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944.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云者。應約四教。各有三門四門。以消經文。則四教各具一十五雙也。又以四教竪歷五時。則華巖有二教十五雙。乃至法華唯圓十五雙。今經重施

三教十五。即圓十五。以此為今對鹿苑唯小。為昔三門四門者。三門即没兩亦。以兩亦只是合前二門故也。問經文十五雙。但是二義。何故作三門

四門釋耶。荅兼用即成兩亦俱捨。便是雙非。故知既具空有。即具三四。况開偏小。成皆入圓。良由諸法唯心。心即三諦。眞諦即空門。俗諦即有門。中

諦雙遮雙照。即是兩亦雙非。若約當分明義。則前二教。雖明三四。但歸於空。列教四門正歸於有。以圓三諦攝無不周。若合三為二。只是眞俗。空中

二諦。合為一眞。故附經文。且作二說。暹師用澤州䟽釋此十五雙者。全背今家三門四門義也。須知今師明義諸雙。始終只是二諦。今從難解者。略

消其名。常即空門。下䟽云。不為縁生故常也。無常即有門。有為遷雙故無常。苦即有門。經云。有身即苦生。無身苦不生。不苦即空門。依即有門。有法

可依故。非依即空門。經云。稽首如空無所依去。即有門有生㓕。故不去即空門。無去無來故有門。則有三寳可歸。空門逹寳如幻。無寳可歸。經云設

有一法過𣵀繫者。我亦說如幻如化。恒即空門。下䟽云。不為縁㓕。故恒非恒即有門。有法為縁所㓕。故衆生是有門。非衆生是空門。逹衆生假名即

空故實。是有門。有五陰寔法故。不寔是空門。五二即空故。宻是空門。术宻是有門。二是有門。不二是空門。是故諸義雖蛛。不出空有二義。三門四門

已如前說。收攝文㫖。豈離自心。新伊字下有先歎者又二。五字者。後人妄加也。先歎次示者。先歎即初二兩階。次示即第三階。先奪即四五兩階。後

與即六七八三階。俱云階者。即取階級次第義。酹五譏者。前譏請有五番也。復言下釋經。汝等遇我。不應空過也。他取寳城等者。即䟽主因便叙他。

㨿此文名𣵀槃之名。不可翻義。興皇者。既以他義間斷。故須重云興皇也。非其因下。約五六二階。詶不等議。初是第五奪其因非。次示勸下第六。顯

眞法性。捨昔下。約七八二階詶。無慈議。初是第七捨昔依今。火說新下。是第八正是新伊。已上八階詶前五譏。講者當以經文對䟽釋出。義自可見。

今解中初斥破興皇八階。凡有二夫。故緫斥云。不然。由具五難即離八難故云同是一意。故今但以釋譬結分文。何以與皇分五難八難為兩階耶。

此一夫也。又只斥中詶譏自足。何煩八階共答五譏。此二失也。故緫結云。是故不用。復須示眞者。是眞即奬勸也。能得能離者。能得五難。能離八難。

釋中初對。上辯異。即對上天衆歎。純陀中有六難也。離八下。預示所離八難之名。雖在結中即是此文。五難所離。故預示之。三途者。四解脫經。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