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156.pdf/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百端。宛轉於其中。而能察其眞心之所在。此君子之道。所以爲可貴耳。若萬慮不作。全體潔白。而曰真心在焉者。此始學之事耳。一生辛勤於堯舜

相傳之心法。不能點鐵成金。而不免以銀爲鐵。使千五百年之間。成一大空缺。人道泯息。而不害乎天地之常運。而我獨卓然而有見。無乃甚高而

孤乎。宜某之不心服也。晦翁答曰。以兄之高明。俊傑世間。滎悴得失。本無足爲動心者。而細讀來書。似未免有不平之氣。區區竊獨妄意。此殆平日

才太高。氣太銳。論大險。迹太露之過。是以困於所長。忽於所短。雖復更。歷變故。顛沛至此。而猶未知所以反求之端也。曰。若高帝則私意分數未甚

熾。然已不可謂之無。太宗之心。則吾恐其無一念之不出於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義以行其𥝠。而當時與之爭者。才能智術。既出其下。又不知

有仁義之可借。是以彼善於此。而得以成其功年。若以其能建立國家。傳世乆逺。便謂其得天理之正。此正是以成敗論是非。但取其獲禽之多。而

不羞其詭遇之不出於正也。千五百年之間正坐如此。所以只是架漏牽補。過了時日。其間雖或不無小康。而堯舜三王周孔所傳之道。未嘗一日

得行於天地之間也。若論道之常存。却又初非人所能預。只是此箇自是。亘古亘今。常在不滅之物。雖千五百年。被人作壞。終殄滅它不得耳。漢唐

所謂賢君。何嘗有一分氣力扶助得他耶。兄人物奇偉英特。恐不但今日所未見。向來得失短長。正自不須臾挂齒牙。向人分說。但鄙意。更欲賢者

百尺竿頭進取一步。將來不作三代以下人物。省得氣力爲漢唐分踈。即更脫洒磊落耳。夫。人只是這箇人。道只是這箇道。豈有三代漢唐之别。但

以儒者之學不傳。而堯。舜。禹。陽。文。武。轉相授受之心不明於天下。故漢唐之君。雖或不能無暗合之時。而其全體却只在利欲上。此其所以堯舜三

代。自堯舜三代。漢祖唐宗。自漢祖唐宗。終不能合而爲一也。今若必欲撒去限隔。無古無今。則莫若深考堯舜相傳之心。法湯武反之之功。夫。以爲

准則而求諸身。却就漢祖唐宗心術微處。痛加繩削。取其偶合。而察其所自來。黜其悖戾。而究其所從起。庶幾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有以得之。

於我。且如約法三章固善矣。而卒不能除三族之令。一時功臣無不夷滅。除亂之志固善矣。而不免竊取宫人。私侍其父。其他亂倫逆理之事。徃徃

皆身犯之。舉其終始而言。其合於義理者常小而少。不合於義理者。常大而多。後之觀者於此根本工夫。自有欠闕。故不知其非。而以爲無害於理。

抑或以爲雖害於理。而不害其獲禽之多也。若夫。點鐵成金之譬。施之有教無類。遷善改過之事。則可至於古人已徃之迹。則其爲金。爲鐵。固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