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944.pdf/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在。解脫未具。身猶雜食。又帶無常。一優二劣。譬之横川走火。此之小義。悉是縱横。又諸大乘師說。凡有三家。初云法身是正體。有佛無佛。本自有之。

非過今也。了因般若。無累解脫。此二當有隔生跨世。彌亘净穢。亦是縱義。主公所解設異小乘。還同此釋。次云三德無前後。一體具足。以體從義。而

有三異。盖乃體横而義縱耳。三云體義俱不殊。而有隱顯之異。俱不異未免横。隱顯異未免縱。欲釋新伊。應須先了他人異解。方免舊伊縱横等過。

乃至邪宗横計等失。故塗灰外道亦計大自在天。具足三德。而云法身充滿法界。報身居自在天。三目八臂。即摩醘首羅是也。化身随形六道。况大

小乘諸師釋義。天是義故。先出昔教。以驗諸師。新伊下。譬今教中釋此三㸃。且順教義。天目順行。三德順理。已如前說。即照是般若。亦即自在。是解

脫。此乃法身之䖏。即具餘二。故云名一為三。亦應更云般若即遍。亦即自在。解脫即遍。亦即是照。遍謂法身周遍也。文明法身具二。餘可例知。故且

從略。三無至非縱者。約三一互融。以明離過。即三是一故無别體。一則非横。即一而三。非前有法身。乃至非後有解脫。三德俱具。故非縱一即至細

畫者。更約互融。以釋字義。而三下結成不思議。不可等者。只由牙融。故不可定。作一說一思。定作三說三思。三即成烈火之横。一即成㸃水之縱。縱

横名義。乃可思可議。偏小之法耳。不可思議者。下約雙非結歸祕蔵。即伊字所喻也。又緫覧前義。還成三諦三德。而三而一是眞。即般若德。而一而

三是俗。解脫德。非三非一是中。法身德。展轉複踈。不出三法。如斯三法。即我自心。心外無境。一切咸𠇍。此句下結是斥失。此句者。即指伊字喻文。名

烏此句。一經衆義。猶如枝條。三德妙理。喻以根本。義成苻理。枝必依根。故雲是兹經之根本也。廣立問荅者。迦棄三十六問。豈有餘途。只是廣顯三

德。因問有荅。發生諸品。所以序中。序於三德。從純陀品至大衆。問凡十六品明𣵀槃施。純陀一品略明三德。長壽以去一十四品。解釋三德。從現病

去。凡有五品明𣵀槃行修此三德。師子吼品。明𣵀槃義。研覈二德。迦棄陳如二品。明𣵀槃用。即三德功能。故云致二十五品。洋洋無盡也。洋洋水流

貌。論語云洋洋乎盈耳哉。若失下。斥失也。若失始終三德意者。雖能隨文釋義。其猶逐葉忘根。則解行二途指歸無䖏。若了三德在一心中。則此經

一部居于方寸。况法華開顯。十方三世同說三軓。三軓妙故。故云妙法。華嚴法界。净名解脫。不共般若。與此三德。一體無殊。若識此意。今文可了。十

方佛法。在一利那。如斯指歸。功不徒棄。寄語後學。彌須介懷。若念念不忘。則佛果非逺。三日釋者下。若約經即是以喻顯喻。共譬三德。今從一徃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