪武七年重建。 福源橋。在縣城西廣福寺前。舊無。洪武二年僧滋茂建。 吳興志廣利橋。舊號程氏橋。在縣南三

十步長城門内昔郡有烏程氏能釀酒。烏氏分𣲖居德清東山。此則程林所居也。陵陽橋在縣西二百三十步。以其居陳皇后嘉陵南也 回溪

橋。在縣東南半里。以其水回曲因名。 熈寧橋。在縣東南百八十步。熈寧中建。 鳳凰橋在縣東南箬溪亭東五步。 許公橋在縣去貢焙二里。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