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944.pdf/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未迯四計。昔教下初緫解名。謂無下别示義。無常覆常。約理相覆。無相約行。不了覆了。約教即是圓順理。行教三。為偏小三覆。寔被權覆。名為祕宻。

如形下。即下經文。迦葉明昔教。宻義也。今經下初約喻。明今經顯露。如月䖏空。豈比形殘。故云不如昔教。但以下正明今經。雖云祕宻。其寔顯露。異

名衆生不解者。理雖即是。日用不知。名難解理。名為祕宻。不同昔教隱故名祕。法界包含等者。三諦法界。具足三千。三一相即。若攝一切。牙融牙入

故用不盡。指此為蔵。不同昔教以偏覆圓。名為蔵也。舉𣵀下結示。破人師如向所明。破方便教者。以今破昔。亦如向文。大風譬前舉論。舉經。卷霧喻

破人師昔教。清漢喻祕蔵正義。楊大風則昏霧牧卷。舉經論則非義破壞。邪破正顯。如清漢昞然。清漢者。纂要云。天可謂之天漢。亦云雲漢。星漢。河

漢。清漢等。一徃而言等者。且約表對以配事理。事謂教行二法也。二徃而論。三㸃天目是喻。三德是法。以喻顯法耳。以約依教立行。行契於理。次位

義便。故就一徃分文。約言教者。文字是言教。故約修行者。三目在天靣。修行約人身。故約理者下。經云諸佛所師。所謂法也。即所證理。名為佛師。故

名三德即是約理。又是佛印等者。劉熈釋名。印信也。所以封物為驗也。許慎說文曰。執政所持信也。今以三德妙理。喻之如印。教無理印。則教虛偽。

行無理印。則行邪倒。若契三德。方可信用。言說相應者。教詮此理。信教解理。即名字人。修習相應者。修觀照境。境智冥合。名祕宻行。修此行者。即觀

行相似人。證得相應者。即分眞究竟。證得三法。故約下結。示由教行理。義㫖該通。故約此義。以分經也。外國者。且指已所居地。名為中華。故名天竺

以為外國。若論地分昆羅國方是中也。如宋朝嚴觀二師。與太史何承天。共論此土。是邉是中。觀乃引周公測影之法。以一尺二寸土圭。用測日影。

京洛之地。夏至之日。猶有餘陰。天竺此日。則無餘陰。准此筭法。地上寸影。天上萬里。㨿此以驗中邉可如。舊伊可譬等者。示舊伊縱横義。初示縱義。

云法身本有者。謂百劫已滿。得王宫相好之身。此名法身本有。般若修成者。謂次於樹下三十四心。名為種智。般若入無餘等者。謂八十入㓕。無餘

在當。故云方是解脫。即有前後上下之義。譬之縱三㸃水。此即小乘所用。生公釋此伊字義云。般若居宗在上等。全濫小乘。又約下示横義。約身約

智等者。即相好身中。樹下斷結證智。雖未全得二種解脫。而已破子縛。故云分得有餘解脫此則樹下初成。一時具三故云横。一時有而身智脫三。

體用各異。故云三法各異等也。此亦小乘所用。此文縱横。與止觀。體相。所明小義。有同有異。縱義全同。横義則異。故彼文云。般若種智已圓。果縛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