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944.pdf/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紳者大帶也。此方古者。以善言書于几杖。盤孟紳帶之上。使常見之。而自誡也。論語子張書諸紳。即是其事。今以具多黄巷。類彼書紳。赤非下雙照。

則可以觀智思文字說也。不同灰滅者。小乘灰身滅智入無餘者。則一向無知。知即是智。以滅智故。今即境而智。常寂常照。故非不知。不同灰滅也。

不同偏空者。小乘偏空。離文字而有解脫。今無說即說。故不同之。極佛境界者。三諦至極。是佛境界。由於三。觀而得開發。凡聖並明者。凡謂我心及

衆生。聖謂諸佛三千三諦。一一牙遍。故曰並明。此觀照般若也。而半滿具足者。無說而說。稱彼群機。世間即人天教。出世間即蔵通。上出世間即别。

上上出世間即圓。文畧别教。引浄名可如。此文字般若也。即般若德者。雖具足三。而觀照當其正體也。解脫中。初雙非即眞性解脫。即法身德也。喧

縛謂生死。寂脫謂𣵀槃。惑性本無。故五住不能繫。四住是分叚因。無明是變易因。舉因收果也。法身元寂。故十智不能虛。十智者。世智。他心智。苦集

滅道智。法智。比智。盡智。無生智。世及他心照俗。餘皆照眞。並如寔智。名十一智。今非空邉。故但言十。以如。寔智。照中道故。故不論也。此明解脫中。具

法身德也。非脫下明雙照。雖非偏空解脫。而中道法身。不思議空解脫。二邉生死。空邉變易生死。有邉。分叚生死也。如百下。百句雖廣。不出斯義。此

正是解脫德自體也。非縳而縳者。雖常冥至極。而稱物施為。故雖非二邉之縳。而觀二邉之縳。為訥鈍邪癡。是示為空邉縳。小乘不能說大故訥。内

無大智故鈍。偏沉於空故邪。無明全在故癡。約。分眞言之。則内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也。分眞尚爾。妙覺可知。聞提外道者。是示為有邉縳。即經云

又現邪見相也。故有下。引證病行。則示有二邉煩惱。兒行則示為眞俗之善。住首下。只由住中道妙定。故能示現二邉善惡。善即兒行。惡即病。行。雖

鄙必施者。施平聲。雖二邉鄙惡。為調伏機縁。必施為被縳。如醫下。明雖示現繫縳。而同塵不染。如良醫不染於病。如蓮花不着於水。故云無染無着。

此明解脫中其般若德也。問般若是智。何故明示二邉縳耶。荅平等大患。常鋻法界。由惠覧故。施設二邉。故是般若德也。名解脫德者。緫結也。雖具

三法。而以方便解脫當其正體。然此三德。約其旁正。分别雖爾。應知三一牙融牙攝。故得一皆其三。佛身下。攝三業以身對身。其義便故。故法身攝

於身業。欲知智在說故。般若攝於口業。斷惑離縳。由於意故。故解脫攝於意業。此亦約義。對當如此。若論理體。心色一如。身口等意。不三不一思之。

易明。又大下。收諸經般若五。陰皆浄。只是三德顯相。以五即三。故迷而為五。悟只是三。色即法身。受想。行即解脫。識即般若。此亦别對。若論理體。色