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276.pdf/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壕受餘不衆溪之水。東壕兼受運河之水。皆成溪澤。而東壕又爲二重。曰外壕。曰裏壕。大抵。諸壕之水。遇春夏水生。浩漾洶涌。湍激迅駛。而西南二

水。互勝交流。餘不水盛。則浸淫入於苕溪。苕溪水漲。亦瀰漫混於餘不。而衆壕交受。以入于湖。尤爲深闊。 極樂城。在六客堂前。子城上。舊名挽翠

亭。慶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改名極樂城。殿院陳讜書額。 放生池。在湖州府能仁寺東。周囬數十畆。東北距羅城。有閶門遺迹。唐乾元二年。詔洋

州曁浙江西諸道。各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明年春顔真𡖖撰記。大暦七年。真𡖖來爲刺史。次年秋追建。碑刻顔公祠。今在池上。池内皆紅蕖。遇祝

聖壽。放生釋罩。捨鱗徹籠。縱羽併就此處。 芙蓉池。在湖州府有千葉蓮。即楊漢公。門濬蘋洲二池之一也。今廢。名見墨妙亭斷碑。舊經言白蘋洲

有池。池有千葉蓮。烏程縣城吳興續志 古縣城 在縣南二十五里。所謂菰。即今下菰是

也。其址尚存。今縣治倚郭。不别建城。吳興志。即郡國志所謂春申君置菰城縣也。見舊圖經。城内又有子城。見舊編。重城屹然。工役甚固。又續圖經

云。春申君始建城。距今千餘歲。重城屹然畧不隤毁。則知當時工役之興不苟矣。後徙治于今州之子城。吳寳鼎中。置吳興郡寓治爲。晉義熈六年。

徙于今處。在郡治西一里。環以墻而已。吳寳鼎中置郡。今言永安等九邑。水悉注于烏程。則已是今處。續圖經云。晉始移治苕霅之上非也。盖移今

治所耳。 五孤城。太平寰宇記烏程南十八里。有五孤城。吳時鄭嫗善相人者居此。

歸安縣城 縣治倚郭。吳興續志在郡城中。去府治一百二十步。不别建城。以堵墻周環而已。

長興縣城。吳興續志舊縣無城。但樹栅門。皇朝初。元帥耿炳文費聚開府守之城築斯備闊一丈八尺五寸。周圍九百二

十九丈。城門六。各有樓。及月城水關二。上各有亭。自冝春西轉吉祥長興四安四門。城高二丈五尺。自嘉會東轉成武門。城高二丈二尺五寸。㳂城

浚池深五丈。闊七丈。 城門六 東成武門 南嘉會門 西南四安門西長興門 北吉祥門 東北冝春門 水關二 東清湖關 西大雅

關 吳興志晉初置縣。在今冨陂村。距今縣治東南二十里。成帝咸康元年。徙苕溪北。在今縣治東二里。重光宫其故基也。隋大業十一年。又徙于

吳夫槩廢城。距今縣治東南二里百六十四步。至唐武德七年。始移于今處。在郡治西北七十一里。内有子城。外爲七門。 東曰朝宗門 南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