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944.pdf/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愽逹今古。即洞照三世是權智。有怖有畏者。比丘但證小果。而為界外變易。死魔等怖畏也。表裏皆寳者。向既以三學釋城。應以戒防身口為表。定

惠為裏。又修德為表。性德為裏。皆常樂我净故云皆寳。琳琅者。尚書禹貢云。厥貢惟球琳琅玕。孔氏傳曰。球琳皆玉名。琅玕石。似珠現文。既以琳琅

瓌琦四事釋表裏皆寳。即應以此四。喻四德也。商人者。白虎通云。商其逺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也。取者。即商人以喻小機。自不受大。

非如來咎。是不厭糞掃者。内染小法。外着袈裟。即同貧子。不厭麄𡚁垢膩之衣。故云糞掃也。不欣瓔珞者。即不欣舍那𤪙御之服也。貧里小乘上味

人法。剃除鬚髮。表小智除惑。盤桓不進貌。隘路者。大品斥小乘。猶隘路不容二人並行。此以無欣無厭等者。汝自不欣。非我無慈。汝自無厭。非我無

悲。此佛亦我等者。明四德具足。應云亦樂。言亦我者文悮。此釋經中我字是四德之一。以該餘三耳。但識應化者。但見丈六劣應身也。非說法人者。

以小機所見劣身。不能說大法也。若圓機見真應不二。釋迦牟尼名昆盧遮那。即能說大法。净名下即斥須菩提文也。衆數即僧。此斥小乘既不見

法報之佛。又不聞圓頓之法。故不入三賢十聖之衆數也。既不預大乘三。故斥彼小。同於外道六師。比斥雖然非全同邪外。不識下緫結。汝等遇

我一句是斥其不得五難也。不得真果者。但得小乘虛偽之果。不得圓乘分證眞寔之果也。難亦不離者。雖無界内八難。而有界外八難也。亦名理

八難。謂見修無學為三惡道。無為正位。不能齊心。名墮惡道。乃至無學亦爾。若入無為。永㓕佛道。豈非三惡道難。四北洲定壽難者。四諦中㓕諦。對

北方。聲聞證㓕。如彼定壽。五長壽天者。二乘名為净天。若入無餘。即歸第一義天。豈可化他。六佛前佛後者。二乘入觀見真。出觀縁俗。不見中理即

佛前佛後。七世智辯聦者。二乘未見中道。發無漏惠是為世智辯聦。八聾盲瘖瘂者。二乘之人。無菩薩根。雖得六道。不見十界之色。如盲。不聞十界

之聲如聾。不能以一音說法隨類得解如啞。此理八難名義。出浄名䟽記等。即是下緫結。不應空過一句。是奪其不離八難也。文云。奪其不得者。得

字悮也。道前謂等覺已還。即分真相似觀行。名字悉名道前也。道後即妙覺究竟。將後例前者。經明道後。既云無上。則類例道前苦行等。亦是無上。

以日果雖殊。俱超偏小故。復有一行等者。五行圓修。不同次第。故云一行。此即聖行品文。然五行即三諦。始從名字。終乎等覺。聖凡雖異。所觀何殊。

二鳥雙逰。即鳥喻品文。謂果證之後。雙照常無常也。故是圓用。若約果用。初住分得。今論極果。的指玅覺。不見真法等者。前佛約能證人故。向云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